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判断的解题策略

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判断的解题策略
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判断的解题策略

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判断的解题策略

——基于高考试题对该知识点考查的分析

陈翩孙重阳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桂林,541004)

【摘要】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判断的考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各省的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从高考试题对该知识点考查的分析入手,总结出其在物质状态、物质结构、电子转移等方面存在的陷阱,并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题策略,供一线教师及考生参考。

【关键词】阿伏伽德罗常数高考试题解题策略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高中化学的基础概念,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各地的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这种题型具有内容丰富、综合性强、知识面广的特点,其常包括气体摩尔体积相关概念、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离子浓度、分子结构等内容。

基于其重要性、抽象性和繁杂性,在备考复习时除了倍加注意,强化训练外,更应在平时的复习中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归纳总结。同时,掌握好这方面的知识更直接有助于对物质的量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对这一部分知识点的研究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判断的试题特点

1.1 连续性强

纵观近几年各地的高考试题,[1-13]每年都会对阿伏伽德罗这一知识点进行考查,例如2010年至2014年的江苏高考卷,都有针对阿伏伽德罗常数判断的试题(如表1),此外,全国卷对该知识点考查也呈稳定周期性。

表1 2010至2014年江苏高考化学卷对N A的考查

1.2 涉及面广

以广东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试题第9题为例,具体试题如下:设n A为阿弗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8gO2含有4n A个电子

B.1L0.1molL-1的氨水中有n A个NH4+

C.标准状况下,22.4L盐酸含有n A个HCl分子

D.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个2n A电子

本题虽然仅仅是一个选择题,但却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如:①考查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②考查弱电解质电离的知识;③考查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的正确使用;④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的计算等相关知识内容。无独有偶,总结历年高考真题,

也可以发现对于该知识点的考查均采取类似上述例题考查方式,涉及面广。

1.3 综合性强

从上述例题不难看出,该知识点的考查内容源于课本,注重考查主干知识,由于其立足基础,紧扣大纲,充分体现了基础性。但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在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要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必须体现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指导思想。[14]而关于这一知识点的考查由于其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知识点庞杂而显示出了综合性强的特点,对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由此显而易见,这类题目的考查兼顾了基础性和综合性,故而,常考不衰。

2. 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判断的常见陷阱归纳及应对策略

2.1 利用物质状态设陷阱

例1.1:(2014广东化学,10)

C.标准状况下,22.4L氨水含有n A个NH3分子(×)

例1.2:(2014江苏化学,6)

C.标准状况下,11.2L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 5N A (×)

应对策略:考查气体摩尔体积相关判断时,常用标准状况下为非气态的物质迷惑考生,如:盐酸、氨水、苯等。因此,要着重强调谨记气体摩尔体积适用对象为气体,对非气态物质不适用。此外,还要识记、掌握常见物质的状态,如标准状况下,H2O为液态或固态、SO3为固态、HF为液态,而常见有机物中C≤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为气态,其他一般为非气态。另外,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伽德罗常数定律适用于混合气体。

2.2 利用状况条件设陷阱

例2.1:(2012广东化学,11)

D.常温常压下,22.4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n A个O原子(×)

例2.2:(2013江苏化学,7)

C.常温常压下,14 g 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

例2.3:常温常压下,0.5N A CH4所占有的体积大于11.2 L(√)

应对策略:考查气体摩尔体积相关判断时,常在常温常压、25℃101kPa等非标准状况条件下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所以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使用的条件。此外,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一般不受温度压强影响,不要受到气体摩尔体积使用条件的影响,要避免思维定势。值得注意的是,例2.3中,条件虽然是常温常压下,但其体积比标准状况下大,标准状况下0.5N A CH4所占有的体积等于11.2 L,所以例2.3中的表述正确。

2.3 利用物质结构设陷阱

例3.1:(2014江苏化学,9)

A.1.6g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 A(√)

例3.2:(2015四川化学,5)

A.2.0g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 A(√)

例3.3:(2015全国理综(Ⅱ),10)[9]

D.235g核互235

92U发生裂变反应:235

92

U+1

n90

38

Sr+136

54

U+101

n净产生的中子(1

n)数为10N A

(×)

应对策略:考查一定量物质中含有的微粒数,如分子数、原子数、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时,对于原子数和分子数的考查方式在前两点中已罗列,此处不再赘述。电子数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稀有气体氦、氖等单原子分子,氯气、氧气、氮气等双原子分子,臭氧、白磷等多原子分子以及氢氧根、羟基、甲基等方面。在判断中子数时,要弄清楚不同核素中的中子数,如氕、氘、氚。此外,要熟知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三者间的关系。

