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品金属压力加工车间设计车间平面布置及立面尺寸化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间设备标高—— 设备工作面标高,一般以轧制线标高为基准。
其取决于: 1. 工艺要求——无缝管车间运输靠管子自由滚动,故每个
设备标高各异。 2. 检修方便——辊道高出车间地面。 3. 操作方便——平均身高——操作面高度 600~800mm。
8.2.1 车间工艺高度的确定
吊车轨面标高(H)—— 地面(±0.0)至吊车轨道面的高度。 其取决于设备高度,检修和操作所需要的空间, 吊车类型及被吊物件的尺寸,车间通风及照明要 求和车间投资等。 当H↑,厂房越高,通风照明条件越好,投资↑。
8.2.1 车间工艺高度的确定
在车间吊车要越过的最高设备高度已知情况下则:
1.车间平面尺寸 (1)车间面积分类:按用途分 生产面积——安放设备进行生产面积(书上); 辅助面积——车间维修设施所占面积(机修室,电
修室,轧辊间、导卫间加工)。 服务面积——生活间、办公室等非生产用面积。
8.1.3 车间工艺平面布置
(2)车间平面尺寸:
跨度(跨距)——满足设备布置条件下注意维修、吊 运、人行。 常用标准跨度有12、15、18、21、24、27、30、 33、36、42m等。
设备生产能力的发挥
工人操作安全
生产周期的长短
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生产率的高低
在平面布置时应从实际出发求得最大合理的布置。
8.1.1 车间平面布置的原则
1. 满足工艺要求,生产流线合理(通畅),避免运输线 相互交叉。
2. 有利生产,且占地面积小,运输线短,以缩短生产周 期,提高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量;
3. 操作方便,利于安全生产和工人健康,人行道与生产 线平行。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中间库面积 (F) 计算
F = ATK/q
式中: A——该机组平均日产量, t/天; T——生产周期时间,天; K——主设备与各精整设备产量不平衡系数; q——单位面积平均堆放量 t/m2, 取成品库1/2。 实际上,中间仓库钢材的储存量可以考虑按轧机3~5天的平均日产量 计算。对于合金钢厂可按轧机的8~10天的产量计算。有色金属中间 再制料堆放天数为2~3天,面积利用系数为0.40
H——堆放高度m,与坯料种类,规格,吊车型式有关,见表8-3。
Q——单位空间存放量t/m3,与坯料种类规格有关。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成品库面积 (F) 计算
计算公式和原料库面积相同,但:
1)Kt=1 2) K1: 钢: K1=0.7;有色金属:K1=0.35~0.4 3)n: 钢材公司有库 n=5~7天,无库n=7~10天; 有色金属 n=15天。 4)H参见表8-4
4. 仓库设施的布置 原 则
1) 物流畅通,便于运输,原料库与成品库可布置在车间头 尾或同跨。可“丁”字形布置或平行布置——取决于地形, 原料(或成品)厂,运输方式。 2) 仓库面积保证正常生产,避免因“空库”或“涨库”而 停工。 3) 应考虑仓库的利用系数——安全通道,吊运不到的面积, 检修,标记,包装,清理面积。 4) 垛高不超过地坪负荷。 5) 其他方面的特殊要求及经济核算(如称量)等。
23
4
56
7
9 10 11 12
13
14
15
1.板坯二次切割线;2.连续式加热炉;3.高压水除鳞箱;4.精轧机;5.加速冷却装 置; 6.热矫直机;7.宽冷床; 8.特厚板冷床; 9.检查修磨台架; 10.超声波探 伤装置; 11.切头剪; 12.双边剪和剖分剪; 13.定尺剪;14.横移修磨台架; 15.冷矫直机; 16.压力矫直机; 17.热处理线; 18.涂漆线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生产设备的布置没有统一的规定,其应按产品的 设计产量,品种,规格,工艺设备尺寸,操作要 求等条件,在确保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布置紧凑, 流程合理并节省车间面积和投资。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注意事项:
1)首先按生产流程顺序和要求布置相应的生产设备; 2)产品流线方向最好与厂房纵向一致,力避横向运输; 3)轧机布置在一个顺向的主轧跨内,主电机等应布置在附跨或
