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重庆成为中心城市的因素

合集下载

关于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现实差距及对策思考

关于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现实差距及对策思考

关于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现实差距及对策思考作者:焦旺单位:长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来源:报道时间:2010-8-16 20:35:04 浏览次数:141 次--------------------------------------------------------------------------------摘要:把重庆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在新时期崛起的重要使命。

直辖以来,重庆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因此,重庆必须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内修实力增强竞争力,外树形象增强影响力,城市联动增强辐射力,创新措施增强保障力才能不辱使命。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差距对策国家中心城市是我国在新时期作出的战略性选择,是国家在实施差异化均衡总体发展战略下,围绕重点城市发展带动全国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的战略安排。

将重庆建设成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是重庆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与艰巨性挑战。

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有力提升了重庆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更赋予了重庆促进经济腾飞,实现跨越式发展千载难逢的有利契机。

但是,目前的重庆距离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差距,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科学地制定缩小差距的具体措施,并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使重庆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中心城市。

一、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意义(一)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面制订的区域发展战略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80年代以深圳特区代表的非均衡发展战略,90年代末期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为代表的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本世纪以天津滨海新区的开放开发为代表的新均衡发展战略。

这三种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战略基本反映了国家在不同时期对全国各大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判断和思路。

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布局中历来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重庆设立直辖市后仅两年,中央即正式作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安排,其后又部署深化国企改革、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国务院3号文件等重大战略性支撑,足见重庆在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

对西安、重庆、成都城市中心性的分析

对西安、重庆、成都城市中心性的分析

对西安、重庆、成都城市中心性的分析
许迎华
【期刊名称】《人口与经济》
【年(卷),期】2001(000)006
【摘要】西部大开发需要依靠中心城市的推动作用,而要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就必须先了解其中心性的大小及其行业结构.一个城市的人口密度,从事具辐射功能行业的人口比例等均能反映其中心性的大小,而行业结构则是影响中心性的关键因素.因此,上述指标的量化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页数】6页(P43-47,36)
【作者】许迎华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81
【相关文献】
1.重庆成都西安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对比分析 [J], 张华泉
2.重庆、成都、西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比较分析 [J], 韩蕾
3.关于建设中国西部金融中心的研究——基于成都、重庆和西安三市的比较分析[J], 孙婕;王学鸿
4.西部金融中心谁堪大任——基于西安、重庆、成都三市的对比分析 [J], 张华泉
5.西部地区留学人才引进政策对比分析:以成都、重庆、西安为例 [J], 赵佳;罗大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多中心大城市——重庆案例研究

中国多中心大城市——重庆案例研究

城市周刊CHENGSHIZHOUKAN2019/04一、重庆多中心城市规划重庆总体规划是决定重庆多中心城市类型的关键规划。

中国中央政府和重庆市规划局将重庆定位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总体规划立足于城市的整体性,以城市区域建设为重点,加快大城市和城市区域中心的发展,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有条件的有机城镇,促进城市化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该规划强调了区域与周边城市之间的合作,并展望重庆在全球城市中的地位。

具体来说,在空间结构规划中,主要的大都市区域按绿化带划分为3个区,中部区域包含3个较小的区,它们都围绕着中部最大的城市中心,所有较低层次的城市中心通过不同的道路相连。

总体规划利用重庆的地形,利用山脉和河流划分不同的区域,并强调区域中心的连通性。

关于多中心城市的形成,规划提出:到2020年,重庆西部的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安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北区、渝北区、巴南区等9个区将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城市区域。

在整个重庆共有25个区,随着100%高速路覆盖全区交通建设,重庆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多中心大城市。

这一宏伟计划的成功实施需要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同时也需要与地方层面的协调。

二、多中心城市模式分析1.环境可持续性方面。

重庆将建设“五城工程”,其中之一就是森林重庆,旨在建设一个环境可持续的城市,并将各区域的绿色公园和自然资源通过绿色走廊相连。

根据山区城市结构,并非所有的土地都适合建筑,这些土地用于森林或园艺,因此不同的地区可被这些天然的“绿带”划分。

实施森林城市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重庆的环境可持续性。

整个项目投资约140亿英镑。

整个森林城市项目包括城市森林项目、农村森林项目、公路森林项目、园林森林项目和水林项目,不同地区的项目是多中心环境系统的反映。

环境可持续发展可以依靠绿色多样化。

但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

《2024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的首店经济发展研究——以重庆为例》范文

《2024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的首店经济发展研究——以重庆为例》范文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的首店经济发展研究——以重庆为例》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和城市群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此背景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应运而生,它以建设开放型、现代化、高品质的消费市场为核心目标,其中首店经济更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以重庆为例,深入探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的首店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未来趋势。

