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苗族鼓藏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鼓藏节:奉献给祖先的百年大祭

鼓藏节,是苗家最隆重、最独特的节日。说它隆重,是因为它是苗族祭祀本宗支祖宗神灵的最大盛典。说它独特,第一是13年才过一次,一个人的一生中,能有机会碰到的没有几次;第二是狭窄的过节区域。苗族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东南亚国家和美国等都有它的支系。但苗族中过鼓藏节的,全世界却只在雷山西江、丹江、黄里、大沟和榕江八开、台江九摆等几个不大的区域进行。第三是具有特定的过节程序、仪式和专门的“鼓藏语言”。鼓藏,苗话的本来意思,已经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了。译成汉语,又有写作“牯脏”或“祭鼓”的。说“鼓藏”或“祭鼓”,可能与苗族称作“鼓”的宗支相关;用“牯脏”,也许与苗族的古崇拜物--牛相联。苗族鼓藏节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是苗族人生价值观的展现,怀念祖先、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勤劳俭朴、富裕安康等是鼓藏节的祷告主题。

“牯藏节”,也称“吃牯藏”、“吃牯脏”、“刺牛”,是黔东南、桂西北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节日由苗族各姓牯脏头组织。一般在历史上关系较密切的村寨间进行,牯脏节有小牯大牯之分。小牯每年一次,时间多在初春与秋后农闲季节,吃牯村寨杀猪宰牛邀请亲友聚会,其间举行斗牛、吹芦笙活动;大牯一般13年举行一次,轮到之寨为东道。。“牯藏节”的重要内容是杀牛祭祖。

关于鼓藏节的来历,有许多种说法。

这种古老的祭祖礼仪在苗族的创世歌里有所记录,因为苗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再加上苗族人能歌善舞,所以歌便成了苗人最好的记录方式。歌词叙述说枫树是万物的生命树,这生命树在上古被女神妞香砍倒后,树根变成泥鳅,树干变成铜鼓,数值变成鹊鸽,树心里生出了蝴蝶,蝴蝶生下了十二个蛋,成为了十二个蛋的妈妈。蝴蝶妈妈孵蛋三年,孵化了十一个,包括雷公、鬼神、龙蛇、虎豹、豺狼、拥耶(最早的男人)、妮耶(最早的女人)等人、鬼、神、兽。但剩下的一个蛋经过三年的孵化后依然是一个蛋。蝴蝶妈妈只好请暴风帮忙,暴风把蛋刮下山崖,蛋壳破裂,钻出一头小牛。小牛怨恨蝴蝶妈妈没有亲自孵下它,把蝴蝶妈妈气死。拥耶、妮耶用牛耕地种田,但就是从未有过好收成。鬼神告诉拥耶、妮耶:因为大牯牛气死了蝴蝶妈妈,所以才不叫牛耕地的田园长出好庄稼。只有把大牯牛杀掉,祭拜蝴蝶妈妈才能求得庄稼的丰收。拥耶、妮耶宰牛祭拜蝴蝶妈妈,立刻迎来大丰收。这是“牯藏节”由来的一种传说。

另一种传说是远古的苗家有两姐妹,美丽善良、勤劳聪慧,姐姐叫‘贲’(苗语:花),妹妹叫‘鲠’(苗语:虫)。一天姐妹俩上山砍柴,被两只老虎盯上,于

是虎幻化成两个青年人,将姐妹俩骗至大山里吃掉。全寨人痛不欲生,她们的父亲和哥哥设计谋将老虎捉住并砍死,同时关闭寨门,杀一头小牯牛祭奠死去的两姐妹之后,请人们吃牛肉,告诫大家不要再上当受骗。这就是牯藏节的传说。

各种来历传说虽然不同,但西江鼓藏节特定的内容和形式,虽经上千年岁月的流逝,却仍然比较完好地代代相传了下来。

由于没有文字,一代又一代的苗家人,通过语言和模仿流传和演绎下来的鼓藏习俗,留下许多只知道形式而不知道内容的谜:客人送的礼物为什么只能是单数的鱼和公的鸭?鼓藏节为什么要放那么多的鞭炮?杀猪为什么要客人来动手?鼓藏节为什么要说特定的“鼓藏语言”?

节日前一天,按照苗家古礼,百里周围内的客人们就已纷纷而来。每家有客人三五十人不等,也有多达上百人的。客人们带来的礼物,无一不是公鸭一只,鲤鱼5-7条,糖和糯米饭不等,最重要的是鞭炮,越多越好,但至少应在一万响以上,客人到家,门前鞭炮就响,整个千家苗寨,这一天从早到晚都沉浸在鞭炮的轰响和烟雾的包围之中。谁家的鞭炮响的次数多,持续的时间最长,谁家的客人就最多、最富有,主人家就最有面子、最受人尊重。这天的晚餐,必须是吃客人带来的鱼和鸭。

