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赤潮的发生情况与危害

合集下载

赤潮的危害与防治

赤潮的危害与防治

赤潮的危害与防治浅谈赤潮的成因、危害及防治王树友赤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海洋浮游生物在短时间内暴发性繁殖或高密度聚集,引起海水颜色变化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发生时常使海水变为红色或褐色,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海洋养殖业构成极大威胁。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条件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在我国的部分海域中都出现了大面积的“赤潮”,而且发生的范围、面积及频率都在不断扩大和提高。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赤潮的频繁发生?它对海洋环境和海洋养殖业到底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治理赤潮灾害?笔者就这些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和回答。

1.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1.1 气候原因春夏温暖季节,水温较高,海流缓慢,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导致赤潮的发生,如气候异常是厦门海域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

1.2 生物原因引起赤潮的生物主要是甲藻、硅藻,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细菌等。

这些生物的暴发性繁殖或大量聚集产生赤潮。

在适宜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赤潮生物以几何级数繁殖,在2d~3d内即可形成大规模赤潮。

从1986年至今,厦门海域已发生十几次赤潮,除了1987年5月11日~25日在厦门西海域发生的短角弯角藻赤潮,由“厦门赤潮调查研究”协调组预报并自始至终跟踪监视、监测外,其余十几次赤潮都是待赤潮发生并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被发现。

1.3 化学原因赤潮的发生与海域的富营养化密切相关,海水中的营养盐(主要是N、P)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存在,直接影响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这些化学因素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

厦门海域属轻度富营养化海域,海水中无机氮和无机磷年平均比值约为45︰1(原子比),由于大多数浮游植物生长繁殖过程中基本是以16︰1的恒定比值自海水吸收无机氮和无机磷,因此,对于厦门海域来说,无机氮比较丰富,而无机磷相对较贫乏,无机磷成为厦门海域浮游植物繁殖的限制因子。

理论上讲只要控制无机磷的排海量就可减少海域赤潮的发生,但由于厦门海域底泥中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磷和无机磷,在适宜的理化条件下,有机磷可转化为无机磷并溶入海水中,以满足浮游生物繁殖的需要。

我国赤潮的成因和防治

我国赤潮的成因和防治
有害赤潮发生的外因是海域具备合适的环境条件种环境因子包括物理各温度照和海流等化学磷等营养盐和微量光氮元素铁和维生素等生物锰摄食与捕食种间的相互作用等和气候降雨室效应和厄尔尼诺现温等方面都可能触发影响赤潮的发生及其时空分布赤潮近来频发的原因中一般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如海洋环境污染尤其是海域的富营养化
近年来 , 随着沿海地 区工农业 、 海运事业的发展 , 以及石油 的开发 , 量工业废 水和生 活污水排 泄人海 , 大 使部 分海域遭 到不 同程度 的污染 . 中国沿海有各类 型城镇 千余 个 , 中有 上海 、 在 其 天津 、 州 、 广 大连 、 锦州 、 台等 2 烟 0多个 大城市 . 它们 是经济 发达 地 区也 是 严 重 的 污染 区 . 海 污染 源 主要 包 括 : 矿 企 业 、 业 、 镇生 活 、 口 、 舶 和 油 田 等 , 些 污 染 物 有 些 直 接 排 人 海 , 沿 工 农 城 港 船 这 有 些随河流人海 . 由于城市工农业废水 和生 活污水大量排人海 中, 使营养 物质在水体 中富集 , 造成 海域 富营养 化. 此时水域 中 N、 P 等营养盐类 , 、 铁 锰等微 量营养元 素以及有机化合物 的含量 大大增 加 , 成赤 潮生物 的大量繁 殖 , 潮检测 的结果表 明 , 造 赤 赤潮 发 生水域的水体均 已遭到严重 污染 , 富营养 化 , 氮磷等营养物质 大大超标 . 据研究表 明, 工业废水 中含有某些金 属可 以促进赤潮 生 物的繁殖 , 铁 、 农 业 中过量施用 N、 如 锰. P化肥 , 其次 , 一些 有机物质也会促使赤潮生物急剧增殖.9 7年广东省生活污水排放量 19
的公布情况 , 以广东 省 、 上海市 、 辽宁省为最多. 可见 , 潮的多发区与污染的严重地区有一定 的对应关 系. 赤 当然 富营养化并不 等

赤潮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赤潮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赤潮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国渤海湾等近海海域中,曾出现大面积的红色潮水,人们称这种现象为“赤潮”,赤潮的出现不适无缘无故的。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赤潮现象产生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

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

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生物。

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赤潮是伴随着浮游生物的骤然大量增殖而直接或间接发生的现象。

