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结构设计方案原理》作业[]
高速公路短路基路面的结构设计

高速公路短路基路面的结构设计如果短路基路面的结构设计出现不合理的情况, 就会对整体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不利于整个工程的建设。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需要对短路基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 结合整个工程的实际需求进行科学设计, 为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奠定基础, 提高短路基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此基础上, 要对结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 实现对每个施工环节质量的有效控制, 以此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一、高速公路短路基的特点1.施工难度大短路基通常位于桥梁和隧道之间, 位置分散、长度较短, 大部分为高填方和深挖方, 施工难度大, 给现场施工带来挑战。
作为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 首先应该重视现场地形地质勘查, 结合现场施工做好勘查设计工作, 有效指导短路基施工。
2.压实质量无法保证压实度对短路基应用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但是在地形条件比较复杂的区域, 特别是山区地区, 短路基一般处于比较陡峭的地区, 许多大型机械设备无法使用, 只能应用小型机械或者是通过人工操作的方法来开展压实工作, 这就无法保证压实质量, 在应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沉降现象。
3.沉降现象严重压实度无法得到保障就会导致路基填料不均匀, 不同部位的性能和刚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后续施工中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
如果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 则会对整个高速公路的路面造成影响, 不利于后续的应用。
高速公路上的大型车辆比较多, 对路面的影响比较大, 如果公路本身存在问题, 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 很容易出现开裂的情况, 影响应用效率, 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高速公路短路基面层结构设计1.面层结构的选择水泥混凝土面层刚度大, 可以弥补短路基压实度控制难的问题, 缓解路面不均匀沉降带来的路面损坏。
但短路基压实度不够、不均匀沉降严重, 容易导致混凝土面板局部压力过度集中,出现早期损坏, 制约车辆安全顺利通行。
而在混凝土面层掺入钢纤维并形成钢纤维混凝土, 能增强路面的抗裂、抗弯拉、抗疲劳性能, 促进工程质量提升, 设计中需要重视它的应用。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第一章绪论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
2.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1930 年~1950 年)。
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
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1950 年~1960 年)。
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
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
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
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第三阶段(1960 年~1970 年)。
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
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
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路面结构组成、稳定性分析、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路基干燥稳定,路面强度和稳 定性不受地下水和地表积水影
响。路基高度 H ≥ H1
路基上部土层处于地下水或地 表水影响的过渡带区内,路基
高度 H2 ≤ H < H1
路基上部土层处于地下水或地 表积水毛细影响区内,路基高
度 H3 ≤ H < H2 路基极不稳定,冰冻区春融翻 浆,非冰冻区弹簧,路基经处 理后方可铺筑路面,路基高度
即: H1相对应于wc1,为干燥和 中湿状态的分界标准; H2相对应于wc2,为中湿与 潮湿状态的分界标准; H3相对应于wc3,为潮湿和 过湿状态的分界标准。
临界高度参考值(见教材P19)
路基干湿类型
干燥 中湿 潮湿 过湿
原有公路
新建公路
路基平均稠度wc与分 界相对稠度的关系
一般特性
wc wc1 wc1 >wc wc2 wc2 wc wc3
性。 Ⅵ区——西北干旱区:气候干燥,可采用沥青混凝土层
解决砂石路面搓泥、松散。注意沙漠地区风蚀和沙埋。 Ⅶ区——青藏高寒区:有多年冻土,注意保温设计,且
沥青路面在日照下易老化。
§1-4 、路基干湿类型
路基干湿类型划分方法
(1)已建公路:不利季节测定路床80cm内土层的含水 量,确定其平均稠度;按自然区划、土类查表确定 分界稠度;比较平均稠度与分界稠度,确定干湿类 型。
路面结构组成、稳定性分 析、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的内容:
◇ 课程的具体内容
概论 路基工程部分
路基的力学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般路基设计 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 路基防护与加固 挡土墙设计 路基排水设计
◇ 课程的具体内容
路面工程部分
路面结构组成 路面材料的力学性质 块料路面、碎砾石路面 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 沥青路面及其设计方法 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其设计方法
《路面设计原理》讲稿--气候与环境

第三章气候与环境一.概念1.道路与其它土木建筑在考虑气候与环境时的区别道路是露天建筑物道路是线型建筑,涉及的范围较大2.气候的影响冰冻作用降雨3.考虑方法材料结构二.冻胀1.影响因素对冰冻敏感的土气温下降的快慢水源2.水的种类自由水吸附水--强结合水,弱结合水3.冻敏土的种类(工程师兵团法)F1砾石土<0.02MM占3~20%F2砂土<0.02MM占3~15%F3砾石土<0.02MM占>20%砂土<0.02MM占>15%F4粉土<0.02MM占12~15%4.公路土的分类土: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特殊土巨粒土>60mm占50%:漂石土,卵石土粗粒土2-60mm占50%:砾类土,砂类土细粒土占50%:粉质土,粘质土,有机质土特殊土:黄土,膨胀土,红粘土,盐渍土5.路基水稳定处理办法换土、路面具有防冻总厚度、设置隔层、设置隔温层路基排水6.冰冻指数度日:表示一日的平均气温低于冻结温度一度0数计累日度秋季 冬季 春季冰冻指数∶累计度日图中最大和最小点之差冰冻指数与冰冻深度有关四、温度变化规律图3-1夏季晴天的情况下水泥混凝土层温度的日变化观测结果大气的温度在一年和一日内发生着周期性的变化,与大气直接接触的路面温度也相应地在一年和一日内发生着周期性变化。
图3-1和图3-2分别显示了夏季晴天的情况下水泥混凝土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温度的日变化观测结果。
图中显示的规律表明,路面温度的周期性起伏,同大气温度的变化几乎同步。
由于部分太阳辐射热被路面所吸收,因此路面的温度较气温高。
图3-2 夏季晴天的情况下沥青混凝土面层温度的日变化观测结果路面结构内温度状况随深度变化的情况,可以更明显地从一昼夜内不同时刻和路面温度沿深度分布的曲线图中看出。
温度梯度通常在早晨的某一时刻(图3-6中为8:00)接近于零,午后某一时刻(图3-6中为14:00)正温差达到最大值,而在凌晨某一时刻(大约在3:00~5:00)负温差达到最大值。
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路面设计概念和原理 路面设计参数 柔性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 刚性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
讨论的主要问题
路面有几类? 相应的设计理论、方法是什么?
