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城乡一体化水平判别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城市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关联的,但城市和农村在发展中也存在许多的问题。
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热门话题。
而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也成为了我国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及发展趋势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一种发展模式。
它旨在通过加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联系,推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动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城乡经济发展的趋同化:城乡之间的差距将会逐渐缩小,城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逐渐趋向一致。
2. 产业融合:随着城市和农村的互动发展,产业之间发生了融合,原本的城市产业和农村产业逐渐融合到一起,形成了新的产业模式。
3. 人口流动的减缓:城乡一体化能够改变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分割状态,推动人口和人才的流动减缓,同时也能够改善城市和农村间的人身安全。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指利用地理位置和地方经济各自的特点,促使不同地区各自的经济活动在协调一致的方向上发展,使各地区之间形成互补发展的格局。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的不稳定。
通过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以促进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全国经济的整体和谐发展。
三、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离不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是相互关联的,城乡一体化能够实现城乡间的资源共享、人才共享和技术共享,进一步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同时,城乡一体化的实现也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和大量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推动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强城市和农村经济之间的联系,实现全国经济的整体协调和发展。
陕西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判
陕西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判吴丰华;白永秀【摘要】县域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战场,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政策的具体落实地,更是最需要缩小城乡差距的区域。
首先,从文献述评的角度界定了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概念。
然后,从城乡空间、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构建包含19个基础指标的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均方差决策法相结合的扩展构权方法对各级指标进行赋权。
在此基础上,根据总体评价和状态判定了陕西83个县域2013年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并分析了2011-2013年陕西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变化趋势。
最后,提出了依据四类梯队,确定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模式;针对问题,采取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针对性措施的对策建议。
%County territory is the main battleground of th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to balanc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most in need of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t first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 of county territory ’s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n ,this paper builds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of county territory’s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level ,which includes three aspects‐space ,economy ,society and 19 basic in‐dicators .The extended weight method that connects hierarchy analysis approach with varianc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policy‐making is used here to de termine the weight of the indicators .On this basis ,we take 83 counties in Shaanxi province as the sample and make the overall evaluation and state judgment on thesecounties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level in 2013 and analysis the change trend of the same counties ’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level from 2011 to 2013 .Finally ,the paper gives the improve suggestions on county territory ’s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16)003【总页数】10页(P94-103)【关键词】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状态判定【作者】吴丰华;白永秀【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 710127;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 71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1近年来,随着统筹城乡和城乡发展一体化问题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开始将研究对象从以往的全国、省域和市域层面,转到更为细致的县域层面。
城乡发展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
城乡发展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的发展差异逐渐显现出来。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迅速崛起成为现代化的代言词,而农村则相对滞后,发展程度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这种城乡发展差异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实现全面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当今中国发展的重要课题。
城乡发展差异的成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城市具备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由于城市的集聚效应,大量的资本、技术和人才涌入城市,使得城市具备更多的经济发展机会。
而农村则面临着资源匮乏、技术落后和人才流失等问题,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城乡收入差距使得城乡发展拉开了距离。
由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而农村居民的收入则较为稳定。
不同的收入水平导致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能力的差异,使得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
城乡发展差异不仅带来了社会经济问题,也涉及到社会公平问题。
城市发展迅猛,工资水平较高,各种公共服务设施也较为完善,而农村则面临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
教育、医疗和文化等领域的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居民享受到的机会有限。
这种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使得社会公平问题愈发凸显,城乡居民之间的福利差距拉大,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中国发展的紧迫任务。
首先,需要加大农村改革的力度,解决农村发展的瓶颈。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水平,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其次,需要加强农村的人力资源培养,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使得农村经济能够持续发展。
此外,还可以引导城市居民到农村就业和创业,促进城乡经济的互补发展。
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也需要注重与农村的协调。
