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省小麦秋种技术意见
济南市农业局关于济南市2010年小麦秋种技术的意见
济南市农业局关于济南市2010年小麦秋种技术的意见【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布部门】济南市农业局【发布日期】2010.09.20【实施日期】2010.09.2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济南市农业局关于济南市2010年小麦秋种技术的意见按照“以高产创建为抓手,以规范化播种为突破口,优化品种布局,搞好配方施肥,适期适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的总体思路,现就做好2010年小麦秋种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优化品种结构,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各县(市)区要以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为平台,对当地小麦品种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安排。
要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地力基础、灌溉情况等因素选择适宜品种。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冬季气温可能偏低,因此,要坚决杜绝抗寒性差的品种。
推荐品种结构为:水浇条件较好地区,以济麦22、良星99、泰农18、济南17号(强筋)、济麦20(强筋)、泰山23号、汶农6号、山农15、良星66等为主;水浇条件较差旱地,主要以烟农21、山农16、鲁麦21号、青麦6号等为主。
二、培肥地力,切实提升土壤产出能力土壤地力是小麦高产的基础,为培肥地力,要重点抓好以下措施。
(一)搞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
目前,我市小麦主产区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还不高,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法一是增施有机肥,二是进行秸秆还田。
要加大秸秆还田范围和力度,注意尽量将玉米秸秆粉碎的细一些,一般要用玉米秸秆还田机打两遍,秸秆长度低于10cm,最好在5cm左右。
此外,要在推行玉米联合收获和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广辟肥源,增施农家肥,努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含量。
一般高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kg;中低产田亩施有机肥2500~3000kg。
(二)测土配方施肥。
各县(市)区要结合配方施肥项目,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化肥基施比例,优化氮磷钾配比。
高产田一般全生育期亩施纯氮(N)12~14kg,磷(P2O5)7.5kg,钾(K2O)7.5kg,硫(S)3~4kg;中产田一般亩施纯氮(N)12~14kg,磷(P2O5 )6~7.5kg,钾(K2O)6~7.5kg,硫(S)3~4kg。
2014年全省小麦冬前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2014年全省小麦冬前田间管理技术意见今年秋种,各地抓住土壤墒情适宜的有利时机,通过大力推广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狠抓深耕深松、足墒播种、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全省小麦适期播种面积扩大,播种质量提高,基本实现了一播全苗,出苗整齐一致,苗情较好。
但从当前各地考察情况看,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虽然当前全省土壤墒情整体适宜,但个别地区由于前期降雨量较少,底墒不足,旱情已经显现。
如后期没有有效降雨,存在干旱隐患。
二是部分地块播量偏大,播期偏早,存有旺长趋势。
三是部分地块由于整地质量相对较差,田间坷垃较多,有缺苗断垄现象。
四是有些地块地下害虫危害较重、杂草较多。
针对当前小麦苗情,冬前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苗全、苗匀的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
重点应抓好以下关键措施:一、因地制宜搞好分类管理1.对于目前整地质量差、地表坷垃多、秸秆还田量较大的麦田,或者是墒情较差的麦田,应抓紧浇水,以沉实土壤,培育冬前壮苗。
浇水后要注意及时划锄,以增温保墒;若没有水浇条件,可在冬前及越冬期进行2~3次镇压,以压碎坷垃,弥实裂缝、踏实土壤,使麦根和土壤紧实结合,提墒保墒,促进根系发育。
2.对播种偏深的地块,要及时退土清棵,减薄复土层,使分蘖节保持在地面以下1~1.5厘米,促使早分蘖,冬前形成壮苗。
3.对地力较差,底肥施用不足,有缺肥症状的麦田,应抓住冬前有利时机追肥浇水,并及时中耕松土,促根增蘖。
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公斤左右。
4.对于旺长麦田,控制地上部旺长,培育冬前壮苗,防止越冬期低温冻害和后期倒伏是田间管理的主要目标。
目前比较有效的管理措施主要有两项:一是化控。
应用生长抑制剂能抑制叶片伸长,促进分蘖增生和根系生长,具有明显的控旺转壮、防冻防倒效果。
