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与婚俗

合集下载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布依族婚姻文化研究述评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布依族婚姻文化研究述评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布依族婚姻文化研究述评关键词:布依族;婚姻文化;研究综述一、布依族恋爱习俗研究恋爱习俗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特征,是婚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依族恋爱习俗最早在明清的文献中就有记载,如“仲家孟春跳月,编花球视所欢者掷之,在室奔而不禁,嫁乃绝之。

”再如“卡尤仲家在贵阳、安顺、兴义、平越、都匀等府。

每岁孟春,聚会未婚男女于野外跳月歌舞,彩带结球,抛而接之,谓之‘花球’。

意既洽,彼此互掷,遂私焉。

”布依族盛行“浪哨”习俗,“浪哨”是布依族特有的恋爱习俗,是布依族青年男女正常的社交活动。

青年男女通过对唱情歌,表达爱意,建立爱情,许定终身。

“浪哨”为布依语,不同地方汉语称呼不同。

在贵州境内,贵阳、惠水、龙里、贵定一带称为“唱歌”,都匀、镇宁等地称为“赶表”,独山叫做“打老表”(或称“赶老表”),荔波叫“闹门墙”,平塘叫“玩表”,北盘江流域叫“坐表”,汉语则统称为“赶表”。

在云南境内,马关、河口一带也称为“赶表”,罗平和富源一带则称为“浪肖”或“梭泼梭”。

本文同时使用“浪哨”和“赶表”两种说法,不加以区别。

“浪哨”是布依族的恋爱习俗,是布依族青年人的一种社交活动。

通过“浪哨”促进了布依族青年间互相了解,建立友谊,并产生爱情火花。

由于不同民族青年可以参与其中,因此可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促进民族团结和谐。

“浪哨”是布依族青年追求恋爱自由,反抗封建婚姻包办制度的一种形式。

浪哨活动是一种较为高尚的活动,通过参加“浪哨”活动,可增长知识、陶冶性情,培养交际能力,锻炼口才、胆量和交际能力。

但随着时代变化,受现代生活影响,布依族青年人恋爱方式日趋多元化,“浪哨”习俗也随之消失,“浪哨”逐渐成了布依族人民的回忆和挥之不去的乡愁。

因此,有学者对“浪哨”这一文化现象的消失流露出了惋惜之情。

布依族婚俗礼仪知识有哪些_布依族婚俗文化

布依族婚俗礼仪知识有哪些_布依族婚俗文化

布依族婚俗礼仪知识有哪些_布依族婚俗文化布依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在布依族社会中,还保留着富有民族特色、积极健康的节日、风俗和习惯。

尤其是布依族的婚姻缔结,更是别具情趣。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布依族婚俗礼仪知识,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布依族结婚习俗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

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

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

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欢借助年庆节俗、赶集和集体聚会的时机,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倾诉或表达彼此的感情。

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做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

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表达情,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就表明他俩已盟誓终身了。

订婚时,由男方父母托媒去女家,并送一定的酒、肉、耙耙一类的礼品。

如对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则要将男女双方的“八字”互为“效验”,只要“八字”相符,则可择定结婚日期。

这一带地区送彩礼的数额,特别讲究“六”或“双”数,据说是取“六”即禄的谐音,以表示婚后双双有禄必有福之意。

结婚时,新郎不迎亲,只请几个相好的男女青年代为相迎。

新娘一般都是撑伞步行至男家,个别也有骑马、坐花轿的。

结婚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次日即返娘家。

聚居区一带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或称为“坐家”的习俗。

有的要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后才长住夫家。

杂居区的布依族已大部分革除这一风俗。

布依族婚俗文化浪哨布依族青年男女到了十六、七岁,就已经熟练收拾打扮并学会了初次见面的山歌,学会了吹口哨、吹木叶,开始懂得与异性接触、交谊,他们相识之初,一般都要选择环境幽静的地方,如在大树下、路边、草坪、河边等地方,男女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各为一方,相距一定距离互相观察,小伙子一旦中意了某个姑娘,先是吹口哨或吹木叶让对方留住。

这时姑娘们会停走或原地坐下,小伙子当即会唱出山歌来试探女方。

云贵两地布依族的婚俗仪式音乐比较研究——以云南省罗平县浪歪村及贵州省紫云县黑石头村为例

云贵两地布依族的婚俗仪式音乐比较研究——以云南省罗平县浪歪村及贵州省紫云县黑石头村为例

教 、语 言 、 习俗 等 文 化 要 素 及 文 化 观 念 盛行早婚 和包 办婚姻 ,因为须 由父母 做
的发展 变迁都 能通过婚姻 制度 和婚俗 仪 主 ,所以在择偶上也受到许多传统 旧俗 、
式得 以展现 。本文将 不 同地 区的 布依族 封建关 系和迷 信禁 忌的限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比如 “姑
l 氏被音枣● I I I
云贵两地布依族的婚俗仪式音乐比较研究
以云南省罗平县浪歪村及贵州省紫云县黑石头村为例
■ 王 芳 (云南 大学 民族 音 乐学研 究 中心
— /1 _l一丁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南盘江、北盘 母包 办的婚姻 现象 。在这种 婚姻 中 ,男 江 和红水河 流域 的古老少数 民族 。 女往 往要到洞 房花烛 夜才 见面相识 ,因
“浪 哨” 也 被 叫 作 “赶 表 ” “打 老 表 ” “闹 门 墙 ” 或 “坐 表 ” 等 。
2.订婚 。男 方选 中姑 娘后 ,即请媒 人前去提亲 。媒人说亲一般要 往返至少3 次 才能决定 ,越是 费周折 ,越表 示这 位 未来 儿媳妇 的珍贵 。亲事说 定后 ,男方 家 便开 始 张罗 订婚 仪 式 。择定 日期后 , 男方请 人送 礼 品至女方 家 ,双方 并在 所 择 日期 当 日同时 在 各 自家 里 热 闹大 办 “定 亲酒 ”。在 定亲仪 式上 ,双方需 要商 定 “拿八字 ”和 “议 定聘 金”两件大事 。
接 壤 的部 分地 区。在布依 族 的文化生 活 中 ,婚姻 文化承 载着本 民族繁 衍后代 和 传 承 民族 传统风 俗的功 能 。它 是布依 族 民族文化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布依族 的宗
爱 自由 。 近代布 依族 的婚姻 缔结 ,一般有 以