设计标准?
典型的筑路材料与相应的设计参数?
已有路面的评价与加铺设计?
第一篇 路面设计概念和原理
第二篇 路面设计参数
第一章 交通
路面设计使用期内标准轴载的累计作用次数—交通量、 轴载大小、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当量轴次。
•1.1车辆荷载的特性
轴型:单轴、双轴或三轴
轮组:单轮组、双轮组 标准轴载:我国设计规范选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作为标 准轴载。其他设计参数为:双轮组轮载为50KN,均布压强 0.7MPa,当量圆直径为21.3cm,双轮中心间距31.95cm(1.5倍当 量圆直径)。
3.水泥混凝土做基层(比如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或碾压混凝土、贫混凝土、 低标号混凝土基层),其上一般设70mm~220mm沥青层厚度,称为刚性 基层沥青路面(或复合式路面,composite pavement);
4.采用沥青混合料与无结合料的集料组成的结构,称柔性路面(flexible pavement)); 5.在路基上或处治了的路基上铺筑约400mm~550mm的全厚式沥青混合 料结构层,称全厚式沥青路面(Full-Depth Asphalt Pavement)。
路面的分类
按力学性分为:Fra bibliotek 柔性路面…刚度低、强度小、弯沉大,
对基层与路基的作用力大。
刚性路面…刚度大、强度高、弯沉小,
对基层与路基的作用力小。
路基路面黄晓明第七版课后作业

路基路面黄晓明第七版课后作业《路基路面黄晓明第七版课后作业》1. 路基路面的基本概念路基路面是指公路工程中的基础部分,是支撑车辆荷载的结构。
路基路面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黄晓明第七版课后作业是关于路基路面设计和施工的重要教材,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对于理解和掌握路基路面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2. 黄晓明第七版课后作业的内容概述黄晓明第七版课后作业是一本系统介绍路基路面工程理论和实践的教材。
其中包含了路基和路面设计的基本原理、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本教材,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路基路面工程的各个方面,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3. 深入探讨路基路面设计原理在黄晓明第七版课后作业中,对路基路面设计原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其中包括了路基承载力、路面结构设计、路基排水设计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原理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路基路面设计的理论基础,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4. 路基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除了设计原理,黄晓明第七版课后作业还详细介绍了路基路面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内容。
在施工工艺方面,包括了路基土石方施工、路面材料的铺设和压实等内容;在质量控制方面,包括了路基路面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案。
这些内容对于路基路面工程的实际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理解和掌握路基路面工程的知识对于公路工程专业人员至关重要。
黄晓明第七版课后作业系统介绍了路基路面工程的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我个人认为,通过深入学习这本教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路基路面工程的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深入探讨了路基路面黄晓明第七版课后作业的重要性和内容概述。
我们介绍了其中包含的设计原理、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等内容,并分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希望本文能帮助您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路基路面工程的重要知识。
高等路面结构设计原理

高等路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名称:《高等路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名称:(英文)Principle for Design of Pavement Structures 课程编号:B08230101课程组长:凌天清教授课程性质:专业课学分:3总学时数:54适用专业:道路与铁道工程课程教材:凌天清《高等路面结构设计原理》重庆交通大学(自编)2008年参考书目:1(AASHTO,AASHTO Guide for design of Pavement structures, AASHTO 20022(Asphalt Institute, Asphalt •Thickness •Design Manual(Ms-1), 9th Edition. Maryland,•Asphalt Institute 19813(Shell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Company •Limited, Shell Pavement Design Manual, London19784(J.C Nicholls, Asphalt Surfacings (A Guide to Surfacings and Treatments Used for the SurfaceCourse of Road Pavements), Transport Research Laboratory 1998 5,内田一郎(日)《新编道路铺装の设计法》森北出版株式会社19786(邓学钧、黄晓明《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07(黄卫《高等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58(黄卫《高等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59(张起森《高等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110(姚祖康《公路设计手册《路面》(第2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1(朱照宏、许志鸿《柔性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同济大学出版社198512(林锈贤《柔性路面结构设计方法》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13(邓学均、陈荣生《刚性路面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1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教学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等方式教学。
道路工程试题及答案 道路工程作业答案

道路工程试题及答案道路工程作业答案试题一:路面设计1.请解释何为路面设计?路面设计是指在规定的交通要求和地理环境下,根据道路使用功能、交通量、车速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路面结构设计方案的过程。
