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教育4-6章课件
贵州省情第四章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 苗族服饰差异较大,一般男子蓄发,包头 巾,身穿无领、大袖、宽裤腿服装,扎腰 带。
• 妇女束发簪,包头巾,戴手镯、耳环和项 圈,多穿百褶裙,长短不一,颜色以青、 蓝为主,束花带腰。
• 1960--1961年,我国遭受自然灾害,生活物 资急剧短缺,贵州人口发展出现负增长, 由1743.96万人减少为1623.53万人。
• 1962--1975年,经济复苏,1964年7月1日第 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人口恢复到 1714.05万人。
• 后来,由于没有控制人口出生,又加上“ 三线”建设人口的大量迁入,到75年增加 为2530.95万人,每年平均递增3.28%,成为 贵州人口增长的高峰时期。
• 水族主要分布在黔南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 县、荔波县、都匀市、独山县和黔东南自 治州的榕江县;
• 贵州民族的这种交错杂居而又相对成片聚 居的特点,使各种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相 互融合,形成了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 境。
• 二、贵州民族的语言文字状况。
• 贵州少数民族的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 ,分属不同的语族和语支。苗族、布依族 、侗族、彝族、仡佬族、白族、水族、壮 族、瑶族、畲族、毛南族和仫佬族都有自 己的语言,但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通晓汉语 ,而且作为交流的基本工具。
•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铜仁地区的沿河土家族 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黔东南 自治州的镇远县、岑巩县,遵义市的道真 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 彝族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各县和六盘水市 各县;
• 仡佬族主要分布在遵义市的务川县、道真 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的平坝县、普 定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铜仁地区 的石阡县和毕节地区的黔西县;
贵州省情 第四章第五节课件

二、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贵州被誉为“国家公园省”,是中国西部旅 游圈中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常是海外游 客到 中国西部旅游的第一大站。全省赖以发展旅游业 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丰富而独 特。2015年,已探明的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共1000多处,其中被世界旅游组织 的专家认定为 一流的或有较高品位的占一半以上。
1.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
旅游市场的新动向
⑴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⑵生活方式的改变。
⑶游客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
⑷游客对旅游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平均消费水平也在提高。 ⑸在求异心里的作用下,新兴旅游目的地普遍受到市场的追捧, 传统旅游目的地占有的份额在下降。
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浓厚的发展氛围正在形成, 为发展山地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球气候 变暖的大环境下,以贵州亚高原地区为代表的凉 爽气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成为度假时代贵州 独特的资源优势。
2.发展条件的明显改善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使贵州从开放阵地 的后排跃居开放的前沿,扩大开放有了坚实的战 略依托和方向指引,必将形成政策、资本、项目、 人才等优势资源的集聚。
3.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首先是国家大政策方针的确立和国家对贵州旅 游发展的大力支持。 其次是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山地旅游大产业 的战略部署。 三是多重政策叠加的机遇。
3.旅游综合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加快完善游客 咨询服务中心、旅游商品购物中心、旅游电子商 务、汽车营地、医疗救助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推进旅游城和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加快 形成以贵阳为中心,延伸至省内各主要旅游集散 地的旅游接待限务中心网络。
四、前景辉煌的旅游产业
1. 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将大力实施旅游精品 带动工程,发展旅游新产品和新业态,加快构建 山地旅游特色产品体系,全面提升山地旅游发展 水平,打造贵州旅游升级版。 2.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充分发挥高铁、 高速公路、航空、城际铁路等快速大交通的骨干 支撑作用,着力完善全省旅游快速交通网络,加 快推进重点旅游区、旅游城市与高铁、高 速公路、 机场及交通枢纽的快速联络线建设,实施一批旅 游交通环线、旅游专线公路及断头路建设项目, 在有条件的景区规划建设通用航空机场,提高旅 游的通达性和可进入性。
《贵州省情教育》课件

贵州省积极推进高考改革,逐步取消了文理分科,实行了“3+3” 模式。
教师培训
贵州省加强了教师培训工作,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教育资源与设施
教学设施
01
贵州省各级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了改善,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
设备和实验室。
图书资源
02
贵州省加强了图书馆建设,增加了图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
04
贵州省教育发展
教育现状
基础教育
贵州省的基础教育发展迅速,小学和初中入学率 逐年提高,但城乡之间仍存在差距。
高等教育
贵州省高等教育发展较为滞后,高等教育资源相 对匮乏,但近年来也有所改善。
职业教育
贵州省职业教育发展较为薄弱,缺乏专业化的师 资力量和实训基地。
教育政策与改革
义务教育