本来是渔业方面的用语,并没有严格的定义。

水面发生变色的情况甚多,厄水(海水变绿褐色)、苦潮(按即赤潮,海水变赤色)、青潮(海水变蓝色)及淡水中的水华,都是同样性质的现象。

构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种类很多,但甲藻、硅藻类大多是优势种。

当发生赤潮时的浮游生物的密度一般是102;106细胞/毫升。

在日本近海淡水流入的内湾,自春至秋均有发生。

随着城市和工业废水的增加而出现了富营养化,在东京湾、濑户内海、有明海等赤潮频繁发生。

赤潮有时可使鱼类等水生动物遭受很大危害,这是由于赤潮浮游生物堵塞鱼鳃,引起机械障碍,和它们死后分解,迅速消耗氧气,水中氧气不足,以及分泌有害物质等造成的,〔尤其是裸甲藻属(Gymnodinium)和Olisthodiscus等为害甚大〕。

一般以为是由于水不流动、富营养化、日照量增大和水温上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

关于赤潮成因尚没有定论,科学家们认为,赤潮是近岸海水受到有机物污染所致。

在正常的情况下,海洋中的营养盐含量较低,这就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有些鞭毛虫类(或者甲藻类)还是一些鱼虾的食物)。

但是,当含有大量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主要是食品、造纸和印染工业)和农业废水流入海洋后,再加上海区的其他理化因素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时,赤潮生物便会急剧繁殖起来,便形成赤潮。

赤潮生物的分类及其危害和预防

赤潮生物的分类及其危害和预防

水产养殖赤潮是海水中某一种或多种海洋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因而引起的一种能使局部水体改变颜色的生态异常现象,并有可能造成海洋生物的死亡,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赤潮现象。

赤潮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了海洋环境、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已对海洋渔业、海水养殖业、滨海旅游和休闲业构成严重威胁,为世界三大近海污染问题之一。

近年来,我国沿海有害赤潮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暴发频率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新赤潮藻种不断出现,赤潮对沿海经济的危害程度日益增加,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赤潮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全球性海洋灾害。

一、赤潮的形成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也比较多,关于赤潮发生的机理虽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但一般认为,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气候和海水的理化因子的变化也是赤潮发生的重要条件。

二、赤潮生物的分类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报道的赤潮生物有300多种,分别隶属于细菌门、蓝藻门、绿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原生动物门10个门类,除了原生动物红色中缢虫外,其他的赤潮生物都属于浮游藻类,其中已经确定的有毒赤潮生物83种。

我国沿海海域的赤潮生物约150多种,其中30种在我国海域形成过有害赤潮。

福建沿海潜在的赤潮生物有121种,其中硅藻82种,甲藻31种,其他藻种包括蓝藻、定鞭藻、隐藻、裸藻等8种。

发生频率最高的有月光藻、中肋骨条藻、裸甲藻、赤藻异湾藻和一些束毛藻属种类。

(一)硅藻门:硅藻类是一群单细胞植物,种类繁多,细胞壁由二氧化硅和果胶质构成,形成坚硬的外壳,活体细胞具有色素体和细胞核,细胞壁由上、下两瓣硅质壳套组成,壳面上具有辐射排列或左右对称排列的花纹。

硅藻类赤潮生物重要属有骨条藻属(如中肋骨条藻)、角刺藻属(如大西洋角刺藻、丹麦角刺藻、双突角刺藻)、根管藻属(如翼根管藻、刚毛根管藻)、弯角藻属、双尾藻属、星杆藻属、盒形藻属、几内亚藻属等。

赤潮成因、危害和防治总结

赤潮成因、危害和防治总结

赤潮成因、危害和防治总结一、赤潮成因1、人为原因:化学原因。

营养性污染物来源: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沿岸农业生产超量使用化肥、农药等积累于土壤中,随江河排泄于海洋或湖泊;陆地水体周围牧业活动;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现代化工发展,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和污水(日常生活淘米、洗菜、洗衣、洗澡、排泄物冲洗的生活污水也含有较多的氮和磷。

特别是含磷洗涤剂的使用,使生活污水含磷量很高。

)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近海过度海水养殖向水域投放饵料,导致海湾、浅海区营养物质增多。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含有较多的有利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氮和磷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2、自然原因:(1)地形:海湾、浅海海域相对封闭,水体交换能力弱,自净能力差;形状或轮廓,如渤海湾C形海湾,喇叭形海湾。

海温和盐度。

(2)气候水文气象:干旱少雨,光照足;风力小;海流缓慢;春夏温暖季节水温较高,加速生物新陈代谢,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气候异常:如温室效应(3)生物原因:引起赤潮的藻类生物的暴发性繁殖或大量聚集产生赤潮。

二、危害1、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2、赤潮对海洋渔业(养殖业、捕捞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1)赤潮生物吸收阳关,遮蔽海面,水体中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

(2)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3)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

(4)有些赤潮生物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3、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可能随食物链转移引起人类中毒或死亡。