2.路面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路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车辆舒适性原则:保证车辆行驶在道路上的舒适性,减小车辆震动和噪声。
•交通安全性原则:确保道路在各种天气条件下都能提供良好的附着力和操控性,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经济性原则:选择合适的路面结构和材料,尽量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
•可持续性原则:考虑道路的寿命周期,并在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和可持续发展。
3.路面设计中常用的材料有哪些?常用的路面设计材料包括:•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水腐蚀性和防滑性能,适用于中低交通量的道路。
•水泥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适用于大型交通量的道路。
•碎石:适用于低交通量的农村道路。
•砂质土:适用于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道路。
试题二:路基处理1.请解释何为路基处理?路基处理是指通过加固、改良、加厚等方法,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过程。
2.路基处理的目的是什么?路基处理的目的包括:•提高路基的稳定性:防止路基在湿软地区下沉或滑动,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安全性。
•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增加路基的强度,以满足预期的交通荷载要求。
•降低路基的变形:减少路基在长时间交通荷载下的塑性变形,保持路面的平整度。
•防止路基的侧滑:通过路基处理措施,防止路基在侧向荷载作用下发生滑动。
3.路基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常用的路基处理方法包括:•压实:通过辗压、轧辊碾压等方式增加路基的密实度。
•加固:通过添加填料材料、土壤改良剂等方式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
•排水:通过建设排水系统,降低路基的含水量,减少土壤软化和滑动的风险。
•加厚:在需要提高路基承载能力的区域进行加厚,以满足设计要求。
试题三:路面养护1.请解释何为路面养护?路面养护是指对现有路面进行维护和修复的过程,以延长路面寿命并提高路面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路基路面作业

9.已知道路路面结构为4cmAC+ 6cmAC .已知道路路面结构为 +8cmAC +38cm水泥稳定碎石 水泥稳定碎石+20cm二灰 水泥稳定碎石 二灰 抗压模量分别为1800Mpa,1600Mpa, 土,抗压模量分别为 , , 1400Mpa,1900Mpa和900Mpa,路基模量 , 和 , 为45Mpa,请计算路基工作区范围。 ,请计算路基工作区范围。 10.已知道路路面结构为4cmAC+ 6cmAC .已知道路路面结构为 +18cm水泥稳定碎石 水泥稳定碎石+20cm二灰土,抗压模 二灰土, 水泥稳定碎石 二灰土 量分别为1600Mpa, 1200Mpa, 量分别为 , , 1900Mpa, 和900Mpa, 路基模量为 , , 45Mpa,请计算路基工作区范围。 ,请计算路基工作区范围。 11.综合分析作业9和作业 ,如何保证路基工 .综合分析作业 和作业10, 和作业 作区符合要求? 作区符合要求?
请谈谈你对路面上行驶的车辆荷载对路面作用的瞬时性与重复性的认识并请根据其不利方面提出你认为合理的结构考虑措施
复习与思考 1.何谓累计当量轴次Ne?怎样确定?它在路面 .何谓累计当量轴次 ?怎样确定? 设计中有何用处? 设计中有何用处? 2.不同轴载通行次数是按等效原理进行换算的, .不同轴载通行次数是按等效原理进行换算的, 请说明该“等效原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请说明该“等效原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名词解释:路基干湿类型;路基临界高度;路 .名词解释:路基干湿类型;路基临界高度; 基工作区。 基工作区。 4.路基工作区深度大于路基填土高度时应采取何 . 措施?为什么? 措施?为什么? 5.车辆荷载重复作用对路基产生的影响有哪些结 . 其决定因素为何? 果?其决定因素为何
(完整word版)路面设计及原理

1、何为路面结构损坏和功能损坏,简述其发展形成过程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构性损坏是由于路面结构承载能力降低引起的,反映在表面上就是各种结构裂缝(如龟裂,块裂,纵裂和横裂),功能性损坏是由于路面提供给道路用户的服务能力下降引起的,平整度和抗滑性能降低和车辙加深.随着道路的使用,路面老化,路面的服务能力下降,出现功能性损坏,如果此时不进行预防性养护,修补,损坏范围影响扩大,逐渐发展成结构损坏.结构损害是破碎或变形,可能不会马上,但随时间会引起服务性能的更加降低。
2、(1)AASHTO 沥青路面轴载换算方法 AASHTO 沥青路面设计法是以试验路行车试验结果为依据的方法,它是根据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渥太华和伊利诺斯州的大规模试验路成果得到的.其主要成果之一便是从基本方程式导出了车辆当量换算方法,包括单轴和双轴的等效关系。
式中:C0 -试验路完工时的路面耐用性指数,该试验路测得的平均值为4.2;pt -经过车辆行驶N 次后,达到的最终耐用性指数PSI ; -该路段最终耐用性指数降至1。
5,即路面达到寻坏标准时轴载的作用次数;-斜率。
Gt -为任何阶段耐用性指数的变化 与耐用性指数达到破坏标准即C0—pt 时的总损失 之比的对数值。
(1)AASHTO 沥青路面轴载换算方法 ①单后轴间的换算公式若以单后轴轴载100KN (22klbf )作为标准轴载,则 P=22, L0=1其它的单后轴轴载为x klbf (千磅)时,P =x, L0=1,则:两式相减:同样如以单后轴82KN (18kibf)为标准轴,则(1)AASHTO 沥青路面轴载换算方法①单后轴间的换算公式AASHO 法如以单后轴18klbf 为标准轴,计算得当 pt =2。
5,2。
0和1。
5时,不同轴载间等效系数,把等效系数以轴载比值的指数 表示,其结果归纳如下(下面的结果包括全部结构数):当pt =2。
0时, 值变化在3。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原理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原理水泥混凝土路面是公路建设中常用的路面类型之一,具有耐久、坚实、平整、防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机场跑道等场所。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原理包括路面结构设计、路面厚度设计、材料选用和施工工艺。
一、路面结构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基层、底基层、面层和路肩。
基层是路面的承载层,一般采用碎石、碎石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材料,其厚度应根据地基承载能力和路面设计要求确定。
底基层是基层上的补强层,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其厚度应根据基层承载能力、路面设计要求和交通荷载等因素确定。
面层是路面的最上层,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其厚度应根据交通荷载、路面设计要求和使用寿命等因素确定。