裂变

2.4电子转移方面的陷阱

例4.1:(2013江苏化学,7)

D.标准状况下,6. 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 (×)

例4.2:(2014江苏化学,6)

D.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mol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 A(×)例4.3:(2014全国大纲卷,7)

A.l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例4.4:0.1 mol Fe在0.1 mol Cl2中完全燃烧失去的电子数为0.2 N A(√)

例4.5:1 mol Na与足量的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 A个电子

(√)应对策略: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时,常考查较为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如:Na2O2与H2O、Cl2与H2O、NO2与H2O等歧化反应,Cl2与Fe、S与Cu等有变价金属参加的反应,以及反应随着浓度的变化是否能完全进行等。例4.4中,理论上Cl2具有强氧化性能把Fe氧化成Fe3+,但此题中,氯气不足,Fe未完全反应,因此,需考虑量对产物的影响进而得出电子转移数目。例4.5中,电子转移数目与产物无关,类似的,1 mol Mg与足量O2或N2反应生成MgO或Mg3N2所转移的电子数也与产物无关。

2.5电离水解方面陷阱

例5.1:(2013江苏化学,7)

A.1 L 1 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 A (×)

例5.2:(2015全国理综(I),8)

B.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 A(×)

例5.3:(2015全国理综(Ⅱ),10)

B.1L 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 A(×)

例5.4:2013高考全国理综新课标2第9题C选项)

B. 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一的数目为0.1N A(×)

应对策略:考查物质发生电离、水解后的微粒数目时,一定要学会区分强弱电解质,了解强弱电解质电离的特性以及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弱酸弱碱盐、强碱强酸盐的水解特性。此外,这一方面的考查还经常以只给物质浓度不标明体积的方式设置陷阱。

2.6 化学键数目方面的陷阱

例6.1:(2013江苏化学,7)

B. 78 g 苯含有C=C双键的数目为3N A(×)

例6.2:(2014江苏化学,6)

B. 0.1mol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1N A(×)

例6.3:(2015四川化学,5)

B.常温常压下4.4g乙醛所含σ键数目为0.7N A(×)

应对策略:考查化学键数目时,要注意日常积累,记住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物质,并学会分析物质的立体构型,做到全面考虑。其中常考的物质有:Si、SiO2、P4、CO2、CH4等。

3. 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历年高考题对阿伏伽德罗常数判断的考查,总结出对于该知识点的考查有连续性强、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三大特点,此外,它还具有习题考查形式固定,知识落脚点稳定,注重双基等特点。笔者深入剖析试题考查常设的陷阱,并给予相应的解题策略。而若想降该知识点吃透,仍需把知识内化,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试题及答案.

[2]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试题及答案.

[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试题及答案.

[4]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试题及答案.

[5]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试题及答案.

[6]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卷试题及答案.

[7]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卷试题及答案.

[8]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卷试题及答案.

[9]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卷试题及答案.

[10]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理科综合卷试题及答案.

[11]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卷试题及答案.

[12]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理科综合卷试题及答案.

[13]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理科综合卷试题及答案.

[14]丁声. 2008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分析与启示[J].科技创新导报,2008,(30):180~181.

高中英语阅读之推理判断题的解题技巧资料

高考阅读理解专题:推理判断题的解题技巧 推断题属于主观性较强的高层次阅读理解题,做这类题目时,考生要严格依据作者所陈述的细节、事实以及作者的措词、态度和语气,找出能够表露作者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的词句,然后利用自己已获得的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 近年的高考题中常出现以下五种推理判断题: 1. 这类题干中通常含有learn( ), infer( ), suggest( ), imply( ), conclude (), indicate( )等标志性词语,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1).We can know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 2). We can infer from the (first/last) passage that ________. 3).The passage/author implies/suggests that ______. 4).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 5).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dicates that ________ 2. 解题技巧 ①针对细节推断: 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信息源--- 对具体内容分析-- 推理判断得出结论 实例1:Did you ever hear a strange sound coming from the wall? Did it sound like a clock? If so, it may have been made by a beetle. Long ago people thought the ticking meant that someone was about to die. Thus the beetle is called “the deathwatch beetle." 1.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text that the sound of this beetle ________. A. pleased people. B. surprised people. C. frightened people. D. excited people. ②针对主题思想:以主题为核心----- 分析逻辑关系----- 得出结论 实例2:In the California study, children with TVs in their rooms but no computer at home scored the lowest while those with no bedroom TV but who had home computers scored the highest. While this study does not prove that bedroom TV sets caused the lower scores, it adds to accumulating findings that children shouldn’t have TVs in their bedrooms. 1.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last two paragraphs? A. More time should be spent on computers. B. Children should be forbidden to watch TV. C. TV sets shouldn't be allowed in children's bedrooms. D. Further studies on high-achieving students should be done. 1. 题干中通常含有attitude, view ,opinion,, in the author’s opinion/mind等标志性词语。提问方式: 1).The author seems to be in favor of/against ______. 2).The author may probably agree with/support ________. 3).What's the author's opinion about...? 4).In the author's opinion...?

