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龄称呼(一)

合集下载

古代对人年龄的称呼

古代对人年龄的称呼

古代对人年龄的称呼古代社会,人们对于年龄的称呼是非常重视的,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称谓。

这些称谓不仅仅是对年龄的一个简单描述,更是体现了古人对年龄和人生阶段的一种尊重和认可。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对人年龄的称呼吧。

一、幼儿期幼儿期是人的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是在0到6岁之间。

在古代,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人们通常称之为婴儿或者襁褓中的孩子。

婴儿是指刚刚出生的孩子,而襁褓则是指孩子还在襁褓中的状态。

二、童年童年是人的成长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是在6到12岁之间。

在古代,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人们通常称之为童子或者童女。

童子指的是男孩,而童女则是女孩。

三、少年期少年期是人的成长过程中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是在12到18岁之间。

在古代,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人们通常称之为少年或者少女。

少年指的是男孩,而少女则是女孩。

四、青年期青年期是人的成长过程中的第四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人通常是在18到30岁之间。

在古代,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人们通常称之为青年男子或者青年女子。

青年男子是指年轻的男性,而青年女子则是指年轻的女性。

五、壮年期壮年期是人的成长过程中的第五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人通常是在30到50岁之间。

在古代,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人们通常称之为壮年男子或者壮年女子。

壮年男子是指成熟的男性,而壮年女子则是指成熟的女性。

六、中年期中年期是人的成长过程中的第六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人通常是在50到70岁之间。

在古代,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人们通常称之为中年男子或者中年女子。

中年男子是指年长的男性,而中年女子则是指年长的女性。

七、老年期老年期是人的成长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人通常是70岁以上。

在古代,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人们通常称之为老人或者长者。

老人是指年老的男性,而长者则是指年老的女性。

通过对古代对人年龄的称呼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尊重和认可。

古代男子各个年龄段的雅称

古代男子各个年龄段的雅称

古代男子各个年龄段的雅称
1、幼儿到青年
0-1岁:孩提
2-3岁:孩提
8岁:童龀
9岁:九龄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束发、成童、志学
15-20:岁舞象之年
20岁:弱冠、七尺、弱冠、始冠、及冠、冠岁、加冠、冠年。

2、中年到老年
30岁: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壮室
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及艾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51岁:开六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耳顺之年是指多少岁的人,哪年?61岁:开七、华甲
64岁:破瓜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71岁:开八
77岁:喜寿
80岁:望八、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望九、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人瑞。

古人对1到108岁的称呼

古人对1到108岁的称呼

现在人们说年龄都是很直接的1岁、10岁、40岁简单明了却貌似少了一点“韵味”那么古人对于年龄又是如何称谓呢?有些称谓现在还能听到但有些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幼年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九龄:9岁。

指数之年:9岁。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少年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及笄:指女子15岁。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青年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加冠:指男子20岁。

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而立之年):30岁,因为《论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始室:30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半老徐娘:女子30岁。

中年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艾:50岁。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六九年:即54岁。

老年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

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从心之年:70岁。

文学常识之古代1到100岁年龄称呼,你知道吗?

文学常识之古代1到100岁年龄称呼,你知道吗?

古人对1到108岁的称呼,太全了!现在人们说年龄,都是很直接的1岁、10岁、40岁,简单明了,却貌似少了一点“韵味”。

那么古人对于年龄又是如何称谓呢?有些称谓现在还能听到,但有些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下面我就来给大家总结下:一、幼年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胡令能《小儿垂钓》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九龄:9岁。

指数之年:9岁。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二、少年金钗之年:女孩12岁。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河中之水歌》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及笄(jí jī):指女子15岁。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青年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

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碧玉歌》加冠:指男子20岁。

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嗟我客上都,忽已见暮春。

骑马出闇门,眯眼吹红尘。

西湖商贾区,山僧多市人;谁令污泉石,只合加冠巾。

黄冠更可憎,状与屠沽邻,齁齁酒肉气,吾辈何由亲!少须一哄散,境寂鸥自驯。

古代对于不同年龄的称呼

古代对于不同年龄的称呼

古代对于不同年龄的称呼介绍古代是一个重视礼仪和等级制度的时代,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特定的称呼。

