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分子世界
《走进分子世界》 讲义
《走进分子世界》讲义一、引言当我们仰望星空,感叹宇宙的浩瀚无垠;当我们凝视微观世界,探索物质的本质,我们会发现,分子这个看似微小却又至关重要的存在,隐藏着无数的奥秘。
让我们一同走进分子世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分子的定义与特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这意味着,当一种物质的分子发生变化时,其化学性质也会随之改变。
分子非常小,小到我们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到。
但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如电子显微镜,我们能够捕捉到它们的身影。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极其微小,例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 3×10^-26 千克。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这一现象被称为分子的热运动。
例如,我们能闻到花香,就是因为花香分子在空气中不断运动,进入我们的鼻腔。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表现为引力。
三、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不同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结合,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分子。
例如,水分子(H₂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二氧化碳分子(CO₂)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分子。
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等。
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如氢气分子(H₂)中的氢原子之间就是通过共价键结合的。
离子键则是通过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如氯化钠(NaCl)就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
四、分子与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分子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力在不同状态下有所不同。
在固态中,分子排列紧密,有规则,分子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强,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液态时,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的运动较为自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流动,但仍存在一定的相互吸引力。
气态中,分子间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分子可以自由地向各个方向运动,充满整个容器。
五、分子与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走进分子世界
较大
最大
分子间作用力 最大
较小
最小
分子运动
在某点附 在某一范 能自由地沿各 近振动 围内运动 个方向运动
猜想:
活动四
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
活动五
用系有棉线的铁圈沾上肥皂液,用手戳 破一边的肥皂膜。
?
活动六
用注射器吸入一段液体,用手堵住开口 端,然后用力压活塞。
液体和固体很难压缩。
小结
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形状 体积
固体 固定
固定
液体 不固定
固定
气体 不固定 不固定
分子间距
最小
(瑞士)
电子 显微镜下 的金分子
扫描 隧道显微 镜下的苯 分子
电子 显微镜下 的碳化硅 分子
扫描隧道 显微镜下 的DNA分 子结构
分子有多大?
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把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好比乒乓球与
地球相比!
➢2500万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地排成一行, 长约1cm!
➢标准大气压下,1cm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 个分子,每秒钟数出100亿个要数80年!
布朗运动
小组合合作作二
根据已经证明的结论,你对分子间的相互 作用有哪些猜想?
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独立思考 组内圆桌会议——求优 组间交流
想一想
既然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那 么为什么分子不会飞散开,反而聚合在一 起构成我们看到的物体?
猜想: 如果分子间有引力,为什么没有聚成一 团,而彼此之间却有间隙?
——惠施(战国著名的 政治家、哲学家、辩客)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 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庄子·杂篇·天下》
2024-2025学年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教学案
20242025学年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教学案我设计这节《走进分子世界》的教学案,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感受分子的运动,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孩子们理解分子运动的原因。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运动的原理。
2.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和分子运动的观察。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子模型、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魔法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分子运动的奇迹,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分子的概念,解释分子运动的原理。
3. 实验: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分子运动实验,观察分子的运动,并记录下来。
4. 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讨论分子运动的规律。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分子运动的原理。
2.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孩子们的反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
2. 拓展延伸: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次分子运动的观察实验,加深对分子运动的理解。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分子的概念,认识到分子运动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走进分子世界》这节课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孩子们理解分子的概念和分子运动的原理是本节课的两个主要重点。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分子运动则是物质性质变化的基础。
分子运动的原理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让孩子们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这就是本节课的主要难点。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分子的概念,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魔法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让孩子们观察到分子运动的奇迹,激发他们的兴趣。
八年级下册走进分子世界笔记
八年级下册走进分子世界笔记今天咱们来聊聊八年级下册走进分子世界的笔记哈。
一、分子是什么呀。
分子可神奇啦,它超级小,小到咱肉眼根本看不见。
比如说咱们平常喝的水,看起来就是透明的液体,其实里面有无数个水分子在那活跃着呢。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哦。
打个比方,水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水分子来保持的,要是水分子变了,那水也就不是咱们认识的水啦。
二、分子的特点。
1.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你有没有闻到过花香呀?比如说春天的时候,公园里的花一开放,没多会儿,整个公园都弥漫着花香。
这就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呀,花香分子跑到咱们鼻子里,咱就闻到香味啦。
还有把盐放到水里,过一会儿水就变咸了,这也是盐分子在水里运动的结果哟。
2. 分子间有间隙。
这个也很好理解哈。
比如说把酒精和水混合在一起,总体积会小于酒精和水单独体积之和。
这是为啥呢?就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呀,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相互穿插到对方的间隙里去啦。
就像把一堆篮球和一堆乒乓球混在一起,总体积会变小一个道理哈。
3.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比如说固体很难被拉伸,就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把分子们紧紧地拉在一起;而固体和液体又很难被压缩,这就是分子间斥力在起作用啦,不让分子们靠得太近。
这两种力就像一对调皮的小伙伴,有时候引力占上风,有时候斥力又占上风,共同维持着物质的形态呢。
三、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那可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哟。
一开始,人们对物质的构成啥都不清楚,后来慢慢有了一些猜想和假设。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的仪器出现了,咱们才逐渐了解到分子的存在和它的一些特点。