一般可亩用“壮丰安”或“麦巨金”30毫升,对水30-40公斤,叶面喷雾;二是镇压。
镇压主要是通过人为损伤地上部分叶蘖的方法来抑制主茎和大蘖的生长,促进小蘖增生和地下部根系的生长,达到控旺转壮的目的。
2014年山东省小麦秋种技术意见
2014年山东省小麦秋种技术意见2014年全省小麦秋种技术意见今年小麦秋种技术推广工作总的思路是:“立足抗旱保面积,以高产创建为抓手,以规范化播种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大力推广深耕深松、足墒播种、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切实提高播种质量,打好秋种基础”。
重点抓好以下五个关键环节。
一、抓好以合理布局为重点的品种关品种是小麦增产的内因,选好品种非常重要。
各地要以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为平台,对当地小麦品种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安排。
要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耕作制度、地力基础、灌溉情况等因素选择适宜品种。
尤其是水浇条件差的地块,一定要选择旱地品种种植。
今年建议品种布局为:(一)水浇条件较好地区。
鲁东、鲁北地区以济麦22、良星99、烟农999、济麦20(强筋)、山农22、烟农19号(强筋)、烟农24号、鲁原502、青丰1号、青农2号、洲元9369(强筋)、济南17号(强筋)、烟农23号、烟农5158、烟2415、良星66、鑫麦296、山农24号、泰农19等为主。
鲁中地区以济麦22、良星99、泰农18、汶农14、山农20、山农22、山农23、鲁原502、济南17号(强筋)、济麦20(强筋)、汶农6号、山农15、鑫麦296、山农24号、泰农19、泰山28、汶农17、山农23等为主。
鲁南、鲁西南地区以济麦22、良星99、临麦2号、临麦4号、泰农18、山农15、山农20、山农22、山农23、泰山9818 、鲁原502、济南17(强筋)、聊麦18、郯麦98、鑫麦296、山农24号、泰农19、泰山28、汶农17、山农23等。
(二)水浇条件较差旱地。
主要以青麦6号、烟农21、山农16、鲁麦21号、烟农0428、青麦7号、阳光10号、垦星一号、菏麦17等。
(三)盐碱地。
部分盐碱地建议种植德抗961、山融3号、H6756、青麦6号等。
二、抓好以测土配方为重点的施肥关土壤地力是小麦高产的基础,为培肥地力,要重点抓好以下措施。
(一)搞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
20142015年度小麦秋冬种技术指导意见
物种窄行,这样便于通风,保证增产优势。
如玉米套种蚕豆,蚕豆窄行,玉米宽行。
3.5根据不同茎秆类型安排套作缠绕型作物与茎秆型作物有机套作时,能节约架条、省工省钱。
如玉米和黄瓜间作,可用玉米秸秆替代黄瓜架条,让黄瓜缠绕在玉米秆上,还能减轻或抑制黄瓜花叶病。
爬蔓型作物宜与直立型作物套作,如春玉米间作南瓜、晚玉米间作冬瓜,玉米往上长,南瓜、冬瓜横爬秧,互不影响,且南瓜花蜜能引诱玉米螟的天敌黑卵蜂寄生,可有效地减轻玉米螟危害。
3.6作物相亲相克搭配作物的相亲相克,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种植在一起,双方分泌的杀菌素、生长素、有机酸、生物碱等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对方的生长。
促进双方正常生长的为“相亲”,反之,则为“相克”。
笔者根据农作物生长特性来分类,相亲的作物有:玉米和豆科作物,魔芋和玉米、向日葵等高秆作物,大蒜、韭菜与大白菜、包心菜等十字花科作物,大豆和蓖麻,洋芋和菜豆,洋葱和胡萝卜等。
相克的作物有:南瓜与马铃薯,葡萄与柏树,高粱与芝麻,核桃与苹果,葡萄与花椒等。
2014年冬小麦继续增产,单产大幅提高,增产幅度是近几年中最高的一年。
在高起点上,2015年继续保持冬小麦稳定发展好势头,需要从秋冬种开始,环环紧扣抓好关键技术措施落实。
气象部门预测,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北方冬麦区秋冬季降水偏少,气温总体偏高,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秋冬连旱,对冬小麦适时播种、安全越冬不利。
为切实提高冬小麦播种质量,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分区域研究提出2014/2015年度小麦秋冬种技术指导意见。
1黄淮及北部冬麦区该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西中南部以及陕西关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冬小麦产区。
本区生产条件较好,光热资源丰富,年降水量400~900mm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种植制度以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为主,小麦10月上中旬播种,5月底至6月上中旬收获。