这些称呼不仅代表着尊卑和身份地位,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详细探讨古代对于不同年龄的称呼,从儿童到长者,一步一步揭开古代称呼的奥秘。

1. 儿童称呼1.1 童生•童生是指从出生到七岁的男童。

1.2 童女•童女是指从出生到七岁的女童。

1.3 起名•在儿童小时候,家长会根据出生日期和八字以及过去的家族命名传统来起名字。

名字往往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愿望。

2. 年幼称呼2.1 弟子•从七岁到十五岁的男孩称为“弟子”。

2.2 女徒•从七岁到十五岁的女孩称为“女徒”。

2.3 乳名和字号•在年幼时,儿童通常都有一个乳名,这是一种亲昵的称呼,家人和亲戚朋友会使用这个乳名。

在五、六岁时,儿童会得到一个字号,这是他们正式的名字,标志着他们的成长。

3. 少年称呼3.1 少年•从十五岁到二十岁的男孩称为“少年”。

3.2 少女•从十五岁到二十岁的女孩称为“少女”。

3.3 花名•在少年时期,青年们常常会有一个花名,这是一种昵称,也可以是描述其特点或者才能的名字。

这个花名通常是由朋友圈子里的人给取的。

4. 青年称呼4.1 青年•从二十岁到三十岁的男性被称为“青年”。

4.2 年轻女性•从二十岁到三十岁的女性被称为“年轻女性”。

4.3 字辈•青年们在这个时期通常会有一个字辈,这是他们的代表作或思想的总结。

字辈通常会在他们正式成年,获得官职或文职时得到。

5. 中年称呼5.1 中年男子•从三十岁到六十岁的男子被称为“中年男子”。

5.2 中年妇女•从三十岁到六十岁的女子被称为“中年妇女”。

5.3 字号•在中年时期,有些人会得到一个字号,以示他们已经成熟和有所成就。

这个字号通常会有寓意,代表着他们的人生哲学和理想。

6. 老年称呼6.1 老者•从六十岁以上的男性被称为“老者”。

6.2 老夫人•从六十岁以上的女性被称为“老夫人”。

古代对各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对各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对各年龄段的称呼一、0 1岁1. 赤子含义:刚生的婴儿。

因婴儿皮肤呈赤色得名。

2. 襁褓含义:本意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泛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二、2 3岁1. 孩提三、女孩7岁1. 髫年含义:古代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髫”指古时小孩头上扎起来的下垂头发。

所以女孩7岁称髫年。

四、男孩8岁1. 龆年含义:“龆”也是指儿童换牙。

男孩8岁开始换牙,所以称龆年。

五、10岁以下1. 黄口含义: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

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

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

六、12岁(女)1. 金钗之年含义:女孩到了12岁就可以头带金钗,所以称为金钗之年。

七、13 15岁(男)1. 舞勺之年含义:“勺”是一种乐舞。

古代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的是男孩子13 15岁期间学习勺舞。

八、13 14岁(女)1. 豆蔻年华含义:豆蔻是一种植物,初夏开花。

二月初含苞待放时,豆蔻梢头的嫩叶卷而未舒,非常像少女的样子。

因此用来比喻少女13 14岁时的美好年华。

九、15岁(女)1. 及笄之年含义:“笄”是古代妇女用来固定发髻的簪子。

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表示到了结婚的年龄。

十、15 20岁(男)1. 束发含义: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一般认为15岁为成童之年,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所以15 20岁之间的男子称为束发。

十一、16岁(女)1. 破瓜之年含义: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

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十二、20岁(男)1. 弱冠含义: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弱冠”。

十三、20岁(女)1. 桃李年华含义:形容女子二十岁正像桃李盛开的时候一样艳丽动人。

十四、24岁(女)1. 花信年华含义:花信,花开时期。

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

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十五、30岁(男)1. 而立之年含义:人到三十岁应该能够自立于社会,有所成就。

