9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模拟测试题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模拟测试题教师资格证,分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了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2、面对问题情境,不钻牛角尖,随机应变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4、让学生听一段无结局的故事,鼓励他们去猜测可能的结局,这是属于()。
A、头脑风暴训练C、发散思维训练B、自我设计训练D、推测与假设训练5、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6、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获得规则B、理解概念C、创造性D、知识迁移7、学生对一个问题能达到正确地理解和全部认识状态,即为()。
A、问题空间B、问题表征C、问题搜素D、问题解决8、先有一个目标,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差异,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来减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A、目的分析法B、反推法C、简化法D、类比法9、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是思维()的表现。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10、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A、发散思维训练C、头脑风暴训练B、推测与假设训练D、自我设计训练11、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形式如画图表,路红图表征问题,这是()的过程。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12、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即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的过程称为()。
A、发现问题B、提出问题C、明确问题D、分解问题教师资格证,分章,练习题二、填空题1、问题是在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的被克服的三个基本成分:起始状态、目标、2、问题分两类,一是问题有明确、解法有确定性的问题称为答案的问题称为3、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目的指向性、认知性、。
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单项选择题1. 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变通性、独创性和A.对样性B.迅速性C.流畅性D.价值性()2. 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高见,具有新奇性,这反映了创造性的什么特征?A.变通性B.流畅性C.独创性D.先进性()3.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既定疑点B.理论假设C.刺激情境D.给定途径()4. “对代数式a2 – 2ab + B2 进行因式分解,属于的问题A.有结构B.无结构C.创造性D.认知性()5. 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的问题A.创造性B.认知性C.有结构C.无结构()6.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问题属于的问题A.有结构B.无结构C.一般性D.认知性()7. 数学老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A.牢记题目内容B.很好的完成对心里问题的表征C.有效的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8. 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问题检验D.问题解决()9. 下面选项中属于问题解决的是A.无目地的幻想B.穿衣等自动化的操作C.比较D.发明创造()10. 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A.发现问题B.提出问题C.分析问题D.理解问题()11. 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作是头脑中形成的过程A.问题结构B.问题线索C.问题内容D.问题空间()12. 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的过程是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13. 将能达到目标的所有可能的选择都找出来,试遍所有可能,总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B.推理式C.算法式D.演绎式()14. 由先前经验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里准备状态叫A.潜意识B.前意识C.定势D.潜伏学习()15. 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训练学生的A.发散思维B.推测与假设C.好奇心D.独立性()16. 下列哪个过程属于问题解决?__________A.吃饭穿衣B.漫无目的的幻想C.猜谜语D.回忆电话号码()17. 依据经验或自觉选择解法的方式是A.推理式B.启发式D.演绎式()18.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形象思维B.聚合思维C.自觉思维D.发散思维()19. 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则表明其思维的__________越高A.流畅性B.独创性C.目的性D.结构性()20. 看到某件制品时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A.习惯B.功能固着C.定势D.定向()二、填空题21. 现实中的问题各种各样,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小学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含义、过程,了解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方法。
掌握创造性的含义与心理结构,理解如何培养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创造性思维;难点是问题解决的训练。
