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合集下载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医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用于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并帮助医生
诊断疾病。

医学检查可以涉及多种指标,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
学检查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1.血液检查指标解读: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反映了体内携氧能力,正常范围为女性
120-160g/L,男性130-175g/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 血糖测定(FBG):血糖测定可以用于评估糖尿病的程度和控制情况。

正常范围为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血糖应低于7.8mmol/L。

- 肝功能检查:包括转氨酶(ALT/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
白(ALB)等。

异常结果可能与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相关,或是药
物/酒精滥用的结果。

2.尿液检查指标解读:
-尿常规:包括尿液颜色、酸碱度、尿比重、尿蛋白、尿糖等参数。

异常结果可能反映泌尿系统疾病、肾脏问题、糖尿病等情况。

-尿常规显微镜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沉渣中细胞、晶体、细菌等,可帮助发现肾脏疾病、泌尿系统感染等。

3.影像学检查指标解读:
-X射线:用于检测骨折、肺部状况、器官异常等。

医生会通过观察
影像来诊断疾病或评估治疗效果。

-超声检查:可用于检测器官如甲状腺、肝脏、心脏、肾脏等的结构
和功能。

医生通过观察超声图像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核磁共振成像(MRI):通过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身体内部
器官的详细图像。

MRI常用于检测脑部、脊椎以及其他软组织的异常情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医学检查指标是临床医生用来评估患者健康状况、诊断疾病、监测疾病进程和疗效的重要工具。

下面是一些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1.血常规指标:-肝功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是评估肝功能的重要指标,升高可能是肝脏疾病的早期指示器。

-肾功指标:血肌酐和尿素氮是评估肾功能的常用指标,升高可能是肾脏受损的标志。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用于评估贫血的程度,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缺铁性贫血等疾病。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用于检测感染和炎症反应,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是感染或炎症的指示。

2.生化检验指标:- 血糖: 用于评估糖尿病和血糖代谢紊乱的指标,正常范围为3.9-6.1mmol/L。

-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用于评估脂质代谢紊乱,提醒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血钠和血钾用于评估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用二氧化碳结合力(CO2)和pH值表示,指示体液酸碱平衡状态。

- 肾功能: 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尿酸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高水平可能表明肾脏受损。

-肝功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等指标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疾病。

3.乳腺检查指标:-乳腺超声:乳腺超声是乳腺疾病的常用筛检方法,通过观察乳腺囊性结构、乳腺肿块、乳腺结节等来评估乳腺的健康状况。

-乳腺钼靶:乳腺钼靶是用于早期乳腺癌筛查的常用方法,通过X线照射来观察乳腺组织的密度和结构,检查是否存在肿块或异常。

4.心脏检查指标:-心电图(ECG):用于评估心脏的电活动,检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 管理:心脏超声(Echocardiography)用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腔大小、心肌收缩情况、心脏瓣膜功能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医学检查指标解读,具体解读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其他检查结果来做综合分析。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医学检查指标是医生用来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工具,通过检查指标的变化,医生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1. 血压: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正常成人的收缩压一般在90-140毫米汞柱(mmHg)之间,舒张压在60-90 mmHg之间。

较高的血压可能表示高血压,而较低的血压可能表示低血压。

2. 血糖:正常人餐前空腹血糖水平应在3.9-6.1 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应在3.9-7.7 mmol/L之间。

较高的血糖可能表示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而较低的血糖可能表示低血糖。

3. 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

正常的总胆固醇应在5.2 mmol/L以下,甘油三酯应在1.7 mmol/L以下,HDL应在1.0 mmol/L以上,而LDL应在2.6 mmol/L以下。

高血脂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血常规: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炎症或感染的存在,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出血倾向。

5.肝功能: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白蛋白等指标。

高的ALT和AST水平可能表示肝功能损害,高的TBIL和DBIL水平可能表示黄疸,低的白蛋白水平可能表示蛋白质营养不良。

6.肾功能: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和尿常规等指标。

高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可能表示肾功能损害,高的尿蛋白水平可能表示肾脏疾病,异常的尿常规可以提示泌尿系统的异常。

7.甲状腺功能:包括甲状腺素(T3)、甲状腺素(T4)、甲状腺刺激素(TSH)等指标。

高的T3和T4水平可能表示甲状腺功能亢进,而高的TSH水平可能表示甲状腺功能减退。

8.骨密度:用于评估骨骼疏松和骨质疏松的程度,常用的指标是骨密度T值和Z值。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____医疗器械基本知识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____医疗器械基本知识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____医疗器械基本知识1.血常规检查指标:-血红蛋白(Hb):用于评估贫血程度和红细胞数量,常用于诊断和评估贫血、出血等疾病。

