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多发性骨髓瘤领域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年版)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年版)

第2 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
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
MM 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次指
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及相
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 部分增加了嵌合
抗原受体T 细胞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
移植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肾功能正常[肌酐清除率>40ml/min或血清肌酐水平<177umol/L(2.0mg/dl)] 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40ml/min或血清肌酐水平≥177umol/L(2.0mg/dl)]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 年修订)
本次指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 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 部分增加了嵌合 抗原受体T 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CAR-T)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CT)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文是对该指南分析解读,供同行学习
·标准与讨论·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
学会血液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
骨髓瘤专业委员会
通信作者:黄晓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
血液病研究所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
心10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4,Email:xjhrm@
【提要】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浆细
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指南; 诊断; 治疗
一:临床表现
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害 “CRAB”症状 C——血钙增高 R——肾功能损害(轻链管型肾病,蛋白尿,肌酐清除率下降) A——贫血(常为单纯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少数伴白细胞、血小板减 少) B——骨病(骨痛、局部肿块、病理性骨折) 其他——免疫力下降、高粘滞血症、淀粉样病变等

大力推进自体干细胞移植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2020完整版)

大力推进自体干细胞移植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2020完整版)

大力推进自体干细胞移植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2020完整版)摘要2020年,新版中国多发性骨髓瘤(MM)指南发布。

现主要针对MM初始治疗的一些要点进行阐述。

在当今大量新药问世的年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仍然是MM患者的首选治疗。

对于适合移植患者的诱导治疗,新版指南推荐以含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免疫调节剂及地塞米松的三药为主的方案,并强调了早期移植的优势、二次移植的地位及老年患者移植的适应证。

对于不适合移植的患者的诱导治疗,除适合移植患者的方案外,也可选择马法兰联合新药的方案。

在维持治疗方面,推荐选择新药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时间至少2年。

一、新诊断适合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首选方案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初始治疗分为适合移植和不适合移植两大方向。

新版指南强调了即便在目前大量新药问世的时代,对于适合移植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仍然应作为首选。

同时指南强调了医生对患者整体治疗策略制定的重要性,强调对于拟行ASCT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而言,一旦启动治疗,须告知移植的步骤和获益,使患者配合完成以ASCT 为主的整体治疗(诱导-ASCT-维持)。

为什么目前MM新药层出不穷、疗效显著,ASCT仍是大部分患者的首选治疗?回顾MM治疗发展的历程,MM的治疗大致经过了4个阶段,即传统化疗时代(1968—1999年)、第1代新药时代(1999—2012年)、第2代新药时代(2012年—)和单克隆抗体时代(2015年—)。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MP方案和VAD方案为代表的化疗开始了传统化疗年代。

但MP、VAD方案的总体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低,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3%。

因此,国外研究者尝试使用多种不同的细胞毒药物组合方案,希望进一步提高MM患者的疗效,但均未能如愿。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案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属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贫血、骨痛、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等。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案主要包括化疗、放疗、手术、靶向治疗、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手段,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化疗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规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多种化疗药物来杀死恶性浆细胞,减少肿瘤负荷。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长春新碱、硼替佐米、来曲唑等,这些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然而,化疗药物会对正常细胞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放疗是针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变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通过照射肿瘤部位,达到杀灭恶性细胞、减轻疼痛、恢复骨骼功能的目的。

对于无法耐受化疗或化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放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同时,放疗也可以与化疗、手术等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通过作用于恶性浆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雷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等,这些药物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为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通过输注患者自身或供者的干细胞来替代受损骨髓,重建免疫系统的治疗手段。

对于年轻、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综合治疗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手段,通过综合运用化疗、放疗、手术、靶向治疗、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治疗手段,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特点、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制定,综合利用化疗、放疗、手术、靶向治疗、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手段,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多发性骨髓瘤规范化治疗及新进展ppt

多发性骨髓瘤规范化治疗及新进展ppt

ADL
>4
4
-
IADL
>5
5
-
CCI
1
2
-
分组
积分
健康, fit
0
一般健康, 1
intermediate fit
虚弱组有着更高的停药率
基于老年学评估的剂量调整
虚弱组有着更差的生存
药物
RVD
RVD-lite
来那度 胺
25mg d1-14
15mg d1-14
硼替佐 米
1.3mg/m2 d1,4,8,11
D•arMaotnuomculmoanal
antibodies: POLLUX
BCMA,RdC-DD3a8r,a
CvDs1389,3%PDv1s,
PD-L1 76% 76%
vs
44%
PFS 26.3m vs
17.6m 20.6m vs
14.7m 19.4m vs
14.9m 11.99m vs
8.08m 4.0m vs 1.9m
多发性骨髓瘤规范化治疗及新进展
内容
• Angela Dispenzieri: Myeloma: management of the newly diagnosed high risk patient • Noopur S. Raje: Sequencing of nontransplant treatments in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 with active disease • Philip L. McCarthy: Role of stem cell transplant and maintenance therapy in plasma cell disorders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进展-1116-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进展-1116-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116-多发性骨髓瘤诊
治进展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进展(一)
1、下列哪项为多发性骨髓瘤特征性改变()
A、肾功能损害
B、红细胞缗钱状排列[正确答案]
C、锁骨病理性骨折
D、骨痛
2、正常浆细胞发育过程中最早出现的细胞为()
A、原B细胞[正确答案]
B、前B细胞
C、幼稚B细胞
D、成熟B细胞
3、多发性骨髓瘤视网膜出血原因是()
A、血小板减少
B、血小板功能降低
C、高粘滞综合征[正确答案]
D、游离轻链沉积
4、多发性骨髓瘤高钙血症典型症状为()
A、厌食[正确答案]
B、多尿
C、脱水
D、神志模糊
5、多发性骨髓瘤占血液学肿瘤的()
A、1%
B、5%。

多发性骨髓瘤的新型治疗方法

多发性骨髓瘤的新型治疗方法

多发性骨髓瘤的新型治疗方法引言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骨髓中的浆细胞。

该疾病广泛分布于全球,目前仍然是无法完全治愈的肿瘤类型之一。

然而,随着医学的进步,新型的治疗方法正在不断涌现,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来希望。

本文将介绍几种目前较为成熟的新型治疗方法,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新型治疗方法免疫调节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是指通过调节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来对抗多发性骨髓瘤。

其中,单克隆抗体疗法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该疗法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射一种特定的单克隆抗体,来选择性地杀死骨髓瘤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

此外,CAR-T细胞疗法也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该疗法通过提取患者自身的T细胞并改造它们,使其能够主动攻击骨髓瘤细胞。

虽然免疫调节治疗在一些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但其应用范围仍然受到限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验证。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通过作用于特定的靶点来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靶向治疗的靶点主要包括骨髓瘤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以及细胞内的关键信号通路。

其中,蛋白酶体抑制剂是一种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

该类药物能够干扰骨髓瘤细胞的代谢和生存能力,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此外,针对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中。

例如,针对某些关键基因的突变,可以采用特定的小分子抑制剂来干扰其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然而,由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导致靶向治疗的耐药性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治疗领域之一。

对于多发性骨髓瘤,基因治疗主要包括基因靶向破坏和基因修复两种策略。

其中,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基因靶向破坏方法。

该技术通过设计特定的CRISPR引导RNA和Cas9蛋白,来精准地编辑和破坏骨髓瘤相关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另一方面,基因修复技术则试图通过修复和恢复患者体内的抑癌基因或免疫相关基因,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和治愈能力。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与展望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与展望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与展望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血液病,主要发生在骨髓中的浆细胞。

它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癌症类型,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药研发的突破,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新进展包括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等。

本文将介绍多发性骨髓瘤目前的治疗进展与展望。

一、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内部或周围特定分子靶点来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治疗手段。

在多发性骨髓瘤中,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和免替贝混合物(IMiDs)是最具代表性的靶向药物。

1. 蛋白酶体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促使蛋白酶体功能受损,产生有抗肿瘤活性的细胞毒作用。

卡泊他尼(Carfilzomib)和倍威金(Bortezomib)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蛋白酶体抑制剂。

它们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中的蛋白降解途径,导致蛋白质积聚和细胞死亡。

2. 免替贝混合物免替贝混合物包括来立普单抗(Lenalidomide)和硼替佐米(Bortezomib)。

它们通过激活免疫细胞或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增强免疫反应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二、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多发性骨髓瘤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该方法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并杀死异常浆细胞。

1. CAR-T细胞治疗CAR-T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型的个体化恶性肿瘤治疗策略。

该治疗方式利用患者自身的T细胞,通过改造其表面的CAR受体,使其能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目前已经有多种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CAR-T细胞产品进入临床试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类通过阻断受体与配体之间相互作用以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药物。

PD-1和PD-L1是其中最为常见的药物靶点。

近年来,多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的癌症,并且在多发性骨髓瘤领域也显示出一定的潜力。

三、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治疗是一种常规但具有明确效果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年轻和适合接受高剂量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的患者。