浅析罗平彝族民歌的特色

浅析罗平彝族民歌的特色

族 是 罗平境 内定居 最早 的民族 之

为不 同的类别 。彝族 民歌大 体可分 为山 歌 ( 即情 歌 ) 、喜 歌 ( 婚嫁歌) 、悲 歌
“ 逗唛撮调 ” 的 “ 唛撮 ”是新 郎家 请 来接亲 的 “ 全权代 表” ( 新郎不 直接 迎亲) 。 “ 唛撮”在娶亲的头一天晚上到 达新娘家 。 由于其 身份特殊 ,又处 在特 殊的环境 ,新娘 的男女伙伴 自然不 放弃 逗趣 、愚 弄 、嘲讽 “ 唛撮 ”的机 会 ,甚 至还要采 取一些 阻拦 、耍弄 、虐 待 的手 段嬉戏玩 乐 。其 形式动 口不动手 ,就是 以唱 的方式进行。新郎家选去的 “ 唛撮”
程 持 续 一 夜 ,诙 谐 有 趣 ,妙 趣 横 生 。演
为用汉语演 唱 的调 子。在浩瀚 的彝族 民
唱中夹杂嬉笑打闹 。因 “ 唛撮 ”是男性 , 新 娘 的女伴 自然成 了戏弄 “ 唛撮 ”的主
I 彝族 民歌的类别
彝族 人民的生 产生 活 、祭礼 、礼 仪 、 娶 、丧 葬 等活 动都 与 民歌密 不 可分 , 些 活动 的程 序和进程 ,都要通 过演 唱 表情 达意 ,尤其是祭祀 、婚 恋 、丧 葬 动 ,都有着 约定速成 ( 世代 传承) 的
帮 腔 或 对 唱 ,以示 告 别 。在 喜 日到 来 前 3
天 ,要 到家 门叔 伯姑姨 家唱 “ 哭 嫁歌 ” , 诉说依恋之情 ,表示不忘教养训导之恩 。 出嫁头一 天 ,在 家 中哭别 父母 、哥嫂 、 弟妹 。 “ 哭嫁歌”幽怨绵长 ,情调哀伤 ,
节 奏 自然 ,情 深 意 长 。


现有 3 . 8 万余 人 ,分布在 全县
乡镇。彝族人 民热爱生 活 ,情感 丰富 ,
( 丧葬歌)和生产风俗歌等 四大类 。歌唱

布依族的婚俗礼仪

布依族的婚俗礼仪

布依族的婚俗礼仪 布依族共有254.5万多⼈,中国西南部⼀个较⼤的少数民族。

95%以上居住在贵州省的黔南、黔西南两个⾃治州,镇宁、关岭和紫云等⾃治县,毕节、遵义、黔东南3个地区(州)。

在云南、四川、⼴西等省(区)也有少量布依族居住,但都是历史上由贵州迁徙去的。

布依族的婚礼是怎么的呢?下⾯店铺就为⼤家整理了关于布依族的婚俗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布依族的婚俗礼仪 布依族居住的⼭区,⼭清⽔秀,风景优美,⾃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很多。

贵阳市南郊17公⾥的“花溪”,是贵州⾼原的⼀颗明珠。

那⾥环境清新,⽔质清甜,空⽓洁净,沿途⼭花烂漫,风景如画,是有名的旅游区。

布依族的湖潮寨坐落在花溪上游,旁边有⼀个⾦银潭,潭⽔深遂,清泉涌出⼀半浅绿,⼀半⾦黄,传说那是因为仙⼈的⾦钟坠⼊深潭. 布依族的⽂化艺术绚丽多彩。

传统舞蹈有《铜⿎舞》、《织布舞》、《狮⼦舞》、《糖包舞》等。

传统乐器有唢呐、⽉琴、洞箫、⽊叶、笛⼦等。

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喜爱的剧种。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稻。

由农家⾃⼰纺织的布依⼟布久负盛名。

近年来,专门⽣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产品远销东南亚、⽇本和欧美等地。

布依族--历史 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是古代百越的⼀⽀。

如今布依族⼈还保留着⼀些古代越⼈的风俗习惯,如居住⼲栏式房屋、敲击铜⿎等。

也有⼈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

部分布依族⼈⾃称为“布依”、“布越”,部分布依族⼈⾃称为“布依”、“布曼”,新中国成⽴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称,统⼀⽤“布依”作为民族名称。

布依族地区多河⾕和平坝,⼭清⽔秀,闻名世界、景⾊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就在布依族⼈聚居的地区。

在布依族地区出⼟的⽂物表明,布依族是⼀个古⽼的种植⽔稻的农业民族。

布依族⼈⼼灵⼿巧,他们制作的蜡染布历史悠久、图案美观,是享誉国内外的⼯艺品和收藏品。

布依族--礼仪 布依族⼈好客、热情、⼤⽅、真诚,凡来到⼭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律会以酒相待。

浅谈布依族婚俗

浅谈布依族婚俗

浅谈布依族婚俗布依族是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民族。

据史学家考证,它“是贵州的土著民族,秦汉以前称为‘越’,东汉六朝称‘僚’,唐、宋、元称‘番蛮’,明、清至解放前称‘仲家’”。

[1]我国布依族主要聚居于贵州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市和贵阳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市、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及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等地也有布依族居住。

其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作为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布依族在婚俗文化方面独具特色。

“传统农民的个体家庭,存在于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属网络中,亲属网络将个体家庭联系起来,使个人从属于共同体,而婚姻礼俗是形成和体现这种亲属关系的主要仪礼之一。

”[2]今年寒假,我搜集了有关资料,并在我的家乡长顺县多个村寨进行了实地调查。

现对布依族婚俗及这一习俗的现状进行一些粗浅的介绍。

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

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

从前,在布依族聚居地区,一般不与外族通婚,就连外出打工回来的布依族青年也要与本族人通婚。

但在布依族与汉、苗族杂居地区也有与外族通婚的,只不过通常多见布依族小伙子娶外族姑娘,鲜有布依族姑娘嫁给外族男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布依族人的婚恋观潜移默化地改变了。

