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组站布置图型布置
编组站类型

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布置图
• 各衔接方向的共用到达场和调车场纵列配置, 上、下行出发场(通过车场)并列设在调车场 的两侧。在到达场与调车场之间,设有中小能 力驼峰,一般实行双推单溜作业方式。调车场 尾部设2条牵出线,通常配备2台调机。机务段 一般设在到达场旁边、反驼峰方向一侧,大部 分本务机车出入段均比较便捷。当车站作业量 较大时,可设置穿越驼峰跨线桥的峰下机走线, 见图4-15。机务段对侧顺向到发列车的本务机 车均可经峰下机走线出入段。车辆段设在调车 场尾部适当地点。04d15.jpg
双向二级六场混合式编组站布置图
• 双向布置图中两系统均采用二级式布置的 代表图型。其基本特征是双方向均为到达 场与调车场纵列、出发场及通过车场在调 车场外侧横列。04d19.jpg
双向二级四场混合式布置图型。 双向二级五场混合式布置图型。
• 若一个方向的改编车流量较小,根据实际 需要,次要的调车系统也可采用到发场与 调车场横列的配置作为过渡.04d20.jpg • 04d21.jpg
双向三级六场纵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 上、下行各有一套独立的调车作业系统,驼峰方向 相对,车场配置均按到达场、调车场、出发场顺序 排列。两套调车系统间设置场间联络线,将到达场、 调车场和出发场相互联结起来,以便处理交换车流。 上、下行通过车场分别设置在各该系统出发场的外 侧,使出发列车技术作业集中办理,增加线路使用 灵活性,便于成组甩挂作业。机务段设在两套调车 系统之间,一般情况下设在机车折返较多一端的到 达场与出发场之间,并铺设两条机车走行线,使本 务机出入段总走行距离最短。必要时可在车站另一 端设置第二套机车整备设备。车辆段设在两调车系 统之间靠近空车方向的调车场尾部,便于车辆扣修 及与调车场联系。04d18.jpg
3-6-2编组站图型

一.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四)采用条件 双方向改编车流较均衡、解编作业量不大或地形条件
困难、远期又无大发展的中、小型编组站,也可作为其
它大中型编组站的过渡图型,解编作业量适应3200- 4700辆/日。
二.单向混合式二级四场编组站布置图
(一) 设备布置特点
1.各衔接方向的共用到达场和调车场纵列配置,而上、下
(二) 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环接环发
环接
交叉
环发
二.单向纵列式三级三场编组站
(二) 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反向改编列车到发交叉疏解 (1)平面疏解 优点:工程费用省,有利于车站发展,进出站线路的平纵 断面的条件较好。 缺点:不能保证交叉进路上的绝对安全,严重限制了两进路 上的通过能力。 (2)立体疏解:优缺点与平面疏解相反。
行出发场并列设在调车场的两侧。 2.上、下行通过车场分别设在两个出发场的外侧。 3.机务段一般设在到达场旁边、反驼峰方向一侧。 4.车辆段设在调车场尾部适当地点。 5.在到达场与调车场之间,设有中小能力驼峰。
淮
南
西
三
间
房
武
威
南
包
头
西
宝
鸡
东
怀
化
南
三.单向混合式二级四场编组站布置图
(二) 作业流程
(三) 布置图分析 1.优点
(1)取消顺向出发兼通过场,全站车场相当集中,便于车站 运营管理。到发线数量可相对减少,节约用地和工程量。
(2)顺向设编发线,自编列车不必转线,节省转线时间约 15m,提高尾部变阻能力,解决头尾能力不协调问题。
(3)保留二级四场编组站优点,站坪可缩短1/3。
四.单向混合式二级三场编组站
第三章第二讲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铁路枢纽

第四节
编组站
此外,我国铁路现场对编组站图在习惯上称 为“几级几场”。 “级”是指同一调车系统中到达场、调车场、 发车场纵向排列(纵向数),一级式就是指车场 横列,二级式就是指到达场、调车场纵列,而三 级式是指到达场、调车场、发车场顺序纵列。 “场”是指车场,车站有几个车场,就叫做几 场。
第四节
第四节
编组站
牵出线调车是最基本的调车作业方式,牵 出线是一项重要的调车设备。如车列的编组、转 线、车辆的摘挂和取送等需使用牵出线进行调车。 其方法包含推送调车法和溜放调车法。
驼峰调车即调车机车先将车列推上峰顶, 摘开车钩后利用车辆自身重力自行溜放。这是编 组站解体车列的一种主要方法。
第四节
编组站
编组站实例图
第四节
编组站
编组站实例图
第四节
编组站
编组站实例图
第四节
编组站
编组站实例图
第四节
编组站
单向二级三场混合式编组站
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
第四节
编组站
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
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
双向三级六场纵列式编组站
第四节
编组站
四、调车设备 铁路编组站的主要任务,是对货物列车进行解体和编 组,其运营特征集中反映在解体和编组的调车作业过程中。 1、调车工作分类 (1)调车工作按目的分为解体、编组、取送等; (2)调车工作按使用设备分为牵出线调车和驼峰调车 两种。
第三节
区段站
2、区段站的设备:为了保证上述作业的完 成,在区段站上设有以下设备: (1)客运业务设备:主要有旅客站房、站台、 雨棚及跨越线路设备等; (2)货运业务设备:货场及其有关设备。如 装卸线、货物站台、仓库及装卸机械等; (3)运转设备: ①旅客运转设备:专供旅客列车使用的旅客 列车到发线及客车车底停留线等。 ②货物运转设备:货物列车到发线、调车线、 牵出线(有时设简易驼峰)、机车走行线及机待 线等。
第四节 编组站