古汉语对年龄的称呼

古汉语对年龄的称呼

古汉语对年龄的称呼古汉语对年龄的称呼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

一、不满周岁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二、1岁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三、2岁孩提:指二至三岁的儿童。

四、3-8岁垂髫:指三至八岁的儿童。

五、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始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

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

六、9岁九龄:为九岁。

黄口:十岁以下。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七、10岁幼学:十岁。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八、12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九、13岁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至十四岁。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十、14岁将笄之年:指女子十四岁。

十一、15岁及笄: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十二、16岁二八:为16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十三、20岁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又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十四、24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十五、30岁而立:孔子曰:“三十而立”。

始室:三十岁。

克壮:正当壮年。

古代三十岁为壮。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十六、40岁不惑:孔子曰:“四十而不惑”。

十七、50岁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均指五十岁。

十八、54岁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十九、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二十、61岁还历寿:61岁的寿辰。

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及解释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及解释

古代年龄称谓及解释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及解释,是人们了解古代文化的一种途径。

在古代,不同年龄阶段的称谓各不相同,这些称谓往往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和文化。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古代年龄称谓及其含义。

1. 婴儿期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到满月这段时间,通常用“乳儿”或“婴儿”来称呼。

在中国古代,婴儿期的称呼更为详细,包括:- 满月:婴儿出生后的满月之庆,通常会举行仪式,庆祝婴儿健康成长。

- 弥月:指婴儿出生后的第三个月份,也称为“三朝”。

- 周岁:指婴儿出生后的第四个月份,也称为“四朝”。

2. 幼儿期幼儿期是指从满月到七岁这段时间,通常用“孺子”或“幼儿”来称呼。

在中国古代,幼儿期的称呼更为详细,包括:- 垂髫:指幼儿时期,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 始龀:指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

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 教数:指九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此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 外傅:指十岁,出外就学。

3. 童年期童年期是指从七岁到十二岁这段时间,通常用“总角”或“垂髫”来称呼。

在中国古代,童年期的称呼更为详细,包括:-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

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4. 青年期青年期是指从十二岁到二十岁这段时间,通常用“舞勺”或“成童”来称呼。

在中国古代,青年期的称呼更为详细,包括:- 舞勺:指十三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此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 束发:指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此束发为成童的代称。

- 成童:指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而冠,表示已经成年,因此成童也是成童之年的代称。

古代男女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男女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男女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男子各年龄段的称呼
孩提、襁褓:三岁以下岁
童龀:四到九岁
舞勺之年:十三到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到二十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而立:指男子三十岁
不惑:指男子四十岁
半百:指男子五十岁
花甲:指男子六十岁
古稀、杖国之年:指男子七十岁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耄耋:七八十岁的年龄
黄发、鲐背:指长寿老人
期颐、人瑞:指百岁
女子各年龄段的称呼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总角:幼年泛称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弱冠: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古稀:七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古代对年龄段的称谓

古代对年龄段的称谓

古代对年龄段的称谓古代年龄称谓分为襁褓、孩提、髫年、龆年、总角、垂髫、黄口、金钗之年、豆蔻年华、舞勺之年、束发、及笄之年、瓜年华、碧玉年华、破瓜之年、舞象之年、桃李年华、弱冠、花信年华、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强壮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下寿、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寿、耄耋之年、鲐背之年、期颐、上寿、花甲重开、古稀双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2-3岁。

髫年:女孩7岁。

龆年:男孩8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髫:童年。

黄口:10岁以下。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年华:女孩13岁。

舞勺之年:13-15岁。

束发:青少年。

及笄之年:女孩15岁。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孩16岁。

舞象之年:15-20岁。

桃李年华:女孩20岁。

弱冠:男孩20岁。

花信年华:女孩24岁。

梅之年:至出嫁。

而立之年:男孩30岁。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男孩40岁。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下寿: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寿:80岁。

