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法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连除计算的方法;2.能够根据题目要求,使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教授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具体内容包括: 1. 回顾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的知识点; 2. 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学习如何使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老师可通过两种方法导入新课:一是通过视频播放教授连除计算的方法;二是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2 提供例题在引导学生理解连除计算方法之后,老师应该提供一到两个例题,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使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某商场在全场打9.5折促销,任意一件商品都打9.5折,请计算一下打折后一件售价为57元钱的商品原价是多少?计算过程:原价 ÷ 10 × 9.5 = 57可得:原价 = 60教师应该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掌握使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3 锻炼实践能力在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之后,老师可通过一些有趣又能够锻炼实践能力的题目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一个乒乓球从离地面5米的地方落下,每反弹一次,高度减少原来的一半,问第6次反弹落地时,它反弹了多少次?处理过程:已知高度为h,第n次反弹的高度为h/n。
已知第6次反弹时,高度为0,因此h/6=1,解得h=6。
版本更新:此处之前的答案在计算过程上有误,现在已更正,感谢用户的反馈。
反弹次数为通过列式子计算得出,即第n次反弹时高度为h/n<=0.5,解得n=5。
这个题目虽然比较有趣,但通过使用连除计算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总结学生在本节课程中应该掌握使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老师也应该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用连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用连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一
先算出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 再算出平均每层放书多少本?
224÷2=112(本) 112÷4=28(本)
方法二
先算出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 再算出平均每层放书多少本?
4×2=8(本) 224÷8=28(本)
设计思路
.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连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课后的练习巩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认识,并理解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从而激发了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备课教案表
课程名称
用连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
1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连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理解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一些基本的算法和算理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解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提高对除法算法和算理的认识,并能举一反三,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更多类似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12÷4=28(本)
5.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224÷2÷4 224÷(4×2)
6.想一想这题可以怎么验算?
用“把得数代人原题”的方法检验一下,看看解答是否正确。
7.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交流订正
(二)完成练习三6、7、9、10题
(三)交流答案并验算
五年级上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年级上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我们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连除的方法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解题工具。
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看似复杂的数学问题,让我们更加轻松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那什么是连除呢?简单来说,连除就是连续进行除法运算。
比如,有 120 个苹果,平均分给 2 个小组,每个小组再平均分给 10 个同学,那么每个同学能分到多少个苹果?这就需要用到连除来解决。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学校图书馆买来 480 本书,分别放在 4 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 5 层。
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480 本书平均放在 4 个书架上,那么每个书架放的书的数量就是 480÷4 = 120(本)。
接着,每个书架有 5 层,所以每层放的书的数量就是 120÷5 = 24(本)。
综合起来,我们就是用 480÷4÷5 = 24(本),得出平均每层放 24 本书。
再比如,一辆汽车 3 小时行驶了 180 千米,照这样的速度,6 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我们先算出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即 180÷3 = 60(千米/时)。
那么 6 小时行驶的路程就是 60×6 = 360(千米)。
但如果问题是这样的:一辆汽车 3 小时行驶了 180 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行驶 360 千米需要多少小时?那我们就要先算出汽车的速度180÷3 = 60(千米/时),然后用总路程360 千米除以速度60 千米/时,即 360÷60 = 6(小时)。
又比如,有 240 千克水果,3 个工人 4 小时能搬完,平均每个工人每小时搬多少千克?我们先计算 3 个工人 1 小时搬的水果重量,240÷4 = 60(千克)。
再计算每个工人每小时搬的水果重量,60÷3 = 20(千克)。
综合算式就是 240÷4÷3 = 20(千克)。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4 连除的实际问题课件
112×2=224(本)
一个书架的本数
两个书架的本数
2个书架正好224本书,说明解答正确
答: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28本书。
总结
回顾解答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解决这样的 问题从条件想起 比较方便。
可以根据数 量关系列综合算 式解答。
可以用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检验。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24÷2÷4 =112÷4 =28(本)
提升点 2 利用连除解决有隐含条件的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 (1)有5袋球,一共850个,每袋里有黑白两种颜色的球,
且两种颜色的球同样多,平均每袋中有白球多少个? 850÷5÷2=85(个) 答:平均每袋中有白球85个。
(2)平均每人每天折多少颗?