三、防治:预防方法: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加强环境保护,控制工业及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严防污染及富营养化;农业生产限制使用化肥、农药;禁止生产洗涤剂企业生产含磷洗涤剂;改善水质和底质生态环境,含氮和磷的污水中种植芦苇、蒲草等;选择对水质有净化作用的养殖品质进行混养、轮养、立体种植;在发生赤潮时,不引水排灌;育苗最好用沙滤池过滤的水或沉淀池沉淀后的水;控制有毒外来赤潮物种侵入。

赤潮的危害、成因及防治

赤潮的危害、成因及防治
的 阈值 。对 于 赤 潮 的 危 害 , 的 根 据 现 场 海 洋 生 物 的 死 有
个 赤 潮 新 种 P et i p c [ , 藻 分 泌 的 毒 素 毒 性 极 强 , i ea se a fs r i id 该 对 所有 测试 过 的鱼 类 、 类均 有 致 死作 用 , 素 浓 缩 后 的 提 贝 毒 取物 2 3 s即 叮使 鱼 垂 死 .rn以 内可 致 鱼 死 亡 。 k娄 直 3i a 接接 触 谖 藻 培 养 渣 或 从 空 气 中 吸 人 毒 素 后便 会 出 现 申毒 症 状 , 脚 刺 痛觫 木 睛 灼 热 、 力 模 糊 、 手 眼 视 胃痉 挛 、 心 呕 吐 、 恶 皮肤 溃 疡 重 的 会短 暂 失 忆 思 考 和 推 理能 力受 损 严
() 2 分泌 柑 液及 有害 物质 : 类 分 泌 的 粘 渡 吸 附在 海 洋 藻
情 况 或 引 发 的藻 种 进 行 封 断 . 的根 据 藻 种 组 成 进 行 危 害 有 厦 毒 性 判 断 , 两 种 方 法各 有其 局 限 性 , 为 生物 的致 死 原 这 因
因是 多 样 的 、 对 赤 潮藻 娄毒 性 类 型 的 了解 也 不垒 面 , 』们 另 外 , 种 藻 的不 同 藻 株 或 同 一 株 藻 在 不 同状 态 、 『 同 不 司时 间
维普资讯
20 02年第 2期
山 东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总第 9 0期
赤 潮 的危 害 、 因及 防治 成
全 先 庆 曹善 东
( 沂师范 学院 生物 系 临
山东 l 临沂 260 7 0 5)
摘要 : 近年来 . 走面杠 、 高频度 、 多种娄、 快节奏的赤潮宜害 引起 世卓范 匾内的厂迁 关注. 强对赤湖 发生机 制厦危 害的 加

海洋灾害-赤潮

海洋灾害-赤潮
关于生物防治有人建议投放食植性海洋动物如贝类以预防或清除 赤潮,但有毒赤潮的毒素也可能因此而富集在食物链中并产生令 人担忧的后果。 而利用微生物如细菌的抑藻作用及其对赤潮毒素的有效降解作用, 使海洋环境保持长期的可靠的生态平衡,从而达到防治赤潮的目 的,就可以避免这些缺陷,这也是细菌防治独特的优越性。
Chattonella,
Heterosigina
akashiwo 和 骨 条 藻
Skeletonema costatum 均 无 效 。 这 表 明 该 细 菌 对 Gymodinium nagaskiense的杀灭作用是专一的。
食菌蛭弧菌对赤潮消亡的作用
★ 蛭弧菌的分布自被发现后的大量研究表明它广泛分布于近海洋环 境,是以海洋微型生物为寄主的寄生菌,对水环境中的微型生物 寄主具有“高速碰撞、高速钻孔、高产量胞壁酸形成”等生物学 特性。
★Bratbak(1993)等研究表明:病毒在由海洋藻类Emiliania hualyi引 起的赤潮消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在溶解细胞内和周围环 境发现游离态病毒颗粒和病毒类似颗粒的存在,同时,赤潮在消 退过程中伴随着病毒数量的增多。
★Nagasaki等也从日本Nomi海湾分离到一种病毒,这种病毒能够感 染赤潮引发种Heterosigma akashiwo,该病毒颗粒可以感染并裂 解两株H.akashiwo, 该病毒对H.akashiwo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不 会导致Chattonella antiqua, C.verruculosa, Fibrocapsa japonica 等 15 种 其 它 种 类 的 浮 游 植 物 细 胞 裂 解 。 而 且 , 三 株 从 日 本 Hiroshima 湾分离到的 Heterosigma akashiwo 具有对该病毒的抗 性,表明这种病毒并非种特异性而是具有株特异性。