-白细胞计数(WBC):用于评估炎症、感染和免疫功能。

异常白细胞计数可以指示感染、炎症、淋巴瘤等疾病。

-血小板计数(PLT):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和止血能力。

异常血小板计数可以指示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异常。

2.生化检查指标:-肝功能检查指标(ALT、AST、ALP、总胆红素等):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疾病。

异常肝功能指标可以指示肝炎、肝硬化、胆管梗阻等疾病。

-肾功能检查指标(尿素氮、肌酐、尿酸等):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和疾病。

异常肾功能指标可以指示肾炎、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3.血脂检查指标:-总胆固醇(TC):用于评估血脂代谢水平。

异常总胆固醇水平可以指示高血脂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异常LDL-C水平可以指示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

4.免疫学检查指标:-C反应蛋白(CRP):用于评估炎症反应程度。

异常CRP水平可以指示感染、炎症及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用于评估免疫功能和免疫状态。

异常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以指示免疫缺陷、自身免疫疾病等。

5.影像学检查指标:-X线指标:用于评估骨骼、胸部、腹部等部位的疾病。

如骨折、肺炎、肺结核等。

-CT指标:用于评估脑部、胸腹部等器官的疾病。

如脑卒中、胃肠道肿瘤等。

-MRI指标:用于评估脑、脊髓、骨骼等器官的疾病。

如脑肿瘤、脊髓损伤等。

这些常用的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医学检查指标的意义与其正常值有关,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评估这些指标。

通过检查这些指标可以为临床诊断、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跟踪疾病的进展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但需要注意的是,医学检查指标并不是单一的诊断依据,临床上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

医学检验报告单解读

医学检验报告单解读

医学检验报告单解读1.血常规检验:一般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其中白细胞计数可判断身体的免疫功能,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反映贫血情况,血小板计数则与凝血功能有关。

2.血生化检验:主要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

血糖值可用于诊断糖尿病,血脂指标则与心血管疾病相关。

肝功能主要通过血清酶学指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来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而肾功能则主要通过血肌酐、尿酸等指标来评估。

3.免疫学检验:主要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以及抗体、抗原等免疫指标的检测。

这些标志物的异常值可能与恶性肿瘤相关。

4.电解质检验:主要包括钠、钾、氯等电解质的测定。

这些指标与人体体液的酸碱平衡、神经和肌肉功能等密切相关,异常值可能反映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5.生化免疫测定:包括甲状腺功能、性激素水平、肿瘤标志物等的检测。

甲状腺功能主要通过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等指标来判断;性激素水平的异常可能与不孕症、月经不调等相关。

除了以上常见的检验项目,报告单还会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其他特殊项目的检测,如血气分析、肝炎病毒标志物、骨密度测定等。

每个指标的结果都会列出一个具体的数值,并注明正常参考范围,以便医生进行判断。

此外,医学检验报告单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不同实验室的参考值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参考具体实验室提供的正常参考范围;其次,有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可能会随年龄、性别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最后,报告单上只有结果数据,但往往需要综合其他检查和临床表现来做出最佳的诊断。

总之,医学检验报告单是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各项指标的解读,可以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初步了解,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指导。

然而,报告单需要结合具体病情和医生的专业解读,才能获取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医疗器械基本知识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医疗器械基本知识

(2)原发性肌肉疾病 肌肉萎缩等
(3)局部缺血性肌红蛋白尿 心肌梗死等
(4)代谢性疾病及酒精或药物中毒
22
八.尿沉渣白细胞
1.离心尿沉淀物中白细胞的数量 2.增多:泌尿系统感染、女性白带混入尿液等
九.尿沉渣管型
1.尿液中蛋白在肾小管聚集而成 2.临床意义:不同的管型反映不同的症状 (1)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2)肾病综合征 (3)急、慢性肾盂炎
(1)血清总蛋白 A.增高:a.脱水所致:呕吐、腹泻等 b.合成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等 B.降低:a.血清蛋白质丢失和摄入不足 b.血清水分增加:水钠潴留等 c.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
33
(2)白蛋白 A.降低:a.营养不良:摄入不足等 b.消耗增加:多种慢性疾病等 c.合成障碍:肝功能障碍 B.增高:严重失水导致的血浆浓缩
(2)特点: A.占体重8-9%,5000-6000ml,pH7.35-7.45 B.构成: 血浆(无形成分) + 细胞(有形成分)
7
一. 白细胞计数 参考范围:p50. 临床意义:
1.白细胞减少: (1)疾病 流行感冒、麻疹、白血病等 (2)用药 磺胺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 伤寒、副伤寒,疟疾等 (4)其他 放射线、化学品的影响
两个任务:
一、熟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看懂常见化验单)
二、会使用常见的医疗器械(体温表、血 压计等)
1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 意义
2
血红蛋白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以上指标有什么意义?说明什么问题? 患者有什么情况?用什么药? 3
4
5
大三阳 小三阳
6
血常规检查
1. 血液概述

