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管理还是靠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辩
大家好,我方观点是提高质量靠管理.在开始这场辩论的时候我们先要明确一点,我们是音量钢厂这样一个生产单位的层面讨论问题,因此我们说的质量是企业产品的质量,我们说的技术也是生产单位能达到的技术水平,而不是专业科研单位的实验室中的技术水平.
其次站在这个层面,我们明确下面几个定义
按照iso2000ISO9000族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不是某一项或几项指标做的很好,就能说好了,而是既要满足显而易见的要求,也要满足通常隐含的要求,既要满足静态已有的要求,也要满足动态发展的要求,这就是所谓的持续改进的质量要求.
技术只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而根据我们都大学学过的<企业管理>这门课,对于管理的定义是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提高质量的过程中,技术相比管理有以下不可弥补的弱势
技术本身有局限性,它的条件性和抽象性,决定了它的作用是很有限的
技术是有条件的,或者说是有前提的,或者说是有特定环境要求的。一种技术必然是在一个或几个明确的或默示的条件规定下的特定环境内有效的方法。
技术是总结出来的一种方法,不是活动,而是一种抽象. 技术对环境的要求是随着人们的认识深入而变化的,在一个生产活动中,一种技术的应用只考虑环境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定变量,而其他环境变量被忽略了,这是必然的,这些被忽略的环境因素也可以影响技术发挥作用,人们对技术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技术抽象性要求我们在应用技术时必须有意识的把技术和实际联系起来,并注意到任何总结出来的技术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待我们进一步完善。此外,技术之于生产单元还有额外的弱势,
第一,合理利用技术是正确的,而盲目崇尚技术则是要不得的
第二,技术的介入往往不是在质量问题发生之前,而是之后,很多时候是滞后的
第三,依靠技术获得的质量效果往往只能用在某一场区域,而很少能推广到其他区域
于此相对,好的管理能够合理把握技术在生产的运用程度,既避免了杀鸡用牛刀,也避免了人对于技术的依赖性,同时,管理的预见性能够引导技术提前介入生产活动,防微杜渐,再次,依靠管理模式的转变得到的质量效果,能够很快很广泛的向其他区域推广
大家好,首先我再次重申我方观点,提高质量靠管理
今天站在这里,我们这场辩论赛的目的不在于比赛本身,而在于深刻学习庞总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和附带的八起质量事故的教训,是为了努力消除我们特钢的质量之痛.众所周知,外面的人在评论特钢时都说特钢已经武装到了牙齿,该有的先进设备也有了,该有的技术积累也有了,但是反观我们的八起质量事故,也并不是不掌握新设备导致/也不在摸索试生产新的钢材,缘何为发生这样的事故呢?
归根结底,无论是技术尽或未尽职责,但是受到或是技术本身或人为或环境的局限,没有依靠一个适当的管理措施,导致了这些从技术上讲本不该发生的事故的出现!
从线材分厂的不锈钢粗晶到锻造厂的混钢事故,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在人的面前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技术不能自我判断自己是否被正确的执行,只有依靠管理,才能保证技术的正确,不然技术也会带你走入误区,这也就是为何我们要编写质量标准化作业手册的原因
从钢管厂外包产品不合格,我们可以看出,技术在一个区域的良好执行,并不代表它可以自行延伸到其他区域去,还是需要管理推动它的延伸,必须要实行严格的审核制度来保证相同的技术在不同区域得到规范应用,就像kfc
从线材分厂的露点仪误报警”狼来了”和锻造厂MC5整炉过烧,又恰恰是人对于技术的态度的两个极端,一个是对技术的不信任导致技术完全不发挥作用,一个是对技术的过分依赖导致技术的作用被过分放大,而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都是管理的失职,前者在于设备管理的缺失和质量事故敏感性的迟钝,后者是不规范操作和责任心的不足以及质量意识的淡漠
炼钢厂齿轮钢因B超标导致的端淬多次质量异议/条钢厂00Cr17Ni14Mo2从50吨报废扩展到100吨、炼钢厂GCr15关停产线重开导致二次氧化脱碳的事故,都反映出技术是被动作用的,它不会自发的预见到生产过程中环境的改变、要求的改变和生产任务的延续性,而能够引导技术做好这些的,唯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