耄耋之年:80-90岁。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上寿:100岁。

花甲重开:120岁。

古稀双庆:140岁。

古代年岁称谓:古代年岁称谓包括儿童称谓、成人称谓、老人称谓。

儿童称谓:童孺:儿童。

垂髫[tiao]:指儿童。

儿童垂发叫髻。

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

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

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

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

龆年:童年。

古代的年龄称呼

古代的年龄称呼
襁褓—— 不满周岁 黄口——本指雏 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 年泛称。 幼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 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 衍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 杖乡之年——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 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80岁 耄耋(mào dié)之年——八 九十岁的年纪

祖上: 最早的祖先称为始祖。后世 的皇帝一般以他们可知的祖宗作 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为始祖。 后世的人在修家谱、作家传时, 也往往喜欢攀附古代的名人为自 己的始祖。如曹操、曹植、曹睿 祖孙三代就分别把曹振铎、姬姓、 虞舜称作曹氏家族的始祖。
太祖: 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 的建立者为太祖。如三国 魏以曹操为太祖,唐以李 渊为太祖,宋以赵匡胤为 太祖,明以朱元璋为太祖, 清以努尔哈赤为太祖。太 祖是一朝的开国之君,所 以他的太庙的尊称。从我国汉代开始, 凡是创业的国君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为祖,如汉称刘邦 为高祖,唐称李渊为高祖等等。凡是有功德的帝王死后, 他们的庙号一律称为宗,如汉称文帝刘恒为太宗,唐称李 世民为太宗等。

宗子: 大宗的嫡长子叫宗子。对大宗来讲,他 是家长;对于小宗来讲,他是族长,宗子继 承始祖的爵位,主持始祖庙的祭祀。 世子:世子也就是太子,古代的“世” 与“太”字意义相通。
支子:古代把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 为支子。

嫡子: 古代把正妻所生的儿子称作嫡子。同时也指正妻所生 的长子。嫡子有继承父亲地位的权力,在社会地位上远远 高于庶子。 别子:古代把诸侯嫡长子以外的儿子都叫别子。 庶子: 古代把妾所生的儿子称作庶子,庶子的地位比嫡子低, 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礼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古代对各种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对各种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对各种年龄段的称呼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九龄:9岁。

指数之年:9岁。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及笄:指女子15岁。

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加冠:指男子20岁。

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之年:30岁,因为《论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始室:30岁。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半老徐娘:女子30岁。

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艾:50岁。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六九年:即54岁。

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

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从心之年:70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如:耄耋之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伞寿:80岁寿辰。

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中寿:指80岁以上。

米寿:指88岁。

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上寿:90岁为上寿。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古代的年龄称谓大全

古代的年龄称谓大全

称谓指人们因亲属或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称呼、名称。

称谓的使用,多种多样。

下面为大家带来古代的年龄称谓,希望大家喜欢!襁褓,不满周岁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束发,15岁左右弱冠,2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耄耋(mào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鲐背之年,90岁期颐(jīyí)之年,100岁1.初度:生日之时。

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后也称生日为“初度”,如《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2.赤子: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3.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4.孩提:两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5.龆龀:儿童换齿年龄。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

”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6.垂髫: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儿童或童年。

7.幼学:十岁左右。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岁日幼,学。

”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

”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8.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儿童。

《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

”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9.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后指儿童。