路肩是路面两侧的边缘,一般采用碎石、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材料,其宽度和厚度应根据地形和路面设计要求确定。
二、路面厚度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厚度设计是保证路面承载能力、使用寿命和经济性的重要工作。
根据路面设计要求和交通荷载等因素,可采用经验公式、确定性设计方法或概率设计方法进行厚度设计。
其中,经验公式适用于简单路段,确定性设计方法适用于复杂路段,概率设计方法适用于大面积路段。
三、材料选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材料选用是影响路面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一般选用优质水泥、粗细骨料、矿物掺合料、化学掺合料等材料进行配合。
其中,水泥应具有良好的抗压、抗拉、抗弯和耐久性能,粗细骨料应具有坚实、硬度高、耐磨性好和大小分布合理等特点,矿物掺合料和化学掺合料应能提高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施工性能。
四、施工工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是保证路面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般包括路基处理、基层施工、底基层施工、面层施工、路肩施工、养护等过程。
其中,路基处理应根据地质、地形和设计要求进行,基层施工应采用机械碾压或人工夯实的方式进行,底基层、面层和路肩施工应采用机械摊铺或手工摊铺的方式进行,养护应根据材料性能和气象条件进行。
综上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原理包括路面结构设计、路面厚度设计、材料选用和施工工艺。
路面工程习题参考答案

路面工程(第五版)习题参考答案备注:综述题有些只给了大纲,需要加以展开论述。
第一章路面工程概述(课本第一章相关部分)1、路面的功能要求包括哪几个方面?A.强度和刚度(承载能力)B 稳定性(水温稳定性)C 耐久性D 表面平整E 抗滑F 环保性-少尘、低噪音G 辨识性-色彩、车道改变2、对路面有哪些基本要求?(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3)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和平整度(4)具有足够的抗滑性(5)具有尽可能低的扬尘性(6)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几何形状和尺寸3、路面结构为什么要分层,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如何进行分层?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路面结构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对结构层材料的强度、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按照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撑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划分。
通常分为面层、基层和功能层。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水泥混凝土面板),基层(可分几个亚层),功能性垫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分层更细,面层、基层均可分几个亚层、在路基与基层间可设功能层。
4、路面结构层位与层位功能(沥青路面与水泥路面不同)面层: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及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它承受较大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降雨的浸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因此,同其它层次相比,它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和较好的水稳定性与温度稳定性,且应耐磨、不透水,表面还应有良好的抗滑性与平整度。
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垂直力并将其扩散到下面的路基(含垫层及土基),因此,它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并应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基层受大气影响较面层小,但仍可能受地下水及面层渗入雨水的浸湿,故也应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同时,为保证面层平整,它还应具有较好的平整度。
功能层:为保证面层与基层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的不良影响或保护土基处于稳定状态必要时设置功能层。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原理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原理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一种常见的道路建设材料,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机场跑道等地面工程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原理。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分类及特点水泥混凝土路面按其结构可分为单层路面和多层路面。
单层路面是指整个路面由一层水泥混凝土构成,多层路面是指路面由多层不同材料构成,其中水泥混凝土是其中一层。
常见的多层路面结构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石子沥青混合料路面、沥青混合料路面等。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以下特点:1.强度高: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较高的抗压、抗弯、抗冻融、抗渗透等强度性能,能够承受车辆荷载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2.稳定性好: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平整、硬度大,对车辆行驶具有稳定性。
同时,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较好的耐久性,使用寿命较长。
3.施工工艺简单: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相对简单,可采用机械化施工,施工速度较快。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原理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路面厚度设计原则路面厚度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厚度应根据设计车速、荷载、路基类型、地下水位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路面厚度不小于25cm,普通公路路面厚度不小于20cm。