教学过程:问题解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它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占有突出地位。
关于问题解决的学说有联想理论和格式塔理论。
本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后,出现了新的转折。
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将人看作主动的信息加工者,将问题解决看作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并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问题解决过程,以此来检验和进一步发展对人的问题解决的研究。
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一、问题及其分类1.问题的界定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含3个基本的成分:给定、目标和障碍。
第一,给定成分: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与问题情境的描述,即间题的起始状态。
第二,目标成分:关于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所要求的答案,也就是问题的目标状态。
第三,障碍成分: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问题的目标状态之间的中介状态与各个步骤。
2.问题的分类(1)结构良好问题结构良好问题有二个基本特征。
第一,问题的明确性。
第二,解法的确定性。
在结构良好问题中,有一类问题被称为“谜题”(puzzle problems),这是较早的研究问题解决的认知心理学家所采用的问题。
学校情境中的结构良好问题一般都是与一定的知识领域相联系的。
是指对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都作了明确规定,并最终会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问题。
这种类型的问题在其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可能操作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算子都是清楚的。
明确限定性问题一般有三种类型:归类结构问题、转换问题和重新排列问题。
归纳结构问题给予几个成分,而问题解决者必须发现隐含再这些成分中的结构形式。
例如:类推问题转换问题给予一个最初的状态,而问题解决者必须发现一系列到目标状态的操作。
例如:著名的河内塔问题,传教士与野人过河问题,水罐问题等常见于研究的问题。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最全版)PTT文档
启发式:是凭借经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通过 问题解决中的两种搜索策略:算法式、启发式
想象:是一种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维方式。 专家或者立即推理,或者搜集信息,从头到尾地解决,即是一种再认的过程。
2.爬山法:指每走一步就要估计一下是否离目标
更近了,如果更近就继续下去,这样离目标越来 越近,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3.手段-目的分析法:是人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目
标与自己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差距,于是进行分 析,想出运用某种手段来缩小这样的差距,从而 达到目标的方法。
4.逆推法:是从目标出发反方向推导。
LOGO
2.设计方案 专家或者立即推理,或者搜集信息,从头到尾地解决,即是一种再认的过程。
爬山法:指每走一步就要估计一下是否离目标更近了,如果更近就继续下去,这样离目标越来越近,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3.执行方案
4.评价结果
LOGO
二、问题解决的方法
1.尝试错误法:是逐个尝试每一种可能性,如发
现某一尝试是错误的就改为另一种尝试,知道问 题解决为止。
爬山法:指每走一步就要估计一下是否离目标更近了,如果更近就继续下去,这样离目标越来越近,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算法式:是把解决问题的所有方法都列出来,逐一加以尝试,以求最后找到答案。
1.联想:是克服两个概念在意义上的差距,把它 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思考物体的定势。
四、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尝试错误法:是逐个尝试每一种可能性,如发现某一尝试是错误的就改为另一种尝试,知道问题解决为止。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36
轮船上有26只 轮船上有 只 绵羊和10只山羊, 绵羊和 只山羊, 只山羊 问船长多大年纪了? 问船长多大年纪了?
75%的小学 75%的小学 二年级学 生的答案
除了能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外, 除了能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外,你还必须 准确地表征问题。 准确地表征问题。要成功地表征习题就要 完成两个任务。第一个是语言理解 语言理解, 完成两个任务。第一个是语言理解,理解 问题中每一个句子的含义 。
香蕉挂在高处, 香蕉挂在高处,大猩猩 必须爬上叠起的三只木箱的 上面才能够到香蕉。 上面才能够到香蕉。 大猩猩解决这个问题表 现出一定的困难。 现出一定的困难。起初站在 一只木箱上够,却够不到。 一只木箱上够,却够不到。 大猩猩跳下木箱, 大猩猩跳下木箱,对周围的 木箱和高处的香蕉进行了 良久”的观察,突然, “良久”的观察,突然,大 猩猩终于表现出一种突然的 理解, 理解,迅速地将三只木箱叠 在一起,爬到箱顶, 在一起,爬到箱顶,取下香 蕉。
第四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问题解决 二、创造性及其培养
一、问题解决
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家与学校距离很
远,而又没有直达的公共汽车;家里要铺地 而又没有直达的公共汽车; 需要预算买多少地板以及花多少钱; 板,需要预算买多少地板以及花多少钱;到 外地出差想顺路拜访老同学, 外地出差想顺路拜访老同学,又不知他家的 电话和地址;学生不愿意自己思考, 电话和地址;学生不愿意自己思考,总想在 课本中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教师该怎么办? 课本中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教师该怎么办? 考试中出了一道从未见过的题型, 考试中出了一道从未见过的题型,该怎么去 解决它? 解决它?