城市可以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市场支撑。
城市可以引导企业到农村进行产业转移,帮助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特色产业。
基于城乡一体化水平判别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探讨
业 吸纳 下 岗 失 业 人 员 、 民工 超 过 5 人 和 农 0 1 O人 的 ,以最 高不 超 过 5 万 元 和 1 O O 0 0 万
基 城 一 化 平 另 于 乡 体 水 判I J 的 区 经 协 发 探 域 济 调 展 讨
县成 为全国无公害猕猴桃科 技示范县 ,东 岭村跻 身 “ 中国经济十强村 ” 。
( )“ 农 保 ”制 度 试 点 成 功 ,城 乡 三 新 养老制度无缝衔接
1 %、6 .%、2 .%,从 数据看 ,经济 1 03 87 结构 趋于合理 ,但 一 、二产 业 明显落后于 全 国水平。且 GDP 、人均 GD 、经济增速 P
缴 费、集体 补助、政府补贴 为基础 ,兼顾 传 统的家庭养老 、土地保障和社会救 助方 式 ,推 行社 会公共服务均等化 ,使农村 和 城 市享有同等水平 的社会公 共服务。使农
民 真 正 享 受 到 30 年 改 革 发 展 的 成 果
发 展改革 试点和 样板 , 制订 了 《 县统筹 凤
农村 。城市化进程 的滞后客观上阻碍 了农 村劳动力转移和城 乡经济 良性循环 。
( ) 乡资 源 配 置 不 均 , 代 农 业 发 二 城 现
展缓慢
20 0 8年 ,根 据宝 鸡统 筹城 乡发展 的 实际情况 , 定 了以凤县 为全市统 筹城 乡 确
金储蓄 以政府补贴和个人缴费相结合 的完 全个人 账户积累式等形式 。该制度 以个人
有 了实质性的突破 。
务 、社会 管理 等方面取得 了一些成就 ,但 仍然没有达 到公共资源在城 乡之间均衡配
置 和 生 产 要 素 在 城 乡之 间 自由 流 动 。现 代
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策略
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策略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是每个国家都追求的目标。
然而,由于各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发展差异,区域协调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政策、资金、产业等多个角度探讨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策略。
一、政策层面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策略方面,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区域规划,合理分配资源和产能,避免过度集中化。
其次,政府应该提供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外部投资进入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刺激当地的经济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就业政策,鼓励人才流动,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资金投入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策略,资金投入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首先,政府可以适当提高财政拨款,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资金支持力度,为这些地区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培训等方面的资金支持。
其次,政府可以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降低贷款利率,为各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推动经济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产业协调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策略方面,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引导优势产业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转移。
例如,政府可以提供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外部企业进驻这些地区。
另外,政府还可以推动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促进当地新兴产业的发展。
此外,政府可以加强区域间的产业合作,实现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
四、人才培养与流动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策略,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与流动。
政府可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人才培养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培养各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专业人才。
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人才流动,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薪酬待遇,吸引人才进入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西安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探索研究
西安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探索研究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国际化大都市,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帮助300万农民实现“市民梦”“创业梦”和“安居梦”,是西安的重要战略任务。
近年来,西安充分发挥产业资源优势,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着力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在助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积极探索,并取得了突出成效。
城乡共建共享、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一跨区合作、产业驱动,城乡共同参与发展依托区域优势与资源禀赋,以开发区为主要集聚区域的高新技术、现代制造、旅游文化、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为依托,积极整合城乡资源配置,加快推进跨区合作,实现生产力全要素跨地域空间形态的调整布局,实现产业向区县扩展,要素向农村转移的发展态势,在农村区域形成了一批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通过充分发挥新型工业、文化旅游、都市农业等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开拓了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更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副中心和辐射区域注入巨大活力,推动城乡协同发展。
文化产业驱动。
西安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大部分区县拥有众多价值较高的名胜古迹和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曲江新区作为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以大项目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以开发区模式和“飞地”经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形成多点驱动开发,从而推动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
曲江新区与临潼区联袂打造的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在建设伊始,就确立了“兴文、强旅、筑绿、富民”的发展思路,按照“文化先导、旅游主导、生态先行”的开发原则,以打造城乡统筹、文化旅游、生态低碳三大典范为目标,以金融创新为支撑,全面破解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的难题。
如今,已逐步形成了旅游文化产业带动城乡统筹发展,地方受益、民生改善、多方共赢的绿色城乡统筹模式,探索形成了“业有所就、技有所授、医有所保、老有所养、居为所有、富有所创”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
曲江与周至县凭借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共同开发建成了以“道文化”为核心的展示区,此外,周至民俗文化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集中展示。
资源型城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
资源型城市是指依 托当地 自然资源的开采 ,以资源 型产 切 实 意 义 。 业支撑城 市经 济发展 的城 市类型 。目前 ,我国约有 4 0多座 0
2我国资源型城 市城 乡经 济发展研 究 。我 国部 分资源枯 . 资源型城市 ,它们 为促 进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 献。但 竭型 城市 经过 近年 来的探 索 ,已初 步探 索 出了一 些转 型模 是资源型城市受到其发 展模 式的局限 ,在发展过程 中二元 经 式 ,例如以辽宁阜新 为代表的资源转换模 式 以甘肃 白银为
足够 国土及矿 产接续 资源 的城 市 ,如欧 洲的德 国鲁尔地 区 、 时 ,也注重了城镇化的建设 ,但是榆林市 的城镇 化水平相对 法 国洛林 地区 、英国伯 明翰 市以及亚洲的 日本等 ,其转型 主 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出现 了工业化快速推进 ,而城镇化进
要以政府 为主导 。国外 资源 型城 市转型大多集中在工业化进 程 缓慢 、城乡二元特征加剧 的现象 ,城乡发展 呈现 出非协调
程的 后期 ,因此其转型过程 中基 本很少面临城乡经济 的协调 状 态 。 发展 问题 ,其研究主要集 中在 资源产 业及其转型 。而我 国尚 2城 乡发展与产 业结构不 协调 。榆林经济 是典 型的以能 .