当他们接受先进文化和思想后,传统观念逐渐淡化,布依族与汉族、其他民族通婚的现象较过去增多。

布依族婚俗很讲究,从恋爱到结婚一般要经过“择偶”、“订婚”、“要八字”、“结婚”等环节。

他们恋爱方式独特,通常在赶场高潮过后,青年人留下来,身着艳装的姑娘和小伙各站一边,互相物色意中人。

多半是男方的姊妹去说媒,称为“银雀”。

如果小伙相中了某个姑娘,“银雀”就带着礼物“飞”到女方身旁,先对一首歌。

姑娘不同意则回歌谢绝;如若称心则走出人群,与男子去附近山上对歌。

这一活动布依语称为“浪哨”。

“‘浪哨’翻译成汉语就是谈情说爱的意思,它是布依族青年男女交朋友、谈恋爱的一种特有的社交形式。

布依族民俗礼仪

布依族民俗礼仪

布依族民俗礼仪
布依族是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民俗礼仪深厚,颇具特色。

以下是关于布依族民俗礼仪的介绍,按照列表划分详细阐述。

一、布依族的婚俗
1. 婚姻的选择
布依族的婚姻自由,存在包括自由恋爱、亲密性亲婚等多种方式。

2. 纳彩礼
布依族男方家庭需要向女方家庭支付纳彩礼,礼品包括猪肉、蜜糖、米酒等物品。

3. 结婚仪式
布依族的结婚仪式通常在早上举行,全村男女老少搬出门,到新人家中庆贺。

二、布依族的祭祀活动
1. 布依族祖祭
每年的农历二月或者三月,布依族会进行为祖先所举行的祭祀活动,
还会进行占卜仪式等。

2. 水神节
水神节是布依族传统的重要祭祀活动,多在每年的五月或者六月进行,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三、布依族的葬礼习俗
1. 布依族的出殡仪式
布依族的出殡仪式表现了对死者的哀思和敬重,会有乐队前行,女性
会哭泣搭桥等。

2. 做坟堆
在布依族的葬礼上,家属和父老村民会共同建造坟堆,坟堆上会摆放牛、羊等动物的牙或者骨头。

四、布依族的节日习俗
1. 龙船节
龙船节是布依族的重要节日,多在每年的农历五月或者六月进行,以
表达对水源的敬畏之情。

2. 芦笙节
芦笙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多在每年的农历十月份举行,是为了感谢丰收和传承民族文化。

以上是关于布依族民俗礼仪的介绍,布依族人民始终保持着淳朴的民间传统,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罗平布依族情歌的演唱形式及文化价值

罗平布依族情歌的演唱形式及文化价值

前 “ 进拜 ” ( 拜 四方) ,拜死者家属 ,以 示 尊敬 。接 下来 表 演 四合 心 、单 翻舞 、 双 翻舞 、插 花舞等套路 。跳完一 个套路 后接 唱 《 十二月采花》 等等 曲子 。整 个 场 面严 肃有 序 ,有 张有弛 ,对 比强 烈 ,

路上每 到一处路 口必须进行 花鼓舞 的表 演 ,套路一 般 自由选 定 。此表 演意为替 死者开路 或引路 ,使 死者灵魂 在路 口不
男: 妹是天上五彩云 ,
女: 情 郎 小嘴 好会 言 ,
每 逢佳节 喜事 ,布 依族青年 男女还 常在
夜 晚对歌 玩乐 ,无惧 风雨寒 露 ,通宵 达 旦 ,情趣盎 然 。布依族 情歌 内容丰 富多 彩 ,比喻 巧妙贴切 ,用词生 动形象 ,意
又会下雨又会晴 ,话语更 比香蕉甜 , 好 比半岩清凉水 ,哪 时学得 郎本事 ,
唱 ,触 景 生情 ,信手 拈来 ,朗朗 上 口 , 生动传情 。如 ( ( 相会 ・ 赞美”唱的歌》 :
男: 初 次遏 姝 不 会 谈 .
可 闻布依 男女优雅 动情 的对 歌声 ,尤其
是 每年 的农 历二月 二 、三月 三 ,是 当地
布 依族传 统对歌节 日。节 日期间 ,布依 青 年男女 盛装 云集 于神奇壮 丽 的九 龙瀑 布群和 多依河边对 歌联谊 ,有 的还 带上 干粮露宿 野地或者 住在亲友 家 ,唱 I _ 十 天半个月 ,云贵 毗邻县 ( 市 ) 的布 依族 青 年 都纷 纷赶 来参 加对 歌盛 会 。此 外 ,
回村 中。每 一个鼓 队要 离 开主人 家 时 , 还 要到 堂屋 和厨房 里再 跳一 段 花鼓舞 , 俗称谢 鼓 ,意思 是对主人 家的热情款待 表示感谢。 “ 花鼓 舞”现 已挖掘 、整 理 、加工

云南罗平民俗艺术

云南罗平民俗艺术
岸古木修竹,色彩丰富,层次清晰。
Page 8
多依河
河水 常年晶莹剔透,蔚蓝无边。 尤其是沿河两岸盘根错节 的干年
古树,仿佛就是一座庞大的自然
根雕艺术展览 馆。河道婉蜒曲折, 布依村寨沿河而布,吊脚楼隐现 树丛竹林之间,一派十足的热带 风光画面。一水合三 江、清江一 边淌、浑水一边流的奇观异景就 在此显现。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目录
Page 2
布依族是一个文雅、内秀、能歌善舞的水边民族。他们即兴编唱的
情歌,充满浪漫色彩。情歌分为山歌和表白两种。山歌主要借景抒情,
以物言志;表白则唱、念、吟、诵结合,有固定格式,相当于汉族文学 中的填词,内容多是对对方的赞美和表白自己对对方的爱慕。
Page 3
VS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九龙河、块泽河、黄泥河沿岸和贵州近邻的布 依族青年男女,便自发云集九龙瀑布群风景区一带对唱山歌,欢庆布依族的这 一传统节日,找寻自己的意中人。
Page 5
“二月二,龙抬头,男女老幼出竹楼”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概括出布依族“二月 二”对歌节的欢乐场景。如今,“二月二”已发展成集歌会、民间民俗表演、 景区游览观光、旅游商贸洽谈于一体的民族传统节日。
龙抬头
Page 6
每年二月二这天,古朴
悠扬的情歌在金花银瀑中传
唱,九龙瀑布景区,游客与 表演者欢歌笑语汇聚一堂, 到罗平不仅可赏油菜花开还 可尽情领略当地民俗风情, 罗平等着您的到来。
Page 7
罗平多依河
多依河位于罗平县城东南40公里,经 十万大山峰丛至多依寨子进入景区。景
区从多依寨至 “鸡呜三省”的三江口,全长12公里的河床上有近40 个瀑布,两
Page 9
三月三泼水节

布依族婚礼习俗:浪哨对歌和丢花包

布依族婚礼习俗:浪哨对歌和丢花包

布依族婚礼习俗:浪哨对歌和丢花包丢花包是布依族青年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青年男女交往的一种特殊的活动。