10.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即指古代女子十二岁开始戴钗梳妆。

11.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古代男女11-19岁的不同叫法

古代男女11-19岁的不同叫法
14岁
舞勺之年(同13岁)
待嫁之年(部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区或文化中对14岁少女的称呼,但非普遍)
15岁
志学之年(男子15岁的称呼,源自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之年(女子15岁的称呼,表示已结发并用笄贯之,已到出嫁之年岁)
16岁
无特定称呼(多沿用舞象之年初期之称,即15至20岁初期的统称)
碧玉年华(女子16岁的雅称)
古代男女11-19岁的不同叫法
年龄段
男性称呼
女性称呼
11岁
无特定称呼(多沿用幼学之称,即10岁时的称呼)
无特定称呼(部分资料提及女孩12岁为金钗之年,但11岁无特定称谓)
12岁
无特定称呼
金钗之年(女孩12岁的雅称)
13岁
舞勺之年(少年13至15岁的称呼)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雅称,也特指13岁)
17岁
无特定称呼(仍属舞象之年范畴)
无特定称呼(多沿用碧玉年华之称)
18岁
无特定称呼(同17岁,仍属舞象之年范畴)
无特定称呼
19岁
弱冠(男子20岁的雅称,但19岁已接近此年龄,部分情况下可沿用此称,但非严格意义上的称呼)
桃李年华(女子20岁的雅称,但19岁尚未到达此年龄,故通常不直接应用此称)

古代对年龄的各种称呼

古代对年龄的各种称呼

0岁度、孩提、赤子、襁褓、汤饼。

1岁牙牙、周晬。

2、3岁孩提8岁总角(8岁至14岁的少年)、童龀、髫龀-始龀、髫年:女孩-始龀、龆年:男孩。

9岁九龄、黄口、指数10岁幼学、外傅之年12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3岁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十三、舞夕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15岁及笄、结发、志学之年、束发、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成童16岁二八、碧玉年华、破瓜之年。

20岁加冠、弱冠、结发、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24岁花信年华30岁而立、始室、克壮、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40岁不惑(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艾、半百、知天命、知非、艾服、大衍。

54岁六九年(六九五十四)60岁耳顺之年、高龄、花甲、还历之年、下寿、耆[qí]艾、平头甲子、杖乡。

61岁还历寿70岁从心之年、古稀、悬车之年、杖国之年、耋[dié]、耄[mào]耋[dié]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77岁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中寿、伞寿(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

88岁米寿(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

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上寿、鲐背、冻梨。

99岁白寿(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上寿、期颐之年。

108岁茶寿(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140岁双稀、双庆。

另外称儿童的有:童孺、垂髫、龆[tiao]、髫[tiáo]年、髫[tiáo]龄、稚。

另外称成人的有:冠者。

另外称老人的有:斑白、黄发、皓首、久寿、眉寿、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暖寿、万寿、遐龄。

女性至出嫁:梅之年。

古代对年龄大小的称呼

古代对年龄大小的称呼

古代对年龄大小的称呼2篇古代对年龄大小的称呼(上)在古代社会中,年龄是人们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标志,因此古代人们对年龄的称呼非常重视。

在这个没有现代数字系统的时代,人们需要通过特定的称谓来表达年龄的大小。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古代对年龄大小的称呼。

1. 婴儿 - 初生之年的婴孩被称为婴儿。

他们年纪小,需要照料和抚养。

2. 赤子 - 这个称呼多用于未满一岁的婴孩,含有纯真、无邪的意味。

3. 童童 - 指幼童,一般指未满十岁的儿童。

4. 少儿 - 这个称呼一般指十岁到十五岁之间的儿童。

5. 少年 - 这个称呼指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的青年人,也可以用来形容尚未成年的男子。

6. 少爷 - 这个称谓多用于尚未成年但是家庭地位较高的男子。

通常家族富裕有地位的人家会给子女取这样的称呼,表示家族的尊贵。

7. 少女 - 这个称呼指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的青年女子,也可以用来形容尚未成年的女子。

8. 姑娘 - 姑娘多用来称呼二十岁到二十八岁之间的女子。

9. 青年 - 这个称呼指约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男子,也可以用来指二十八岁到四十岁之间的女子。

10. 男子 / 女子 - 这个称呼一般指四十岁以上的成年男性或女性。

11. 中年 - 这个称呼指指四十岁到六十岁之间的人。

12. 老人 - 这个称呼一般指六十岁以上的人。

老人智慧丰富,经验丰富,古代社会对老人有着特别敬重和尊重的态度。

以上就是古代对年龄大小的一些常见称呼。

这些称呼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认识和尊重,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在现代社会中,这些称呼可能已经不再常使用,但它们仍然是了解古代社会以及古代文化的重要窗口。