贵州省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提高了基础教育的普及率。
平原等。
土地利用现状
目前贵州省土地利用以农业用地为 主,占比较大,同时还有一定比例 的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土地利用特点
贵州省土地利用特点是以农业用地 为主,土地利用方式多样,但土地 利用程度较低,开发潜力较大。
水资源
01
02
03
水资源总量
贵州省水资源总量较大, 但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 中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
度假等,这些项目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特色美食
酸汤鱼
酸辣是贵州饮食最大的特点,苗族酸汤鱼是一大代表。番茄酸烹出自然酸汤,外加糟辣椒 和一些中草药,各种鱼搭配各式涮菜,风味独特。
丝娃娃
形似襁褓中的婴儿,通体雪白,口感香嫩,味道醇厚,由绿豆皮、豆腐皮、青菜、豆子等 包成。
贵州省情 第六章 欣欣向荣的民生事业

习总书记调研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
三、基础教育
1985年,贵州省委实施《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大力加强人 才队伍建设的决定》,把教育和科技一起提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 位,逐步确立了教育的基础作用和战略地位,贵州教育步入了加快发展的 新时期。
2003年国家提出《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 (2004—2007年)》
清代,有官学69所, 书院159所。义学301所, 并有大量私塾。还专门 开设招收少数民族子弟 的“苗科”。据统计, 贵州中举者达4300多人, 中进士者600多人。贵阳 的赵以炯、麻江的夏同 稣,还中了状元。
贵山书院创建于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末民初,在贵山书院遗 址先后设立过国立贵州大学堂、贵州高等学堂、贵州师范学堂、矿业学 堂等
(一)“两基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2005年,有中学2666所,在校学生254.96万人; 有小学1.43万所,在校学生473.76万人。基本普及 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 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2011年,全面完成了“两 基攻坚”的任务。
通过“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等 方式加大资助力度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与社会治理
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 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 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本质是追求公平,责任主 体是国家或政府,目标是满足公民基本生活水平的需 要,同时必须以立法或法律为依据。现代意义上的社 会保障制度是工业化的产物,以19世纪80年代德国俾 斯麦政府颁布并实施的一系列社会保险法令为标志, 经历了发展、成熟、完善、改革等不同时期,各国根 据各自的政治、经济和人口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各具 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 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等内容。
贵州省情课程设计

贵州省情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贵州省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文化传统。
2. 使学生掌握贵州省的发展历程、主要经济产业及近年来取得的成就。
3. 帮助学生了解贵州省的民族构成、民间艺术和风土人情。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贵州省资料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能针对贵州省的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贵州省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和责任感,鼓励他们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讲解、讨论和实践,使学生在掌握贵州省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民族认同感。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贵州省地理概况:介绍贵州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及自然资源分布。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一章第一节2. 贵州省历史发展:讲解贵州省的发展历程、重要历史事件及名人典故。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二章3. 贵州省经济产业:分析贵州省的主要经济产业,如农业、旅游业、工业等,以及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成果。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三章4. 贵州省民族文化:探讨贵州省的民族构成、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及风土人情。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四章5. 贵州省社会进步:展示贵州省在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当前社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五章6. 贵州省发展展望:分析贵州省未来发展趋势,引导学生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六章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贵州省省情

第一章贵州基本省情第一节贵州概况贵州简称“黔”或“贵”,辖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有88个县(市、区、特区),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其中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55.5%,2012年末常住人口3484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1%,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少数民族聚集、发展潜力很大的省份。
