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脾切除术后发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探明左肾位置, 保护结肠脾曲及膈肌。 2、沿膈结肠韧带中点至左肾外侧直接剪断该韧
带。 3、自左肾外侧经左结肠旁沟向脾窝戳孔。 4、置入带侧孔之橡皮管,侧孔同时位于脾床及
左侧结肠旁沟再经左下腹壁引出。
2、门静脉、脾静脉血栓
Hassn等统计门静脉血栓者约占脾切 除术病人的l0%
血栓大多起源于脾静脉残余部,可蔓延至门静 脉,如阻塞肠系膜上静脉,则可造成不良后果
• 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属正常或稍高水平 ,中细胞无明显核左移。
• 使用非甾体类解热药疗效好, 如吲哚美辛、 消炎痛等。
脾切除后免疫功能继发性缺陷
合蛋白、免疫核糖核酸、环磷酸鸟苷、内 源性细胞毒因子、调理素和补体。
脾脏的分泌功能
tuftsin
• 是一种作用很强的免疫调节因子亦可通过 增强巨噬细胞、NK 细胞、粒细胞杀伤病原 菌及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 提高T 细胞依赖性抗体的水平, 增强机体抗 感染和肿瘤的体液免疫反应。
脾脏与肠道
• 正常情况下脾脏通过其自身拥有的丰富的 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对肠道发挥作用。
脾脏的解剖
脾脏的毗邻及韧带 左隔结肠韧带解剖
左膈结肠韧带
左膈结肠韧带
• 经结肠脾曲及系膜与后外侧膈肌相连。 • 韧带游离缘中点至后腹壁垂直距离为4-8cm • 向上扶托脾脏并构成脾窝下方外侧部分 • 韧带下方与左结肠旁沟相通 • 脾切除术后脾窝容积平卧位时为200-800ml
平均400ml。
放置引流方法
why
脾脏的解剖生理
• 生命 • 阳光 • 尊严
脾脏的发生
脾的发生
脾脏的组织学结构
• 白髓(White Pulp)由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 是
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场所。当抗原侵入脾 引起体液免疫应答时, 白髓内淋巴小结会大量增多
• 红髓(Red Pulp)主要由脾血窦和脾索组成, 红
髓内血流缓慢, 使抗原与吞噬细胞的充分接触成为 可能, 是免疫细胞发生吞噬作用的主要场所。
Hassn AM,Br J Burg.2000 Mar,87(5):362-367.
门静脉血栓
形成时间
术后第2周 血小板计数达高峰时
临床表现
上腹钝痛、恶心、呕吐、 血便、体温升高、白细胞 计数增多及血沉加快
预防治疗
术后血小板计数>1000 x10^9/L时应用肝素等抗 凝剂
Hassn AM,Br J Burg.2000 Mar,87(5):362-367.
• 边缘区( marginal zone, MZ) 位于红髓和白髓的交
界处, 此区淋巴细胞较白髓稀疏, 以B 细胞为主, 但 有较多的巨噬细胞( MU) , 是脾内捕获抗原、识别 抗原和诱发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
Histologic features of the Spleen White Pulp Red Pulp
• 影响Kupffer细胞合成IL- 1 和IL- 6。
IL-1、IL-6参与免疫反应,炎症、发热、急性期蛋质合成 Dig Liver Disease, 2002, 34 ( 2 ) :144.165
Splenectomy
脾 切 除 术 适 应 症
脾脏的毗邻结构
脾脏切除术后发热原因
一、感染 二、门静脉、脾静脉血栓形成 三、脾热
•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吞噬作用(巨噬细胞)
• 特异性免疫功能----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 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
免疫功能组成
免疫细胞:T 细胞、B 细胞、K 细胞、巨噬
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杀伤细胞、淋 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 LAK 细胞) 、树突状细 胞。
免疫因子:tufstin 因子、备解素、纤维结
脾切除术后发热
Post-splenectomy Fever
刘茂兴
术后发热机理
病原菌
免疫力
发热
术后发热原因
非感染性
感染性
反应热
特 点
吸收热