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短缺,干旱、冻害、干热风等自然灾害频发,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为害较重。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二00五年小麦秋种技术意见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二00五年小麦秋种技术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文字号】鲁农技字[2005]3号【发布部门】山东省农业厅【发布日期】2005.09.01【实施日期】2005.09.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二00五年小麦秋种技术意见的通知(鲁农技字[2005]3号)各市农业局:现将省农技推广总站制定的《二00五年小麦秋种技术意见》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秋种工作不仅关系到明年粮食生产的大局,而且对全年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作物布局有着重要影响。
各地要高度重视秋种科技推广工作,加大秋种培训力度,搞好技术指导,落实各项节本增效增产措施,努力提高秋种科技含量,为夺取明年小麦丰收打好基础。
附件:《二00五年小麦秋种技术意见》二○○五年九月一日二00五年小麦秋种技术意见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今年,我省小麦又喜获丰收,单产和总产均超过去年。
为稳步提高我省小麦产量,确保粮食安全,今年我省秋种技术工作,重点应把好“三关”(种子关、整地关、播种关),主推四项节本增产增效技术(精播半精播、氮肥后移、旱地小麦肥料早施深施高产节水栽培、强筋优质麦无公害配套栽培技术)。
一、把好种子关,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种子是小麦增产的内因,也是决定小麦生产是否高产优质的关键因素。
秋种时,要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因地制宜搞好品种布局。
各地要按照“品种类型与生态区域相配套,地力与品种产量水平相配套,早中晚熟品种与适宜播期相配套,水浇条件与品种抗旱性能相配套,高产与优质相配套”的原则,搞好品种布局。
1、胶东地区:本区秋季降温慢,春季回暖迟,小麦春季分蘖时间长,一般无干热风,成熟期晚。
适宜抗病、中早熟品种。
高肥水地块以烟农24号、济麦21号、泰山23号、临麦2号等为主;中肥水地块以济麦19号、烟农19号、烟农15、济麦21号、莱州95021、鲁麦21号等为主;旱地建议种植鲁麦21号、烟农21号和烟农18号等。
2012年全小麦秋种技术意见
2012年全省小麦秋种技术意见今年小麦秋种技术推广工作总的思路是:“以高产创建为抓手,以规范化播种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大力推广深耕深松、足墒播种、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切实提高播种质量,打好秋种基础”。
重点抓好以下技术措施。
一、优化品种布局,选用优良品种各地要以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为平台,对当地小麦品种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安排。
要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地力基础、灌溉情况等因素选择适宜品种。
今年推荐品种布局为:(一)水浇条件较好地区。
鲁东、鲁北地区。
以良星99、济麦22、山农22、济麦20(强筋)、烟农19号(强筋)、烟农24号、青丰1号、青农2号、洲元9369(强筋)、良星66、济南17号(强筋)、烟农23号、烟农5158、烟999、山农21、山农23、鑫289、山农17等为主;鲁中地区。
以济麦22、良星99、泰农18、泰农19、汶农14、山农22、山农23、济南17号(强筋)、济麦20(强筋)、泰山23号、汶农6号、山农15、良星66、山农17等为主;鲁南、鲁西南地区。
以临麦2号、临麦4号、济麦22、泰农18、泰农19、山农22、山农21、山农23、山农15、泰山9818 、良星99、济南17(强筋)、良星66、聊麦18、郯麦98等为主。
(二)水浇条件较差旱地。
主要以青麦6号、烟农21、烟农836、山农16、菏麦17号、鲁麦21号、烟农0428、青麦7号等为主。
(三)部分盐碱地。
建议种植德抗961、山融3号、H6756等。
二、推行深耕深松,切实提高整地质量耕作整地是小麦播前准备的主要技术环节,整地质量与小麦播种质量有着密切关系。
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一)做好土壤耕翻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搞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
目前,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是培肥土壤地力的最有效措施。
玉米秸秆还田时要确保作业质量,尽量将玉米秸秆粉碎的细一些,一般要用玉米秸秆还田机打两遍,秸秆长度低于10厘米,最好在5厘米左右。
同时,各地要在推行玉米联合收获和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广辟肥源、增施农家肥,努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含量。
2013年全小麦秋种技术意见
2013年全省小麦秋种技术意见2013年小麦秋种工作总的思路是:“以深入推进高产创建为平台,规范化播种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大力推广深耕深松、足墒宽幅播种、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切实提高播种质量,打好秋种基础”。
重点抓好以下技术措施。
一、培肥地力,切实提升土地产出能力土壤地力是小麦高产的基础,为培肥地力,要重点抓好以下措施。