二、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背景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内陆开放战略的实施,重庆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国内外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重庆积极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以吸引更多国内外品牌首店入驻,推动消费升级和经济发展。

三、首店经济的概念及发展现状首店经济是指品牌首次进入新市场、新区域开设的门店所带动的经济效应。

在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背景下,首店经济成为推动城市消费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重庆已经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品牌的首店入驻,涵盖了餐饮、零售、娱乐等多个领域,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首店经济的发展问题及策略分析虽然重庆在首店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区域的首店分布不均,缺乏品牌吸引力;部分首店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短板,导致消费者体验不佳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策略建议:1. 优化空间布局:通过合理规划首店分布,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提高品牌吸引力。

2. 强化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首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如税收优惠、租金补贴等。

3. 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鼓励首店加强经营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提升消费者体验。

五、未来趋势与展望未来,随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和首店经济的不断发展,重庆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将有更多国内外知名品牌的首店入驻重庆,推动城市消费升级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重庆将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吸引更多国际消费者来渝消费。

重庆市楼宇经济发展分析

重庆市楼宇经济发展分析

产业布局
总结词
重庆市的楼宇经济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渝中半岛、江北 嘴和南滨路等区域,其中渝中半岛的金融业和总部经济 发达,江北嘴的科技信息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南滨路 的商务服务业和现代商贸业发达。
详细描述
重庆市的楼宇经济产业布局呈现出区域集聚的特点。渝 中半岛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吸引了 大量的金融机构和总部经济,成为重庆市金融业和总部 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同时,江北嘴地区凭借其良好的 交通条件和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信息企业和现 代服务业企业,成为重庆市科技信息业和现代服务业的 重要集聚地。南滨路地区则以商务服务业和现代商贸业 为主导产业,吸引了大量的商务服务企业和商贸企业。
发展趋势
• 楼宇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重庆作为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楼宇经济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 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城市税收、就业和消费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智能化和绿色化成为发展新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智能化和绿色化成为重庆市楼 宇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智能化技术应用广泛,包括智能建筑、智能安防、智能办公等方面,提高了楼宇的 运营效率和安全性。同时,绿色化发展也成为了楼宇经济的趋势,包括节能建筑、绿色建材、可再生能源 等方面,有助于降低楼宇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产业集聚与辐射效应
• 总结词:重庆市的楼宇经济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各集聚区内的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提高了整 个集聚区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各集聚区也具有显著的辐射效应,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发展。
• 详细描述:重庆市的楼宇经济产业集聚区内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享资源、技术和信息 等方式,提高了整个集聚区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各集聚区也具有显著的辐射效应,通过产业链的 延伸和服务的拓展,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发展。例如,渝中半岛的金融业集聚区通过向周边区域提供金融服 务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带动了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江北嘴的科技信息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则通过 向周边区域提供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等方式,促进了周边区域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南滨路的商务服务业和 现代商贸业集聚区则通过向周边区域提供商务服务和商业服务等方式,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商业繁荣和发展 。

影响重庆的区位因素

影响重庆的区位因素

影响重庆的区位因素
影响重庆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交通优势: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地区,交通便利,具有水陆两大交通优势。

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连接了西南地区和其他地区的交通要道,对西部地区的物流和人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地理位置优势: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地势复杂多样,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特点。

重庆山多沟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3. 人口优势:重庆市辖区面积大,人口众多。

重庆市人口密度较高,人口红利为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4. 产业聚集效应:重庆市经济发达,产业结构较为完善,涵盖了多个行业领域。

重庆市主要拥有汽车制造、冶金、石油化学、电力等重点产业,形成了产业聚集的效应。

5. 市场潜力:重庆市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重庆市区域市场辐射面广、消费能力较强,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拉动作用。

6. 对外开放条件:重庆市作为内陆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拥有一定的对外开放条件。

重庆市通过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跨境电商等举措,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升了重庆市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重庆的区位因素在交通优势、地理位置优势、人口优势、产业聚集效应、市场潜力和对外开放条件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重庆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你不得不了解的成渝之争

你不得不了解的成渝之争

你不得不了解的成渝之争成都人看不起重庆人,重庆人也看不起成都人,这个绵延了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如今仍然存续着,有时甚至还表现得异常尖锐,两地人通过各种方式互相谩骂攻击,谁也压服不了谁。

