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业发展战略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金融业发展战略理论——基本分析框架及其发展趋势

从金融机构战略理论的角度看,金融机构战略主要涉及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方向和经营管理活动的范围,指导金融机构将其资源的配置与变化的环境、市场、客户等相匹配,从而实现预定的经营管理目标。

近年来,全球金融业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迅速而显著的变化,金融管制不断放松,信息技术不断应用到金融业中,金融全球化迅猛推进。在这种背景下,金融机构的战略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并且成为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金融业的重组风起云涌;金融业重组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重组过程基本上都是伴随着战略调整,甚至可以说,重组既是战略调整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实现战略重组的重要途径。大部分金融机构主动进行重组的根本目的,是在客观评估环境、市场等变化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来调整自身的经营方向和经营范围。金融机构重组的过程,也可以说就是在新的发展战略的导向下,不断调整金融机构内部资源配置方式的过程。

一、现代金融机构战略应当涵盖的主要内容

著名战略理论专家凯(Kay,1993)指出,金融机构的战略是其内在能力与外在关系的结合,金融机构的战略竞争优势来自于独特的比较潜能、战略资产和特定的市场结构。

战略在金融机构的不同组织层次上有不同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全局性的战略(即整个金融机构层次的战略,corporatelevel)强调的是金融机构高层如何使金融机构实现预定的经营和盈利目标。这主要是关于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scopeofabank’sactivities),即一家金融机构应该集中在哪一个活动领域、或者在几个活动领域开展业务;怎样将资源配置到不同分支机构的不同经营活动中。

部门的战略实际上就是竞争战略或者业务战略(competitiveorbusinessstrategy),这一战略关注的是具体的市场、金融产品的组合、关键的经营管理人员人选、业务活动的安排、金融产品及其推销等等。显然,部门战略关注的也就是关于金融机构如何在市场中竞争的问题,其关键问题是应当开发哪些产品、并提供给哪些客户和哪类市场,等等。

在实施上述不同层次的战略中,金融机构必须在动态、客观地评估经济环境、自身市场状况等的基础上,明确地回答战略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应当为谁做?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做?这些措施对于利润有什么影响?换言之,即谁是客户?应当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机构如何满足市场需求?由谁来提供这些服务?等等。

制定和实施金融机构战略的核心内容和步骤之一,是确定优先拓展的市场,分析可能影响到金融机构在这些市场上竞争的各种因素,并依据影响力的大小为这些因素(如产品、服务、人力资源、技术等等)排列优先次序,在全局性的战略中,目标市场可能会采用用含义较广的领域来表达,如零售业务市场、公司业务市场和国际市场等等。不过,在竞争战略和各个层次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在分产品、分客户、分部门进行效益测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含义较为宽泛的目标市场细分为更窄的、更为明确的市场。

二、现代金融机构战略的形成过程

金融机构战略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涵盖对于市场、经济环境和自身等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估和分析。

严格地说,金融机构战略的形成是一个过程,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企业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动态地对市场环境和自身状况的变动作出反应的过程。由于市场环境等因素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金融机构必须要保持对于这些变动的敏感。

从战略形成过程的不同环节看,这个过程至少应当包括互相依赖、互相支持的以下几个环节:

1对环境变化进行评估;

2对自身的市场地位、竞争能力、优势与劣势进行评估;

3对利益相关者的预期进行评估。事实上,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意识到,金融机构战略的确定及其调整必须要考虑到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如客户、股东、债权人、雇员、政府、媒体等等,要适当地平衡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4对竞争者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5确定发展战略中的目标、任务及措施;

6对关键性的战略性的内部调整措施进行敏感性分析和测试;

7制定长期性的战略方案;

8根据长期方案和具体环境制定中期方案和短期计划;

9结合具体的始创状况组织实施;

10通过建立信息反馈与沟通,保证上述过程从评估到实施的连续进行,并根据新的市场状况和实施状况及时对每一个步骤进行调整、补充和修改。

结合金融机构重组的现实,在战略顾问和金融机构内部共同协商、初步确立了发展战略之后,应当在整个重组过程中密切监控战略的实施过程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当说,这也是战略形成的重要组成环节。

三、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制定现代金融机构战略的核心环节和关键内容

尽管发展战略的形成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战略界日益达成的共识是,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应当是提高市场竞争力。

1把握自身的竞争优势与劣势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基础

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在制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对于自身优势与劣势的分析最为重要。

从已有的文献看,战略理论中对于自身优势与劣势的总体上的分析框架大致有:

(1)成本领先地位(costleadership),即是否具有低成本优势。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服务,就能够在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

(2)产品差异(productdifferentiation),即是否能够针对不同客户的偏好开发出不同的产品。这实际上是建立在分产品、分客户进行效益核算的基础上的。

(3)价值链分析(valuechainanalysis),即通过控制成本支出以增加客户认为有价值的产品。换言之,是将整个金融机构业务流程作为一个价值链来考察,分析的目的,是应当寻求出哪些业务环节给金融机构带来的价值增值(value-added)最为明显,同时要把握好不同环节之间的依存关系。

(4)盈利相关分析(correlationwithprofitability),即分析哪些客户、产品等是带来盈利的。

归纳上述分析框架,其共同的内容,就是要寻求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并以之作为确定发展战略的基础。

2界定清晰合理的目标市场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前提

为了合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有效配置自身的资源,就必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不加区分地将有限的资源随机地配置到自身有优势和缺乏优势的市场上。因此,制定一项发展战略要决定清晰的目标市场,决定应当回避的市场,从已有的文献看,在确定目标市场的过程中,对市场结构的分析十分重要。竞争性市场结构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供给者的市场地位:资金和人员是一家金融机构的两种重要资源,融资成本和为解决劳动力不足与技术缺乏所付出的成本极大地制约着一家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