阿伏伽德罗常数高考试题汇编

阿伏伽德罗常数高考试题汇编 二、高考试题中有关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八大陷阱 陷阱之一:标准状况与常温、常压及气态和非气态的难辨性。 例1、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常温下11.2L的甲烷气体所含分子数为0.5N A 。(2007。上海。20) B.标准状况下,5.6L四氯化碳含有分子数为0.25N A 。(2008。海南。5) C.分子数为N A 的CO、C 2 H 4 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质量为28 g。 (2009。上海。12) D.常温、常压下,48gO 3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为3 N A 。(2003。江苏。 14) 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受“兄弟关系”的影响。如SO 3就受SO 2 的影响,因SO 2 标况下是气 体,于是很多同学定势思维认为SO 3 (熔点16.83℃,沸点(101.3kPa)44.8℃) 也是气体。CH 3Cl就常受CH 2 Cl 2 (液态)、CHCl 3 (液态)、CCl 4 (液态)影响, 认为CH 3 Cl(熔点: -97.7 3℃,沸点: -24.2℃)也是液体,在标況下不是气体。 二是受“蒸汽关系”的影响。如常见易挥发物质,我们习惯说水蒸汽、苯蒸汽、溴蒸汽等,于是学生便将这些物质认为在标况下是气态物质,容易受后缀影响。 三是受“溶液关系”的影响。如我们常常习惯说甲醛溶液,于是很多学生定势思维认为甲醛在标况是液态物质。其实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型气味的气体。只是易溶于水,溶液便于使用罢了。其沸点: -19.5 ℃,熔点:-118 ℃。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解题技巧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解题技巧 一、解题策略: 要正确解答本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审题是“审”而不是“看”,审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分析题目中概念的层次,要特别注意试题中一些关键性的字、词,要边阅读边思索。 二.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理解与综合应用(重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问题主要有: (1)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所含原子数、电子数,其中考查较多的是H2O、N2、O2、H2、NH3、P4等。 (2)一定体积的物质中所含原子数、分子数,曾考过的物质有Cl2、NH3、CH4、O2、N2、CCl4、C8H10等 (3)一定量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目,曾考过的有Na、Mg、Cu等。 (4)一定体积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所含电解质离子数、分子数,如稀硫酸、硝酸 镁等。 (5)某些典型物质中化学键数目,如SiO2、Si、CH4、P4、CO2等。 (6)细微知识点(易出错):状态问题,水、CCl4、C8H10等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或固体;D2O、T2O、18O2等物质的摩尔质量;Ne、O3、白磷等物质分子中原子个数等。 三.陷阱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kPa、 25℃时等。 ②状态问题,如水在标准状况时为液态或固态;SO3在标准状况下为固态、常温常压下为液态,戊烷及碳原子数更多的烃,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或固态。还有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如CHCl3(氯仿)、CCl4等 ③物质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O3为三原子分子,白磷(P4)为四原子分子等。 ④氧化—还原反应:考查指定物质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常设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被氧化、被还原、电子转移(得失)数目方面的陷阱。如Fe与氯气反应,Fe、Cu与硫反应,氯气与NaOH或H2O反应,Na2O2与CO2或H2O反应等。 ⑤电离、水解:考查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数目或浓度时常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方面的陷阱。 ⑥特例:NO2存在着与N2O4的平衡。 四.阿伏加德罗常数易失误的知识点 1、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 V个,此公式适用于标况下的 ①标况下气体所含分子数为N A× 4. 22 气体非标况下不能用,但此气体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训练题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训练题 1.O 3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O 3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① O 3 2 +[O] ΔH >0 平衡常数为K 1; 反应② [O]+O 32 ΔH <0 平衡常数为K 2; 总反应:2O 3 2 ΔH <0 平衡常数为K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低温度,总反应K 减小 B .K =K 1+K 2 C .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 D .压强增大,K 2减小 解析:选C 降温,总反应平衡向右移动,K 增大,A 项错误;K 1= c 2 c c 3 、 K 2= c 2 2 c c 3 、K =c 3 2c 2 3 =K 1·K 2,B 项错误;升高温度,反应①平衡向右移动, 反应②平衡向左移动,c ([O])增大,可提高消毒效率,C 项正确;对于给定的反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D 项错误。 2.将一定量氨基甲酸铵(NH 2COONH 4)加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H 2COONH 4 3 (g)+CO 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 数(-lg K )值随温度(T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ΔH >0 B .NH 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 .A 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 (A)的值为10-2.294 D .30 ℃时,B 点对应状态的v 正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v 正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推理判断题的解题技巧

