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盘游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转盘游戏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可能性”中的内容,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随机现象,让学生从不确定现象中探索、把握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并能在不确定的情景中做出合理的判断,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节课,通过“摸球”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本节课结合“转盘游戏”使学生知道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案背景:
这部分内容虽然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但作为数学中的概率知识来学习还是第一次,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规律的认识以及描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学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新课标强调:“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波的、自主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就这节课来说,如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如何使学生自主经历认识可能性大小的全过程,从而感知可能性大小的规律,知道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如何使学生感受到转盘游戏的乐趣?
因此,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数学活动——转盘游戏等,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的过程,感受不确定现象,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的体验。
教学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享受成功的体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教学目标:
1、经历猜想、做转盘游戏、记录、交流等认识可能性大小的全过程。
2、知道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一些规律。
3、感受转盘游戏的乐趣,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
1、师出示鲨鱼玩具。
(第一只玩具鲨鱼的牙齿一颗也没按下,
第二只玩具鲨鱼的牙齿按下了一部分。
)
师:出示第一只鲨鱼玩具,提问:如果我按下其中的一颗牙齿,会有什么结果?
生:手指可能被夹住,也可能不被夹住。
师:(出示两只玩具鲨鱼)现在这有两只玩具鲨鱼,我想按下其中一只的牙齿,又不想手指被夹住。
你说我按下哪只鲨鱼的牙齿好呢?
生:按第一只玩具鲨鱼的牙齿。
…..
师:为什么给我这么一个建议?
生:按第一只鲨鱼的牙齿手指被夹住的可能性比较小。
师:可能性有大小吗?那么它的大小会和什么有关系呢?那么这节课我就通过转盘游戏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师板书课题:转盘游戏
二、转盘游戏。
1、认识转盘。
(1)师: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转盘是什么样的?
生答:(略)
师:你们猜猜看,我转动转盘的时候,指针落在哪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呢?
(2)、学生选择。
师:仅仅这样来猜行吗?(生略)师:对,仅仅靠猜时不行的,我们还要亲自的去转一转,看看结果和我们想象的是不是一样。
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师:既然是活动,那么就要有一定的规则。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活动的规则:1、一个人一个人的来,先猜,再转,每人转动5
次。
其他同学进行记录。
2、每次转动转盘时,转盘至少旋转一周。
师:在活动中我不能只顾玩,还要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张表格,一会儿把你们玩转盘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然后仔细观察一下,看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试验。
3、集体交流活动的结果。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活动记录结果给大家汇报一下?说清楚你们组有几人参加了这次游戏,一共转动了多少次转盘,指针落在红色区域有几次,落在蓝色区域有几次。
生答:(略)
师,找两个小组汇报自己的活动记录结果。
师:刚才有两个小组都汇报了自己组的记录结果。
在他们的记录中,老师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咱们一起看一下:在他们转动转盘前的猜测中,都是猜指针落在蓝色区域的次数比较多。
我特别想问问这两个组的成员,你们为什么猜测指针落在蓝色区域的次数多?
生答:略。
师:从这两个组的活动中,都验证了这个结论:面积大,可能性就大;面积小,可能性就小。
那么这个结论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老师有个疑问:刚刚我们每人仅仅是转动了5次转盘,如果转动的次数更多一些,是不是还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生答:(略)
师:课上的时间有限,我不可能接着转。
有兴趣的话,课下你可以继续这个游戏。
不过老师有个想法,今天我们全班的同学都参加了这个活动,如果把每个组的活动结果统计一下,也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也能说明这个问题。
我们一起来统计一下好不好?
大家一起统计结果。
师:一起看我们统计的结果,从中能不能得到刚刚大家所说的结论?
生:能。
师:那么我们就可以说…………
师板书:面积大,可能性就大;面积小,可能性就小。
三、连一连。
1、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三个转盘,你知道它们的指针落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大吗?
师出示练习题。
生答:(略)
2、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知道:在转盘中,面积大,指针落在这个区域的可能性就大;面积小,指针落在这个区域的可能性就小。
那么对于我们玩的玩具鲨鱼来说,什么情况下,可能性就大?什么情况下,可能性就小?
四、联系生活。
师:对,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
仔细想一想,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学生互相说一说。
五、设计转盘。
师:刚才联系实际,大家从身边找到了许多有关可能性大小的例子。
比如:在商场里,商家为了招徕顾客,也会搞一些促销活动。
我们一起到快乐商厦去看一看吧。
1、某商场为了促销,凡是当日购物满500元的顾客,均可参加转盘抽奖活动。
奖品:
一等奖:笔记本电脑一台
二等奖:复读机一台
三等奖:计算器一个。
2、师:如果你是商场这次活动的策划者,你打算怎么设计这个转盘?如果你是一个顾客,你打算怎么设计这个转盘?为什么?
3、小组合作进行设计。
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师: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设计这个转盘的?
生:我们组是从顾客的角度进行设计的。
作为顾客,肯定特别想中一等奖。
我们把一等奖的区域设计的最大,二等奖的第二大,三等奖的最小。
师:还有从顾客角度设计转盘的吗?把你们的展示给大家看看。
生:(略)
师:作为顾客,他们都这么想。
俗话说的好:从南京到北京,买家不如卖家精。
作为商场这次活动的策划者,你是怎么设计转盘的?
生:我把一等奖的区域设计的最小,二等奖次之,三等奖最大。
师:其他同学呢?
生继续展示。
师:看来,站的角度不同,设计的结果也不同。
六、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教学反思:
《转盘游戏》是可能性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第二课时,是《新课程标准》中“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
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经历猜想、做转盘游戏、记录、交流等认识可能性大小的全过程。
2、知道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一些规律。
3、感受转盘游戏的乐趣,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如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如何使学生自主经历认识可能性大小的全过程?如何使学生知道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探索活动感知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如何使学生感受到转盘游戏的乐趣?在这次的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妙设情境,激疑解惑。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含有数学问题的情境,把问题设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思维上的矛盾和冲突搭起了一个平台。
学生思考起来感觉亲切有趣,易于理解和接受,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
赞可夫提倡“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究、动手实践是很重要的过程。
因此,在“转盘游戏”的教学这节课的教学中,整个过程我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猜测——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究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如:在课堂上,我抓住了负责记录的、转动转盘的,负责观察的同学在活动中的不同体验、感受,让学生交流自己在活动中不同感受,验证自己
的猜测,并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在活动中应用。
“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个观点充分表明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以致用。
“可能性”这一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尤为广泛,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收获驿站和设计转盘两个环节,让学生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以扮演“策划者”或“顾客”的不同身份,去设计抽奖转盘,学生积极参与,颇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特别当学生运用“可能性大小”的知识去说说自己的设计想法时,教室里欣赏、赞许的笑声不断。
总之,为了让学生探索随机现象中“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并学习运用规律去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设计上的每一个环节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
尤其是拓展延伸部分学生不但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还得到了很好的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树立了学会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
当然,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由于时间不够,显得有些仓促。
如果让学生从众多的商家的设计方案和顾客的设计方案中找出各自的共同特点,就更好了。
常言道:“学无止境”,我想“教”也应该是“无止境”的。
我会在教改的道路上继续努力探索,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