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理论和实践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理论和实践探索

摘要:经济资本管理基于资本的稀缺性和高成本性,具有效益约束和风险约束的双效应。近年来,银行管理领域发生的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其管理重点逐渐过渡到以风险度量和资本优化配置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经济资本是贯穿风险度量和资本优化配置这一过程的关键概念,不仅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水平,而且通过发挥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预算管理、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作用,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从长远看,推行经济资本管理将对商业银行和金融监管当局产生重大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674-0017-2014(5)-0047-03

经济资本以其对风险的灵敏反应以及在价值创造上的

指引职能,被认为代表了银行资本管理发展的新趋势。1978年美国信孚银行创建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RAROC)模型以来,西方银行界逐渐摸索形成了以经济资本管理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手段。而2008年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其备忘录中再次强调经济资本管理的重要性,更使得经济资本管理演

变成现代银行的标准管理规则。三十多年来,经济资本以其在风险管理、绩效管理、资源配置方面的强大管理功能,为银行提供了一个结合金融监管法规与发展更为精确的内部风险资本管理架构的契机,其对于经营策略制定、确保机构与利益相关者之间有效沟通的促进作用已为实践所证明。2012年,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办法确定了商业银行需遵守的三大支柱,即最低资本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用于保障银行的资本补充能力与资产扩张相匹配,增强银行业抵御风险能力。办法中规定的资本充足率1指标,也成为中国银行业审慎监管标准的四大主要工具2之一。国内商业银行也同步加强内部的经济资本管理水平,在满足资本监管的同时,注重平衡资本、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将经济资本纳入核心经营管理目标,并建立了以经济价值增加值3、经济资本回报率4、经济资本限额为核心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一、经济资本管理的概念

经济资本是由商业银行管理层内部评估而产生的配置给资产或某项业务用以减缓风险冲击的资本,也称风险资本(Capital at Risk)。商业银行通过承担风险获得回报,风险会带来三类损失,即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极端损失。商业银行通过计提拨备及溢价,予以覆盖第一类损失;通过配置经济资本的方式,予以抵御第二类损失。因此,经济资本是

商业银行吸收损失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经济资本限额,即为充分覆盖非预期损失而对资本总量进行的管理方式。经济资本回报率和经济价值增加值,则为联系风险与收益的重要纽带,前者用于衡量经济资本的收益能力,后者侧重于收益的规模因素,体现了财务利润剔除经济资本成本后的效益创造。经济资本指标体系的建立,能更全面地衡量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弥补了传统指标(如净利润、ROA等)未考虑风险成本的弊端。同时促使商业银行围绕经济资本指标体系展开一系列的管理,例如在产品定价时考虑经济资本成本率、将经济资本在各维度间配置、将经济资本应用于绩效考核、将资本规划与商业银行长期稳健发展相协调。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历程及现状

2004年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各商业银行在建立风险资产扩张的资本约束机制、以资本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制度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有效地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目前国内四大国有银行已经尝试建立以经济资本回报率为核心的经济资本管

理体系。中国建设银行在2004年推行了《经济资本预算管理办法》,中国银行在2004年开始考核综合回报率和股东价值增加值,中国农业银行在2005年推行了以经济价值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办法,中国工商银行也在2005年开始

计量经济资本。从目前现状看,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框架主要包括四项内容:经济资本计量、基于经济资本的产品定价、经济资本配置和经济资本评价。

计量是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石,计量方法目前普遍衔接监管资本的计量体系。以信用风险占用的经济资本为例,有“权重法”和“内部评级法”,前者对商业银行的表内外资产赋以不同的风险权重系数,后者按照交易对手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因素开发了相应的计量模型。从国内监管政策的角度讲,“权重法”为“内部评级法”的底线要求。因此,商业银行在内部并行计量时,往往更侧重“权重法”的计量体系,并据此实施经济资本管理。

基于经济资本的产品定价,指在产品定价时引入经济资本成本,实现考虑风险因素后产品定价的科学化。例如,商业银行发放对公贷款时,从财务角度需考虑资金成本、运营成本、信贷成本和税务成本,如再考虑风险因素,则需包括经济资本成本,从而实现全成本角度的产品定价。

经济资本配置,指将经济资本在不同的维度间分配,维度可包括客户、产品、条线、板块、机构等。配置的基本原理,一般应基于资本供需、各维度的回报率、总体要实现的利润目标、战略性倾向等因素,最终应实现“自下而上的资本预算”和“自上而下的资本分配”,多维度纵横交错建立经济资本配置体系,体现经济资本角度的战略导向。

经济资本评价,即为基于经济资本指标的评价体系。可对机构、板块等进行指标考核,也可衡量产品、客户等的经济资本表现。建立评价体系,是检验资本配置的重要依据,也是强化配置的目标管理。目前,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普遍将经济资本纳入整体考核体系,并取得良好的引导和评价效果。

三、当前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难点

(一)经济资本计量模型尚不完善。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量需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操作风险,均有特定的计量方法及模型。具体以信用风险为例,“权重法”对风险资产的系数设置略显粗糙,系数高低与真实的风险程度匹配度不足。“内部评级法”又受制于基础数据信息薄弱,导致模型参数、客户评级等不够准确,不能真实计量风险资产。

(二)经济资本理念难以贯穿经营过程。经济资本的理念是将业务向低风险和高回报率的业务倾斜,但在实际经营环境中,商业银行均面临产品同质化、收益空间缩窄、客户拓展及维系艰难等竞争加剧表现,导致经济资本指标在业务发展中引导性有限。而且,传统的经营理念也使商业银行侧重攀比资产负债规模、利润总量等指标,而忽略风险调整后收益能力。

(三)经济资本评价难以实施基层网点。对基层网点而言,经济资本占用基本是对资产业务信用风险的计量,而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