推理判断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断出作者没有提到的或者没有明说的事实或者可能发生的事实。这类旨在考查考生透过词语的字面意义去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的能力,属深层理解题。此类试题的设计常常包括infer, imply, suggest, conclude等词。 这类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 (1)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 (2)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4)It can be inferred from Paragraph 3 that ______. (5)The author suggest in this passage that ______. (6)The writer implies that ______. (7)It can be inferred that ______. (8)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 (9)On the whole, we can conclude that ______. (10)From the text we can conclude that ______. (11)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 we may conclude that ______. (12)What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from the passage? (13)The author is inclined to think that ______. (14)When the writer talks about..., what he really means is that______. (15)What'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16)What's the author's feeling towards...?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作者: ————————————————————————————————日期: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是高考命题的趋势之一。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对判 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带来了科学的依据。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一个确定的定量关系,是反应 限度的最根本的表现。平衡常数的使用,从定量的角度解决了平衡的移动。 一、化学平衡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无论反应混合物的起始浓度是多少,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即 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之比是常数,这个常数 叫化学平衡常数,用K表示。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为: 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pC(g) + qD(g) 二、化学平衡常数意义 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1)化学平衡常数K只针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适用,非平衡状态不适用。 (2)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与可逆反应的方程式书写形式有关。对于同一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平衡 常数等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即:K正=1/K逆。 (3)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或产率也越大。 (4)K值不随浓度或压强的改变而改变,但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5)一般情况下,对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K值增大;而对于正反应为放热 反应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K值减少。 2、由于固体浓度为一常数,所以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再写出。 3、由于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一常数(55.6 mol·L-1),因平衡常数已归并,书写时不必写出。

高中化学阿伏伽德罗常数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阿伏伽德罗常数测试题(共15小题) 1.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5.6 L NO和5.6 L O2混合后的分子总数为N A B.1 mol乙烷分子含有8 N A个共价键 C.58.5 g氯化钠固体中含有N A个氯化钠分子 D.在1 L mol/L碳酸钠溶液中阴离总数大于N A 2.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 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 C.】 D.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 N A E.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 N A 3.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5.6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B.标准状况下,14g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5 N A C.标准状况下,22.4 L任意比的H2和Cl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N A D.标准状况下,铝跟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4.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 N A B.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 N A C.) D.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 N A E. 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 A个电 子 5.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 B.乙烯和环丙烷(C3H6)组成的28g混合气体中含有3N A个氢原子 C.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 A D.将氯化铁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个Fe3+ 6.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的分子数等于 B.常温下,100 mL 1 mol/L 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N A C., D.分子数为N A的CO、C2H4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质量为28 g E. 3.4 g NH3中含N-H键的数目为 7 .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4 g CH4含有n A个C-H共价键 B. 1 mol Fe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2n A个电子 C. 1 L mol/L NaHCO3溶液中含有n A个HCO3- D.常温常压下,22.4 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n A个O原子 8.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33.6 L氟化氢中含有氟离子的数目为N A B. 常温常压下,7.0 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 A

2019届高考二轮复习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NA

二轮专题N A 1.(2017·全国卷Ⅱ,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B.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C.标准状况下,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 D.和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 2.(2017·全国卷Ⅲ,10)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11B中,含有个中子B.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个H+ C.(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个CO2分子 D.密闭容器中1molPCl3与1molCl2反应制备PCl5(g),增加2N A个P—Cl键 3.(2016·全国卷Ⅰ,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 B.1molN2与4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 C.1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角度一一定量物质中微粒(共价键)数目的判断 (1) (2) 3.