成渝之争其实说到底是谁是老大之争,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历史渊源上找出些脉络来。

一、古代时期成渝的历史成都代表蜀,重庆代表巴。

在远古时代,蜀是古代岷江上游的蚕从族南移以后,逐渐在成都平原上建立起来的人群集居地,并渐渐形成一个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化意识圈,其名来源于周人的“一年成歧,二年成都”之意。

这种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一种盆地平原意识,人们爱好清闲,温文尔雅,自信心较强,不喜冒险等等。

巴的先祖也并不居住在现今重庆周围地区,而是居住在现今陕西的汉江上中游一带,后来不断向南迁移,先是到达大巴山地区,后又渐次到达三峡地区,最终落脚在嘉陵江下游,也就是现今重庆主城一带地区,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文化特征,其主要表现为人的性格比较火辣外向,质朴豪爽,具有明显的尚武意识和好胜心。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这两种地域相近的文化意识相互影响,相互竞争,又互相诋毁。

战国时期,秦司马错出兵灭了蜀,随即也灭了巴。

公元前221年,秦始早统了全国,在现今成都重庆两地分设蜀郡和巴郡。

蜀郡的治所(办公地)在成都,巴郡的治所在垫江,后移至重庆。

楚汉战争时期,刘邦较早兼并了巴蜀这两个地区,同时又征发巴蜀地区的百姓充军,巴族士兵打仗积极,屡立战功,受到刘邦的赞赏,而蜀地却以地势平坦,粮草丰富,不断供给刘邦军队,也使刘邦大为满意。

巴蜀两个地区的特点在楚汉战争中充分表现出来。

在整个两汉时期,蜀地出了不少实业家如卓王孙、邓通和等,他们富可敌国;又出了不少文学家如司马相如、扬雄等。

而巴地却无重要的实业家和文人,在商业和文化上,巴地是落后于蜀地了。

两个地域相近的人群都充满了自负心理,先进与落后的差距出来了,隔阂也就慢慢产生了。

在整个秦汉时期,巴蜀地区发展水平不同,民风逐渐成型,虽然有不同的地域差异,但尚没有明显的敌视和争斗。

城市化演进的动力因子及其动力机制初探——以重庆为例

城市化演进的动力因子及其动力机制初探——以重庆为例

Ke o d :ub nz t n; d n mi at r me h ns ; y w r s ra a i i o y a cfco s; c a i m
C ho qi ng ng
均 质的 ,城市 的拓展 要避开 山脉 、河流等地形条件 ,而 向着 地 势平坦 、区位优 越、资源丰 富的地 区发展 。而 这些地 区往 往 又 多是优 质农 田或生 态敏 感 区 ,由此容 易 引发 土地利 用 的矛盾 。以2 0 年 为例 ,重庆新增 建设 用地9 5 h 2 06 3 9 m ,其 中
区为圆心 ,向外 围以同心圆方式增长 。然而 ,区域往 往并非
m ak t o c sa d g v r me tc n r 1 Th n i etb i e d l r e r e n o e f n n o to . e sa l h s mo e t s a f r h r a ia i n e o u i n o eU b n z t v lto . t o
二 、市场驱动 力的影响


德 国著名科学 家哈肯(.H kn曾指出 : “ 市是 自组织 H ae) 城
系统 ”[ ] 1 。城 市化 是指包 括人 口 ( 农业—— 非农 人 口 )、 地域 ( 村— —城市 )、产业 ( 农 农业产 业— —非农产 业 ) 、 空 间形 态转化 、城市 文化和生活方式在 农村 的扩散 、基础设
驱 动力 以及政 府调 控力 。并 以此为基础构建 了城 市化演进动
力模 型 。
关t 诩 :城市化
动 力因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机制
重庆
响。
1.城市 内部 的外拓生长 力
Ab ta t W i e h n  ̄ ga a a ,hs ae iuss s rc: t t o g n cs tipp r s s hh C s e dc e

重庆主城区四大商圈人流量

重庆主城区四大商圈人流量

重庆主城区四大商圈人流量汇报人:2023-12-31•商圈介绍•人流量数据统计•人流量影响因素分析目录•人流量对商圈发展的影响•提高商圈人流量的策略建议01商圈介绍解放碑商圈重庆地标,繁华商业中心详细描述解放碑商圈是重庆主城区的核心商圈,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商业氛围。

这里聚集了大量高档商铺、购物中心和写字楼,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购物、休闲和娱乐。