一、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黔西观音洞文化”,晚期直立人的“桐梓人”,早期智人的“水城人”和盘县“大洞人”,晚期智人的“兴义人”、普定“穿洞人”、桐梓“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安龙“观音洞人”。
春秋以前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荆楚”的黔中地区,秦朝曾在夜郎地区设郡县、置官吏,公元前28年—前25年郡县制在今贵州地区最后确立,宋朝开宝年间“贵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布政使司建立,使贵州成为当时全国13个行省之一。
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四川统属遵义府改隶贵州,毕节以北的永宁(今叙永)划归四川,广西永丰州(后改为贞丰)、荔波,湖广平溪(今玉屏)、天柱划归贵州,大体形成了今天贵州的地域范围。
贵州文化灿烂,早在夜郎、秦汉时期,有舍人著《尔雅注》三卷,尹珍开“南域之学”传播中原文化。
明初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开设“龙场九驿”,稳定西南政局。
明正德三年(1508年),王守仁谪居龙场(今贵州修文县城),成就“心即理”和“知行合一”学说。
戊戌维新运动中,贵州96名应试举人参加了“公车上书”,占全部上书人数的六分之一。
“五四”运动爆发后,涌现出了邓恩铭、王若飞、周逸群等早期共产主义战士。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是大后方、西南大通道,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贵州省情教育课件1、2、3章

什么叫省情?
省情是指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 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历 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 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 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第一章 绪论 “贵州印象”
国酒茅台 壮美秀丽的黄果树大瀑布
多民族元素 遵义会议旧址
生态植被 自然环境
宜人气候
耕作条件
河流水系
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第一节 生态类型多样的自然环境
一、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 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 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 貌典型发育的山区。贵州地势西 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 面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
二、组合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贵州铝土矿质佳量大, 是中国铝土矿三大产区之 一。铝土矿保有储量达 4.18亿吨,居第2位。集 中分布在贵阳、清镇、修 文、遵义一线,以清镇、 修文最多,占全省铝土矿 储量的74%。
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特殊的地理环境
二、组合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
第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
第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从古夜郎到贵州
从古夜郎到贵州
“观音洞文化” 为代表的 史前文化
古夜郎 的兴起
郡县制 的建立
牂牁的 发展
名称及区 划的由来
第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从古夜郎到贵州
一、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
贵州纬度偏低,海拔较高,气 候温和,利于各种生物繁衍,也适 宜古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天然溶洞, 提供良好栖息场所;多种动植物资 源,提供丰富食物;碳酸盐出露, 利于打制石器;所以,贵州高原是 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 的发源地之一。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平时作业册教师签名:▁▁▁▁▁▁▁▁所属院校:▁▁▁▁▁▁▁▁▁▁▁▁▁▁▁▁▁▁▁所学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第一次平时作业(第一、二、三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
2.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和巨大()。
3. 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和(“”)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 )和( )。
7.贵州气候属于()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和()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9.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为488.64亿吨,列全国第()位,仅次于山西、内蒙、新疆和陕西,相当于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和()。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贵州省情“绪论”

第二节
第一产业方面 农业方面:夜郎时期,贵州已能制造 和使用铁制农具;隋唐五代时期,已会灌 溉和牛耕技术;元、明、清时期,土地资 源大规模开垦;近代,贵州的农作物品种 已比较齐全。
第二产业方面 纺织业方面:4000多年前,贵州祖 先已会原始的纺织技术。唐代,纺织技 术发展能织多种布类。清代,遵义地区 发展了丝织业,安顺的“五色扣布”和 “顺布”已相当有名。秦汉时期的蜡染 工艺保持至今,一枝独秀,日益完善。
课堂教学课时分配表内容章节课时分钟第一章第二章绪论特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发展历史4180第三章4180第四章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3150第五章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3150第六章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2120第七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贵州21202学生按照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除了上课认真听讲外还应该仔细阅读文字教材查看参考资料结合对家乡的了解准备一份5分钟左右的课堂报告口头书面幻灯片皆可每堂课安排3名同学上台讲解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特定的地理条件对贵州发展的特殊影响 二、“地无三里平”的地貌特点对贵州发展的特殊 影响