处于 工业化初期 ,很多资源型城 市在 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 源 化工等资源型产业为 支撑 的工业经济 ,投 资布局 高度集 中 同时面临城 乡关系怎样处理 的问题 ,因此研究资源型城市 转 于产业园区 ,农业经济 相对 较弱 ,产业结构较 为单一 。在产
济结构特征显著 ,集 中表现 为产业结构不合理 、城 乡地企 分 代表的科技主导模式 ,以河南焦作为 代表 的发展循环经济和
割 、资源依赖性强 等 ,资源型产业对乡村经济的拉动 作用不 延伸产业链转型模 式 ,以云南东川为代表 的再就业特 区模式 大 ,这些 问题导致城 市发展过程中城乡差距进一步扩 大。寻 等。关于转型过程 中城 乡经济协调发展方 面的研究主要集 中 求转型是每个资源型城 市可持续发展的必 由之路 ,而城 乡经 在如何发挥政府主导作 用方面 ,例如我 国资源 型城市城 乡经 济 的协调发展是转型中的重 中之重 。 济 一体化 发展分析 ( 赵天 石 ,2X8 ,基于城 乡协调发 展 的 ()) 榆 林 市位 于陕 西省 北部 ,全 市面 积 6 9 17 8 1 。 9平方公 资源型城市城 乡一体化规 划探讨 ( 张戈 ,2 0 )等 。基 于以 07 里。地下资源十分丰 富,已发现 8 类 4 种矿产 ,具有 国内 上研究背景 ,本文 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 ,试图从转型策略 的 大 8 外 罕见的资源禀赋 ,是典 型的资源型城市类型 。本文选取榆 微 观和宏观两方面 ,对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 型过 程中的城 乡关 林市 城乡关系发展为研 究对 象 ,从现存的城乡差距着手进行 系发展做进一步探讨 。
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与城乡一体化
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与城乡一体化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和城乡一体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与城乡一体化,希望能对现实问题提供一些思考。
一、城乡经济差距的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城乡经济差距逐渐扩大。
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农村的相对滞后形成鲜明对比。
城市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优于农村,而农村的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这种城乡经济差距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进行区域协调与城乡一体化的探索。
二、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必要性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实施城乡一体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首先,农村经济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一体化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融入和发展。
其次,城乡一体化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村生产效率。
再次,城乡一体化可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平衡。
最后,城乡一体化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共同进步。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重要举措。
首先,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其次,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再次,加强农村经济的支持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此外,加强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实现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实施区域协调的重要意义区域协调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实施区域协调对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区域协调可以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区域协调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再次,区域协调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互通有无,实现农村经济的互利共赢。
最后,区域协调可以促进人口流动和就业机会的转移,减少农村地区的劳动力闲置。
五、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意义农村金融服务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陕西城乡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思路
陕西城乡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思路[提要] 城乡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是破解“三农”难题,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快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要在城乡科学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衔接、农村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实现突破,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真正实现城乡融合。
关键词:陕西;城乡经济;一体化一、推进陕西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各级部门不断提升理念,狠抓工作落实,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消除,工农关系不协调、城乡关系失衡的局面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城乡面貌反差较大。
加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步伐的明显加快,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失的速度也在加快,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更加突出,这已成为影响陕西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健康发展,影响城乡居民和谐共处,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阻碍因素。
