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选读期末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从个别资本到社会资本的运动过程体现出来的基本关系
1.在货币资本循环中G、P、W’的一般职能如何转化为资本的职能。
货币资本循环:G — W(A/Pm)…P … W' — G'
只有从G——W作为资本循环的一个阶段考察,G才是货币资本。
G——W从形式上说不过是一个价值从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它之所以能成为具有确定职能的一个阶段,只是由于它的物质内容,即货币所购买到的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性质:它们不是消费品,而是商品生产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G——W(A/PM)一方面表示一种质的关系,那就是一定额货币成在性质上互相适应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另一方面还表示一种量的关系,那就是这个货币额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部分必须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部分在数量上互相适应。
如果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不能在数量上互相适应,那么就有一部分货币不能转化为资本。
这个阶段一经完成,买者就不仅支配了生产的人和物的因素,而且支配了一个比补偿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劳动量来得更大的劳动量。
因此他支配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物品的价值会大于各生产要素本身的价值,即生产出生出剩余价值。
所以,在货币资本形式上预付的价值,现在是处在生产资本形式中,即处在具有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能力的实物形式中。
资本价值取得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形式后,就不能继续流通,只能进入生产消费,即进入资本的生产阶段。
生产资本执行的职能是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这是一般的生产职能。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是这样结合起来的:一方面,在生产之前,劳动者作为自由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都作为商品而存在。
另一方面,它们是在作为资本家手中的资本价值的一种存在形式即生产形式时,才结合起来。
结合的结果是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转化成一个超过它们价值的产品量,即包含剩余价值。
正是这样一种结合方式,使生产职能同时成为资本职能。
商品能执行资本职能,只是由于它在流通开始以前,已取得资本性质。
W’是表示商品产品的价值和生产它所消耗的资本的价值的关系,它的价值是由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构成的。
这种价值关系表明,W’不仅是一般的价值承担者,而且是已经增殖的资本价值的承担者,因此它取得了资本性质,是商品资本。
2.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规定,各自在资本增殖中发挥什么作用。
资本在生产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生产时间,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劳动过程时间;一部分是劳动过程休止时间,包括自然力作用时间,生产中断时间和生产储备时间。
劳动过程时间和自然力作用时间为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执行职能的时间。
生产中断时间和生产储备时间为生产中断时间和生产储备时间。
在资本的生产时间里存在着不增值价值的劳动休止时间,但这个时间主要包含着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并且劳动休止时间是生产过程的条件。
生产时间是资本生产使用价值和自行增值的时间。
资本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为流通时间。
资本的流通时间分为两段:货币形式转化为商品形式的时间,即购买时间;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的时间,即售卖时间。
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里的时间不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不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流通时间会限制生产时间,从而限制剩余价值的生产。
因此,资本运动全过程由流通时间和生产时间之和构成,这两部分时间既互为条件,又互相排斥,资本家总是尽力缩短流通时间,加速资本的运动以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
3.纯粹流通费用和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性质特点、构成。
纯粹流通费用是由商品价值的形态变化而耗费的费用,是由商品变为货币和由货币变为商品的过程中支付的非生产性费用。
包括直接用于商品买卖上的费用、用于簿记上的费用、
用于货币流通上的费用。
纯粹流通费用是实现商品价值所必需的,但是它并不增加商品的价值。
从价值方面说,它只能用生产领域已经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来补偿,从物质方面说,则要由剩余产品来补偿。
纯粹流通费用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商品买卖——流通过程是市场经济下,产业资本循环的必经阶段,由专人从事买卖工作有利于产业资本效率的提升,但不改变其费用支出不创造价值,由剩余价值补偿的性质。
簿记——以货币为单位,连续系统地对企业经济活动作记载、核算和分析,它不是生产过程本身,不创造价值。
但它由一般生产过程引起,随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而日益重要。
货币流通——在流通领域内执行货币职能的金属货币,服务于商品流通,耗费在货币上的劳动仅与商品经济相关。
生产性流通费用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运动引起的、同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继续进行有关的费用。
包括商品的保管、运输和包转费用等。
这些费用是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得到保存并进入消费领域所必需的费用,它是一种生产性开支。