例1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的羟基与1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 A B.12g石墨和C60的混合物中质子总数为6N A C.84gNaHCO3晶体中含有N A个CO2-3D.标准状况下,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19N A 1.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molF2和Ar所含质子数均为18N A B.标准状况下,甲烷和氨气的混合气,所含电子数是N A C.14gC n H2n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N A D.标准状况下,空气中含有N A个单质分子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gD2O中所含的电子数为10N A B.60gSiO2晶体中含有Si—O键的数目为2N A C.金属钠与足量的O2反应,产物中离子数为 D.1molOD-中含有的质子、中子数均为9N A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醛和甲酸甲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为4N A B.和CuO的混合物中含有铜原子数为 C.常温常压下,和O3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电子数为 D.常温下,和N2O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4.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0g含氢元素质量分数为12%的乙烯与乙醛的混合气体中氧原子数为N A B.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C.常温下,·L-1Na2SO3溶液中SO2-3的数目一定等于 D.标准状况下,中含有氯原子数目为3N A 5.用N 角度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综合考查 1 2.

行测-演绎推理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1、演绎推理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所谓推理,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另外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一切推理都必须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一般来说,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称为前提,所推导出的新的判断则称为结论。推理大体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只有一个前提的推理叫直接推理。例如:有的高三学生是共产党员,所以有的共产党员是高三学生。 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的推理就是间接推理。例如:贪赃枉法的人必会受到惩罚,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今天你们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 一般说,间接推理又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三种形式。 1、演绎推理及其分类 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了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例如: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惩罚的。这里,“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是一般性前提,“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是特殊性前提。根据这两个前提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个特殊性的结论。 演绎推理可分为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 1、三段论 (1)所谓三段论是推理中最普通的一种形式。它由三个简单判断组成,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例如:不法分子都害怕法律的制裁(大前提);杀人犯是不法分子(小前提);所以杀人犯害怕法律的制裁(结论)。 (2)三段论的推理一般有三个特点: ①有三个判断; ②每个判断都有两个概念,整个推理共有三个不同的概念,每个概念都出现两次; ③在前提中都有一个概念起媒介的作用。 在逻辑学中,阐述三段论时,概念和判断都有一定的名称。即,在作结论的判断中的谓项称为大项(P);作主项的称为小项(S);在结论中不出现,在前提中起媒介作用的称为中项(M)。一般,包含大项的判断称为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判断称为小前提。 (3)我们在运用三段论时,还要遵守三个原则: ①一个三段论必须(也只能)有三个概念,特别是中项必须是同一概念,否则就会产生错误(通常把这种错误说为“偷换概念”)。例如:茅盾著作不是几天可以读完的;《白杨礼赞》是茅盾著作;所以,《白杨礼赞》不是几天可以读完的。 这里,在大前提中的“茅盾著作”指所有茅盾著作构成的总体,而小前提中的“茅盾著作”则是茅盾许多著作中的一种具体的著作,两者含义不同,已经不是三个概念,而是变成了四个概念,致使推理产生了错误。 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周延是在一个判断中对于主项和谓项是否全部断定,如全部断定就是周延,否则就是不周延。如果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例如:劳模都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刘波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所以,刘波是劳模。 在这个推理中,大前提里,中项并没有全部断定,因为参加代表大会的并不一定都是劳模。在小前提里,中项也没有完全断定,因为出席代表大会的肯定不是只有刘波一个人。由于在大小前提中,中项都是不周延,所以,这个推理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逻辑错误)。 ③在大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也不能周延。否则就会造成“不当周延”的错误。例如:书记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她不是书记;所以,她不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在这个推理

阿伏伽德罗常数练习题

3.(2013·广东理综·9)设n 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8gO2含有4n A个电子 B.1L0.1molL-1的氨水中有n A个NH4+ C.标准状况下,22.4L盐酸含有n A个HCl分子 D.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个2n A电子 解析:1个O2分子含有的电子数为16个,8gO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所以8gO2含有的电子数为0.25mol×16=4mol,A正确;一水合氨为部分电离的弱电解质,所以1L1mol/L的氨水中NH4+的数目会小于n A个,B错误;标准状况下,盐酸为液态混合物,无法换算(或氯化氢为强电解质,盐酸溶液中不存在氯化氢分子),C错误;1molNa完全氧化为Na2O2转移的电子数为1mol,即失去的电子数为n A个,D错误。答案:A 命题意图:阿伏伽德罗常数 4.(2013·江苏化学·7)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1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 A B.78g苯含有C=C双键的数目为3N A C.常温常压下,14g由N 2 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 D.标准状况下,6.72LNO 2 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中一些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A.ClO-水解,ClO-数目小于N A 。 B.苯中事实上没有真正的双键,而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C.相对分子质量皆为28的CO和N 2 混合气体,因分子中碳原子数目一样为二个, 故为N A 。 D.6.72L即0.3molNO 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 A 。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各种知识,尤其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元素守恒、化学键问题、晶体结构问题、氧化还原中电子转移问题、可逆反应问题及物质的量计算中一些特殊物质的状态等。 【备考提示】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 ,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这种题型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ks5u 5、(2013·广西理综·8)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 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 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 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 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