像电子显微镜就是一个很厉害的工具,能让咱们看到微观世界里分子的一些情况呢。
四、一些相关的生活现象解释。
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在生活中可常见啦。
除了刚才说的花香和盐在水里溶解,还有像把一滴墨水滴到水里,墨水会慢慢散开,最后整杯水都变黑了,这也是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且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哟。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_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走进分子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走进分子世界》。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分子的运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 分子的扩散:分子通过扩散现象表现出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让学生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引力和斥力。
3. 让学生掌握分子的运动规律,明白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 让学生通过扩散现象,理解分子的扩散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运动规律。
2.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分子模型。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香味四溢的饭菜,引出分子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分子的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运动规律。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解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运动规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分子的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的概念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力斥力3. 分子的运动规律无规则运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解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题目:请描述分子的运动规律。
答案: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借助实例和模型进行讲解。
在课堂上,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分子动理论在现代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的运动轨迹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一、分子间引力的解释分子间引力是指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
《走进分子世界》 说课稿
《走进分子世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进分子世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走进分子世界》是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物质的物理属性之后,对物质结构的进一步探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为后续学习内能、比热容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如花香的飘散、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等,引发学生对物质内部结构的思考。
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分子模型,并了解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等重要概念。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与分子运动有关的现象,但往往没有从微观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生动直观的实验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建立起微观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了解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能够说明分子在运动。
(3)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经历建立分子模型的过程,体会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子模型的建立。
(2)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2、教学难点(1)对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理解。
(2)通过宏观现象推理微观机制。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微观世界的图像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走进分子世界(优质课)
塑料的制造与改性
纤维的制备与性能提升
通过改变高分子的化学结构和加工条 件,制造出具有不同性能的塑料,如 聚乙烯、聚丙烯等。
通过高分子合成和纺丝技术,制造出 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磨损等性能 的合成纤维,如尼龙、涤纶等。
橡胶的合成与应用
合成橡胶具有优异的弹性、耐磨性和 耐候性,广泛应用于轮胎、密封件等 领域。
橡胶、塑料等非晶体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如轮胎、管道、 电线绝缘层等。此外,非晶体材料还在光学、电子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 非晶态半导体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等。
同素异形体和多晶现象
同素异形体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例如,碳元素可以形成金刚石、石 墨等多种同素异形体,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糖类的结构与功能
糖类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其结构和功能对于细胞的能量代谢、信号传递等 过程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研究糖类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深入了解细胞代谢的调控机制和疾 病的发生发展。
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靶向性,可以用于制造 高效的药物载体和诊断试剂,提高疾病的诊疗效果。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 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他 认为原子内部有一个带正电荷 的原子核,电子则围绕原子核 旋转。
波尔分层模型
波尔在卢瑟福模型的基础上, 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提出了 电子在特定轨道上运动的分层 模型。
元素周期表与化学键类型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 即核电荷数)从小到大排列的表格。 它反映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 化学学科的重要工具。
分子晶体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让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设计的一次幼儿园主题活动——《走进分子世界》。
一、设计意图1. 认识分子,了解分子的基本特征;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未知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分子的基本特征;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未知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难点:分子运动的原理和分子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子模型、显微镜、放大镜、实验器材等;2.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器材、记录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小分子的一天》,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分子的概念,激发他们对分子的兴趣。
2. 观察分子模型(5分钟):让孩子们观察分子模型,引导他们发现分子的基本特征,如分子的大小、形状等。
3. 实验探究(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观察分子运动的原理,如布朗运动等。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分子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难点:分子运动的原理和分子的实际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结束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分子现象,并与家人分享。
这样一来,既可以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也可以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感受科学的无处不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让孩子们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