VRD方案与PAD方案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VRD方案与PAD方案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VRD方案与PAD方案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分析2.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 252000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治疗中,VRD方案与PAD方案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从我院在2020年1月-2023年1月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选取58例,并以数字表法平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应用PAD方案与VRD方案治疗,对比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为89.66%,显著高于对照组(X2=6.026,P=0.014);研究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为27.59%,明显高于对照组(X2=4.350,P=0.037)。

结论:VRD方案与P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均能取得一定疗效,VRD方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但易引发不良反应,需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周围神经病变。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VRD方案;PAD方案;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多发性骨髓瘤是恶性肿瘤的一种,主要因骨髓因浆细胞异常增生导致,其临床特征是伴有轻链或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度生成的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

目前,临床上根据其治疗特征,分为初治性与难治性两种,初治性患者是尚未接受治疗的初次诊断患者,其对化疗药物比较敏感,因此初治性患者的化疗治疗方案是血液科热点研究项目[1]。

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起病慢的特点,患病初期无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器官或相关组织会受到损伤。

目前,化疗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传统的化疗方法治疗效果有限。

随着医疗技术提升,免疫调节剂等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

基于此,本研究将对58例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探究VRD方案与PAD方案的治疗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样本选取时间段为2020年1月-2023年1月,从我院此段时间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选取58例,并使用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9例。

研究组最大年龄患者为57岁,最小年龄则为33岁,患者年龄均值区间为(40.31±4.69)岁,其中有16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对照组最大年龄患者为59岁,最小年龄则为34岁,患者年龄均值区间为(42.77±3.73)岁,其中15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案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骨髓中浆细胞的异常增殖。

它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是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延缓疾病进展,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多发性骨髓瘤的一些常用治疗方案。

1. 全身化疗全身化疗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基本治疗方式之一。

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RVD(雷那莫德、长春新碱、地塞米松)、VTD(硼替佐米、长春新碱、地塞米松)和CyBorD(环磷酰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等。

这些方案通过服用药物破坏异常增殖的浆细胞,控制疾病进展。

然而,全身化疗可能会带来许多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因此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声明化疗声明化疗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治疗方案,通过将放射性物质注射到体内,准确地破坏异常增殖的浆细胞。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减轻全身化疗所带来的副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局部镇痛的作用。

声明化疗一般用于骨骼病变较多的患者,通过减小肿瘤负担来缓解骨痛。

3. 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是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患者自身的干细胞采集并存储,然后在全身化疗后重新注入体内。

这样可以恢复造血功能,减轻全身化疗对正常造血细胞的影响,并延缓疾病的进展。

干细胞移植一般包括自体移植和同胞移植两种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4.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治疗的方法。

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靶向药物如依达拉尼布、利妥昔单抗等可以选择性地破坏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靶向治疗在治疗效果和耐受性方面相对较好,是个人化治疗的重要选择。

5. 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利用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式。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因此免疫疗法较为复杂。

