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华教授讲朱仁康诊疗经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华教授讲《朱仁康诊疗经验浅谈》

2014-07-14 北京

张海龙整理部分:

谢谢张苍的介绍,各位同道,各位前辈晚上好,我是广安门医院皮肤科的华华,我下了班后一直在准备这个课,还没有“梳洗打扮好”就要出场,觉得有点不习惯。

首先十分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中医的经验,这个群我经常在听,许多前辈也在群中讲过,很多人对中医很有兴趣,原来我跟“冉老”(冉先德)的时候,“冉老”对中医的理论非常熟,包括对方剂,对药都很熟,强调这种相似的药物的区别,黄连和黄柏的差别,人参与黄芪有什么差别,越相近的药越是要搞清楚,包括方剂也是,附子汤和真武汤有什么差别,他对方和药很熟,我们很敬佩他,有一次我们就问他,您怎么会把中医学的这么好呢?他说了一句话,就一条,我笃信中医,我觉得我们群里笃信中医的人很多,我们会有很多共同的信仰和共同的语言。所以今天我也感谢张苍来邀请我,让我有这个机会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这个群里很多人我不太认识,所以过去发言很少,比较害羞。

实际上谈到朱老的经验,我真是没有太多的经验。实际上张苍应该来请李博老,或者是过去的李林这些老先生来谈谈朱老的经验,因为他们跟着朱老的时间更长,朱老1908年出生,2000年去世,我是1989年毕业的,毕业后在烧伤外科,普外科,一直在外科系统工作了5年,1994年才到的皮肤,跟朱老的缘分很短,当时我到皮科的时候呢,朱老已经86岁高龄,当时他还在出诊,有进修的大夫来接送他,朱老当时虽然能出诊,与他交流还是有些困难,一是岁数大了不太喜欢多说话,还有就是语言的问题,朱老虽然在北京呆了很久,他还是一口江南的无锡方语,听起来还是有一些障碍。朱老当时走路很慢,拄着拐,但头脑还是清醒的,我跟他的时候,他的方子不能说百分之百,百分之七十、八十都开生地、丹皮、赤芍,当时我有一点点疑虑,是不是老先生岁数大,有点糊涂了,不知道变化,但实际上跟他时间长了,在方子的后面还是有一些变化,并没有糊涂,最后会换两味、三味药。朱老后期的方子很简单,基本上超过10味药的很

少,基本都在8味或者6味,量也比较轻,1996年的时候,朱老88岁,那时身体就不太好了,基本就不出诊了,在家里静养,所以说我跟朱老的时间只有1、2年的时间。最开始跟了他几个月,后来又有时间的时候跟了跟。所以说今天让我来讲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有些牵强。所以要是改名为我学习朱老经验的一些体会可能更好,我学习朱老经验的过程也是十分曲折,我从外科系统到皮科的时候呢,我对中医的认识是十分肤浅的,那时候有一点点的兴趣,到了皮科后,看到朱老用的许多方子,很多西药治疗不好的病,(朱老的药)见效很快,这是对我的触动。学中医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浪子回头的过程,刚开始是不信,到最后的很信,朱老算是我入门的一个老师,我和朱老的缘分也会涉及到朱老的老师----章治康,章治康的老师就是《疡科心得集》的作者高秉钧,高秉钧在其序言中有一段话,盖疡科之证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盖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湿性下趋故也,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以气火俱发于中也,其间即有互变,十证中不过一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焦多风,中焦多气,下焦多湿。在外科的时候我对中医不是很感兴趣,这句话我是知道的,有一个下肢游走性静脉炎的患者,这次是发生在腹壁,当时我想下肢的游走性静脉炎我们治疗的很多了,都是用四妙丸加活血的药来治疗,效果也很好,这个腹壁的第一次我也用了这个方子,结果用上了效果不好,患者就说,三年前我得过这个病,在你们主任这看过,当时效果很好,你看看这个方子,我一看这方是个四妙散的加减,后来我就想起了这句话,真是下焦多湿,中焦多气郁,中医这么有道理么?我入门中医与朱老,高秉钧很有渊源。