答案
起始状态:有十只箱子,每只里面有100小包商 起始状态:有十只箱子,每只里面有100小包商 100 品,其中一只箱子(X)里的每一小 其中一只箱子(X)里的每一小 (X) 包都少了10克 包都少了10克。 10 目标状态:找出这只X箱子. 目标状态:找出这只X箱子. 障碍:用一台磅秤,只能秤一次,读一次数。 障碍:用一台磅秤,只能秤一次,读一次数。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招聘广告:应聘者必须能熟练地打字,善于解决办公室里的问题。
一 什么是问题与问题解决
主试问:“你说的打字的问题是什么意思? 应聘者:“我常常发生很大的困难,不知道应该打哪一个键,可是在周围找一阵后,我总能找到那个键解决问题”
一个应聘者打电话来说:“我特别善于解决打字的问题”。
1、什么是问题
1、什么是问题 问题的心理学描述 所谓问题,就是疑难或“难题”,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 给定—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 目标—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 障碍—正确的解决办法不是显而易见的,必须间接通过一定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达到目标状态。
分析问题。(主要是分析问题的要求与条件,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关系,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
提出假设。(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即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检验假设。(直接检验 、间接检验)
02
03
01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构成 问题呈现方式 问题:求内切圆半径为10厘米的正方形的 面积。 问题呈现方式一 问题呈现方式二
在头绪不是太多的情况更管用。
启发式策略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2.启发式策略
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或总目标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即解决问题。 手段-目的分析有两种分析方式:一种是把当前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另一种方式是寻找消除差别的算子。 该策略的核心是要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算子来缩小这种差别。
2
1
解题情境
软性情境:问题解决者不能明确感知,但对其解决问题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期望、暗示、政治、文化、领导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等方面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问题解决的过程.(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措施。
(4)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及培养策略。
★考纲链接1.问题.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2.问题的分类:分为有结构问题(结构良好问题)与无结构问题(结构不良问题)两种类型。
3.问题的基本成分.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4.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将问题从起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5.问题解决的特点:(1)目的指向性;(2)认知性;(3)序列性.6.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与表征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7.发现问题的能力受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影响,也与其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关。
8.影响学生正确表征问题的主要因素有:(1)不能有效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2)缺少某一问题领域的特定的知识;(3)太急于得出答案。
9.检验假设有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两种方法。
10.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2)启发式:①手段-目的分析;②反推法;③简化法;④类比法。
1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2)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12.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3)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3.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要注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章节练习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
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2.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一定价值的产品的( )。
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3.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 )。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4.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6.“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 )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7.创造性与( )无关。
A.智力B.发散性思维C.生活条件D.人格8.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 )。
A.头脑风暴训练B.自我设计训练C.发散思维训练D.推测与假设训练9.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10.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启发式反馈。
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 )。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B.保护学生的好奇心C.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11.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12.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漫无目的地幻想B.走路C.联想D.发明创造13.下列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解决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D.“心理眩感”有助于问题解决14.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如何设计一份调查报告? 如何帮助一名学生改掉上课爱讲话的毛病? 围棋中如何治孤? 计算机死机如何处理?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要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
是否分析过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一节 解决问题
一、解决问题的内涵 (1)什么是解决问题
由问题引发并指向其解决的思维活动。(企图达 到目标的尝试过程) (2)解决问题的阶段
❖ 克服思维定势的正例 ❖ 例:剑桥大学的下午茶。 ❖ 如何在家练高尔夫球?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功能固着
❖ 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 盒子-装东西的; ❖ 笔-写字的; ❖ 纸-写和画的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 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需要, 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选择性搜索
从已知信息和有关规则中寻找突破口
书中的例子:
DONALD
+GERALD
ROBERT
已知,D=5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 一列队伍长100米正在行进,传令兵从排尾 走到排头,又从排头走到排尾,这列队伍正 好前进了100米,已知队伍的速度和传令兵 的速度保持不变!问传令兵走了多少米?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3、定势
4、功能固着
5、动机
6、其他(经验、原型启发、个 性特点、酝酿效应、情绪等)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呈现的剌激模式
❖ ?有人用600元买了一匹马,又以700元卖 出去,然后又用800元买回来,再以900元 卖出去,在这桩买卖中,他赚了多少钱?