知识讲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解题技巧-基础

高考总复习: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解题技巧 编稿:房鑫审稿:张灿丽 【高考展望】 1、考纲要求 ①了解物质的量一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②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③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2、高考动向 以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为载体考查物质状态、分子组成、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电离、化学平衡、胶体制备、晶体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等多方面的知识。从高考试题看,此类题目多为选择题,且题型、题量保持稳定,命题的形式也都是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判断和计算一定量的物质所含离子数的多少。此类试题在注意有关计算关系考查的同时,又隐含对概念的理解的考查。试题难度不大,概念性强,覆盖面广,区分度好,预计今后会继续保持。 【方法点拨】 一、阿伏加德罗常数含义: 0.012kg 12C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特定微粒或微粒组合。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科学界还不能测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准确值,通常使用6.02×1023 mol-1这个近似值。也就是说,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如1 mol氧原子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阿伏加德罗常数与6.02×1023 mol-1是常数与近似值的关系,不能将阿伏加德罗常数与6.02×1023 mol-1等同,就像不能将π与3.14等同一样。 二、解题策略: 要正确解答本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审题是“审”而不是“看”,审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分析题目中概念的层次,要特别注意试题中一些关键性的字、词,要边阅读边思索。 其次要留心“陷阱”,对常见的一些陷阱要千万警惕。考生要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掌握的概念仔细分析、比较、作出正确解答。 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高考试题,常常有意设置一些极易疏忽的干扰因素。在分析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特别注意下列细微的知识点:①状态问题,如水在标准状况时为液态或固态;SO3在标准状况下为固态、常温常压下为液态,戊烷及碳原子数更多的烃,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或固态。②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如D2O、T2O、18O2等。③某些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如Ne、O3、白磷等。④一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SiO2、Si、CH4、P4、CO2等。⑤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求算,如Na2O2+H2O,C1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⑥要用到22.4 L/mol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⑦某些离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⑧注意常见的一些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练习题

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 1.在密闭容器中将CO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加热到800℃时,有下列平衡:CO+H22+H2,且K=1。若用2molCO和10mol H2O相互混合并加热到800℃,则CO的转化率为 ( ) A.16.7% B.50% C.66.7% D.83.3% 2.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里,装有4molNO2,在一定温度时进行下面的反应: 2NO22O4(g),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则平衡时该容器中NO2的物质的量为A.0mol B.1mol C.2mol D.3mol 3.某温度下H2(g)+I2的平衡常数为50。开始时,c(H2)=1mol·L-1,达平衡时,c(HI)=1mol·L-1,则开始时I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0.04mol·L-1 B.0.5mol·L-1 C.0.54mol·L-1D.1mol·L-1 4.在一个容积为 6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 3 L X(g)和2 L 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4X(g)+n+6R(g)反应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 加了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中的n值为( ) A.3 B.4 C.5 D.6 5.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十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与Y的转化率之比为1∶2,则起始充入容器中的X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1∶3 C.2∶3 D.3∶2 6.将等物质的量的CO和H2O(g)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H22(g)+H2(g),反应至4min时,得知CO的转化率为31.23%,则这时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A.11.5 B.23 C.25 D.28 7.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4 L X(g)和6 L Y(g),发生如下反应:X(g)+n +W(g),反应达到平衡时,测知X和Y的转化率分别为25%和50%,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为A.4 B.3 C.2 D.1 8.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43(g)+HI(g), 2(g)+I2(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 NH3的浓度为( ) A.3.5mol·L-1 B.4mol·L-1 C.4.5mol·L-1D.5mol·L-1 9.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g)+。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 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1.2V L B.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1.1V L C.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 L D.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 L 10.在n L密闭容器中,使1molX和2molY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 X(g)+b c Z(g)。达到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20%,混合气体压强比原来下降20%,Z的浓度为Y的浓度的0.25倍,则a,c的值依次为( ) A.1,2 B.3,2 C.2,1 D.2,3 11.在一定条件下,1mol N2和3mol H2混合后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是 同温同压下氢气的5倍,则氮气的转化率为( ) A.20% B.30% C.40% D.50% 12.已知CO(g)+H22(g)+H2(g)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850℃时K=1。 (1)若温度升高到900°C,达平衡时K________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50℃时,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混合物,起始浓度为c(CO)=0.01mol·L-1,c(H2O)=0.03mol·L-1,c(CO2)=0.01mol·L-1,c(H2)=0.05mol·L-1。则反应开始时,H2O消耗速率比生成速率________(填“大”、“小”或“不能确定”)。