液压站、润滑站——主机附近地下室内集中供给。 机修,电修间——设在车间端部靠近主设备处,或车间
外面。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轧辊、导卫间——靠近轧机,与主轧跨平行,便 于快速换辊。
车间内起重运输设备——吊车,过跨小车,辊道 输送带等。
生活间及办公室(参见P186)
8.1.3 车间工艺平面布置
靠主跨厂房的一侧。 4)生产设备的间距除了考虑工艺要求外,还要考虑安装操作、
检修等要求。 5)轧制中心线布置应考虑保证操作侧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6)设备离厂房的两端和两边柱脚应留出一定距离,以便吊运, 安装,检修。
7)操作室,生活间,控制室等辅助设施应尽量布置在两跨之间 或两端。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5. 其他设施的布置 操纵台位置确定原则:
面积大小和位置主要根据操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和设备的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高低来决定: 位置靠近被控设备中心。节省导线,便于观察—≯15
米 共用操纵台——被控设备中部或偏向主要设备; 不占车间的有效面积——无特殊要求时布置在柱列间。
3#A 3#B 4#
吐丝机 Laying Head
水箱
Water Boxes
夹送辊
Pinch Roll
STELMOR冷却线 STELMOR Cooling Line
集卷 Reform Station
往P/F线 to P/F Line
H型钢轧制 工艺流程图
宝钢5m宽厚板轧机工艺平面布置图
1
8
16
17 18
8)烟道,地沟,地下通道等隐蔽设施严禁从柱脚通过。 9)污染源(烟囱,酸洗间等)布置在下风口。 10)设备布置还应考虑跨距和柱距。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设备间距: 1)加热炉到轧机距离:加热炉中心线和轧机中心线相平行;
加热炉中心线和轧机中心线相垂直。
2)轧机机列间的距离:与布置形式和原料种类有关 3)轧机到切断设备的距离:轧件最大长度 + 安放设备和操作长度
5) 汇集式——用于多组相同设备生产半成品后汇集 到同一组设备加工。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6) 过渡式——用于布置多台相同设备的车间,如精整线。 7) 分枝式——用于主设备不多而品种规格多的车间。
将相同或相似的工艺过程组合,如管、棒、型车间可 以分管材生产线及型棒生产线等。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2) 直线横移式——与(1)类同,利用管材自由滚动, 多用于管材车间及型材车间的冷床布置。
3) 曲折式——占地小,投资较小;用于厂房长度受 限,跨间较多的中小型车间。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4) 放射式——用于一个机组加工后半成品进入两个 或两个以上相同机组继续加工的车间,如高速线 材轧机。
C&C剪
C&C Shear
7H 8V 9H 10V 11H 12V
13H 14V
立活套 Uploopers
精轧机组 Finishing Mill
2#A 2#B
水箱
Water Box
C&D剪 C&D Shear 侧活套 Sidelooper
水箱 Water Boxes
减定径机 Reducing and Sizing Mill
柱距——相邻两柱间的中心距——常用标准柱距6、9、 12、24m。
长度——取决于工艺布置,车间占地面积。
8.1.3 车间工艺平面布置
2、车间工艺平面布置的绘制(参见P187~204) ① 图纸幅面: 0#、1#、2#、3#、4# ② 图面的一般规定 ③ 施工设计工艺平面布置图规定 ④ 图例
4. 节省投资,并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1. 金属流线的确定 金属流线——生产各类产品由原料到成品的工艺 流程线。 把所选定的设备与设施布置在相应工序的工艺流 程线上,同时要考虑中间的堆料场地以及运输等。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常用的金属流程线: 1) 直线式——金属流线畅通,操作方便;厂房长, 占地大,管线敷设长投资大; 从生产的连续性及运输等方面看是最合理的。主 要用于连轧机,初轧机,中厚板轧机。一般不超 过500m长。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宝钢初轧产线工艺流程