编组站的设备
1、调车设备(核心):调车驼峰、调车场(线)、牵出 线、调车机车。
2、行车设备:接发货物列车的到发线 3、机务设备:机务段,整备设备 4、车辆设备:列检所、站修所、车辆段
5、货运设备 整倒装设备 牲畜、鱼苗车的上水换水设备:给水栓 货场
6、其它设备 1)客运设备 2)站内外连接线路设备:有进出站线路、站内 联络线和机车走行线
驼峰调车调速工具和速度控制 基本概念及原理
编组站的作用:对货物列车解体和编组
货物列车通过能力:关键在于解体能力和编组能力
解体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均推送速度和溜放速度
推送速度控制:是通过对推送机车的速度控制来实现
溜放速度控制:驼峰纵断面通过控制调速工具对车辆的溜放速度进行 调整
调速工具
一、几个概念 1、间隔调速:在溜放进路上,对相邻溜放车组之间合理间隔的调速
双向三级六场纵列式编组站
丰台西 郑州北
双向三级六场纵列式编组站
(一)设备布置特点 1.上、下行各有一套独立的调车作业系统,驼峰方向
相对,车场配置均按到达场、调车场、出发场顺序 排列。 2. 两套调车系统间设置场间联络线处理交换车流。 3.上下行通过车场分别设置在各该系统出发场外侧。 4. 机务段设在两套调车系统之间。 5.车辆段设在两系统之间靠近空车方向的调车场尾部 。
编组站主要类型
单向横列式编组站 单向混合式编组站 单向纵列式编组站 双向横列式编组站 双向纵列式编组站 双向混合式编组站
向、级、场、式
“向”指调车系统 单向:上、下行改编车流共用一套调车设备 双向:两套调车设备分别承担上下行改编车流解编作业
“级”指在车场排列形式。 一级 二级 三级
“场”指全站主要车场的总数。
4_2_编组站布置图

单向二级三场混合式编组站布置图
单向二级三场混合式编组站布置图
设备布置及作业特点
编发线给设计和运用带来的问题
车流特点
设备布置及作业特点
取消顺向出发场,顺向改编列车全部在编发线上发车,节 省列调机调车时间(15分),但增加了挂本务机及发车对 调机编组作业的干扰(30%,10分) 编发线的位置
双向编组站
两个系统的车场数量和配置形式应根据各个系统的车流量和作业特点进行选 择。
调车方向的选择
应与主要改编车流方向一致,当上、下行方向改编改编车流 量接近时,应照顾重车方向和车流组成比较复杂的方向; 应与地面标高相适应 应与控制风向一致
这三个条件是很难统—的,发生矛盾时,应首先考虑主要改 编车流量及其方向,并兼顾地形及气象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单项编组站不能满足要求,但折角车流又比较大(大于 15%),怎么办?
路网或枢纽内布置两个单向编组站代替一个双向编组站(不提倡)
双向编组站的驼峰方向问题
双向系统 单向双系统
各车场配量形式的选择
单向编组站特点
作业相同的主要车场集中设置,可减少作业交叉,节约用地,便于管理,有 利于编组站设备现代化改造 到达场和调车场顺序纵列布置,可保证到达和解体“流水”作业,提高驼峰 能力 调车场和出发场横列或纵列布置需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
双向三级六场纵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双向三级六场纵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图形特征及设备布置特点
图形的优缺点
折角车流的处理方法 适用范围
图形特征及设备布置特点
机务段设在两套系 统到达场与出发场 之间
简述单向三级市场编组站布置图的优点

简述单向三级市场编组站布置图的优点所谓横列式,以站房为参照物,股道之间横向并列布置。
所谓纵列式,以站房为参照物,股道之间向顺线路布置。
所谓半纵列式,以站房为参照物,股道之间纵向顺线路布置,但横向有交叉。
首先是为各方向到达的改编车流创造了良好的作业条件,改编列车的到达、解体、编组和出发作业都是顺序进行的,形成“流水式”作业;并且改编车辆和调车机车作业行程短,因此改编能力较大,解编作业效率较高;另外,全站只有一套调车系统,使车站作业自动化方案大为简化,有利于实现编组站现代化。
其主要缺点是增加了反向改编车流的走行公里,站坪较长(约为6—8km)。
优点:
(1)到发线分设在调车场的两侧,三场横列,避免了列车到发与车列牵出或转线作业进路间的交叉。
(2)正线外包,消除了横列式区段站的客、货到发进路交叉。
(3)上、下行通过车场高在到发场外侧,无改编中转列车接发与改编列车转线互不干扰,且尾部牵出线连通,节省开支。
(4)机务段设在接发列车较多方向的到发场出口咽喉处,发便于该方向列车本务机车及时出入段。
另一方向列车的本务机车需经走线由机务段另一端出入段。
(5)车辆段设在调车场尾部正线外侧,便于利用尾部调机取送检修车。
(6)调车场头尾各设两条牵出线,驼峰的位置应根据主要改编车流
方向、地形、风向以及进一步发展条件确定。
(7)两到发场之间通过四条场间联络线连接。
缺点:
(1)解体牵出困难。
(2)改编车流折返走行距离长。
(3)改编能力不能充分发挥。
(4)改编能力较低。
编组站

