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概述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了根据《诗经》韵字进行系联和根据谐
声偏旁进行归类外,古音学家还根据先秦 时期假借字、别的诗歌韵文和其他散文中 的韵语进行系联,这样就逐渐归纳出比较 完整的先秦古韵。
谐声法


“同声者必同部。”
明清时候,人们还发现汉字谐声偏旁(如祥详洋 翔等形声字的声符都是“羊”)的分类与《诗经 》韵脚字的分类基本上相一致,因而用谐声系统 来作为《诗经》分韵的参证。汉字里的形声字占 80%左右,有些没有在《诗经》里用作韵脚的字, 主要就是根据谐声偏旁来确定其韵部归属的。如 “侧”与“测”同部。当然后起的形声字就不一 定能够类推。

B、 谐声字不谐声。
从“禺”得声的有“遇、寓、隅”和
“偶、耦、藕”两种读音; 从“句”得声的有“拘、驹”和“苟、 够”两组读音; 从“京”得声的有“景、鲸”、“谅、 凉”和“掠”“剠”等三组读音。
三、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一)有关声母方面的概念
1、字母 现代汉语中,声母就是音节的开头部分。声母一般 由辅音充当。如果一个音节开头部分没有辅音音素 就称为“零声母”。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古无轻唇音》:“凡 轻唇者,古皆读为重唇。”钱氏认为,轻唇 音“非、敷、奉、微”,在上古分别读“帮、 滂、並、明”。“旁”从“方”声,“匍” 从“甫”声,“父”古读如“爸”。 枹-桴
援枹而鼓
2、古无舌上音
两汉以前没有舌面前塞音。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舌音类隔之说不可 信》:“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 母……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 钱氏认为上古没有舌上音知彻澄3母,中古读 “知彻澄”3母的字,在上古分别读作舌头音 “端透定”3母。
2、韵

音韵学上讲的“韵”,只要韵腹和韵尾 相同就是同韵,是不管有没有韵头或韵头是 否相同的。韵还要求声调也必须相同,否则 就应分为不同的韵。如“东、董、送”韵腹 和韵尾是一样的,在《广韵》中却分成了三 个韵,就是因为声调不同。可见,我们今天 所说的韵母与古代所说的韵是不相同的。
3、韵部
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归类。
形声字:“重—董懂動”、“竹—笃”、
“定-綻”、“冬-终” 陟-登
3、上古无“娘、日”二纽
两汉以前没有舌尖后鼻音和擦音。

章太炎《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古音有 舌头‘泥’纽,其后别之,则舌上有‘娘’ 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 也。”。 “而—耐”、
形声字:“若—诺、匿”、
汉语音韵学常识
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汉语音韵学概述 中古音说略
第三节
第四节
上古音说略
音韵学知识的运用
第一节 汉语音韵学概述
一、音韵学内容 二、古今语音的变化 三、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一、音韵学内容


1、音韵学的概念
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汉语音韵 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门类,是 研究历代汉语语音的声、韵、调系统及其 发展过程、演变规律的学科。
钱大昕(1728年
- 1804年)中国清代史学家、 语言学家。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江 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对于音韵学和训诂 学很有创见。他研究古声母,证明了上古声 纽没有轻唇音和舌上音。 主要著作: 《恒言录》《潛研堂文集》 《十驾斋养新录》 《二十二史考异》
一、上古声母研究成果
1、古无轻唇音 指两汉前没有唇齿音。
4、韵目
韵书中韵部的代表字叫韵目。如《广韵》把“东、
同、童、僮、铜”等许多同韵字汇成一个韵部,取 “东”作代表,“东”便是这个韵部的韵目。 韵书又把一韵之内而声母也相同的字归在一起, 就成为一个“小韵”。同小韵的字都同音。
(三)声调方面的概念
1、四声:平、上、去、入四种声调。
《南史·陆厥传》:齐永明(齐武帝年号,公元 483-493年) 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眺,琅 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 为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 《梁书· 沈约传》:“约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 人累千载而不寤,而独得胸衿,穷其妙旨,自谓入 神之作。高祖雅不好焉,帝问周舍曰:‘何谓四 声’?舍曰:‘天子圣哲’是也,然帝竟不遵用。”
根据韵尾不同而对古韵进行的分类。 阴声韵—指无韵尾和以元音收尾的韵。 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n、-m、-ng尾的) 入声韵—以塞音收尾的韵([-k]、[-t]、[-p]
收尾)wk.baidu.com
音韵学知识应用
一、双声、叠韵
双声,两个汉字声母相同。 叠韵:两个汉字的韵相同。 联绵字:又称连绵词,是两个字连缀在一