“丑”日凌晨,德高望重的“牯藏头”点响了一大串爆竹,同时开刀宰杀贺大节的第一头猪。随着他家爆竹声和猪叫声的响起,西江1000多户人家的爆竹声和猪的嚎叫声,一刹那间响彻在黎明前的夜空中。杀猪的差事却不劳主人动手,必须由客人操刀,鼓藏节间特有的“鼓藏语”也开始了:“拿杀猪刀来”要说“拿石片来”;杀猪叫“哐官人”;猪死后先用稻草盖,叫做“盖被子”;然后用猪草烧猪毛,叫做“照太阳”;猪杀后把猪胸脯肉割下来煮,熟后切成拳头大小几十块,即为“鼓藏肉”,因肉取自猪胸部,要叫做“仓门肉”,用餐时,“喝酒”叫“喝水”,“吃饭”叫做“扒砂子”,“吃饱了”叫“仓满了”,吃盐叫“劳干秀”,酒足饭饱叫“满仓”,用火照明叫“拖哈”,杀猪刀叫“叶子”,吃饭叫“扒沙子”,吃饱叫“巴农巴腊”,送客回家叫“龙麻”等等。这天的中餐,有苗族牯藏节最神秘的规矩和仪式。端上苗家的大长条桌上的,除了猪的内脏,就是大砣大砣的“仓门肉”。仓门肉无盐也无任何佐料,主人在宴饮前宣布一段时间不能说话,据说这是不要惊动和打扰祖先神灵用餐。随后就进入“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程序。在主人家的盛情邀请之下,寓意“金银财富”的“仓门肉”被大家一人一砣或几砣,用手抓着就吃。在带着诙谐、有趣,却又充满神秘的“鼓藏语”的祝福和劝酒声中,“大称分金,小称分银,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粗犷豪放油然而生。肉,没有人能怕肥;酒,没有人能怕醉。五千年的民族,13年醉一次,

谁说醉得不应该?那场合,那情景,是喝酒的人醉,不喝酒的人也醉,真是痛快淋漓之至!怪的却是,任你再醉,第二天(寅日)的主人也不留你。吃罢饭,喝够酒,主人送你一只大猪腿,客客气气的送你上路回家,邀请你过了一天再来看热闹。

活动准备及过程。

吃牯之寨提前一两年喂养牯牛,多者一家喂2-3头,少者两家喂一头,有青年、老人,尤其是姑娘,家庭力争多办衣物,银手饰,所有家庭竞相备足酒肉、鞭炮、红彩等礼物;姑娘则准备丝线,布鞋等物。主寨提前两月或半年向客人发出口头或书面邀请,临节前再次邀请客人,并用鱼藤草在斗牛场出入口扎拱门。节前一天,客人牵斗牛,担肉酒彩礼,吹笙鸣炮进寨,主寨亦吹笙鸣炮相迎,并举行敬神仪式。敬神时,寨头路口置岗哨把守,禁行人入寨。

牯藏节开始,牯藏头在村中挑选连同自己在内12名德高望重的长老组成一支祭祀队伍,非常有意义的是,其中一名是年轻美貌的女性,牯藏节祭祖一切活动由他们安排。杀猪祭祖时,先宰杀牯藏头家猪,其余人家的猪,待牯藏头们分别祭扫后才陆续宰杀。杀牯藏头家的猪是一件非常规范和复杂的过程,礼仪特别多,用新砍伐的木竹编织成一个庞大体积喇叭形状,然后6个年轻人危坐其中,三十余人抬着他们,前面长老开道,芦笙随后,在狭窄的小道中,吹吹跳跳向牯藏头家走去,笼中人出来,然后将牯藏头家猪装进去抬走,一次只能抬一头猪,反复数次将6只猪抬完装进一个新圈后,巫师们围着它们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将一支削尖的细木插进猪心脏,将猪处死。

当地习俗,处理猪不用热水烫毛,而是用禾稻草火烧猪皮,全村烧猪场面犹如古战场。在杀牛祭祖时,场面更为惊心动魄,时间选在深夜凌晨三点,此时周围人山人海,火把通明,杀牛地方采用两棵粗大的木桩捆在一起,形成X字形,两端深埋地下,只见牛被一大群人簇拥推拉着,将牛头架在X字形上面,随即由牛主人姑表之类亲戚,手持斧头,在牛头部猛击数斧,牛毫无反抗力一声不吭立即死去,尔后主人急忙将牛舌头拉出、将预先准备好削尖的细木插入舌头中间,其说法是牛死后到了阴间,阎王爷问其是怎样死的,它没有舌头后,说不清楚阳间发生的一切事。宰杀完毕,牛头砍下,在杀牛场中央摆成长排,以此祭祀祖先,每户人家煮熟一块猪肉,拿到村中一所小木房祭供,这所小木房便是该村人祖先神圣的灵堂。这里的习俗非常特别,逢年过节,从不烧香,化纸钱,人死后也不留坟墓,但对燃放鞭炮特感兴趣,节日3天鞭炮声从未间隔过。

鼓藏节主要祭祀仪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