但是一些新型的治疗策略如CAR-T细胞疗法等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来了希望。

这种疗法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能够识别和攻击癌细胞。

总的来说,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案是多样的,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研究新进展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研究新进展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研究新进展陈卫琼ꎬ莫祖艳ꎬ王珊珊ꎬ黄勃ꎬ王晓桃(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ꎬ广西桂林541100)㊀㊀DOI:10 3969/j issn 1006 ̄2084 2020 06 0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60038)通信作者:王晓桃ꎬEmail:wxttjl@126.com中图分类号:R733.3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 ̄2084(2020)06 ̄1097 ̄07㊀㊀摘要: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以浆细胞异常克隆为特征的异质性恶性肿瘤ꎬ几乎所有的患者最终都会出现复发或者难治ꎮ随着近年来的深入研究ꎬ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临床治疗从传统的联合化疗发展到免疫疗法㊁细胞疗法等治疗方式ꎮ现已逐渐出现或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新的蛋白酶体抑制剂㊁免疫调节药物㊁单克隆抗体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等新型药物以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㊁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策略可改善患者的生存期ꎮ在未来ꎬ明确RRMM的发病机制㊁开发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及细胞治疗可能成为RRMM的研究方向和重点ꎮ关键词: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ꎻ新型药物ꎻ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ꎻ造血干细胞移植NewProgressinTreatmentofRelapsedand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CHENWeiqiongꎬMOZuyanꎬWANGShanshanꎬHUANGBoꎬWANGXiaotaoDepartmentofHematologyꎬ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GuilinMedicalUniversityꎬGuilin541100ꎬChinaCorrespondingauthor:WANGXiaotaoꎬEmail:wxttjl@126.comAbstract:Multiplemyelomaisakindofheterogeneousmalignanttumorcharacterizedbyabnormalplasmacellcloneꎬandalmostallofthepatientswillrelapseordevelopintorefractoryconditioneventually.Withthedeepeningresearchinrecentyearsꎬtheclinicaltreatmentofrelapsedand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RRMM)recurrenceprogressesfromtradi ̄tionalcombinedchemotherapytoimmunetherapyandcelltherapy.Atpresentꎬproteasomeinhibitorsꎬimmunomodulatorydrugsꎬmonoclonalantibodiesꎬhistonedeacetylaseinhibitorsandchimericantigenreceptor ̄Tcellimmunotherapyꎬhemato ̄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ndothertherapeuticstrategieshavegraduallyemergedorareinclinicaltrialsꎬwhichmaysignificantlyimprovethesurvivalofpatients.InthefutureꎬidentifyingthepathogenesisofRRMMꎬdevelopingnewtargetedtherapeuticdrugsandcelltherapymaybecometheresearchdirectionandfocusofRRMM.Keywords:Relapsedand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ꎻNewdrugꎻChimericantigenreceptor ̄TcelltherapyꎻHemato ̄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㊀㊀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ꎬMM)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ꎬ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ꎬ主要发病年龄为63~70岁[1]ꎮMM是一种异质性疾病ꎬ主要通过促进恶性浆细胞的克隆扩增㊁刺激新生血管生成和激活破骨细胞等共同作用ꎮMM细胞过度表达CD54㊁淋巴细胞功能相关分子和CD56等表面抗原ꎬ使恶性浆细胞与骨髓微环境相互作用ꎬ促进旁分泌细胞因子的分泌ꎬ从而维持肿瘤细胞存活[2]ꎮ目前MM仍无法治愈ꎬ治疗目标在于控制疾病进展ꎬ改善总体反应率(overallresponserateꎬORR)㊁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ꎬ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ꎬOS)ꎬ但大多数患者最终发展成为复发性或难治性的MM[3]ꎮ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and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ꎬRRMM)患者是指疗效达到微小反应及以上后出现的复发并且需进行补救的治疗者ꎬ或距最近一次治疗60d内疾病出现进展者[4]ꎮ客观实验室和放射学标准为:血清M蛋白增加ȡ25%或尿液中的单克隆蛋白绝对增加量必须ȡ200mg/24h及相关和未受影响的血清游离轻链之间的差异ȡ25%ꎬ新裂解性骨病变或软组织浆细胞瘤的新生㊁现有骨病变或软组织浆细胞瘤的大小显著增加ꎬ在非分泌性疾病患者中ꎬ复发MM定义为骨髓浆细胞百分比的增加(ȡ10%)[5 ̄6]ꎮ近年来ꎬ国内外不少学者对RRMM患者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ꎮ现就RRMM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ꎮ1㊀药物治疗1.1㊀蛋白酶体抑制剂1.1.1㊀Carfilzomib㊀Carfilzomib是一种四肽环氧酮蛋白酶体抑制剂ꎬ可与蛋白酶体亚基p5和低相对分子质量免疫蛋白酶体的亚基(LMP7)不可逆结合ꎬ并且比硼替佐米的亲和力更大ꎬ作为一种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ꎬCarfilzomib适用于接受至少两种治疗的RRMM患者[7 ̄10]ꎮCarfilzomib单药治疗RRMM患者的ORR为23.7%ꎬPFS为7.8个月ꎬ中位OS为15.6个月[11]ꎮDimopoulos等[12]的Ⅲ期研究在RRMM患者中进行了Carfilzomib联合地塞米松与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的效果比较ꎬ结果显示ꎬCarfilzomib联合地塞米松组ORR优于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组(77%比63%)ꎬ且Carfilzomib联合地塞米松组不仅表现出更长的PFS(18.7个月比9.4个月)ꎬ并能显著阻碍疾病进展ꎬ降低死亡风险ꎬCarfilzomib联合地塞米松组血液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组ꎬ主要表现为贫血㊁血小板减少ꎬ但神经病变低于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组ꎻ研究还发现ꎬCarfilzomib患者耐受性较硼替佐米好ꎬ其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较低ꎬ治疗效果好ꎬ不受其他药物的影响ꎬ在长期治疗中ꎬ成为治疗方案中的有吸引力的蛋白酶体抑制剂ꎮ在Stewart等[13]进行的一项Ⅲ期研究中ꎬ将复发MM患者随机分为Carfilzomib联合Lenalidomide及地塞米松组与Lenalidomide联合地塞米松组ꎬ结果ORR分别为87%和67%ꎬPFS分别为26.3个月和17.6个月ꎬ完全缓解分别为31.8%和9.3%ꎬ两组的不良事件相似ꎬCarfilzomib联合Lenalidomide及地塞米松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Lenalidomide联合地塞米松组增加ꎮ由此可见ꎬCar ̄filzomib三联体治疗效果优于双联体联合治疗ꎬ双联体治疗效果优于单药治疗ꎮ故Carfilzomib三联体治疗未来可考虑作为至少接受一次治疗MM患者的长期临床方案[14]ꎮ1.1.2㊀Ixazomib㊀Ixazomib是第二代蛋白酶体抑制剂ꎬ并且是第一个口服蛋白酶体抑制剂ꎬ相比硼替佐米ꎬIxazomib具有较低的多发性神经病变风险ꎬ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ꎬFDA)已批准Ixazomib联合Lenalidomide和地塞米松用于治疗RRMM[7 ̄10]ꎮMateos等[15]研究中ꎬ将RRMM患者随机分为Ixazomib联合Lenalidomide及地塞米松组和安慰剂联合Lenalidomide及地塞米松组ꎬ结果显示ꎬIxazomib联合Lenalidomide及地塞米松组的PFS㊁ORR㊁完全缓解率均优于安慰剂联合Lenalidomide及地塞米松组(PFS:20.6个月比14.7个月ꎻORR:78%比72%ꎻ完全缓解率:12%比7%)ꎬIxazomib联合Lenalidomide及地塞米松组与安慰剂联合Lenalidomide及地塞米松组相比ꎬ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2%比24%)㊁血小板减少症(19%比9%)及贫血(9%比13%)等ꎮ值得注意的是ꎬIxazomib所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不良反应呈周期性及短暂性[16]ꎮ研究发现ꎬIxazomib在年轻MM患者自体干细胞移植后和老年患者标准诱导后的维持治疗中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ꎬ提高生活质量[17]ꎮ1.1.3㊀Marizomib㊀Marizomib是一种正在研究的蛋白酶体抑制剂ꎬ与20S蛋白酶体的3个催化亚基不可逆结合ꎮMarizomib与20S蛋白酶体的不可逆结合是其细胞毒性增加㊁作用时间延长以及在硼替佐米耐药细胞系中保持活性的机制[18]ꎮⅠ期临床试验(NPI ̄0052 ̄107)研究中ꎬ用Marizomib㊁Pomalidomide和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RRMMꎬ纳入38例患者ꎬ所有患者均已接受过Lenalidomide和硼替佐米治疗ꎬ结果显示ꎬORR为53%ꎬ完全缓解率为64%ꎬ最常见3级及以上的血液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9%)㊁贫血(11%)和血小板减少症(11%)[19]ꎮ临床前研究表明ꎬMarizomib通过穿过血脑屏障ꎬ抑制大脑中的蛋白酶体活性ꎬ并在颅内胶质瘤异种移植模型中具有抗肿瘤作用[20]ꎮBadros等[21]报道ꎬMarizomib在RRMM中表现出令人鼓舞的活性ꎬ在胶质瘤中也有新的临床活性ꎬ因此Mmarizomib成为一种潜在的中枢神经系统MM治疗干预手段ꎮ1.1.4㊀Oprozomib㊀Oprozomib(ONX0912)是一种新型口服不可逆蛋白酶体抑制剂ꎬ其作用机制与Marizomib相似ꎬ主要通过抑制蛋白酶体的糜蛋白酶样活性发挥作用ꎮ目前研究发现ꎬOprozomib在体内和体外表现出类似的抗血管生成作用ꎬ激活胱天蛋白酶(caspase) ̄8㊁caspase ̄9㊁caspase ̄3和poly(ADP)核糖聚合酶ꎬ抑制MM细胞迁移[22]ꎮOprozomib的Ⅰb/Ⅱ期单药开放标签研究ꎬ共有106例患者参与ꎬ其中68例MM患者在多次治疗后复发ꎬ结果显示ꎬcarfilzomib难治性组的反应率为27%ꎬ硼替佐米难治性组的反应率(n=12)为25%[23]ꎮ在临床相关浓度下ꎬOprozomib在体外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和促进骨吸收ꎬ同时增强成骨分化和基质矿化[24]ꎮ在MM小鼠模型中ꎬ含环氧酮基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可降低小鼠5TGM1和人RPMI ̄8226的肿瘤负荷ꎬ防止骨丢失[25]ꎮ这些数据表明ꎬ除了抗骨髓瘤的特性外ꎬOprozomib可以有效地将骨微环境从分解代谢状态转变为合成代谢状态ꎬ并且与硼替佐米类似ꎬ可以减少MM的骨骼并发症发生ꎮ在临床应用中ꎬOprozomib可提高MM骨病患者生活质量[26]ꎮ1.2㊀免疫调节剂1.2.1㊀Lenalidomide㊀Lenalidomide是一种免疫调节剂ꎬ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减少肿瘤坏死因子 ̄α㊁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ꎬIL) ̄1β㊁IL ̄6和IL ̄12的产生ꎬ增加IL ̄2和γ干扰素的合成ꎬ增强抗原呈递功效的树突状细胞对肿瘤抗原的摄取ꎬ抑制T调节细胞ꎬ并增强自然杀伤T细胞的活性[27 ̄28]ꎮ在MyelomaXI研究中ꎬ符合移植条件组和不符合移植组RRMM患者接受Lenalidomide单药维持治疗ꎬ结果显示ꎬ符合移植条件组PFS显著优于不符合移植组(60.3个月比25.7个月)[29]ꎮ值得注意的是ꎬ该研究中的一部分患者(包括移植合格和移植不合格)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微小残留(minimalresidualdiseaseꎬMRD)测试ꎬ56%达到MRD阴性ꎬ此外ꎬ32%维持治疗初期MRD阳性患者使用Lenalidomide维持治疗期间MRD转为阴性ꎬLenalidomide为这一人群提供了有价值的维持治疗选择[30]ꎮ目前FDA已批准Lenalidomide联合地塞米松㊁Daratumumab联合Lenalidomide及地塞米松㊁Elotuzumab联合Lenalidomide及地塞米松3种方案治疗RRMM患者[31]ꎮ研究还发现ꎬ对于新诊断的MM患者ꎬ自体干细胞移植后Lenalidomide维持治疗直至病情进展可延长PFS和OS[32]ꎮ此外ꎬvanBeurden等[33]针对RRMM的治疗方案进行荟萃分析ꎬ结果显示ꎬDaratumumab联合Lenalidomide及地塞米松的治疗效果最佳(12个月PFS为83.3%ꎻORR为92.9%)ꎮ1.2.2㊀Pomalidomide㊀Pomalidomide是新一代口服免疫调节剂ꎬ具有体外抗增殖和促凋亡作用ꎬ在RRMM患者中获得了比较好的疗效[34]ꎮ在随机Ⅲ期试验(MM ̄003)中ꎬRRMM患者随机分为Pomalidomide联合低剂量地塞米松组和Pomalidomide联合高剂量地塞米松组ꎬ中位随访10个月后ꎬ低剂量地塞米松组的PFS㊁OS均优于高剂量组(PFS:4个月比1.9个月ꎻOS:12.5个月比8.1个月)[35]ꎮPomalidomide联合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对硼替佐米和Lenalidomide双重抵抗的患者ꎬ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升高ꎬ大剂量Pomalidomide可能伴随骨髓抑制增加ꎬ但Pomalidomide治疗过程中所伴随的大部分血液学毒性可通过停药得以解决ꎬ而Pomalidomide是如何克服对Lenalidomide及硼替佐米耐药的骨髓瘤细胞基因的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34ꎬ36]ꎮ研究还发现ꎬPomalidomide还用于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性㊁骨髓纤维化㊁小细胞肺癌及其他晚期实体肿瘤的治疗ꎬ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7]ꎮ2013年ꎬ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已批准Pomalidomide单独或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至少接受两个以上方案包括Lenalidomide和硼替佐米组合耐药的RRMM患者[35]ꎮ1.3㊀单克隆抗体1.3.1㊀Daratumumab㊀Daratumumab是一种针对CD38的人免疫球蛋白G1的单克隆抗体ꎬCD38是一种细胞表面蛋白ꎬ作为细胞内钙信号的调节因子ꎬ参与调控细胞凋亡㊁存活和增殖等信号通路[38]ꎮ在SIRIUS研究中ꎬRRMM患者接受16mg/kg的Daratumumab单药治疗ꎬ结果显示ꎬORR为29.2%ꎬPFS为7.4个月ꎬ完全缓解率为2.8%ꎬ非常好部分缓解率为12.2%ꎬ部分缓解率为29.2%ꎬ最常见血液不良事件为贫血(33%)和血小板减少(25%)[39]ꎮDaratumumab联合疗法会产生更强的效果ꎬ在POLLUX试验中ꎬRRMM患者随机分为Daratumumab联合Lenalidomide及地塞米松组和Lenalidomide联合地塞米松组ꎬ结果显示ꎬDaratumumab联合Lenalidomide及地塞米松组的PFS㊁ORR均优于Lenalidomide联合地塞米松组(12个月PFS:83.3%比60.1%ꎻORR:92.9%比76.4%)ꎬ常见的血液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9%比43%)等[40]ꎮ此外ꎬ在EQUULEUS研究中ꎬDaratumumab联合Pomalidomide及地塞米松的疗效也较为显著ꎬORR为66%ꎬPFS为9.9个月[41]ꎮCASTOR研究中ꎬDaratumumab联合硼替佐米及地塞米松的PFS为26.2个月ꎬORR为85%[42]ꎮ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分析得出ꎬDaratumumab三联用药方案FPS㊁ORR显著优于Daratumumab单药[43]ꎮBlommestein等[44]分析得出ꎬDaratumumab联合Lenalidomide及地塞米松方案治疗RRMM的PFS㊁ORR㊁OS均较显著ꎮ由于这些试验在RRMM治疗环境中具有宝贵的安全性和令人鼓舞的疗效数据ꎬDaratumumab目前正在Ⅲ期随机试验中进行测试ꎬ其中Daratumumab被添加到符合移植条件和不符合移植条件患者的前期治疗方案中ꎬ一旦证明有效ꎬ单克隆抗体可能成为前期治疗的标准部分[45]ꎮ1.3.2㊀Elotuzumab㊀Elotuzumab是针对CS1(cell ̄surfaceglycoproteinCD2subset1)的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1单克隆抗体ꎮ临床前研究表明ꎬElotuzumab与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具有协同作用ꎬⅠ期试验证明了Elotuzumab的安全性ꎬ并为其临床疗效提供了依据[46]ꎮ在RRMM患者中ꎬElotuzumab与Lenalidomide及地塞米松的联合治疗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令人鼓舞的反应率ꎬELOQUENT2期研究中ꎬ将RRMM患者随机分为Elotuzumab联合Lenalidomide及地塞米松组和Lenalidomide联合地塞米松组ꎬ结果显示ꎬElotuzumab联合Lenalidomide及地塞米松组的总反应率㊁PFS㊁ORR均优于Lenalidomide联合地塞米松组(总反应率:79%比66%ꎻPFS:19.4个月比14.8个月ꎻORR:79%比66%)[47]ꎮZhang等[48]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ꎬElotuzuma单一疗法在RRMM患者中几乎没有疗效ꎬ三联方案的ORR为73%ꎬ其中Elotuzumab联合Lenalidomide及地塞米松方案的PFS㊁ORR较为显著ꎮ因此ꎬElotuzumab联合方案在RRMM中产生了满意的临床效果ꎬ可作为该类患者连续治疗的适宜选择[48 ̄49]ꎮ1.3.3㊀Indatuximab㊀Indatuximab是一种嵌合抗CD138单克隆抗体ꎮCD138在恶性浆细胞上的过度表达量很大ꎬ是MM中最特异性的靶抗原之一ꎮ抗CD138与美登木素生物碱类药物DM4的联合作用可使细胞毒素靶向传递至骨髓瘤细胞ꎬIndatuximab在细胞表面内化ꎬ将DM4释放到细胞质中ꎬ其抗微管蛋白作用可促进细胞死亡[17]ꎮ目前ꎬIndatuximab已经被批准在体外和临床上开展抗骨髓瘤药物联合研究[50]ꎮJagannath等[51]的研究中ꎬRRMM患者(n=34)接受不同剂量的Indatuximab单药治疗ꎬ结果显示5.9%的患者出现部分缓解(80mg/m2和140mg/m2)ꎬ超过75%的患者病情稳定或好转ꎬ14.7%的患者发生了轻微和部分反应ꎬ中位进展时间为3个月ꎬ中位OS为26.7个月ꎮ临床前研究表明ꎬIndatuximab和Lenalidomide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协同作用ꎬ两者联合治疗可能产生更好的疗效ꎬ目前还处于临床试验研究中[8]ꎮ1.4㊀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deacetylaseꎬHDACi)Panobinostat是一种有效的pan ̄HDACiꎬ它通过调节组蛋白乙酰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水平ꎬ参与MM细胞基因转录ꎬ诱导氧化应激和DNA损伤ꎬ促进细胞周期停滞ꎬ诱导细胞凋亡ꎬ抑制聚集体及血管形成[45ꎬ52]ꎮLiu等[50]报道ꎬ共有700例RRMM患者接受Panobinostat治疗ꎬ汇总分析显示ꎬORR为45%(31%~59%)ꎬ临床获益率为56%(36%~76%)ꎬ疾病稳定率为29%(18%~41%)ꎬ疾病进展率为8%(4%~12%)ꎬPanobinostat与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或不联合地塞米松的亚组分析中ꎬORR为52%ꎬ最常见的3/4级血液学不良事件为血小板减少症(48%)㊁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7%)㊁淋巴细胞减少症(33%)和贫血(16%)ꎬ非血液学不良事件包括腹泻(14%)㊁疲劳(12%)㊁肺炎(8%)和恶心(4%)等ꎮPanobinostat联合蛋白酶体抑制剂似乎对RRMM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有效性[53]ꎮHDACis与其他抗骨髓瘤药物的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ꎬ对于既往硼替佐米或Lenalidomide耐药的患者ꎬ联合HDACis为较好的选择ꎬ但是HDACis等多药联合的血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也相对增加ꎮ鉴于此ꎬ深入探索HDACis在体内的药动学㊁组织分布㊁作用靶点和生物学作用的复杂性ꎬ有助于提高抗肿瘤效应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ꎬ为RRMM的治疗和预后带来更多的可能[45]ꎮ2㊀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细胞疗法是一种快速发展的骨髓瘤治疗方法ꎬ它独特的作用机制具有克服耐药性和有助于长期缓解的潜力[54]ꎮ目前正在研究两种主要的方法ꎬ即非基因修饰策略(依赖于内源性的抗骨髓瘤T细胞库)和基因修饰策略(引入新的T细胞受体或嵌合抗原受体以赋予新的抗原特异性)ꎮ其中B细胞成熟抗原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antigenreceptorT ̄cellimmunotherapyꎬCAR ̄T)㊁CD19㊁CD38㊁CD138和SLAMF7在内的多种抗原靶点正被用于骨髓瘤的研究ꎬ其中B细胞成熟抗原是最有希望的[55]ꎮ来自B细胞成熟抗原CAR ̄T细胞的四项Ⅰ期研究(每项研究使用不同的CAR结构ꎬ涉及90例RRMM患者)的初步数据显示ꎬ在有效剂量(>108CAR阳性细胞)的条件下ꎬ反应率为60%~100%ꎬ包括MRD阴性完全缓解ꎬ而且ꎬ在最近的两项研究中ꎬ中位随访时间为6~10个月ꎬ大多数患者仍无进展[56 ̄57]ꎮCAR ̄T细胞毒性与CD19CAR ̄T细胞相似ꎬ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神经毒性ꎬ这些毒性是可逆的ꎮ目前B细胞成熟抗原CAR ̄T细胞多项研究正在进行中ꎮ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与免疫调节药物或其他CAR ̄T细胞的联合应用ꎬ以及使用基因编辑的细胞产品来增强CAR ̄T细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8]ꎮ3㊀造血干细胞移植3.1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㊀有研究表明ꎬ新型药物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提高MM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及PFS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9]ꎬ但新药目前无法完全替代自体干细胞移植ꎮ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推荐ꎬ对于初治65岁以下的MM患者ꎬ在诱导治疗4个周期后ꎬ若疾病不处于进展阶段ꎬ无明确移植禁忌证ꎬ应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60]ꎮVeltri等[61]回顾性分析中ꎬ将接受首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RRMM患者(n=233)分为双重难治性骨髓瘤组(n=105)和非双重难治性骨髓瘤(n=128)ꎬ结果显示ꎬ大多数患者能够获得疗效ꎬ并且一部分患者能够达到完全缓解ꎬ在存活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中ꎬORR为80%ꎬ完全缓解率为22%ꎬ部分缓解率为40%ꎬ非双重难治性骨髓瘤组的PFS㊁OS㊁2年总生存率优于双重难治性骨髓瘤组(PFS:18.2个月比14.4个月ꎻOS:56.6个月比38.9个月ꎻ2年总生存率:76%比71%)ꎮ在常规化疗基础上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显著提高多发性骨髓瘤的完全缓解率㊁非常好部分缓解率ꎬ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长期生存显著优于传统化疗ꎮ3.2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移植物中无肿瘤细胞污染ꎬ并且移植物有抗骨髓瘤效应ꎬ从而进一步清除患者体内残存肿瘤细胞ꎬ成为目前唯一有可能治愈MM的方法[62]ꎮFranssen等[63]将147例MM患者分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线治疗组(n=58)和RRMM组(n=89)ꎬ中位随访时间为88.8个月中ꎬ结果显示ꎬ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完全缓解率㊁PFS㊁OS优于RRMM组(完全缓解率:48.3%比30.3%ꎻPFS:30.2个月比8.0个月ꎻOS:NR比28.7个月)ꎬ而RRMM组非常好部分缓解率㊁部分缓解率高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组(非常好部分缓解率:37.1%比31.0%ꎻ部分缓解率:20.2%比8.6%)ꎮGiralt等[64]指出ꎬ对于初次自体移植术后24个月内复发的患者ꎬ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应被认为是最合适的治疗方法ꎮ但在复发/难治性情况下ꎬ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欠佳ꎬ特别是对于自体移植后早期复发的患者ꎮ在这方面ꎬ应探索最佳诱导ꎬ维持治疗和异基因后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的价值ꎮ4㊀小㊀结RRMM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ꎬ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应针对这些通路的靶向药物开发ꎬ包括Venetoclax(ABT ̄199)㊁单克隆抗体Isatuximab㊁XPO ̄1抑制剂Selinexor㊁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抑制剂Ipilimumab和抗程序性细胞死亡1抑制剂Pembrolizumab等ꎮ目前RRMM的新型药物联合使用和CAR ̄T细胞疗法㊁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ꎮ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及临床上的不断探索以及对肿瘤干细胞认识的不断深入ꎬ将会给RRMM患者带来新的希望ꎮ参考文献[1]㊀BrennerHꎬGondosAꎬPulteD.Recentmajorimprovementinlong ̄termsurvivalofyoungerpatientswithmultiplemyeloma[J].Bloodꎬ2008ꎬ111(5):2521 ̄2526.[2]㊀KumarSKꎬRajkumarSVꎬDispenzieriAꎬetal.Improvedsurvivalinmultiplemyelomaandtheimpactofnoveltherapies[J].Bloodꎬ2008ꎬ111(5):2516 ̄2520.[3]㊀KyleRAꎬRajkumarSV.Criteriafordiagnosisꎬstagingꎬriskstratifica ̄tionandresponseassessmentofmultiplemyeloma[J].Leukemiaꎬ2009ꎬ23(1):3 ̄9.[4]㊀SonneveldPꎬBroijlA.Treatmentofrelapsedand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J].Haematologicaꎬ2016ꎬ101(4):396 ̄406. [5]㊀AndersonKCꎬKyleRAꎬRajkumarSVꎬetal.Clinicallyrelevantendpointsandnewdrugapprovalsformyeloma[J].Leukemiaꎬ2008ꎬ22(2):231 ̄239.[6]㊀RajkumarSVꎬHarousseauJLꎬDurieBꎬetal.Consensusrecom ̄mendationsfortheuniformreportingofclinicaltrials:ReportoftheInternationalMyelomaWorkshopConsensusPanel1[J].Bloodꎬ2011ꎬ117(18):4691 ̄4695.[7]㊀ManasanchEEꎬOrlowskiRZ.Proteasomeinhibitorsincancertherapy[J].NatRevClinOncolꎬ2017ꎬ14(7):417 ̄433. [8]㊀ChhabraS.Novelproteasomeinhibitorsandhistonedeacetylaseinhibitors:Progressinmyelomatherapeutics[J].Pharmaceuticals(Basel)ꎬ2017ꎬ10(2).pii:E40.[9]㊀NaymagonLꎬAbdul ̄HayM.Novelagentsinthetreatmentofmultiplemyeloma:Areviewaboutthefuture[J].JHematolOncolꎬ2016ꎬ9(1):52.[10]㊀DouQPꎬZonderJA.Overviewofproteasomeinhibitor ̄basedanti ̄cancertherapies:Perspectiveonbortezomibandsecondgenerationproteasomeinhibitorsversusfuturegenerationinhibitorsofubiquitin ̄proteasomesystem[J].CurrCancerDrugTargetsꎬ2014ꎬ14(6):517 ̄536.[11]㊀SiegelDSꎬMartinTꎬWangMꎬetal.Aphase2studyofsingle ̄agentcarfilzomib(PX ̄171 ̄003 ̄A1)inpatientswithrelapsedand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J].Bloodꎬ2012ꎬ120(14):2817 ̄2825.[12]㊀DimopoulosMAꎬMoreauPꎬPalumboAꎬetal.Carfilzomibanddexamethasoneversusbortezomibanddexamethasoneforpatientswithrelapsedor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ENDEAVOR):Arandomisedꎬphase3ꎬopen ̄labelꎬmulticentrestudy[J].LancetOncolꎬ2016ꎬ17(1):27 ̄38.[13]㊀StewartAKꎬRajkumarSVꎬDimopoulosMAꎬetal.Carfilzomibꎬlenalidomideꎬanddexamethasoneforrelapsedmultiplemyeloma[J].NEnglJMedꎬ2015ꎬ372(2):142 ̄152.[14]㊀LandgrenOꎬSonneveldPꎬJakubowiakAꎬetal.Carfilzomibwithimmunomodulatorydrugsforthetreatmentofnewlydiagnosedmultiplemyeloma[J].Leukemiaꎬ2019ꎬ33(9):2127 ̄2143. [15]㊀MateosMVꎬMassziTꎬGrzaskoNꎬetal.Impactofpriortherapyontheefficacyandsafetyoforalixazomib ̄lenalidomide ̄dexam ̄ethasonevs.placebo ̄lenalidomide ̄dexamethasoneinpatientswithrelapsed/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inTOURMALINE ̄MM1[J].Haematologicaꎬ2017ꎬ102(10):1767 ̄1775.[16]㊀MoreauPꎬMassziTꎬGrzaskoNꎬetal.Oralixazomibꎬlenalido ̄mideꎬanddexamethasoneformultiplemyeloma[J].NEnglJMedꎬ2016ꎬ374(17):1621 ̄1634.[17]㊀NijhofISꎬvandeDonkNWCJꎬZweegmanSꎬetal.CurrentandNewTherapeuticStrategiesforRelapsedand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AnUpdate[J].Drugsꎬ2018ꎬ78(1):19 ̄37. [18]㊀AllegraAꎬAlonciAꎬGeraceDꎬetal.Neworallyactiveproteasomeinhibitorsinmultiplemyeloma[J].LeukResꎬ2014ꎬ38(1):1 ̄9. [19]㊀SpencerAꎬHarrisonSꎬZonderJꎬetal.Aphase1clinicaltrialevaluatingmarizomibꎬpomalidomideandlow ̄dosedexamethasoneinrelapsedand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NPI ̄0052 ̄107):Finalstudyresults[J].BrJHaematolꎬ2018ꎬ180(1):41 ̄51. [20]㊀DiKꎬLloydGKꎬAbrahamVꎬetal.Marizomibactivityasasingleagentinmalignantgliomas:Abilitytocrosstheblood ̄brainbarrier[J].NeuroOncolꎬ2016ꎬ18(6):840 ̄848.[21]㊀BadrosAꎬSinghZꎬDhakalBꎬetal.Marizomibforcentralnervoussystem ̄multiplemyeloma[J].BrJHaematolꎬ2017ꎬ177(2):221 ̄225.[22]㊀RajanAMꎬKumarS.Newinvestigationaldrugswithsingle ̄agentactivityinmultiplemyeloma[J].BloodCancerJꎬ2016ꎬ6(7):e451.[23]㊀GelfandETꎬBasualdoCAꎬCallaghanJC.Carcinoidtumorofthethymusassociatedwithrecurrentpericarditis[J].Chestꎬ1981ꎬ79(3):350 ̄351.[24]㊀ZhouHJꎬAujayMAꎬBennettMKꎬetal.Designandsynthesisofanorallybioavailableandselectivepeptideepoxyketoneprotea ̄someinhibitor(PR ̄047)[J].JMedChemꎬ2009ꎬ52(9):3028 ̄3038.[25]㊀SpuntSLꎬGruppSAꎬVikTAꎬetal.PhaseⅠstudyoftemsirolimusinpediatricpatientswithrecurrent/refractorysolidtumors[J].JClinOncolꎬ2011ꎬ29(21):2933 ̄2940.[26]㊀HurchlaMAꎬGarcia ̄GomezAꎬHornickMCꎬetal.Theepoxyketone ̄basedproteasomeinhibitorscarfilzomibandorallybioavailableoprozomibhaveanti ̄resorptiveandbone ̄anabolicactivityinadditiontoanti ̄myelomaeffects[J].Leukemiaꎬ2013ꎬ27(2):430 ̄440. [27]㊀SzalatRꎬMunshiNC.NovelAgentsinMultipleMyeloma[J].CancerJꎬ2019ꎬ25(1):45 ̄53.[28]㊀ChimCSꎬKumarSKꎬOrlowskiRZꎬetal.Correction:Managementofrelapsedand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Novelagentsꎬantibodiesꎬimmunotherapiesandbeyond[J].Leukemiaꎬ2019ꎬ33(4):1058 ̄1059.[29]㊀MorganGJꎬGregoryWMꎬDaviesFEꎬetal.Theroleofmainte ̄nancethalidomidetherapyinmultiplemyeloma:MRCMyelomaIXresultsandmeta ̄analysis[J].Bloodꎬ2012ꎬ119(1):7 ̄15. [30]㊀ZagouriFꎬTerposEꎬKastritisEꎬetal.Anupdateontheuseoflenalidomideforthetreatmentofmultiplemyeloma[J].ExpertOpinPharmacotherꎬ2015ꎬ16(12):1865 ̄1877.