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草原》是一篇即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散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的亲身经历。《草原》这篇课文语言简洁生动, 情感真切自然,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是一篇文美、景美、情美的典范作品。老舍先生不愧被誉为“语言大师”, 文中比喻、拟人信手拈来, 其中最鲜明的语言特色是老舍先生故意将互相对立和排斥的描写, 巧妙地熔于一炉, 在看似矛盾的语言背后, 可以让读者读出丰富的内蕴。设计意图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 对这么多清新自然、贴切传神、内蕴丰富的语言文字, 需要引导学生作“反刍”式的品味。在文本解读过程之中, 注重文字品味, 把语言的内容和形式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文字的研读,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动感的大草原的画面,并在欣赏草原画面的同时再运用文章的语言进行描绘,这样使得整堂课都是围绕着草原的“美”而开展教学,丰富积淀学生的语感,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学会即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3.品味、积累语言,认识草原特点。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体会修辞手法的好处,学习、运用即景抒情的构段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品味、积累优美的语句。

2.学习、运用即景抒情的构段方法,体会修辞手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趣。

1.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2.提问激趣:草原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样子的?

3.老舍先生常年居住在北京,在没见过草原之前,他心目中的草原是这样的。(出示资料: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使人怕到北边去。———老舍)

4.1961年,老舍先生第一次见到草原,草原又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自由读课文,感受感受。

二、初读理脉,感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

2.学生交流:草原给老舍先生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草原美在哪儿?相机小结并板书:风景、人情。

三、精研文本,得“美”言。

1.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划出最能体现草原风景特点的句子,感受作者是怎么把这份美写出来的。

2.交流最能体现草原风景特点的句子。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相机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3.它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呢?

(1)“一碧千里”体会到了草原的什么特点呢?

(2)“并不茫茫”。结合老舍原文中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4.这些草原的特点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呢?默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这两个特点的句子,划下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交流句子。哪些句子写出了草原的“一碧千里”和“并不茫茫”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引导学生你体悟作者的写作特点。第一步:发现句子中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第二步:感悟字词使用的精巧。

①品读“绣”,体会草原的和谐精致之美。

②品读“流”,感受草原的蓬勃之美。

③请生带着感受、想象着画面读句子。

6.小结:绝妙的比喻,这精妙的用词,让我们读出了草原的翠色千里、生机勃勃!这也真正是草原的特点所在。

四、读诵悟写,习文法。

1.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段的构段特点:即景抒情。

2.学生思考并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3.合作读第一自然段。

①男女生合作读。

②学生闭上眼睛跟着老师读。

4.学生试着背课文第一自然段。

5.根据提示,让学生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

6.让学生选择自己所熟悉的一处景物(一池荷花、一面墙的爬山虎),用上即景抒情的手法写一写。

7.交流汇报描写景物的段落,师相机进行指导。

五、回归整体,延意境。

作者用即景抒情的方式让我感受到了草原的风景美,那草原的人情美又是怎样的一副画卷呢?作者又是如何写出来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六、板书:

风光美

草原(美)

人情美

七、作业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用”既......又......既......又......”写一句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