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名词解释
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作用及其规律、作用原理的科学。
2.药物: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包括计划生育的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物质。
除极少数
诊断用药外,药物在较小量时即可影响机体组织细胞的某些过程(如生理、病理
生理、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和免疫等过程)。
3.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有何作用的及作用机制。
4.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或影响。
5.效应与作用: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组织细胞的初始作用。
药物效应是指机体对药物
作用的反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常表现为机体功能和(或)组织形态的
变化,作用和效应有时难以区分其界限,故二者常混用。
6.治疗指数:是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的值,此为评估药物安全性的重
要指标。
7.量效关系:是指药物剂量或浓度与药物效应的强弱之间的关系。
浓度-效应关系比剂量-
效应关系的线性关系好,但是临床上更常使用剂量-效应关系。
8.受体:是构成细胞的物质成份,可位于细胞膜,也可位于细胞浆。
大多数受体是某些大
分子蛋白质,具有严格的立体专一性,具有能识别和结合其周围环境中特异分子
的位点,此位点即受体分子的受点。
有些受体还分亚型。
9.激动药: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的药物。
10.完全激动药: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α=1)。
11.部分激动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弱(0<α<1)。
12.反向激动药:与激活态受体结合或可引起受体的构型向非激动状态方向转变,因而引
起与原来的激动药相反的生理效应。
13.拮抗药:(阻断药):与受体只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14.竞争性阻断药:可逆性与受体结合,与激动药相互竞争受体,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平行
右移,不抑制最大反应。
15.非竞争性阻断药:不可逆的与受体结合,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的结合,使激动药的量效
曲线非平行右移,并抑制最大反应。
16.半数有效量(ED50):量反应指能引起50%最大反应强度的药物剂量;质反应指引起50%
实验对象出现有效(或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
17.半数致死量(LD50):指引起50%实验对象死亡的药物剂量。
18.不良反应:指无益于防治疾病的,甚至给病人带来痛苦或组织损害的作用,包括副作用、
毒性反应(包括三致作用)、后遗反应、停药反应、药源性疾患、变态反应、
依赖性等。
19.毒性反应:一般是用药量过大(急性中毒反应)或用药时间过久(慢性中毒反应)所引
起的有害于病人的作用,部分毒性作用尤其急性毒性作用常为药理作用的增
强或延续。
20.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量出现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可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作用。
一般是由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较低所致:用于治疗作用以外的作用即为副作用。
副作用多半是可恢复性的功能变化,一般轻微。
21.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22.变态反应:也称过敏反应,为一种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故针对相应
药物作用性质的特效解毒药对此反应无效),是药物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
与药物的剂量无关;仅见于少数个体。
23.pA2值(拮抗参数):是定量评价竞争性阻断药作用强度的指标,即首先实验做出激
动药的浓度-效应曲线后,然后再竞争性阻断药存在的条件下,当
2倍浓度的激动药才产生没有阻断药干预的等同的效应强度时,此
时阻断药摩尔浓度的负对数值。
24.受体脱敏:指受体对激动剂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的现象。
25.选择性:在一定剂量下,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的范围的专一或广泛程度。
26.效能:药物所能引起的的最大反应。
27.效价强度:指多个作用相同的药物引起等效反应时的相对剂量。
28.药物作用机制:是人们用最先进的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后,对药物效应所作的解释,
是药理作用的一部分。
29.安全范围:通常指LD50/ED95或LD5~ED95之间的距离,反映药物的安全性。
30.量反应:在个体上,以药物引起某一指标的数或量的变化程度来反映药物效应的强度,
药物效应的强弱连续增减的量变。