通过丢花包,他们可以各自选择自己满意的对象来浪哨(谈情说爱)。

在浪哨中如果双方情深意切,便可结成终身伴侣。

每年新春佳节,从正月初一到三十的一个月里,各寨的后生们都要走村串寨,寻找姑娘丢花包。

花包都是方形,大小不一,四只角上有四根小彩带。

花包上绣着各式各样的图案和花纹,中间有一根大飘带,供手拿着丢接使用。

花包内装的是谷种和棉花种,有时也用糠壳代替。

丢花包的规矩,一般都是丢着玩,属于试探阶段。

在试探中,如果男女双方相互看中了,两人越丢越热烈,感情越深厚。

这时要丢接准确,如果失手,对方就要唱歌来索取礼物。

但是不管是接或者送礼物,都感到是很大的快乐幸福。

因此有的小伙子姑娘故意将花包扔得高高的,让对方接不到,或者故意接不住,以便索取礼物或送礼物给对方。

如果双方都觉得情投意合,就离开大家,另寻地方去对歌谈心。

滇南的布依族青年交往一般采取“唱花歌”的形式,“唱花歌”白天在街头巷尾或山坡上进行,夜晚则在村中。

除此之外,还有固定的歌山。

歌山的场面十分壮观,青年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各自物色对象,找第三者做通话人。

男的通话人只能是女的,女的通话人只能是男的。

等对方同意,就甩动毛巾来约定地点,以歌代话。

唱花歌必须遵循规矩,请人唱花歌,自己先要唱三首表敬意;在自己家里不能唱;父母亲戚在不能唱;在布依族聚居的贵州镇宁扁担山,青年喜爱在“浪哨”中寻觅伴侣。

“浪哨”一般安排在赶场的日子,这一天清晨,小伙子们就急忙上路到黄果树瀑布下的“浪哨”场地。

姑娘小伙子分为两边,当小伙子物色到中意的姑娘后,就求别的姑娘帮他试探。

如果姑娘说:“我们是亲戚。

”,就代表她不同意。

如果姑娘有意,就请人传话“可以唱支歌,地点由你选。

”。

通过对歌,两人进一步了解,增进感情。

在贵州紫云一带的布依族,有结婚仪式上“打接亲人”的习俗。

当男方请的接亲人进寨子时,女方寨子里的青年人,将事先准备好的粘枣子放在手中,向他们打去,其意思是:你们来接我们寨子中的姑娘,就要给你们添点麻烦。

布依族婚俗

布依族婚俗

布依族婚俗————————————————————————————————作者:————————————————————————————————日期:浅谈布依族婚俗布依族是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民族。

据史学家考证,它“是贵州的土著民族,秦汉以前称为‘越’,东汉六朝称‘僚’,唐、宋、元称‘番蛮’,明、清至解放前称‘仲家’”。

[1]我国布依族主要聚居于贵州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市和贵阳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市、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及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等地也有布依族居住。

其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作为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布依族在婚俗文化方面独具特色。

“传统农民的个体家庭,存在于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属网络中,亲属网络将个体家庭联系起来,使个人从属于共同体,而婚姻礼俗是形成和体现这种亲属关系的主要仪礼之一。

”[2]今年寒假,我搜集了有关资料,并在我的家乡长顺县多个村寨进行了实地调查。

现对布依族婚俗及这一习俗的现状进行一些粗浅的介绍。

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

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

从前,在布依族聚居地区,一般不与外族通婚,就连外出打工回来的布依族青年也要与本族人通婚。

但在布依族与汉、苗族杂居地区也有与外族通婚的,只不过通常多见布依族小伙子娶外族姑娘,鲜有布依族姑娘嫁给外族男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布依族人的婚恋观潜移默化地改变了。

当他们接受先进文化和思想后,传统观念逐渐淡化,布依族与汉族、其他民族通婚的现象较过去增多。

布依族婚俗很讲究,从恋爱到结婚一般要经过“择偶”、“订婚”、“要八字”、“结婚”等环节。

他们恋爱方式独特,通常在赶场高潮过后,青年人留下来,身着艳装的姑娘和小伙各站一边,互相物色意中人。

多半是男方的姊妹去说媒,称为“银雀”。

如果小伙相中了某个姑娘,“银雀”就带着礼物“飞”到女方身旁,先对一首歌。

“浪冒浪哨”:布依族男女对歌文化探析

“浪冒浪哨”:布依族男女对歌文化探析

“浪冒浪哨”:布依族男女对歌文化探析张荣【摘要】“浪冒浪哨”是布依族传承久远的习俗,布依族青年男女通过情歌、社交歌、风俗歌、山歌等对歌形式进行社交活动、谈情说爱、交流感情,集中体现了布依族情感的真实性、创作的即兴性、表现的多样性、内容的纯朴性、形式的格律性等文化内涵和审美追求。

对布依族青年男女对歌文化的生存环境、分类特征与文化内涵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全面展现布依族文化面貌,同时对传承和发展布依族文化,挖掘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Lang Mao Lang Shao” is a long-spreading custom for the Bouyei nationality. The young people take all kinds of social activities through love songs, social songs, custom songs and folk songs as well as talking love and emotion exchanges. This communicational means fully embodi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aesthetic pursuit of the Bouyei emotional authenticity, the impromptu cre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iversity, the plain content and the rhythm of proform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xisting environment, the classification features 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for the Bouyei antiphonal culture. It has a profound significance to benefit the exhbition of Bouyei cultural features, as well a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ouyei culture, the excav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Chinese splendid national folk culture.【期刊名称】《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6页(P81-86)【关键词】布依族;对歌;“浪冒浪哨”;审美文化【作者】张荣【作者单位】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系,贵州兴义 56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58“浪冒浪哨”(y eousou)是布依族创造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布依族青年男女进行公开社交活动和谈情说爱的传统习俗。

各族婚俗——布依族习俗与婚俗

各族婚俗——布依族习俗与婚俗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个较⼤的少数民族。

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治州及贵州、云南、四川的部分地区。

过去没有本民族⽂字,⼀直使⽤汉⽂,1956年中国政府为布依族创制了拉丁字母拼⾳⽂字。

布依族的⽂化艺术绚丽多彩。

传统舞蹈有《铜⿎舞》、织布舞》、狮⼦舞》、《糖包舞》等。

传统乐器有唢呐、⽉琴、洞箫、⽊叶、笛⼦等。

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喜爱的剧种。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稻。

