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和产出的相关性(假设资料)
劳动用工 X 0 1 2 3 总产量 Y 0 7 20 31 平均产量 A 0 7.0 10.0 10.3 边际产量 M 0 7 13 11 生产弹性 M/A 1.0 1.3 1.1
4 5
6
37 40
39
9.3 8.0
6.5
6 3
-1
0.6 0.4
-0.2
7
35
5.0
第三章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Law源自文库of Diminishing Returns in Land
本章主要使大家掌握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产 生及当今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正确概念,掌握土 地报酬递减规律的阶段分析及各阶段的特点,会 分析这一规律对土地集约经营的限制作用。
重点:1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三阶段分析(难点)
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萨 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一书中认为:此规律不是普遍 适用,只是特殊现象。他对此规律的定义为: 相对于其它不变入量而言,在一定技术水平下, 增加某些入量将使总产量增加;但是,在某一点后, 由于增加相同的入量而新增加的同一数量的可变资源 只能和越来越少的不变资源在一起发生作用。 他的观点符合“木桶效应”。
4.当前我国非农用土地的集约利用存在的主要问 题 是: (1)容积率偏低; (2)建筑密度偏低; (3)小规模的城市偏多,占用土地多, 土 地利用效率和基础设施投资收益难以发挥; (4)产投比低; (5)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欠合理

5.农用地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利用规模小,效益低: (2)资金、技术投入少; (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同期,安德森一方面认为:在合理的经营制度下, 土地的生产率可以无限制地逐年提高,最后一直达到 我们现在还难以设想的程度。
同时又认为: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这种提 高是有限的,从而引证出土地肥力会递减,一定量的 土地能供养的人口是有限的。 安德森也没有提什么“规律”,但他首先注意到 了科学技术因素的作用。
入到较少的土地,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一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
法国重农学派后期代表杜尔哥
该规律是在同一时期由
英国农场主 安德森 (18世纪)
重农学派:是法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鼻祖,之所
以称为重农学派是因为他们重视农业生产,把农业生产 提高到一切生产的首位,一反重商主义的思想。其代表 人物有:佛朗沙.魁奈(1694-1774)、德.拉.利味拉 、 米拉波侯爵和罗贝特.雅克.杜尔哥。 认为:1 农业是一切的基础;2 私有财产是重要的天 赋人权;3 主张国家对人民的干涉越少越好。
只有第二阶段,变量资源与固定资源的配 合比例在数量上才是协调的,使土地增产潜力 得到充分发挥,称得上是合理的集约经营。 我们探求资源配合适度范围和追求变量资 源的最佳适度点,都只能在第二阶段,这就是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对土地集约经营的制约作用。
3.如果经营的目标是获得最大利润,就以“边际 成本=边际收入”或“边际收入=其价格反比” 来确定最佳投入点; 如果经营的目标是获得最大的物质产品, 且又有充足、廉价的投入,则以“边际报酬=0” 的投入点为最佳点。 我国总体上可以“边际报酬=0”的投入点 为最佳点,因为每年新增粮食需求为125~130 亿公斤,农村、城镇都有充足的剩余劳动力。

2递增报酬(递增生产力)形态 当某项资源的用量不断增加时,每增加一个单位投入时所 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额不断增加。
Y
Y

3递减报酬(递减生产力)形态 当某项资源的用量不断增加时,每增加一个单位资源投入 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额逐渐减少。 这三种形态并非相互孤立,它们结合在一起时形成了完 整的生产曲线。
X