288÷4÷(1+2)=24(颗) 答:平均每人每天折24颗。
动中,全校学生一共捐了900元,平均每个班捐款 多少元?列式错误的是( B)。 A.900÷6÷5 B.900÷5 C.900÷(6×5) 辨析:忽略题中的隐含条件。
下面的解题过程正确吗?若不对请改正。 小军在游泳池里游泳,他游了5个来回,共游了800米。
游泳池的泳道长多少米? 800÷5=160(米)
再算平均每个班分多少本,列式为:1_6_0_÷__4_=__4_0_(本__)__。 列综合算式为:__9_6_0_÷_6_÷_4_=__4_0_(_本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平均分给6个年级”和“每个年级有4个班”可 以先算__一__共__有__多__少__个__班__,列式为:__6_×__4_=__2_4_(个__)__; 再算平__均__每__个__班__分__多__少__本__,列式为:9_6_0_÷__2_4_=__4_0_(本__)_。 列综合算式为:_9_6_0_÷__(_6_×_4_)_=__4_0_(本__)______。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性质的应用
一盒乒乓球有6个,每个乒乓球3元。张老师买 乒乓球付了216元,买了多少盒乒乓球? 方法一: 216÷3÷6 =72÷6 =12(盒) 方法二: 216÷(3×6) =216÷18 =12(盒)
答:买了12盒乒乓球。
四年级二班举行夹玻璃球比赛。第一组8人参加, 5分钟共夹了440个;第二组9人参加,5分钟共夹 了450个。第一组平均每人每分钟夹多少个球? 第二组呢?
35可以拆成7 和5的乘积。
270÷6÷5
210÷35
=210÷(7×5) =210÷7÷5 =30÷5 =6
利用除法的性质,我们计算更为简便。
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算。 630÷(7×9) 540÷2÷5 180÷45
先计算,再说说你发3×7)
我发现:
450÷30÷3
450÷(30×3)
420÷3÷7=420÷(3×7) 450÷30÷3=450÷(30×3)
除法的性质:a÷b÷c=a÷(b×c)
下面各题可以怎样算?与同学交流。 720÷(8×6) =270÷(6×5) =720÷8÷6 =90÷6 =270÷30 =15 =9
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状元成才路
4. 一个运输队3辆汽车5天共节约用油40.5kg。 (1)照这样计算,平均每辆汽车每天节约用 油多少千克? 40.5÷5÷3=2.7(千克)
答:平均每辆汽车每天节约用油2.7千克。
状元成才路
4. 一个运输队3辆汽车5天共节约用油40.5kg。 (2)这个运输队计划30天节约用油2025kg, 这个运输队共有汽车多少辆? 2025÷30÷2.7=25(辆)
答:平均每辆汽车每天运货与3.5天有关,也就是总量与两个变量有关
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教材第52页例4)
课堂练习
1. 计算。 47.2÷4÷5.9= 2
58.8÷2.8÷7= 3
48÷0.24÷2= 100 53÷0.25÷4= 53
(教材第54页练习十二第11题)
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新知探究
4
3辆汽车3.5天运货 94.5吨。
平均每辆汽车每天运货多少吨?
(教材第52页例4)
方法一: 可以先求出3辆汽车平均每天运货多少吨, 再求平均每辆车每天运货多少吨。
(1)先求3辆汽车每天运货多少吨。 94.5 ÷ 3.5 = 27(吨)
(2)再求每辆汽车每天运货多少吨。 27 ÷ 3 = 9(吨)
(教材第52页例4)
列成综合算式: 94.5 ÷ 3.5 ÷3
先计算3辆汽车每 天运货多少吨
= 27÷3 = 9(吨)
再计算每辆汽车 每天运货多少吨
答:平均每辆汽车每天运货9吨。 运算时,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教材第52页例4)
方法二: 可以先求出平均每辆汽车3.5天运货多少 吨,再求平均每辆车每天运货多少吨。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
标题:三年级下数学教案-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除的含义,能够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进行计算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连除的概念2. 连除的计算方法3. 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尝试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2)学生尝试计算,并分享计算过程和结果。
(3)教师总结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进行板书。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检查,教师点评。
4. 应用拓展(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连除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6.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连除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连除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2. 教师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教师在讲解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时,是否清晰易懂?4. 教师在课堂小结中,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是否注重作业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连除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苏教版数学课件(四上)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从条件入手,分析题意,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方法一 先求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再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可 用下图理解解题思路:
方法一 先求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再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可 用列式计算:
224÷(2×4) =224÷8 =28(本) 答: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28本。
可以用把得 数代入原题 的方法检验。
同步练习
1.学校组织四年级336名学生观看电影,平均分成3队, 每队平均分成8组。每组有多少人?