由农家⾃已纺织的布依⼟布久负盛名。

近年来,专门⽣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产品远销东南亚、⽇本和欧美等地。

男⼦喜穿对襟短⾐、长裤、包头⼱,妇⼥穿右衽⼤襟⾐,着长裤或褶⼦裙,戴银质⼿镯、⽿环、项圈等⾸饰。

布依族喜欢依⼭傍⽔聚族⽽居,⼀般是⼗⼏户或⼏⼗户为⼀寨,也有上百户⾄⼏百户的。

住房有"⼲栏"式楼房、平房和⽯板房,特⾊的是⽯板房。

布依族豪爽好客,特点是在每年"⼆⽉三"(或三⽉⼗三)的枫叶节,很多布依族都⽤枫⾹叶等各种植物⾊素把糯⽶染成五颜六⾊,做花糯⽶饭招待客⼈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布依族很多未婚男⼥青年通过吹⽊叶、对歌订终⾝,然后男⽅便托媒⼈到⼥⽅家说亲。

⼀经定亲后,⼥⽅家要请亲朋好友吃定亲酒。

婚前两、三天要由男⽅家送半边猪⾁,⼀只公鸡和鸭,⼀壶⽔等给⼥⽅家,⼥⽅家也须杀猪办"嫁⼥酒"待接亲客⼈。

过去新娘在结婚后需在娘家住⼀、⼆年后才住夫家。

“浪哨”和甩“糠包”"浪哨"即谈情说爱的意思。

布依族青年男⼥谈情说爱的主要⽅式是唱歌,通过唱歌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增进感情,进⽽选择⾃⼰情投意合的伴侣。

在布依族青年男⼥中,凡是不会唱浪哨歌的,就很难找到对象。

他们兴⾼采烈浪哨时唱的歌,有初识、试探、赞美、热恋、盟誓、相恋、送郎、苦情、逃婚等九种。

"浪哨"活动,⼀般是在过节赶集的⽇⼦⾥进⾏,平时是各⾃在家从事农活或其他事务。

布依族的礼仪习俗文化

布依族的礼仪习俗文化

布依族的礼仪习俗文化布依族的礼仪习俗文化布依族的人们在习俗上有着怎样的风俗的呢,在饮食上的食俗还有一些生活中的禁忌又有着怎样的民俗,对此布依族的民俗文化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别具情趣的布依族婚俗布依族是个古老的民族,生息在安龙县境内,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因此,在布依族社会中,还保留着富有民族特色、积极健康的节日、风俗、曰惯。

尤其是其婚姻的缔结,更是别具情趣。

“浪哨”系布依语,即恋爱之意。

青年男女浪哨的主要方式是唱歌,通过唱歌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建立感情,进而选择情投意合的伴侣。

这样的歌就叫“浪咱歌”有些地区又叫“万由”。

“万”即歌的意思,“由”是情人的意思。

因此,一般把“浪哨歌”和“万由”译为“情歌”。

浪哨歌有初识、试探、赞美、蜜恋、起誓、相念、送郎、苦情、逃婚等九类。

男女初次会面,就唱《初识》歌,如“初来唱歌脸皮薄,好比拉牛下陡坡,心跳就像雷打鼓,脸上犹如染红药。

双方认识后,就互相探明对方的情况,即唱《试探》歌:“出门就见映山红,花多叶少开得浓,心想伸手摘一朵,不知妹心同不同?”互相摸底后,双方情投意合,就从心底发出赞美对方的《赞美》歌:“枝上的玫瑰,朵朵开得美,迎着五彩朝霞,花瓣上还带着露水,寨上的姑娘,赛过朵朵玫瑰,讲话像唱歌,唱起歌来惹得奇心醉。

经过互相赞美,双方的感情又深了一层,都沉浸在甜蜜的恋爱生活中,就唱起《蜜恋》歌:“我在灯下纺棉线,棉线老是断、莫去怪线断,只怪自家心里烦、莫怪心头烦,只怪楼下月琴叮咚弹、背时月琴呀,声声把我唤。

为巩固忠贞的爱情,双方立下了金玉誓言,就唱《起誓》歌:“生不丢来死不丢,挖舵泥巴捏小牛,小牛放在田坎上,哪年吃草哪年丢。

青年男女的浪哨活动,一般是在节日、赶场的日子进行,平时各自在家进行农事,若久不见面,就唱《相念》歌:“想念情妹呀,心神不定昏沉沉,走路常常踩进水出里,在家常常碰板凳,错把小鸡当鸭唤,错把石磨当饭颧;像被箭射中的山鹰,周身瘫软没精神。

试析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与婚俗

试析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与婚俗

试析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与婚俗论文关键词:婚恋歌谣血缘婚姻不落夫家婚姻习俗论文摘要:云南罗平布依族代代传唱的婚恋歌谣数量多、内客丰富,是研究罗平布依族婚姻习俗的珍贵资料。

它不仅反映了该民族早期的“兄妹婚配”血缘婚姻形式,还反映了流传至今的“不落夫家”奇异婚俗,以及以歌传情等独特的婚恋嫁娶过程。

拉法格曾说:“口头诗歌是没有文化的各族人民所知道和所采用的唯一的方法,目的在于保存他们的日常经验,保存给他们以深刻印象的事件的记忆。

川民间歌谣,是各族人民的心声,是各族社会历史发展的“风雨表”。

居住在云南省罗平县的布依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却能把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朴实自然、真实生动地表现在自己的歌谣、神话、传说中。

罗平布依族自古就有“无事不成歌”之说,布依族地区素有“诗乡歌海”之称,各种歌谣数量多,内容丰富,因而罗平布依族歌谣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比神话还要丰富、清晰,他们的歌谣不仅是民族生活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是本民族的史书。

婚姻是人类重要的生存形式,各民族的婚姻特点五花八门,罗平布依族有着奇异的婚姻习俗,大量的婚恋歌谣可谓记录布依族婚姻习俗的“大仓库”,是研究罗平布依族婚俗特点的珍贵资料。

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具有史料价值,记录了该民族最早的“兄妹开亲”血缘婚姻家庭形式,以及流传至今的“不落夫家”风俗。

布依族婚恋歌谣对婚俗的记录细腻丰富,从内容上分有情歌、嫁娶歌、婚怨歌等。

本文仅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所反映出的婚俗特点。

一、兄妹婚配“人类婚姻并非从来如此,有一个发展过程。

人类社会的婚姻形式,除了荒古时代的杂乱性交外,基本上是循着四种形态发展过来的,即:1.血缘婚制;2.蒙昧时代的群婚制;3.野蛮时代的对偶婚制;;4.文明时代的一夫一妻制。