因此,就必须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陕西城乡经济一体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城乡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支撑体系不稳固。
经济发展过程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结构层次就越高。
城乡良性互动的前提是处理好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关系、乡村与城市的关系、农民与工人的关系,使工农、城乡、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从工农业发展看,2012年陕西生产总值达14,451.1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70.16亿元,增长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5%;第二产业增加值8,075.42亿元,增长14.9%,占55.9%;第三产业增加值5,005.6亿元,增长11.5%,占34.6%。
陕西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测评及发展路径研究
体化发展的实现路径 , 认为应 以规划为基础, 构建
城 乡一体 化 布 局 ; 以产 业 为 钮 带 , 现 城 乡 互 动 发 实 展; 以改 善农 民生产 生 活条件 为重 点 , 力推 动农 村 着 的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冯 常生 认 为 应 从 政 府 和 市 场 J 的关 系 、 乡产业 布 局 和结 构 、城 镇 规 划 体 系建 设 城
乡统筹 与 区域 协调 共 同推进 - 。 o
随着城 乡一 体化 的发 展 , 目前 对 于 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乡一 体 化
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发展路径 的研究 , 多是从宏观角
度 出发 , 缺乏 微 观和 中观视 角 , 视 了非制 度 因素 的 忽 影 响 。而且对 于发 展路 径 的研究 也多停 留在全 国范 围 内 , 于陕 西 省地 区 的研 究 相对 不 足 。本 文 就 是 对 在 前人 研究 的基 础上 , 通过定 量 分析 , 明确 陕西 省城
{乡i 城i 指 - j j A / 正 标 A
【 A城 i A乡 j / 逆 指标
() 1
( 中, 其 i= 12 3 表 示 全 国 3 ,…3 , 3个 地 区 ; : 1 J , 2 0, 示本 指标 体 系 中 1 …1 表 0个二 级 指标 )
化 、 口一体 化 、 态环 境 融 合 度 五个 方 面 1 二 人 生 5个 级 指标 来构 建城 乡经 济社会 发展 一体 化 的评价 指标
胜 分析 了浙 江省 的城 乡一 体 化 发展 路 径 , 出其 特 得 征是 经 济发展 与制 度 创 新 双 轮驱 动 , 策 导 向与 市 政 场 机制 协 同作 用 , 村 工业化 与城 市化 殊途 同归 , 农 城
基于区域板块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实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来 , 济发展取得 了长 足进 步。陕西经济发展综 合实力稳步 经
提升, 其在西部 1个省、 、 1 市 自治区( 不含西藏) 综合竞争力排
名从 19 年的第4 99 位上升 到20 年 的第2 , 07 位 并表 现出逐年上 升的 良好 态势 。但 是 , 陕西 省经济社会发展并不 平衡 , 陕南 、 陕北和关 中各个县市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 。 尽管近几年 陕西农村 经济发展迅速 ,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方 面的鸿沟也 但 在加大 。 以从 区域经济发展 的角度研究城 乡经济协调发展 所 问题 , 对于陕西省城 乡经济 的协调和可持续 发展 具有重要 的
展的新局面 。 陕西省作 为国家西部大开发 的重要省份 , 进入 2 世纪 以 1
流动 、城乡协调 发展 与经 济发展 协调性等 四个角度 展开研 究 , 于深化城 乡协调发展 规律研究 具有一定作 用 , 对 但主要 立足于各个局部角度研究城乡经 济的联 系强度 。而立足 于区 域经 济 的发展 , 究区域板 块的城 乡经济协调发展 度 , 研 特别 是联系 区域经济 内部 的不 同发展板块 , 区域统筹 的角度研 从
现实意义 。
本文立足 于反 映整体 情况的指标体系 , 通过相关概念定 义, 综合考虑驱动 因子 、 乡生产要素流动 、 城 城乡经济协调等 要素 , 以陕西省城 乡经济协 调发展作 为研究对象 , 整体上 从 研究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首先建立相关的指标体 系; 其次 , 对 陕西省各个地级 市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估 ; 然
摘 要 : 文以陕西省城 乡经济协调发展作 为研 究对 象。主要运 用因子分析 法和相 关系数分析 法, 本 通过建 立相 关 指 标体系 , 陕西省各个地 级市的发展 协调度进行 综合评估 , 对 基于 经济 发展 板块 研究人均 国内生产 总值排名 与城 乡 经 济协调发展排名的关系, 计算 出陕西省整体 及各个 区域经 济发展 与城 乡协调发展 的相关 系数 。研 究表 明: 经济 实 力是城 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 。 但并 不必然导致城 乡经 济的协调 发展 ; 陕西城 乡经济协调发展度 与人均 国内生产 总 值 的关系从 区域 板块 上表 现 出“ ” 曲线 的特征 ; U型 陕西城 乡经济协调发展度 从经济上明显呈现第一 、 三梯度 的阶 二、
城乡一体化的实证研究——以西安市为例的分析
其 中 为标准差 , 为样本平均值 。 2 将经过标准化 的 ()
数 据 导 入 S S 1. P S8 0软件 , 进行 因子 分 析 。 据 IE R= ,O(X) 根 A - I0U/a "
城 乡一体 化 的 实证 研 究
以 西安 市 为例 的 分 析
惠 宁 , 渊博 , 月 杨 卢
( 西北 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 陕西 西安 7 0 2 ) 1 17
【 摘 要 】 为 了全面统筹西安地 区城 乡社会经济 的发展 , 构建评价 西安市城 乡一体化水平 的指标 体系 , 文章选取 西安市六 区四县 2 0- 2 1 0 9 0 0年的相关数据 , 通过主成分分析方 法对其城 乡一体 化水平进行测度 判断 , 出阻碍其发展 得 的深层次原 因, 出相 应对 策建议 , 索适合西安市 自身 的城 乡发展模 式, 提 探 以促进西安 市城 市 乡村在经济 、 社会 、 活等 生 方面更好地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 每级指标 的重要程 度及 贡献度 ,确定其 不同 的权 重。 权重设计 的方 法主要有 主成分分析法 , H A P法 ,专家赋值法等 方法 , 由于 A P等方 法主观性较强 , 文采取将 多指标降维 但 H 本 转化 为几个综合指标 的主成 分分 析法来进行判定。通过对原有 指标 重叠信息进行整合 浓缩 ,形成 的综合 指标称为主成分 , 降 维 旨在简化多维数据 , 在损失尽 可能少 的信息情 况下对数据进 行 分析 。对原有数 据进 行数据分析后 , 按方差大 小排序得到 主 成分 。其具体步骤为 : ( ) 除初 始 数 据 的 量 纲 影 响 。 初 始 数 据 的量 纲 不 同会 影 1消标准 化处理 : = ,
