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港的变奏》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汉堡港的变奏

教学要求

1. 了解本文的思路与结构,学习倒叙、插叙和概叙、细叙的叙述方法以及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2. 学习本文形象、生动、富有感情的语言。

3. 从贝汉廷身上吸取精神力量,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和严谨踏实的作风。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也就是用多种文学手段叙述真人真事。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标题入手,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所叙述的主要事件、塑造的主要人物。在这一基础上,再深入体会文章在写人、叙事中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作家和作品简介

2.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预习新课。

教学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初中阶段曾学习过一篇《周总理,你在哪里》,它的作者是谁?(学生回答:柯岩。教师补充:柯岩,当代女作家,诗人。原名恺,1927年出生于,1948年入社会教育学院戏剧系,1949年解放即参加革命,到青年艺术剧院工作,1980年以作家代表团成员身份访问西德,现任《诗刊》副主编,《儿童文学》编委。她为孩子们创作了不少富于教育意义和生活情趣的戏剧和诗歌。1979年发表了《周总理,你在哪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1980年出版散文报告文学集《奇异的书简》。该集中的《船长》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写于1979年9月,曾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船长》中描绘的贝汉廷,是中国远洋公司分公司著名老船长,曾就读于交通大学航海系。他从做一名水手开始海上生活,年青时历尽艰难岁月。全国解放后,他从实习二副升为船长,过硬的航海技术深得外国人折服。“十年动乱”中历经沧桑。由于对祖国航海事业的热爱,他终于重返大海。在远航中,他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充满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激情,被外国友人誉为“式的船长”。原文共九节加一段引子。)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汉堡港的变奏》就是从这篇报告文学中选取的第一节,题目是原有的。(板书课题:一汉堡港的变奏)

二、预习新课

1. 请3-4位同学朗读课文。

2. 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完成预习思考题。

预习思考题:

(在黑板上将标题中的“变奏”二字加上着重号)“变奏”原是一个音乐名词,它指某一主题音乐用变换旋律、节奏、调式等手法使乐曲发生变化。用“变奏”构成的乐曲,有时比原来的乐曲更优美、动听。那么,在这篇文章中原来的“乐曲”指的是什么?“变奏”又指的是什么呢?用“变奏”为题,有何好处?

首先,记叙文要直接或间接地交代清楚“六要素”,那么本文所叙述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其次,记叙文要选好叙述人称。本文运用何种人称来进行叙述?

第三,记叙文要恰当使用叙述方式。本文采用了哪些叙述方式?

第四,记叙文要按一定线索组织材料,本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板书设计

一汉堡港的变奏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预习课文

1. 在这篇文章中原来的“乐曲”指的是什么?“变奏”又指的是什么呢?有何好处?

2. 本文所叙述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 本文是以何种人称来进行叙述的?

4. 本文采用了哪些叙述方式?

5. 本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分析文章标题,弄清标题寓意。

2. 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主要容。

教学容

一、研习新课

(一)文章标题

“变奏”原是一个音乐名词,它指某一主题音乐用变换旋律、节奏、调式等手法使乐曲发生变化。用“变奏”构成的乐曲,有时比原来的乐曲更优美、动听。

作者把汉堡港的正常活动比作一支乐曲,这支乐曲是惊涛骇浪和台风都改变不了的,但以贝汉廷为首的汉川号货轮却改变了这古老港口的节奏。

“汉堡港的变奏”这个题目,含蓄、新颖,发人深思,它体现了事件发展的高潮,突出了贝汉廷和中国海员的气魄和威力,具有揭示主题的象征意义。

(二)文章线索

文章以汉川号装载货物这一事件的发展过程为线索,通过叙述汉川号货轮全体船员取得装载和绑扎成套设备的胜利,从而轰动汉堡港,为祖国赢得荣誉的动人故事,表现了贝汉廷船长与海员工人的爱国热情、科学态度和实干精神,尤其赞扬了贝汉廷船长的聪明才干和远见卓识。

(三)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7自然段)写中国远洋货轮汉川号改变了汉堡港的节奏。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1-2自然段)文章一开始,就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渲染了汉堡港,点出了汉堡这个德意志联邦国最大的城市,著名的历史名城和国际港口的特点:“美丽”和“忙碌”,而又着意突出了其忙而不乱--一百多年来形成的节奏。

汉堡港是美丽..

的。岸上,一个个红色和黄色的建筑群;港口,碧蓝的海水翻卷起银白的浪花…… 汉堡港是忙碌..

的。各国的船舶穿梭似地来来往往,码头上吊杆不断起落…… 但是工人的脚步是稳重的。一百多年来,汉堡港早就形成了自己的节奏--

就像成熟的乐队演奏熟悉的乐曲。 第二层(3-5自然段)作者用“但是”过渡,笔锋一转,写汉堡港的节奏改变了,接着用一设问句“是什么引起了这骚动?”,引出了变奏的原因--中国远洋货轮汉川号的到来。

第三层(6-7自然段)描写了港口轰动的场面,写的是故事发展的高潮。

码头上人头攒动,指指点点:“汉川”、“汉川”之声不绝。有的人还特地带了老婆孩子来,说是让他们见见世面。

文章一开头就以汉堡港原有的节奏和汉堡港改变了的节奏的对比映衬的写法,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

第二部分(8-32自然段)写在船长贝汉廷的指挥下,汉川号船员出色完成特殊而又艰巨的装货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