赤潮的危害、成因和防治研究进展

赤潮的危害、成因和防治研究进展
3赤潮的防治
赤潮作为一种突发性强、致灾面积广的全球性海 洋生态灾害,其发生机制、监测预防、治理技术等一直 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由于赤潮的发生机制尚未清 楚,治理赤潮灾害主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 策略。目前治理技术大都处于理论或实验室阶段,且 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局限性。 3. 1赤潮治理技术赤潮治理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 法、生物法[12泊$
清液) $ "
生物学教学2021年(第46卷)第7期
-67 -
有毒有害物质,危害水体环境和海洋生物的健康。 可见,赤潮的发生会打破海洋生态系统在生物与
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保持着的一种相互依存、相处制 约的动态平衡,严重影响海洋水体中正常的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2: $
1.2赤潮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赤潮灾害不仅打破海 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活动造成 巨大的影响。 1.2. 1 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安全一些有毒赤潮生物分泌的毒素尽管不会直接导 致海洋动物死亡,但是这些赤潮生物被海洋动物摄取 后,经食物链的传递,最终进入人体,进而对人类的健 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这类毒素通常称为“贝毒”。 迄今为止,从赤潮生物中已分离出200多种毒素,包括 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记忆缺失性贝毒、 神经性贝类毒素以及西加鱼毒素等[z $随着人们对 赤潮毒素的日益关注,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毒素被发现, 如米氏凯伦藻等能够产生具有溶血活性或细胞毒性的 物质,接触后会损伤鱼鳃组织[5+ $
属于细胞质遗传
8放线菌的遗传物质由抱子传递给后代来自传递过程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用同一棵桃树上所结桃子的桃核繁殖,后代所
结桃子口味相同,是进行了无性生殖
解析:放线菌的遗传物质通过抱子丝的不均等缢

赤潮(教学版)

赤潮(教学版)

这些鱼怎么了?
赤 潮 对 生 物 资 源 的 危 害
• 织纹螺在生长 过程中,摄取 赤潮中的有毒 藻类而被毒化。 人类食用织纹 螺引起食物中 毒。 福建雄江出现大量 死鱼,库湾生态再 敲警钟。鱼儿大量 死亡,养殖户忙着 捞死鱼
赤潮重创福建 鲍鱼养殖
福建平潭海上养殖户遭遇赤潮
赤 潮 对 环 境 的 破 坏
3 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
⑴ 破坏渔场的铒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⑵ 赤潮生物的异常发制繁殖,可引起鱼、虾、 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 ⑶ 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 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 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⑷ 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 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赤潮对人类健 康的危害
危害
• • 1 使海洋生态平衡破坏 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 光合作用,水体会出现高叶绿素a、高溶解 氧、高化学耗氧量。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 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 原有的生态平衡。
2 危害人类健康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 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 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 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 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 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主要原因——人类活动
全球海运业发展 国际交流的加强
过度的海水开 发与海产养殖
工农业废水 和生活污水 的排放污染 海域,导致 水体富营养 化。
海洋污染引起赤潮
养殖密度过高和过度投饵 引起的赤潮
重要原因——生物因素
海洋浮游微 藻等赤潮生 物的大量繁 殖聚集

我国赤潮的发生情况与危害 共28页PPT资料

我国赤潮的发生情况与危害 共28页PPT资料
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 而死。
• 3、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 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 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4、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 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 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 赤潮毒素,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 内,摄食这些有毒生物,虽不能被毒死, 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 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这些鱼虾、 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体中毒, 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赤潮产生的原因
• 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 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科学家发现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 大于2℃是赤潮发生的先兆。海水的化学因子如盐度变化 也是促使生物因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盐度 在26—37的范围内均有发生赤潮的可能,但是海水盐度在 15—21.6时,容易形成温跃层和盐跃层。温、盐跃层的存 在为赤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条件,易诱发赤潮。由于径流、 涌升流、水团或海流的交汇作用,使海底层营养盐上升到 水上层,造成沿海水域高度富营养化。营养盐类含量急剧 上升,引起硅藻的大量繁殖。这些硅藻过盛,特别是骨条 硅藻的密集常常引起赤潮。这些硅藻类又为夜光藻提供了 丰富的饵料,促使夜光藻急剧增殖,从而又形成粉红色的 夜光藻赤潮。
生态学角度
生产者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导 致生产者大量死亡,在分解者的作用下分 解,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等 消费者大量死亡,同时放出很多的有害物 质,打破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物质循环与 能量流动,使区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我国赤潮现状
• 中国沿海的很多海域都是赤潮高发区,同 时中国也是世界上赤潮发生比较频繁的国 家之一,每年都有多起赤潮事件的记载。 在中国的海域中,发生赤潮比较集中的海 区有:渤海(主要是渤海湾、黄河口和大 连湾等地)、长江口(主要包括浙江舟山 外海域和象山港等地)、福建沿海、珠江 口海域(大亚湾、大鹏湾及香港部分海区 等地)。

赤潮简介

赤潮简介

赤潮简介“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它是海洋中某一种或某几种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影响和危害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爆发时,因赤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可呈现红、黄、绿等不同颜色。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

他们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

(海洋局提供)赤潮的危害(1)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

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状态。

当赤潮发生时由于赤潮生物的异常爆发性增殖,这种平衡遭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赤潮海域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增高、pH值增高、溶解氧增高、化学耗氧量增高。