同时,我也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分子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在情境引入环节,通过动画故事《小分子的一天》来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分子的概念。
构建分子模型——《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构建分子模型——《走进分子世界》教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分子世界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分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的形态和结构对物质的性质起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于分子结构的研究是现代化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分子模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在此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教材和教案,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
如今,让我们走进分子世界,一起探索如何构建分子模型。
一、背景介绍本教案主要面向高中化学课程的授课,通过构建分子模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学生对于分子结构的理解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建立良好的分子模型概念对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至关重要。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重点介绍分子模型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其总体电荷为中性。
2.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分子结构的不同会影响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化学键和分子力共同维持着分子的稳定结构。
3.分子模型的表示方法:分子可以使用三种模型来表示:路易斯模型、空间键模型和球棍模型。
4.构建分子模型的方法:主要有黏土模型、磁性肢体和计算机辅助模拟三种构建分子模型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学习分子的基本概念,了解分子的性质。
2.了解分子模型的表示方法。
3.掌握构建分子模型的方法,包括黏土模型、磁性肢体和计算机辅助模拟。
4.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堂讲解首先对于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对于分子结构和性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要求学生注意听、做好笔记、认真思考。
2.执行实验实验分为三个部分:黏土模型、磁性肢体和计算机辅助模拟。
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黏土模型所构成的分子结构,联系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让学生用磁性肢体模拟不同原子之间的空间关系,进一步加深对于分子模型的认识;利用计算机辅助模拟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体验分子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分子模型。
《走进分子世界》 讲义
《走进分子世界》讲义一、分子的发现在探索物质的本质过程中,科学家们逐渐揭开了分子的神秘面纱。
早在 19 世纪初,英国科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为后来人们对分子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的实验和观察让人们对物质的构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1811 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他指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当氧气发生化学变化时,氧分子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新的物质。
二、分子的大小分子是非常微小的。
如果把一滴水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上,每平方厘米大约会有 5000 多个水分子。
通过一些特殊的实验方法,如油膜法,我们可以粗略地测量出分子的大小。
用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时,我们将一滴油滴到水面上,油会在水面上散开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
通过测量油膜的面积和所用油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分子的直径。
虽然分子很小,但它们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三、分子的运动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
扩散现象就是分子运动的有力证据。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扩散现象。
在一个装满清水的杯子中,慢慢地滴入一滴墨水,过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发现整杯水都变成了淡黑色。
这是因为墨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逐渐扩散到了整个杯子的水中。
而且,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就越剧烈。
比如,在炎热的夏天,我们能闻到更浓烈的花香,这是因为温度升高,花分子的运动加快,更容易扩散到空气中被我们闻到。
四、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小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使得分子相互排斥;而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使得分子相互吸引。
以固体为例,固体中的分子间距较小,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大,所以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
液体中的分子间距比固体大一些,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小,所以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
气体中的分子间距很大,分子间的作用力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气体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可以充满整个容器。
《走进分子世界》 知识清单
《走进分子世界》知识清单一、分子的发现在人类探索物质本质的漫长历程中,分子的概念逐渐清晰起来。
早在古代,人们就对物质的组成有了种种猜测和思考。
但直到 19 世纪,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才为分子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再分的原子组成的。
然而,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
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在 1811 年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他指出,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这一理论为理解气体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二、分子的大小分子是非常微小的粒子。
通过一些特殊的实验和测量方法,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分子的大小。
例如,用油膜法可以估算出油分子的直径。
把一滴油滴在水面上,油会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
通过测量油膜的面积和所用油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油分子的直径。
一般来说,分子的直径在 10^(-10) 米左右,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尺度。
三、分子的运动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之中。
扩散现象就是分子运动的一个有力证明。
比如,我们能闻到花香,就是因为花中的香气分子在空气中扩散,进入了我们的鼻腔。
液体中的扩散现象也很常见。
将一滴墨水滴入水中,墨水会逐渐在水中散开,这就是墨水分子在水中的扩散。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就越剧烈。
这也是为什么加热可以加快物质的扩散速度。
在固体中,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只是运动的幅度相对较小。
四、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小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例如,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这是因为分子间的斥力在起作用。
而两滴水银靠近时会自动合成一滴,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但当分子间的距离过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
五、物质的三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而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力在这三种状态中有着不同的表现。
在固态中,分子排列紧密,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走进分子世界》 知识清单
《走进分子世界》知识清单一、分子的发现在人类探索物质世界的漫长历程中,对分子的认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早在古代,人们就对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产生了好奇和思考。
