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税负评价指标设计及影响因素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值税税负评价指标设计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在全面营改增的大背景下,本文以提升增值税管理水平为出发点,设计增值税税负的评价指标,并通过指标分解,分析出对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影响因素包括:①收入结构与视同销售行为;②进项税获取水平;③结算效率;④ 成本开支结构;⑤企业盈利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因素分析法开展税负指标分析工作,不仅可以衡量企业税负与改善成效,还可以帮助发现计税漏洞、挖掘业务提升空间,对实务工作具有良好的启发与引导作用。

关键词:增值税评价指标影响因素

一、研究意义

增值税与营业税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两大流转税税种,随着“营改增”在全行业的逐步推进,对增值税模式下的管理研究显得越来越有意义。与营业税模式相比,增值税模式更为复杂,贯穿企业的方方面面,从发票管理、营销设计、预算编制、招标采购、合同签订到报账结算等各个环节都有根本性的影响。在现代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下,税务人员通过在各个环节中开展专题研究与专项梳理,努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但是,在政策环境变化、经验不足的情况下,由于多种因素的交叉影响,可提升点可能并不好识别,而且,这些管理成效大部分可能难以量化。如何衡量企业税负承担的高低、税负的改善情况,如何由此分析映射出来的税务管理情况,以及如何通过税务分

析挖掘可提升点以增加企业价值,是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本研究旨在以增值税税负为对象,设计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并通过指标分解,探索增值税税负的影响因素,进而探讨如何通过税负指标的分析在实务工作中寻求提升点、衡量工作成效。

二、增值税税负评价指标设计

从计税原理来看,增值税对商品或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征收税款;从计算方法来看,先根据销售额与对应税目的销项税税率计算出销项税额,然后减除当期付款获取的进项税额,差额部分就是当期应交的增值税。因此,对于增值税税负评价指标的设计,首先应该是一个可以总览的综合性指标,其次是可以帮助分环节分析的二级指标。根据实务经验,将增值税税负率设为一级指标,平均销项税率和平均进项税率设为二级指标,具体如下。

(一)增值税税负率

增值税税负率指标,反映了企业一定期间内承担的增值税税负水平,揭示企业获取一定收入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额。作为对企业增值税税负情况的总括性指标,首先,分母是当期收入,一方面与惯用的财务指标定义相一致,有利于进一步的指标分解分析;另一方面可以便于与营业税模式下的流转税税负情况进行比较,因为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是营业额,也就是营业收入;其次,分子是当期应交的增值税额,在一般情况下,等于销项税减去进项税的差额,这里的进项税指的是抵减了进项税额转出后的金额,除了销项税和进项

税额之外,应交增值税的构成还包括适用简易计税方法产生的应交增值税(例如销售营改增之前购入的、使用过的动产类固定资产)、减免税款、出口退税等,这些零星事项,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占比较小,此处基于重要性原则,暂予忽略,不展开赘述。

(二)平均销项税率

这一指标,反映的是企业销售的平均税率,对于经营业务涉及多税目多税率的情况,这一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收入结构。另外,视同销售的行为也会影响这一指标,因为视同销售往往在会计核算上不产生收入,而是随同成本支出一同计算,因此,会加重这一比率值。在指标定义上,分母为收入,分子为销项税额,在规范核算的企业,大部分的销项税列账时点应与收入列账时点相一致,对于一般的业务,在列收入的同时列销项税,销项税产自于收入,因此,本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企业销售端的税率水平。

(三)平均进项税率

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看,进项税的特点在于,遵循收付实现

制。进项税这种资源是以企业收到合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且进行认证抵扣的时点进行确认的。而销项税则由于与收入同

步,基本遵循权责发生制。那么,在指标设计时,进项税的对比基础应该也遵循收付实现制,此处使用当期报账支出,作为计算的分母,包括成本类支出与购买固定资产的投资类支出,在报账数据中选取不含税金额,即增值税专用发票票面的价款额或其他票据的发票总额,以便后续分析与成本开支相匹配。

分子则使用扣除进项税额转出后的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这一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期间获取进项税的水平,也就是企业一定支出伴随获取的进项税资源。

三、评价指标分解及增值税税负影响因素分析一个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水平,可以通过增值税税负率进行综合评价,但是并不能通过平均销项税率和平均进项税率进行完全解释。因为,从公式可以看出,产生进项税的来源不是收入,增值税税负率并不简单等于销项税率减去进项税率,因此,需要对指标进行分解,以便进一步对税负影响因素进行完整性的分析。

在指标分解的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由于我国采用的是消费型增值税(2009 年起),允许将购买固定资产所获取的进项税额全部一次性扣除,进项税的来源包括了成本类支出和投资类支出(公式中定义为成本开支总额),而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并不能完全体现在当期利润中,那么,在因素分析的时候,进项税和支出对应的范畴就会与当期利润不完全匹配,不便于指标分解。考虑到固定资产对利润的影响最终通过折旧反映,对于存续企业,忽略购买资产与计提折旧的时间性差异,用“成本”替代“成本开支总额”将公式进一步简化为:

由此因素分解公式可以折射出,对增值税税负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收入结构与视同销售行为

平均销项税率反映的是企业的收入结构。对于多税率经营的企

业,营销方案的设计、促销方向的引导、销项税管理的精细度都会影响收入结构,在粗放式管理的经营模式下,如忽略收入结构的优化,会导致偏高的销项税率,进而增加增值税税负。其次,过多的视同销售行为,也会引起销项税率的上升,在企业成本资源投放时,应同时考虑由此增加的视同销售税金成本,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支出。另外,会税差异也会对销项税率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税负率。例如,会计上未确认收入的业务,可能因为符合计税条件而需要计缴销项税额,但是这种影响主要产生时间性的差异,而且金额占比一般不会很大,并不是一种实质性影响。(二)进项税获取水平

平均进项税率反映的是企业一定付款支出对应的进项税水平,体现了企业一定期间获取进项税资源的能力,一方面与获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在所有报账中的比例有关,另一方面,与专票上的增值税税率也息息相关。进项税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增值税税负。在含税总价相等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并且尽量要求供应商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一般能获取更多的进项税额。同时,应加强对增值税发票的管理,避免应获取增值税专票而获取普通发票的情况,避免因超过180 天的认证时限而损失进项税资源的情况。另外,通过业务梳理、税务筹划、合法合规地在采购前端争取有利的结算税率,也可以帮助提高进项税的获取比例。

(三)结算效率结算效率,由当期报账支出与当期可抵扣支出的对比值间接反映。报账支出是收付实现制,可抵扣支出是权责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