术后体温低38℃ 3天后将至正常
特 点
超过38℃,持续不退, 或者一度降至正 常, 又突然上升,一般在术后4 -5天,达 到39 -40 ℃ 以上
脾切除术后高热、感染的发生率远 超过胃大部切除、单纯胆囊切除术
感染的预防
• 引流管一般采用大口径、质地柔韧的胶管, 其口径 以1 . 5c m 为宜, 前端有多个侧孔。
• 放置引流管时位置非常重要, 引流管前端要位于脾 窝上方膈下间隙, 要保持引流管通畅, 不能受压和 扭曲。
• 放置引流后要严密注意引流液的数量及性质, 经常 由上而下挤压。怀疑管胶堵塞时可轻轻冲洗引流 管. 只有如此, 才不致于被血块或网膜组织堵塞, 从 而达到有效引流的作用。
1、感染
左膈下脓肿
多表现为术后1~ 2 周体温逐渐正常后再度 缓慢上升, 直至持续高热, 常伴有寒战左季 肋区疼痛, 查体时有左季肋区叩击痛。
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的几率较其开腹手术明显增高膜炎、肺炎
老年患者
0PSI
儿童
脾脏切除术后发热原因
感染
左膈下积液 4%-10%
表现为术后1~ 2 周体温逐渐正常后再度缓慢上 升, 直至持续高热, 常伴有寒战左季肋区疼痛, 查 体时有左季肋区叩击痛。CT、B超引导穿刺明确
3、 脾热
脾切除术后的不明原因发热, 是一种复 杂的临床表现, 体温升高可达38 -39, 常持续 1~ 2 周, 可达2~ 4 周或更久, 临床上大多不能 发现引起发热的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可逐渐 恢复正常, 应用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脾热的诊断
• B超、CT 等检查排除膈下积液或感染、肺炎 、肺不张、胸腔积液、门静脉血栓形成。
Red Pulp Histology
Cords Sinus
Mantle zone
Marginal zone
Germinal center
脾脏功能
• 一、脾脏免疫功能 • 二、脾脏的内分泌功能 • 三、脾脏与血友病甲 • 四、脾脏与肝脏的关系 • 五、脾脏与肠道 • 六、血脾屏障
脾脏免疫功能
• Weber 等提出脾切除后, 肠道对细菌的易感 性增加, 常出现菌群移位, 标志此时肠道的免 疫防御功能下降。
Weber, World J Surg,2003, 27( 11) : 1271-1274.
脾脏与肝脏的关系
• 促进肝细胞合成LDH、AKP及白蛋白。
• 有研究表明, 脾脏对肝脏Kupffer 细胞具有活 化作用。
带。 3、自左肾外侧经左结肠旁沟向脾窝戳孔。 4、置入带侧孔之橡皮管,侧孔同时位于脾床及
左侧结肠旁沟再经左下腹壁引出。
2、门静脉、脾静脉血栓
Hassn等统计门静脉血栓者约占脾切 除术病人的l0%
血栓大多起源于脾静脉残余部,可蔓延至门静 脉,如阻塞肠系膜上静脉,则可造成不良后果
• 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属正常或稍高水平 ,中细胞无明显核左移。
• 使用非甾体类解热药疗效好, 如吲哚美辛、 消炎痛等。
脾切除后免疫功能继发性缺陷
合蛋白、免疫核糖核酸、环磷酸鸟苷、内 源性细胞毒因子、调理素和补体。
脾脏的分泌功能
tuftsin
• 是一种作用很强的免疫调节因子亦可通过 增强巨噬细胞、NK 细胞、粒细胞杀伤病原 菌及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 提高T 细胞依赖性抗体的水平, 增强机体抗 感染和肿瘤的体液免疫反应。
脾脏与肠道
• 正常情况下脾脏通过其自身拥有的丰富的 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对肠道发挥作用。
脾脏的解剖
脾脏的毗邻及韧带 左隔结肠韧带解剖
左膈结肠韧带
左膈结肠韧带
• 经结肠脾曲及系膜与后外侧膈肌相连。 • 韧带游离缘中点至后腹壁垂直距离为4-8cm • 向上扶托脾脏并构成脾窝下方外侧部分 • 韧带下方与左结肠旁沟相通 • 脾切除术后脾窝容积平卧位时为200-800ml
平均400ml。
放置引流方法
why
脾脏的解剖生理
• 生命 • 阳光 • 尊严
脾脏的发生
脾的发生
脾脏的组织学结构
• 白髓(White Pulp)由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 是
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场所。当抗原侵入脾 引起体液免疫应答时, 白髓内淋巴小结会大量增多
• 红髓(Red Pulp)主要由脾血窦和脾索组成, 红
髓内血流缓慢, 使抗原与吞噬细胞的充分接触成为 可能, 是免疫细胞发生吞噬作用的主要场所。
Hassn AM,Br J Burg.2000 Mar,87(5):362-367.