阅读理解推理判断题的答题技巧

阅读理解推理判断题的答题技巧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隐含或深层的含意的理解能力。它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做出合乎逻辑的推断,包括考生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态度的判断,对修辞、语气、隐含意思等的理解。题干关键词:infer(推断),indicate(象征;暗 示),imply/suggest(暗示),conclude(作出结论),assume(假定,设想)。 1.细节推理判断题 一般可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或借助生活常识进行推理判断,常见命题形式有: Itcanbeinferred/concludedfromthetextthat_____. Theauthorimplies/suggeststhat_____. Wemayinferthat_____. WhichofthefollowingstatementsisimpliedbutNOTstated? 2.预测推理判断题 根据语篇对文章接下来的内容或可能的结局进行猜测,常见命题形式有: Whatdoyouthinkwillhap penif/when…? Attheendofthispassage,thewritermightcontinuetowrite_____. 3.推测文章来源或读者对象 常见命题形式有:

Thepassageisprobablytakeoutof_____. Thepassagewouldmostlikelybefoundin_____. Wheredoesthistextprobablycomefrom? 4.写作意图、目的、态度推断题 作者的语气态度往往不会直接写在文章里,只能通过细读文章,从作者的选词及其修饰手段中体会出来。 询问写作目的的题,选项里常出现的词是:explain(解 释),prove(证明),persuade(劝说),advise(劝告),comment(评论),praise(赞扬),criticize(批评),entertain(娱 乐),demonstrate(举例说明),argue(辩论),tell(讲述),analyze(分析)等。 询问语气态度的题,选项里常出现的词是:neutral(中立的),sympathetic(同情的),satisfied(满意的),friendly(友好 的),enthusiastic(热情的),subjective(主观的),objective(客观的),matter-of-fact(实事求是的),pessimistic(悲观 的),optimistic(乐观的),critical(批评的),doubtful(怀疑 的),hostile(敌对的),indifferent(冷淡的),disappointed(失望的)。常见命题形式有: Thepurposeofthetextis_____. Whatisthemainpurposeoftheauthorwritingthetext? Bymentioning…,theauthoraimstoshowthat_____. Whatistheauthor’sattitudetowards…?

(完整word版)高考化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doc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误区警示: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其涉及的知识面广,灵活性强。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发现对阿伏加德罗常数命题设置的陷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陷阱一:前提条件 前提条件是指问题设置的前提(外界因素),常表现为温度和压强。如标准状况,常温常压,温度为25℃、压强为1.01105 Pa 等。若后面设置的量为物质的体积,则需要考虑所 给物质是否为气体、是否为标准状况;若后面所给的量为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则不需要考虑 物质所处环境是否为标准状况。 22.4L mol 1是在标准状况(0℃,1.01105 Pa )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命题者常有意在 题目中设置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从而使同学们误入陷阱。 例 1:①常温常压下, 11.2L 氧气所含的氧原子个数为N A。②在25℃、1.01105 Pa 时,11.2L 氮气所含的氮原子个数为N A。 解析:①标准状况下,11.2L 氧气为 0.5mol ,其所含原子数为N A,而常温常压(25℃、 1.01 105 Pa )下,11.2L氧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 ,其所含的原子个数必小于N A,故叙 述错误。②叙述也错误,分析方法同上。 陷阱二:物质状态 22.4L mol 1使用的对象是气体(包括混合气体)。命题者常把一些容易忽视的液态或 固态物质如 CCl 4、水、溴、 SO3等作为气体来命题,让考生误入陷阱。 例 2:①标准状况下,11.2L 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N A。②标准状况下,1L 水所含分子