336 ÷3 ÷8 = 112÷8
= 14(人)
答:每组有14人。
336 ÷(3 × 8) = 336÷24 = 14(人) 答:每组有14人。
同步练习 2.
共120片, 每日3次, 每次4片。
1.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特征:已知总数,求每份的数量。 2.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用总数连续除以要等分的份数; (2)先用乘法求出总份数,再用总数除以总份数得出每份是 多少。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解决这样的问 可以根据数量 题从条件想起 关系列综合算 比较方便。 式解答。
方法二 先求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再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 用下图理解解题思路:
方法二 先求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再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 可用列式计算:
224÷2÷4 =112÷4 =28(本) 答: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28本。
计算完成后,可以把得数代入原题进行检验,以检验解决问题的过 程和结果是否正确。
检验一 先算每个书架可放多少本书,再算2个书架一共放了多少 本书。
28×4=112(本) 112×2=224(本) 检验二 先算2个书架共有的层数,再算一共放了多少本书。 2×4=8(层) 28×8=224(本)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到除法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巩固,也是对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除法的运算方法,但对连除运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连除运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连除运算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连除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除的含义,掌握连除运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连除的含义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灵活运用连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方式,掌握连除运算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连除运算的讲解、实例展示等。
2.练习题:包括基础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练习。
3.小组合作工具:如白板、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感受到连除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讲解连除的含义,并通过实例展示连除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连除运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利用连除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分水果、分食物等。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连除运算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连除运算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连除运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并掌握连除的运算顺序。
2.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索连除的运算规律。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 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连除的概念及运算顺序。
2.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理解连除的运算规律。
2. 学生将连除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制作连除教学课件,展示连除的概念及实际问题。
2. 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连除的理解。
学生准备:1. 预习连除的相关知识。
2. 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连除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连除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
连除的运算顺序:先进行除法运算,再进行连除运算。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系列连除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
问题1:一块巧克力有15块,小明想把它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块巧克力?问题2:一根香蕉有10段,小红想把它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段香蕉?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探索连除的运算规律,总结解题步骤。
步骤1:确定连除的除数和被除数。
步骤2:按照连除的运算顺序,先进行除法运算。
步骤3:将得到的结果继续进行连除运算,直到完成所有除法运算。
5.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连除的理解。
练习1:一块蛋糕有20块,小明想把它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块蛋糕?练习2:一瓶饮料有300毫升,小红想把它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毫升饮料?五、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连除的理解。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2 教学目标1. 理解连除的概念及意义。
2. 学会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连除的概念及意义2.1 连除的定义2.2 连除的意义连除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求解某些实际问题,例如将一定数量的平均分配到若干个组中,或者计算多个数相除的商等。
第三章:连除的实际问题实例分析3.1 实例一:分配问题问题:将12个苹果平均分配到3个小组中,每个小组有几个苹果?解答:使用连除,12 ÷3 = 4,每个小组有4个苹果。
3.2 实例二:比例问题问题:已知两个数的比例为2:3,求这两个数的实际值。
解答:设两个数分别为2x和3x,根据比例关系,2x ÷2 = 3x ÷3,解得x = 6,两个数分别为12和18。
第四章:连除的性质及计算方法4.1 连除的性质连除具有分配律、结合律和交换律等性质,可以根据这些性质简化计算过程。
4.2 计算方法1.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除法运算。
第五章: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1 平均值问题问题:某班级有30名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有多少名学生?解答:使用连除,30 ÷5 = 6,每组有6名学生。
5.2 比例分配问题问题:某公司有40名员工,其中管理人员占20%,技术人员占60%,其余为普通员工,求各类员工的人数。
解答:管理人员人数为40 ×20% = 8,技术人员人数为40 ×60% = 24,普通员工人数为40 8 24 = 8。
第六章:连除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6.1 几何问题实例分析问题:一个矩形的长是宽的两倍,如果宽为3厘米,求矩形的面积。
解答:设矩形的宽为w,长为l,根据题意,l = 2w。