临床常用生化检查结果分析

临床常用生化检查结果分析

临床常用生化检查结果分析生化检查是临床医学中一项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通过测定人体内各项生化指标的水平,能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本文将针对临床常用的生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为读者了解和解读这些数据提供参考。

一、血常规指标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最常见的临床应用是判断贫血的原因。

正常成人血红蛋白水平为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2.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反映炎症或感染的程度。

正常成人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10×10^9/L。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凝血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血液迅速凝固止血。

正常成人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00-300×10^9/L。

二、肝功能指标1. 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这两个指标常用来评估肝细胞损伤的程度,如肝炎、肝硬化等。

正常成人ALT和AST的上限分别为40 U/L和35 U/L。

2. 总胆红素(TBIL):总胆红素是肝细胞内胆红素代谢产物的总和,能够反映肝功能和胆道排泄情况。

正常成人总胆红素水平为5.1-17.0μmol/L。

3. 白蛋白(ALB):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血浆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能够反映肝功能的综合情况。

正常成人白蛋白水平为40-55 g/L。

三、肾功能指标1. 血尿素氮(BUN):BUN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能够反映氮代谢和肾功能的情况。

正常成人BUN水平为2.8-7.2 mmol/L。

2. 肌酐(Cr):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生的废物,肾脏是其主要排泄器官,能够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排泄功能。

正常成人肌酐水平为60-110 μmol/L。

3. 尿酸(UA):尿酸是核酸代谢的产物,肾脏是其排泄的重要通道,能够反映尿酸代谢的紊乱情况。

正常成人尿酸水平为208-428μmol/L。

四、血脂指标1. 总胆固醇(TC):总胆固醇是脂类代谢的重要指标,高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相关。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三、白细胞计数 (WBC )--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 (二)临床意义 2.病理变化 (1)中性粒细胞增加(高于 10.0×109 /L) 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 尤其各种球菌感染最为明显 中毒: 代谢性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急性化学药物 中毒(早期铅、汞中毒中性粒细胞增多,中、后期减少。 ) 急性大出血 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严重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 (DC)--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 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五)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3%-8%) 血液中叫单核细胞,进入组织后转化为巨噬细胞,具有强大 的吞噬功能: 吞噬细菌、组织碎片、衰老红细胞、抗原等,在 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 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 (1)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如结核、伤寒、急性传染病的恢复 期、疟疾、黑热病 (2)血液病: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3)其他疾病: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RBC ) (二)临床意义(生理变化) 1、年龄 2、时间 上午7点出现高峰 3、采血部位 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结果低10%-15% 4、精神因素 5、气压 高原红 6.献血 7、妊娠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二、血红蛋白(Hb) (一)简述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 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 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 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诊断贫血的标准: 血红蛋白、 红细胞、红细胞压积三项指标之一中的任何一项低于同龄、 同性别正常值参考范围的低限,但血红蛋白作为诊断指标的 应用最为广泛。)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三、白细胞计数 (WBC )--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 (二)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1)年龄 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2)日间变化 运动和进食后较高, 早晨较低, 下午较高 (3)妊娠与分娩 轻度增加, 特别是临近分娩最后一天 (4)运动、疼痛、情绪