唐·处忠《元和韵普》:“平声哀而安,上
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急而促。”
明·真空《玉钥匙歌诀》:“平声平道莫低
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 声短促急收藏。”
2、平仄

旧体诗赋及骈文中把所使用的字音分为平声和上去 入声两类,平即平声,仄即上去入声,平声与仄声 相互调节,使声调和协,谓之调平仄。

平 上

去 入
第二节 中古音说略
一、《广韵》内容简介
二、《广韵》的声母系统 三、《广韵》的韵母系统 四、《广韵》的声调系统
一、《广韵》内容简介
中古音即南北朝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一般以《广 韵》音系为代表。 韵书是我国古代按韵部次序排列的字典。它是为了 帮助人们写作诗词韵文时,检查那些字可以押韵而 编的。 《切韵》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韵书,隋朝陆法言等 人所编制,它是韵书史上划时代的产物,是前代韵 书的继承和总结,是古代韵书的定型之作。已散佚。 《广韵》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韵书,宋代 陈彭年等人奉诏编制,全名《大宋重修广韵》。是 在《切韵》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又叫《广切韵》。

二、《广韵》的声母系统
1、传统三十六字母

2、《广韵》的声母系统
《广韵》的声调系统

平 上 去 入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平分阴阳
浊上变去
去声不变 入派三声

第三节 上古音说略
上古没有韵书,人们对上古音的研究是从韵
文在后代读起来不和谐引起的。也就是说上 古音的研究是从韵部开始的,声母的研究起 步较晚。 清末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提出“古 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揭开了古声 母研究的序幕。
二、古今语音的变化
1、语音是变化的。 A 、古韵文普通话不押韵。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广韵》都属“灰韵”。 李白《越女词》:“长干吴儿女,眉目厌新月;屐 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古代都属入声韵。

2、《诗经》用韵
韵例就是诗歌押韵的规律和格式。 一、从韵的位置来看,句尾韵最普遍。 二、从韵在章中的位置看,情况较复杂。大
概可分为三种: ① 一韵到底。 ② 换韵。 ③ 交韵。
韵字系联法
前人为了弄清《诗经》用韵的现象,曾将
《诗经》中押韵的字加以系联、排比和归纳, 将可以常在一起押韵的字归纳为同一个韵部。 这就是古人的“韵字系联法”,是前人归纳 韵部的一般做法。 举例:《关雎》中“得、服、侧”三字押韵, 在上古同部。《伐檀》中“辐、直、侧、特、 食、亿”同部。故可推“得、服、侧、辐、 直、特、食、亿”均同部。
“仁—佞”、
4、上古无“喻”母
中古喻母在两汉前分别属于舌尖中塞音和舌
面后擦音。

曾运乾《喻母古读考》认为:喻三归匣母, 喻四归定母。曾氏说:“于母古隶牙声‘匣’ 母,喻母古隶舌声‘定’线,部仵秩然,不 相陵犯。”
二、上古韵母系统
古韵分部研究是上古音韵母系统研究的基础。
先秦时期没有韵书,《诗经》、《楚辞》等 韵文的入韵字和汉字的谐声系统成为了后人 研究上古音的重要依据。
字母即声母的代表字。又称“声”、“纽”、
“声纽”、“音纽”“声类”等。
古代没有音素字母,为了标记声母的类别,
就从同声母的汉字中选取一个汉字来作代表, 这种用来标记声母类别的代表字就叫字母。 如“都丁端得德冬”等字的声母都相同,就 用“端”来标记,“端”便是字母。 音节开头部分没有辅音音素的,古人也选一 个开头没有辅音音素的字来作代表,如“影” 母。
首先,音韵学家根据声母的发音部位的不 同,把三十六字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
牙音、喉音五类,这叫做“五音”。宋以后,
又从舌音里分出半舌音,从齿音里分出半齿
音,连同前面的五音合称“七音”。这以后,
唇音又分重唇、轻唇,舌音又分舌头、舌上,
齿音又分齿头和正齿。这样,三十六字母的
发音部位就分出了十类。
5、清浊


