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19年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教育学
Part One Education
Chapter 1教育与教育学
Section 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
广义: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狭义:学校教育更狭义:德育
二、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
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学习者)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媒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
三、教育的本质
有目的的培养人时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四、教育的功能
1.含义: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类型:从作用对象: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从作用方向:正向功能(积极)和负向功能(消极)
从呈现形式: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五、教育起源说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
2.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水平低下(二)古代学校的教育
1.古代中国教育
夏代: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孟子》:设庠、序、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西周:“学在官府”官学体系有了“国学”“乡学”之分
春秋战国:私学兴起百家争鸣(儒、墨、道、法)
秦朝:文化教育专制,法家占统治地位焚书坑儒,百家争鸣over
汉代:帛和纸作为书写工具出现;汉武帝独尊儒术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消极影响
隋唐:选士制度科举制中央官学
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产生书院《四书》作为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宋元明清] 明代: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的固定格式
清末:废科举,开学堂
2.古代印度教育
婆罗门教育(贵族性):私立教育《吠陀》教育内容僧侣是唯一的教师
佛教(平民性):依傍与寺院佛教僧侣是教师
3.古代埃及教育
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院“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一大特征
4.古希腊、罗马教育
古代雅典教育: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丰富灵活
古代斯巴达教育: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单一严厉古罗马教育:主要形式是家庭教育目的是培养雄辩家
5.中世纪的西欧教育(封建社会)
教会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神学和七艺
骑士教育: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
(三)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文艺复兴后欧洲兴起人文主义教育
代表人物:埃拉斯莫斯莫尔蒙田培根
(四)近、现代学校的教育
1.近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教育国家化:19世纪后,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教育义务化:德国是世界最早(1763年)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中脱离出来
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2.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教育终身化:保罗·朗格朗(法)
教育全民化: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是师生关系民主
再次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民主(可选性)
最后是指追求教育的自由化(扩大自主权)
教育多元化: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原始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奴隶社会:(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封建社会:(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现代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Section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中国教育学思想
(一)古代中国教育学思想
孔子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面向全体,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君子,这是德育方面的要求,“学而优则仕”(为社会发展培养
政治家,为官僚主义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教育作用:“性相近、习相远也”(人的本性相差不大,后来之所以有较大差
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
教育原则与方法:乐学(把学习当成兴趣)与立志(立志与学,才能坚持下去)
学思行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因材施教、谦虚笃实、温故知新
教育内容:道德教育居于首位,教学科目为“六艺”
德育的原则和方法:立志有恒、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
孟子:教育作用:提出“性善论”教育目的:培养君子即“明人伦”
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改变人本来恶
的一面,用规范约束人)
墨家(墨翟):“兼爱”“非攻”突破儒家缺陷,主张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
知识的来源:亲知,闻之,说知。
物理实验小孔成像是墨家首创。
道家:主要教育遵循自然原则,道法自然(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朱熹:教育作用在于“存天理,灭人欲”使人心服从“道心”[明人伦] 教育基本内容:三纲五常
王守仁:“知行合一”
《学记》
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战国后期]
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
尊师重道
藏息相辅提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坚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豫时孙摩豫:防御。时:及时。孙:循序。摩:观摩。
启发诱导:“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长善救失
学不躐等(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论教育的功能:“君子如欲化成民俗,其必有学乎”(教育重要性)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教育的个体功能)(二)近现代教育思想
蔡元培:毛泽东评价“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五育并举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思想教育独立思想
黄炎培: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
晏阳初:平民教育家,被誉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
梁漱溟: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是合二为一的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认为生活即教育,主张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毛泽东评价:“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评价:“万世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