编组站一、编组站的作业改变中转货物列车作业;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作业;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作业;本站作业车的作业(调机取送和枢纽内开小运转车);机务作业;车辆检修作业;其他二、编组站的编组站的设备调车设备----调车设备是编组站的核心设备,包括调车驼峰、调车场(线)、牵出线、调车机车等几部分。
行车设备 -----行车设备即接发货物列车的到发线。
机务设备 -----编组站一般均设机务段,而且规模较大。
车辆设备-----车辆设备是指供到发的车辆进行检查和修理的设备。
有列检所、站修所、车辆段货运设备-----整倒装设备、加冰设备、牲畜、鱼苗车的上水换水设备、货场其它设备-----客运设备、站内外连接线路设备。
三、编组站的分类1)根据编组站在路网中的位置、作用和所承担的作业量分类:①路网性编组站----是位于路网、枢纽地区的重要地点,承担大量中转车流改编作业,编组大量技术直达和直通列车的大型编组站。
一般衔接3 个及以上方向,日均出、入有调中转车达6000辆,设有单向或双向纵列式和混合式的站场,自动或半自动控制的驼峰。
②区域性编组站 ----是位于铁路干线交会的重要地点,承担较多中转车流改编作业,编组较多的直通和技术直达列车的大中型编组站。
一般衔接3 个及以上方向上方向列车,日均出、入有调中转车达4000辆,设有单向混合式、纵列式和双向混合式的站场,半自动或自动控制设备的驼峰。
③地方性编组站----是位于铁路干支线交会点和铁路枢纽地区港口、工业区,承担中转、地方车流改编作业的中小型编组站。
一般为编组两个及以上去向的直通和技术直达列车,日均出、入有调中转车达2500辆,设有单向混合式、横列式布置的站场,半自动驼峰。
2)在一个铁路枢纽内若设有两个或以上的编组站时,根据作业分工和作业量分类:①主要编组站主要担当路网上中转车流的改编任务,以解编直达、直通列车为主的车站。
②辅助编组站协助主要编组站作业,以解编地区小运转车流为主。
《铁路线路与站场》第一节:编组站与调车驼峰

郑州北编组站
二、编组站作业
根据编组站在路网和枢纽内的作用和所承担的任务以及其 作业对象,编组站主要办理以下几项作业:
1.改编货物列车作业 这是编组站最主要作业,包括解体列车的到达作业和解体 作业、始发列车的集结、编组作业和出发作业。这几项作业的 数量既多而又复杂,是分别在相应不同地点和车场办理的。 2.无调中转列车作业 这种列车作业比较简单,其主要作业是换挂机车和列车的 技术检查,时间短,办理地点只限于在到发场(或专门的通过车 场)。
3. 驼峰组成 驼峰的范围是指峰前到达场(在不设峰前到达场时为牵出线)与
调车场之间的一部分线段。如图所示:
(1)推送部分:是指经驼峰解体的车列其第一钩车位于峰顶时车列 全长所在的线路范围。设置这一部分的目的是为了使车辆能到必要的驼 峰高度,并使车钩压紧,便于摘钩。
(2)溜放部分:从驼峰峰顶到调车场计算点之间的区段,叫溜放部分。 在这段范围内设有调速设备(车辆减速器),以便调整钩车溜放速度,并且 设有分路道查以控制钩车的溜放速度。例如机械化驼峰的计算点规定在难行 调车线警冲标后100米的地方为计算点。
3.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作业 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除进行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的作 业外,有时还要变更列车重量、变更列车运行方向或进行成 组甩挂等少量调车作业,一般在到发场或通过车场进行。 4.本站作业车的作业 本站作业车是指到达本站及工业企业线或段管线内进行 货物装卸或倒装的车辆。其作业过程比改编中转列车增加了 送车、装卸及取车三项作业,其中重点是取送车作业。 5.机务作业 这项作业与区段站相同,包括机车出段、入段、段内整 备及检修作业。
8.驼峰调速系统-制动 减速器较多,少量加速器,雷达测速等
驼峰组成部分示意图
1-推送线;2-溜放线; 3-禁溜线;4-迂回线;
铁路车站编组站

