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少年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青少年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2-07-10T10:32:57.297Z 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孙浩哲

[导读]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还是道德和能力的提升,是人文素养的培养。

孙浩哲

[摘要] 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青少年人文素养的缺失现象非常严重。通过大量案例阐述了当代青少年人文素养缺失的危害,分析了人文素养的内涵,就如何提高当代青少年的人文素养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人文素养缺失现状对策研究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在日新月异,然而我们在为国家经济繁荣昌盛而欣喜的同时,也在为青少年人文素养的缺失的现状而担忧,甚至让我们震惊和痛心。

一、从震惊与痛心案件中反思青少年人文素养缺失的危害

众所周知,各报刊、媒体经常披露青少年所为的恶性事件,当事人大多是80后,甚至90后的青少年,甚至是10几岁的花季少男少女。十几岁的孩子为什么会拿刀杀人,而且杀的还是自己的同学、父母、爷奶、外婆?十几岁的孩子心里究竟有多大的仇恨,使得他们必须把解决问题的方式全都归于暴力?又有多大的委屈不能承载而自杀赴死?有人可能会说,这些十几年来令人震惊的青少年恶性事件只是问题青少年的个案,可生物学家说,“当你看见一只蟑螂的时候,你看不见的地方有一百只”。同理,在下面青少年典型案件背后就是我们当代青少年群体的影子-----

徐力,17岁的高中生,一个在学校学习十分刻苦、生活十分节俭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无法实现妈妈要求的学习成绩名次就把妈妈杀死,杀死妈妈后还无其事地上学----

超然,一个想和女孩谈恋爱,却将女孩的妈妈杀死来实现与女孩相好的目的-----

张璐璐,16岁的少年杀死亲生父亲表现出毫无悔意。

初中学生组成的黑社会团伙在《本团密要》中规定:“……在必要时,要出手毒辣。不要心慈手软,不能感情用事。”

26个孩子数次作案后,竟然互相比较看谁的未成年作案时间长,14岁的少年曾公开宣称:“我还能偷2年”,13岁的少年不甘示弱:“我还能偷3年,比你多一年”。

刘海洋,清华大学的高才生,一个自称喜欢动物的人,先后两次用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烧伤北京动物园熊山的三只黑熊,却美其名曰做动物嗅觉实验!

马忠义,北京某高校大二学生,为实现勒索钱财之目的,用仿真手枪作案,并提前预设成功和失败的两种结局------

小新(化名),初中辍学,为弄到上网的钱,不惜杀死爷爷、奶奶------

马加爵,云南大学学生,高中时被评为“省三好学生”因为打扑克口角竟杀死四名同学而毫不手软。

李刚,初中学生,向女士“求爱”不成,就杀死对方。

5名高中青少年因为几句拌嘴,就将同学用围巾勒死,并支解,随后弃尸野外。

张超:女,大二学生。19岁,把包养她的当地大款杀害、分尸,并用DV全程拍摄下来。

15岁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经常被外婆批评而将老人杀害;

18岁少女齐某杀害双亲后,将父母尸体肢解,分别用42个塑料袋装好放在卫生间中,为了防止尸体腐烂发出恶臭,还将部分肢解的尸体在锅中进行蒸煮。其后在家中生活如常,李启铭,官二代,在校园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后不去救人却高呼 “我爸是李刚”

马文聪,开奔驰车故意撞人,无视周边市民阻拦强行开车,造成更大恶果----

这些青少年犯罪有的是明知犯罪有意而为,有的是无意识的自动反射行为,但都说明他们良知和爱心的缺失,说明青少年对生命的珍爱和敬畏的消失,说明80后、90后被抱大的、惯大的、宠大的青少年应验了中国一句古话:“惯子如杀子”的俗语。案例中,每一次恶性事件的起因动机都是看似不值得的小事,而他们却采取了极端残忍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是教育的浮躁?教育的功利?还是教育的断裂?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脆弱、残酷、冷漠,他们日常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可以杀人,随意践踏别人的生命,甚至是父母爷奶等至亲的生命;他们有些人明知道自己抢劫犯法,因为未成年不定罪,就肆无忌惮地疯狂作案;案件中大学生缺钱就去抢,小学生抢不了别人就杀爷爷奶奶抢钱----

青少年犯罪是一直存在的老问题。过去一般比较常见的是以大欺小、偷盗、抢劫、打群架等等,现在青少年却动不动就杀人,甚至杀人分尸,杀害亲人,且出自按理看连杀一只鸡都害怕的青少年之手,让人震惊。在一般人眼里,女生往往与暴力绝缘。可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许多行凶者竟是女孩,当文静、柔弱的女孩子开始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时,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真的需要重新思考和反省。我们一直重视发展教育,当教育只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的时候,人就将变为没有感情、没有是非、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感的机器了。当代青少年自私、自我中心主义的结果,就是“只要求别人为他付出,不愿为别人考虑,不会尊重他人,自己只有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自私写照。这就是我们的当代具有丰富科学知识而缺少人文素养的一些青少年:在娇惯、宠惯中长大,听不得批评,听不得抱怨,惟我独尊,自私狭隘、道德沦丧、为名为利不择手段。爱与被爱这种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在这些青少年中已消失殆尽。精神分析大师弗洛姆说,爱和创造性的工作是人克服和世界的分裂的重要途径。当我们的青少年缺失爱的路径时,人格和精神的分裂已成为必然。因为爱心和感恩的心不仅仅是做人的美德,更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标准内涵!生养我们的父母、教导我们的老师、朝夕相处的同学、以及擦肩而过的周围的人我们都应该是爱和感谢的对象。人生的完满需要彼此的支撑,人字的结构需要彼此的支撑。换位思考,待人如己,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人性的光辉。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动物尚且感恩,何况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

原本善良的青少年为何没有了恻隐之心?为何缺少爱心和感恩的心?是谁让我们的青少年如此冷漠、麻木、冷酷残忍?

如此令人震惊的事件,近几年来频繁地见诸报端和其他媒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思考着。我深感学生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其实,本质意义上讲是教师、家长和整个社会教育者自身出了不该出的问题。是惩罚性教育思维,让学生、让孩子在潜意识中学会“报复”!

斯宾塞说:“教育是为人类自身的完满、智慧、生活而传递与传承的”。今天的中国教育却在为虚荣的成绩名次、为老师的表扬、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