有利方面:
(1)土地类型多样、生物种类繁多。多种土地 与气候组合,繁衍了多种生物。仅植物中的维管束 类贵州约有6000种,占了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 20%。 (2)能源丰富。贵州的能源以煤炭和水能为主 ,具有煤水结合、水火电互济的能源资源优势,成 为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
教育方面:东汉时期,独山人尹 珍开始在贵州办学;明代贵州设多个 府学;清代兴办官学,书院就有130 个,还有学子到国子监深造,乡村私 塾也大量兴起,出现了许多举人、进 士,还有了有状元;辛亥革命以后, 特别是在抗战时大学的内迁,为贵州 现代教育奠定了一定基础。
第一章 绪论
贵州省情第六章 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

• 新时期贵州教育的特点表现为: • 逐步确立教育的基础作用和战略地位。 1985年,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 “发展教育,开发智力,是振兴经济、兴 黔富民的根本大计。”1995年9月,中共贵 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正式作出《实施科教 兴黔战略的决定》,教育与科技一起摆到 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
三、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目标。 (二)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2011年,全省各级各类高等学校52所,其中本科 院校17所,专科院校3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20所, 独立学院8所,成人高等学校4所。 • (三)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稳 步提高。 • (四)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能力 明显增强。 • • • •
•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科技体制逐 步建立和完善。 • 贵州科技体制改革从直属科技系统入手, 逐步推向企业和农村,以运行机制为重点, 逐步延伸到组织结构和人事制度。经过改 革,形成了科研任务来源社会化、科技资 金投入多元化的新格局;科研机构从纯科 研、封闭型向集研究开发、中间试验、生 产经营一体化、多功能、开放型转变,科 技创新能力、科技实力得到增强;
• 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 工业上组织实施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业 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农业上科技 部门主动与涉农部门共同组织、协调、指 导全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第三节 文化
•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 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 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 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 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 科学、社会意识形态。
第六章 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 • 教学要求: • 1.了解贵州教育发展状况。 • 2.掌握贵州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发展概况。 • 3.掌握贵州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 4.重点掌握贵州各历史时期的突出文化及贵 州文化发展成就。 • 5.了解贵州卫生和体育事业状况。
《贵州省情》课程教学大纲

《贵州省情》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贵州省情课程英文名称:The situ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程编号: 106学时数:18学时学分数: 1课程归属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制定时间:2016 年5月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
《贵州省情》课程目的是贯彻中央、贵州省政府及其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把省情知识教育作为全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必修课,使大学生全面了解贵州、认识贵州,把握贵州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激发贵州大学生热爱贵州、宣传贵州和建设贵州的积极性和热情。
本课校级为公共必修课,通识课。
2、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省情基本理论知识,对贵州省情特征、状况和发展前景等有一个基本的、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3、适用专业、学时数及学分数: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全校所有本科专业。
18学时时数。
1学分。
二、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考试(开卷)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三、教材和参考资料教材:《贵州省情教程》,贵州省教育厅组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参考资料:1、《贵州读本》,钱理群等主编,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82、《龙行贵州》张晓松等著,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2007.43、《贵州秘境》杨正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06.94、网络教学平台资源(rs.)。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网络视频教学资源。
