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何与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虚词“何”
【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 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 传》)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三)动词。
1.给予,授予。 ①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②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结交,亲附。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吾其
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③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3.赞许,同意。
①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文中有“何”的句子
9、问君西游何时还? 10、相逢何必曾相识 11、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1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1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14、何以知之? 15、君何以知燕王? 16、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课文中有“何”的句子
17、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 加?”
18、何以汝见为? 19、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20、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 2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2、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2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课文中有“与”的句子
37、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 斥候百余人俱
38、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39、(缑王)与昆邪王俱降汉 40、吾母与弟在汉 41、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42、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43、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44、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课文中有“与”的句子
45、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46、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47、陵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48、常惠请其守者与倶去。 49、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50、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 51、陵与武饮数日,复曰 52、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副词。 1.疑问副词,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 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程度副词,用在形容词前,可译为"怎么""多么 ""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 传序》)②青泥何盘盘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 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 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 什么""凭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 太后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 事》)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 子》)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 宫赋》)
课文中有“何”的句子
1、晋,何厌之有? 2、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
之仇,何如? 3、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4、不然,籍何以至此? 5、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6、苏子愀然……而问客曰:“何为其然?” 7、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8、何可胜道也哉!
文言文虚词“与”
(一)介词。 1、介词。和,跟,同。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2、给,替。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二)连词。 1、和、同、跟。
①谷与鱼鳖不可胜食(《寡人之于国也》)
区别介词“与”和连词“与”
作介词一般与以下规律:
1、“与”前有副词、能愿动词等作状语
①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课文中有“与”的句子
1、秦伯说,与郑人盟。 2、失其所与,不知。 3、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4、秦武阳,……人不敢与忤视。 5、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6、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7、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8、欲呼张良与俱
课文中有“与”的句子
9、君安与项伯有故?
【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 “跟……比较,哪一个……” ①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 齐王纳谏》)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 译为:“哪如”“与其……哪如……” ①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②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10、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1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12、臣请入,与之同命
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1、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14、竖子不足与谋
1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16、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课文中有“与”的句子
17、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18、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19、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0、相与枕藉乎舟中。 2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2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23、岂无山歌与村笛 24、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25、致天下之士,合纵缔交,相与为一。
来自百度文库
4.参加,参与。 读作yù ①蹇叔之子与师。(《崤之战》)
②咸与维新
5.对付。 ①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
(四)名词。译为“党与,朋友,同盟者”。
①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 者,必其人之与也。(《原毁》)
②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荀子 王霸》)
(五)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 叹或疑问。
2、“与”后省略了宾语
3、 句子“与”前后蒙后或承前省略了主语
作连词一般有以下规律:
“与”前后词语或短语词性相同或相近,二者成并列 关系,且作相同成分。但是,如果二者逻辑地位不同, 有主次之分,则为介词
区分方法:“与”字的前后项互换位置后,是否影响原 意。无影响的“与”是连词;严重影响原意的是介词。 如“谷与鱼鳖”的位置互换后,句意没有什么变化, 其中的“与”是连词。“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句中“与”的前后项如果互换,则意思会发生变化, 它们中间的“与”乃是介词。
课文中有“与”的句子
26、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27、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28、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 29、廉颇送至境上,与王诀曰 30、遂与秦王会渑池 31、不欲与廉颇争列 32、臣与将军戮力攻秦 3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34、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35、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 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 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 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 颛臾》)
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 哉(《五人墓碑记》 ) 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 宴》)
学完啦……
祝同学们 学习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