各民族的五花八门的婚姻上的‘奇风异俗’,基本上都是从这四种形态的婚姻制度中变异出来的。

罗平布依族“开天辟地”歌反映了布依族最早的家庭婚姻形式是以兄弟姐妹结婚为特点的“血缘家庭”,这也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家庭形式。

试析罗平布依族歌谣文化

试析罗平布依族歌谣文化
了“ 罗平著 名迤东” ① 的感叹 ! 云 南 罗平 的布 依 族 ,古 称 “ 濮” 、 “ 僚” 。 宋元称 “ 仲 家” , 明清 史籍 多称 “ 仲
百 科全 书, 同时也 是本 民族 的史书。 布依族歌谣浩 如烟海 。 歌 谣内容十分 丰富 , 令人惊叹。布依族歌谣可 以分 为“ 习 俗 歌” 、 “ 情歌 ” 、 “ 迎客歌” 、 “ 丧葬歌” 和“ 生
矣, 我歌 且谣。 ”毛 传 : “ 曲合乐 日歌 , 徒 歌 日谣 。” 歌 谣 以押 韵为 主 , 往 往表达 了

从句 式上来 看 , 用 布依语 唱 的《 浪哨
以 5字 音 节居 多 , 偶 数句分 段 ( 也有 以 3
, 大部 分 是 青年 男女 唱 的情歌 , 歌 词 据 此 ,本文 着重探 讨 用汉语 演 唱的 歌 》 布依 族歌 谣的分类 、 各 类歌谣 的 内容 、 特 色以及各类歌 谣所反映 的文化 。
布 依族 是一个 具有 悠久 历史 的古老 民族 , 在 漫长 的历史 岁月 富多
家” 、 “ 青仲” 、 “ 仲 苗” 等, 民 国年 间还称 为
“ 水户 ” 、 “ 水家” , 解放 后 曾称 为“ 壮族 ” 、 “ 水族 ” 、 “ 布依 族 , 1 9 8 4年经考 察识 别 。 正 式定 名为布依族 。罗平 布依族 人 口三
万 多 人 . 约 占 云 南 省 布 依 族 总 人 口 的
产劳动 歌” 等几种 ; 形式有独 唱 、 对唱 、 齐
唱和重唱 ; 曲调有大调和小调之分。 酒歌 ; ( 四) 丧葬歌 。
二、 罗 平布 依 族 情 歌 的 内容 及 特 色
彩 的文化。自古 以来 。 布依 族就是一 个热

布依族结婚风俗

布依族结婚风俗

布依族结婚风俗布依族的结婚风俗是中国婚俗文化中的珍贵一景,蕴含着布依族传统生活的记忆。

布依族结婚习俗,有其独特的规则和习惯,与其他民族有着很大的不同。

布依族的结婚流程通常由三个步骤组成:求婚、订婚和结婚。

求婚是由男方已进贤族的家庭派人给女方的家庭接话,表明男方的家庭有意结婚,接话人往返奔波不断,耗时至少一个月,在此期间,双方家庭要进行沟通,确定双方的婚礼日期、婚宴方案、新娘的聘礼等。

订婚的时候,男方要带上聘礼,去到女方家给女方父母献上,表示男方家庭的诚意,以彰显未来男方给女方和家庭的责任和承诺。

结婚后,新人要随礼物、传统祭祀、宴请及歌舞等典礼来表达由衷的热情和祝福,并且举行一场热闹非凡的宴会,新郎新娘表演“正面”仪式,宣布结婚的消息,接着就开始了婚礼的酒席,家家户户都参与其中热闹非凡,更有祝福新郎新娘永结同心,白头偕老的话语。

布依族的婚礼仪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一些习俗和仪式在年代久远的今天也保留下来。

例如,在布依族的婚礼上,通常要有一个鼓手,他的职责是使婚礼更加热闹,在婚礼期间,他要不断弹奏鼓,让婚礼更加活跃,他也会用仪式的歌曲和舞蹈来表达对新郎新娘的祝福,以此来共庆新人的喜结良缘。

此外,还有一些聚会的仪式,新人要在聚会期间,向宾客敬酒,表达对客人的礼节,这是一种表达友谊的方式,也是布依族婚礼上离不开的组成部分。

布依族结婚风俗以民族特色为设计,让婚礼更加丰富多彩,营造出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氛围。

在布依族婚礼上,新郎新娘还会穿上传统的布依服装,现场被洋溢着热情和欢乐的气氛包围,新婚夫妇也会唱歌跳舞,以此表达他们的热情和喜悦。

婚礼在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两个家庭结合的一种新形式,也是一种社会仪式和一种宗教仪式。

布依族的结婚风俗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新婚夫妇也得到了家人朋友的祝福,而新婚夫妇也将守护这份真挚的爱情,维护家庭的和谐和稳定,以此为了他们未来的美好生活。

布依族对婚俗的重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婚礼象征的美好和隆重。

罗平嫁娶的风俗习惯作文

罗平嫁娶的风俗习惯作文

罗平嫁娶的风俗习惯作文《罗平嫁娶的那些事儿》嘿,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罗平呀,嫁娶可是有好多特别有意思的风俗习惯呢!就说这定亲吧,那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事儿。

男方家呀,得带上好多礼物去女方家呢。

有烟酒糖茶,还有各种漂亮的首饰。

到了女方家,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商量着婚事。

大人们笑着、说着,那场面可温馨啦!“哎呀,这可是一辈子的大事儿呀!”我经常听到大人们这样感叹。

到了结婚那天,那就更热闹啦!新娘子早早地就起来打扮,穿上那红彤彤的嫁衣,就像一朵盛开的花儿一样漂亮。

新郎官呢,也是精神抖擞的,带着迎亲的队伍就来啦!一路上吹吹打打,可喜庆了呢!“哇,这迎亲的队伍好壮观呀!”我总是忍不住这样惊叹。

到了新娘家,还有各种好玩的环节呢!伴娘们会想出好多点子来为难新郎官,让他闯关才能接到新娘。

比如说要新郎官唱歌呀,或者回答一些有趣的问题呀。

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的,可开心啦!“哈哈,新郎官这下可要出糗啦!”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在旁边看热闹,觉得特别好玩。