已知宽w = 3厘米,长l = 2 ×3 = 6厘米。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解题思路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总共 有多少颗糖果和多少个孩 子,然后使用连除的方法 计算每个孩子能分到的糖 果数量。
答案
每个孩子能分到的糖果数 量为总糖果数除以孩子数 。
THANKS
感谢观看
运算顺序的技巧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通过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例如,在连除运算中,可以使用括号将除法运算放在乘法运 算之前,以确保正确的运算顺序。
考虑实际情况
考虑实际情况
在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对计算的影响。例如,在计算商品价格时 ,需要考虑税收、折扣等因素;在计算工作效率时,需要考虑工作时长、休息时间等因
性质
01
02
03
04
顺序性
连除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 进行,即a ÷ b ÷ c = a / b /
c。
无括号规则
在连除运算中,括号不需要特 别处理,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
计算即可。
结合律
连除运算满足结合律,即(a ÷ b) ÷ c = a ÷ (b ÷ c)。
倒数性质
在连除运算中,如果有一个数 是1,则结果为1;如果有一 个数是0,则结果为无穷大。
解题思路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总共有多少本书和多少个班级,然后使用连除的 方法计算每个班级能分到的书本数量。
答案
每个班级能分到的书本数量为总书本数除以班级数。
练习题三:分糖果
总结词
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详细描述
这道题目要求我们将一定 数量的糖果平均分给一定 数量的孩子,需要我们使 用连除的方法来计算每个 孩子能分到的糖果数量。
避免除数为0的技巧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通过增加条 件或假设来避免除数为0的情况。例 如,假设某个变量一定不为0,或者 在问题设定中明确排除除数为0的情 况。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连除的定义和例子。
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3 教学步骤引入连除的概念,通过例题解释连除的意义。
让学生尝试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平均分等。
第二章:连除的基本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连除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2 教学内容连除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连除的运算规则和步骤。
2.3 教学步骤通过具体例子讲解连除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运算规则,并进行练习。
第三章: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运用连除解决分配物品、平均分等问题。
3.3 教学步骤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连除解决分配物品、平均分等问题。
让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练习,并提供解答和反馈。
第四章:连除的综合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连除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运用连除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如比例分配、growth rates 等。
4.3 教学步骤通过综合实例讲解如何运用连除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综合应用,并提供解答和反馈。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巩固连除的概念和应用。
5.2 教学内容回顾连除的概念和应用。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5.3 教学步骤与学生一起回顾连除的概念和应用。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反馈。
提供一些拓展题目,供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第六章:连除在比例分配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比例分配的概念。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比例分配问题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比例分配的定义和例子。
运用连除解决比例分配问题的方法。
6.3 教学步骤引入比例分配的概念,通过例题解释比例分配的意义。
让学生尝试运用连除解决比例分配问题,如资金分配、物资分配等。
第七章:连除在平均分中的应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除法的概念,掌握连除法计算方法,并能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连除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运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连除法的应用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连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连除法的概念,熟练运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实例导入,如:小明有18个苹果,他想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个苹果?- 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连除法解决这个问题。
2. 探究新知- 教师讲解连除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学生通过例题练习,掌握连除法的计算方法。
-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8个苹果,他想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个苹果?3. 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连除法的计算方法。
- 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4. 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连除法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连除法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可以用连除法解决的问题,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对连除法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巩固练习环节,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小组合作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注:本教案为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内容,适用于相应教材版本。
小学数学《运用连除解决问题》教案二:巧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运用连除解决问题》教案二:巧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引言连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用到连除法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购物打折、邮费计算等。
本文将结合实际问题,详细介绍如何巧用连除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购物打折小明去商场购物,看中了一件衣服,原价为200元,但商家正在进行促销活动,只要购买超过300元的商品就可以打8折。
如果小明再买一件150元的衣服,这两件衣服加起来需要支付多少钱呢?解题思路: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列出方程:(200 + 150)× 0.8 = x其中,200和150分别代表两件衣服的原价,0.8表示打8折后的折扣,x表示实际需要支付的金额。