( ) 三 评价 方 法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陕西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陕西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融合发展,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促进城乡居民共同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陕西省在城乡一体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本次调研报告将重点分析陕西省城乡一体化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一、陕西省城乡一体化的现状陕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较大。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城乡发展的差距逐渐缩小。
目前,陕西省已经形成了一批比较发达的县城和城市群,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城乡发展不平衡。
陕西省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而城市则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城乡发展的差距仍然较大。
其次,农村人口流失严重。
随着农民工外出打工的增加,陕西省的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
同时,农村空心化也给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带来了压力。
三、陕西省城乡一体化的问题1.基础设施滞后。
陕西省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比如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方面的设施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公共服务不均衡。
陕西省的农村地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城乡发展不平衡。
3.农村劳动力流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陕西省的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到城市,导致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
四、陕西省城乡一体化的对策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陕西省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设施,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条件。
2.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
陕西省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条件。
3.推进农村产业发展。
陕西省应通过扶持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来源,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失,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
陕西省应制定全面的城乡一体化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线图,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与农村城镇一体化
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与农村城镇一体化农村经济发展是实现国家整体经济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之一。
而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与农村城镇一体化则成为了当下农村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与农村城镇一体化的重要性、现状与挑战,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一、区域协调: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是保证整体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地区因为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条件的不同,导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一味地追求高速经济增长则会加剧贫富差距。
因此,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势在必行。
二、农村城镇一体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农村城镇一体化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已经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将农村和城镇相互融合,可以提高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
同时,农村城镇一体化还能够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加强社会服务和公共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减少农民外出务工的现象。
三、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挑战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首先,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其次,农村劳动力的流失问题仍然存在,导致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人力资源的短缺。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金融服务不完善等问题也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区域协调的措施为了加强区域协调,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均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大对经济相对滞后地区的扶持力度,通过引导可行产业发展和提供专业培训,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提升。
二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是加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推动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协调与整合。
西安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Ma r - 2 01 3