总结词新兴商业区,现代购物中心详细描述南坪商圈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商业区,以南坪步行街为核心,汇聚了众多品牌连锁店、时尚餐厅和大型购物中心。

这里交通便利,是市民休闲购物的热门场所。

南坪商圈总结词工业区转型,特色商业街详细描述杨家坪商圈位于九龙坡区,曾是重庆重要的工业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转型,杨家坪商圈逐渐发展成为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特色商业街。

这里拥有众多独立商铺和创意市集,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

总结词新兴商业区,便捷交通优势详细描述大渡口商圈位于大渡口区,是近年来新兴的商业区。

这里凭借便捷的交通优势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吸引了众多商家入驻。

大渡口商圈以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和品牌连锁店为主,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站式购物体验。

02人流量数据统计每日人流量统计每日平均人流量为50万人次,高峰时段人流量可达到70万人次。

每日平均人流量为40万人次,高峰时段人流量可达到55万人次。

每日平均人流量为35万人次,高峰时段人流量可达到50万人次。

每日平均人流量为30万人次,高峰时段人流量可达到40万人次。

解放碑商圈南坪商圈观音桥商圈杨家坪商圈节假日人流量统计为75万人次,观音桥商圈为60万人次,杨家坪商圈为50万人次。

010204人均停留时间统计在解放碑商圈,人均停留时间为2.5小时。

在南坪商圈,人均停留时间为2小时。

在观音桥商圈,人均停留时间为1.8小时。

在杨家坪商圈,人均停留时间为1.5小时。

0303人流量影响因素分析位于城市中心的商圈,通常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流。

重庆市在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重庆市在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重庆市在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重庆市在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中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重庆市在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机遇与挑战展开详细的分析。

一、机遇:1.地理位置优势明显重庆市位于重庆市中心地区,处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核心位置,毗邻四川、贵州、湖北等省份,是连接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的重要枢纽。

在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进程中,重庆市的地理位置优势将使其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纽带,有望成为连接中国内陆和世界市场的重要通道。

2.发展潜力巨大重庆市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具备优势,更在经济和产业方面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作为国家中部城市,重庆市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特别是在汽车、机械、电子信息等产业方面有着雄厚的实力。

在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过程中,重庆市的发展潜力将被充分释放,有望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3.政府支持力度大重庆市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其政府对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力度。

政府将不断加大对于重庆市在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投资和政策支持,为重庆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将极大提升重庆市在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二、挑战:1.交通基础设施亟待改善虽然重庆市地理位置优越,但其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特别是在铁路、公路、港口等方面存在着瓶颈。

在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过程中,重庆市需着力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以适应“西部陆海新通道”快速发展的需求。

2.产业结构亟待优化重庆市作为中国的制造业基地,其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而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在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背景下,重庆市需努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以适应“西部陆海新通道”产业结构的需求。

3.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增大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逐步推进,重庆市将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巨大竞争压力。

黄奇帆:用10年时间让重庆真正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黄奇帆:用10年时间让重庆真正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深 加 工 。 增 加 就 业 , 增 加 资 源 的 既 也
利用外 资增长 了 1 . , 到了 2 6倍 达 7亿
美元 。
“ 09年 达 到了 4 - 美 元 。” 20 0 4亿
20 09年 重 庆 利 用 外 资 增 长 幅 度 全 国
第一 , 利用外 资数在全 国排第 9 。 位
有2 0亿元的产值 , 在工业 中所 占比例 只有 1 %,但去年重庆 的信息产业 发
展 到 了 1o 亿 元 的规 模 . 占工业 比 20 所
够成为西部的领头羊 、 西部 的重要增长
极 , 庆一 定让 国家 中心城 市这 顶 帽子 重
黄奇帆解释 。 过去重庆引进外资 , 主要是在香 港等地 。现在重庆是 向全 球引进外资 , 只要对重庆有利 。 就是我
们 引 进 外 资 的 地 方 ; 产业 、 产 业 、 一 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重也达到 了 1%。“ 还不 够 。 5 这 今后 3 年 ,重庆 的信息产业 要再 翻两番 , 达 到 5 o 亿元的产值 , 占工业 的比重 00 所
名副其实 , 成为西部 的经济 中心 、 金融
中心 、 会发 展 的城 市高 地 。 社
谈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重 庆 将 在 3个 方 面 实 现转 变
有 3 , 去 年 所 占 比重 达 孙 了 6 % 但 %。 谈 开 放 高 地
重庆正在补开放“ 一课” 这
帽子名 副其实 。
谈 国 家 中 心城 市 这 是 国 家对 重 庆 的 鼓 励
说 到转 变经济 增长方式 . 黄奇 帆 说, 重庆要在 3 方面实现转变 。 个
结构 ,二是 加快建设 内陆开 放高地 .