[31]㊀GormleyNJꎬKoCWꎬDeisserothAꎬetal.FDADrugApproval:ElotuzumabinCombinationwithLenalidomideandDexamethasonefortheTreatmentofRelapsedor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J].ClinCancerResꎬ2017ꎬ23(22):6759 ̄6763.[32]㊀RichardsonPGꎬHolsteinSAꎬSchlossmanRLꎬetal.Lenalidomideincombinationoraloneasmaintenancetherapyfollowingautolo ̄gousstemcelltransplantinpatientswithmultiplemyeloma:Areviewofoptionsforandagainst[J].ExpertOpinPharmacotherꎬ2017ꎬ18(18):1975 ̄1985.[33]㊀vanBeurden ̄TanCHYꎬFrankenMGꎬBlommesteinHMꎬetal.SystematicLiteratureReviewandNetworkMeta ̄AnalysisofTreatmentOutcomesinRelapsedand/or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J].JClinOncolꎬ2017ꎬ35(12):1312 ̄1319. [34]㊀EngelhardtMꎬAjayiSꎬReinhardtHꎬetal.Pomalidomide[J].RecentResultsCancerResꎬ2018ꎬ212:169 ̄185.[35]㊀DimopoulosMAꎬPalumboAꎬCorradiniPꎬetal.Safetyandefficacyofpomalidomidepluslow ̄dosedexamethasoneinSTRATUS(MM ̄010):Aphase3bstudyin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J].Bloodꎬ2016ꎬ128(4):497 ̄503.[36]㊀LudwigHꎬSonneveldP.Diseasecontrolinpatientswithrelapsedand/or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Whatistheoptimaldurationoftherapy?[J].LeukResꎬ2012ꎬ36(Suppl1):S27 ̄34. [37]㊀LaroccaAꎬMontefuscoVꎬBringhenSꎬetal.Pomalidomideꎬcyclo ̄phosphamideꎬandprednisoneforrelapsed/refractorymultiplemye ̄loma:Amulticenterphase1/2open ̄labelstudy[J].Bloodꎬ2013ꎬ122(16):2799 ̄2806.[38]㊀DimopoulosMAꎬOriolAꎬNahiHꎬetal.Daratumumabꎬlenalido ̄mideꎬanddexamethasoneformultiplemyeloma[J].NEnglJMedꎬ2016ꎬ375(14):1319 ̄1331.[39]㊀LonialSꎬWeissBMꎬUsmaniSZꎬetal.Daratumumabmonotherapyinpatientswithtreatment ̄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SIRIUS):Anopen ̄labelꎬrandomisedꎬphase2trial[J].Lancetꎬ2016ꎬ387(10027):1551 ̄1560.[40]㊀XuXSꎬDimopoulosMAꎬSonneveldPꎬetal.PharmacokineticsandExposure ̄ResponseAnalysesofDaratumumabinCombinationTherapyRegimensforPatientswithMultipleMyeloma[J].AdvTherꎬ2018ꎬ35(11):1859 ̄1872.[41]㊀ChariAꎬSuvannasankhaAꎬFayJWꎬetal.Daratumumabpluspomalidomideanddexamethasoneinrelapsedand/or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J].Bloodꎬ2017ꎬ130(8):974 ̄981. [42]㊀PalumboAꎬChanan ̄KhanAꎬWeiselKꎬetal.DaratumumabꎬBortezomibꎬandDexamethasoneforMultipleMyeloma[J].NEnglJMedꎬ2016ꎬ375(8):754 ̄766.[43]㊀BlairHA.Daratumumab:AReviewinRelapsedand/or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J].Drugsꎬ2017ꎬ77(18):2013 ̄2024. [44]㊀BlommesteinHMꎬvanBeurden ̄TanCHYꎬFrankenMGꎬetal.Efficacyoffirst ̄linetreatmentsformultiplemyelomapatientsnoteligibleforstemcelltransplantation:Anetworkmeta ̄analysis[J].Haematologicaꎬ2019ꎬ104(5):1026 ̄1035.[45]㊀RoyceSGꎬVerverisKꎬKaragiannisTC.Histonedeacetylaseinhibi ̄tors:Canweconsiderpotentanti ̄neoplasticagentsforthetreatmentofasthma?[J].AnnClinLabSciꎬ2012ꎬ42(3):338 ̄345. [46]㊀LonialSꎬDimopoulosMꎬPalumboAꎬetal.Elotuzumabtherapyforrelapsedor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J].NEnglJMedꎬ2015ꎬ373(7):621 ̄631.[47]㊀GrosickiSꎬBarchnickaA.Elotuzumab:Anovelimmune ̄stimula ̄tingtherapytotreatmultiplemyeloma[J].ExpertRevHematolꎬ2016ꎬ9(7):621 ̄628.[48]㊀ZhangTꎬWangSꎬLinTꎬetal.Systematicreviewandmeta ̄analysisoftheefficacyandsafetyofnovelmonoclonalantibodiesfortreat ̄mentofrelapsed/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J].Oncotargetꎬ2017ꎬ8(20):34001 ̄34017.[49]㊀TaiYTꎬDillonMꎬSongWꎬetal.Anti ̄CS1humanizedmonoclonalantibodyHuLuc63inhibitsmyelomacelladhesionandinducesantibody ̄dependentcellularcytotoxicityinthebonemarrowmilieu[J].Bloodꎬ2008ꎬ112(4):1329 ̄1337.[50]㊀LiuJDꎬSunCYꎬTangLꎬetal.EfficacyandSafetyofPanobinostatinRelapsedor/and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MetaAnalysesofClinicalTrialsandSystematicReview[J].SciRepꎬ2016ꎬ6:27361[51]㊀JagannathSꎬHeffnerLTJrꎬAilawadhiSꎬetal.IndatuximabRavtansine(BT062)MonotherapyinPatientsWithRelapsedand/or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J].ClinLymphomaMyelomaLeukꎬ2019ꎬ19(6):372 ̄380.[52]㊀AtadjaP.Developmentofthepan ̄DACinhibitorpanobinostat(LBH589):Successesandchallenges[J].CancerLettꎬ2009ꎬ280(2):233 ̄241.[53]㊀RichardsonPGꎬHungriaVTꎬYoonSSꎬetal.Panobinostatplusbortezomibanddexamethasoneinpreviouslytreatedmultiplemyeloma:Outcomesbypriortreatment[J].Bloodꎬ2016ꎬ127(6):713 ̄721.[54]㊀AbbasiJ.AmidFDAapprovalfilingsꎬanotherCAR ̄Ttherapypatientdeath[J].JAMAꎬ2017ꎬ317(22):2271.[55]㊀AliSAꎬShiVꎬMaricIꎬetal.Tcellsexpressingananti ̄B ̄cellmaturationantigenchimericantigenreceptorcauseremissionsofmultiplemyeloma[J].Bloodꎬ2016ꎬ128(13):1688 ̄1700. [56]㊀BaumeisterSHꎬMuradJꎬWernerLꎬetal.PhaseITrialofAutolo ̄gousCARTCellsTargetingNKG2DLigandsinPatientswithAML/MDSandMultipleMyeloma[J].CancerImmunolResꎬ2019ꎬ7(1):100 ̄112.[57]㊀CohenADꎬGarfallALꎬStadtmauerEAꎬetal.Bcellmaturationantigen ̄specificCARTcellsareclinicallyactiveinmultiplemyeloma[J].JClinInvestꎬ2019ꎬ129(6):2210 ̄2221. [58]㊀XuJꎬWangQꎬXuHꎬetal.Anti ̄BCMACAR ̄Tcellsfortreatmentofplasmacelldyscrasia:CasereportonPOEMSsyndromeandmultiplemyeloma[J].JHematolOncolꎬ2018ꎬ11(1):128. [59]㊀DhakalBꎬSzaboAꎬChhabraSꎬetal.AutologousTransplantationforNewlyDiagnosedMultipleMyelomaintheEraofNovelAgentInduction:ASystematicReviewandMeta ̄analysis[J].JAMAOncolꎬ2018ꎬ4(3):343 ̄350.[60]㊀LemieuxEꎬHulinCꎬCaillotDꎬetal.Autologousstemcelltrans ̄plantation:Aneffectivesalvagetherapyinmultiplemyeloma[J].BiolBloodMarrowTransplantꎬ2013ꎬ19(3):445 ̄449. [61]㊀VeltriLWꎬMiltonDRꎬDelgadoRꎬetal.Outcomeofautologous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in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J].Cancerꎬ2017ꎬ123(18):3568 ̄3575.[62]㊀HtutMꎬDᶄSouzaAꎬKrishnanAꎬetal.Autologous/AllogeneicHematopoieticCellTransplantationversusTandemAutologousTransplantationforMultipleMyeloma:ComparisonofLong ̄TermPostrelapseSurvival[J].BiolBloodMarrowTransplantꎬ2018ꎬ24(3):478 ̄485.[63]㊀FranssenLEꎬRaymakersRAꎬBuijsAꎬetal.Outcomeofallogeneictransplantationinnewlydiagnosedandrelapsed/refractorymultiplemyeloma:Long ̄termfollow ̄upinasingleinstitution[J].EurJHaematolꎬ2016ꎬ97(5):479 ̄488.[64]㊀GiraltSꎬGarderetLꎬDurieBꎬetal.AmericanSocietyofBloodandMarrowTransplantationꎬEuropeanSocietyofBloodandMarrowTransplantationꎬBloodandMarrowTransplantClinicalTrialsNetworkꎬandInternationalMyelomaWorkingGroupConsensusConferenceonSalvageHematopoieticCellTransplantationinPatientswithRelapsedMultipleMyeloma[J].BiolBloodMarrowTransplantꎬ2015ꎬ21(12):2039 ̄2051.收稿日期:2019 ̄06 ̄09㊀修回日期:2019 ̄10 ̄26㊀编辑:郑雪。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完整版)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完整版)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完整版)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疾病,它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