(一)搞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
目前,我省小麦主产区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还不高,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法一是增施有机肥,二是进行秸秆还田。
在有机肥缺乏的条件下,唯一的途径就是秸秆还田。
玉米秸秆还田时要根据玉米种植规格、品种、所具备的动力机械、收获要求等条件,分别选择悬挂式、自走式和割台互换式等适宜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产品。
秸秆还田机械要选用甩刀式、直刀式、铡切式等秸秆粉碎性能高的产品,确保作业质量。
要尽量将玉米秸秆粉碎的细一些,一般要用玉米秸秆还田机打两遍,秸秆长度最好在5厘米左右。
此外,各地要在推行玉米联合收获和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广辟肥源、增施农家肥,努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含量。
一般高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中低产田亩施有机肥2500~3000公斤。
(二)测土配方施肥。
各地要结合配方施肥项目,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化肥基施比例,优化氮磷钾配比。
根据生产经验,不同地力水平的适宜施肥量参考值为:产量水平在每亩200-300公斤的低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6-10公斤,磷(P2O5)3-5公斤,钾(K2O)2-4公斤,肥料可以全部底施,或氮肥80%底施,20%起身期追肥。
产量水平在每亩300-400公斤的中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10-12公斤,磷(P2O5)4-6公斤,钾(K2O)4-6公斤,磷钾肥底施,氮肥60%底施,40%起身期追肥。
产量水平在每亩400-500公斤的高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12-14公斤,磷(P2O5)6-7公斤,钾(K2O)5-6公斤,磷钾肥底施,氮肥50%底施,50%起身期或拔节期追肥。
2013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山东省农业厅鲁农技字[2013]3号文件
般是 先压后 锄 , 以达到 上松 下实 、 提 墒保 墒增温 的作 用 。 二 、突 出分类 指导 ,搞好 各类 麦 田田 间管理
( 一 )一类 麦 田
调查 汇总 分析 ,全 省小麦 平均 亩茎 数 6 3 . 1 万 ,平均 单株 分蘖 3 . 1 4 个, 单株 叶片数 5 . 0 5 个, 三 叶 以上大蘖 1 . 8 7 个,
对 长势 过 旺麦 田在返 青 期 以后 进行 镇 压 ,可 抑制 地 上 部 生长 , 起控 旺转 壮作 用 。 另外, 镇压 要和 划锄 结合起 来 ,
一
耕 深 松 、足 墒播 种 、播 后 镇压 等 关键 技 术措 施 的落 实 , 全 省 小麦 适 期播 种 面积 扩 大 ,播 种质 量 提 高 ,基本 实 现 了一 播 全苗 ,出苗 整齐 一 致 ,冬 前苗 情 总 体较 好 。全 省
单株 次生根 4 . 2 2条 。分别 比上年 减少 3 . 3万 , 0 . 3个 , 0 . 3 片 ,0 . 2个 ,0 . 7条 ;比常年增 加 了 3 . 0万 ,0 . 1个 ,0 . 2
类 麦 田的群 体 一般 为每 亩 6 0~ 8 O 万 , 多属 于壮 苗。 在 管理 措施 上 , 应注 意促控 结合 , 以提 高分 蘖成 穗率 ,
定要 及 早组 织广 大 农 民在 早春 表 层 土化 冻 2厘 米 时 ( 顶
晚 茬麦 只 要墒 情 尚可 ,应尽 量 避免 早 春浇 水 , 以免 降低 地 温 ,影 响土 壤 透气 性 延 缓麦 苗 生长 发育 。 一 般 应 在 返青 期 追肥 ,使肥 效 作用 于 分蘖 高 峰前 ,以便 增加 春 季 分 蘖 ,巩 固冬 前 分蘖 ,增 加 亩穗 数 。一 般情 况下 ,春 季追 肥应 分 为两次:第一 次 , 于返青 中 期, 5 厘 米地温 5  ̄ C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秋冬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秋冬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4.09.05•【字号】鲁农技字〔2024〕24号•【施行日期】2024.09.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秋冬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鲁农技字〔2024〕24号各市农业农村局:为切实做好我省秋冬蔬菜生产管理工作,指导各类蔬菜种植主体科学生产,有效保障蔬菜市场稳定供应,我厅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2024年全省秋冬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9月5日2024年全省秋冬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秋冬茬蔬菜生产周期长,生产过程中天气复杂多变,对生产管理技术措施要求高,各地要提前制定技术预案,强抓生产管理,落实好防灾减灾措施,确保蔬菜生产平稳,市场供应充足。