刚到皮科时脑子是空的,什么都没有,到皮科以后背了很多朱老的方子,北中医赵老的方子我也背了很多,然后就在临床当中用,有些有效,有些没有效,为什么没效呢?有时候也说不太清楚,那些病人有效呢?有什么规律?当时也说不清楚,临床到了一个瓶颈的感觉,当时也曾对朱老的经验有一丝丝的怀疑,更多的感觉是自己对中医的知识是很欠缺的,临床中我们看到的每一个病人都是不一样的,症状也千变万化的,即使是相同的病在不同的人身上,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像荨麻疹,有的人是遇冷发,有的人是遇热发,还有人遇冷遇热都不行,有些人遇冷发,但用温药却不好用,用清热的反而有效。当时也说不清里面有什么奥妙?当时只是照方拿药,照方治病,感觉临床疗效很欠缺。还有很多病人既能同时见到干性的或者角化皲裂的表现,同时在某一个局部可以见到渗出结痂的表现,这两种情况都发生在一个病人身上我们怎么去皮损辨证?怎么去处理病人?

当时的困惑真是很多,还有些是脾虚的湿疹,我们调理脾胃,可是脾胃调的很好了,怎么湿疹还不好呢?有些明显是个脾虚患者,有纳差,便溏,腹胀啊,有的人舌胖,边齿痕,有的人舌头很正常,甚至很红,在印象中完全没有解答的方法。当时觉得自己的中医基本功太差,中医很复杂,有些病很简单,像围棋的开局一样,有一个定式,更多的情况像围棋下到中局一样,局面错综复杂,你没有很好的发挥就很难把他做好,所以后来我就必须要读书了,毕业十年我又读的北中医研究生,重新学了一遍四大经典,当时很荣幸,北中医的老师都在,裴永清、郝万山、鲁兆麟,王洪图,包括一些教金匮的老师,系统的和他们学了一遍四大经典。后来第三批师带徒跟的薛伯寿老师学习内科的知识,冉先德老师学习冉式经验,经过这10多年的磨练,自己对人体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经过这一番学习,回过头来再看朱老的经验比过去的理解更加深刻了,我觉得想要了解朱老的学术思想,首先要了解一下朱老的经历,通过这些经历我们可以知道他为什么有这些学术思想的产生,朱老是1908年生人,比赵老应该年轻10岁,江苏无锡人,在明清时期中医外科是一个发展很鼎盛的时期,先后有全生派,心得派,正宗派,实际上还有医宗金鉴,还有薛己,这些人对外科的贡献都很大,朱老的很多经验都是跟比他长四岁的哥哥学的,他哥哥是和江南名医章治康学的,章治康是心得派的二代传人,章治康擅长外科,对内科的疾病也有研究,曾提出外疡与内症,异流而同源。治外科病与治内科病没有什么太多的差别,当时朱老的父亲得了很严重的病就是章治康给治好的,所以他们就成了莫逆之交,这时候朱老的哥哥先去和章治康学习,朱老和他哥哥学,也和章治康学,兄弟俩为了表达对老师的钦佩之心,他们分别取了老师名字中的一个字作为自己的名字,朱老对《疡科心得集》是很潜心的研究过,这本书和过去的书的确是有一些差别,过去的疮疡的书基本是以部位,次序辨证为惯例,《疡科心得集》打破了这种惯例,以二、三种病相似的进行并列,辨其异同,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个鉴别诊断,并来判断预后和期间可能发生的变证。在这期间朱老还是涉猎了很多书籍,包括内经、伤寒、温病、本草的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外科正宗,这些书他都有很深的研究,学徒3年以后就出徒了,然后就在苏州开业,朱老还是很善于总结的,每天出完诊后他开了哪些药,哪些药应该用,哪些药不应该用,经常总结,当时西医对中医的影响也很大,中医最开始是在广东建医院,那是一八五几年,后来到鸦片战争又停了,最开始是在民间以传教会的形式存在的,有些疗效很肯定,得到了大家的接受,当时李鸿章的母亲有病,中医治不好,也是采取西药的治疗。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