四、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贵州省情》教学的基本内容:贵州特殊的地理环境;贵州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多民族的社会环境;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贵州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贵州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
“贵州省情”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按照“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开展教学。
了解: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知道,对其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及人物、事件等能够清楚;掌握: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并把握,对一些基本特点和知识要点能够识记并适当分析;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把握,对重点问题能够深入分析,同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贵州省情课件

止境
火互济”的电源结构使贵州成为中国发电工业的 最佳省份之一。
矿产资源
贵州已发现矿产123种 排全国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
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 砂岩、砖瓦用砂岩等; 排第二位的有磷、稀土等; 排第三位的有铝土矿、镁等; 煤、锰、锑、金、镓、硫铁矿在国内占有 重要地位。
人口和民族
2006年末全省人口为3959.15万人。 贵州有56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
居全国第三位。 世居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
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瑶族、 白族、壮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 佬族、羌族、满族等17个。
行政区划
全省现辖贵阳、六盘
(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 周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 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资源优势
贵州水、电、煤多种能源兼备,组合良好。 全省水能蕴藏量为1808万千瓦(平均功率),居
全国第6位。 煤炭保有储量达504.27亿吨,居全国第5位, 远景可开发电力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以上。“水
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17日)
遵义会议的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
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后来在长征途中的扎西 会议上通过。
陈云手稿记载的遵义会议作出的四条决定:
(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 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3)常委中再进行分工;
生物资源
贵州是全国重要的动 植物种源地和中药材 四大产区之一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 物名录的有71种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 野生动物有87种
旅游资源
最新贵州省情第四章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精品课件

第五十八页,共88页。
第五十九页,共88页。
第六十页,共88页。
第六十一页,共88页。
• 布依族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有些地方还有 “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 。青年男女婚前恋爱自由,都喜欢(xǐ huan) 借助节庆和集会时机,通过对歌,寻找终身 伴侣。
第六十二页,共88页。
• (二)宗教信仰 • 贵州少数民族信奉多种宗教。 • 苗族、瑶族、水族、仡佬族、侗族、彝族和
有3524.77万人,共有(ɡònɡ yǒu)56个民族成 分。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62.16%,少数民族 占37.84%。 • 有18个世居民族。
第十二页,共88页。
第十三页,共88页。
• 世居名族除汉族外,有17种少数民族,其中 四种(sì zhǒnɡ)少数民族人口超过百万。
苗族(Miáozú): 人口有430万人,占 贵州总人口的12%。
• 女子上穿大襟无领无扣上衣,衬胸布,下穿 百褶裙或长裤,束腰带,裹绑腿,挽发簪或 包头帕,戴银饰。服饰上刺绣出各种图案花 纹,色彩绚丽。
第六十九页,共88页。
第七十页,共88页。
第七十一页,共88页。
• 侗族以大米为主食,还喜欢(xǐ huan)吃酸味 ,有“侗不离酸”的俗语。
• 喝油茶是普遍嗜好,也是待客佳品。
• 虽然(suīrán)还不构成比例失调问题,但已应 该引起重视。
第九页,共88页。
• 在年龄(niánlíng)构成方面: •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 0-14岁人口占25.22%; • 15-64岁人口占66.21%; • 65岁及以上人口占8.57%。 •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 • 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94个百分点, • 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34个百分点, • 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6个百分点。
贵州省情(教学版)

贵州省情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 26年(1598年),至 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张衍青
贵州省情
“黔南第一山”之称的黔灵山该寺建于明末清初,是贵
州著名的佛寺之一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曾被软禁于张麒麟衍洞青内
贵州省情
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 。古镇 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第一 个文状元)。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 居、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革 命前辈及其家属均在青岩秘密居住过。