❖ 有人用600元买了一匹白马,以700元卖出 去,然后又用800元买了一匹黑马,以900 元卖出去,在这两桩买卖中,他赚了多少 钱?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单项选择题1、某人对某种制品的用途总是有一种惯常的固定模式,很难想到它的其他用途,这在心理学上称为()。
A.定势B.功能固着C.认知态度D.顿悟2、()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情境。
A.疑问B.限制C.创造D.问题3、下列不属于问题解决的认知操作的一项是()。
A.回忆B.分析C.联想D.比较4、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是()。
A.提出假设B.检验假设C.发现和提出问题D.分析和明确问题5、能保证成功地解决问题,但却费时费力的方法是()。
A.算发式B.启发式C.手段—目标分析法D.爬山法6.把大的目标状态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然后进行算子搜索是()方法。
A.算法式B.手段—目标分析法C.目标递进策略D.爬山法7.常常用于几何题的反证法,实际上是()。
A.算发式B.爬山法C.目标递进策略D.目标递归策略8、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A.爬山法B. 手段—目标分析法C.逆向工作法D.尝试法9、一般性解决问题阶段的第三阶段是()。
A.提出假设B.分析问题C.检验假设D.发现问题10、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有()。
A.思维突破B.思维创新C.能力或特性D.能力或经验11、根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法称为()方法。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12、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定势B.功能固着C.原型启发D.迁移1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创新性思维B.发散性思维C.逻辑性思维D.想象思维14、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为()方法。
A.推理式B.启发法C.讨论法D.头脑风暴法15、凭借经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方法。
A.算法式B.递推法C.启发式D.爬山法16、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相处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新奇性意见,表明其思维具有()。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单选题1.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
A.有序问题B.无序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无结构问题2.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
最适当的解释是()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 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C.专家的智力水平较高专家的智力水平较高 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3.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A.回忆同学的名字回忆同学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公主”幻想自己是“公主” C.用一个词来造句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荡秋千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5.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A.思维定势.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酝酿效应6.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刺激情境 B.既定疑问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思维起点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论证假设8.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 A2-2、AB+B 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A.一般问题一般问题 B.有结构问题有结构问题 C.无结构问题无结构问题 D.特殊问题特殊问题9.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直觉思维10.“350+1896=?”属于下列哪种问题(?”属于下列哪种问题( )A.有结构问题有结构问题 B.无结构问题无结构问题 C.情境性问题情境性问题 D.程序性问题程序性问题11.从完整的问题解决来看,()是首要环节。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简答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相互独立,又在某种条件下相互关联,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这说明,高智力只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高创造性是高智力的充分条件。
影响问题的解决有哪些因素?[答案要点]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问题的特征。
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课堂中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
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
(2)已有的知识经验。
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
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
如前所述,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解决。
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发现问题指认识到问题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
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其首要环节。
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明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提出假设是指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在解决较简单的问题时,上述几个阶段可能并不明显,往往比较简缩,如在理解问题的同时就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假设。
教育心理学第09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问题解决是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
加涅认为:“教育课程的重要的最终目标就是教学生解决问题——数学和物理问题、健康问题、社会问题以及个人适应性问题。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问题的解决者。
人类的文明史,从火的发明到宇宙飞船上天,就是一部问题解决史。
教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显然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内容。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一)问题1.什么是问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随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不断地去解决它们。
要详细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首先应了解到底什么是问题。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们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其实就是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处理当前所遇到的疑难情境。
也就是难题。
事实上,任何问题都必然含有四个基本的成分。
一是目的,即在某种情境下想要干什么。
一种情境可能有许多目的,也可能只有一种目的;目的可能很明确,也可能很模糊。
教学情境中的大多数问题目的是相当明确的。
二是个体已有的知识,这是指个体在问题情境一开始就已具备的知识技能。
三是存在的障碍,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需解决的因素。
四是解决的方法,个体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步骤。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人们选择的方法常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比如能力、知识、工具等。
另外,某一情境或事件是否成为问题,取决于个体主观的认知与感受,对缺乏某种知识经验的人可能是问题,而对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则未必是问题;对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是问题,对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者则未必是问题。
2.问题的分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研究者倾向于把问题分为两类。
(1)有结构的问题。
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目的都非常明确,个体只要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就呵获得问题的答案。