2.路面横向坡度设计原则路面横向坡度是为了排水和安全行驶而设计的。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横向坡度应根据道路的曲线半径、车速、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一般来说,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横向坡度不应大于2%。
3.路面纵向坡度设计原则路面纵向坡度是为了排水、提高路面舒适度和保证安全行驶而设计的。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纵向坡度应根据道路长度、车速、车辆类型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一般来说,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纵向坡度不应大于4%。
4.路面结构设计原则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设计应根据路段的交通量、设计车速、荷载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路面结构为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普通公路路面结构为水泥混凝土+碎石基层。
5.路面配合比设计原则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是路面强度、耐久性等性能的保证。
路面结构设计原理

路面结构设计原理
路面结构设计原理是指在道路建设中进行路面结构设计时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以保证道路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路面结构设计原理:
1. 负责设计的工程师应首先了解道路的使用情况,包括交通量、车辆类型、平均车速等,以确定所需的路面结构类型和厚度。
2. 考虑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等环境因素,以确保路面结构的稳定性。
因此,在设计中应进行足够的土壤测试和地质勘探。
3. 根据道路使用情况和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包括路面基层、路面结构层和表面层。
例如,基层可以使用砾石或碎石混凝土,表面层可以使用沥青混合料或水泥混凝土。
4. 路面结构设计中还要考虑排水系统,以便有效排除道路上的雨水和积水。
适当的排水系统可以防止路面结构受水分侵蚀,并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5. 路面结构设计应根据预计的交通负载进行设计,以确保路面能够承受车辆的重量和运行过程中的冲击力。
这需要考虑到材料的抗压性和变形性能。
6. 路面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环保因素,如减少材料的使用、使用可再生材料和优化施工工艺等,以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7. 在路面结构设计中,应考虑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设
计应尽量简化施工过程,以提高工程效率并降低施工成本。
综上所述,路面结构设计原理涉及多个方面,如道路使用情况、地质条件、材料选择、排水系统、交通负载、环保因素和施工工艺等。
通过遵循这些原理,可以设计出稳定、耐久和安全的道路路面结构。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是指在道路建设和维护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交通需求和环境条件,对道路路面进行设计和施工的理论和方法。
路面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交通需求分析:通过对交通流量、车速、车型等数据的分析,确定路面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例如,高速公路需要考虑高速行驶的车流量和车速,城市道路需要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需求。
2. 载荷分析:通过对车辆荷载、轮胎与路面接触的力学特性等的分析,确定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
不同类型的道路需要考虑不同的载荷分布情况,以确保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路面材料选择:根据路面设计的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路面材料。
常用的路面材料包括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碎石等,根据不同的用途和条件选择不同的材料。
4. 路面结构设计:根据预计的交通量和载荷情况,确定路面结构的厚度和层次。
路面结构一般包括基层、底基层、中间层、面层等,不同层次的设计要求和性能也有所不同。
5. 路面施工方法:根据路面设计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
常用的施工方法包括铺设和压实路面材料、路面平整度控制、路面标线等。
路面设计方法则是根据上述原理,将具体的设计目标和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案。
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和条件,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例如厚度设计法、动态荷载分析法、有限元分析法等。
总结起来,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是通过分析交通需求和环境条件,根据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性能要求,选择适合的路面材料和施工方法,以满足道路使用和交通安全的要求。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第一章绪论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2。
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
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 1930 年~ 195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
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 1950 年~ 1960 年)。
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
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
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
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第三阶段( 1960 年~ 1970 年)。
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
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
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道路结构设计原理方案

半柔性复合路面结构设计
半柔性复合路面材料单轴压缩 应力应变曲线
各种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图
半柔性复合路面结构设计
4.4半柔性复合路面结构设计标准