31.质反应:以给药后某一效应在群体中的发生率来反映药效强度,对群体的个体而言只有
该效应的出现或不出现(阳性或阴性、有或无)之分。
32.阈浓度(阈剂量):或最小有效量,药物引起生物效应所需要的最小的剂量或浓度。
33.pD2值:亲和力指数,即药物-受体复合物的解离常数K D的负对数。
34.停药反应:指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所出现的症状,常表现为原有疾病的加剧,故又称
回跃反应。
35.解离常数K D:表示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单位为mol,指引起最大效应的50%时所需要
的药物摩尔浓度。
36.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在量反应中是指引起50%最大反应强度的药物剂量。
37.特异质反应:由于遗传因素许多药物的作用有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的现象。
38.继发反应:是指继发在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一种不良反应,是治疗剂量下治疗作
用本身带来的后果。
又称为治疗矛盾。
39.首过效应:某些药物在通过胃肠道、胃肠粘膜细胞和肝脏细胞时,部分被代谢灭活,使
进入循环的药量减少,此效应称为首过消除。
40.生物利用度:即经血管外给药后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
41.时量曲线:指在给药后,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以给药后时间为横坐标,
血药浓度为纵坐标作图即为时量曲线。
42.半衰期:一般指药物消除半衰期,指组织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的时间,人们常说的半
衰期一般指药物血浆半衰期,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的时间,也有人将
药物效应下降一半所需时间叫做药物的生物半衰期。
43.表观分布容积:指体内的总药量按血浆药物浓度来溶解,所需体液的容积,为理论数值,
是由药物的理化性质决定的常数。
44.稳态血药浓度:又称坪值浓度,指恒速恒量连续多次给药后(4~5个t1/2),机体吸收
药物入血的速度与从血液中消除速度达到平衡,血药浓度趋于稳定时的
浓度。
45.一级速率消除:即恒比消除,每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每单位时间血浆药物
浓度按等比例衰减,绝大多数药物属此类消除。
46.零级速率消除:恒量消除,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相等,血浆药物单位时间恒量减少,
恒量消除多数情况下是药量过大,超出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所致。
47.负荷剂量:对安全性较大的药物采用首剂加倍的方式,使血药浓度快速达到有效浓度的
给药剂量称为负荷剂量。
48.峰值浓度:指药物在血浆内所达到的最大浓度。
49.达峰时间:从给药始至出现峰浓度的时间叫达峰时间。
50.再分布:又称一般药物先向血流量较大的组织器官分布,然后向血流量较少的组织器官
转移的现象称为再分布。
51.血脑屏障:包括血液与脑组织的屏障、血液与脑脊液的屏障等,对药物通过血液进入脑
部具有选择性限制的屏障作用
52.被动转运:又称下山转运或顺梯度转运,即药物从浓度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扩散渗透,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没有饱和限速及竞争性抑制现象,但扩散速度受
药物的理化特性影响。
53.离子障:指非离子型药物易穿透细胞膜,而离子型药物则不易穿透细胞膜,被限制在细
胞膜的一侧的现象
54.主动转运:又称上山转运,即逆浓度(或电位)梯度转运。
这种转运需要细胞膜上的受
体,需要能量,有饱和性和竞争抑制现象。
55.肠肝循环:某些药物经肝生物转化后向胆管分泌,胆有浓缩作用,故某些药物在胆汁内
的浓度大于血药浓度,药物随胆汁入肠后,可被重新吸收形成肠肝循环。
56.易化扩散:介于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之间,其特点为:顺浓度差、不耗能,但需要细胞
膜上载体,有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现象。
57.安慰剂:指不含药理活性成分只含赋形剂,在外观上与有活性的药物制剂完全相同。
在
临床试验中,作为空白对照,以排除受试者心理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58.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在机体内发生的相互影响称为相互作用。
59.协同作用:药物之间作用使原有的效应增强。
60.拮抗作用:药物之间作用使原有的效应减弱。
61.药物的依赖性:指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该类药物产生了生理性或(和)精神性
的依赖和要求,有精神依赖性和生理依赖性两种。
62.习惯性:应用药物一段时间后停药,病人精神上发生主观的不适感觉而没有发生其他生
理功能的紊乱和危害,有药物耐受性,并要求反复连续用药。
63.成瘾性:药物在用药时产生欣快感,停药后出现严重的精神和生理功能紊乱的现象
64.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效应逐渐减弱或消失。
65.耐药性:即抗药性,指病原体在长期用药后产生的耐受性。
66.快速耐受性:药物在短时间内反复应用数次后药效可递减直至无效称为快速耐受性。
67.药物滥用:指无病情根据的大量长期的应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