然而,真正对分子的存在有科学认识是在近代。
19 世纪初,英国科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为后来分子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道尔顿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再分的原子组成的,不同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形成化合物。
但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原子并不是物质构成的最小单元。
1811 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他指出,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这一理论极大地推动了化学学科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分子的定义和特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分子很小。
它们的直径通常在 10^-10 米左右,肉眼是无法直接看到的。
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例如,我们能闻到花香,就是因为花分子在空气中不停地运动,进入了我们的鼻腔。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包括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表现为引力。
三、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不同的原子通过一定的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
1、单原子分子:如稀有气体(氦、氖、氩等),它们的一个原子就可以构成一个分子。
2、双原子分子:如氧气(O₂)、氢气(H₂)等,由两个相同的原子构成。
3、多原子分子: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等,由多个不同或相同的原子构成。
四、分子的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永不停息的,而且与温度密切相关。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这种分子的运动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体现。
比如,将墨水滴入水中,不久后整杯水都会变黑,这是因为墨水分子在水中不断运动扩散。
在固体中,分子的运动相对较弱,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在液体中,分子的运动比较自由,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移动;在气体中,分子的运动最为剧烈,可以自由地向各个方向运动。
走进分子世界 课件(共22张PPT)
实验探究
交流小结 观点3: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
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模型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
然后收集证据证实提出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
结构.
建立模型法
分子模型
显微镜下的微粒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注意: 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分子作用力
还有哪些事实能说明排斥力的存在呢?
1.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2.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 间有间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动理论的应用
走进分子世界
读一读
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固体中分子 液体中分子间的 间的距离较小 距离比固体中分子
分子运动
分子运动的剧 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 子运动越剧烈。
课堂检测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 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 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____运_动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__升__高____。
发现与思考
合作讨论
观点不1管: 物是质固是体由微还小是的气颗体粒组都成是的由,更各个为颗微粒小紧的紧靠微在粒一组起成, , 形这成些了微我们粒所是看以到怎的连么续样体的;结构组成了物质呢?
观点2: 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 可以挤进液体中.
观点3: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
间的距离大些
10.1走进分子世界 课件 苏科版(2025)物理八年级下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返回目录
3. (2024·无锡梁溪一模)如图所示,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粘 在一起,慢慢拉开板后形成一个长长的“液桥”。该现象主要说明了 (B)
A. 水分子间存在斥力 C. 水分子间存在空隙
第3题 B. 水分子间存在引力 D. 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 海绵能吸水
C. 防水性不好的车库会渗水
D. 棉纺制品的衣服透气性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返回目录
8. “破镜不能重圆”是指打破的镜子不能再重新变成一面完整的镜 子,其原因是( C ) A. 断面处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B. 断面处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互相抵消 C. 断面处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D. 断面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返回目录
11. (2024·苏州一模)如图,青团是江南特色小吃,是用艾草汁拌进糯 米粉里,再包裹馅料后蒸制而成,蒸熟的青团会散发出清香味,是因为 分子在 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筷子夹起时黏性十足,是由于分 子间存在着 引力 。
第11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返回目录
12. 如图所示为探究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两个瓶中分别装有无色的空 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其中空气的密度小于二氧化氮气体的密 度。那么,为了增加实验的可信度,B瓶里装的气体应是 二氧化氮 。 实验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上面瓶子内的气体也变成了红棕色 。此实 验说明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7.1 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探索世界和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
因此,我设计了一次名为“走进分子世界”的物理课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孩子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次课程的设计,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和运动规律。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认识到分子世界的存在,并了解分子是如何运动的,以及分子的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知道分子的运动规律。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的运动规律。
难点:分子运动的微观解释,分子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分子模型、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分子的存在,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分子模型展示:用分子模型向孩子们展示分子的基本结构,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存在。
3. 显微镜观察:引导孩子们用显微镜观察分子模型,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分子的形态和特点。
4. 分子运动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分子的运动规律,理解分子运动的微观解释。
5. 生活实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孩子们了解分子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6.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的运动规律。
难点:分子运动的微观解释,分子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认真反思了本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认为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分子的运动规律,也理解了分子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
上述实验表明:
扩散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运动 得越剧烈.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 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既然分子在不停的运动,那么固
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 ,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 积呢?
