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第三产业目标工作意见.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第三产业目标工作意见

为全面加快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和《市政府关于促进市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苏北现代服务业第一县(市)为目标,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努力使服务业结构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转变,服务业布局由分散向集中转变,服务业发展方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致力构建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新格局,为打造沿海中部新型的现代化工商业城市、长三角新兴的休闲旅游区、上海北部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农业产业化基地注入新动力。

目标任务:发展速度显著提升,到201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确保年均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产业比重显著提高,服务业占三次产业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确保2011年达40%以上;生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明显上升。贡献份额显著增加,服务业入库税金占全市地方税收比重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确保2011年达6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

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确保2011年达40%以上。通过三年的努力,在2011年建成4家市级服务业集聚区,1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把我市打造成为苏北现代服务业第一县(市)。

二、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

(一)重点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服务业。顺应制造业发展对现代服务业产生的市场需求,以制造业的中间环节分离和两端延伸为突破口,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努力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的互动双赢。

——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抢抓物流业列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机遇,依托沿海高速、新长铁路、通榆河等重要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市区现代物流园,实现统一规划,整体开发,独立运作。围绕建设国家二类口岸目标,抢抓通榆河(连申线)即将南延的机遇,在开发区通榆河东岸建设内河港口,实现里下河流域与南通港、上海港等港口的直通。以火车站和沿海高速公路互通为依托,力争用三年时间招引入园物流企业20家,其中大型物流企业3—5家,将现代物流园打造成交通运输便捷、营销体系完善、配送网络健全的现代专业物流中心。同时,启动时堰港区建设。加快发展公共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催生一批物流企业。

——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建立健全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大力发展技术开发及转移、科技信息及咨询、知识产权及认证、技术交易等科技服务业。建立一批研发设计、信息咨询、产品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科技资

源社会共享程度。鼓励、引导有条件的重点企业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研究院等,全面推进我市企业研发载体建设。确保2011年前全市所有规模骨干企业全部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依托开发区的高新技术孵化器,建设以科技创业、软件开发、服务外包为主的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园,到2011年,力争入园企业达40家。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增加对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

——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大力推进“招商引行”,积极创造条件吸引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来设立分支机构,确保3年内3—5家金融分设机构落户,同时鼓励银行网点下乡。强化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规范担保公司行为,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组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加快推动企业通过债券和上市扩大融资。加快保险业发展,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的保险需求。

——鼓励发展商务服务业。依托市体育馆和建设中的市展示馆,积极组织地产品展示展销,加强与市外会展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发展专业化、贸易型为主的会展。加快启动开发区商务中心建设,搭建为投资者服务的商务平台。引导发展会计、信用评估、法律、咨询等各类中介服务业,为政府、企业和家庭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积极引进市外知名中介组织,提升全市中介机构的业务素质。鼓励和支持现有中介机构通过自身拓展、购并重组、联合经营等方式,向规模化、综合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大力培育关联度大的新兴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要适应多层

次社会需求,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拓展服务业发展新空间。

——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升一批重点景点。整合永丰林农业生态园、黄海森林公园、国华风电观光区、龙王古寺、仙湖现代农业示范园等旅游资源,形成沿海生态旅游区;加快建设西溪泰山寺、董永与七仙女文化园、范光陵文化城、王昆艺术馆和安丰古镇旅游项目,形成特色文化旅游区;充分挖掘戈公振故居、黄逸峰故居、三仓烈士陵园等资源,形成红色旅游区。加大旅游景区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构建顺畅、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大力推介旅游资源。充分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效应,抢抓世博会机遇,积极向上海、杭州、苏南等大中城市推介我市旅游项目,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主动寻求合作,开通“一日游”、“二日游”旅游线路,吸引外地旅游社组团来我市观光旅游。力争2011年,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提升旅游配套水平。以“游、购、娱、吃、住、行”六要素融合为方向,推动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购物娱乐、商务活动相结合,加快推进星级宾馆建设,强化导游培训,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年内兴城四星级宾馆建成开业,沿海四星级宾馆完成主体工程,确保到2011年,新建四星级宾馆4家,五星级宾馆1家。同时加大发绣、丝绸产品、陈皮酒等地方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介力度,提高知名度。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面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鼓励农民进城的政策意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鼓励个人购买

普通住房和非住宅用房。大力营造房地产业良好发展环境,在金融、税收、规费缴纳等方面给予房地产企业政策倾斜。鼓励建设商务中心,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一批高品位的精品住宅小区,提升房地产开发层次和水平。严禁企业、个人在城市规划建设区内自建住宅用房。积极发展房地产二级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激活二手房消费,全力促进房地产业加快发展。

——积极发展公共服务业。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推进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有效信息服务支撑。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努力打造我市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11年前,力争建成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建设市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市中医院门诊大楼,积极发展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组织,逐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确保2011年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规划建设市级劳动力市场,为城乡居民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支持鼓励社会兴办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整合市区体育设施、场馆资源,室内外游泳设施尽快建成开放。积极发展广电、报业、演艺、民间艺术等文化产业,培育繁荣文化市场。继续扩大社区服务业的范围,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支持保洁、保安、绿化、家政、养老、托幼、助残、医疗卫生、预防保健等社区服务项目发展。

(三)全面提升直接满足物质生活的传统服务业。针对目前全市传统服务业层次偏低、功能配套不够完善、消费结构不优等现状,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