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英语课程标准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由引可见,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是英语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表明,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中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如果忽视学生这一主体的教学是难以取得较高的教学效果。从有关资料统计来看学生对英语普遍感到吃力,学习成绩差;大多数学生完不成英语教学任务。是什么原因制约着学生学习英语呢?
我认为除了教学条件差、教师水平不高外,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恐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笔者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分析英语学习差的形成原因,不难发现,这些学生普遍在非智力因素上存在着不良表现。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意志脆弱。在心理上存在着以下障碍:1、无用心理。这些学生大多数是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对继续上学无望,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回到农村后,所学英语知识一无用处。2、自卑心理。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智力差,不是学习英语的料,便自暴自弃起来。3、逆反心理。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受到挫折,或者受到教师的指责或同学的讽刺、挖苦,由此和科任教师产生“对立”情绪,转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反感”,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4、依赖心理。这些学生由于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课堂上只靠老师讲解,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上完全丧失自主权。二是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习惯差。具体表现在:1、不勤于记忆、巩固所学词汇、习语和句型。2、不勤于思考,寻找不到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3、不勤于动口动手。
4、不勤于自我实践等。集中体现在一个“懒”字上,而懒惰则是英语学习的大敌。
因此,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研究学生的学情,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只有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目前,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已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为了使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关心每一位“后进生”的学习就成了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分层次,实行因材施教。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类获取知识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没有学生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主动性,一切措施均将落空,特别是英语教学,不培养学生的兴趣,不是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就会事倍功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抓好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利用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一般地说,学生在接触到英语这门新的学科时,由于好奇的心理,都能产生较高的热情,这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行教学。首先,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生意识到英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得世界上各方面信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作为新世纪的一代人,懂英语才能跟上时代的需要,特别是走入市场的今天,学好英语对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英语知识,向学生讲明英语使用的广泛性,使学生意识到学好英语的实用性。从心理学上讲,在学生明白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之后,就会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而动机则是学习行为的前奏。
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掌握知识的重要因素,有人甚至认为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在的学习动机是不能经常起作用的,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激发,只有这样,才能使有关动机由潜伏状态转为活动状态,成为实际上起作用的活力。主要措施有:(1)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教师在讲授课程之前,要向学生讲明学习的具体目标、任务和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占的地位,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2)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课文有关的若干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这是激发他们内在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3)为学生创造取得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是应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向他们提出难度相当的问题,使他们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为他们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动机的激发贵在坚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永久性保持。
3、培养意志,树立信心
语言学习最基本的特点是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反复的循环以及枯燥的不知疲倦的机械性训练,最忌一暴十寒。有的学生有了心理认识,也有行为愿望,但不能做出相应的行为;有的学生虽然能付诸实施,却不能坚持到底,其原因是缺乏意志。因此,培养学生意志,树立信心是英语教师的又一项重要任务。一般做法是:(1)教师要善于提供真实可信、有血有肉、有远有近、可学可以达到的典型榜样,激发起锻炼意志的愿望。另外,还应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置“关卡” 和疑点,锻炼每个学生的心理意志,促使学生克服内外干扰,养成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习惯。(2)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对他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善意和真诚的爱。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在感情上觉得教师可亲可敬,在心理上有亲近感,信任感;并由此折射到所教课程上,使他们能努力刻苦地去学,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3)就是要善于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尊重、信任他们,多用表扬的语言激励其斗志。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大声地读,克服怕羞不敢开口的心理,帮助
学生寻找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树立一定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二、指导学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学法掌握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人以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教师指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是目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三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就学得主动。这是因为通过预习,首先,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其二,可以使课堂教学顺利地进行,特别是英语教学,如果学生预习得好,新课的导入和知识要点的介绍就进行得顺利,课堂气氛就活跃,师生之间配合就协调和默契。其三,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一方面,在预习中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与能力,来独立完成对新知识的初步理解。并且,针对疑难问题,能促使他们查阅有关资料,甚至相互间探讨,使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在课堂中去用心听课,积极思考。由此可见,课前预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提出预习的要求或提纲,提纲设计要有启发性,内容要明确、集中,要始终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指导学生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
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来说抓好课堂45分钟,就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而稳定的情况下,才能有明晰的感知、高效率的记忆、活跃的思维。成绩优秀的学生上课都很专心,思维始终与教师保持一致,对教师的提问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注意规律,使学生集中注意于教学活动中,(1)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如:直观教具的演示;教师讲课声调的抑扬顿挫,都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同时,好的板书,重点知识的反复讲解,以及切合实际的教法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得到保持。(2)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学习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行为,要搞好学习,不能只凭兴趣,而靠发展有意注意;学生在听课中首先要养成经常按照活动任务的要求,提醒自己去注意正在进行的活动的习惯。其次,要经常提出问题,如:“已作了什么?”“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等等来加强对活动的注意。(3)也要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分配能力。使学生养成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特别是重点、难点的内容要做好记录,因为知识的获得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特别是英语学习,一个单词的用法,一种句型结构的特点,一种语法现象,保守地说,如果不经过数十次的重复运用是难过关的,而教师的讲解却不能反复。因此,课堂笔记为学生课外复习提供了依据,使遗忘的东西,可以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