编组站布置型式
编组站实例图
编组站实例图
编组站实例图
编组站实例图
编组站驼峰示意图
作业和设备
编组站主要设备是
调车场和调车设备。调
车作业的效率与安全,
除了与调车人员的技术
水平和熟练程度有关外,
主要取决于车站所采用
的调车设备和技术设施。
调车工作按使用的设备
不同,分为牵出线调车
和驼峰调车两种。
平面牵出线基本设于平道上,调车时,车 辆溜放的动力是靠调车机车的推力。牵出线设 于调车场尾部,适合于车列的编组作业。 驼蜂系骆驼的峰背而得名。调车时,车辆溜放 的动力以其本身的重力为主,调车机车的推力 为辅。驼蜂一般设在调车场头部,适合于列车 的解体作业。
易行车和难行车),在编组线上,有两个问题经常出现:
一是易行车接近停留车时,走行速度超过使用铁鞋的
极限速度,和停留车超速连挂,造成车辆破损,货物
损坏;另一个问题,难行车走行不到应该停留的位置,
比如车组停在了距停留车还有30米或者50米的距离,
这30米或50米习惯上称做天窗。天窗多了,一条编组
线上停留的车辆还不足一列车要求的数量,就已经
中国铁路目前采用的减速器,主要有压力式钳形减速
器和重力式减速器两种。
压力式钳形减速器
压力式钳形减速器利用空气作为动力,由 钢轨两侧的制动夹板挤压车轮进行制动。
重力式减速器主要借助于车辆本身的重量 使制动夹板产生对车轮的压力而进行制动。这 种减速器类型很多,我国通常使用一种叫做双 轨条油压重力式减速器。
“满线”,这时必须由机车去推,(习惯上叫推场子),
把停留车全部连挂在一起。
综合自动化驼峰编组站
综合自动化驼峰编组站是比较高级的编组 站,由溜放控制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构成。信 息处理系统也称作运营管理系统。
交通港站及枢纽 铁路港站

3、作业量
目前,我国编组站的作业量比美国、德国、日本大两倍;每股固 定到站的调车线,每昼夜一般要集结3个车列,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只有0.8—1.2列。
郑州北站:1963年1月建站,是贯通我国东西南北的铁路交通枢纽, 被誉为“路网心脏”。目前,郑州北站平均每天接发车600列左右, 日均办理车数达3.6万辆以上。自2002年10月初起,单日办理车辆突 破3万辆大关,成为了当时的世界第一,到今日已经有近6年光辉历史,
图2-3 单向混合式二级四场布置图
主要结构特点(图2-3)
① 共用的到达场和调车场纵列配置,上、 下行出发及通过车场并列设在调车场的 两侧;
② 在到达场与调车场之间,设有驼峰; 调车场尾部设2条牵出线。
改编列车作业流程
图2-4 改编车流在站内的作业流程
优缺点分析 • 优点:
1) 克服了一级三场解体列车牵出困难;
改编作业)和3-4条引入线路组成; (2)布置图形:枢纽区段站、小型编组站; (3)运营特点:所有作业完全集中在一个车站上进行, 设备集中,管理方便,运营效率较高。但由于作业集 中,必然产生大量的作业进路交叉干扰,通过能力和 改编能力都较小;
武汉北编组站的征地拆迁量很大:
• • • • • • 需征地7000多亩 涉及到15个行政村 35个自然村。其中,12个自然村将整体搬迁 60多个企业 1300多户农户 这一搬迁量,仅次于三峡工程。
二、编组站的作业
运转作业:列车到达作业、车列解体作业、
车列编组作业、列车出发作业;
机务作业:机车出段、入段、整备及检修;
沈阳 小计 北京 呼和浩特
小计
成都
6
5
2
2
成都东、贵阳南 重庆西
第四章——铁路车站

单向三级三场 纵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特点
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布置图的各衔接方向 共用的到达场、调车场、出发场依次纵列配置。 正线外包,到发进路立交疏解。 通过车场一般设在出发场外侧,无改编中转列车 运行顺直,机车出(入)段便捷,可以和出发场 共用列检设备,可增加线路使用的灵活性。 机务段设在出发场附近反向通过车场的外侧,大 多数机车出入段均比较便捷,尤其便于出发列车 及时挂机车。车辆段布置在调车场旁侧,既可利 用空地又不妨碍发展,并且便于利用尾部牵出线 进行车辆取送作业。
全路49个编组站
路网性15个: 郑州北、丰西、徐州北、阜阳北、鹰潭、沈阳西、 沈阳南、山海关、哈尔滨南、南翔、济南西、石家庄、 株州北、南京东、襄樊北 区域性17个: 南仓、江村、四平、贵阳南、江岸西、武昌南、兰州 西、重庆西、南岔 三间房、大同、西安东、宝鸡东、 向塘西、衡阳北、柳州南、成都东 地方性17个: 梅河口、牡丹江、长春北、通辽、艮山门、怀化南、 乌鲁木齐西、太原北、乔司、包头西、安康东、青岛 西、淮南西、来舟、昆明东、武威南、迎水桥
区段站主要任务
为邻接的铁路区段供应及整备机车或更换机车乘 务组; 为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办理规定的技术作业; 办理一定数量的列车解编作业及客、货运业务; 在设备条件具备时,进行机车、车辆的检修业务。
区段站的设备
1、客运业务设备 旅客站房、旅客站台、雨棚及横越线路设备 2、货运业务设备 货场及其有关设备(装卸线、存车线、货物站台、 仓库、雨棚、堆放场及装卸机械) 3、运转设备 ①供旅客列车使用的运转设备——旅客列车到发线,客 车车底停留线(必要时)。 ②供货物列车使用的运转设备——货物列车到发线、调 车线、牵出线 ( 有时设小能力驼峰 ) 、机走线及机待线 等。
编组站布置图型