实验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吗?
(1)用力拉铁丝,铁丝不易被拉长.
(2)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 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 能把它们拉开.
(3)补车胎时,修车师傅锉好胎和补丁后分别涂上胶, 待胶将干时用力将补丁打击挤压在胎上,补丁和胎就紧 紧粘合在一起.
以 上 现 象 说 明 : 物 体 的 分 子 之 间 存引力在 。(填“引力”或“斥力”)
结论:
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定义: 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
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间存在间隙。
②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物质扩散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杯热水,另一个同 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烧 杯中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快慢 .
1、“八月桂花香”,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芳香,这是一 种扩散现象;它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一根铁棒很难被紧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斥力 ;胶水能 把两张纸粘在一起,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 引力 。
2、下列 现象中,能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
动的是
( B)
A、脏水中有许多小虫在乱动,毫无规律
B、衣箱里放樟脑丸,过些日子衣服上也有了樟脑味
周末放学回家,还没进家门,小丽就高声喊:“妈妈,你煎的鱼 好香!”正在煎鱼的妈妈说:“小馋猫回来了!妈妈炒了一桌子好菜都 没闻到吗”?小丽回答说:“是吗?怎么只闻到了煎鱼的香味!”
《走进分子世界》 知识清单
《走进分子世界》知识清单一、分子的发现在人类探索物质世界的历程中,对于物质的构成,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认识过程。
直到 19 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19 世纪末,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进入 20 世纪,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实验和观察,逐渐认识到了分子的存在。
例如,在研究气体的性质时,发现气体可以被压缩,这表明气体分子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空隙。
二、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这意味着,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分子一旦发生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就改变了。
比如,水由水分子构成,当水分子发生化学变化,变成了其他分子,水的化学性质也就不再存在。
分子的体积非常小,肉眼是无法直接看到的。
我们常见的一些微小颗粒,如灰尘,并不是单个分子,而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集合体。
三、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 3×10⁻²⁶千克,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²¹个水分子。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有力证据。
比如,我们能闻到花香,就是因为花中的香气分子在空气中不断运动,进入了我们的鼻腔。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在热锅中炒菜,比在冷锅中炒菜更容易闻到香味,就是因为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加快。
3、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子间的间隙大小不同。
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最小。
例如,将 50 毫升的酒精和 50 毫升的水混合,总体积小于 100 毫升,这就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彼此进入了对方的空隙中。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表现为引力。
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斥力较大;而固体又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苏科版《7.1走进分子世界》ppt课件
测定不同物质中分子大小实验设计
• 实验原理: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物质中的分子排列和大小,通过测量和比较得出结果。
测定不同物质中分子大小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1. 准备不同物质的样品,如食盐、糖、酒精等。
2. 将样品分别放置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测定不同物质中分子大小实验设计
0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关系
范德华力及其影响因素
范德华力的定义
范德华力是分子间普遍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力,它是由于分 子间的电荷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范德华力包括取向力、诱 导力和色散力。
影响因素
范德华力的大小与分子的极性、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以及温度 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分子的极性越强,范德华力越大; 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也会影响范德华力的大小;温度越高,分 子的热运动越剧烈,范德华力越小。
促进人类社会发展
分子科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 用、医疗卫生等方面发挥着重 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做出了贡献。
02
物质中分子存在形式及相互作用
固体中分子排列与相互作用
分子紧密排列
固体中分子间距离较小,排列紧密,具有一定的形 状和体积。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固体分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力,如范德华力、 氢键等,使得分子能够保持固定的位置。
波尔分层模型
波尔在卢瑟福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量子化的概 念,提出了电子在不同能级上绕核运动的分层模 型。
电子云概念引入及意义阐述
电子云概念
电子云是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机会的模型。它不像宏观物体运动那样 有确定的轨道,而是呈现出一种概率分布。
电子云意义
电子云模型的引入,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和预测微观粒子的行为。它揭示 了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和运动规律,为化学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等提供了重 要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 流 合 作
观察2:将高锰酸钾颗粒 放入水中,你看到的现象 是什么?
