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复习资料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世界上第一个疫苗:牛痘,防御天花

第二章免疫器官

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成熟和工作的场所

免疫细胞——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

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

2.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功能:免疫细胞产生和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粘膜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3.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4.胸腺细胞的概念:成熟T细胞的前体细胞

5.骨髓:其内的造血干细胞是所有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的共同祖先,是B细胞发育成

熟的场所。

6.生发中心: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发生活化和扩增的区域。

7.脾脏: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胚胎期的造血器官。

第三章抗原

1.抗原:是一类能被T、B淋巴细胞识别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特异性免

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的特性: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免疫反应性):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

结合的能力。

有免疫原性一定同时有抗原性(对);有抗原性一定同时有免疫原性(错)

3.半抗原: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半抗原+载体(蛋白质)——完全抗原4.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抗原的异物性:一般来讲,异物性越强,免疫原性越强

理化状态:分子大小:分子量(一般在10Kpa左右)

化学组成与结构:蛋白质>多糖>核酸、脂类

物理性状:细胞性(颗粒性)>可溶性(分子状态)

与宿主相关的因素:机体的遗传因素

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

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数量(剂量):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

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

5.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又称表位,是抗原与TCR/BCR及

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6.抗原决定簇的分类:构象表位:能被B细胞识别

线性表位:能被T细胞识别

7.共同表位:存在于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表位。

8.交叉反应:由于存在共同表位造成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发生反应,此

称为交叉反应。

9.抗原的种类:根据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辅助分类

胸腺依赖性抗原:有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组成,绝大多数抗原属于此类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由多个重复B细胞组成

10.佐剂:某些物质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加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

免疫应答的类型,称为佐剂。

11.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称Forssman

抗原。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1.抗体:指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

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2.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类似的球蛋白。

3.抗体一定是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抗体与球蛋白的区别)

4.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分泌型sIg、膜型mIg

5.免疫球蛋白的结构:水解片段、其它成分、功能区、铰链区、可变区和恒定区、重链与

轻链。

○1重链与轻链:H链与L链

○2可变区:V区,位于Ig分子N端,占轻链1/2和重链的1/4或1/5;

超变区:HVR,在VL和VH中,某些特定位置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高度可变,轻重链各有三个;

互补决定区:CDR,超变区乃抗体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的位置

骨架区:FR,V区中非HVR部位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相对保守,此为FR,VH和VL各有4个

○3恒定区:位于免疫球蛋白分子的C端,占轻链1/2和重链3/4(IgA、IgD)或4/5(IgM、IgE),在同一种属中,同一类重链和同一类轻链C区氨基酸的组成或排列比较

恒定。

○4铰链区:位于CH1和CH2之间可转动的区域,含丰富的脯氨酸,易伸展弯曲,有利于IgV区与抗原互补性结合,有利于暴露补体结合位点。(包括IgA、IgG和IgM)○5其它成分:J链(IgA、IgM)、分泌片(IgA)

○6水解片段:木瓜蛋白酶将Ig分子切割成两个Fab和一个Fc片段,Fab段是具有抗原结合能力的。

○7功能区: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图(背下这个图)

6.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1)V区的功能:特异性结合抗原

抗体结合相应抗原分子,中和作用,发挥免疫效应

BCR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抗原分子,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2)C区的功能:

○1激活补体:IgM、IgG1-3——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凝聚的IgA或IgG4——激活补体旁路途经

○2与细胞表面FCR结合:

调理作用:Ig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FcR结合——促吞噬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

介导I型超敏反应

○3穿过胎盘和黏膜:IgG通过胎盘,s IgA穿过黏膜

7.IgG的特性和功能:

○1血清中的主要抗体成分(75-80%);半衰期长(20-23天);

○2分4个亚类:IgG1、IgG2、IgG3、IgG4;

○3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

○4多数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体均属IgG类;

○5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发挥自然被动免疫功能;

○6具有活化补体经典途径的能力(IgG3>IgG1>IgG2);

○7具有调理作用、ADCC作用等;

○8参与Ⅱ型、Ⅲ型超敏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的抗体也属IgG。

8.IgM的特性和功能:

○1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称为巨球蛋白;

○2个体发育中最先出现的Ig,胚胎晚期即能产生,脐带血IgM增高提示宫内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3抗原初次刺激机体时,是体内最先产生的Ig;血清IgM升高说明有近期感染;

○4有强大激活补体能力和调理作用,在机体早期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

○5天然血型抗体是IgM;6未成熟B细胞仅表达mIgM。

9.IgA的特性和功能:

○1分为单体的血清型和二聚体的分泌型IgA;

○2分泌型IgA 主要由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产生,存在于唾液、泪液、乳汁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的分泌液中和黏膜表面,是机体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重要因素。

○3初乳中的sIgA可对婴幼儿发挥自然被动免疫作用

○4调理吞噬、中和毒素

10.IgD的特性和功能

○1血清中含量低,其生物学作用尚不清楚

○2mIgD可作为B细胞分化成熟标记,成熟B细胞同时表达mIgM和mIgD

11.IgE的特性和功能

○1是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

○2属嗜细胞抗体,可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表面FcεR结合,介导I型超敏反应。

第五章补体系统

1.补体系统的激活:经典激活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补体活化的共同末端效应

2.经典激活途径:

参与成分:C1、C4、C2、C3(参与的先后顺序)

激活物:与抗原结合的IgG、IgM分子(游离的不可以)

IgM是最好的补体激活剂,因为IgM是五聚体,C1分子只需一个IgM就能结合;C1分子至少需要两个IgG分子结合。

3.MBL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