二、 应用生产函数对土地报酬运动物质数量关系的 阶段分析 生产函数是描述生产技术状况给定条件下,生产 要素投入量与产品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的 函数式。一般可表示为:Y=f(x1,x2,x3,……,xn) =f(xi) 式中: x1,x2,x3,……,xn——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
Y——任一既定数量的投入组合的产量。 F ——函数关系
• 现在此规律在西方经济学中已不再称为“土地报酬递 减规律”,而通称为“收益(报酬)递减规律”—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一般定义为:相对于其 他不变入量而言,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增加某些 入量将使总产量增加;但是,在某一点之后,由于 增加相同入量而增加的出量多半会变得越来越少。
三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完善与发展
1 西尼尔:农业生产技术保持不变——规律成立的 基本 条件 2 美经济学家 克拉克: A 若干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__前提条件 B引进生产函数的方法和边际产量来说明土地报 酬递减 3 布赖克:明确提出三条曲线__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 曲线、边际产量曲线,形成了完整的报酬变动曲线。 说明了报酬变动的三个阶段,为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了 理论依据。
2 李嘉图说明其地租理论
把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当成产生地租的原因。 认为如果对土地进行连续追加投资,总收获量总是 递增的话,那么社会对农产品的全部需求尽可能在优等 地上连续追加投资而获得,那就不需要从优等地过渡到 耕种劣等地,也就不会产生级差地租了。实际上,级差 地租并不是由于等量的投资所产生的收获量不同而产生 的。
二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应用
1 马尔萨斯论证其人口论 认为:“按耕作进展的比例而增加的年产量,和以前的平 均增加额比较起来,必然是逐渐地并不变地减少下去的。” 从而引证出土地肥力递减规律。 马尔萨斯这一结论比杜尔哥的结论有所进步,表现在: (1)是从宏观角度,如全社会来分析问题的; (2)从人类整个社会生产过程来分析; (3)其分析对象是不同年代、不同土地、不同作物 的不 同投入所带来的产量的平均变化。 但他没有杜尔哥看问题全面,只看到报酬递减而没有看到 在此之前的递增,正因为对这一规律的片面性认识,导致其后 来错误的“人口论”。
2.上节对报酬递增递减三阶段的分析使我们清楚 了集约经营也要有个合理的界限。 土地报酬的第一阶段因变量资源投入不足, 没有达到集约利用的粗放边际,实际上是一种 类似粗放经营或掠夺式经营的形式; 而第三阶段投入的变量资源过多,超过了 土地的受容力和转化力,超越了资源利用的集 约边际,也是一种不合理的经营方式;
-4
-0.8
总 产 量 曲 线 的 三 阶 段 图
1. 第一阶段:X变量 从0点到Q,即平均 产量达到最大处所 对应的范围。此阶 段MPP达到最高点 M,与之相对应I点
叫转向点(折点),从0 I,总产量曲线向上凹的一段是报酬递 增阶段, EPP>1,从I点起总产量曲线开始向上凸出而进入报 酬递减阶段,生产弹性自M点往后亦渐减,MPP和APP相交于 D点,在D点边际产量=平均产量、APP最大,从D点向后, MPP<APP。此阶段由于变量资源与固定资源(土地)在配合 上的数量不足,影响生产潜力的发挥,因而报酬收益并不高, 不是合理利用资源的生产阶段。
据我国经济学界的研究认为:首次使用“土地 报酬递减规律”这一概念的是英国的威斯特(《资本 用于土地》)。他说:“劣等土地之所以日渐耕垦, 就在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之故。”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当科学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在
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某种资源的投入 量,而其它资源的投入量固定不变,那么这种 资源单位投入量的报酬增量必渐递减。
(4)人工肥力就是指投入土地的劳动,科学技术 和 资本。 (5)土地报酬是指土地的产出与土地投入的对比关系。 思考:科技进步能否说明土地肥力也提高了,能否说明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错误的?

