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1 9章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

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经济的含义1. 经济活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

2 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总称

3 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

4 节约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科学

生产力由三个实体性要素:劳动者(最重要、起决定作用,主体)、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组成。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作为生产过程中的客体,作用不能忽略。科学技术虽非生产力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但三个实体性要素作用的发挥受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制约。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总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分配形式,人们在生产交换过程中所处地位关系 3 个方面。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能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是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社会形式

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总过程中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生产环节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环节,而分配、交换、消费也会起积极的反作用。

1、生产与消费(1)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决定了消费的方式,决定了消费的性质。(2)消费使生产得

到最终实现,为生产提供目的和动力。

2、生产与分配(1)被分配的产品只是生产的成果, 因而生产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

(2)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分配的社会形式。(3)分配对生产具反作用。钰生产

相适应的分配机制,推动生产发展

3、生产与交换(1),社会劳动分工的程度, 决定了交换的范围和规模,

(2)交换对生产也有反作交换发展,推动社会劳动分工的深化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任务经济规律内涵: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本质和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的性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

产生并发生作用。任何人,违背了或是企图臆造任何经济规律,都会无一例外地遭到无情的惩罚。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比)主要特点: 1.经济规律的存在具有历史性。它们只在一定的历史

阶段发生作用,随经济条件的变更而变化

2.经济规律作用的实施必须有人的活动参与其中,涉及物质利益

3由于人们能力有限,使经济规律作用的发挥受到了限制用。

经济规律的类型

1、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普遍经济规律。

2、某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3、某一特定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第四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2唯物辩证:矛盾分析,科学抽象,历史逻辑相一致,定性定量结合

第一章商品

第一节商品价值

商品两因素(价值,使用价值)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属性,商品使用价值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外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价值的表现形

式=交换价格)

价值: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价值不是劳

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从形态上看,商品就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因素的统一,从本质上看,商品就是使用价值

和价值两因素的统一。

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所进行的劳动。特点: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反映人类与自

然的关系,具有永久性。

抽象劳动:除去所有具体形式的无差别人类劳动。特点,创造价值,社会属性和历史范畴关系:统一性。是

生产商品的同一生产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不是独立存在的两个劳动和二次

劳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对立性,具体劳动是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商品交换的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

动相分离。

劳动二重性的重要意义:为劳动价值论奠定基础,为剩余价值论奠定基础,为其他理论奠定

基础。劳动二重性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揭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其

规律的基点。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就是以商品交换为特征,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与其相对应的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目的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和经济主体自身的需要。

两个条件:前提条件:社会分工。决定性条件:生产资料和产品(商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或者由不同的

所有者或利益主体支配。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矛盾产生的基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矛盾解决的方式:商品交换

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都是源自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第二节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

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重要意义:

价值实现意味着经营成功,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劳动时间则可以获得超额价值。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意味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无需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一般劳动者均可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只有具备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这才可以从事的复杂劳动力支出。

区别:社会分工,科技发展水平和生产过程中应用程度决定。

换算:一定量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是通过千百次的交换,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的。

价值量的变化规律劳动生产率:用使用价值标记劳动生产力在劳动过程中发挥的效用的结果,就是在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力的效率和能力。

表现形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消耗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因素:主观(文化知识,操作状况),客观(技术装备,科技发展水平,),自然劳动条件。

价格量变化规律:劳动价值量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

和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劳动生产力=11单位商品价值量

第二章货币

第一节价值形式的演变与货币的起源

1简单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和其交换的另一件商品上。

相对价值式=等价形式相对价值式:价格被表示的商品等价形式:表现价格的商品它们两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两者的对立形式不固定。

相对价值形式性质:等式两端都具有价值,是价值关系。

局限性:无差异人类劳动本质没有表现出来

价值量和相对价值量

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其大小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关,和其他商品的价值量无关。

相对价值量是该商品价值的相对表现,即通过另外一件商品而表现出来的价值,其大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值量,也取决于另外那种商品的价值量。

2扩大价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

局限性:无统一的等价物

3一般价格形式:所有的商品的价格都表现在一个特殊商品上。

特点:价格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局限性:无固定一般等价物。

4货币形式:某一种商品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独占一般等价物的地位。体现商品生产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