该病多发于老年人,目前仍无法治愈。

随着新药的问世和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本次指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部分增加了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每2~3年1次的中国MM诊治指南的更新对于提高我国MM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MM的常见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伤的表现,即"CRAB"症状[血钙增高(calcium n),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骨病(bone disease)]以及继发淀粉样变性等相关表现。

对于临床疑似MM的患者,应完成基本检查项目。

在此基础上,有条件者可进行对诊断病情及预后分层具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检测。

综合参考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ork,NCCN)及国际骨髓瘤工作组(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IMWG)的指南,诊断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和有症状(活动性)骨髓瘤的标准如下。

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的诊断标准需要满足第三条以及第一条或第二条。

有症状(活动性)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是指满足以下任意一条即可:1.骨髓中浆细胞比例≥10%(或存在病理性骨折或溶骨性骨病)2.骨髓中浆细胞比例<10%,但存在CRAB症状或继发淀粉样变性3.骨髓中浆细胞比例<10%,存在高危染色体异常或浆细胞增生速度高(即M蛋白增加速度≥1 g/L/月)。

本次指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部分增加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之——单克隆抗体和CAR-T细胞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之——单克隆抗体和CAR-T细胞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由浆细胞恶性增生、广泛浸润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从而引起广泛骨质破坏、反复感染、贫血、高钙血症、高粘滞综合症及肾功能不全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恶性肿瘤。

其常见临床症状表现为骨髓瘤相关的器官功能损伤,即CRAB症状:包括血钙增高(Calcium elevation)、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骨病(Bone disease),以及继发性淀粉样变性等。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

我国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状态,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根据最新发布的WHO全球癌症统计报告,2018年中国新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0,066 例,年龄标化发病率(ASIR) 约为10万分之1.4;同年死亡患者14,665例;5年累计发病人数44,643例。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加剧,2020年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新发患者预计将达到21,286例。

虽然目前我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逐渐与国际水平接轨,但多发性骨髓瘤仍属于非根治性疾病,大部分患者最终都会复发,其治疗仍然面临很大挑战。

多发性骨髓瘤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不可治愈的,复发和治疗难治性仍然是主要问题,这促使人们不断寻找新的分子靶点,精心设计调节这些靶点作用的药物。

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研究的重点已经从化疗等苛刻的系统性治疗转移到免疫治疗等更具针对性的靶向治疗。

更具针对性的单克隆抗体、CAR-T细胞治疗、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抗体等多种有效对抗多发性骨髓瘤的创新靶向疗法进展迅速。

01、单克隆抗体首批被批准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免疫疗法是单克隆抗体Daratumumab(达雷木单抗)和Elotuzumab(埃罗妥珠单抗)。

第三种单克隆抗体Isatuximab于2020年3月被批准用于复发性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达雷妥尤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用药方案研究进展

达雷妥尤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用药方案研究进展

山东医药2020年第60卷第24期达雷妥尤治疗多发性骨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用药方案研究:张梦芸打张燕21贵州医科大学,贵阳550004;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血液系统疾病,近年随着不同作用机制新药的引入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

达雷妥尤种人源化抗CD38IgG-K隆抗体,具有补体依赖性毒性作用、抗体依赖性介的细胞毒性作用、抗体依赖性吞噬作用、直接活性和除CD38+免疫抑制的免疫调节作用等多种作用机制。

CD38、CD55、CD59、抗凋亡分子的表达水平及NK细胞活性可能与达雷妥尤耐药相关。

达雷妥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用于MM的单药及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方达雷妥尤+来那度胺+松方案、达雷妥尤+硼+松方案、达雷妥尤+度+松方案、达雷妥尤+硼替佐米+美法仑+强的松方案、达雷妥尤+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达雷妥尤+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方、达雷妥尤+卡非+松米方案、达雷妥尤+来那度胺+硼+松方案。

关键词:达雷妥尤;多发性骨;血液系doi=0.3969/j.issn.1002-266X.2020.24.025中图分类号:R7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02-266X(2020)24-0091-05多发性骨(MM)是一种浆细胞性恶性肿瘤,是血液系大常性,过去十几年通信作者:张燕(E-mail:zhangyan20010802@)[20]Liu M,Du Y,Li H,et al.Cyanidin-3-o-glucoside pharmacologi­cally inhibits tumorigenesis via estrogen receptor0in melanoma mice[J].Front Oncol,2019,9:1110.[21]Marzagalli M,Marelli MM,Casati L,et al.Estrogen receptor0inmelanoma:From molecular insights to potential clinical utility[J] .Front Endocrinol(Lausanne/,2016,7:140.[22]Spyropoulos C,Melachrinou M,Vasilakos P,et al.Expression ofestrogen receptors in melanoma and sentinel lymph nodes;a"fe­male"clinical entity or a possible treatment modality[J].Eur J Gynaecol Oncol,2015,36(2):123-130.[23]Zhao L,Huang S,Mei S,et al.Pharmacological activation of es­trogen receptor beta augments innate immunity to suppress cancer metastasis[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8,115(16/: E3673-E3681.[24]Gori A,Savarese I,D'Errico A,et al.Estrogen receptor(ER)0ex­pression and worse outcome from melanoma in pregnant and perimeno-pausal women[J].J Am Acad Dermatol,2016,75(3):e117.[25]Natale CA,Li J,Zhang J,et al.Activation of G protein-coupledestrogen receptor signaling inhibits melanoma and improves re­sponse to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J] .Elife,2018,7:e31770.[26]Kamm A,Przychodzen P,Kuban-Jankowska A,et al.2-methoxyestra-diol and its combination with a natural compound,ferulic acid,in-MM患者率显著提高,大部分原因于新的治疗方法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引入[]。

2020ASH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前沿进展

2020ASH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前沿进展

2020ASH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前沿进展2020年12月5-8日,血液病领域首屈一指的国际性会议-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虚拟会议如期举行。

全球知名的血液病专家和科研人员共同探讨血液病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

本次盛会中,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达雷妥尤单抗(DARA)有多项研究结果公布,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医脉通精选了达雷妥尤单抗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的一些亮点更新.【EP3243】GRIFFIN研究3年数据随访:更新的safety Run-in人群数据进一步证实,D-RVd方案安全有效,给NDMM患者带来持久的深度缓解该研究对适合移植的NDMM患者进行长达3年多的随访,经过DARA+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D-RVd)诱导、巩固和维持治疗后,患者疾病可持续缓解。

D-RVd有望成为适合移植NDMM患者新的标准治疗方案1。

GRIFFIN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阳性对照的2期研究,搜集了2016年12月20日-2018年4月10日在美国35个中心的招募患者,研究共筛查了292例患者,安全性导入期组纳入其中16名接受大剂量治疗(HDT)和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的NDMM患者。

这些患者接受4个周期的大剂量D-RVd诱导治疗和ASCT,并在巩固阶段给予2个周期的D-RVd治疗,在维持阶段给予24个月的DARA+来那度胺(D-R)治疗。

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在D-RVd巩固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都得到缓解,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率为56%,微小残留病(MRD)10-5和10-6的比例分别为50%和0。

D-R维持治疗结束后,sCR率为94%,MRD 10-5和10-6的比例分别为81%和31%。

中位随访39个月时,24个月和36个月的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94%和78%。

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44%)、肺炎(31%)、淋巴细胞减少(25%)、血小板减少(25%)。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治疗进展演示文稿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治疗进展演示文稿
Pfister T, et al. Ann Oncol 2004;15 (Suppl. 3):iii226 (Abstract 859P) Pfister T, et al. Toxicology 2003;191:159–67
当前17页,共62页,星期二。
高钙血症
当前18页,共62页,星期二。
唑来膦酸
多发性骨髓瘤
183
167
*意向治疗人群.
当前32页,共62页,星期二。
唑来膦酸:骨骼相关事件 (%)
51
50
47
患者比例 %
40
30
20
10 n=
0
561
555
唑来膦酸 4 mg 帕米膦酸盐 90 mg
▪ 唑来膦酸4 mg vs. 帕米膦酸盐90 mg: 95% 可信区间= –9.3, 2.5. 非劣效性标准
+每日口服维生素 D 400 IU 以及钙 500 mg
随 机 化 分 组
n = 558
帕米膦酸盐 ,1次/3-4 周
+每日口服维生素 D 400 IU 以及钙 500 mg
0
13 月
25 月
核心分析
最终分析
当前31页,共62页,星期二。
唑来膦酸
唑来膦酸 帕米膦酸盐
4 mg
90 mg
(n = 561) (n = 555)
当前23页,共62页,星期二。
伊班膦酸对高钙血症的作用
• 伊班膦酸盐中位药物作用持续时间明显多 于帕米磷酸盐,前者为14天,后者仅为4天。
• 血清钙水平在伊班膦酸盐使用后第2天开始 下降,下降高峰出现在第5天
当前24页,共62页,星期二。
代谢性骨病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