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2)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赤潮生物的异常爆发性增殖,导致了海域生态平衡被打破,海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相互间的食物链关系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异常或者破裂,这就大大破坏了主要经济渔业种类的饵料基础,破坏了海洋生物食物链的正常循环,造成鱼、虾、蟹、贝类索饵场丧失,渔业产量锐减;赤潮生物的异常爆发性繁殖,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瓣鳃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区域性海洋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化学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另外,有些赤潮生物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3)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有些赤潮生物还能分泌一些可以在贝类体内积累的毒素,统称贝毒,其含量往往有可能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

我国近十年赤潮灾害总体状况

我国近十年赤潮灾害总体状况

我国近十年赤潮灾害总体状况魏祥振(大连海洋大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中国大连 116023)摘要:综述了我国近十年赤潮的发生概况,赤潮的时空分布状况及赤潮带来的经济损失状况。

并展望了接下来赤潮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近十年发生概况时空分布损失1.赤潮概述赤潮又叫红潮,是一种局部海区浮游生物异常繁殖,集中死亡,使海水恶化的一种海洋现象。

1.1赤潮引发生物目前已知能够引发赤潮的生物除红色中缢虫为微型浮游动物以外,其余全是浮游植物,全世界范围内已报道的超过330种,其中80余种为有毒种。

我国海域辽阔,物种丰富,通过对我国近海赤潮生物调查资料及有关文献统计:分布于我国近海的赤潮生物有148种,其中有43种引发过赤潮,其中甲藻(20个属,70个种)和硅藻(22个属,65个种)居多。

在我国引发过赤潮的43个种中,链状亚历山大藻、多环旋沟藻、链状裸甲藻等28种引发种为有毒种。

图1-1为赤潮原因种统计分布图[1]。

图1-1赤潮原因种统计分布图1.2赤潮灾害成因1.2.1 赤潮产生的原因近海水体环境相对封闭,海水交换能力差,河流入海口,营养盐丰富,加上水温、海流、潮汐、气压、水温等自然条件影响,致使近海水体环境较为适合赤潮生物异常繁殖。

目前日益剧烈的工业生产活动及不科学渔业养殖活动,导致近海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形成了适宜的藻类异常繁殖的水体环境,进而致使近年赤潮发生异常频繁。

1.2.2 赤潮的危害赤潮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对海洋渔业的破坏,赤潮生物在生长及死亡分解过程中消耗大量溶解氧,容易导致鱼类窒息死亡;其次,对海洋生态破坏较为严重,赤潮生物死亡分解过程中,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最后,某些赤潮生物会产生毒素,这些毒素在鱼虾贝类中富集,并最终通过食物链传递危害到人类。

2.我国近十年赤潮发生概况2.1发生次数至2000年来我国赤潮发生次数呈爆发型增长,近十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平均每年都在七八十次,其中2003年为最,达到119次。

赤潮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有什么治理措施有哪些

赤潮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有什么治理措施有哪些

⾚潮产⽣的原因及危害有什么治理措施有哪些 ⾚潮⼀只危害着我们的⽣活环境,所以我们要防治⾚潮。

下⾯是店铺精⼼为你整理的⾚潮产⽣的原因及危害,⼀起来看看。

⾚潮产⽣的原因 引发⾚潮原因有很多,其中由于⼈类活动所导致的⽔体富营养化是其中⾮常重要的⼀个原因,随着⽔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富营养化程度加剧,⽔体中营养盐的浓度和结构都会发⽣变化,这为⾚潮的暴发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要条件,此外,有害⾚潮藻种的⾃⾝分布与⽣存策略对其在全球的扩散也有⼀定作⽤,除此之外,长期⽓候变化的效应以及各种环境因⼦的影响,如全球变化导致的⽔体增温等也在⼀定程度上对⾚潮的暴发起到了促进作⽤。