顾炎武:《音学五书》,古韵十部 江永:《古韵标准》,古韵十三部 段玉裁:《六书音均表》,古韵十七部 戴 震:《声类表》,二十五部 孔广森:《诗声类》,分十八部 王念孙:《古韵谱》,二十一部。 江有诰:《音学十书》,二十一部。 章炳麟:《成均图》,二十三部。 黄 侃:《音略》,二十八部。 王力:古音三十部。
1、“叶音说”的错误 隋唐人用当时的语音读《诗经》中韵脚字,感觉不 押韵,临时改变其中一个或几个押韵字的读音,这 种做法叫做“叶音说”。以宋代朱熹《诗集传》为 代表。 如《关雎》第四章中的“采、友”,朱熹分注“叶 此礼反”和“叶羽已反”。但是他在《匏有苦叶》 又说:“友,叶羽轨反”,即同“委”的音。这样 字无定音了。此种观点是错误的。 错在不了解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懂得古音语音是有 差异的。
根据声母的发音方法,音韵学家又把三 十六字母分为清音和浊音两大类。 清音是指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辅音。浊 音是指发音时声带振动的辅音。 再根据气流的强弱或浊化的程度,古人
又把清、浊各分为全清和次清、全浊和次浊。
(二)有关韵母方面的概念
1、韵母

一个音节中声母之后的部分就是韵母。 韵母最多由三部分组成:韵头、韵腹和韵尾。 最少的只有韵腹一个部分。也就是说,韵腹 是每个韵母必不可少的,而韵头和韵尾则不 一定每个韵母都具备。
3、古韵分部的历史沿革
宋代吴棫(福建人,生活年代与朱熹相近)
是对《诗经》语音进行研究的第一人。他分 古韵为九部。 明代,陈第著有《读诗拙言》、《毛诗古音 考》、《屈宋古音义》等书,以考求《诗经》 和《楚辞》的古音。力排“叶音说”,首次 提出了古音不同于今音的历史观点。

2、汉语语音的历史分期
上古语音—先秦两汉,称古音学。 中古语音 —魏晋南北朝隋唐, 以《广韵》音系为代表,称今音学。 近古语音 —宋元明清,元· 周德 清《中原音韵》为代表。 现代语音—20世纪(五四新文化 运动)至今。
3、音韵学的功用 笫一、为深入了解现代汉语语音系统; 第二、掌握语音演变规律,使语音更加规范; 异读词审音:械(xie、gai)二音,《广韵》 胡介切,属匣母,齐齿呼,应读细音;普通 话异读词审音表正是根据古今音变规律进行 审读的。 第三、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 笫四、解读古代文献;如通假字、破读、同 源词等。
2、守温三十字母
唐末僧人守温借鉴梵文的拼读原理,对汉字的音读进行了认真全 面的研究,最早创立了三十字母:不、芳、並、明、端、透、定、
泥、知、徹、澄、見、溪、群、疑、精、清、從、邪、照、穿、審、
禅、心、影、曉、匣、喻、來、日。
3、传统三十六字母
后经宋人增改为三十六个,这就是所谓的传统三十六字母。
4、五音、七音
二、古音通假
“通假”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用字现象,
在这个概念中,“假”是借的意思,“通” 指的是两个字在意义和用法上可以相沟通, 即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字当另一个字来用, “通假”二字结合后的含义,就是通过借 用的方式使二字相通,把借来的字当本字 用。 “古音通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里同音或 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起不能分开来讲的双音节词。 如“犹豫”“流连”“蒹葭”“参 差”“匍伏”“缤纷”是双声;“徘 徊”“彷徨”“烂漫”“窈窕”是叠韵。
《诗经· 七月》:觱发、栗烈、肃霜、涤场
參差(初母)、踟躕(踟端母、躕定母)、
栗烈(來母)、觱發(幫母) 繽紛(滂母)、侘傺(透母)、 容與(餘母)、憔悴(從母)、 猶豫(餘母)、便嬖(便並母、嬖幫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