第3篇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ppt课件

第3篇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ppt课件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尿比重(SG)
• 2.降低
– 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孟肾炎、 肾小球损害性疾病、急性肾衰多尿期、尿毒症 多尿期、胶原性疾病、尿崩症、蛋白质营养不 良、恶性高血压、低钙血症、肾性或原发性、 先天性或获得性肾小管功能异常等。
血小板计数(PLT)
– 分布异常:脾肿大、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释。 – 其他病:弥散性血管内出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
症、某些感染(伤寒、黑热病、麻疹、出血热多尿期 前、传单、TB和败血症)、出血疾病(血友病)、坏 血病、阻塞性黄疸。过敏性紫癜等。
– 用药:药物抑制骨髓、抗血小板药、抗肿瘤药、抗生 素、细胞毒药。
白细胞分类计数目(DC)
➢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范围: • 胞浆内有颗粒
– 中性粒细胞0.50~0.70(50% ~ 70%) – 嗜酸性粒细胞0.01~0.05(1% ~ 5%) – 嗜碱性粒细胞0~0.01(0% ~ 1%)
• 胞浆内无颗粒
– 淋巴细胞0.20~0.40(20% ~ 40%) – 单核细胞0.03~0.08(3% ~ 8%)
– ②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山病 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患者;
–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计数可达(7.0~12.0) ×1012/L。
• 2.减少
– 造血物质缺乏。 –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 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 – 继发性贫血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医学检查指标是指用于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发现疾病及监测疾病进展情况的一些生化、生理、免疫学、显微学等检验项目。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的详细介绍。

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白细胞计数可以用来评估炎症、感染和免疫系统功能;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用来评估贫血状况,监测肾功能和血液循环情况;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凝血功能及炎症等疾病情况。

2.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外观、比重、pH值、蛋白质、糖、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

尿常规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肾脏功能、尿路感染和炎症等疾病情况。

3.血糖测定:血糖测定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监测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耐受性。

血糖测定也可以用于怀疑低血糖的患者或者监测其他疾病如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4.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指标。

肝功能检查可以用于评估肝脏的炎症、肝炎、肝硬化、肝癌和药物毒性等情况。

5.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指标。

肾功能检查可以用于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及泌尿系统的疾病情况。

6.血脂测定:血脂测定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

血脂测定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等情况。

7.血压测定:血压是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高血压可以导致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脑卒中和肾脏疾病等。

8.癌症标志物测定:癌症标志物是一些在特定类型的癌症患者体内产生的物质,如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以及癌胚抗原(AFP)等。

癌症标志物的测定可以用来筛查和诊断癌症以及监测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

9.免疫学指标测定:免疫学指标测定包括白细胞亚群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测定、类风湿因子测定等。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

医学研究常用指标在医学领域,为了准确评估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效果以及人群的健康状况,研究者们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指标。

这些指标就像是一把把尺子,帮助我们更精确地度量和理解医学现象。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些常见的医学研究指标。

一、发病率与患病率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比如说,在一年内,一个城市中有 1000 人新患上了糖尿病,而这个城市的总人口是 10 万人,那么糖尿病的发病率就是 1%。

发病率反映了疾病发生的风险和动态变化,对于了解疾病的流行趋势以及制定预防策略非常重要。

患病率则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还以糖尿病为例,如果在某个时间点,这个城市中共有 5000 人患有糖尿病,那么患病率就是5%。

患病率可以反映疾病在人群中的负担程度,帮助我们评估医疗资源的需求。

二、死亡率与病死率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它是衡量人群因病、因伤死亡危险大小的指标。

比如,某地区一年中死亡了 5000 人,平均人口为 50 万人,那么死亡率就是 1%。

病死率则是指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例如,在 100 个患某种癌症的患者中,有 30 人死亡,那么这种癌症的病死率就是 30%。

病死率反映了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水平。

三、生存率生存率是指接受某种治疗或患某种疾病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后仍存活的比例。

比如,对于癌症患者,常常会计算 5 年生存率,即患癌后经过 5 年仍存活的患者比例。

生存率常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四、治愈率治愈率是指经过治疗后,疾病痊愈的患者比例。

这是衡量治疗效果的直接指标,但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或容易复发的疾病,治愈率的计算可能相对复杂。

五、症状指标除了上述与疾病整体情况相关的指标,还有很多针对具体症状的指标。

比如疼痛评分,常用的有数字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等,患者根据自身感受对疼痛程度进行打分,帮助医生了解治疗前后疼痛的缓解情况。

55种医学检验方法简单解读

55种医学检验方法简单解读

55种医学检验方法简单解读
一、血液检查
1、血常规。

血常规是常用的血液检查,它可以检测出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细胞总数。

这些数据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疾病的进展。

2、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功能检查是为了检查血液凝固反应的时间、
水平和可能存在的异常。

