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___
学前教育学原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原理
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学前教育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
它以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融合了先进学前教育理念,参照幼儿教师行业要求,以专业知识+现代化教育技能+职业素养构建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为实现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理论与实践基础。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及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价值、掌握学前教育的先进思想及基本理论、领会科学的教育观念、认识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特征及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让未来教师充分认识幼儿阶段的特性和价值,理解“保教结合”的重要性,学会把教育寓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保护欲发展幼儿探究、创造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中健康的成长。
因此,本课程是一门既突出理论学习又重视实践活动的一门课程。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定位于知识、技能与能力、情感态度三大领域,以幼儿教师的岗位能力需
求与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完善课程的内容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引领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践性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等手段将培养职业信念贯穿于课程教学中,最终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锻炼创新思维、问题求解、决策制定、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职后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参考课时
本课程开设3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三、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目标
通过对《学前教育学原理》课程的学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联系幼教的实际运用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原理,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将来的实际工作“接轨”。
1.知识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雏势;掌握学前教育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我国幼教工作的政策和法规,熟悉关于儿童权利的内容以及维护儿童合法权益的途径。
2.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观察了解幼儿和与幼儿以及家长、社区沟通的技能,并且能根据幼教基本原则去选择、利用与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
3. 情感态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素质培养,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的应对能力,树立现代化的儿童观、教师观及教育观,培养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工作的情感及投身学前教育事业的职业品质。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三)考核标准
1.工作任务评价(平时成绩)
(1)能力目标(简称、报告、综合实训的评价)50%;
(2)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课堂发言、讨论、作业等)30%;
(3)其他(出勤、表现)20%
2.综合评价
(1)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40%);(2)平时成绩(100%)=课程练习成绩(50%)+项目训练成绩(50%);
(3)期末成绩(100%)为期末闭卷书面笔试成绩
四、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设计
教学围绕“教育”这个核心能力来设置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侧重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能力,并且注重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爱心、细心、耐心、吃苦精神、责任感等职业情感和职业品质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生职业核心能力形成。
(二) 教学方法建议
采取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录像)分析、模拟教学、微格实验教学、课外实践、见习、小调查、知识竞赛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 评价方法建议
1、搭建多方评价平台,实现评价多元化。
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见习成
绩、实习成绩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建立“幼儿园、学校、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2、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例,在实践训练项目中综合评价。
改原有的单一理论教学模式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与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的工作环节、环境和典型工作任务或活动对接的“六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便于学生学以致用,最大限度缩短“所学”与“所用”之间的差距。
(五)教学设备与学习场景基本要求
1、建设校内幼儿园仿真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实习基地,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
迅速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提供了充分条件和有力保障。
2、完善多媒体教学设备,建立了网络教学网站供学生课外学习,提高教学
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