1 。③标准状况下, 11.2L SO3中含1.5N A个氧原子。 数为N A 22.4 解析:①、②题中的四氯化碳、水在标准状况下均为液体,③题中SO 3在标准状况下为固体。故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陷阱三:物质变化 一些物质间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有时需要借助方程式分析才能挖掘出隐含的变化情 况,若不注意挖掘隐含的变化往往就会误入陷阱。 例 3:① 2.4g 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②常温常压下,1mol NO 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 N A个 NO3 。③62g Na2 O 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 2数目为 N A。④在铜与硫的反应中, 1mol 铜失去的电子数为 2N A。 解析:① 2.4g Mg 的物质的量为0.1mol ,据 Mg 2e Mg 2,可知2.4g Mg变为 Mg 2 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0.2N A ,故叙述错误。②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3NO 2 H 2 O 2HNO 3 NO 可知,1mol NO 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 2 mol NO 3,即为2 N A 3 3 个 NO3,故叙述错误。③Na 2O 溶于水后发生反应Na 2 O H 2 O 2NaOH ,所得溶液中不 含 O 2 ,故叙述错误。④ Cu 与 S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 S 高温 Cu 2S ,Cu的化合价由0 升为 +1,2mol Cu失去2N A个电子转变为Cu ,则 1mol Cu 失去的电子数为N A,故叙述错误。 陷阱四:单质组成 气体单质的组成除常见的双原子分子外,还有单原子分子(如Ne 等稀有气体)、三原子分子(如 O3)、四原子分子(如P4)等。同学们如不注意这点,极容易误入陷阱。 例 4:①标准状况下,11.2L 臭氧(O3)中含N A个氧原子。② 10g 氖气所含原子个数 为 N A。③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个数相同。

(完整版)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 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 K=c p?C?·c q?D? c m?A?·c n?B? (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3.意义及影响因素 (1)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4.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2)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化学反应a A(g)+b B(g)c C(g)+d 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 c=c c?C?·c d?D? c a?A?·c b?B? 。 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浓度() (2)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也能改变平衡常数() (3)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4)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5)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6)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取决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2.书写下列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1)Cl2+H2O HCl+HClO (2)C(s)+H2O(g)CO(g)+H2(g) (3)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4)CO2-3+H2O HCO-3+OH- (5)CaCO3(s)CaO(s)+CO2(g) 3.一定温度下,分析下列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关系 ①N2(g)+3H2(g)2NH3(g)K1 ②1 2N2(g)+ 3 2H2(g)NH3(g)K2 ③2NH3(g)N2(g)+3H2(g)K3 (1)K1和K2,K1=K22。 (2)K1和K3,K1=1 K3。 题组一平衡常数的含义 1.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K1 2NO(g)+Cl2(g)2ClNO(g)K2 则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用K1、K2表示)。 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所示: t/℃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0.6 0.9 1.0 1.7 2.6

高考化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化学平衡中的常见解题方法及思路

化学平衡中的常见解题方法及思路 有关化学平衡的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之一,掌握常见的平衡解题的一些方法及思路,将对解题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常见的几种解题方法和思路有如下几种: 一、“开、转、平”法 写出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的过程中,各物质的开始、转化,平衡时的物质的量,然后据条件列方程即可。 例1(1999,全国)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molX 和bmol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 +n y =n z ,则 Y 的转化率为 A 、%1005 ?+b a B 、%1005)(2?+b b a C 、%1005)(2?+b a D 、%1005?+a b a 解析:设在反应过程中,X 转化了kmol , 则 X + 2Y 2Z 开:amol bmol 0 转:kmol 2kmol 2kmol 平:(a -k )mol (b -2k )mol 2kmol 据条件列出方程:a -k+b -2k=2k 解得: k= 5 b a + 故Y 的转化率为=?+?%10052b b a %1005)(2?+b b a 选B 。 二、分割法 将起始加入量不相同的两化学平衡可分割成相同的起始加入量,然后再并起来。 例 2 在相同条件下(T -500K ),有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容器,甲容器中充入1gSO 2和1gO 2,乙容器中充入2gSO 2和2gO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乙>甲 B 、平衡后的浓度乙>甲 C 、SO 2的转化率乙>甲 D 、平衡后SO 2的体积分数乙>甲 解析:将乙容器里的2gSO 2和2gO 2,可分割为两个1gSO 和1gO 2,然后分别充入与甲等体积的丙、丁两容器,这样甲、丙、丁三容器建立平衡的途径及平衡状态一样,而乙容器这时可看成丙、丁两容器合并起来,这其实就是一个加压的过程,故平衡2SO 2+O 2SO 3向正方向进行,所以乙中化学反应速率快,SO 2的转化率大,平衡后的浓度乙大,而平衡后的SO 2的体积分数乙中小。 选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