⾚潮引起的危害 ⾚潮对海洋⽣态平衡的破坏 海洋是⼀种⽣物与环境、⽣物与⽣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态系统.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当⾚潮发⽣时这种平衡遭到⼲扰和破坏.在植物性⾚潮发⽣初期,由于植物的光合作⽤,⽔体会出现⾼叶绿素a、⾼溶解氧、⾼化学耗氧量.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致使⼀些海洋⽣物不能正常⽣长、发育、繁殖,导致⼀些⽣物逃避甚⾄死亡,破坏了原有的⽣态平衡. ⾚潮对海洋渔业和⽔产资源的破坏 ⾚潮破坏鱼、虾、贝类等资源的主要原因是: 1、破坏渔场的铒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2、⾚潮⽣物的异常发制繁殖,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物窒息⽽死. 3、⾚潮后期,⾚潮⽣物⼤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4、有些⾚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物. ⾚潮对⼈类健康的危害 有些⾚潮⽣物分泌⾚潮毒素,当鱼、贝类处于有毒⾚潮区域内,摄⾷这些有毒⽣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其含量⼤⼤超过⾷⽤时⼈体可接受的⽔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就引起⼈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由⾚潮引发的⾚潮毒素统称贝毒,⽬前确定有10余种贝毒其毒素⽐眼镜蛇毒素⾼80倍,⽐⼀般的⿇醉剂,如普鲁卡因、可卡因还强10万多倍.贝毒中毒症状为:初期唇⾆⿇⽊,发展到四肢⿇⽊,并伴有头晕、恶⼼、胸闷、站⽴不稳、腹痛、呕吐等,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困难.⾚潮毒素引起⼈体中毒事件在世界沿海地区时有发⽣.据统计,全世界因⾚潮毒素的贝类中毒事件约300多起,死亡300多⼈. ⾚潮的治理⽅法 1.关于⾚潮的治理⽅法,据报道已有多种,如⼯程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物学的⽅法。

形成赤潮的原因是什么

形成赤潮的原因是什么

形成赤潮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有害赤潮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在不同时间、地点发生有害赤潮的成因也各不相同。

促使有害赤潮形成的原因大致有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三类。

形成赤潮的原因是什么?东海仍为中国赤潮的高发区,较大面积赤潮集中在长江口外、浙江中南部和福建沿海海域。

赤潮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1、适宜的水温和盐度。

不同海区的不同类型赤潮爆发对温盐的要求各不相同,一般在表层水温的突然增加和盐度降低时,会促进赤潮的发生。

在水体交换弱的封闭海湾,赤潮一般发生于雨过天晴之后。

2、合适的海流作用和天气形势。

一般在海潮流缓慢、水体交换弱、天气形势稳定、风力较小、湿度大、气压低、阳光充足时,易发生赤潮。

海流、风有时能使赤潮生物聚集在一起,沿岸的上升流可以将含有大量营养盐物质的下层水带到表层,为赤潮的发生提供必要的物质
条件。

如果风力适当,风向适宜的话,就会促进赤潮生物的聚集,从而易形成赤潮。

3、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

随着沿海地区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含有有机质和丰富营养盐的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造成进岸海域的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物不容易被稀释扩散,因此这些地区是赤潮多发区。

海水养殖密度高的区域由于自身污染也往往存在水体的富营养化,形成赤潮的可能性较大。

4、海域中存在赤潮生物种源。

海洋中有330多种浮游生物能形成赤潮,有毒的种类大约有80多种,目前在中国沿海海域的赤潮生物约有150种。

感谢大家的收看,今天的海洋灾害小知识讲座到此结束,赤潮的形成与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下期讲座精彩呈现。

赤潮的成因

赤潮的成因
机械方法搅动底质,或采用曝气方法,促进海底 有机污染物分解,提高海区自净能力。
化学方法 喷洒硫酸铜、过氧化氢等化学药品以杀灭赤 潮生物。 利用粘土矿物对赤潮生物的絮凝作用和矿物 中铝离子对赤潮生物细胞的破坏作用,来消除赤 潮。
生物方法 针对不同赤潮生物,大量引进其“天敌”,如
某些鱼类、浮游动物等,通过摄食,达到消除赤
2)营养盐和毒素水平的相关性
3)赤潮信息管理系统及数据挖掘技术在赤潮预报
中的应用研究
4)麻痹性贝毒受体结合检测法的建立与应用
5)有害赤潮藻的快速鉴别和计数技术研究
6)主要赤潮频发区富营养化和有害赤潮研究
7)有害藻的致毒机制及毒素分类 8)赤潮灾害卫星遥感业务化监测
9)赤潮藻的培养生物学和分类学研究
贝毒中毒事件沿海国家时有发生。 1986年12月 1日,我省东山县曾发生一起严重的贝毒中毒事件。 海边群众因采食当地受有毒裸甲藻赤潮毒化的菲律 宾蛤仔而造成136人中毒,其中1人死亡。 1988年,秘鲁西部海域发生大面积赤潮、当地居 民因误食被有毒赤潮生物污染的鱼类和贝类,有上 千人中毒,数十人死亡。
船舶定点监测
生物要素:赤潮生物种类,细胞密度和优势度,叶 绿素a,赤潮毒素、贝毒,沉积物中微生物 水文要素:水温、水色、透明度,海流流速、流向, 海浪 气象要素:风速、风向、气温、气压,天气现象 化学要素:pH值、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磷酸 盐、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盐度、硅酸盐、石油 烃、铁、锰、维生素B12 、维生素B1 ,底泥孢囊, 沉积物有机质
出了产毒细菌。表明与产毒甲藻共存的细菌有的可 以产生麻痹性贝毒。到目前为止,只有Kodama实验 组成功分离了产毒细菌。
麻痹性贝毒究竟是由甲藻本身产生还是由甲藻 的共生细菌产生?