一、优化茬口安排秋冬季蔬菜生产,露地和设施栽培茬口交错重叠,要做好统筹谋划,科学安排,既要做到各茬口适期定植,又要尽量减少空闲期,有效提高蔬菜播种面积。
要充分发挥我省蔬菜集约化育苗规模大、技术力量强等优势,做好生产基地与苗场的有效衔接,按照种植计划排好种苗繁育节点,确保不误农时。
种苗生产企业,要不断优化完善配套设施设备,特别是种子消毒设备;增强设施环境调控能力,创造适宜种苗生长的环境条件;采取综合措施防控病虫害,确保种苗不带病、不带虫,从源头上夯实蔬菜生产基础。
二、科学分类管理(一)露地蔬菜1.越夏蔬菜。
茄子、辣椒、菜豆等露地越夏蔬菜,处于生长中后期,生长势变弱,抗逆能力降低,要抓好水肥管理,可适时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芸苔素内酯+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提高植株活力,延长采收期。
适度整枝打杈,防止强光直射果实发生日灼,造成产品质量降低。
根据市场需求,及时采收成熟果实。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搞好2002年秋种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02]49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搞好2002年秋种工作的通知正文:----------------------------------------------------------------------------------------------------------------------------------------------------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搞好2002年秋种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02]49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为切实做好2002年秋种工作,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提高我省小麦的国际竞争力,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认清形势,牢固树立抗旱秋种的思想小麦是人民的口粮和国家储备粮主要品种,搞好秋种,夺取来年夏粮丰收,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2002年我省秋种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小麦受国际市场影响增大。
我省小麦已连续2年减产,但价格一直没有大的回升,种粮效益仍然偏低。
二是我省连续5年持续干旱,部分地区特别是部分山区连续几季作物欠收,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秋种资金严重不足。
三是2002年我省遭遇春、夏、秋三季连旱,尤其是出现了近百年来罕见的汛期特大干旱,地下水位下降,地上蓄水减少,旱情已成为影响秋种进度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如秋种前仍没有大的降雨,绝大部分地区需造墒播种,秋种的难度和成本增大。
为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分析秋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着眼于适应市场需求与保障供给的有机结合,围绕克服严重干旱这个突出困难,及早研究落实搞好秋种的各项措施,切实抓紧抓好秋种工作。
二、明确任务,认真抓好各项秋种措施的落实2002年我省秋种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合理确定种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改善小麦品质,提高种植效益,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具体工作中,各地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措施的落实:(一)推行间作套种,充分利用耕地资源。
小麦晚播技术指导意见
小麦晚播技术指导意见今年以来我市累计平均降水量达1010毫米,较常年同期多391.8毫米、63.4%,特别是9月份以来多次大范围持续降雨,导致部分地块土壤水分饱和,甚至出现农田积水,造成小麦播期较往年推迟5-10天。
为做好小麦播种工作,为明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根据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秋收秋种工作技术指导意见,结合济南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科学选种、以种补晚。
选用适当早熟的高产品种,弥补小麦生育期短的不足,保证正常收获。
二、提高质量,以好补晚。
切实提高整地播种质量,晚播地块要注重精细整地,在土壤相对含水量达70%-80%时适墒播种,杜绝在播种基础差的情况下抢耕抢种,湿度大的晚播地块适当浅播,一般播深以3 厘米左右为宜,防止播种过深导致烂种、出苗偏晚、苗小苗弱。
对推迟时间较长的晚播地块,可因地制宜采用深松、旋耕、免耕播种等方式进行播种,确保小麦应播尽播。
三、增加播量,以密补晚。
晚播小麦要根据“早播少播、晚播多播”原则,构建合理群体,一般在寒露过后每晚播两天,亩增加播量1斤左右,黄河以南地区最大亩播量25-30斤,黄河以北地区最大亩播量35-40斤,全市尽量在10月底前完成播种,力争一播全苗和培育冬前壮苗。
四、增施肥料,以肥补晚。