V b 1 . 2 3 NO . 2
_ 经济学
西 安城 乡一体 化发展水平测度研 究
蒲伟芬
( 西 安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人 文 学 院 ,陕 西 西 安 7 1 0 0 7 1 )
摘 要 :随着国 民经济、社会 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的推进 ,城乡一体化成为社会发展 中一个必然 的过程 , 是人类文 明和 社会进步不可逾越 的历史阶段 。为测量 西安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文章在理论分析 的基础上构建 了一 个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并 使 用 层 次 分 析 法 对 西 安市 城 乡 一 体 化 发 展 水 平 进 行 了实 证 分 析 。分 析 结 果 验 证 了经 济 基 础 是 影 响城 乡一 体 化 进 程 主 要 因素 的一 般 判 断 。 关键 字 :西 安 ;城 乡 一 体 化 ;层 次 分 析 法 中 图分 类号 : F 2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4 7 2 X( 2 0 1 3 ) 0 2 - 0 0 9 1 — 0 6 收 稿 日期 :2 0 1 2 — 1 1 - 1 7 基 金项 目:中央直属 高校基本科研业务 费资助项 目: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西安城乡一体化研究
城 乡一体 化是 随着 社会 发展 而逐 渐演 进 的过程 ,随着 生产 力 的发展 , 城 市和 乡村 之 间的人 口、技术 、
资本 和 资源等 要素 相互 融合 ,从而促 进城 乡居 民的生产 方式 、生活 方式 和居住 方式 不断 发生变 化 ,城 乡
经济 社会 紧密 结合 、协调 发展 ,城乡之 间的基本 差 别逐步 缩 小直至 消灭 ,从 而使 城市 和乡村 融 为一体 。 城 乡一体 化涉 及人 口、社会 、经 济 、生态 环境 、空 间等多 方面 因素 ,是一个 由多种要 素通过 相互 作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区域协调与经济一体化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区域协调与经济一体化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一体化的发展,农村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从区域协调与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发展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小。
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措施也在逐渐完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农村经济也逐渐向城市经济靠拢,农村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趋势。
首先,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将逐渐向服务业转型。
随着农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口流动的增加,服务业将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
其次,农村居民的就业机会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产业,工业和服务业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最后,随着城乡交流的增加,农村文化的多样性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三、区域协调与农村经济发展要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
农村经济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部分地区经济相对滞后,而其他地区则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地方政府需要加强规划和产业布局,推动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
四、农村经济一体化的困境农村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基础设施薄弱、企业发展空间有限等问题是制约农村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困境。
由于城市资源的吸引力,农村地区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这也加剧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困境。
五、区域间农村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间的合作不可或缺。
通过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农村经济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例如,一些地方可以通过合作共享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六、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加大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陕西城乡一体化水平判断与城乡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体化是 城 乡生 态环 境有 机 结合 的过 程 。我 国众 多
学者从不 同角度 也对其 做 了界定。如冯雷 ( 9 1 19 ) 从系统的观点对城乡一体化进行 了界定 , 他认 为城
乡一 体 化应是 城 乡 经 济 、 会 、 化 相 互 渗 透 、 互 社 文 相
的城乡综合体 系。在这样一个 系统 中, 市 和乡村
议。
关键词 : 城乡一体化 ; 区域 经济 ; 协调 发展 ; 对策
中 图分 类 号 :2 1 F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24 (0 6 0 1 9— 4 7 20 )2—03 0 0 0 9— 6
近 年来 , 随着我 国社 会经 济 的发展 , 乡二 元 结 城 构 所带 来 的 一 系 列 问题 正 逐 步 受 到 人 们 的 普 遍 关
注。对于地处西部地区的陕西而言 , 缩小城 乡差距 ,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陕西建设 西部经 济强省 , 实现
经济社 会全 和
使城乡之问共享高度发达的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的 过程 ] 。李同升 , 向阳( 00 认 为城乡一体化涉 库 20 )
维普资讯
第2 6卷第 2 期
20 0 6年 6月