然后呀,就是拜天地啦!新郎新娘站在那儿,在大家的见证下,许下一生的承诺。

那场面,真的让人感动呢!“哇,他们以后就要永远在一起啦!”我心里想着,都有点想哭了呢。

接下来就是酒席啦,满满当当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美味的菜肴。

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天,祝福着新郎新娘。

“这菜可真好吃呀!”我吃得小肚子都圆滚滚的。

罗平的嫁娶风俗习惯呀,真的是又有趣又让人难忘。

我觉得这些风俗习惯就像是我们罗平的宝贝一样,承载着大家的祝福和喜悦。

它们让结婚变得更加有意义,也让我们这些小孩子对爱情和婚姻有了更美好的憧憬。

我真希望这些风俗习惯能一直传承下去呀!。

罗平布依族青年对歌择偶

罗平布依族青年对歌择偶

罗平布依族青年对歌择偶
李宝华
【期刊名称】《今日民族》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三两三钱银打灯,剩下三分买灯芯,万丈深潭照到底,只怕妹心照不明”;“三两三钱银打灯,妹拿眉毛做灯芯,眼泪拿来做灯油,看哥真心不真心”……罗平县九龙瀑布群风景区、多依河风景区周边的布依族青年至今还保存着木叶情歌寻佳偶的神奇婚俗。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李宝华
【作者单位】(Missing)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文化视野中的罗平布依族当代婚姻变迁--以云南省罗平县鲁布革乡木纳村婚姻状况调查为例 [J], 张明仙
2.“浪冒浪哨”:布依族男女对歌文化探析 [J], 张荣
3.布依族对歌文化的生态性及生态化传承路径探索——基于易地扶贫搬迁的背景[J], 李凯俐; 徐海斌
4.布依族对歌文化的生态性及生态化传承路径探索——基于易地扶贫搬迁的背景[J], 李凯俐; 徐海斌
5.对当代青年择偶行为变化的探讨——评《性别失衡与青年择偶》 [J], 王晓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与婚俗编辑整理 编辑:汪小菲源:中华论文货源网论文关键词:婚恋歌谣血缘婚姻不落夫家婚姻习俗论文摘要:云南罗平布依族代代传唱的婚恋歌谣数量多、内客丰富,是研究罗平布依族婚姻习俗的珍贵资料。

它不仅反映了该民族早期的“兄妹婚配”血缘婚姻形式,还反映了流传至今的“不落夫家”奇异婚俗,以及以歌传情等独特的婚恋嫁娶过程。

拉法格曾说:“口头诗歌是没有文化的各族人民所知道和所采用的唯一的方法,目的在于保存他们的日常经验,保存给他们以深刻印象的事件的记忆。

川民间歌谣,是各族人民的心声,是各族社会历史发展的“风雨表”。

居住在云南省罗平县的布依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却能把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朴实自然、真实生动地表现在自己的歌谣、神话、传说中。

罗平布依族自古就有“无事不成歌”之说,布依族地区素有“诗乡歌海”之称,各种歌谣数量多,内容丰富,因而罗平布依族歌谣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比神话还要丰富、清晰,他们的歌谣不仅是民族生活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是本民族的史书。

婚姻是人类重要的生存形式,各民族的婚姻特点五花八门,罗平布依族有着奇异的婚姻习俗,大量的婚恋歌谣可谓记录布依族婚姻习俗的“大仓库”,是研究罗平布依族婚俗特点的珍贵资料。

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具有史料价值,记录了该民族最早的“兄妹开亲”血缘婚姻家庭形式,以及流传至今的“不落夫家”风俗。

布依族婚恋歌谣对婚俗的记录细腻丰富,从内容上分有情歌、嫁娶歌、婚怨歌等。

本文仅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所反映出的婚俗特点。

一、兄妹婚配“人类婚姻并非从来如此,有一个发展过程。

人类社会的婚姻形式,除了荒古时代的杂乱性交外,基本上是循着四种形态发展过来的,即:1.血缘婚制;2.蒙昧时代的群婚制;3.野蛮时代的对偶婚制;;4.文明时代的一夫一妻制。

各民族的五花八门的婚姻上的‘奇风异俗’,基本上都是从这四种形态的婚姻制度中变异出来的。

罗平布依族“开天辟地”歌反映了布依族最早的家庭婚姻形式是以兄弟姐妹结婚为特点的“血缘家庭”,这也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家庭形式。

这种家庭形式就是直接从人类杂乱性交状态中产生出来的,是同辈人,即兄弟姐妹之间组成的婚姻圈子,“家庭范围内所有的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

而他们的子女,即第一集团的曾孙和曾孙女们,又构成第四个圈子。

分析布依族“开天辟地”歌,就是在重温布依族,乃至人类的婚姻历史。

“开天辟地”歌也称为“洪水歌”,歌中这样叙述:洪水淹没了大地,一直淹齐天,“世上只有两兄妹,如何传后辈?报罗朵(布依族语,土地神)让他兄妹成婚,两人不愿意。

”后来兄妹问竹子、问乌龟,“都让他们成婚,兄妹还是不肯。

”于是“报罗朵指磨为婚,两兄妹各抬一扇,分从波郎岸波郎里(布依族传说中“水淹天”后最早现出的两个山包)滚下,磨合在一起,两人才结为夫妻。

”“成亲十二个月,生下一个肉瘤,砍成小块撒向四方,从此有了人类,挂在桃树上姓陶,挂在李树上姓李,由此有了姓氏。

”从布依族“洪水造人故事”中,我们看到,当时的布依人已朦胧意识到兄妹近亲不能结婚,因而把他们的结合安排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

洪水滔天的世上只剩下葫芦里的兄妹俩,他们不结婚就无法繁衍后代,即使土地神“报罗朵”让他们结婚,两人也不愿意,兄妹认识到这样的婚配不是理所当然的事,他们要去试试自己的命运,问遍万物,最后兄妹俩是万不得已才结为夫妻。

后来生下肉团砍成小块撒向四方,说明当时的布依人已意识到血缘婚所带来的危害,所生育的后代不正常,当然也表露了大批量繁衍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另外,“洪水歌”中的“李”“陶”都是布依族姓氏,布依人已认识到人类的繁衍分支,最早都是由血缘婚姻而来的。

二、不落夫家在罗平布依族婚姻形式中,还存在着“不落夫家”的奇异婚俗,我国黎、壮、侗、水、苗等许多民族中也不同程度地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惯。

罗平布依族“不落夫家”,是指男女结婚后不同房,新娘与送亲女伴居住,两三天后返归娘家居住,新郎在节日或适当时机,接新娘来家,这时可以同房,有的新娘也不同房,做完活计,当天就转回娘家。

夫妻这样相处一段时间,有的一年,有的三五年不等,有的在女方怀孕后,新郎接新娘来自己家安家,布依族称这种婚俗为“做家”。

要探究“不落夫家”婚俗形成的原因,得探讨一下布依族“嫁娶歌”中的相关内容。

歌中描述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女家推辞的理由是:“我儿还在小,如同罐子一样高。