这种生产性劳动不但把消耗掉的物质资料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而且创造了新的价值,使商品的价值增加,即增加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保管费用——保管或储备是任何社会都必须的,其形式有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个人消费基金等,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三种形式所占比例差异大。
只有正常的商品储备费用可以加入商品价值。
运输费用——场所变更是运输业产生的效用,有利于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这是运费可以加入商品价值的原因。
运输加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运输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
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特征,为什么固定资本独特的流通引起独特的周转。
固定资本是存在于劳动资料上面的那部分生产资本,生产资本的一部分是用于购置机器、设备、厂房等劳动资料的,它是不变资本的一部分。
它的物质形态全部加入劳动过程,在寿命没有终止前一直不改变,但因使用而逐渐磨损。
它的价值按其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份地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价值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卖而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渐进入流通过程并完成周转,最后以货币形式回到资本家手中。
在劳动资料执行职能的全部时间内,总有一部分价值固定在它里面。
流动资本是存在于原材料、染料、辅助材料和劳动力上面的部分生产资本,是不变资本的另一部分。
它的物质形态全部加入劳动过程。
它的价值是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价值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卖而进入流通过程和完成周转,最后以货币形式回到资本家手中。
至于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则是可变资本。
它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再生产出来并包含在新产品价值中,并随着产品的出卖而进入流通过程和完成周转,最后以货币形式回到资本家手中。
价值转移方式:固定资本价值按其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份地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价值中去,流动资本的价值是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价值中去。
周转速度:在固定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内,流动资本要周转多次。
回收方式和回收期限:投在固定资本上的资本价值,是一次全部垫付出去,而后在固定资本发挥作用的期间,一次一次地逐渐收回来;而投在流动资本上的资本价值,尽管也是一次全部垫付出去,但它是在产品销售后一次全部收回来。
物质更新方式:固定资本的物质形式点有到若干年,使用价值全部失效后才更新一次;而流动资本的物质形式每次生产过程都得重新购买,不断更新。
固定资本流通方式是这样的:它的价值一部分一部分转移到产品中去,随着产品的流通而转化为货币,直到它的生命完结,全部价值都已转化为货币为止。
因此它的周转具有这样的特征:它的价值转化为货币是和商品转化为货币一起进行的,但是它从货币形式再转化为
劳动资料却是和商品再转化为生产资本的其他要素分开进行的,因为它从货币形式再转化为劳动资料是由它本身的再生产周期决定的,即由劳动资料已经损耗掉,必须用同一种新的物品替换的时间决定的。
5.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在计算预付资本总周转时,如果考察生产资本的各种物质要素的周转,即从使用价值上考察,是无法计算出平均周转的,因为使用价值性质各异,不能平均。
为了便于计算和比较,必须把资本周转方式上的差别,只化作单纯的周转时间上的差别,即把质上的差别化作量上的差别。
所以,计算资本总周转必须采取货币形式。
按照计算,预付总资本周转=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预付总资本量=108000/100000=1 2/25次。
预付资本总周转的速度既取决于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取决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同时也受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比重的影响。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越快。
资本周转得越快,就越可以节省预付资本,同时也就越可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所以,资本家总是干方百计地加速资本周转。
预付资本的周转周期是由固定资本的周转时间决定的。
因为预付资本的价值周转,是和它的实际再生产时间,和它的各种组成部分现实周转时间相分离的。
但一个资本不管一年周转多少次,都不会改变预付资本的数量。
预付资本100,000元经过一年周转成为108,000元,但是,年终回到资本家手中的只有20,000+8000=28000,要等到生产过程再继续九年,预付固定资本的寿命结束,并进行替换时,预付资本的实际再生产才完成。
资本主义的周期性危机是在资本周转周期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从一次危机到下一次危机的间隔,多少受资本周转周期的长短所制约。
具体地说,资本主义危机通过生产力的破坏,强制地取得生产和清费的相对平衡之后,总是利用新投资而走出危机的。
新的投资,特别是投在而固定资本的部分,引起了对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的需求.促进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的发展。
而新的投资和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发展,就业的工人增加,从而对捎费资料的需求随之扩大,这也促进了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的发展。
于是资本主义生产重新活跃起来。
根据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过剩事实上在生产活跃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但是一方面,资本被束缚在它的周转周期之内,不可能随时抽走;另一方面,在周转周期之内,固定资本无须更换,因而由生产过剩所造成的流通的停滞,对于生产过程的继续进行,不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而且也正因为这样,再加上商业信用等因素,生产过剩被掩盖住了。
可是,当资本完成它的周转周期,需要大量货币(包括信用货币)来更新固定资本时,长期生产过剩和流通停滞所造
成的影响就会在生产、商业和信用等各个方面全部暴露出来,于是资本主义又陷入一次新的危机。