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

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

中国的赤潮 近年来,我国的赤潮灾害的影响也越
来越大:下图是太湖赤潮的遥感图像, 图中箭头所指处为赤潮发生地带。
赤潮的成因
赤潮究竟是一种原本就存在的自然现象,还 是人为污染造成的,至今尚无定论。但根据大量 调查研究发现,赤潮发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海域水体高营养化; ②某些特殊物质参与作为诱发因素,已知的
赤潮的主要危害形式有哪些?
有些赤潮藻能产生毒素,毒素在 贝类和鱼体内累积,人食用时中毒, 严重的能导致死亡;还有些赤潮藻对 人类不构成威胁,但能产生毒素危害 鱼类等海洋生物;另外一些赤潮藻虽 然无毒,但能对鱼鳃造成堵塞或机械 损伤,还可能由于死亡时大量耗氧而 使鱼窒息。
资料来自“Mannual on Harmful Marine Microalgae”
如何防止赤潮发生?
加强工农业和生活污水的处理, 控制海水养殖业中饵料和排排放和生物引种 可能带来的新的赤潮生物。
我国赤潮的高发区在哪里?
1972年—1994年我国有记载的 赤潮共发生了256次,每年经济损失 约10亿元,赤潮的高发区为:渤海 湾、大连湾、长江口、福建沿海、广 东和香港海域。
2019年,我国海域赤潮发生次 数增多、发生时间提前、影响范围 扩大。 全年共发现赤潮77次,累 计面积达15,000平方公里。
各海区中,渤海发现赤潮20次,黄海发现 8次,东海发现34次,南海发现15次。沿海省 (自治区、直辖市)赤潮发现次数分别为: 辽宁17次、河北2次、天津2次、山东3次、江 苏4次、浙江26次、上海2次、福建6次、广东 14次、海南1次。
①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 链,使海域一度成为死海;
②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 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 食用这些生物,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潮产生的原因
• 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发生的 原因也比较复杂。关于赤潮发生的机理虽 然至今尚无定论,但是赤潮发生的首要条 件是赤潮生物增殖要达到一定的密度,大 多数学者认为,赤潮发生与下列环境因素 密切相关。
赤潮产生的原因
• 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 质在水体中富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此时,水域中氮、 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 大大增加,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赤潮检测的结果表 明,赤潮发生海域的水体均已遭到严重污染,富营养化。 氮磷等营养盐物质大大超标。据研究表明,工业废水中含 有某些金属可以刺激赤潮生物的增殖。 其次一些有机物质也会促使赤潮生物急剧增殖。如用无 机营养盐培养简裸甲藻,生长不明显,但加入酵母提取液 时,则生长显著,加入土壤浸出液和维生素B12时,光亮 裸甲藻生长特别好。
赤潮的颜色
• 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 红色,实际上是许多赤潮的统称。赤潮发 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 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 绿色、黄色、棕色等。值得指出的是,某 些赤潮生物(如膝沟藻、裸甲藻、梨甲藻 等)引起赤潮有时并不引起海水呈现任何 特别的颜色。
赤潮生物的种类
• 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 赤潮毒素,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 内,摄食这些有毒生物,虽不能被毒死, 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 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这些鱼虾、 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体中毒, 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 ·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 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 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 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系统中的物质循 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 当赤潮发生时这种平衡遭到干扰和破坏 ,赤潮打破 了生态系统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平衡,改变了系统 平衡的能量流动,所产生的有害物质等超出了生 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赤潮发生频率的变化 1972—1998年中国沿海发生赤潮次数
我国赤潮的地域差异
2000年东海发生的特大赤潮
赤潮的危害
• • • • 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 赤潮破坏鱼、虾、贝类等资源的主要原因是: 1、破坏渔场的铒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2、赤潮生物的异常发制繁殖,可引起鱼、虾、 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 而死。 • 3、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 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 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4、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 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Βιβλιοθήκη 赤潮的治理方法• :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提出多种赤潮治理方法,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提出多种赤潮治理方法,但真正能付 诸应用的寥寥无几。主要是因为要使一种方法得到认可, 诸应用的寥寥无几。主要是因为要使一种方法得到认可, 必须符合“高效、无毒、价廉、易得”的要求, 必须符合“高效、无毒、价廉、易得”的要求,而目前很 难找出一种方法完全符合上述要求。 难找出一种方法完全符合上述要求。但在水产养殖区内发 生赤潮的紧急情况下,仍然有一些应急措施可以采用。 生赤潮的紧急情况下,仍然有一些应急措施可以采用。