【 中图分类号 】R 7 3 3 .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8 5 1 7( 2 0 1 3 )0 6 — 0 0 4 6— 0 2
多发性骨髓瘤 ( m u l t i p l e m y e l o m a MM)是一种浆细胞恶
w o r t m a n n i n 、L Y 2 9 4 0 0 2 ,P X 2 8 6 6 ;A k t抑 制 剂 包 括 p e r i f o s —
通路在多发性骨髓瘤 中的发生发展中可以促 进瘤细胞的增 殖 、抑制凋亡 及促进血 管新 生。故通过多 步骤抑制 P I 3 K /A k t /m T O R信号转导通 路联合抗肿瘤药物可 以明显提高骨髓瘤细胞化疗效果。
【 关键词 】 磷 脂酰肌醇 3 一 激酶 ;丝/ 苏氨酸蛋 白激酶 ;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靶点 ;逆转多药耐药
性 克隆性疾 病 ,因其凋亡障碍 , 目前临床疗 效 尚不 理想 。 由于 MM细胞分子 遗传 学的 某些变 化 ,易 对标准 剂量 化疗 耐药 。目前 尚无很 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根治 疗法 ,普 遍 的提 出减 少 患者体 内的肿瘤 负荷 ,再 合 免疫 以及 靶 向疗 法 治疗 微 小残 留病 , 可望使患者长期无病生存 ,延 长总生存 期。
过去 ,采用 常 规 的治疗 方案 ,如 MP、M 2 、 ̄ A D等 化 疗方案 ,效果不 甚理 想 。有 的患者 是病 情无 法缓 解 ,更 多 的是进入平 台期 后 的疾 病 突然进 展 ,使 大多数 化疗 方案 相
继耐药 ,失去作用 。
2 大剂 量治 疗 ( HDT) 继 以 干 细 胞 移 植 治 疗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DOI: 10.3969/j.issn.1673-713X.2021.03.011·综述·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刘娜,赵午莉,刘秀均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肿瘤[1],典型临床表现为“CRAB”症状——血钙增高(calcium elevation)、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骨病(bone disease)以及继发淀粉样变性等。

M 蛋白是由浆细胞或B 淋巴细胞大量增殖而产生的一种异常的免疫球蛋白,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和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血液或尿液中。

依照M 蛋白类型可将MM 分为IgG 型、IgA 型、IgD 型、IgM 型、IgE 型、轻链型、双克隆型以及不分泌型。

MM 最初可表现为血清M 蛋白水平低于3 g/dl,骨髓浆细胞低于10%,没有终末器官损伤的迹象。

而症状性MM 的特征是血液或尿液中M 蛋白水平升高,骨髓中浆细胞水平升高,以及终末器官损伤[2]。

MM 的发病率较高,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 ~ 2%[3],成为仅次于淋巴癌的第二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对有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多采用系统治疗,包括诱导、巩固治疗(含干细胞移植)及维持治疗。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新型治疗药物的出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的中位生存率显著提高,从 3 ~ 4 年提高到7 ~ 8 年[4],尽管近年来在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MM 目前仍然是一种无法治愈的难治性疾病,预后较差且复发率高。

因此,进一步明确MM 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克服耐药性的新药以及新的药物组合来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

1 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临床前研究表明,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PIs)可引起恶性血浆细胞内蛋白质的积累,导致未折叠蛋白应激反应的激活和NF-κB 活性的降低,两者均诱导细胞凋亡[5]。

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进展和治疗选择

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进展和治疗选择
此外,对于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放射治疗也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其他非药物治疗手段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 攻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多发性骨髓瘤的 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CAR-T细胞疗法等。这些药物和疗法能够激 活T细胞等免疫细胞,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 伤作用。
03
药物治疗进展
传统化疗药物及方案
烷化剂
如环磷酰胺、美法仑等,通过干扰DNA合成和修复来抑制肿瘤细胞 生长。
蒽环类抗生素
如多柔比星、柔红霉素等,通过嵌入DNA并抑制拓扑异构酶Ⅱ来阻 止肿瘤细胞增殖。
糖皮质激素
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可单独或联合其 他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靶向治疗药物及作用机制
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 素,包括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和免 疫系统异常等。其中,浆细胞的恶性 增殖和免疫系统的失调是疾病发生发 展的关键。
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环境 因素(如辐射、化学物质等)以及免 疫系统异常等都被认为与多发性骨髓 瘤的发病风险相关。
放射治疗技术及应用范围
放射治疗技术
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DNA,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多发性骨髓瘤的 放射治疗主要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技术。外照射是通过直线加速器等设备产生的高 能X射线或γ射线进行治疗,而内照射则是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等药物进
行靶向治疗。
应用范围
放射治疗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主要用于局部病灶的控制和症状的 缓解。对于手术无法切除或切除后复发的病灶,放射治疗可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靶向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多发性骨髓瘤领域治疗进展
2020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新冠疫情”来袭,全民都积极参与到了这场战争中,对于一线医务工作者和广大患者来说,也是充满挑战的一年。

这一年,在与病毒抗争之际,医务工作者还开展了“隔离病毒,不隔离学术,不隔离患教、医教”的系列活动。

岁末年初之际,《肿瘤瞭望》特邀请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回首一年的历程,介绍我国多发性骨髓瘤现状及诊疗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MM)是血液肿瘤中常见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众所周知,恶性血液淋巴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白血病、淋巴瘤、MM、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这四种疾病,约占恶性血液淋巴系统疾病的95%。

MM常发生于老年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六。

由于欧美国家老年人口比例更高,故其发病率也略高。

2018年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MM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三到十万分之二,仍然是排名第三位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前两位:白血病、淋巴瘤)。

从发病年龄上看,欧美国家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8岁,但我国MM的发病年龄相对较低,平均发病年龄约为56岁。

预计2030年,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约上升至整体人口的四分之一,可能那时我国MM发病率及发病年龄与欧美国家相似。

MM的病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浆细胞恶性增殖造成的免疫球蛋白异常改变。

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分子靶向药物、CAR-T、化疗等药物的涌现及进展,MM已经逐渐演变为慢性病,管理模式也趋于慢性病全程管理。

MM患者往往因贫血、乏力、骨痛或者其他症状而就诊,十几年前我国MM误诊率较高,约60%~70%的患者被分配到肾内科、骨科或其他科室。

为了提高M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20年前我们就组织专家制定了《MM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的相关共识和指南》。

近年来,随着我国MM诊断和鉴别诊能力的提高,MM误诊率明显下降。

近十年来MM治疗进展飞速,第一个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的出现,使骨髓瘤进入了靶向治疗时代。

既往MM的主要治疗手段仅有化疗和自体干细胞移植。

当时中国MM患者平均生存时间约为3年,近年来随着各种治疗技术和药物的创新、进步,以及MDT的发展,MM 的平均生存时间已经延长到8年,在发达国家,患者生存时间可能更长。

回顾我国MM的治疗历史,自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进入中国以后,抗血管生成的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和沙利度胺也在中国大量应用,使M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大大延长。

当前,VRD方案即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的联合方案已成为了我国MM的标准治疗
方案。

随着近年来抗CD38单克隆抗体在中国的临床应用,我国MM 的治疗方案初具规模:一线以VRD方案诱导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为主,二线以伊沙佐米、泊马度胺、CD38单克隆抗体联合治疗为主。

随着细胞免疫学的进步,中国在CAR-T治疗领域的研究开展的也越来越多,已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大约70%的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CAR-T治疗是在中国进行的。

在MM的CAR-T 治疗领域,我们已经找到BCMA靶点,以BCMA为靶点的CD19和CD3双单抗已批准在R/RMM中应用,针对这一靶点进行治疗,
R/RMM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可达到18.3个月。

将来双单抗和多单抗的临床应用或可代替CRA-T治疗。

随着R/RMM核蛋白输出抑制剂(selinexor)进入中国,我国的MM的治疗水平已和欧美国家平齐。

当前,我国MM的一线、二线、三线、四线治疗方案已初具规模。

多药联合治疗、MDT等治疗手段也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

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MM也逐渐朝着慢病化的方向发展。

虽然当前MM的治愈之路还很漫长,但是我们可以努力使MM患者获得更长的无病生存更好的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治疗手段进入我国,使MM获得临床治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