重庆高考历史变迁知识点

重庆高考历史变迁知识点

重庆高考历史变迁知识点重庆,作为中国内陆重要城市之一,不仅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还承载了许多历史的转折与变迁。

在高考历史考试中,重庆的历史变迁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知识点。

本文将针对重庆高考历史变迁知识点展开探讨,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1. 重庆的历史沿革重庆,古称“巴山渝水”,具有悠久的历史。

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以来,重庆就开始成为了巴蜀地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

在明清时期,重庆成为了西南地区的重要商贸城市。

而到了20世纪初,重庆成为了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开启了“山城重庆”的辉煌时代。

此后,重庆在建国初期一度是中国政治、军事和外交的重要中心,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重庆的重要历史事件在重庆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常常成为高考历史试题的重点。

例如,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成为中国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蒋介石、宋美龄等国民政府重要人物的活动地。

同时,重庆也是重要的美援物资集散地,为中央政府提供了巨大的物质支持。

此外,重庆还是中共地下党、抗日游击队活动的重要据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3. 重庆的历史文化遗产重庆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例如,重庆的巴渝文化是巴蜀地区特有的文化,以山城特色为基础,融合了巴蜀地区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

重庆还拥有许多历史建筑,如歌乐山石窟、长江索道等,这些都是重庆独特的历史与文化象征。

此外,重庆的火锅文化也是其独特的饮食文化,深受全国各地的喜爱。

4. 重庆的城市发展近年来,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发展迅猛。

重庆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使得重庆成为了国家级城市,具备了现代化大都市的特征。

重庆的城市发展还通过发展邮轮旅游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举措,推动了重庆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5. 重庆的地理优势重庆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区,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

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之一,为重庆提供了天然的水运条件。

重庆还位于四川盆地和巴蜀地区的交汇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

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及其协调发展对策

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及其协调发展对策

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及其协调发展对策一、引言:重庆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直辖市,也是中国的中央城市,辖区面积达到比较大的50000平方公里。

重庆市具备很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同时拥有极高的经济发展活力。

重庆市的经济差异在不断发展变化,经济总量的扩大与区域差异的拉大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之一,例如,经济差异、增长福利等都是重庆市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重庆市受制于其地域,拥有着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经济差异性,以及乡镇之间的经济差异性。

根据数据显示,重庆市中山北路在城市核心地位上其他城市不可比拟,因而富有富裕家庭、高端产业资源和服务资产。

这造成城市中心非常繁华,而周围地区大量停滞,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2.不同地区开发程度不平衡随着重庆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建设,重庆市的商业、金融、服务、旅游、制造等行业处于相对发达的状态,特别是重庆市的核心城市区域,发展程度相对高于其他城市重要地区。

这造成了不同地区开发程度不平衡的现实状况。

3.贫富差距大在重庆市内,富裕家庭不断增多,因此贫富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

尤其是重庆市的城市中心地带,贫富之间的差距尤为明显。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重庆市的西部山区、沿江地区等地区人均收入相对较低,而在此过程中,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形成了南北差异甚至国际差异。

4.经济结构差异严重重庆市的经济结构由于地区差异,形成了不同方向的极为明显的差异性。

重庆市的制造业发达,而其他一些地区则受到经济结构的限制,包括重庆市的电子产业、机器制造业、食品加工和生物技术等,相对于制造业的比重较小。

因此,经济结构差异严重,成为限制重庆市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5.区位发展优势不明显区位发展优势为重庆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由于发展历程的差异,各地区区位发展优势也不尽相同。