初轧产线工艺流程
钢锭 均热 钢锭称量 1#初轧 2#初轧
热火焰清理
剪切
钢坯称量
板、大方、矩 形材的精整
6VH连轧
飞剪 热锯
冷床冷却
方钢的精整 圆钢的精整
宝钢高线轧制工艺流程
BAOSTEEL Wire Rod Mill production process flow diagram
8 车间平面布置及立面尺寸
8.1 车间平面布置
8.1.1 车间平面布置的原则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8.1.3 车间工艺平面布置
8.2 车间立面布置
8.2.1 车间工艺高度的确定 8.2.2 车间设备标高
8.1 车间平面布置
车间平面布置:
主要指设备和设施按选定的生产工艺流程确定平 面位置,平面布置的合理与否对于:
加热炉区 Furnace Area
粗轧机组 Roughing Mill
中轧机组 Intermediate Mill
保温辊道
Insulated Roller Table
夹送辊
Pinch Roll
预精轧机组 Prefinishing Mill
侧活套 Sidelooper
1H 2V 3H 4V 5H 6V
通常,由于由原料至成品生产的工序多,流 程长,设备复杂,一种布置形式很难满足生 产工艺的要求,因此大多数根据工艺要求采 用组合形式。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2. 生产设备布置 车间平面布置图包括主要生产工段,辅助生产工
段,仓库,实验室,动力系统,生活间和办公室 等。 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则包括主、辅生产工段和仓库 等。 对于平面布置,应做几个方案,经比较后确定一 个较好的方案。
8.1.3 车间工艺平面布置
3.车间组成
通常由原料跨,加热炉跨,主轧跨,精整跨和成品跨组 成,外加轧辊、导卫加工跨,有的车间还有专门的主 电机跨。 跨间布置——取决于工艺流程,轧机组成及地形条件 等。 (1)“丁”字形布置:原料与成品跨与主轧跨垂直布 置。
8.1.3 车间工艺平面布置
(2)平行跨布置:原料与成品跨与主轧跨平行布置。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5. 其他设施的布置
主电室——有两种形式 单独布置在主跨外: 主电室跨——空间大,通风好但要 增加行车,投资增加。 置于主跨内: 不单设吊车,厂房投资省,但环境差对电 机要求高。 从实际生产看,轧制车间大多采用主电室设在单独一跨 内。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工具堆放场: 板带车间主要是轧辊——通常放在磨辊间内; 型、管车间主要是导卫,机架——车间内或轧辊、导卫 间堆放。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3. 车间内通路的布置
1) 车间主要通路:车间内部运输通路,如电气台车通路, 过跨小车等;
2) 车间次要通路:用于运输材料、备品备件、设备检修 及仓库场地的通路等。如成品库内设火车通路,车间 的端面或侧面开设大门,作为汽车通路等。
3) 人行通路及防火通路.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8.1.2 车间平面布置内容
原料库面积 (F) 计算
式中:
F = 24AnKt / K1QH
A——主设备平均小时产量t/h;
Kt——金属消耗(投料量)系数 Kt=1 / 成材率
K1——仓库利用系数,轧机:K1=0.7, 有色金属:K1=0.4; n——存放天数,一般7~10天,通常按大、中修考虑,直接轧制, 热装酌减。
“丁”字形布置对于主轧跨的采光,通风; 原料和成品跨行车利用; 轧辊导卫间、主电室、水处理等其他辅助设施的布置 上都优于平行跨布置。 原料和成品运输如果采用平行跨更为方便。
8.2 车间立面布置
根据工艺要求确定车间的工艺高度和所有设备 工作面高度,为建筑设计者进行厂房剖面,立 面设计提供参数,并为设备基础和安装提供依 据。
H=h1+h2+h3+h4+h5
h1——自地坪算起在吊车行走范围内最高设备或其他物件; h2——被吊物件与最高设备间的安全距离,取400~500mm h3——被吊百度文库大物件的高度,例如集装箱高度; h4——吊具高度; h5——吊钩极限位置至轨面距离。
P206:各车间具体高度。
8.2.2 车间设备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