半柔性复合材料面层和半刚性材料层的层底拉应力作为控 制结构层疲劳开裂的设计指标,以路基表面的垂直压应变 作为验算指标,仍然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 弹性层状理论体系进行厚度计算。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1)半柔性复合路面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 (2)半柔性复合路面无接缝或少设接缝且其结构响应特点同 沥青路面的一致。 (3)半柔性复合路面的温度应力较小,对其路面结构的影响 不大。 (4) 半柔性复合路面的主要破坏模式主要是因为路面结构 层的最大拉应力超过该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力导致疲劳开裂。
(5)沉陷 沉陷是半柔性复合路面在车轮作用下路表面产生的较大凹 陷变形,见图 3.4。造成其凹陷的主要原因是路基土的压 缩。
半柔性复合路面的破坏状态
半柔性复合路面结构设计
半柔性复合路面结构设计的任务是根据使用要求及气候、 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密切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设计确 定经济合理的路面结构,使之能够承受交通荷载和环境因 素的作用,并在预定的使用期限内满足各级公路相应的承 载能力、耐久性、舒适性、安全性的要求。
半柔性复合路面的概念及特点
半柔性路面结构
图片上半部为半柔性路面结构
半柔性复合路面的概念及特点
半柔性复合路面的特点
1. 半柔性复合路面在材料强度机理方面具有其特有的长 处。与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同,半柔性复合路面属于 密实—骨架嵌挤型结构。
2. 填充其空隙的水泥混合胶浆胶结后形成的强度和密实 性与沥青混合料骨架结构共同抵抗汽车荷载的作用和 防水。
Hale Waihona Puke 半柔性复合路面结构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
(整理)沥青路面设计原理及方法参考

1设计原理1.1 路面结构设计流程1.1.1根据设计要求,按弯沉或弯拉指标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确定设计交通量与交通等级,拟定面层、基层类型,并计算设计弯沉值或容许弯拉应力。
1.1.2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确定各个路段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
1.1.3参与本地区的经验拟定几种可行的路面结构组合和厚度方案,根据工程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测定个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确定各结构层的设计参数。
1.1.4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或验算路面厚度。
1.1.5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应验算防冻厚度是否符合要求(本次设计不考虑冻害)。
1.2 路面设计参数在进行路面组合设计时,我们需要求得以下参数:标准轴载及当量轴次、路面容许弯沉值、容许弯拉应力等1.2.1当以设计弯沉值为设计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大于25KN 的各级轴载(包括前后轴)i p 的作用次数i n ,均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35.4211⎪⎪⎭⎫⎝⎛=∑=p p n C C N i i Ki式中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i n ----被换算的各级轴载i p 的作用次数(次/日);p ----标准轴载(KN );i p ----被换算的各级轴载(KN );k-----被换算车辆的类型系数;1C ----轴数系数,()12.111-+=m C ,m 是轴数,当轴间距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小于3m 时,应考虑轴数系数;2C -----被换算的各级轴载单轮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
1.2.2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大于50kN 各级轴载的作用次数i n ,均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 ⎝⎛=ki i p p n C C N 18`2`1`式中`N ----以半刚性材料层的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1C ----被换算车型的轴数系数,以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按式`1C =1+2(m-1)计算;`2C ----被换算车型的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091.2.3设计年限累计当量轴载数NeNe=1[(1)1]365t r N rη+-⨯式中Ne----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沿一个方向通过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次) t----设计年限(年)r----设计年限交通量平均增长率(%) η----车道系数 1.2.4路面设计弯沉值在经过大量的测试和分析,得到路面设计弯沉值计算公式如下:0.21.10R C e l A As N =式中R l ----路面设计弯沉值(0.01mm )e N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c A ----公路等级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1.0,二级公路为1.1,三四级为1.2s A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凝土面层为1.0,热拌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为1.2;1.2.5结构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力我国沥青路面设计除了以路面设计弯沉值为设计控制指标之外,对高等级道路路面还要验算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整体性材料基层的拉应力。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原理及制约因素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原理及制约因素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运输车辆中大型货运车辆的比重不断增加,运输经营者对自身经济利益的片面追求以及路面在使用过程中,承受着行车荷载和环境因素的双重作用,公路的使用寿命特别是路面的使用寿命在不断降低。
不同路面结构的设计组合对公路的使用寿命以及路面的使用寿命存在着差异。
本文通过对路面结构设计原理、路面结构厚度、基层类型、路面结构破坏的成因,根据新疆地区特别是沙漠油田公路利用分析法进行概括讨论,着重分析沙漠油田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制约因素,为实际工程设计中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标签车辆荷载;公路使用寿命;路面使用寿命;应力;路面结构;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交通量1 引言在路面结构设计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交通量调查得准确性,公路所经区域得地质气候条件等),这些因素导致了设计结果在某种程度上的不确定性,是造成路面结构提前破坏的重要原因及提前结束了公路的使用寿命。
