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尝试教学法”应用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尝试教学法”应用初探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学除了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外,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还要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与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思维的能力,丰富其精神世界;在学习的同时,探究知识产生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育质疑、好问的习惯与创新的精神。
一、“尝试”的核心在于“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地“试”,从而明确学习重点突破难点、掌握技能和自学思考解决方法。学生的“尝试”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题的引导作用--准备题与尝试题密切联系
教学时准备题的设计非常重要,因为数学教材是系统的,知识是循序渐进的,每一节新课,每一道例题都是前段知识的发展和延伸,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由于新旧知识的这种联系,教学中的准备题就起到了桥梁了作用,准备题应与尝试题紧密相连。
2、课本示范作用--自学课本
尝试题的出现,立即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起到思维定向作用。由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自学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经过准备题的"铺路"能够解答出尝试题。而多数同学虽然积极性很高,但尚需
辅助指导,这时教师出示自学内容同时给予点拨。出示自学提纲,附自学例题。
在尝试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尝试的条件,给学生提出自学提纲,使学生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自学课本,自己探索,从课本中找到解题的方法。
3、尝试练习--信息反馈,指导判断正误
在尝试练习中,应用反馈原理,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学到的新知识,并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掌握了解答尝试题的方法,几个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教师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感到自学新知识并不困难。这样就可以加快教学速度。
4、学生间的互补作用
学生通过自学课本,靠自己的智慧解决了新问题,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又急于用自己刚获得的知识来解答尝试题,这时教师要通过自学--解答尝试题,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通过讨论提出的疑问,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规律就成了新课中的关键环节,把新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在教学中让学生找出课本上的例题与尝试题的相同点及不同点。题里的数量关系相同,题意不同,解答尝试题关键先算什么?为什么?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的结论是:所求的数量与哪个量有关系,我们就要先算出哪个量,然后再解答所求的问题。也就是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答出来。学生讨论后需要教师的讲解,学生讲解与教师讲解有机的结合起来。
5、尝试后的教师讲解
在学生讨论困惑的地方,教师给予及时的讲解。教师此时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在教学中学生针对线段图的画法提出异议。有的学生问:题中提到了三种量为什么只画两条线段图。这个问题提出后,先让学生讨论,然后回答,若学生解答不清楚,这是教师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尝试教学法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题作用统一起来。
6、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开发儿童智力,发展与培养其思维能力,一定要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智力因素是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其中以思维力为核心。非智力因素包括内动力、情感、意志、自信心、好胜心、责任感、荣誉感、独立性等心理因素。
7、“尝试”提出问题
教师应该给学生问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提出问题。然后再根据问题的价值给予区别对待。对于一般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或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处理;对于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应当引导学生去探究。这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8、“尝试”解答问题
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鼓励、引导他们如何去思考,引导他
们如何在已学的知识中去收集提炼自己需要的材料,如何进行推理,如何组织文字来说明自己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教师自始至终最多就是“指点”方法,而绝不能亲自“下水”。
9、“尝试”表达、说明自己的观点
这里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尝试学习后,“尝试性”地讲出自己通过学习的收获、体会或成果;二是学生对教师准备的探究性问题或学生间相互讨论质疑的问题,通过讨论、研究后,讲述自己的观点、意见。这对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0、“尝试”质疑、讨论、辩论
学生在自己“尝试”学习时产生的问题,或在听课时想到的问题或不同的观点,如果在听教师或同学的讲解后,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学习任务就算完成了。但是,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怎么办呢?就要给学生以适应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大胆地提出来,允许相互质疑、相互争论,也允许保留个人的意见,并鼓励将争论延伸到课外去继续论证。在这里,学生间质疑、讨论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求真的精神,引导他们“有理有据”。
二、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在教育行为中,教师易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并没有完全做到与学生平等相处。在学生与教师的交往中,心理上学生仍处于弱势。
2、在课堂教学中,不少学生仍不敢大胆相信自己,总担心自己或同学讲不好,抑或是受传统“师道尊严”的观念束缚,始终认为老
师讲比他们讲好,而自愿处于学习上的被动地位。
3、课堂教学中,学生“尝试”阅读、讨论的效率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探索,进一步提高。
4、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去“尝试”学习,往往出现内容多与时间紧的矛盾,从而影响了学生主动性的完全发挥。
5、大环境中的不少教师缺乏探索、应用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兴趣。
这些问题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解决。
尝试教学法让学生试一试,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索精神的形成,只有探索才能有所创新,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想象和动脑筋的余地。通过常试教学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使我认识到尝试教学的课堂氛围对提高学生素质影响巨大。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通过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看出,尝试教学法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自学能力,这样在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预习、思维、辩论等各种能力显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