因此,如何挖掘各地区的区位发展优势、实现区域间相互补充、相互协作,是解决重庆市经济差异性的重要问题之一。

重庆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初探

重庆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初探
种 社 会 的 城 市 。 重 庆 农 业 劳 动 力 的 传 播 , 以 现 代 化 的 思 想 观 念 、思 转 移 方 的 双 赢 。这 些 需要 建 设 区 占 总 就 业 人 数 比 重 至 今 仍 相 当 于 维 方 式 、 生 活 习惯 替 代 与 现 代 化 域 性 中 心 城 市 来 完 成 。 1 7 年 的 美 国 、法 国 和 德 国 ,而 且 相 悖 的 陈 旧 观 念 , 从 而 进 一 步 提 80
兰 是 经 济二 元 结 构突 出 问题 。 在 珠 三 角 和 长 三 角 地 区 , 每 隔 几 卜公里 , 就 有 一 个 工业 化 水 平 较 高的现代 城 市 。从珠 三角 来看 ,广
其 劳 动 生产 率 、 粮 食 及 其 他 农 产 高 经 济 资 源 配 置 的 效 率 。 品 商 品 率低 下 。 重 庆 市 既有 狭 小
后 的农村 , 二者 反 差太 大 ,而 且 ,
按经 济 辐 射 理 论 分 析 , 重 庆
而 发 达 的 主 城 区 , 又 有 广 大 而 落 市 发 展建 设 存 在 以下几 个 问题 :

是 经 济 极 化 问 题 。 经 济 发 州 、深 圳 、 佛 山三 市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城市和 10 0 0多 个 乡 镇 组 成 的 , 全 济 发 展 水 平 和 现 代 化 程 度 相 对 较 力 、物 力发 展 高附加 值 、高技 术含
经 济 发 展 规 律 决 定 重 庆 必 须 缺 少发 挥 “ =传 ”作 用 的中 间层 次
国面 积最大 、人 口最 多 、二 元结 构 高地 区 与 经 济 发 展 较 落 后 的 地 区 量 的产 业 : 进 地 区 则 以 较 低 的 成 后 突 出 的 复 合 型 城 市 。是 殊 有 的一 之 间 进 行 资 本 、人 才 、技 术 、市 场 本 引 进 相 对 先 进 的 产 业 技 术 ,

重庆的城市发展历程

重庆的城市发展历程

重庆的城市发展历程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其城市发展历程可追溯到秦代,但真正的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初。

以下是重庆的城
市发展历程:
1. 秦代至明清时期:重庆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交通枢纽起步,并逐渐发展为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其在水运和山地交通方面的地理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2.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重庆成为了中央政府暂时驻扎的地方,这使得重庆成为了整个中国战时经济的支撑点。

然而,由于战争破坏和经济困境,城市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80年代: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庆成为重要的军事和工业基地。

然而,由于长期遭受工业发展不均衡和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重庆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发展滞后的问题。

4. 1990年代至今:在经济改革开放的背景下,重庆开始实施
一系列开放政策和城市发展战略。

特别是在工业、贸易、金融、旅游等领域的开放政策的推动下,重庆逐渐崛起为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

5.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近年来,重庆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激励,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创新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重庆力争成为西部地区的国际物流和金融中心,同时也在促进城市文化和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随着重庆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其城市发展历程也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典范。

重庆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国内外各地进行合作交流,积极探索适合其发展的道路。

相信随着未来的发展,重庆将继续在经济、文化和环境等方面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构建宜居重庆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范本模板】

构建宜居重庆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范本模板】

构建宜居重庆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文章基于宜居城市评价的科学内涵,结合重庆当前的实际,阐述了建设“宜居重庆"的必要性。

运用SWOT战略分析重庆“宜居城市”建设内外部的优势和挑战,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把重庆建设为全国宜居城市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宜居重,SWOT分析,对策建议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管理职能向服务性的转变,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城市的主人翁就对城市生活各个层面的环境与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仅仅是城市的发展,出现了衣、食、住、行等涉及生活质量方面的许多问题,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房价偏高、城市犯罪等.2007年5月30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公布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宜居城市标准有六条,包括: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

按照这一标准,宜居城市应当是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氛围浓郁,设施舒适齐备,适于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它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

处于西部经济重镇的重庆,借助于直辖市的政策优势,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

重庆有着1419万的城镇人口,443。

6平方公里的城区面积,GDP为5096。

66亿元。

而重庆又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的优越性,随着314战略的部署以及“五个重庆”的提出,把重庆打造成为一个全国宜居城市势不可挡。

有助于全面提升重庆市城市环境和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更适宜人类生存所依赖的环境.一、宜居城市的科学内涵宜居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

他是指宜居性比较强的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

2005年,在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首次出现“宜居城市"概念.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

重庆——商业中心城市

重庆——商业中心城市

重庆——商业中心城市2015年上半年,统计发现,21个省份的经济增速均跑赢全国7%的增速;其中,重庆增长11%,稳坐全国第一的宝座。

重庆作为一个商业中心城市,它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好地带动了周围地区的发展。

然而当初还只是一个贫穷的小城市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商业中心城市的呢?今天,就由我们一起来探讨重庆成为商业中心城市的因素吧!一、商业生产的发展水平较高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生产发展是商业中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发达的商品生产为前提,商品供应才不会断。