古代对年龄大小的称呼(下)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古代对年龄大小的一些常见称呼。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介绍古代对年龄的称呼。

13. 老者 - 这个称呼多用于指六十岁以上的古代男性,尤其是那些寿命较长、智慧丰富的人。

14. 女老 - 这个称谓多用于指六十岁以上的古代女性,尤其是那些具有威严和堂堂气质的长者。

各年龄段的古语称呼

各年龄段的古语称呼

以下是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1.赤子: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

”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

”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亦作“孩抱”。

4.龆龀:儿童换齿。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

”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

”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

《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

”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及笄: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大戴礼记• 10.束发:男子十五岁。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1.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

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弱冠:男子二十岁。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13.而立:三十岁。

《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14.不惑:四十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衍之年 《周易》系辞中的“大衍之数五十”。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 之年
花甲
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
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耳顺之年 耳顺的意思听得进不同的意见或是清楚理解听到的话。
杖乡之年 年过六十可以在乡邑里拄拐杖。出自
13~15岁——舞勺之年
根据<礼记>的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 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 学射御。"孔颖达疏:"舞勺者熊氏云:'勺钥也。'言十三 之时学此舞勺之文舞也。"后以指幼年。又以舞勺代 指十三岁。如孙科《革命逸史序》(冯自由著): “年逾舞勺,即加入兴中会,亲炙总理,从事革命。” 当时冯自由年十四岁,称“年逾舞勺”,是舞勺指十 三岁矣。
出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 年华
瓜字可以分割成两个八字,所以旧诗文称女子十六岁 时为“破瓜之年”。
出 处 唐·范虑《云溪友议·韦皋》:“独东川卢八座送 一歌姬,未当破瓜之年亦以玉箫为好。”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 礼 记 ·内 则 》 : “ 成 童 , 舞 象 , 学 射 御 。 ” 《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 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也 就是可以上战场了。
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男孩8岁——龆(tiáo)年
古代年龄称谓
幼年泛称——总角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 角之宴,言笑晏晏”,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 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 白首无成。”

10岁以下——黄口 典出《淮南子》 卷十三《氾论训》。本指雏鸟的嘴, 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 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 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 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
知命之年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出处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艾服之年古代一种象征性的刑罚。即割去犯人
衣服上的蔽膝部分。《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 服官政。"陈澔集说:"古者四十始命之仕,五十始命之服官政。"后因称 五十而作官从政,预闻邦国之大事为"艾服"。
示 例 宋·陆游《无题》诗:“碧玉当年未破瓜,学成歌 舞入侯家。”

16岁(女)——二八 17岁—— 18岁——二九
20岁(女)——桃李年华
20岁(男)——弱冠
这时行冠礼,即,故称“弱”。冠,帽子, 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 女子。
100岁——期颐 语本《礼记·曲礼上》:
“百年曰期、颐。” 郑玄 注:“期,犹要也; 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孙希旦 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 不待于养。
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该词语出自杜牧的诗: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5岁(女)——及笄之年
笄:拼音jī,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 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 国,八十杖于朝。”
70岁——古稀、杖国之年、 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古稀 古来稀少 杖国之年意思是年过七十可以拄拐杖行走在
全国范围内。出自《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 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
80岁——杖朝之年
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出自《礼记·工 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 八十杖于朝。”
80~90岁——耄耋之年
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耄耋之年, 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90岁 —— 鲐(tái)背之年
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 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 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 斑如鲐鱼背。









二 )
古代年龄称谓
兴平十一建学校 张 婷
古代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

2~3岁——孩提 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 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
女孩7岁——髫(tiáo) 年 龆,通“ 髫”。语出《韩诗外 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 七岁而龀齿……”
24岁(女)花信年华
花信,开花时期。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 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 快打扬州百面雷。
出嫁——摽梅之年 “梅”与“媒”谐音

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
在成为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通常是指中年人的年纪。意思是,人到中年,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 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出自《论语·为政》。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
《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 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