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七下《16短文两篇》专题练习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短文两篇
(一)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学常识】
《陋室铭》选自《》,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的。
《爱莲说》选自《》,作者,字茂叔。(朝代)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古今异义】
1.惟吾德馨古义:今义:芳香
2.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样子、形状
【一词多义】
1.之(1)无案牍之劳形( ) (2)何陋之有( )
2.鲜(1)陶后鲜有闻( ) (2)芳草鲜美( )
【词类活用】
1.有龙则灵()
2. 无丝竹之乱耳()
3.不蔓不枝()()
【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阅读理解】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2.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3.两篇短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各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志?
【对比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惟吾德馨()(2)无案牍之劳形()
(3)每移案()(4)余稍为修葺()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4.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绘陋室幽雅,乙文用
“”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手法。
4.对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参考答案
【文学常识】
《刘禹锡集》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一种文体押韵《周敦颐集》周敦颐北宋【古今异义】
1. 德行美好
2. 躯体、形体
【一词多义】
1(1).用于主谓之间的助词,不译(2)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2.(1)少(2)鲜艳
【词类活用】
1.灵验
2.使……乱,扰乱
3. 生藤蔓生枝茎
【句子翻译】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2.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
3.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过分艳丽。
4.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阅读理解】
1.A
2.环境幽雅、交往的人高雅、主人生活情趣高雅。
3.《陋室铭》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对比阅读】1.(1)只,只是(2)官府的公文(3)桌子(4)我
2.我稍作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对比。
4.示例一: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示例二: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