3、血清学分析。

血清学分析可以检测出血清中的蛋白质、酶或其他
物质的水平,有助于诊断肝脏、肾脏等器官的疾病。

4、血钠、血钙测定。

血液中的钠、钙水平可以帮助诊断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5、血清肝功能检查。

血清肝功能检查用来检查肝脏在消化、新陈代
谢和排毒等方面的能力,帮助诊断肝病。

6、血清肾功能检查。

血清肾功能检查可以检测肾脏的运动能力,帮
助诊断肾脏疾病。

二、尿液检查
1、尿常规。

尿常规是一种常用的尿液检验方法,用来检查尿液的颜色、浊度、酸碱度、蛋白质、渗透压等指标,有助于诊断肾脏疾病、感染
症等。

2、尿澳特测定。

尿澳特测定可以检查尿液中的尿酸水平,是诊断痛
风病的一种常用方法。

3、尿微生物检查。

尿微生物检查可以检查尿液中的细菌数量,帮助诊断尿路感染等疾病。

4、尿酸素检查。

[课件]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PPT

[课件]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PPT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RBC )--单位体积里的红细胞数量 (一)简述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1/2),是呼吸载体, 能携带和释放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并运输二氧化碳,维持血 液酸碱平衡,并具有免疫黏附作用。免疫黏附作用可增强吞噬 性白细胞对微生物的吞噬作用,消除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 防止复合物在易感区域形成可能有害的沉淀物。 正常参考区间 女性(3.5~5.0)×1012 /L 男性(4.0~5.5)×1012 /L(略高于女性) 儿童(4.2~5.2)×1012 /L(下限略高于成年女性) 新生儿(6.0~7.0)× 1012 /L(明显高于成年男性和女性)。
胞、红细胞压积三项指标之一中的任何一项低于同龄、同性别
正常值参考范围的低限,但血红蛋白作为诊断指标的应用最为 广泛。)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二、血红蛋白(Hb)
(一)简述
参考范围:(记忆方法同红细胞) 女性:110~150g/L 男性:120~160g/L(上下限都比女性高 20) 儿童:l20~140g/L(下限略高于成年女性)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RBC ) (二)临床意义(生理变化) 1、年龄 2、时间 上午7点出现高峰 3、采血部位 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结果低10%-15% 4、精神因素 5、气压 高原红 6、献血 7、妊娠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二、血红蛋白(Hb)
(一)简述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承 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 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 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诊断贫血的标准:血红蛋白、红细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ppt课件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ppt课件
评估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评估胰岛素分泌和糖尿病风险。
糖化血红蛋白
反映近期血糖控制情况。
肝功能检查指标解读
1 谷草转氨酶
评估肝细胞损伤。
3 碱性磷酸酶
评估肝胆系统疾病和骨代谢。
2 总胆红素
检查胆道系统功能。
4 谷丙转氨酶
评估肝细胞损伤和肝炎。
肾功能检查指标解读
1
尿素氮
2
检测氮代谢和肾功能损伤。
1
脉搏氧饱和度
2
检测动脉血液中的氧气饱和度。
3
血氧饱和度
评估氧气输送和呼吸系统功能。
间歇性低氧血症
评估睡眠呼吸暂停和肺功能障碍。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PPT课件
这份PPT课件将会解读常见医学检查指标,涵盖了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肝 功能、肾功能、血脂、心电图、血氧、甲状腺功能、乙肝、HIV、骨密度、糖 化血红蛋白、黄疸、血尿酸、内分泌功能、血清蛋白、血脑屏障损伤和全球 心血管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指标。
血常规检查指标解读
1 白细胞计数
检测体内炎症或感染的程度。
3 血红蛋白浓度
用来评估贫血的程度。
2 红细胞计数
评估贫血的程度和供氧能力。
4 血小板计数
检测凝血功能和出血风险。
尿常规检查指标解读
尿蛋白
评估肾脏功能和筛查肾脏疾病。
尿酮体
评估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疗效。
尿胆红素
检测肝胆系统疾病。
尿白细胞
评估尿路感染和炎症。
血糖检查
评估肾脏功能。
尿酸
评估嘌呤代谢和痛风。
血脂检查指标解读
总胆固醇
评估心血管健康风险。
甘油三酯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七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七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第七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1、正常情况下,人血白细胞群体中占比例最小的分类细胞是A:淋巴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中性粒细胞【答案】D2、血栓性疾病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可能短于A:18秒B:16秒C:12秒D:10秒E:8秒【答案】C3、以下不同人群中,白细胞或红细胞计数正常值参考范围的数值最高的是A:儿童B:新生儿C:成人女性D:成人男性E:6个月~2岁儿童【答案】B4、镜检法:尿沉渣白细胞正常参考区间是A:WBC<0~3/HPFB:离心尿WBC<0~5/HPFC:一滴尿WBC<0~57HPFD:<0~3/HPF一滴尿,<0~57HPF离心尿E:<0~3/HPF离心尿,<0~5/HPF一滴尿【答案】D5、成人女性红细胞(WBC)的正常参考区间是A:(6.0~7.0)*10/LB:(5.2~7.0)*10/LC:(4.2~5.2)*10/LD:(4.0~5.5)*10/LE:(3.5~5.0)*10/L【答案】E6、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应该控制总胆固醇测定值低于A:6.2mmol/LB:6.1mmol/LC:5.2mmol/LD:5.1mmol/LE:4.2mmol/L【答案】C7、判别“大三阳”区别于“小三阳”的主要检查项目是A:抗-HBs(+)B:抗-HBc(+)C:抗-HBe(+)D:HBeAg(+)E:HBsAg(+)【答案】D8、下列药物中,一般不会呈现肝毒性的药物是A:氯丙嗪B:水杨酸C:异烟肼D:头孢菌素E:氨苄西林【答案】D9、长期服用苯妥英钠,可能导致A:A/G值低于1B: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C: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E: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答案】B10、以下维生素类药物中,可能导致尿液酸碱度降低的是A:维生素EB:维生素DC:维生素CD:维生素BE:维生素A【答案】C11、就以下疾病种类而言,医学指标血肌酐(Cr)增高,则提示病人可能患A:黄疸B:糖尿病C:高血压D:中毒性肝炎E: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答案】E12、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正常值参考范围是A:<40U/LB:成人<60U/LC:速率法:<40U/LD:速率法:成人<40U/LE:速率法:成人<60U/L【答案】D13、急性或轻型肝炎时,肝功能检查结果可能显示的是A:AST上升B:ALT上升C:AST/ALT比值<1D:AST/ALT比值>1E:AST、ALT同时上升【答案】C14、以下药物中,最可能引起嗜碱性粒细胞减少的是A:甲基多巴B:头孢拉定C:坎地沙坦D:辛伐他汀E:肾上腺皮质激素【答案】E15、一患者的肝功能检查结果是ALT与AST超过正常值,且AST/ALT之比值大于1。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实验室检查是医学诊断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可以通过分析和检测样本中的生理指标,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发展程度、监测治疗效果以及预测疾病的进展趋势。