西北 工业 大 学学 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 U N L O O T WET R O Y E H IA NV R IY Sc l c ne) O R A FN R H SE N P L T C NC L U IE S ( oi i cs T a S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城乡一体化水平判别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白永秀1岳利萍2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要:选取反映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指标,运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对陕西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做出了基本判断,并将陕西11个地级市城乡一体化过程分为3类;通过对陕西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现阶段统筹城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模式和空间开发构想。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一、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1.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完全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渐进的、双向的,在这个过程中,绝不是所有乡村都变为城市,更不是城市乡村化,而是消除城乡差别,使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达到城乡共享的过程[1]。
2.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在经济层面上,城乡一体化是城乡空间经济一体化。
通过市场机制,使资源、资金、技术在城乡地域空间上,在不同产业间有序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城乡经济持续发展。
在社会层面上,城乡一体化是区域或国家出于社会安定和持续发展考虑,通过一定措施调整城乡两大集团的经济利益分配,为城乡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和生存空间。
在生态层面上,城乡一体化是从区域社会整体利益和公众的基本需求出发,将城乡的生产和生活纳入区域社会生态系统中,全面评价各自的有益贡献和负面影响,在空间上建立共建、共有、共享的城乡生态系统。
在文化层面上,城乡一体化旨在承认城乡文化异质性和互补性等基础上,用公认、理性、进步的文化价值观将城乡文化统一起来,把乡土观念和现代城市文明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城乡社会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城乡一体化是从区域角度出发,寻求区域持续、协调、全面的发展途径;它是在明确城乡分工、相互促进基础上的双向发展过程,它不是空间的均衡化,而是一个有效聚集、有机疏散、高度协作的最优空间网络系统。
其最终目的是为城乡居民创造一个物精俱丰的生存环境。
作者简介:1白永秀(1955—),陕西清涧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
2岳利萍(1978—),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
二、陕西城乡一体化基本判断1.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区域性原则: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区域的概念,不应孤立研究城市或农村,更不能孤立研究某个城市或某个村庄。
应从区域范围出发,用宏观指标反映其城镇建设、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区域基础设施系统、生活服务设施、文化活动设施等水平,用来体现该区域总体发展状况。
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中选用的指标要有稳定的数据来源,同时指标的口径(年份、单位、含义等)对每个城、区、镇、乡等必须一致。
在进行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比较时,要注意避免选取在城乡之间不具可比性的指标(如人均住房面积),力求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合理性。
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明确地反映目标与指标间的支配关系,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有一定的科学性,避免指标体系过大,指标层次过多、指标过细。
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2)评价指标的选取城乡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城乡一体化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包括城乡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态势,更包括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状况[3]。
因此,我们很难建立一个足以全面完整地反映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里程和发展水平的十分完善的指标体系。
但就其某一个方面做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一定的量化研究则是完全可能的[2]。
根据上面3条原则,结合城乡一体化的涵义和特征,选取适当的指标重点对陕西区域发展差异进行研究,以求从一个侧面审视陕西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状况。
本研究采用反映整个陕西城乡区域发展差异的指标,包括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以及工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值——工业从业人员人均工业产值与农业劳动力人均农业产值之比等4项指标。
之所以这样选择,主要是因为比较公认、能够较好地反映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有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GDP等。
为排除人口因素的影响,这里只选择人均GDP这一项,但这项指标并不能区别城市与农村的特征。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结果。
按照城市经济学的观点,城市是第三产业的集中地,而农村的发展则是以第一产业为特征,农村在发展第三产业方面远远落后于城市。
因此可以认为第三产业发达是城市化的基本特征,也是区别城市与农村的一个基本方面。
因此,选择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作为比较城乡差异的指标,也就间接反映出一个地区城乡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的职业结构等相关方面的差异。
而在众多的社会发展指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是非农业人口比重这一指标。
一个地区的非农业人口比重越高,表明该地区有更多的人能够从第一产业中转移出来,享受到市政设施的服务,人口集中度高,社会生活更加丰富,社会服务设施相对完善,能很好地反映其它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