而重庆在生产发展方面一直不错。

在工业上,重庆是西南地区工业最集中、最发达的城市,其中商业占重庆的主导地位,重庆城内有商业行业27个,店铺字号3058家,而同期各类工厂仅400余家。

重庆是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现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农业上,201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61.03亿元。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144.5万吨,连续7年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全年谷物产量796.8万吨;油料播种面积449.9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062.1万亩,整体农产品的供应是很充足的。

商品有了较高的发展水平,商业中心城市才会有连续不断的交易。

二、重庆人口多截至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6782万人,其中重庆市人口2884万,排名全国所有城市榜首,城镇化率59.6%。

劳动力充足能够整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的发展,同时,在重庆市人们居住面积人口数量的密度大,消费水平较高,加快形成了各个商圈的规模,推动了重庆商业中心的经济发展。

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发达重庆位于中国内地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是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

地界渝东、渝东南临湖北和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渝北连四川,渝东北与陕西和湖北相连。

四通八达,重庆地处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同时它也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拥有水、陆、空交通资源的城市,在航运路线上,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现代立体式综合交通运输中心,拥有西部最大的立体交通换乘中心和功能最强、方式最多的交通运输网络,现江北机场已成为全国排行第九位机场,是中国西部地区航空运输经济中心,将跻身国际大型枢纽机场之列。

城市区位因素、商业中心区位因素、城市内部分区区位因素

城市区位因素、商业中心区位因素、城市内部分区区位因素

城市区位因素、商业中心区位因素、城市内部分区区位因素一、城市区位因素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文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和河流,人文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开发和交通运输发展。

(1)地形与城市区位温带和寒带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例如: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美国三大城市带位于平原上。

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原因: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

例如: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孙平原上。

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

(2)气候与城市区位城市分布在气温和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我国特大城市中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位于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

(3)河流与城市区位原因: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古代更明显,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河流城市区位包括:①河运的起点或终点,如江西赣州;②河流干支流汇合处,如宜宾、武汉、重庆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水与长江干流汇合处;③河口处,如上海、天津、广州等。

(4)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自然资源开发导致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形成城市。

例如:煤矿发展起来的城市:山西大同市、唐山开滦,英国的伯明翰等。

石油城市:英国的阿伯丁、中国的大庆、玉门。

铁矿发展起来的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

(5)交通与城市区位不同交通运输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因素不同,古代城市:南方多位于河流汇合处,北方多位于大道汇合处,如邯郸;现代城市:铁路公路沿线形成城市。

铁路枢纽兴起城市如石家庄、郑州、蚌埠、宝鸡,株洲有京广、浙赣、湘黔通过,是个火车拉来的城市。

交通的发展还导致了城市地域形态变化,城市在原有比较集中分布的基础上,沿着交通线向不同方向辐散,形成放射状城市形态。

重庆为何能发展成为大城市(10)

重庆为何能发展成为大城市(10)

重庆为何能发展成为大城市(10)
第一个,国家大力的扶持
重庆作为中国的第四个直辖市,是归中央直接管理的,所以在政策上面国家还是扶持了不少的,所以这些年重庆的发展也是在慢慢大发展,不少小伙伴们觉得重庆这几年的发展并不是很好,但是重庆比起其他地方来说还是不错的了。

第二个,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需要一个支点,而重庆刚好就很符合这个支点的要求,所以在这些年里重庆一直是在努力的开发之中,相信很多重庆的土著居民就能很深刻了解到这些年重庆的变化,一天天的再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1997年中央批准重庆直辖市成立,这是重庆历史上第三次成为直辖市。

重庆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从此发展如虎添翼,突飞猛进。

相继成立国家级两江新区,重庆自贸区。

如今,重庆是西部和长江中上游最大的特大城市,西部水陆空一体的交通枢纽中心,长江中上游最大的港口城市,重要的汽车制造,军工,电子,服务外包基地,西部金融中心,中国热门旅游目的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经济地理
导致重庆成为中心城市的因素
商业中心城市既是商品的生产中心,又是商品的集散和和消费中心,是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工农业商品流通的枢纽,与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商业中心一般具有人口稠密、工业生产发达、服务设施齐全、交通运输便利、市场信息灵通、商业经济活动频繁的特征。