然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如何正确解读实验室检查结果却并不容易。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的结果解读及其意义。

1. 血常规血常规是一项常规的实验室检查项目,通常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下面我们逐一解读这些指标的含义:-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的偏高可能是由于脱水、肺部疾病或骨髓异常造成的。

而红细胞计数的偏低可能是由于贫血、出血或骨髓功能不良造成的。

-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的偏高可能是因为感染、炎症或白血病等原因造成的。

而白细胞计数的偏低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药物反应或免疫缺陷等原因造成的。

-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的偏高可能是由于脱水、肺部疾病或骨髓异常造成的。

而血红蛋白浓度的偏低可能是由于贫血、出血或肾脏疾病等原因造成的。

-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的偏高可能是由于炎症、感染或骨髓异常造成的。

而血小板计数的偏低可能是由于自身免疫疾病、骨髓抑制或内脏出血等原因造成的。

2. 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是一系列评估肝脏功能的检查项目,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指标。

下面我们逐一解读这些指标的含义:- AST:AST是衡量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正常范围一般在0-40U/L。

若AST略高可能表示肝细胞受损,常见于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 ALT:ALT也是衡量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正常范围一般在0-40U/L。

若ALT略高可能表示肝细胞受损,常见于肝炎、酒精性肝病等疾病。

- TBIL:TBIL是衡量肝脏胆红素代谢的一项指标,正常范围一般在0.2-1.2 mg/dL。

若TBIL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肝脏出现黄疸症状,常见于胆管梗阻、肝炎等疾病。

- DBIL:DBIL是衡量肝脏胆红素代谢的一项指标,正常范围一般在0.1-0.4 mg/dL。

55种医学检验方法简单解读

55种医学检验方法简单解读

55 种医学检验方法简单解读本文对 55 种常见的医学检验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方法的原理、用途和注意事项。

医学检验是临床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患者样本的检测和分析,为医生提供重要的病情信息。

本文对 55 种常见的医学检验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解读。

1. 血液常规检查:通过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评估患者的贫血、炎症和止血功能状况。