四、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
作业安全条件差 续溜车问题加重 站线储备能力小
•借线法: 将续溜车暂时溜入原固定线路的相邻空线集结。 •增线法:增加调车线数量来集结续溜车。 增线专用 增线活用
指当一个车列在调车场固定线路上 集结完毕,在进行编组、技检和出 发作业这段时间内,由驼峰继续溜 下的该到站(去向)的车辆。
E(千元/年)
增线有利性:
单向二级四场(调车场尾部燕尾式)编组站布置图
三间房
⑦调车场尾部咽喉区采用对称道岔、线束布置。可 使尾部咽喉长度有较大缩短 (图4-3-8a)。
⑧调车场尾部采用调车集中控制设备。保证调车作业 安全,提高平面调车效率。
⑵反向改编列车到达与出发的进路交叉 ①平面疏解 把反向列车接车与其他作业的交叉,分散在出发 场两端咽喉,是二级式编组站减少这一交叉的主要 措施。 ②跨线桥立体疏解 当反向改编车流量很大,对反向出发场和推峰 作业的交叉干扰严重,并造成对车站解编能力的限 制时,方考虑采用立体疏解。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解编作业量较大或解编作业量大而地形 条件困难的大、中型编组站。当顺向改编车流较大 或顺、反向改编车流较均衡而顺向车流为重车流时, 在运营上是有利的。
5、机务作业:机车出段、入段、段内整备及检修作业
6、车辆检修作业 ⑴列车技术检查及不摘车的经常维修,轴箱及制动装置 的经常保养 ⑵摘车的经常维修:站修(站修线、车辆段) ⑶货车的段修:大修、中修、年修 按车辆使用规定期限,定期入车 辆段进行检修作业。 7、其它作业 ⑴客运作业:旅客乘降及换乘 ⑵货运作业:包括货物装卸、换装,保温车加冰加盐, 牲畜车上水、除粪便,鱼苗车换水等 ⑶军运列车供应作业
四、编组站的分类
1. 根据编组站在路网中的位置、作用和作业量分为 2. 在一个铁路枢纽内设有两个或以上的编组站时,根据 作业分工和作业量分为 1)主要编组站 主要担当路网上中转车流的改编任务,以解编直达、 直通列车为主的车站。 2)辅助编组站 协助主要编组站作业,以解编地区小运转车流为主, 个别情况也编组少量直达列车的车站。 3. 根据布置图型的不同分为: 单向横列式、单向纵列式、单向混合式 双向横列式、双向纵列式、双向混合式
编组站布置图型布置

⑵反向改编列车到达与出发的进路交叉
①平面疏解 把反向列车接车与其他作业的交叉,分散 在出发场两端咽喉,是二级式编组站减少这一 交叉的主要措施。
②跨线桥立体疏解
当反向改编车流量很大,对反向出发场和 推峰作业的交叉干扰严重,并造成对车站解编 能力的限制时,方考虑采用立体疏解。
4、适用范围 适用于解编作业量较大或解编作业量大而地形 条件困难的大、中型编组站 当顺向改编车流较大或顺、反向改编车流较均 衡而顺向车流为重车流时,在运营上是有利的 4500-5200辆/昼夜
4、适用条件 适用于: 双方向改编车流较均衡、
解编作业量不大或地形条件困难、
远期又无大发展的中、小型编组站,
也可作为其它大中型编组站的过渡图型,
解编作业量适应3200-4700辆/日。
3.6.3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布置图
1、结构特点
共用到达场与调车场纵列配置,减少了车列解体时的牵出作 业。 上、下行通过车场分别设在两个出发场的外侧。 机务段一般设在到达场旁边、反驼峰方向一侧。 顺向到发列车本务机出入段通路(不设峰下机走线时): ①横切到达场出口咽喉 ②绕道调车场尾部牵出线 ③绕到达场进口咽喉,利用下行正线或专用机走线或到达 场的调机走行线(顺向到解列车)出入段。 车辆段设在调车场尾部适当地点 在到达场与调车场之间,设有中小能力驼峰,一般实行双推 单溜作业方式。调车场尾部设2条牵出线,通常配备2台调机。
单向二级四场(出发场后移)编组站布置图
⑥调车场尾部采用“燕尾式”布置。将调车场尾 部按线束左右分开,分别与两侧出发场并拢。
下行 通过 场 出发
到达场 机务段
调车场
车辆段
通过 场 出发
单向二级四场(调车场尾部燕尾式)编组站布置图
编组站布置图型布置