2015年4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国城市60强》,重庆作为1.5线城市,名列第5名。

下面来分析一下重庆成为商业中心城市的因素。

一、发达的商品生产
2014年,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65.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2015年,GDP增速为11%左右,位居全国第一,可谓是一枝独秀。

重庆是中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是其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全市有工业企业10万余户,已形成和重点培育的四大支柱产业是汽车摩托车产业、装备制造业、资源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此外,近年来笔电产业也对重庆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重庆“笔电”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至今,已形成“品牌+代工+配套”的垂直整合产业体系。

2014年重庆生产笔记本电脑6100万台,约占全球产量的40%。

笔电产业占重庆2014年进出口总额37%,对重庆进出口的增速贡献率达到32%。

重庆高度发达的商品生产水平,是其成为商业中心城市的物质基础。

二、人口因素
截至2014年末,重庆市常住人口2991.40万人,城镇化率59.6%,主城区人口808万。

年末户籍总人口3375.20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003.08万人,非农业人口1372.12万人。

2014年,重庆市人口密度为363人/平方公里,其中渝中区人口密度远高于其他区县及全市水平,达到28278人/平方公里。

同时人口分布在五大功能区中圈层结构特征突出。

2014年都市功能核心区人口密度最高,为3458人/平方公里;都市功能拓展区次之,为805人/平方公里;城市发展新区居第三,为465人/平方公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居第四,为241人/平方公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以139人/平方公里排在末位。

2014年食品、居住、交通(汽车)和衣着服装类消费是重庆居民的三大主
要开支,其占比分别为34.5%、19.26、10.99%、10.27%。

支付宝数据显示,重庆2014年人均支付金额为15954元,在全国排名第10位。

可见,重庆的人口数量、密度、分布、构成及消费水平对其成为商业中心城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优越的地理位置
重庆处于长江与嘉陵江、乌江交汇地带,境内有长江的上百条支流,水资源丰富。

重庆处于四川盆地东部,是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山脉连绵、河谷纵横,自然资源丰富,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重庆位于我国中西部经济带的交汇处,位于长江经济带的末端,是成渝经济圈与湘鄂赣经济圈联系的门户。

重庆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结合部。

重庆之东,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重庆之西,是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

重庆的位置承东启西,具有枢纽作用,在我国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将是重庆的商业中心地位越来越突出。

四、完备的交通运输条件
重庆是内陆城市中少有的几个拥有全部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城市,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

嘉陵江、乌江、大宁河与长江在重庆交汇,形成了江津、鱼洞、重庆、长寿、巫山等港口。

长江这一黄金水道穿行而过,使得重庆可以开展海陆联运。

铁路方面,成渝高铁已经建成,即将正式通车。

“渝新欧”货运班列,提升了开辟了我国进出口的另一条线路,提升了重庆的国家地位。

与各种交通方式相配合,重庆还在重要交通节点上设立了物流“三基地四港区”,分别是:江北机场航空物流基地、沙坪坝团结村物流基地、巴南区南彭公路物流基地、江北寸滩港区、鱼嘴果园港区、西彭黄谦港区、南岸区东港。

完备的交通运输条件有利于商品、人员的流通,促进了重庆作为商业中心城市的发展。

五、政策优势
重庆作为中国最大的直辖市,一直得到中央政策的倾斜。

1997年,重庆被从四川省划出,成立了直辖市,从此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2007年获批成为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9年中央为重庆量身定做三号文件,批准设立两江新区和两个保税区。

2012年,重庆成为五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之
一。

2013年,获批唯一跨境贸易电商服务全业务试点城市。

2015年,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花落重庆。

还有“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促进重庆经济的发展,重庆自身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吸引了各类企业的聚集,使其成为商业中心城市。

六、历史因素
重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西部重镇,人口密集,商贸较为发达。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重庆成为中国内陆第一批向日本开放的通商口岸。

对外开放历史使重庆较早形成了现代的商业制度和体系,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7年11月,中华民国政府颁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定重庆为战时首都。

这一时期的重庆作为首都,工商业得到快速发展。

可以说,在当时重庆已成为商业中心城市。

以上是我总结的重庆成为商业中心城市的影响因素。

通过这次作业,我对重庆有了更新的认识,对重庆的发展有了更大的信心,重庆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自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
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态。

在自然经济下,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如原始公社、封建庄园等)本身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因而生产的主体与消费的主体具有一致性。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交换规则,根据市场需求状态和自由价格机制引导的一种经济体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是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而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