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期末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行为 拂:违背 乱:扰乱 9、空乏其身 资财缺乏
任:责任、使命
10、所以动以忍性 使……惊动 使……坚韧 11、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12、人恒过 犯错误 13、困于心 忧困 14、衡于虑 同“横”,阻塞,不顺畅 15、而后作 奋起,指有所作为。 16、征于色 征:表现出来 色:脸色 17、而后喻 明白,了解 1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指国外 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19、国恒亡 常常 20、入则无法家拂士
⑤.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这样都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一座)周围三里(那样小)的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 ⑦.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 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 武力的强大。
ɡuǎ )助 寡(
米粟(sù )
n ) 亲戚畔之(pà
夫( fú )环而攻之
1、天时不如地利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2、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代词,这 3、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围 4、地利不如人和 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5、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6、兵革非不坚利也 武器装备。兵:兵器 革:甲胄 7、委而去之 委:放弃 去:离开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限制 9、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使……巩固,巩固。 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震慑 11、得道者多助 得道:施行仁政 12、寡助之至 至:极点。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13、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之:他,指寡助之君 14、故君子有不战 故:所以 君子:施行仁政的君主
1.举于版筑之间
今义:建筑、修路 古义:捣土用的杵(chǔ) 2.举于士 今义:士兵 3.所以动心忍性 表因果的关联词语 ; 古义:用这些方法 今义: 古义:狱官
4.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 这样的 今义:
判断动词

⒈故 / 天/将 降 大 任/于 是 人 也 ⒉空 乏/其 身,行 /拂 乱 /其 所 为
文言文专项复习之-----
《孟子》两章
2017.01
孟子
1、文章内容 2、文学常识 3、语音 4、一词多义 5、通假字 6、古今异义词 7、词类活用
8、特殊句式 9、重点词语解释 10、重点句子翻译 11、朗读节奏 12、理解性默写 13、课文内容理解 14、开放性试题
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 轲 , 字 子舆 ,战国 时期 儒 家学派的代表人 物。后人将他和 孔子 并称为 孔孟 。孟 子主张行“ 仁政 ”,以统一天下。 2.《孟子》是记载 孟子及其学生言行 的一 部书,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现存 七 篇. 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 四书 ”之一。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 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 应了孟子那句话: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1.指出下列 “之”的不同用法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助词“的” 2)环而攻之而不胜 代词,指代“小城” 3)委而去之 代词,代那座城池 4)寡助之至 动词“到” 5)亲戚畔之 代词,代指“失道”“寡助之至”的人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结构助词:的 2.指出下列 “而”的不同用法 1)攻之而不胜 表转折 却、但是 2)夫环而攻之 表修饰 着、地 3)泉香而酒冽 表并列 并且
⒊所 以/动 心 / 忍 性,曾 益/其 所 不 能
⒋入 / 则 无/法 家 拂 士,出/则 无 / 敌国外患者
1.请照下面例子翻译下列句子。 例:必先苦其心志。 译:使他的内心痛苦。 1)劳其筋骨。 译:
使他筋骨劳累。
2)饿其体肤。 译:
使他身体饿瘦。
3)空乏其身。 译: 使他受贫困之苦。
4)行拂乱其所为。 译: 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5) 所以动心忍性。 译: 使他的心惊动 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拂 同 弼 ,解释为
辅弼

于: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从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给 ③困于心 衡于虑 征于色 发于声 在 ④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由于 发 ①发于畎亩 举,被任用 ②发于声 表现 拂: ①行拂乱其所为 阻挠,违背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同“弼”,辅佐,辅弼 以 ① 以天下之所顺 凭 ②所以动心忍性 用来
课文内容: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 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 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 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1.域民 不以 封疆之界,固国 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 / / / 下 兵革之利。 /不以 /
2.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 寡助。寡助 之至,亲戚 畔 / / / / 之;多助 之至,天下 / /顺之。
4、Leabharlann Baidu 君 子 有 不 战 , 战/ 必 胜 矣。 /

3、夫
环 而 攻 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战必胜”的条件是; “得道者多助”。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 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所受到的帮助少到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 ③.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就会归顺他。 ④.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凭着天下人归顺他的(有利条件),去攻打连兄弟 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
1)池非不深也 古___ 护城河 池塘 今___ 2)委而去之 放弃 古___ 委任 今___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 古___ 今___ 地域
4)委而去之 古义: 离开 今义:到……去 5)亲戚畔之 古义: 内亲外戚 今义: 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6)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古义: 这 今义: 判断动词
入:指国内 拂:拂同“弼”辅佐 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法家:守法度
⒈指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 同 横 ,解释为 梗塞,指不顺 。 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 同 增 ,解释为 增加 。 ⑶ 忍 同韧 ,解释为 坚韧 ,使 。 ……坚韧 ⑷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课文内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 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 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 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一个人要担 当大任就要先经受艰苦的磨炼。具体来说,磨炼就是要在 精神上要 苦其心志 ,在生活上要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 在经济上要 空乏其身 ,在做事上要 行拂乱其所为。 (用原文语句回答) 4.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 “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 观点相类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选出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B)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水陆草木之花 C肉食者谋之 D两狼之并驱如故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C ) A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兵器 B寡助之至 至:极点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 D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 3、选出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 D ) A委而去之(萎靡不振地逃跑) B池非不深也(池塘不是不深)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都,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要使命给这样的人。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样的方法)使他内心惊动,使他性格坚韧 起来,增加他过去所不具有的才能。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能辅佐君 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 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常常会导致灭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因忧患而得以生存, 因沉迷安乐而死亡(的道理)。
⑧.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 “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⑨.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1、文中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 人和 ,从中 可反映出孟子的 民贵君轻 政治思想。 2、作者在文中指出管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 以兵革之利 面不能只 以封疆之界 、 以山溪之险 、 。然后 提示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 得道 。“人和”的最佳局面 是“ 天下顺之 ” 。 3、文中“得道者多助”一句中的“道”是指的什么? 施行仁政 4、“得道者”的意思是施行仁政的人;文中与它意思相同 的一个词是 君子 。 5、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 “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 要素中,孟子认为 人和 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赢得民心的 前提是“得道”,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 “ 仁政 ”。
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苦 2、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 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 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 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 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4、选出对文章分析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 C ) A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必要条件是“得道”。 B”君子”是指文中所说的“得道者”。 C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可以战胜强者。 D”得道者多助”的“道”在文中指“施行仁政”
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B )
A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 B第二段设了一个守城的例子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 C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得道”的作用。 D画线的句子(“域民不以……威天下……”这三句)从反面 论证了“人和”的重要
傅说 yuè 胶鬲 ɡé 曾益 zēnɡ 拂士 bì 蹴尔 cù 畎亩 quǎn 一箪食 dān 一豆羹 ɡēnɡ
1、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被任用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举用 3、管夷吾举于士 狱官 4、百里奚举于市 集市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所以 6、必先苦其心志 使……痛苦 7、劳其筋骨使……劳累 8、行拂乱其所为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苦:使……痛苦 劳:使……劳累 饿:使……饥饿 空乏:使……资财贫乏 乱:使......受到阻挠 动:使……惊动 忍:使……坚韧
(2)名词作动词 (3)动词活用为名词
人恒过:犯错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入:国内 出:国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