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2)结构不良的问题。
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目的都比较模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教案
第八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第一节问题解决的概述一、问题与问题解决(一)问题1.含义问题是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问题构成(1)给定信息:指有关问题初始状态的一系列描述;(2)目标:有关问题结果状态的描述;(3)障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需待解决的因素。
2.问题分类(1)定义明确的问题和定义不明确的问题(2)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支A.结构良好问题:具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解决方法的问题。
B.结构不良问题:没有明确初始状态或目标状态或解决方法的问题。
__________比较纬度结构良好问题结构不良问题问题条件/数据全部呈现部分呈现或冗余答案标准、唯一、确定多样开放,没有答案解决方案唯一的、规定性的多种方案涉及概念、规则、原理及组织常规的、经过良好组织不明确的学科单一跨学科目标界定清晰、确定模糊、不清晰评价标准单一多样化与真实生活的联系无联系来自真实的生活情境解决方法熟悉的、确定的、唯一不熟悉的、多样化的(二)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定义: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形成一个新的解答,即超越过去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而产生一个解决方案。
(邵瑞珍,1988)根据问题的定义,所谓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面临问题情境而没有现成方法可以利用时,将已知情境转化为目标情境的认知过程。
(皮连生,1996)任何受目标指引的认知操作序列。
问题解决的三个特征:目标指引性,操作序列,认知性操作。
(李伯黍,燕国材)★问题解决: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经过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心理过程。
2.问题解决的分类A.创造性问题解决:需要开发出新步骤的问题解决。
8.常规性问题解决:使用现成步骤的问题解决。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一)问题解决是试误过程(桑代克)经典实验:桑代克的迷笼实验1.行为主义: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的联结2.联结的形成:一系列盲目的操作,不断尝试错误,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联结后,不断巩固这种联结,直到出现类似情境立即解决问题3.评价:①重视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系列操作②但是由于是盲目操作,忽视了认知因素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单选题] 1、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 漫无目的幻想B 走路C 联想D 发明创造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符合这三个特点的就是问题解决。
[单选题] 2、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A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B 苛勒的顿悟说C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D 杜威的分阶段说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桑代克认为问题解决就是不断尝试,使错误逐渐减少的过程,苛勒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杜威认为问题解决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
[单选题] 3、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是首要环节。
A 理解问题B 提出假设C 发现问题D 检验假设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
[单选题] 4、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 定势B 讲解C 启发D 迁移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
[单选题] 5、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 定势B 讲解C 启发D 迁移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学校情境巾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
[单选题] 6、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 定势B 讲解C 启发D 迁移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
[单选题] 7、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 既定疑点B 理论假设C 刺激情境D 给定途径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由问题的定义可知C项正确。
[单选题] 8、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A 积极作用B 消极作用C 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D 没有作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定势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干扰作用。
前者有助于认知思维活动的迅速、敏捷而有效地进行,后者则相反,它使创造性思维活动受到限制,难以突破旧框框,或使思维僵化缺乏灵活性,甚至造成认知的歪曲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真题分析:1.在解几何证明题时,学生常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先确定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再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完成证明过程。
这种方法属于问题解决中的( )。
(2007年)A.反推法B.算法式C.简化法D.类比法【评析】答案为A。
算法式: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做法是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
反推法:目标递归策略,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类比法:把两个形式上相同的东西(通常是数学公式形式相同)类比,由已知直接得到未知。
2.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2008年4月)【评析】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
(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心理加工实现的,整个活动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的进行。
(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它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
同步训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B.既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2.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3.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背影》的作者是谁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4.( )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A.常规性B.发明性C.创造性D.无结构的5.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B.苛勒的顿悟说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D.杜威的分阶段说6.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A.有结构问题B.无结构的问题C.简单问题D.复杂问题7.( )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形象B.知觉C.表面特征的D.深层特征的8.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
即形成问题的表征的过程称为( )A.发现问题B.提出问题C.理解问题D.分解问题9.( )检验虽然可靠,但有些假设不可能或不允许此操作.它是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
A.直接B.间接C.结果D.科学10.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说明问题的( )影响问题解决。