贵州省情
张衍青
贵州省情
张衍青
贵州省情
发源于贵州省瓮安县长林乡,流经黄平 县、施秉县、镇远县、岑巩县,在玉 屏县出贵州境进入湖南省,干流全长 258公里,流域面积6480平方公里平
张衍青制作
贵州省情Biblioteka 滇楚锁钥、黔东门户镇远
张衍青制作
贵州省情
黔北边城
张衍青制作
贵州省情
建于1938年11月。其前身是国民党在南京陆军监狱在 此设立的秘密监狱。息烽集中营对内称“新监”或“大 学”
张衍青制作
贵州省情
贵阳百花湖
百花湖位于贵阳市西北郊,距市区22公里。景区总面 积83平方公里,其中湖水和岛屿面积14.5平方公里, 湖中岛屿108个,错落有致,远山清淡,近水碧澄。
张衍青制作
贵州省情
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 的地方,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 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 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
张衍青制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贵州民族的主要特点
民 族 特 点
贵州民族的分布及居住特点
1.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 主要分布汉族; 2.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及毕 节、六盘水等各县主要分布苗 族; 3.黔南、黔西南及安顺、六盘 水等主要分布布依族; 4.铜仁玉屏、江口、石阡、万 山区及黔东南自治州各县主要 分布侗族。 1.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 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 侗、藏缅等语族; 2.少数民族语言均属汉族语系, 分属苗语、瑶语、壮傣语、侗 水语、彝语5个雨支。 1.民族文化:音乐、舞蹈、喜 剧、民族节日、民族风俗; 2.宗教信仰,贵州少数民族中 有多种信仰。
年龄构成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城乡构成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1.0-14岁人口为8764581人, 占25.22%; 2.15-64岁人口为 23004671 人,占66.21%; 3.65岁及以上人口为 2977216人,占8.57%。
城镇人口1174.81万人, 占33.81%,低于全国 49.68%的平均水平
上学期内容回顾
1 2 3
贵州“绪论 ”
“三无”: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
特殊的 地理环境
1.生态类型多样的自然环境 2.组合态势良好的自然资源 3.行政区划 1.从古夜郎到贵州 2.从贵州建省到贵州解放 3.贵州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悠久的 发展历史
本学期教学内容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第五章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拓展知识点
它的重要意义是:
国发〔2012〕 2号文件 是国务院首次出台促进贵州 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是国家层面系统支持贵州发 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 它的出台,意味着贵州 获得了史无前例的重大发展 机遇,它将单一的贵州发展 上升到了国家层面,进一步 为贵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要求、给予了支持。
重点掌握
民族区域现状和经济发展
第四章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第一节 人口发展与多民族共同繁荣
贵州当代人口发展与民族构成
贵 州 当 代 人 口 发 展 进 程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2010年,全省人口3474.64万
1959-1961年人口负增长
受自然灾害影响,人口由1743.96万 减为1623.53,减少人口120.43万
廉政建设 作风建设 组织建设 思想建设
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 1.实事求是,平反冤假错案 2.开展整党,纯洁党的组织 中共贵州省委在20 世纪50年代,就开展 思想建设工作。 1.以教倡廉 2.以督推廉 3.以查促廉
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
血肉联系。
3.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树
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4.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5.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
第六章 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
第 六 章 知 识 点
科学技术
卫生体育事业
文 化
教 育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六章 蓬勃发的社会事业
第一节 教 育
贵州师范大学前身——国立 贵阳师范学院解放初期时的学 生宿舍。
贵州师范大学花溪新校区 整体鸟瞰图
第六章 蓬勃发的社会事业
第一节 教 育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贵州
第二节 贵州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政权建设
人大监督工作
地方立法工作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贵州
第二节 贵州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政权建设
地方立法工作
1 2 3
人大监督工作
人大代表作用的发挥和重大事项决定及重要人事 任免工作
地方政权建设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与构建和谐贵州 第四章 第七章 第六章
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
第五章
本学期教学内容
各章节内容比重图
本学期教学内容为四章,将结合2012年国发2号文件的相关精神, 开展学习,具体各章节比重如下: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70%
60%
10% 25% 5%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与构建和谐贵州
1.历史上的贵州社会科学; 2.当代贵州社会科学;
3.丰硕的社会科学成果。
第六章 蓬勃发的社会事业
第三节 文 化
当 代 贵 州 文 化
2.