积水地块容易造成养分淋失,适当增施底肥,做到氮、磷、钾平衡施肥,特别是要重视施用磷肥,可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分蘖增长,提高分蘖成穗率。
在越冬前,对底肥不足、叶片变黄的晚播弱苗,结合浇水或降雨施肥,促弱转壮。
五、关口前移,早防病虫。
田间湿度大易增加苗期病虫害发生风险,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科学选用药剂,提高包衣或拌种质量,降低小麦苗期病虫害发生基数;对小麦条锈病,坚持“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策略,力争早发现早防控;对小麦草害,坚持春草秋治,在气温适合时,选用对路药剂,抓紧开展化学除草。
通过关口前移、防在前面,为小麦丰收打好基础。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4年夏玉米生产技术意见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4年夏玉米生产技术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14.05.19•【字号】鲁农技字[2014]4号•【施行日期】2014.05.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4年夏玉米生产技术意见的通知(鲁农技字〔2014〕4号)各市农业局(农委)为大力推广玉米“一增四改”、“精量播种”等关键增产技术,进一步挖掘全省玉米增产潜力,促进玉米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省厅组织省农业专家顾问团玉米分团有关专家和有关农技推广人员研究制定了《2014年夏玉米生产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2014年夏玉米生产技术意见山东省农业厅2014年5月19日年夏玉米生产技术意见为大力推广玉米“一增四改”、“精量播种”等关键增产技术,进一步挖掘全省玉米增产潜力,促进玉米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制订技术意见如下:一、播前准备做好精选良种、前茬处理、机械选型等播前准备工作,为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创造良好条件。
(一)品种选择。
选用耐密植、抗倒伏、适应性强、熟期适宜、高产潜力大的品种。
可采用郑单958、登海605、浚单20、金海5号、聊玉22号、鲁单818、天泰33号、鲁单9066、德利农988、登海618、隆平206、连胜188等品种。
(二)精选种子。
选择纯度高、发芽率高、活力强、适宜单粒精量播种的优质种子,要求种子纯度≥98%、种子发芽率≥95%,净度≥98%,含水量≤13%。
同时必须为包衣种子。
(三)秸秆处理。
提高小麦秸秆粉碎质量。
小麦收获采用带秸秆切碎和抛撒功能的联合收割机,小麦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95%,抛洒不均匀率≤20%,漏切率≤1.5%。
(四)机械选择。
选用多功能、高精度玉米播种机械,目前可采用多功能转勺式玉米精播机械,一次完成开沟施肥、开种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 年全省小麦秋种技术意见今年小麦秋种技术推广工作总的思路是:“立足抗旱保面积,以高产创建为抓手,以规范化播种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大力推广深耕深松、足墒播种、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切实提高播种质量, 打好秋种基础” 。
重点抓好以下五个关键环节。
一、抓好以合理布局为重点的品种关品种是小麦增产的内因,选好品种非常重要。
各地要以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为平台,对当地小麦品种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安排。
要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耕作制度、地力基础、灌溉情况等因素选择适宜品种。
尤其是水浇条件差的地块,一定要选择旱地品种种植。
今年建议品种布局为:(一)水浇条件较好地区。
鲁东、鲁北地区以济麦22、良星99、烟农999、济麦20(强筋)、山农22、烟农19 号(强筋)、烟农24 号、鲁原502、青丰1 号、青农2 号、洲元9369(强筋)、济南17 号(强筋)、烟农23 号、烟农5158 、烟2415、良星66、鑫麦296 、山农24 号、泰农19 等为主。
鲁中地区以济麦22、良星99、泰农18、汶农14、山农20、山农22、山农23、鲁原502、济南17 号(强筋)、济麦20 (强筋)、汶农6号、山农15、鑫麦296、山农24 号、泰农19、泰山28、汶农17、山农23 等为主。
鲁南、鲁西南地区以济麦22、良星99、临麦2 号、临麦4 号、泰农18、山农15、山农20、山农22、山农23、泰山9818 、鲁原502、济南17(强筋)、聊麦18、郯麦98、鑫麦296 、山农24 号、泰农19、泰山28、汶农17、山农23 等。
(二)水浇条件较差旱地。
主要以青麦6 号、烟农21、山农16、鲁麦21 号、烟农0428、青麦7 号、阳光10 号、垦星一号、菏麦17 等。
(三)盐碱地。
部分盐碱地建议种植德抗961、山融3 号、H6756 青麦6号等。
二、抓好以测土配方为重点的施肥关土壤地力是小麦高产的基础,为培肥地力,要重点抓好以下措施。
(一)搞好秸秆还田, 增施有机肥。