”参照歌中男方的年龄也只是“已满十五岁了。

”不难看出布依族“不落夫家”原因之一是早婚盛行。

过去布依族结婚年龄大致是十二至十六岁,年岁尚小,加上婚姻由父母包办,丈夫并非她们喜欢的人,于是尽量拖延留在娘家的时间。

另外,布依族女子在娘家多是主要劳力,受到父母的爱抚和兄弟姐妹的尊重关怀,有一种恋娘家的情结。

“嫁娶歌”中出嫁女就问母亲:“妈呀,怎么句句催我出嫁离开你,怎么句句催我出门离开你?我走后,妈的纱锭哪个纺?妈的家哪个帮你掌管?”等等。

由于布依族已进人封建社会,出嫁女由温馨的母家嫁到陌生的夫家,还要受到丈夫、公婆的严格管束,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惧嫁心理,更为重要的是,“不落夫家”这种婚姻形式还保留着母系氏族转变为父系氏族的影子。

“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母系氏族时期的婚俗是男子嫁到女方家,而随着女权斗争的失败,社会上已不允许女子不嫁到男方家,又由于母系氏族的影响还存在,姑娘在娘家是主要劳动力,为弥补女方家庭女儿出嫁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双方采取折衷、妥协的办法,“不落夫家”就是双方家庭都能接受的婚姻形式。

女子既要出嫁到男方家,又可乘出嫁后留在娘家期间帮娘家干活。

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转变还表现在罗平布依族即将出嫁的新娘问母亲:“爹给拿田分给我?”母亲则告诉她:“你就去夫家自己挣。

”这类歌谣中,女子不甘心女权的失败,还想索要娘家的田地,但父权已不允许分田地给出嫁女儿。

布依族民族风俗对已婚女子的行为有着严格的限制和规定,“不落夫家”新娘只能参加一般性的社交活动,不得公开与第三者谈情说爱,必须严格遵守妇道,“训诫”歌谣即可见一斑。

“到夫家不能和小叔子逗玩,不然做新媳妇会失面子。

”“父母嫁你出去做家,你就去做家,你不能同人家丈夫去唱谈;父母嫁出你去安家,你就去安家,你就不能和人家丈夫同玩乐。

”新娘如果有违规现象,夫家有权干涉、殴打、罚款或提出退婚。

随着时代的变迁,观念的改变,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罗平布依族杂居区出嫁女子一结婚便定居夫家,已革除了“不落夫家”这一风俗,布依族聚居区还保留有“不落夫家”的习惯。

三、以歌传情过去罗平布依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很浪漫、很有诗意,不是谈说,而是以歌唱的形式进行,以歌传情。

古老情歌用布依语演唱,称为“万由”或“浪哨歌”。

近代由于和汉族文化交流,出现了对口式情歌。

情歌在布依族民歌中数量多、艺术性高,生动形象地记录下了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爱恋特征,很好地反映了布依族的文化心态,是布依族歌谣中的精华。

布依族青年长到一定年纪就可以参加社交活动,三五成群借助年庆节俗或赶集机会,对歌择偶娱乐。

情歌内容丰富、情感细腻、委婉含蓄,却又不失纯真直率,艺术手法上多用赋比兴。

罗平布依族情歌有“初识歌”、“试探歌”、“赞美歌”、“蜜恋歌”“盟誓歌”、“送别歌”、“思念歌”等几类。

男女青年初识时就唱“初识歌”,“初次连妹不会谈,好比行船下险滩。

心中好似雷声震,脸上好比火烧山。

”连用三个比喻,腼腆羞涩之情滋于言表。

双方认识后,有意者就互相试探,投石问路,即唱“试探歌”,“三两三钱银打灯,剩下三分买灯芯。

万丈深潭照透明,只怕妹心照不明。

”几番对唱,你来我往,心情激荡,情投意合,就由衷地赞美对方,唱“赞美歌”:“妹是天上五彩云,又会下雨又会晴,好比半岩清凉水,救活多少口渴人?”女青年回唱:“情郎小嘴好会言,话语更比甘蔗甜,哪时学得郎本事,炒菜不用放油盐。

”受赞美的女孩也会直抒少女春情,“郎在花园好会讲,夸得小妹奶会撑。

”天然去雕饰,令多少文人墨客诗句黯然失色。

经过互相赞美,双方情意绵绵,就唱“蜜恋歌”:“想起你那摄魂的眼睛,你就是我心中最宝贵的金银。

”“一心跟娇九十九,伞要同开扇同摇。

”“同心同肝我两个,舍得割肉换心肝。

”为巩固坚贞爱情,双方立下誓言,就唱”定情盟誓歌”:“大河涨水淹溪沟,淹死一对白斑鸿,斑鸿愿生不愿死,我俩愿死不愿丢。

”以斑鸿作比,生死相恋。

另一首情歌连用七个并列句,层层推进,一片痴情力透纸背:“从此我不管树长什么样,让它树开花,让它蚂蚁成窝,由它田长草,随它野草成片,任它茅草生长,任它茅草一次又一次枯了又发绿。

”甚至死后还要“变成一只松罗鸟(一种催耕候鸟,每年惊蛰至立秋前后在当地鸣叫。

变成一只光贵鸟(一种比斑鸿略小的催耕候鸟,与松罗鸟不同的是此鸟昼夜鸣叫。

),成天在河边叫,整天在河边喊,不得吃也愿意,没有穿也乐意。

”至死不渝,执着坚韧。

布依族男女青年唱歌活动一般在节假日、赶集日子,平日各自在家进行农事,若久不相见,就唱“思念歌”。

有的柔情似水:“相思像水从滩上流下,浪花漫河里,我在桥下舀,你在桥上接。

”有的直抒胸臆:“想你泪水流,想哥泪水淌,想哥泪水湿衣裙,想哥泪水打湿鞋绊绊。

”有的充满诗情画意,“情妹挑水钩担长,反手把着钩担梁,家中还有半缸水,不是挑水是望郎。

”痴情男女形象跃然纸上。

“十里相送,终有一别。

”情人间短暂的相聚,别离时更是难舍难分,情不自禁唱起“送别歌”,“送妹送到大河边,一朵乌云遮住天,老天有情下大雨,留妹转来住几天。

”送别的痛苦中,又浸透着永不变心的痴情,“送郎送到柳树林,柳树叶子正发青,柳树还要落叶子,我俩千年不变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