优化建议一:提高作业效率
总结词:通过合理的布置图型设计,降低编组站的运营成本。
01
优化建议二:降低运营成本
详细描述
02
优化编组站的设备配置,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降低设备购置成本。
03
合理规划站场布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土地占用和建筑物的建设成本。
04
加强编组站的管理,提高设备的维护保养水平,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
05
加强编组站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详细描述
总结词:通过合理的布置图型设计,提高编组站的运营安全性。
确保编组站内的各项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减少设备故障和安全隐患。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优化建议三:提高运营安全性
01
03
02
04
05
05
未来编组站布置图型布置展望
03
编组站布置图型布置案例分析
总结词
高效、紧凑
详细描述
该大型编组站采用先进的布置图型,实现了高效的车流组织。站场布局紧凑,减少了空闲土地占用,同时保证了作业的高效性和安全性。该案例展示了大型编组站在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方面的优势。Βιβλιοθήκη 案例一:某大型编组站的布置图型
灵活、便捷
总结词
该中型编组站在布置图型设计上注重灵活性和便捷性。通过合理的车场规划和线路配置,实现了不同车流的高效处理。同时,该站还配备了先进的调度系统,提高了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该案例突出了中型编组站在提高运输效率和满足运输需求方面的优势。
编组站布置图型布置
编组站概述 编组站布置图型布置原则 编组站布置图型布置案例分析 编组站布置图型布置优化建议 未来编组站布置图型布置展望
9_铁路枢纽

缺点
对枢纽内地方车流的作业带来不便 当枢纽范围较大时可能增加小运转车流的行程 直通折角车流的走行距离也可能增加,枢纽作业的弹性系数小,且不够机动灵活 改编作业能力较小,不能适应枢纽运量增长的需要
枢纽内编组站的分工
分工的原则
分工的方案
分工的原则
无调中转列车
应结合进站线路和机车交路的配置,在一个编组站进行一次作业 折角直通列车就近折返或不改变运行方向
城市
综合性在城市边缘 零担 专业性 危险 集装箱
铁路枢纽内机务和车辆设备配置
机务设备的配置
设置机务段 设置折返段 设置机务段+折返段
车辆设备的配置
铁路枢纽内主要线路的配置
本章内容
枢纽引入线和联络线
枢纽环线和直径线
枢纽进出站线路疏解
枢纽引入线和联络线
引入方式
其它设备
正线
编组/区段站(必须)
铁路与铁路
机务
支线
客运站
平面疏解
车辆
联络线
货运站
立体疏解
客车整备所
环线
工业站
铁路与城市
直径线
港湾站
立交桥
工业企业线
中间站
道口
铁路枢纽的分类
铁路枢纽的分类
地位与作用
路网性 区域性 一站枢纽 三角形 十字形 顺列式
图形
地方性
并列式
环形 尽端式 混合式
铁路枢纽总布置图影响因素分析
枢纽直径线
主要为客流服务 直径线的能力 直径线的标准 城市的配合 市郊旅客
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6-2 编组站的布置图

