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层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薄层色谱层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薄层色谱法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利用薄层色谱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的规范操作;
2、掌握比移值的计算方法;
3、了解比移值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层析的基本原理:所有的层析系统都由互不相溶的两相组成,一个是固定相,另一个是流动相。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和大小、分子极性、分子亲合力、分配系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后溶质在两相中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等),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相中,它们以不同的速度移动,最终彼此分开。
层析分类: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液吸附色谱。依其所采用的薄层材料性质和物理、化学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吸附薄层色谱、分配薄层色谱、离子交换薄层色谱和排阻薄层色谱等。
吸附薄层色谱采用硅胶、氧化铝等吸附剂铺成薄层,将样品以毛细管点在原点处,用移动的展开剂将溶质解吸,解吸出来的溶质随着展开剂向前移动,遇到新的吸附剂,溶质又会被吸附,新到的展开剂又会将其解吸,经过多次的解吸-吸附-解吸的过程,溶质就会随着展开剂移动。吸附力强的溶质随展开剂移动慢,吸附力弱的溶质随展开剂移动快,这样不同的组分在薄层板上就得以分离。
一个化合物在吸附剂上移动的距离与展开剂在吸附剂上移动的距离的比值称为该化合物比移值Rf
三、主要试剂和材料
蒽(A )、芴酮(B )、香草醛(C )及其混合物(D );薄层层析硅胶G ;薄玻璃板;环己烷:乙酸乙酯(5:1或6:1);0.5%羧甲基纤维钠(CMC-Na)水溶液;毛细管(内径小于1mm)
O
CHO
OCH 3
A 蒽
B 芴酮
C 香草醛
四、实验装置
薄层色谱示意图
五、实验步骤
制板(简易平铺法)
(1)二块7.5cm×2.5cm 玻片,洗净,控水。
取7.5cm×2.5cm 载玻片2块,用去污粉搽洗,再用水淋洗,最后浸入无水乙醇中,取出晾干。取用时手指只可接触载玻片的边缘,不能接触载玻片两面。 (2)调糊:3g 硅胶G 和8mL0.5%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在小烧杯中搅匀。 在50 mL 烧杯中,放入约3g 硅胶,加入0.5%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8mL ,调成糊状。
(
3)铺层:用牛角匙将此糊状物倾倒于上述玻璃片上,用食指和拇指拿住玻璃片,做前后、左右振摇摆动,反复数次,使流动的糊状物均匀地铺在载玻片上。每组铺二块。
(4)活化:将已涂好硅胶G的薄层板放置在水平的长玻璃片上,室温放置0.5 h后,移入烘箱,缓慢升温至110 ℃,恒温0.5 h。取出稍冷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点样:
(1)画线——起始线和前沿线
(2)毛细管点样——斑点大小和斑点间间距。用内径小于1mm的毛细管取样品溶液,在距离薄层板底端8~10mm处,垂直地轻轻接触薄层板,斑点直径要小于2mm,一块薄层板可点2个样品,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斑点不能太靠边。
展开:展开剂选择;展开方法——倾斜上行法。取一有盖的广口瓶作色谱器,加入展开剂(用环己烷︰乙酸乙酯=3~5︰1),展开剂高度不要超过5mm,以免淹没斑点,然后将已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色谱器中,盖紧,等展开剂上升到接近薄层板上沿时,打开盖子,迅速用铅笔或小针在前沿作一记号取出,晾干。
显色:直接观察并量取a、b值,计算比移值。先用肉眼观察有无可见的斑点,然后放在紫外线分析仪下观察荧光斑点,并用小针轻轻勾划斑点的轮廓,最后放入盛有碘片的瓶中进行显色。
六、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