门静脉血栓
形成时间
术后第2周 血小板计数达高峰时
临床表现
上腹钝痛、恶心、呕吐、 血便、体温升高、白细胞 计数增多及血沉加快
预防治疗
术后血小板计数>1000 x10^9/L时应用肝素等抗 凝剂
Hassn AM,Br J Burg.2000 Mar,87(5):362-367.
• 边缘区( marginal zone, MZ) 位于红髓和白髓的交
界处, 此区淋巴细胞较白髓稀疏, 以B 细胞为主, 但 有较多的巨噬细胞( MU) , 是脾内捕获抗原、识别 抗原和诱发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
Histologic features of the Spleen White Pulp Red Pulp
• 影响Kupffer细胞合成IL- 1 和IL- 6。
IL-1、IL-6参与免疫反应,炎症、发热、急性期蛋质合成 Dig Liver Disease, 2002, 34 ( 2 ) :144.165
Splenectomy
脾 切 除 术 适 应 症
脾脏的毗邻结构
脾脏切除术后发热原因
一、感染 二、门静脉、脾静脉血栓形成 三、脾热
•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吞噬作用(巨噬细胞)
• 特异性免疫功能----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 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
免疫功能组成
免疫细胞:T 细胞、B 细胞、K 细胞、巨噬
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杀伤细胞、淋 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 LAK 细胞) 、树突状细 胞。
免疫因子:tufstin 因子、备解素、纤维结
脾切除术后发热
Post-splenectomy Fever
刘茂兴
术后发热机理
病原菌
免疫力
发热
术后发热原因
非感染性
感染性
反应热
特 点
吸收热
术后体温低38℃ 3天后将至正常
特 点
超过38℃,持续不退, 或者一度降至正 常, 又突然上升,一般在术后4 -5天,达 到39 -40 ℃ 以上
脾切除术后高热、感染的发生率远 超过胃大部切除、单纯胆囊切除术
感染的预防
• 引流管一般采用大口径、质地柔韧的胶管, 其口径 以1 . 5c m 为宜, 前端有多个侧孔。
• 放置引流管时位置非常重要, 引流管前端要位于脾 窝上方膈下间隙, 要保持引流管通畅, 不能受压和 扭曲。
• 放置引流后要严密注意引流液的数量及性质, 经常 由上而下挤压。怀疑管胶堵塞时可轻轻冲洗引流 管. 只有如此, 才不致于被血块或网膜组织堵塞, 从 而达到有效引流的作用。
1、感染
左膈下脓肿
多表现为术后1~ 2 周体温逐渐正常后再度 缓慢上升, 直至持续高热, 常伴有寒战左季 肋区疼痛, 查体时有左季肋区叩击痛。
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的几率较其开腹手术明显增高膜炎、肺炎
老年患者
0PSI
儿童
脾脏切除术后发热原因
感染
左膈下积液 4%-10%
表现为术后1~ 2 周体温逐渐正常后再度缓慢上 升, 直至持续高热, 常伴有寒战左季肋区疼痛, 查 体时有左季肋区叩击痛。CT、B超引导穿刺明确
3、 脾热
脾切除术后的不明原因发热, 是一种复 杂的临床表现, 体温升高可达38 -39, 常持续 1~ 2 周, 可达2~ 4 周或更久, 临床上大多不能 发现引起发热的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可逐渐 恢复正常, 应用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脾热的诊断
• B超、CT 等检查排除膈下积液或感染、肺炎 、肺不张、胸腔积液、门静脉血栓形成。
Red Pulp Histology
Cords Sinus
Mantle zone
Marginal zone
Germinal center
脾脏功能
• 一、脾脏免疫功能 • 二、脾脏的内分泌功能 • 三、脾脏与血友病甲 • 四、脾脏与肝脏的关系 • 五、脾脏与肠道 • 六、血脾屏障
脾脏免疫功能
• Weber 等提出脾切除后, 肠道对细菌的易感 性增加, 常出现菌群移位, 标志此时肠道的免 疫防御功能下降。
Weber, World J Surg,2003, 27( 11) : 1271-1274.
脾脏与肝脏的关系
• 促进肝细胞合成LDH、AKP及白蛋白。
• 有研究表明, 脾脏对肝脏Kupffer 细胞具有活 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