目前,我省小麦主产区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还不高,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法一是增施有机肥,二是进行秸秆还田。
在有机肥缺乏的条件下,唯一的途径就是秸秆还田。
玉米秸秆还田时要根据玉米种植规格、品种、所具备的动力机械、收获要求等条件,分别选择悬挂式、自走式和割台互换式等适宜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产品。
秸秆还田机械要选用甩刀式、直刀式、铡切式等秸秆粉碎性能高的产品,确保作业质量。
要尽量将玉米秸秆粉碎的细一些,一般要用玉米秸秆还田机打两遍,秸秆长度最好在5 厘米左右。
此外,各地要在推行玉米联合收获和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广辟肥源、增施农家肥,努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含量。
一般高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 公斤;中低产田亩施有机肥2500-3000 公斤。
(二)测土配方施肥。
各地要结合配方施肥项目,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化肥基施比例,优化氮磷钾配比。
根据生产经验,不同地力水平的适宜施肥量参考值为:产量水平在每亩200-300 公斤的低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6-10 公斤,磷(P2O5)3-5 公斤,钾(K2O)2-4 公斤,肥料可以全部底施,或氮肥80%底施,20%起身期追肥;产量水平在每亩300-400公斤的中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10-12 公斤,磷(P2O5)4-6 公斤,钾(K2O)4-6 公斤,磷钾肥底施,氮肥60%底施,40%起身期追肥;产量水平在每亩400-500 公斤的高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 12-14公斤,磷(P2Q)6-7公斤,钾(K2O)5-6 公斤,磷钾肥底施,氮肥50%底施,50%起身期或拔节期追肥;产量水平在每亩500-600 公斤的超高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14-16 公斤,磷(P2O5)7-8 公斤,钾(K2O)6-8 公斤,磷钾肥底施,氮肥50%-40%底施,50%-60%拔节期追肥。
缺少微量元素的地块,要注意补施锌肥、硼肥等。
要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坚决杜绝地表撒施。
三、抓好以深耕深松为重点的整地关目前,我省部分地区以旋代耕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土壤耕作层较浅,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潜力的发挥。
因此,各地要大力推广深耕深松整地技术。
(一)因地制宜确定深耕、深松或旋耕。
对土壤实行大犁深耕或深松,均可疏松耕层,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
但二者各有优缺点:大犁深耕,可以掩埋有机肥料,清除秸秆残茬和杂草、有利于消灭寄生在土壤中或残茬上的病虫。
但松土深度不如深松;深松作业,可以疏松土层而不翻转土层,松土深度要比耕翻深。
但因为不翻转土层,不能翻埋肥料、杂草、秸杆,也不利于减少病虫害。
因此,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选用深耕和深松作业。
一般地,对秸秆还田量较大的高产地块,尤其是高产创建地块,要尽量扩大机械深耕面积。
土层深厚的高产田,深耕时耕深要达到25 厘米左右,中产田23 厘米左右,对于犁地(底)层较浅的地块,耕深要逐年增加。
深耕作业前要对玉米根茬进行破除作业,耕后用旋耕机进行整平并进行压实作业。
为减少开闭垄,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选用翻转式深耕犁,深耕犁要装配合墒器,以提高耕作质量。
对于秸秆还田量比较少的地块,尤其是连续三年以上免耕播种的地块,可以采用机械深松作业。
根据土壤条件和作业时间,深松方式可选用局部深松或全面深松,作业深度要大于犁底层,要求25〜40 厘米,为避免深松后土壤水分快速散失,深松后要用旋耕机及时整理地表,或者用镇压器多次镇压沉实土壤,然后及时进行小麦播种作业。
有条件的地区,要大力示范推广集深松、旋耕、施肥、镇压于一体的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或者集深松、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于一体的深松整地播种一体机,以便减少耕作次数,节本增效。
但大犁深耕和深松也存在着工序复杂,耗费能源较大,在干旱年份还会因土壤失墒较严重而影响小麦产量等缺点,且深耕、深松效果可以维持多年。
因此,对于一般地块,不必年年深耕或深松,可深耕(松)1 年,旋耕2-3 年。
旋耕机可选择耕幅1.8 米以上、中间传动单梁旋耕机,配套60 马力以上拖拉机。
为提高动力传动效率和作业质量,旋耕机可选用框架式、高变速箱旋耕机。
进行玉米秸秆还田的麦田,由于旋耕机的耕层浅,采用旋耕的方法难以完全掩埋秸秆,所以应将玉米秸秆粉碎,尽量打细,旋耕2 遍,效果才好。
对于水浇条件较差、或者播种时墒情较差的地块,建议采用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
(二)搞好耕翻后的耙耢镇压工作。
耕翻后耙耢、镇压可使土壤细碎,消灭坷垃,上松下实,底墒充足。
因此,各类耕翻地块都要及时耙耢。