而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则是体现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基础[4]。
2.陕西城乡一体化内部发展差异分析本文以2002年陕西11个地市为研究范围,选择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以及工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值4个指标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其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所带来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内部差异。
(1)系统聚类法的原理聚类分析是根据地理变量的属性或特征的相似性、亲疏程度,用数学的方法把他们逐步地分型划类,最后得到一个能反映个体或站点之间、群体之间亲疏关系的分类系统。
其基本原理是:先将n 个地点看成自成一类的样本,并定义样品间、类与类间的距离,进而选择距离最小的一对合成一新类,以后计算新类与其他类之间的距离,再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这样,每合并一次都缩小一类,直至所有的样品都成为一类为止,最后根据各类之间的亲疏关系,画出一张完整的分类谱系图[5]。
我们将整个陕西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系统,而把各市看作是影响整个系统发展水平的因素,将各县(市)的数据(空间序列)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各市原始数据序列见表1。
表1 2002年各地市原始数据序列指标代号 人均GDP (元/人) 第三产业比重(%) 非农业人口比重(%) 工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值(%) 西安市X 1 11033.60 0.51 0.43 7.71 铜川市X 2 4881.25 0.45 0.47 6.10 宝鸡市X 3 5973.28 0.39 0.24 11.84 咸阳市X 4 5191.11 0.35 0.21 5.77 渭南市X 5 3412.56 0.39 0.18 7.07 延安市X 6 5916.11 0.26 0.23 6.92 汉中市X 7 3814.65 0.43 0.19 5.02 榆林市X 8 3379.05 0.30 0.15 17.44 安康市X 9 3081.44 0.48 0.14 4.76 商洛市X 10 2771.89 0.43 0.14 5.92 杨凌示范区 X 11 5282.34 0.38 0.38 6.00 资料来源:根据2003年《陕西省统计年鉴》整理所得(2)计算方法与步骤[5]① 将空间序列的原始数据做极差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增强各因素之间的可比性。
② 求欧氏距离d ij欧氏距离是一种常用的分类统计量,其距离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m k jk ik ij x x m d 121 式中,x ik 代表第i 地点第k 个指标的值,x jk 代表第j 个地点第k 个指标的值,k=1,2,……,m 个指标个数。
距离系数越小,两点间的相似程度越大,反之则小。
3.结果分析根据聚类谱系图(见图1)和欧氏距离的大小,可将陕西11个地市的城乡一体化程度分为3类:城乡连动型:包括安康、商洛、渭南、汉中和咸阳。
远离经济核心区,受自然、历史、社会、经济等因素制约,目前的总体水平距城乡一体化的指标还较远,在产业结构、社会经济和人口城乡构成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是陕西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标过程中必需重点扶持的地区。
这些地区实现现代城乡一体化对整个陕西意义重大,随着“一线两带”发展轴链的建成,将大大促进重点扶持地区的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
协作辐射型:包括延安、铜川和杨凌示范区。
他们依靠其有利的区位优势,依托周围的增长极,在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和乡村之间通过经济协作,逐步弱化城市、城镇和农村社会经济的“三元”非正常形态。
极核带动型:包括西安、宝鸡和榆林。
他们是陕西的主要大中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综合发展状况较好,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地域相对较少,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和非农业人口比重均较高,非农业活动频繁,生活水平也较高;城乡相互作用频率高、强度大,城乡差别已逐步淡化;乡村的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可认为已实现城乡一体化。
对于带动陕西三大地域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图1 陕西城乡一体化聚类分析谱系图三、陕西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中心城市数目少,城市内、外部功能不明晰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结构来看,城市发展规模呈现出较为明确的金字塔结构,即区域经济增长极较少,整个陕西仅有3个极核带动城市,约占城市总数的27%,而城乡连动型城市较多,约占45%以上;从地域分布上看,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差异,陕南地区缺乏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极核带动城市,从而成为陕西经济南北大发展的“瓶颈”;从城市功能来看,由于长期以来把城市单纯作为工业基地发展,忽略了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导致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城市与城乡结合部、农村在产业结构、市场体系等方面一体化水平不高,使城市在区域经济空间组织中对内和对外的功能划分不够明确。
2.城乡逐步一体化,但缺乏区域整体协调陕西各城市在地理区位较为明显的情况下,利用空间和产业结构选择上的“路径依赖”效应,通过产业的集聚与专业化分工形成了各自的比较优势和主导产业,这些专业化城镇(市)通过产业链将乡村与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
但由于陕西城市化主要是依靠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利用本地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优惠的财税政策推动发展起来的,使得陕西各大中城市在生产要素的引进,城建基础设施的配套,产业发展序列,招商引资政策等方面不免产生激烈竞争,使区域宏观层面上的产业结构优化、环境整治、空间布局调整等方面的调整力度不够;微观层面上企业内生性技术创新力度不够,导致整个区域的竞争力下降。
3.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断层”现象突出所谓“断层”现象突出是指,陕西的城镇发展体系中,没有大城市,只有特大城市西安和中等城市宝鸡、咸阳、铜川、汉中、渭南及7个小城市,898座建制镇在区域空间分布中又集中于关中盆地,大、中城市中的6个有4个在此经济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