6、驼峰机车无线遥控及推送速度自动控制
驼峰机车上装设无线遥控装置,改善乘务员的劳动条件, 提高作业效率
驼峰机车无线遥控系统,其推峰速度 仍由驼峰值班员给定。 受人的反应能力、熟练程度、精力集中情况等多种因素的
限制。
作业效率的提高。我国大能力驼峰基本上已实现了驼峰机 车无线遥控。
7、自动提钩及自动摘接风管设备
准确地测量和处理溜放车辆的阻力。点式控制制动位前
都要设测阻区段,以便测出溜放车辆的运动加速度,进
一步计算阻力值。
5、驼峰溜放车辆进路自动控制设备
(1)国内外绝大多数驼峰均采用道岔自动集中来实现溜放 进路的自动控制。只有驼峰各分路道岔装设有自动选路设备 时,称道岔自动集中。 (2)车列解体前由计算机自动输入解体钩计划,也可由驼 峰值班员人工办理存储手续。车列解体开始后,随钩车的溜 放,控制分路道岔自动转换。
3、驼峰调速设备 (1)调速设备
①减速设备
②加速设备
③加减速设备
4、驼峰测量设备 (1)测速设备 雷达测速精度高,能连续测量瞬间速度
(2)测长设备
测量调车线空闲长度,音频动态测长器,在装
设音频轨道电路的调车线上
(3)测重设备 为非重力式减速器的控制提供重量等级参数,统计编成 车列的重量,粗略确定车辆走行阻力。 (4)测阻设备
① 反向改编列车走行里程较长
② 车站站坪长度较长 ③ 采用跨线桥立体疏解布置,不利于向双向发展
(4)适用 顺驼峰方向改编车流较强,解编作业量大,衔接方向较多,且
近期运量虽然不大,但远期有较大发展的大型编组站。
4、双向三级六场纵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1)设备布置特点 ①上、下行通过车场分别设置在各该系统出发场的外侧 ②机务段设在机车折返较多一端的到达场与出发场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同类车场集中布置且仅设一套调车设备,站内
线路运用机动灵活,线路数量、用地面积和车站定
员均较双向布置图有较大节省,有利于实现编组站
现代化
A
46
缺点: (1) 反向改编列车走行里程较长。
D
B
F
(2) 车站站坪长度较长,约6-8km。
(3) 站内采用跨线桥立体疏解布置,不利于向双 向编组站布置图发展。
调车场头尾各设两条牵出线,驼峰的位置应据 主要改编车流方向、地形、风向以及进一步发 展条件确定。
A
20
两到发场与调车场之间通过四条联络线连接。 上、下行通过车场设在到发场外侧。
无调接发与有调转线不交叉 与牵出线有直接通路 到发线合在一起,线路可活用
A
21
2、作业流程
A
22
3、优缺点分析 优点:
A
7
“式”指车场互相排列的形式
横列式:上、下行到 发场与调车场并列配 置。
纵列式:主要车场顺序排列。
D
B
F
混合式:部分主要车场 纵列、另一部分车场横
D
列。
A
DF B DF
B DF
8
A
9
郑州北
济南西
A
10
兰州西
A
11
沈阳西
A
12
西安东
A
13
襄樊北
A
14
迎水桥
A
15
编组站各项设备的配置要求 前提:能力大
⑵本站作业车的取送
①编开枢纽小运转列车
本站货运量很小,枢纽内货运站运量较大且装 卸车作业点多而分散时采取
②调车取送
编组站设有货场并有工业企业线联接且货运量 较大时,固定配属专用调机,担当取送作业。
A
3
5、机务作业:机车出段、入段、段内整备及检修作业
6、车辆检修作业 ⑴列车技术检查及不摘车的经常维修,轴箱及制动装置
2、行车设备:接发货物列车的到发线
3、机务设备:机务段,整备设备
4、车辆设备:列检所、站修所、车辆段
5、货运设备
1)整倒装设备
2)加冰设备:加冰所,一般设在调车场附近
3)牲畜、鱼苗车的上水换水设备:给水栓
4)货场
1)客运设备
6、其它设备 2)站内外连接线路设备:有进出站线
路、站内联A络线和机车走行线 5
的经常保养 ⑵摘车的经常维修:站修(站修线、车辆段) ⑶货车的段修:大修、中修、年修
7、其它作业
⑴客运作业:旅客乘降及换乘
⑵货运作业:包括货物装卸、换装,保温车加冰加盐, 牲畜车上水、除粪便,鱼苗车换水等
⑶军运列车供应作业
A
4
编组站的设备
1、调车设备:调车驼峰、调车场(线)、牵出线、调 车机车;辅助调车场
单向二级四场(出发场后移)编组站布置图
A
32
⑥调车场尾部采用“燕尾式”布置。将调车场尾 部按线束左右分开,分别与两侧出发场并拢。
下行
到达场 机务段
通过 出发场 调车场
车辆段
通出过发场
单向二级四场(调车场尾部燕尾式)编组站布置图
A
33
⑦调车场尾部咽喉区采用对称道岔、线束布置。可 使尾部咽喉长度有较大缩短
环接、环发:疏解交叉延误,解编能力提高。环接时 在到达场出口咽喉处仍存在交叉,修建环线增加正线铺 轨里程、工程投资、列车走行公里,占地面积较多,环 线内土地也不好利用。
采用反接、反发或环接、环发,可根据反向改编列车 到发对驼峰和尾部牵出线能力的影响程度以及工程运营 方面的因素,综合比选确定。
A
49
一般情况下,反向改编列车接发车进路按反接、反发 设计
A
25
3.6.3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布置图
1、结构特点
A
26
共用到达场与调车场纵列配置,减少了车列解体时的牵出作 业。 上、下行通过车场分别设在两个出发场的外侧。 机务段一般设在到达场旁边、反驼峰方向一侧。
顺向到发列车本务机出入段通路(不设峰下机走线时): ①横切到达场出口咽喉 ②绕道调车场尾部牵出线 ③绕到达场进口咽喉,利用下行正线或专用机走线或到达 场的调机走行线(顺向到解列车)出入段。 车辆段设在调车场尾部适当地点 在到达场与调车场之间,设有中小能力驼峰,一般实行双推 单溜作业方式。调车场尾部设2条牵出线,通常配备2台调机。