尤其是采用秸秆还田和旋耕机旋耕地块,由于耕层土壤悬松,容易造成小麦播种过深,形成深播弱苗,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造成穗数不足,降低产量;此外,该类地块由于土壤松散,失墒较快。
所以必须耕翻后尽快耙耢、镇压2-3 遍,以破碎土垡,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实,减少蒸发,抗旱保墒;使耕层紧密,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保证播种深度一致,出苗整齐健壮。
(三)按规格作畦。
实行小麦畦田化栽培,有利于精细整地,能够保证播种深浅一致,浇水均匀,节省用水。
因此,秋种时,各类麦田,尤其是有水浇条件的麦田,一定要在整地时打埂筑畦。
畦的大小应因地制宜,要充分考虑农机农艺结合的要求,重点要考虑到下茬玉米种植的要求。
一般地,水浇条件好的要尽量采用大畦,水浇条件差的可采用小畦。
畦宽1.65〜3米,畦埂40厘米左右。
在确定小麦播种行距时,也要充分考虑农业机械的作业规格要求和下茬作物直播或套种的需求。
对于花生、棉花、蔬菜主产区,秋种时要留足留好套种行,大力推广麦油、麦棉、麦菜套种技术,努力扩大有麦面积;但对于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地区,若夏季积温充足,要因地制宜推广麦收后玉米夏直播技术,尽量不要预留玉米套种行。
四、抓好以播后镇压为重点的播种关目前,在小麦生产中常遇到秋冬春季气象干旱和低温,导致小麦旱死或冻死部分分蘖。
而播后镇压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小麦播种环节中,要特别重视播后镇压工作。
一)认真搞好种子处理。
提倡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预防苗期病虫害。
没有用种衣剂包衣的种子要用药剂拌种。
根病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2%戊唑醇(立克莠)按种子量的0.1%〜0.15%拌种,或20%三唑酮(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15% 拌种;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环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病、虫混发地块用以上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
(二)足墒播种。
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
秋种时若墒情适宜,要在秋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并整地播种;墒情不足的地块,要注意造墒播种。
在适期内,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
造墒时要注意因地制宜,水浇条件较好的地区,可在前茬作物收获前10-14 天浇水,既有利于秋作物正常成熟,又为秋播创造良好的墒情。
秋收前来不及浇水的,可在收后开沟造墒,然后再耕耙整地;也可以先耕耙整畦后灌水,待墒情适宜时耘锄耙地,然后播种。
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要在前茬收获后,及时进行耕翻,并随耕随耙,保住地下墒。
(三)适期播种。
温度是决定小麦播种期的主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小麦从播种至越冬开始,有0 c以上积温570-650 C为宜。
各地要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宜播期。
一般地,鲁东、鲁中、鲁北的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1 日至10月10 日,其中最佳播期为10 月3日至10 月8 日;鲁西的适宜播期为10 月3 日至10 月12 日,其中最佳播期为10 月5 日至10 月10 日;鲁南、鲁西南为10 月5 日至15 日,其中最佳播期为10 月7 日至12 日。
由于今年玉米播种时间比去年早了5-7 天,预计今年玉米收获腾茬时间可能比较集中,各地一定要尽早备好玉米收获和小麦播种机械,加快机收、机播进度,确保小麦在适期内播种。
对于不能在适期内播种的小麦,要注意适当加大播量,做到播期播量相结合。
(四)适量播种。
小麦的适宜播量因品种、播期、地力水平等条件而异。
对于一般地块,在目前玉米晚收、小麦适期晚播的条件下,要以推广半精播技术为主,但要注意播量不能过大。
在适期播种情况下,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5 万-18万;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2 万-16 万。
在此范围内,高产田宜少,中产田宜多。
晚于适宜播种期播种,每晚播2天,每亩增加基本苗1 万-2 万。
旱作麦田每亩基本苗12 万-16 万,晚茬麦田每亩基本苗20 万-30 万。
(五)宽幅精量播种。
实行宽幅精量播种,改传统小行距(15-20 厘米)密集条播为等行距(22-26 厘米)宽幅播种,改传统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一条线为宽播幅(8 厘米)种子分散式粒播,有利于种子分布均匀,减少缺苗断垄、疙瘩苗现象,克服了传统播种机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争肥,争水,争营养,根少、苗弱的生长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