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上

一、导言(更新观念)

问题:

1.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案例: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该掌握……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

要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要使学生得到终身发展。

2.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差别

备课是以教材为依据,侧重于解读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依据,侧重于指导学生学习。

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在理念上的差异

教学大纲立足于教师的教学。明确教师实施教学的目的,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明确学生通过学习,应在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方面达到的目标。教学大纲以教师及教学为主体。规定教师怎么教?教什么?

课程标准从学生的角度和需要出发。规定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4.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差异

教学大

课程标准

↙↘

↙↘

教科书←教

师学

生→教科书

教师

二、教学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1、根据所教学生的现状,确定学生能够达到的目标。且随学习的进程,形成梯度目标,循序推进。

2、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兼顾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立足于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3、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熟悉的社会生活相联系。

4、强调理解,不鼓励死记硬背,不限制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向。鼓励学生参与和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5、在教学中,对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及活动,应及时作出信息反馈。

6、应规划学生除教科书之外的学习领域和范围,并向学生提供针对性强的学习资料。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分析和理解《课程标准》、分析教科书、分析学生、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精选教学资源和补充材料、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编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等环节。

四、分析和理解《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1.课程标准的体例和结构

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三部分组成。有些学科的课程标准,还另设有实施建议部分。

前言,主要包括本学科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一些学科的课程标准在修订后,亦增加此项内容)等内容,对本学科的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中,“设计思路”中对内容标准的诠释,实际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课程目标”,包括学生学习本学科课程的具体要求和应该达到的目标。

其中的“三维目标”,概括了学生学习本学科课程应该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需要具备的学习基本技能;学生学习本学科知识主要的认知途径,需要运用的基本学习方法;应该生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学习目标。“三维目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具有宏观指导的作用;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提供必要的参考。

“内容标准”涉及具体的学科课程内容,是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具体知识。

在表述方式上,学科的“内容标准”一般在每个学段前,有一段对“内容”的描述。主要涉及本学段所学内容的整体框架、线索和知识点之间

的相互关系等。对教师准确把握整体知识的范围、结构,每个知识点在整体知识中的位置、地位、功能和作用,具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内容标准”中,对每一学段还设定具体的“内容标准”。一般是以知识点的形式呈现的,实际是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学科课程标准在对具体的“内容标准”的表述中,多使用一些行为动词,将“内容标准”中涉及的知识点,分为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使用这些行为动词,旨在明确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方式和掌握程度。

识记层次

识记层次,多使用知道、了解、列举、简述、讲述、说说等行为动词。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础的学科知识。

学生学习这个层次的知识,仅需要掌握知识的本体内容,属于知识层面的学习。

理解层次

理解层次,多使用概述、理解、掌握、说明、阐明、解释、归纳等行为动词。是学生在达到第一层次的学习目标要求后,应该进一步深化的学习内容。

学生学习这个层次的知识,不仅需要掌握知识的本体内容,还应该深入到知识的本质、内涵、属性等,属于技能层面的学习。

运用层次

运用层次,多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或探索、体会、会用、讨论等行为动词。是学生在达到前两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应该拓展和延伸的学习内容。

学生学习这个层次的知识,需要迁移和运用识记层次、理解层次的学习内容和技能、方法,对知识的本质、内涵、属性等进行实践性学习,属于实践层面的学习。

2.正确认识“三维目标”

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自2001年起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原有用于指导教学的学科《教学大纲》,更改为学科《课程标准》。其中的“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项具体目标,或称为三维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