我们可以通过连除法来解决这个方程。
具体步骤如下:1.将等式两边都除以0.8。
(200 + 150)÷ 0.8 = x ÷ 0.82.将等式两边都进行计算。
(350 ÷ 0.8)= 437.5x = 437.5小明需要支付437.5元。
二、邮费计算小张买了一些物品,需要通过快递寄出。
快递公司规定,每个包裹的重量不超过1kg,超过1kg的部分从第2kg开始,每半公斤计算一次邮费,每次邮费为10元。
如果小张买了3个物品,分别为500g、800g和1200g,他需要支付多少邮费呢?解题思路: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我们需要先求出这三个物品的总重量,根据重量来计算邮费。
具体步骤如下:1.将三个物品的重量相加。
500g + 800g + 1200g = 2500g2.将总重量转换为kg,并求出超过1kg的部分的重量。
2500g ÷ 1000g/kg = 2.5kg3.5kg - 1kg = 1.5kg4.根据超重部分的重量,计算需要支付的邮费。
每半公斤10元,共有三个半公斤,即1.5kg。
小张需要支付3×10元=30元的邮费。
除法运算性质连除练习题
除法运算性质连除练习题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除法运算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以下是一系列的连除练习题。
通过这些题目的训练,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运用除法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1. 小猫移动:一只小猫在一个长16米、宽8米的矩形花园里随意移动。
如果小猫总是朝窗户的一条边移动,它需要移动多少次才能绕行一圈并回到起点?2. 购物分账:张三、李四、王五共同购买了一辆自行车,总价为1200元。
他们按照个人购买金额的倒数进行分账。
已知张三购买金额是王五的1/2,而李四购买金额是王五的1/4,那么三人分别应该付出多少钱?3. 家庭用水:某家庭每天平均用水2吨。
如果按照用水量的1/4决定水费,该家庭一个月用水费用是多少?4. 数字的特性:小杨把一个5位数的数与2一起做除法。
当商和余数相加后得到的数字仍然是原来的5位数。
那么这个5位数是多少?5. 爬山练习:小明参加了一个爬山运动,翻越一座山需要攀登500米峰顶,然后下降300米,然后再攀登800米峰顶。
他想知道自己总共攀登了多少高度,和下降了多少高度?6. 读书节目:某一个读书节目一小时可以播放连续整数编号的8本书的内容。
如果总共需要播放480本书,需要多少个小时?7. 田径训练:小华在田径训练中迈开125厘米的步长。
如果她训练跑步20分钟,那么她能够跑多远?8. 密码游戏:小李写了一个加密的数字密码。
他使用某个整数除以7并得到余数,余数再除以9得到新的商再取余,一直重复直到余数为0,得到的商中的数字串就是密码。
如果该整数小于1000且大于100,且密码的最后一位是2,那么该整数是多少?9. 行程计算:一辆汽车从A地开到B地需要2个小时,再从B地开到C地则需要3个小时。
从A地到C地直接开需要多少小时?10. 乘机旅行:小明的家距离他爷爷家有300公里。
如果他坐飞机需要1个小时,而乘坐火车5个小时。
如果他打算乘坐火车回家,从乘坐飞机下飞机到火车站再到家,总共需要多长时间?以上的练习题通过应用除法性质,涵盖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场景。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连除的概念和意义,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数学》教材,主要介绍了连除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如何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2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但对于连除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不够熟悉。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连除的方法。
2.3 教学重难点连除的概念和应用,如何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2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除的方法。
3.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连除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解连除的概念和意义讲解连除的定义和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意义。
4.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运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4.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4.5 总结和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通过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连除概念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5.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连除的掌握情况。
5.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数学》教材和相关教辅材料。
6.2 课件准备制作课件,包括连除的概念、实际问题案例等。
6.3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相关的道具或模型,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操作。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连除的运算规律。
2. 利用数学模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连除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二、教学内容1. 连除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 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连除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 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1. 理解连除的运算规律。
2. 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际问题案例。
3.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出连除的概念,如:“某班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5人,一共多少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除法解决这个问题。
2. 新课讲解:讲解连除的概念,如:“连除就是多个数连续除以另一个数。
”并通过实例演示连除的运算方法。
3.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如:“一块地分给4个农民耕种,每个农民分得的地面积相等,每个农民分得多少地?”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总结连除的运算规律。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连除的概念、运算方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强调连除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1) 学生对连除概念的理解。
(2) 学生掌握连除运算方法的程度。
(3) 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1) 课堂问答: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是否准确。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是上学期学习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的逆解题。
