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

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J·斯蒂格勒曾说过:“几乎没有一家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方式、某种程度的兼并与收购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能主要依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确,纵观全球企业的经营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部兼并收购史。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萌发第一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至今,全球已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全球跨国并购开始于20世纪50年左右的第三次并购浪潮,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基本上是同步的。分别以1984年保定纺织厂兼并保定市针织器材厂、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合收购香港康力投资有限公司为标志,中国企业的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已走过了近30年的历史。

为了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有更系统和深入的认识,本章将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系统的梳理,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引导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也为下文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2.1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

国内学者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了不同的研究和阶段划分。吴茜茜(2011)[1]综合跨国并购历史和周期性特点,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6年)启航阶段、第二阶段(1997~1999年)回归效应阶段、第三阶段(2001~2007年)国际化效应阶段、第四阶段(2007年至今)金融危机后阶段。马建威(2011)[2]根据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关键年份,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1984-1992)、准备阶段(1993-2001)、起步阶段(2002-2006)、增长阶段(2007-)。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准备阶段(1984-2001)、蹒跚起步阶段(2001-2007)、积极增长阶段(2007至今),主要考虑到:1、虽然1984年中国企业就出现了第一例跨国并购案例,但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缓慢转型、国企改革、产权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直到2001年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还处于一个萌芽阶段;2、2001年,随着中国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国,中国企业开始逐步走向世界,积极参

[1]吴茜茜.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实证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11:20-22

[2]马建威.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35-39

与海外经营和跨国并购,但也在此过程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3、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以及随后欧元区经济的持续低迷,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海外快速夸张的良好机遇,因此这个阶段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2.1.1 第一阶段:萌芽准备阶段(1984-2001)

以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合收购香港康力投资有限公司为标志,中国企业踏上了跨国并购的征程。这一阶段,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刚刚起步,国家正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走出去”战略适时提出并逐步渗入企业经营理念。在这一阶段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呈现出规模小、次数少、目的地局限等特征。以1992-2001年为例,这10年中中国企业每年的跨国并额占同期世界并购额份额的比例不足一个百分点[1],如下表2.1所示: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

2.1.2 第二阶段:蹒跚起步阶段(2001-2007)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愈发紧密,出现了许多“强强联合”的跨国并购案例(见表2.2),其中的很多案例已成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长河中经典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教训。

2004年联想以17.5亿美元(12亿美元的现金+价值约5亿美元的19%联想[1]葛晓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无锡:江南大学;2010:23-25

股份)收购了蓝色巨人IBM的PC业务,成为了当年轰动一时的新闻。时至2012年10月,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发布最新调查研究报告称,联想在PC市场份额已由2004年的2%上升到2012年第三季度的15.7%,超越惠普和戴尔,成为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并且还拥有了笔记本电脑的第一品牌ThinkPad。对联想来说,这无疑是一笔成功的跨国并购案例。

然而,这一阶段也出现了很多在日后被众多中国企业引以为戒的失败的跨国并购案例。2003年,TCL分别并购了法国汤姆逊的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的手机部门,试图打造全球性规模经营的消费类电子企业集团,然而这两项并购最终都以失败告终[1]。2005年,明基并购了老牌通讯设备制造企业Siemens公司的手机业务,试图复制第二个“索爱模式”,然而在此后几年中,明基-西门子公司持续处于亏损状态,最终不得不以失败告终[2]。

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国企业迎来了加入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并购时机,开始了跨国并购喜忧参半的蹒跚起步。

(数据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汇总)

[1]王增涛,庄贵军,樊秀峰.中国制造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与分析框架.南开管理评论,2005

[2]康荣平.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若干因素的思考.国际经济合作,2010:27-29

2.1.3 第三阶段:积极增长阶段(2007至今)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同时欧债危机带来的欧元区经济持续低迷,这给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一方面,国外企业普遍估值偏低,濒临破产,股东出售意愿强烈,放松了对中国企业的并购管制,另一方面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背后对能源、成熟技术、广阔市场需求日益激增,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国企业从2007年至今迎来了跨国并购的快速增长阶段。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在2012年1月发布的《2012年中国并购市场年度研究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企业共发生110起跨国并购交易,同比增长93%,几乎是2010年并购数的两倍,并购总额高达280.98亿美元,同比增长113%,不论是并购交易数还是并购额,都达到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史的最高峰。从2007年到2011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总体出于快速增长趋势,如下图2.1所示:

图2.1 2007-2011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额

2.2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2012年,中国企业继2011年之后迎来了跨国并购的另一个高峰期,根据投中集团披露的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企业共发生166起跨国并购交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