第二节 报酬递减规律的阶段分析
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三种形态 1固定报酬(固定生产力)形态 在某项资源用量不断增加时,每增加一个单位 的投入引起的总产量增加额在固定生产力下不变。 Y
总 产 量 曲 线 的 三 阶 段
3.第三阶段:X变量从R点向右扩展。此阶段变量资源的 边际报酬和生产弹性为负数,且平均报酬继续递减,总 产量也趋于下降。 在第三阶段内,变量资源投入的增加,不仅带来了 边际报酬的负增长和平均报酬的进一步递减,而且导致 了总报酬的递减。 可见,反映在各项投入产出上,已无任何利益可图, 因而应是生产投入的终止阶段。否则,如继续投资投劳, 则每增加一个单位投入,将增大一次损失,投入愈多, 损失愈大。
2.第二阶段:X变量从 Q R,TPP对应的 分别为N点和T点的 范围内,此阶段变 量资源的MPP小于 APP,两者随变量 资源的增加而减少 但仍大于0,0<EPP<1。边际产量减至0时,EPP也降至0,总 产量则达到最高点。 第二阶段是边际报酬和平均报酬同时下降的阶段;但此阶 段的报酬递减,对生产的发展不仅无妨害,而且随着资源投入 的不断增加,继续使总产量上升,以至最后达到最高点。这表 明只要总产量在增长,一般就不必担心边际报酬和平均报酬的 递减,可一旦达到总产量最高点,变量资源的投放就也达到了 最终点,不宜继续增加其投放量。
2用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定性分析土地集约经 营的合理界限的确定。 学时分配:4学时
第一节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土地经营方式:就是以土地作为劳动对象所采取的生 产方式。 土地经营的方式有两种:
1粗放经营:把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分散地
投入到较多的土地,实行广种薄收的经营方式。
2集约经营:把合理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集中地投
第三节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对土地集约经营的 限制作用
一、名词解释 1.集约度:单位面积所投资本和劳动数量。 2.土地受容力: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土地资源与其 它变量资源的配合比例达到最佳状态条件下,土地资 源所容纳的其它变量资源的数量。 3.土地转化力: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土地对人类给 予的各种投入的承受能力和产出能力。 4.集约边际:集约度的最高限度,指一定面积土地上投 入的最高限度。 5.粗放边际:集约度的最低限度,指一定投入所覆盖的 面积。
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对土地集约经营的限制作用 实行集约经营,是农业经营的世界性趋势。 这 主要是由土地面积尤其是耕地面积的有限性以及人口 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人类需求的无限增长所决 定的。 1.对土地利用应采取哪种集约度才算合理,主要取决于 ①当时的农产品社会需求量; ②农业技术水平; ③农业投资能力; ④土地自身的生产力(如土地质量、人地比例、 土地位置、交通条件、利用土地的收益等)大小,这 些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杜尔哥在18世纪70年代的短评:撒在一块天然肥沃
土地上的种子,如果没做过任何土地的准备工作,这将 是一种几乎完全损失的投资。如果添加一个劳动力,产 品产量就会提高;第二、第三个劳动力不是简单地使产 品产量增加一倍或两倍,而是增加五倍或九倍。这样产 品产量增加的比例会大于投资增加的比例,直到产量 增加与投资增加的比例达到它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为 止。超过这一点,若继续增加投资,产品产量会增加, 但增加的较少,且越来越少,直到土地的肥力被耗尽, 耕作技术也不会再使土地生产力提高时,投资的增加就 不会使产品产量有任何提高了。
为了研究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量,把其它生产要素固定在 某一水平上,而只研究其中某一生产要素与总产量的关系,则 有生产函数
Y=Q(xi) 通过该函数式可以求出总产量、平均产量及 边际产量和生产弹性。 平均产量A=Y/X,表示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 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边际产量M=∆Y/ ∆X,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生 产要素所增加的总产量; 生产弹性E=M/A= ∆Y/ ∆X / Y/X,它表示报 酬变化的强弱及方向(去掉了单位对计算的影 响)。
。 。 。
四 马克思关于土地肥力和土地报酬变化规律的观点
1主要观点: (1)土地利用得当,其肥力会不断提高; (2)对土地连续追加投资,这些投资所取得 的收获有提高和降低两种可能。 2“土地肥力” 和“土地报酬”的区别 (1)土地肥力是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它是 土地的客观属性。 (2)通常土地肥力是指土地的经济肥力,它由土地的 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构成的综合体。 (3)自然肥力是指耕种前土壤的化学结构,它是形成 经济肥力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