A.难度B.与现实的紧密度C.类型D.呈现方式11.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这体现了问题解决的( )A.序列性B.认知性C.复杂性D.目的性1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13.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 001 002逐一尝试直到998 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A.推理式B.算法式C.演绎式14.把大目标分成子目标,然后进行算子搜索,逐渐缩小当前问题情境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 )A.问题空间B.手段目的分析C.启发式D.算法式15.让学生以某种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这种训练方式称( )A.讨论法B.头脑风暴法C.启发法D.用途扩散法来二、多项选择题1.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是( )A.起始状态B.中间状态C.目标状态D.存在的限制或障碍E.答案2.问题解决的特征为( ) ACD ACE ABCDE CDE CDA.认知性操作B.操作复杂性C.目标指向性D.问题空间性E.操作系列性3.专家具有哪些特征( )A.专家比新手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B.专家记忆容量较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C.专家善于应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D.专家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
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4.发现问题取决于以下因素( )A.智力B.认知过程C.主体活动积极性D.主体的求知欲望E.主体的知识经验5.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 )A.创造力B.求知欲望C.个体思维的灵活性D.已有知识经验E.好奇心1.2.3.4.5.6.7.8.9.10.11 .12.1.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将问题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无结构问题。
2.问题解决的两种类型是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
3.我国心理学家在研究国外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模式,这一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4.表征既是个体在头脑中对所面临的事件或情境的表现和记载,也是个体解决问题时所加工的对象。
5.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出假设常用的方式有算法式和启发式。
6.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
7.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已有知识经验和定势与功能固着。
8.根据“新”的程度不同。
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
9.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10.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11.创造性和个性二者之间互为因果关系,高创造者一般具有以下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_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具有独立性。
12.方法扩散即以解决某一问题或制造某种物品的方式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种方法的可能性。
四、名词解释1.问题解决2.问题空间3.创造性4.聚合思维5.功能固着五、简答题1.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2.简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3.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4.影响问题的解决有哪些因素?六、论述题1.结合实例分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2.结合实例分析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
来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尽管对问题表述不尽相同,我们一般将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c[解析]问题可分为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
题干为有结构的问题的定义。
3.B[解析]无结构问题即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
4.A[解析]略。
5.C[解析]桑代克认为问题解决就是不断尝试使错误逐渐减少的过程。
苛勒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顿悟的过程。
杜威认为问题解决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
6.A[解析]练习题属于已知条件和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的问题。
7.D[解析]对问题的表征分为问题的表面特征和问题的深层特征,其中后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8.C[解析]略。
9.A[解析]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
10.c[解析]问题的特征影响问题的解决。
特征主要包括类型和呈现方式影响问题的解决。
题干为类型不同的影响。
11.B[解析]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这体现了问题解决的认知性,故选B。
12.B[解析]略。
13.B[解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可分为推理式、算法式、演绎式和启发式等。
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001,002逐一尝试直到998,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算法式,故选B。
14.B[解析]心理学上把大目标分成子目标.然后进行算子搜索,逐渐缩小当前问题情境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手段一目标分析”,故选B。
15.D[解析-IN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
用途扩散是其中之一。
二、多项选择题1.ACD[解析]任何问题都有三个基本成分: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和存在的限制与障碍。
2.ACE[解析]略。
3.ABCDE[解析]选项中所描述的皆为专家的特征。
4.CDE[解析]个人求知欲望强、活动积极性高、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发现问题。
5.CD[解析]思维越灵活,越能从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就能提出越多的合理假设;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扩大假设的数量并提高其质量。
三、填空题1.无结构2.创造性3.理解问题4.表征5.启发式6.直接检验;间接检验7.已有知识经验;功能固着8.真正;类似9.变通性;独创性10.发散11.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具有独立性12.方法四、名词解释1.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2.问题空间: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
3.创造性: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4.聚合思维: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
5.功能固着: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
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的功能。
五、简答题[答案要点]1.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过程的首要环节。
只有存在问题时,人们才有可能产生解决问题的认知活动。
(2)理解问题。
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3)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常用的方式主要有算法和启发式两种。
(4)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即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即通过推论来淘汰错误的假设,保留并选择合理的、最佳的假设。
2.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三个:(1)环境。
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家庭气氛比较民主等因素有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
学校气氛越民主.也越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
(2)智力。
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3)个性。
高创造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如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独立性等。
3.智力与创造性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上述关系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4.影响问题的解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问题的特征。
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课堂中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