现象: 看到高锰酸钾颗粒变小,整杯水变成紫色。
说明:小颗粒之间有空隙。
总 结 归 纳
观察3: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 半位置,再注入酒精,在液面最高处做 一标记,然后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 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 面的位置,混合后和混合前相比的总体 积有什么变化? 现象: 水与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 前的体积之和。
科学家的研究方法: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 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 据证明自己的猜想,从而弄 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看一看
交 流 合 作
观察1:用木炭在纸上画一笔, 再用放大镜对笔迹仔细观察, 你会看到什么?
会看到木炭形成的笔迹是由 现象: 一个个小颗粒组成的。 物质是由小颗粒组成的。 说明:
总 结 归 纳
说明: 水与水(小颗粒)之间有空隙,酒 精与酒精之间有空隙。
模型1: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 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 隙。
模型3: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 片的。
想一想 上面是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 哪种模型能够解释上述活动中看到的现象?请 选择一种模型,并尝试解释。
一、微粒模型: 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二.分子模型: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 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3.分子很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三.一切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四.分子间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2.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3.分子间引力、斥力作用距离短,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五.分子动理论: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一直处于运动中,分子间有空隙,分 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巩固练习:2.将下列现象和原因用线连起来
A.装菜油的瓶子外壁总有油渍
B.农历八月中秋桂花飘香 C.装有某液体的钢瓶在数万个 大气压的作用下,液体能从瓶 壁慢慢渗出. D.固体、液体很难压缩 E.两滴水靠近时能结合成一滴 大水滴 2.分子间存在斥力 1.分子间存在引力
3.分子间有空隙
4.分子在运动
F.破镜难以重圆
什么会影响 分子运动快 慢???
探究
两个相同烧杯内分别盛质量相同 的冷水和热水,同时向两烧杯内 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现象。
温度影响分子运动快慢;温度越 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三.一切物体的分子在永不 停息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 运动越剧烈。
例题1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 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 中的两句诗,对前一句,从物理角度 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运动 _____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围 上升 的气温突然______。
例题2
下列事例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的 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B )
A.扫地时,灰尘四起。 B.花开时,花香满园。
C.下雪时,雪花飘飘。
D.刮风时,黄沙扑面。
猜一猜
如图7-7,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 紧压后,它们会粘在一起吗?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分子之间存 这一结果可以说明什么? 在吸引力
看一看
读一读
四.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距离=r0 引力 = 斥力
引力
斥力
1.对外表现稳定 2.对外表现引力
引力 > 斥力 分子间距离>r0
引力 < 斥力
分子间距离<r0
3.对外表现斥力
分子间距离>10r0
4.对外表现没有 分子间作用力
纳米陶瓷人工髋关节 纳米陶瓷骨骼
纳米颗粒 癌细胞爱吃
走进分子世界课堂小结
现象: 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红了
实验3、固体的扩散现象
长期堆煤的墙角侧壁上用小刀刮开,会看 到里面有黑色的煤粒。
结论:
三.一切物体的分子在永不 停息的运动。
生活中还有哪些 现象说明分子在 不停的运动???
1、香气扑鼻的美味佳肴 2、区别醋和酱油
3、香水瓶打开盖子后,满屋充 满香气 4、糖放入水中后不久,整杯 水都变甜 5、装菜油的瓶子外壁总有油渍。
想一想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可以说明 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胶水、橡皮泥、胶带、磁铁
×
四.分子间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想一想 分子间存在吸引力,应该很容 易压缩任何物体,但为什么固 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为 什么? 2.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 气体的性质。 3.分子间引力、斥力作用距离短,气体 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你选择: 模型2
一、微粒模型: 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 之间有空隙。
二.分子模型: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
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水是由有水分子组成的
氧气是由氧分子组成的
2.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3.分子很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例:水分子的直径:4×10-10m
氢气分子的直径:2.3×10-10m
探 测 微 观 世 界 的 工 具
电子显微镜下的蚊子
化电 硅子 分显 子微 镜 下 的 碳
分子是否会 运动呢??
布朗运动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 入对方的现象
实验1、气体的扩散现象 实验2、液体的扩散现象 红墨水滴在水中
实验
注意点:(1)颜色不同(2)密度大的气体在下面
巩固练习: 1.一块糖放入一杯满满的水中过一会儿. 扩散现象 现象:(1)整杯水变甜了,这是____________, 分子在停息地运动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间有空隙 (2)水没有溢出,说明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糖放入的是热水,溶化就比较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气体分子能自由运动到所在 空间的任何地方 5.分子间作用力距离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