赤潮产生的原因
• 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随着全国沿海养殖业的大发展,尤其是对虾养殖业的蓬 勃发展。也产生了严重的自身污染问题。在对虾养殖中, 人工投喂大量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由于养殖技术陈旧和 不完善,往往造成投饵量偏大,池内残存饵料增多,严重 污染了养殖水质。另一方面,由于虾池每天需要排换水, 所以每天都有大量污水排入海中,这些带有大量残饵、粪 便的水中含有氨氮、尿素、尿酸及其它形式的含氮化合物, 加快了海水的富营养化,这样为赤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 物环境,使其增殖加快,特别是在高温、闷热、无风的条 件下最易发生赤潮。由此可见,海水养殖业的自身污染也 使赤潮发生的频率增加。
生态学角度 生产者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导 致生产者大量死亡,在分解者的作用下分 解,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等 消费者大量死亡,同时放出很多的有害物 质,打破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物质循环与 能量流动,使区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我国赤潮现状
• 中国沿海的很多海域都是赤潮高发区,同 时中国也是世界上赤潮发生比较频繁的国 家之一,每年都有多起赤潮事件的记载。 在中国的海域中,发生赤潮比较集中的海 区有:渤海(主要是渤海湾、黄河口和大 连湾等地)、长江口(主要包括浙江舟山 外海域和象山港等地)、福建沿海、珠江 口海域(大亚湾、大鹏湾及香港部分海区 等地)。
大面积的赤潮治理
• 国际上公认的一种方法是撒播粘土法。粘土是一种天然矿 国际上公认的一种方法是撒播粘土法。 来源丰富、成本低、无污染。 物,来源丰富、成本低、无污染。日本和韩国已经尝试使 用了这种方法, 用了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当年因赤潮所引起的渔业经济 损失。为进一步提高粘土的治理效果, 损失。为进一步提高粘土的治理效果,现在又研制出了改 性粘土。 性粘土。改性粘土是通过改变粘土颗粒的表面性质而制备 其治理效果比粘土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的,其治理效果比粘土高几倍甚至几十倍,被认为是一种 很有潜力的赤潮治理方法。 很有潜力的赤潮治理方法。 • 另外,还有人提出用生物方法治理赤潮,即通过滤食性贝 另外,还有人提出用生物方法治理赤潮, 浮游动物、藻类、细菌或病毒等捕食或杀死赤潮藻, 类、浮游动物、藻类、细菌或病毒等捕食或杀死赤潮藻, 但目前这种方法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但目前这种方法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进一步的应用还 有待于研究。 有待于研究。 此外还有凝聚剂沉定法、回收处理法、 此外还有凝聚剂沉定法、回收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和化学 药品法(硫酸铜、过氧化轻、高锰酸钾、氯气、过碳酸钠、 药品法(硫酸铜、过氧化轻、高锰酸钾、氯气、过碳酸钠、 甲醛等)。 甲醛等)。
• 小型的网箱养殖 • 可采用拖曳法来对付赤潮。也就是将养殖网箱从赤潮水体 可采用拖曳法来对付赤潮。 转移至安全水域。这种方法简单易行, 转移至安全水域。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前提条件必须是 赤潮仅在局部区域发生,而且在周围容易找到安全的“ 赤潮仅在局部区域发生,而且在周围容易找到安全的“避 难区” 难区” • 隔离法 是另一种比较可行的应急措施。这种方法主要是 是另一种比较可行的应急措施。 通过使用一种不渗透的材料将养殖网箱与周围的赤潮水隔 离以降低赤潮的危害。同时应注意给网箱充气,防止鱼类 离以降低赤潮的危害。同时应注意给网箱充气, 缺氧。 缺氧。
什么叫赤潮?
赤潮(red tide)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 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 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 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 象。
人类早就有关于赤潮的记载
• 《旧约·出埃及记》中就有关于赤潮的描述:“河 里的水,都变作血,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喝 这里的水了”。 • 1803年法国人马克 · 莱斯卡波特记载了美洲罗亚 尔湾地区的印第安人根据月黑之夜观察海水发光 现象来判别贻贝是否可以食用。 • 1831—1836年,达尔文在《贝格尔航海记录》中 记载了在巴西和智利近海面发生的束毛藻引发的 赤潮事件。 • 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赤潮现象。如清代的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就形象地记载了与赤潮 有关的发光现象。
赤潮产生的原因
• 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 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科学家发现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 大于2℃是赤潮发生的先兆。海水的化学因子如盐度变化 也是促使生物因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盐度 在26—37的范围内均有发生赤潮的可能,但是海水盐度在 15—21.6时,容易形成温跃层和盐跃层。温、盐跃层的存 在为赤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条件,易诱发赤潮。由于径流、 涌升流、水团或海流的交汇作用,使海底层营养盐上升到 水上层,造成沿海水域高度富营养化。营养盐类含量急剧 上升,引起硅藻的大量繁殖。这些硅藻过盛,特别是骨条 硅藻的密集常常引起赤潮。这些硅藻类又为夜光藻提供了 丰富的饵料,促使夜光藻急剧增殖,从而又形成粉红色的 夜光藻赤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