为了使设计结果更科学合理,有必要在设计中对路面结构设计原理及制约因数进行分析讨论,将不确定因素作为随机变量参与到设计中去。
将路面设计方法由确定型向概率型转化。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一般是多指标的,我国现行《柔性路面设计规范》规定,以路表容许弯沉值作为整体强度的设计控制指标。
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整体性材料基层应进行弯拉应力的验算。
路面使用性能有功能性能和结构性能之分,而功能性能又包含行驶质量和安全性两方面的内容。
路面使用性能的预测是路面设计、路面管理、路面养护以及行车费用评估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故在路面结构的设计中,以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应考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2 路面结构的设计理论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理论基础是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既假定沥青路面是均质、连续的弹性体。
该理论成立的假设条件是:(1)层是连续的、完全弹性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以及位移和形变是微小的;(2)最下一层在水平方向和垂直向下方向为无限大,其上层厚度为有限、水平方向为无限大;(3)各层在水平方向无限远处及最下层向下无限深处,其应力、形变和位移为零;(4)层间接触情况,或者位移完全连续(称连续体系),或者层间仅竖向应力和位移连续而无摩阻力(称滑动体系);(5)不计自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面结构课程设计谭诗亮 2018210076381、背景基于KENLAYER计算机程序的路面结构设计。
2、输入数据KENLAYER程序中菜单栏的目录项依次输入下列数据。
General MATL=1,NDAMA=0,NPY=1,NLG=1,DEL=0.001,NL=3,NZ=3,ICL=80,NSTD=9,NBOND=1,NLBT=1,NLTC=1,NUNIT=1Zcoord ZC1=1,ZC2=9.9,ZC3=15.1Layer TH1=10,TH2=15,PR1=0.35,PR2=0.35,PR3=0.45Moduli E1=700000,E2=300000,E3=20000,Load LOAD=1,CR=10,CP=700,YW=30,XW=0,NP OR NPT=2XPT1=0, YPT1=-10, XPY2=0, YTP2=15基于上述基数,变换base厚度,同时设两个时期,E:60℃ ,E:-10℃输出结果如下:以h15.1为例,表示h=15时,60℃下的结果输出,如下:INPUT FILE NAME -C:\KENPAVE\h15.1.DATNUMBER OF PROBLEMS TO BE SOLVED = 1TITLE -h152MATL = 1 FOR LINEAR ELASTIC LAYERED SYSTEMNDAMA = 0, SO DAMAGE ANALYSIS WILL NOT BE PERFORMED NUMBER OF PERIODS PER YEAR (NPY> = 1NUMBER OF LOAD GROUPS (NLG> = 1TOLERANCE FOR INTEGRATION (DEL> -- = .001NUMBER OF LAYERS (NL>------------- = 3NUMBER OF Z COORDINATES (NZ>------ = 3LIMIT OF INTEGRATION CYCLES (ICL>- = 80COMPUTING CODE (NSTD>------------- = 9SYSTEM OF UNITS (NUNIT>------------= 1Length and displacement in cm, stress and modulus in kPaunit weight in kN/m^3, and temperature in CTHICKNESSES OF LAYERS (TH> ARE : 10 15POISSON'S RATIOS OF LAYERS (PR> ARE : .35 .35 .45 VERTICAL COORDINATES OF POINTS (ZC> ARE: 1 9.9 25.1ALL INTERFACES ARE FULLY BONDEDFOR PERIOD NO. 1 LAYER NO. AND MODULUS ARE : 1 7.000E+05 2 3.000E+053 2.000E+04LOAD GROUP NO. 1 HAS 2 CONTACT AREASCONTACT RADIUS (CR>--------------- = 10CONTACT PRESSURE (CP>------------- = 700NO. OF POINTS AT WHICH RESULTS ARE DESIRED (NPT>-- = 2WHEEL SPACING ALONG X-AXIS (XW>------------------- = 0WHEEL SPACING ALONG Y-AXIS (YW>------------------- = 30RESPONSE PT. NO. AND (XPT, YPT> ARE: 1 0.000 -10.000 20.000 15.000PERIOD NO. 1 LOAD GROUP NO. 1POINT VERTICAL VERTICAL VERTICAL MAJOR MINOR INTERMEDIATEDISPL. PRINCIPAL PRINCIPAL PRINCIPALNO. COORDINATE (HORIZONTAL STRESS STRESS STRESS STRESSP. STRAIN> (STRAIN> (STRAIN> (STRAIN> (STRAIN>1 1.00000 0.16026 337.592 701.439 169.481 662.674(STRAIN> 2.618E-04 -1.157E-04 5.860E-04 -4.399E-045.112E-041 9.90000 0.15909 176.331 274.446 -144.993 -111.160(STRAIN> -2.888E-04 3.309E-04 5.201E-04 -2.888E-04 -2.235E-041 25.10000 0.15056 38.840 42.593 7.376 8.964(STRAIN> -7.912E-04 1.490E-03 1.762E-03 -7.912E-04 -6.761E-042 1.00000 0.17562 1.334 608.622 1.333 410.986(STRAIN> 2.821E-04 -5.079E-04 6.633E-04 -5.079E-04 2.821E-042 9.90000 0.17711 137.955 137.955 -146.987 132.767(STRAIN> -3.453E-04 2.042E-04 2.042E-04 -3.453E-04 1.942E-042 25.10000 0.16736 48.689 48.689 8.058 13.392(STRAIN> -9.939E-04 1.952E-03 1.952E-03 -9.939E-04 -6.072E-04POINT VERTICAL NORMAL X NORMAL Y SHEAR XY SHEAR YZ SHEAR XZSTRESS STRESS STRESS STRESS STRESSNO. COORDINATE (STRAIN> (STRAIN> (STRAIN> (STRAIN> (STRAIN>1 1.00000 6.627E+02 5.333E+02 0.000E+00 -2.473E+02 0.000E+00(STRAIN> 5.112E-04 2.618E-04 0.000E+00 -9.539E-04 0.000E+001 9.90000 -1.450E+02 -1.304E+01 0.000E+00 -1.679E+02 0.000E+00(STRAIN> -2.888E-04 -3.430E-05 0.000E+00 -6.478E-04 0.000E+001 25.10000 7.376E+00 1.272E+01 0.000E+00 -1.059E+01 0.000E+00(STRAIN> -7.912E-04 -4.040E-04 0.000E+00 -1.535E-03 0.000E+002 1.00000 6.086E+02 4.110E+02 0.000E+00 0.000E+00 0.000E+00(STRAIN> 6.633E-04 2.821E-04 0.000E+00 0.000E+00 0.000E+002 9.90000 -1.470E+02 1.328E+02 0.000E+00 0.000E+00 0.000E+00(STRAIN> -3.453E-04 1.942E-04 0.000E+00 0.000E+00 0.000E+002 25.10000 8.058E+00 1.339E+01 0.000E+00 0.000E+00 0.000E+00(STRAIN> -9.939E-04 -6.072E-04 0.000E+00 0.000E+00 0.000E+00从上述输出结果可以看出,在E=700MPa的情况下,A点压应变(VERTICAL STRAIN>=1.952E-03,B点拉应力(NORMAL X STRESS>=-1.470E+02,C点剪应力(SHEAR YZ STRESS>=-2.473E+02。
<见图中灰底部分数据)以h15.2为例,表示h=15时,-10℃下的结果输出,如下:INPUT FILE NAME -C:\KENPAVE\h152.DATNUMBER OF PROBLEMS TO BE SOLVED = 1TITLE -h152MATL = 1 FOR LINEAR ELASTIC LAYERED SYSTEMNDAMA = 0, SO DAMAGE ANALYSIS WILL NOT BE PERFORMED NUMBER OF PERIODS PER YEAR (NPY> = 1NUMBER OF LOAD GROUPS (NLG> = 1TOLERANCE FOR INTEGRATION (DEL> -- = .001NUMBER OF LAYERS (NL>------------- = 3NUMBER OF Z COORDINATES (NZ>------ = 3LIMIT OF INTEGRATION CYCLES (ICL>- = 80COMPUTING CODE (NSTD>------------- = 9SYSTEM OF UNITS (NUNIT>------------= 1Length and displacement in cm, stress and modulus in kPaunit weight in kN/m^3, and temperature in CTHICKNESSES OF LAYERS (TH> ARE : 10 15POISSON'S RATIOS OF LAYERS (PR> ARE : .35 .35 .45 VERTICAL COORDINATES OF POINTS (ZC> ARE: 1 9.9 25.1ALL INTERFACES ARE FULLY BONDEDFOR PERIOD NO. 1 LAYER NO. AND MODULUS ARE : 1 1.000E+07 2 3.000E+053 2.000E+04LOAD GROUP NO. 1 HAS 2 CONTACT AREASCONTACT RADIUS (CR>--------------- = 10CONTACT PRESSURE (CP>------------- = 700NO. OF POINTS AT WHICH RESULTS ARE DESIRED (NPT>-- = 2WHEEL SPACING ALONG X-AXIS (XW>------------------- = 0WHEEL SPACING ALONG Y-AXIS (YW>------------------- = 30 RESPONSE PT. NO. AND (XPT, YPT> ARE: 1 0.000 -10.000 20.000 15.000PERIOD NO. 1 LOAD GROUP NO. 1POINT VERTICAL VERTICAL VERTICAL MAJOR MINOR INTERMEDIATEDISPL. PRINCIPAL PRINCIPAL PRINCIPALNO. COORDINATE (HORIZONTAL STRESS STRESS STRESS STRESSP. STRAIN> (STRAIN> (STRAIN> (STRAIN> (STRAIN>1 1.00000 0.11582 333.676 2049.151 253.664 1673.241(STRAIN> 7.592E-05 -9.412E-05 1.375E-04 -1.049E-04 8.673E-051 9.90000 0.11566 61.816 64.931 -2131.948 -1496.364(STRAIN> -1.631E-04 1.331E-04 1.335E-04 -1.631E-04 -7.729E-051 25.10000 0.11118 20.780 21.965 4.796 5.408(STRAIN> -3.761E-04 7.828E-04 8.686E-04 -3.761E-04 -3.317E-042 1.00000 0.12383 -0.773 2324.611 -0.773 1785.773(STRAIN> 9.724E-05 -1.439E-04 1.700E-04 -1.439E-04 9.724E-052 9.90000 0.12378 70.720 70.720 -2563.319 -1706.254(STRAIN> -1.991E-04 1.565E-04 1.565E-04 -1.991E-04 -8.338E-052 25.10000 0.11825 24.450 24.450 5.025 6.256(STRAIN> -4.396E-04 9.687E-04 9.687E-04 -4.396E-04 -3.504E-04POINT VERTICAL NORMAL X NORMAL Y SHEAR XY SHEAR YZ SHEAR XZSTRESS STRESS STRESS STRESS STRESSNO. COORDINATE (STRAIN> (STRAIN> (STRAIN> (STRAIN> (STRAIN>1 1.00000 2.049E+03 1.593E+03 0.000E+00 -3.274E+02 0.000E+00(STRAIN> 1.375E-04 7.592E-05 0.000E+00 -8.839E-05 0.000E+001 9.90000 -2.132E+03 -1.493E+03 0.000E+00 -6.967E+01 0.000E+00(STRAIN> -1.631E-04 -7.687E-05 0.000E+00 -1.881E-05 0.000E+001 25.10000 4.796E+00 6.593E+00 0.000E+00 -4.267E+00 0.000E+00(STRAIN> -3.761E-04 -2.458E-04 0.000E+00 -6.187E-04 0.000E+002 1.00000 2.325E+03 1.786E+03 0.000E+00 0.000E+00 0.000E+00(STRAIN> 1.700E-04 9.724E-05 0.000E+00 0.000E+00 0.000E+002 9.90000 -2.563E+03 -1.706E+03 0.000E+00 0.000E+00 0.000E+00(STRAIN> -1.991E-04 -8.338E-05 0.000E+00 0.000E+00 0.000E+002 25.10000 5.025E+00 6.256E+00 0.000E+00 0.000E+00 0.000E+00(STRAIN> -4.396E-04 -3.504E-04 0.000E+00 0.000E+00 0.000E+00从上述输出结果可以看出,在E=700MPa的情况下,A点压应变(VERTICAL STRAIN>=9.687E-04,B点拉应力(NORMAL X STRESS>=-2.563E+03,C点剪应力(SHEAR YZ STRESS>=-3.274E+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