3.6 编组站布置图型分析及选择
1、掌握布置图的特点、各项作业流程、优 点、存在问题、解决方法及适用范围
2、能够绘制布置图型的示意图 3、掌握编组站布置图选择中有关单双向、
车场配置、调车方向、正线位置的选择
A
1
编组站的作业
解体列车:到达作业
1、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作业
解体作业 始发列车:集结、编组作业
将续溜车暂时溜入原固定线路的相邻空线集结
•增线法:增加调车线数量来集结续溜车。
增线专用
增线活用
A
41
(2)编发线的作业安全
①防止驼峰续溜车辆误入车列编成的线路
②编发线发采车用时信,号发联车锁进装路置应;与其它敌对进路隔开 ③在编发线编出发口线端开设始置作脱业鞋前器应,设以置避脱免轨压器鞋进发行车防。护;
车流不均衡时,两侧的调机和牵出线会出现忙闲不均 的现象。
可将部分到发线设计为双进路,并在其进站线 路上铺设相应的渡线。
⑷改编能力较低。存在牵出和转线行条件
适用于: 双方向改编车流较均衡、 解编作业量不大或地形条件困难、 远期又无大发展的中、小型编组站, 也可作为其它大中型编组站的过渡图型, 解编作业量适应3200-4700辆/日。
反向衔接方向及到发列车数较多时,到达场出口咽喉 设计复杂,反接进路对推峰干扰严重,驼峰能力紧张 时,可采用环接,保留反发进路。
反发列车的方向在2个及以上时,以环发为宜
3、交叉疏解 (1)平面疏解布置:各作业进路在交叉点的前方设 置一条安全线。 (2)跨线桥立体疏解:到达进路在桥上通过,出发 进路设在桥下通过。
出发作业
2、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作业 到达出发作业
(换挂机车
3、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作业
列车技术检查作业)
调车作业
(变更列车重量
变更列车运行方向
进行成组甩挂)
A
2
4、本站作业车的作业
⑴本站作业车(地方作业车)
到达本枢纽或本站货场及工业企业线进行货物装 卸或倒装的车辆,其作业过程较有调中转车增加了 送车、装卸和取车等内容。
A
47
反向改编列车接发车进路的设计 反接:反方向到达改编列车从到达场出口咽喉处接入 反发:反向列车由出发场入口咽喉端直接发车
下行
到达场
调车场
出发通过车场 机务段
环发方案
环接:反方向到达改编列车从到达场入口咽喉处接入
环发:反向列车由出发场出口咽喉端绕环线迂回发车
A
48
反向改编列车接发车进路的设计
反接、反发:列车走行径路和铺轨里程较短。对车列 的推峰和转场作业可能会因进路交叉产生延误,影响机 车车辆的周转和解编能力。
优点:布置紧凑、作业灵活、发展条件好 缺点:交叉严重、改编车流站内作业折返走行 3、适用条件 解编作业量2300-2700辆/日
A
17
编组站与区段站的区别
编组站和区段站在作业的数量和性质以及 设备的种类和规模上均有明显区别。区段站以 处理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为主,办理少量区段、 摘挂列车的改编作业。而编组站以处理改编中 转货物列车为主,编解包括小运转列车的各种 货物列车,负责路网上和枢纽中车流的组织, 同时还供应列车动力,对机车进行整备和检修, 使其性能良好地投入运营,并对车辆进行日常 维修和定期检修,作业数量和设备规模均较大。
3. 根据布置图型的不同分为:
单向横列式、单向纵列式、单向混合式
双向横列式、双向纵列式A、双向混合式
6
向、级、场、式
“向”指调车系统 单向:上、下行改编车流共用一套调车设备 双向:两套调车设备分别承担上、下行改编车流解编作业 “级”指在车站一个调车系统内纵向排列的车场数。 一级 二级 三级
“场”指全站主要车场的总数。
A
34
⑵反向改编列车到达与出发的进路交叉
①平面疏解
把反向列车接车与其他作业的交叉,分散 在出发场两端咽喉,是二级式编组站减少这一 交叉的主要措施。
②跨线桥立体疏解
当反向改编车流量很大,对反向出发场和 推峰作业的交叉干扰严重,并造成对车站解编 能力的限制时,方考虑采用立体疏解。
A
35
A
36
A
37
(3)编发线和机走线的位置
(4)顺向通过车场的位置
到达场一侧 专用通过车场
(5)反驼峰方向一般不采用编发线
A
39
BF B
杂用
A
40
2、编发线给设计和运用带来的新问题
作业安全条件差 续溜车问题加重
(1)编发线续溜车的处理
站线储备能力小
指当一个车列在调车场固定线路上 集结完毕,在进行编组、技检和出 发作业这段时间内,由驼峰继续溜 •借线法: 下的该到站(去向)的车辆。
(4) 车辆段布置在调车场旁侧。便利取送。
(5) 正线外包,到发进路立交疏解。
A
45
2、作业流程 3、优缺点
优点:
(1)各方向到达改编的列车在站内的解体、集结、 编组、出发过程都是“流水式”作业
(2)改编车辆和调机作业行程短,解编效率高,能 力较大
(3)站内各种作业交叉干扰较横列式和混合式都少, 车站通过能力较大
A
50
4、适用条件
• 解编作业量大(6500-8000辆/昼夜) • 衔接方向较多,要求车站具有较大的机动灵活性 • 顺驼峰方向改编车流较强 • 地形条件允许采用6-8km站坪 • 近期运量不大,但远期又有较大发展的大型编组站 • 路网性、区域性编组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