本课通过提供信息,在学生积累了连乘应用题及其它两步应用题的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探究该类题型的结构特征,掌握解题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协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逐步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从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准确解答。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册 P11~P12【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准确解决这类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生活多校化,进一步培养分析推理水平,在自我探究、小组合作等过程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列式解答。
难点: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会选择准确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学习新课同学们,你们都爱看书吗?开学了,图书室买来很多新书,图书管理员要将这些书放在两个书架上,怎么放才好,咱们来帮帮他好吗?1、观察分析:(1)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一共有224本书)。
(2)你从这幅图上收集到了哪些信息?(3)图书管理员让我们给他帮什么忙呢?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2、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一起商量讨论能够怎样解决,最后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最好,开始!(小组讨论商量一下,怎么解决)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组的方法?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方法一:224÷2=112(本)方法二:4×2=8(层)112÷4=28(本)224÷8=28(本)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它?它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求的?师:好,谁能完整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第一步先求出每个书架多少本第一步先求出两个书架一共多少层第二步再求每层多少本第二步再求每层多少本(教学预设:假如学生中出现方法三224÷4÷2,则请他说出理由,假如学生说不出,则用假设法帮他解释,并请他和其它两种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更容易理解算理,建议他及其他同学尽量选择自己能解释的方法解决问题。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需要进行复杂计算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通常需要使用一些高级的数学工具和技巧。
其中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法是使用连除计算。
连除计算是一种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地得到答案。
本文将介绍连除计算的原理和应用,并且提供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来说明其使用的价值。
连除计算的原理连除计算是一种通过连续地进行除法运算来得出结果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复杂的计算任务分解为一系列简单的除法运算。
通过不断地进行除法运算,我们可以逐步地求解出最终的答案。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的简洁性和高效性,使得我们能够更加轻松地处理复杂的计算问题。
连除计算的应用连除计算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的实际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1. 百分比计算在商业和金融领域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百分比计算。
例如,计算股票价格上涨或下跌的百分比,计算销售额的增长率等等。
使用连除计算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将百分数转换为小数,并将其除以100,我们可以得到相应的比例。
然后,我们可以将比例应用于原始数值,以得到所需的结果。
2. 比例计算在一些实际问题中,我们需要计算两个数之间的比例。
例如,计算身高与体重之间的比例,计算收入与生活费之间的比例等等。
使用连除计算可以得到准确的比例结果。
我们可以先计算两个数的比值,然后将其化简为最简形式。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所需的比例。
3. 增长率计算在经济和统计学领域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增长率。
例如,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计算人口增长的年率等等。
使用连除计算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可以将两个不同时间点的数值进行除法运算,并将结果转化为百分比形式。
实际问题的例子为了更好地理解连除计算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
1. 体重指数计算假设你想计算自己的体重指数(BMI)。
体重指数是一种衡量身体健康与否的指标,它是体重与身高的比值。
假设你的体重是70千克,身高是1.75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除法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
1.除法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内容:苏教版第六册教材p11和p12的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图体会并解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图意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问:要求什么问题?怎么样列式?
2、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桌或小组商量,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⑴224÷2=112(本) 112÷4=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⑵4×2=8(层) 224÷8=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4、讨论比较。
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三、应用提高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2、想想做做2
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
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想想做做3
出示学生购买乒乓球拍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解答。
注意提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到图中隐藏的已知条件“有两个小朋友”。
解答后同桌学生交流比较。
4、想想做做4。
先完成三道题,核对答案。
你是怎样计算的?(连除的方法)
你还能怎样计算?(先乘再除的方法)怎样列出相应的算式呢?
你还能够举例说明吗?
5、想想做做5、
6、7。
先读题。
说说条件和问题。
可以怎样求?自己先说一说,再同桌说一说。
指出:在解题时要弄清每步算的是什么。
有时先用乘法是可以的,但算式难以叙述清楚,所以对这类题,第一步就不提倡用乘法计算。
6、思考题。
(1)商的十位可能是几?
从0想到9,得出商的十位可能是几;也可以从乘法口诀想起,想8乘几的积接近60,再想什么情况下十位商7,什么情况下十位商8。
(2)被除数的百位的百位可能是几?
从乘法口诀“四七二十八”想起,再想被除数的百位在什么情况下是2,在什么情况下是3。
四、课堂作业
补充题
1、学校把买来的840本图书分给3个年级,每个年级有2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图书多少本?
2、商店运来2箱毛巾,每箱4包,一共有480条。
每包有多少条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