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导学案·同步练习及答案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

【课前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逶迤

..()磅礴

..()岷.()山

2.阅读这首诗,填空。

请依次给“难、闲、丸、暖、寒、颜”注上拼音,我发现这些字的读音是相同的;而且在诗句的位置都是。这些字就是这首诗的韵脚。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借助注释,阅读全诗,解释每句诗的意思。在阅读时,请先自己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可与同桌讨论或请教老师。在课本上做批注。(教师讲解时,再对自己的批注作适当的补充和修改)

二、分析探究

(一)概括画面

这首诗具体描绘了几幅画图?请以为画面加小标题的形式,各用一个短语加以概括。(学法指导:阅读诗歌,必先能由诗到画;解题时,先想象画面,再用语言概括并进一步推敲语言)

我的思考是:

其他同学的发言,我最欣赏或对我最有启发的是:

老师小结后,我进一步的修改是:

(二)词句研读

请再次阅读全诗,思考讨论:

1、诗歌首联在全诗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具体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五幅图景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3、诗歌把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

(三)艺术品味

著名作家姚雪垠在评析《七律长征》时,不时用“艺术精品”“拍案叫绝”“千古绝唱”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这“精”“绝”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学法指导:1、先用2分钟时间,各人独立思考;2、推选一位组长,由组长安排发言顺序;3、讨论时按顺序先介绍自己拟的小标题,然后全组讨论,大家取长补短,进行修改;4、最后推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我自己的思考是:

同伴的精彩观点有:

我们小组的共识是:

全班交流后,我的认识是:

三、诵读欣赏反复诵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课后学习】

一、根据《七律长征》这首诗的内容,回答问题。

1、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同志在《七律长征》中用“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诗把巍峨雄伟、绵延不绝的山写得微不足道;而在同样是写长征的《十六字令三首》一词中,他却把山写得十分高大险峻,高得“离天三尺三”。这是为什么?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七律长征》以及下面几则材料,说说你对“长征精神”的认识。

材料一: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材料二:长征不但是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还是20世纪中华民族灵魂最壮美的写照——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华民族是无敌的:它走过了万水千山,也战胜了人体自身的极限;它打垮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也解剖了各种各样的美的丑的灵魂……这就是长征精神。(《长征》编剧王朝柱)

材料三:当年长征,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是红军将士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党全军的坚强团结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靠的是红军战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拓展】

阅读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回答后面的问题。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首词上下阙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上阙用“碎”和“咽”来形容声音,请赏析这两个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前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逶迤

..( pángbó)岷.( mín )山

..( wēiyí)磅礴

2.阅读这首诗,填空。

请依次给“难、闲、丸、暖、寒、颜”注上拼音nán、xián、wán、nuǎn、hán、yán,我发现这些字的读音韵母是相同的;而且在诗句的位置都是句末。这些字就叫做这首诗的韵脚。

【课堂学习】

●学习目标

1. 能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说出每句诗的含义,准确归纳诗歌的中心和表达的情感。

2.通过合作学习,说出诗歌中艺术概括和夸张手法的表达作用。

3.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学习过程

导入

同学们!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对长征这一伟大革命历史事件高度艺术化的总结。他以炽热的革命热情,坚定乐观的革命斗志,高瞻远瞩的雄才大略,尺幅千里的艺术构思,熔铸了这首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七律长征》,共同来领略那撼人心魄的壮举,感受那震人心志的精神。

一、整体感知

1、指导语:同学们通过预习,已经了解了相关背景后,下面请大家用6分钟时间,借助注释,阅读全诗,解释每句诗的意思。在阅读时,请同学们先自己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可与同桌讨论或请教老师;然后,举手发言,在全班介绍你的学习成果;最后,相互之间还要展开必要的评价。

2、学生活动:自读、讨论

3、组织评价:

交流、评价。

教师小结

第一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意思是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等闲,就是“平常”的意思。“只等闲”,只当作很平常。

第二联中,五岭,是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和越城岭(也叫南岭)的总称;乌蒙山,位于金沙江南岸,在贵州省内。“逶迤”,绵延;“腾细浪”,像微风吹拂水面翻起的细小波浪。“磅礴”,形容气势雄威;“走泥丸”,意思是跳动着的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第三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意思是金沙江浪涛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金沙江,指青海省的玉树县到四川省的宜宾县一段的江面,两岸都是高耸入云的峭壁,所以诗中称子为“云崖”;句中的“桥”指的是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大渡河水势湍急,两岸都是崇山峻岭。泸定桥桥长30余丈,用13根铁索悬空连接两岸,上面铺设了木板。红军到达大渡河时,桥上的木板已被敌人拆掉,红军战士是冒着敌人的炮火攀缘过去,强夺了泸定桥。

最后一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意思是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