2. 尿常规检查:分析尿蛋白、尿糖、尿比重等指标,协助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等。

3. 粪便常规检查:检查粪便的颜色、性状、潜血等,辅助诊断消化系统疾病。

4. 肝功能检查:测定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评估肝脏功能状况。

5. 肾功能检查:检测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肾脏功能。

6. 血脂检查:测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协助诊断高脂血症。

7. 血糖检查:测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协助诊断糖尿病。

8. 甲状腺功能检查:检测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评估甲状腺功能。

9. 肿瘤标志物检查:测量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等,协助诊断肿瘤疾病。

10. 心电图检查:通过记录心电图波形,分析患者心律和心脏功能。

11. 胸片检查:拍摄胸部 X 光片,协助诊断肺部感染、肺结核等疾病。

12. 腹部 B 超:利用超声波对腹部器官进行检查,如肝脏、胆囊、胰腺等。

13. 泌尿系统 B 超:检测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14. 子宫 B 超:对女性生殖系统进行检查,协助诊断妇科疾病。

15. 乳腺 B 超:对乳腺进行检查,协助诊断乳腺疾病。

16. 骨密度检测:测量骨密度,评估骨质疏松风险。

17. 肌电图检查:记录肌肉电活动,协助诊断神经肌肉疾病。

18. 脑电图检查:记录脑电活动,协助诊断癫痫、睡眠障碍等疾病。

19. 核磁共振检查: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对患者进行检查,提供详细的影像学信息。