6.从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角度看,周转时间的差别对价值增殖的影响
每周可变资本量c:v m ’周转速
度
全年预付
的可变资
本
年M 年M’全年使用的
可变资本量
A 500 400c:100v 100% 5周100v×
5=500 5000 1000% 500×10=
5000
B 500 400c:100v 100% 50周100v×
50=5000 5000 100% 5000×1=
5000
对单个资本的影响,假定有A、B资本有机构成、每周资本消耗等相同但资本周转速度不同的两个资本,如下表A、B的年剩余价值率想产100%。
周转速度对资本价值增殖有重大影响。
周转速度快的资本,可以以少量的资本带来较多的剩余价值,有更高的年剩余价值率。
这是资本周转的内在动力。
对社会资本说,周转时间长的企业,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从社会不断地取走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又不为社会提供产品,在生产无政府状态下,这类企业数量增加,将会造成社会生产的短缺和混乱。
7.为什么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要用W’……W,(包括生产、消费,价值补偿、实物补偿)。
鉴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研究范围要比单个资本再生产广泛和复杂,所以马克思就以商品
资本循环公式为典型。
其公式为:
从价值上来看,起点的w’的价值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c十v十M,所以,w’的实现既是资本的流通,又是剩余价值的流通。
资本家把预付资本以货币形式收回来,重新购买生产资本的要素进行再生产;资本家还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当作收入用于个人生活消费。
从使用价值上来看,商品资本是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构成的,生产资料用于资本家的生产消费,而消费资料则用于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消费。
所以,商品资本的循环从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两个方面体现社会资本的联系,最适合用来分析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如果采用货币资本循环公式G—w……P……w’一G’,公式开始的G,只是当作资本来用的货币,尽管它本身是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但在这里当作资本循环的起点时,它不包括剩余价值,也不能分解为生产消费和个人生活消费。
如果采用生产资本循环公式P’……w’一G’一w……P,公式开始的P,只是生产资本要素,也不包含剩余价值,它只能体现生产消费,无法说明个人生活消费。
8.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平衡式,I v+m=II c I c+v+m=I c+II c ,II c+v+m= I v+m +II v+m , 货币回流规律,II b(v)<II a(m) II c(1)=II c(2)???
一、简单再生产
I4000C+1000V+1000M=6000
II 2000C+500V+500M=3000
I (V+M)=IIC
I (C+V+M)=I C+II C
II (C+V+M)=I (V+M)+II (V+M)
第一,第一部类的4,oooc。
这部分产品是由生产资料构成的。
它代表本部类的资本家在这一年度投下的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价值,到了年终生产结束时,这些生产资料已全部消耗完了,为了在第二年进行生产,必须重新购买生产资料。
因为社会上只有第一部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的,因此,可以通过本部类内部交换得到解决。
第二,第二部类的500v和500n。
这部分产品都是由消费资料构成的。
可变资本500,在工人手里就是工资,这是要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剩余价值500,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在简单再生产的条件下,也是要全部花费在消费资料上的。
所以这部分产品要在第二部类内部进行交换。
如第二部类的工人向第二部类的资本家购买消费资料,第二部类资本家之间也要互相购买消费资料和奢侈品。
通过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第二部类的这部分产品也就得到了实现。
工人和资本家的生活消费有了来源就可以进行再生产。
第三,第一部类剩下的1,ooov和1,ooom以及第二部类剩下的2,oooc。
第—部类的1,ooov和1,ooom虽然代表本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应该用来满足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但产品的实物形式却是生产资料,因而不可能在本部类内部实现;第二部类的2,oooc虽然代表本部类消耗的不变资本,应该用来满足本部类的生产消费,但产品的实物形式却是消费资料,也不能在本部类内部实现。
所以I(v十m)和Ic这两部分产品必须相互交换。
第一部类把1,ooov和1,ooom的产品卖给第二部类,并向第二部类购买消费资料;第二部类把2,oooc的产品卖给第一部类,并向第一部类购买生产资料。
这两部分产品的交换,可以使第一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得到消费资料,第二部类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也可以得到补
充,简单再生产就可以继续进行了。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I v+m=II c,即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应该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即第一部类必须提供价值上恰好等于第二部类需要补偿的不变资本的物质要素即生产资料;第二部类必须提供价值上恰好等于第一部类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需要的消费资料。
这一基本条件表明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内在关系、当这个条件得到满足,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由此引申出另外两个条件。
I c+v+m=I c+II c。
表明了两大部类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必须依靠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来补偿,它们必须在价值量上相等,在物质形态上相符合。
II c+v+m= I v+m +II v+m。
表明了两大部类消耗的消费资料,必须依靠第二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来补偿,它们必须在价值量上相等,在物质形态上相符合。