历 史 上 的 贵 州 文 化
1.
文化发展概况
3. 2.
1.
文化发展现状
文 化 体 制 改 革 取 得 实 质 进 展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实 现 新 跨 越
文 化 事 业 建 设 取 得 重 大 成 就
第六章 蓬勃发的社会事业
第四节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1.医疗防疫体系初步建立 2.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农村卫生总 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3.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新成就 4.中医中药事业稳步发展
1.群众体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2.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设施建设 3.以山地户外运动为龙头发展体育产业
4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贵州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贵州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贵州省政协会议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贵州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贵州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1.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贵州省地方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贵州省情教育 第二讲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贵州省情教育》课程实施“两步走” 教学
第一步:上学期内容回顾
第一章:贵州绪论 第二章:特殊的地理环境
第二步:本学期教学内容
第四章: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第五章: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第六章: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 第七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构建 和谐贵州
第三章:悠久的发展历史
第五章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第一节
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发展
第二节 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 带动战略,稳步推进信息化
第三节
第四节
服务业不断发展
第五章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第一节 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4.主要特点
3.三次产业结 构趋向合理
(1)生产要素占有出现多元化 (2)生产要素利用的综合性增强 (3)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型 (4)增长动力因素尚不均衡 (5)发展阶段进入跨越期 (6)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发生重大变化
1.农业产业化的启动; 2.农业产业化的规模; 3.主导产业;
第五章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第二节 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发展
贵州新农村建设
贵州农业现代化
第五章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第三节 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稳步推进信息化
1.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2.工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 增强,工业技术进步加快; 3.工业结构加快调整; 4.工业特殊行业持续发展; 5.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拓展。
2.国民经济 快速发展 1.基本经济 体制的逐步 建立和完善
第五章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第二节 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发展
1.经济总量成倍增长; 2.主要农产品大幅度增加 3.亩产提高;4.农民收入增加。
1.种植业;2.养殖业;3.林业和生态建设
1.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2.农业生产技术广泛更新;3.农业产业体系正在优化 4.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贵州农业的经营管理发生 了重大变化,农业经营管理更为科学; 5.新型农民培养成效显著
1.从古代→近现代→当代的贵州教育 2.六个方面的基础教育
3.七点高等给予发展的情况 4.五个内容对职业教育的推进
第六章 蓬勃发的社会事业
第二节 科学技术
A 自然科学与技术发展概况
1.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2.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A
科学技术的两个方面
自然科学与技术发展概况 社会科学发展概况
B
B
社会科学发展概况
国务院2012年2号文件
第五章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拓展知识点 贵安新区
贵安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五大新区之一。是2012年国发2号文件中提出实现贵州后发赶超 和跨越发展的主战场,贵安新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和安顺市之间,涉及贵阳市观山湖区、花溪 区、清镇市的8个乡镇和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县14个乡镇,共计22个乡镇,约2000平方公里, 规划约400万人口。 规划定位为中国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形成以航天航空为代表的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 重要的资源深加工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科技创新中心。
城镇化建设
第五章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第四节 服务业不断发展
第五章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第四节 服务业不断发展
服务业稳步发展
服务业 不断发展
传统服务业适应能力更强
现代服务业继续拓展
第五章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拓展知识点
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一、总体要求; 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 三、全面实施“三位一体”规划,增强可持续发 展能力;
贵州民族的语言文字状况
贵州民族文化及宗教信仰情况
第四章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著名风景区——荔波小七孔 治黔 州西 首南 府布 依 族 兴苗 义族 市自
州黔 原东 生南 态苗 民族 族侗 文族 化自 节治
——
第四章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七、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八、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九、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
四、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五、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六、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