20. 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通过 X 射线对身体进行层层扫描,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学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三、白细胞计数 (WBC )--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 (二)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1)年龄 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2)日间变化 运动和进食后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 (3)妊娠与分娩 轻度增加,特别是临近分娩最后一天 (4)运动、疼痛、情绪
白细胞的生理波动很大,因此白细胞计数 <30%(甚至有人认为50%)临床上无诊断 意义,只有通过定时和复查才有意义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RBC )--单位体积里的红细胞数量 (一)简述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1/2),是呼吸载体, 能携带和释放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并运输二氧化碳,维持血 液酸碱平衡,并具有免疫黏附作用。免疫黏附作用可增强吞噬 性白细胞对微生物的吞噬作用,消除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 防止复合物在易感区域形成可能有害的沉淀物。 正常参考区间 女性(3.5~5.0)×1012 /L 男性(4.0~5.5)×1012 /L(略高于女性) 儿童(4.2~5.2)×1012 /L(下限略高于成年女性) 新生儿(6.0~7.0)× 1012 /L(明显高于成年男性和女性)。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 (DC)--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 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三)嗜碱性粒细胞(0%~1%,临床意义不大) 1.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1)疾病 速发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2)用药 见于促皮质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及应激反应。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 (DC)--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 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细胞质内有无颗粒)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 (DC)--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 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正常参考区间:
①中性粒细胞 0.50~0.70(50%-70%)(包括中性分叶核粒细
胞和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二者比例约为 13:1) ②嗜酸性粒细胞 0.01~0.05(1%~5%);儿童 0.005~0.05 (0.5%~5%) ③嗜碱性粒细胞 0~0.01(0%~1%)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三、白细胞计数 (WBC )--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 (二)临床意义 2.病理变化 (2)中性粒细胞减少(低于 4.0×109 /L) ① 特殊感染:革兰阴性菌(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歧杆菌、 病毒(风疹、肝炎)、寄生虫、流行性感冒 ② 物理化学损害:部分抗生素(尤其是磺胺药)、解热镇痛 抗炎药、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具有细胞毒作用,杀 伤肿瘤细胞的同时,杀伤正常细胞)等。 ③ 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血减少)、粒细胞缺乏症 ④ 过敏性休克、重度恶病质(它可见于多种疾病,包括肿 瘤、 AIDS、严重创伤、手术后、吸收不良及严重的败血症 等,其中以肿瘤伴发的恶病质最为常见,称为肿瘤恶病质) ⑤ 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
④淋巴细胞 0.20~0.40(20%~40%)
⑤单核细胞 0.03~0.08(3%~8%)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三、白细胞分类计数 (DC)--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 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一)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主要吞噬细胞,在白细胞中占比最高,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 用,具有吞噬和杀灭病毒、疟原虫、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的作用。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三、白细胞分类计数 (DC)--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 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二)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1%~5%) 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 物或细菌,参与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酸多:皮肤、过敏、寄生虫) (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性皮疹、血管 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清病、 过敏性肺炎等。 (2)皮肤病与寄生虫病:牛皮癣、湿疹、天疱疮、疱疹样皮 炎、真菌性皮肤病、肺吸虫病、钩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 丝虫病、绦虫病等。 (3)血液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RBC ) (二)临床意义(病理变化)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1)造血物质缺乏(缺乏合成材料) 由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引起,如慢性胃肠道疾病、酗酒、偏食 等,引起铁、叶酸等造血物质不足,或蛋白质、 铜、维生素 C、维生素 B12 不足均可致贫血。 (2)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合成功能差) 原发性或由药物、放射等多种理化因素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血病、癌症骨转移(白细胞、癌细胞的大量 繁殖,影响红细胞的生成)等,可抑制正常造血功能。
新生儿:180~190g/L(显著高于成年男性和女性)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二、血红蛋白(Hb)
(二)临床意义
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重度贫血Hb < 30g/L 重度贫血31~60g/L 中度贫血61~90g/L 轻度贫血>90g/L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三、白细胞计数 (WBC )--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 (一)正常值参考范围 白细胞是球形无色有核细胞,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有中性粒 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成人末梢血:(4.0~10.0)×109 /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 /L(略不同于末梢血) 新生儿 :(15.0~20.0)×l09 /L(显著高于成人) 6 个月~2 岁儿童:(5.0~12.0)×109 /L(略高于成人)
胞、红细胞压积三项指标之一中的任何一项低于同龄、同性别
正常值参考范围的低限,但血红蛋白作为诊断指标的应用最为 广泛。)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二、血红蛋白(Hb)
(一)简述
参考范围:(记忆方法同红细胞) 女性:110~150g/L 男性:120~160g/L(上下限都比女性高 20) 儿童:l20~140g/L(下限略高于成年女性)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RBC ) (二)临床意义(生理变化) 1、年龄 2、时间 上午7点出现高峰 3、采血部位 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结果低10%-15% 4、精神因素 5、气压 高原红 6、献血 7、妊娠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二、血红蛋白,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承 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 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 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诊断贫血的标准:血红蛋白、红细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 (DC)--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 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三)嗜碱性粒细胞(0%~1%,临床意义不大) 嗜碱性粒细胞无吞噬功能,通过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过 敏反应和变态反应 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1)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常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可达 l0%以上;或淋巴网细胞瘤、红细胞增多症、罕见嗜酸性 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 (2)创伤及中毒 脾切除术后,铅中毒、铋中毒以及注射疫苗后也可见增多。 (3)恶性肿瘤:转移癌 (4)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结肠炎、药物、食物、吸入物超敏 反应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 (DC)--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 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二)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1%~5%)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4)用药: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呋辛钠、头孢哌酮等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 (5)恶性肿瘤 (6)传染病 猩红热 (7)其他 风湿性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1)疾病或创伤: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烧伤等 (伤寒、副伤寒——白细胞总数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 性粒细胞减少) (2)用药: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皮质素、坎地沙坦、 甲基多巴等。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 (DC)--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 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五)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3%-8%) 血液中叫单核细胞,进入组织后转化为巨噬细胞,具有强大的 吞噬功能:吞噬细菌、组织碎片、衰老红细胞、抗原等,在特 异性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 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 (1)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如结核、伤寒、急性传染病的恢复 期、疟疾、黑热病 (2)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3)其他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 (DC)--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 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四)淋巴细胞 2.淋巴细胞减少 多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如艾滋 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 。 此外,发生各种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时,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RBC ) (二)临床意义(病理变化) 2.红细胞减少 (3)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合成功能正常,但破坏或丢失 太多)如先天失血或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急慢性失血性贫 血、出血等。 (4)继发性贫血(慢性炎症等) 如各种炎症(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 风湿)、内分泌病。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三、白细胞计数 (WBC )--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 (二)临床意义 2.病理变化 (1)中性粒细胞增加(高于 10.0×109 /L) ① 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尤其各种球菌感染最为明显 ② 中毒:代谢性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急性化学 药物中毒(早期铅、汞中毒中性粒细胞增多,中、后期减 少。 ) ③ 急性大出血 ④ 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⑤ 严重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伤寒——白细胞总数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 粒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多(酸少、单核多) 副伤寒——白细胞总数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 性粒细胞减少,单核细胞无明显变化(酸少) 结核——白细胞总数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单核细 胞增多(单核多) 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过敏时酸多碱少) 过量或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嗜酸性粒细胞和嗜 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均减少(过量皮激素酸碱都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