二、货币回流
当再生产正常进行时,由资本主义生产者预付到流通中去的货币,必须流回它的起点,这就是货币回流规律。
I 4000C+1000V+1000M=6000
II 2000C+ 500V+ 500M=3000
三、第II部类内部的交换II b(v)<II a(m)
第二部类可以分为II a(必要消费资料,进入工人阶级和资本家消费)和II b(奢侈消费资料,只进入资本家消费)
I 4000c+1000v+(600+400)m=6000
IIa 1600c+400v+(240+160)m=2400
IIb 400c+100v+(60+40)m=600
四、固定资本更新II c(1)=II c(2)
“第I部类不变资本的这个固定组成部分,即按自己的全部价值再转化为货币,因而每年要用实物更新的固定组成部分(第l部分),应该等于第B部类不变资本中另一个固定组成部分的年损耗,也就是等于以旧的实物形式继续执行职能,而其损耗(即转移到所参与生产的商品中去的价值损失)先要用货币来补偿的那个固定组成部分的年损耗。
因此,这样一种平衡,好象就是规模不变的再生产的规律了;换句话说,因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I部类一方面要提供第II部类不变资本的流动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提供它的固定组成部分,历以,劳动在第I部类的分配比例必须保持不变。
”
9.再生产理论中,马克思是如何理解危机的,为什么说在简单再生产下危机也会发生。
在资本主义现实生活中,固定资本的价值在进行物质上的更新以前,只通过出卖的阶段,而暂时不通过买进阶段。
只有在固定资本的使用价值耗尽时,才用储备的折旧基金一次购进新的劳动手段,实行固定资本的物质补偿。
固定资本价值补偿渐次进行时的只卖不买,同实物补偿一次完成时的只买不卖,是一个矛盾。
它会给再生产的实现带来困难。
以I(1,000v 十l,000m)与II2,000c的交换为例,假定II2,oooc中有2ooc是固定资本因磨损一年而转移的价值,这部分价值随商品变成货币后,暂时不购买商品,于是,I(1,000v十I,000m)中就有200的生产资料卖不掉。
马克思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把社会上的固定资本分成两部分。
在一定时期内,一部分固定资本处于只提取折旧金的阶段,另一部分固定资本则处于实物更新的阶段。
这种情况的存在,其原因就是固定资本的寿命长短不同,投产有先有后,所以更新的时间是参差不齐的。
在任何时候,总会有一部分资本家的固定资本要全部更新,从而用积累的折旧基金进行单纯的购买;而另一部分资本家的固定资本正处在折旧之中,要通过单纯的出卖而积累货币。
这样,上述第二部类少向第一部类购买200的生产资料引起的困难就会解决。
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平衡只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固定资本更新要求的平衡关系往往受到破坏。
一种情况是,需要在实物上进行更新的固定资本总额超过了只在货币形态上进行补偿的固定资本磨损总额,这时,投入市场购买劳动手段的货币,就会大于为提取折旧基金而投入市场的商品量,此时市场上就会出现货币过多、商品不足的现象。
另一种情况正相反,市场上就会出现购买力不足、商品过剩的现象。
当然,出现了上述情况,虽然可以通过外贸来补救,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外贸的介入,“只会把矛盾推入更广的范围,为这些牙盾开辟更广阔的活动场所。
”因此,为了保证固定资本补偿的顺利进行,就要求处于提取折旧、准备货币阶段的固定资本和处于实物更新、购进新的劳动手段的固定资本,必须在数量上相互平衡。
如果这种平街道到破坏,“尽管是规模不变的再生产,但危机——生产危机——还是会发生。
”
10.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基本方法和特点。
基本方法: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问题,即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能否实现。
而要保证实现增长的完整性和持续性,解释经济增长的模型必须在对一次经济活动过程的分析中,同时解决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上的补偿这一个难题。
马克思通过最抽象的逻辑分析,指出社会总产品分类的最初始的从而也是最简单化的条件,实物构成方面将社会生产分为第一部类即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和第二部类即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价值构成方面将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分为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
从分析工具上看,马克思重视逻辑工具和数学工具的结合,通过数量的比例和变动,来反映各种经济变量间的逻辑关系。
马克思引入资本有机构成反映生产力的状况,以说明社会生产商品的数量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特点:1、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相结合。
不仅考察一次的商品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而且考察在长期中结构的变化,并通过数量变动进行比较。
2、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在考察简单再生产时,将价值形成与价值增殖过程统一,在考察扩大再生产时,则将经济增长放在不断的生产、实现、再生产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来分析。
3、均衡分析与不均衡分析相结合。
马克思认为,经济增长不会必然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分析经济增长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这个参照物就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就是经济增长,扩大再生产是对简单再生产的均衡条件的破坏,也只有突破这种简单的均衡才能实现增长。
综上,马克思从简单再生产入手,考察的是经济总量的短期、静态的状况,而扩大再生产理论把静态分析动态化,把短期分析长期化,考察的则是长期经济增长问题。
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资本的分配关系
1.影响不同产业利润率高低的因素,资本在部门间的竞争如何形成平均利润率。
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的差别主要是由资本有机构成的差别和资本周转时间或速度的差别引起的。
利润率和资本有机构成按照相反的方向变化。
在预付资本量和剩余价值率不变时,由于总资本中的可变资本所占比重不同,即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带来的剩余价值量亦不同,从而利润率也就存在着差别。
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按照相同的方向变化。
资本周转速度快,可变资本在一年内周转的次数越多,所推动的活劳动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