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四)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致中和”是儒家追求的一种生命境界。
“致”是达到之意,“致中和”就是要达到“中和”的境界。
什么是“中”与“和”呢?董仲舒认为:“夫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
”在中华传统文化里,“中”意为“中庸、持中”,尤其强调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和”意味着和谐、和合,尤其强调不同对象彼此相应无碍,达到和谐。
换言之,无论是人、事、物,还是观念、道理、方法,如果偏离了中和,就会走极端,失去平衡,产生偏差。
“致中和”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致中和”在修身养性方面蕴含着内外两个方面。
“致中”是向内的功夫,要求起心动念以及行为方式时时刻刻都能达到中正和谐的状态;“致和”是向外的功夫,要求在待人接物时能够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
只有经过逐渐积累,一个人才能把向内的“致中”与向外的“致和”贯通起来,达到“致中和”,从而不断提高生命境界。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致中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个人性情的中和,通过修身养性、涵养性情,达到个人内心的中正和谐;二是社会群体的中和,家庭和睦、邻里友善、社会和谐;三是天地自然的中和,个人生命与天地生命相互感应,达到天人合一。
“致中和”虽然有不同的层次,但首先要从个人的修身养性开始。
如同《大学》所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在个人修身养性的过程中,关键是要使自己的行为趋向中正无偏。
孔子认为“过犹不及”,一个人要实现中庸之德,就要“叩其两端”,没有过和不及这两种偏执的状况。
就人际关系而言,则要坚持“和为贵”。
“和为贵”的思想使中国人习惯于做事不走极端、求同存异,并最终变成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
“和为贵”不但成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也成为处理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
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和平是社会发展、国家安定、天下和谐的首要条件。
“致中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熔铸于中华五千年文明之中,内化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当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在这一过程中,对“致中和”这一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独有的中国智慧,有助于人与人、国与国之间达到和谐共生的美好状态。
(摘编自李海峰《“致中和”的当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认为无论是人、事、物,还是观念、道理、方法,一旦偏离了中和,就会走极端,失去平衡,产生偏差。
B.我们只有在修身养性方面内外兼修,实现融会贯通,才能达到“致中和”的境界。
C.“致中和”由低到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个人的、社会的和天地自然的。
D.“致中和”思想可以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独有的中国智慧,有利于人与人、国与国之间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阐明了“致中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为后文展开论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B.文章从修身养性的角度指明了达到“致中和”境界的途径,说理透彻,体现了辩证思维。
C.文章援引《大学》语句,旨在证明修身养性的关键是使自己的行为趋向中正无偏。
D.文章主要从个人修身养性和处理国家、民族关系两个层面阐述了“致中和”的当代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认为人经过生活实践,会把向内的“致中”与向外的“致和”贯通起来,达到“致中和”。
B.如果能实现天地自然的中和,或许可以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赤字”等问题。
C.因为“和为贵”的思想已成为中国人的普遍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很早就具备了和平意识。
D.“致中和”从个人的修身养性来看,关键是要使自己的行为有趋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眺望月色下的麦田
程玉宇
今夜,月色如水水如天。
今夜,我趁着皎洁的月色,行走在回家的乡路上。
脚下的泥土路是干爽明亮的,身旁的杨树林和刺槐林是墨绿色的,而远山一片幽蓝,淡若墨影。
身边是一声声算黄算割鸟的催促和吟唱,而从远山里流淌下来的那条河,河面上一片银光闪闪,正在汩汩地向前流淌。
空气是清新的、湿润的,满天满地都散发着一缕缕麦子成熟的香味。
放眼望去,月光下的原野一片金黄,麦子,麦子,铺天盖地无边无沿的麦子。
而村子就在麦田的中央,四周的麦田,将我老家的粉墙黛瓦团团围困,仿佛燃烧起了一片大火,而火光中我的家园纹丝不动,稳如泰山。
这是一幅多么奇特的现代派或者印象派的画作呀!
眺望眼前无限辽阔的原野,用手抚摸那一棵棵麦子金黄饱满的质地,那些朴素的乡村植物呀,在一片柔情若水的月光之下,仿佛是一群正在等待集体出嫁的新娘,那么娇羞,又是那么急切。
月亮的手掌,是那么亲近柔软地抚摸着她们,如抚摸一张张激动得泛红的脸颊。
把头低下去,把沉甸甸的麦穗低下去。
高扬着头颅的是麦草,低垂下去的头颅是沉重的思想。
我突然听到远处的河流,在月色下吟唱着一支古老的谣曲。
我看见原野上麦浪一波比一波汹涌,滚滚的麦浪如大地起伏不止的胸脯。
今夕何夕呵,我看见在老家青堂瓦舍的庭院里,满院铺满了一层白霜,老母亲端了一盆清水出来,放在正在抽烟的父亲面前。
父亲抚摸了一下被汗渍浸得发黄的扁担,然后坐在一个小木凳上,弯腰嚓嚓嚓地磨着一把已见霜刃的麦镰,然后在月色下细细端详,如端详着一把准备出征的军刀。
他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流露出的,又是怎样的一种庄严肃穆的表情?
此月何月呵,我的乡村整夜狗吠声不断,为了在暴雨前把成熟的麦子抢收回家,天上明月朗朗,村里灯火通明,每一条村巷里,每一户人家里,都弥漫着一种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息。
亲近麦田,它使我的禀赋总是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连,更使我的胸襟如这片原野一般无限辽阔。
感恩乡村,它使我的灵魂总是充盈着这片原野的芬芳,它使我的双脚总是牢牢地踏在故里的山川、河流、泥土之上,从而使我变得善良,充满了怜悯之心,灵魂变得宽容、博大,更使我感知到头顶上的这一轮中国月,对整个大地无声的浸润。
夏夜,一个人行走在故园的麦田边,有明月朗照着,有麦香弥漫着,回家的乡路,是那么清晰和明亮。
我突然感到了一种如醍醐灌顶般的幸福。
(节选自《长安文学》)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诗化的语言,描写了故乡的月色、泥土路、树林、山川河流,营造了宁静清新的意境。
B.文章第5段中比喻和拟人手法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金黄饱满的麦子娇羞而又急切地等待收
割的情形。
C.父亲抚摸扁担,端详麦镰,流露出庄严肃穆的神色,几处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质朴的农民本色。
D.文章以月色为线索,将回乡时的所见所感展现在读者眼前,抒发了一种醍醐灌顶般的幸福感。
5.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4段在语言运用上极具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生情系深蓝梦
刘诗瑶
“蛟龙号”初次下水,在海面打出漂亮的蝴蝶水花;“蛟龙号”用机械臂灵活地把一面钛合金五星红旗插到了海底;1 000米、5 000米,直到7 062米,“蛟龙号”成为目前世界上下潜深度最大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当人们为“蛟龙号”的每一次进步欢呼雀跃时,有位老人都默默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他是徐芑南,中国工程院院士、“蛟龙号”总设计师。
作为我国深潜技术的开拓者,他用一辈子的辛勤耕耘、执着奉献,实现了中华民族“下五洋捉鳖”的深蓝梦。
徐芑南说过,他对大海是有感情的,他的一生都与大海紧密相连。
怀着强烈的报国热情,1958年从上海交大造船系毕业的徐芑南,来到了中船重工集团七○二所开始了潜艇结构的研究工作。
20世纪80年代,徐芑南积极投身海洋装备的研制工作,先后担任了四项水下潜器的总设计师。
他创造性地研制了多型载人潜水器和水下机器人,潜水器工作深度由300米、600米、1 000米发展到6 000米。
20世纪末,随着中国大洋协会在国际海底调查研究工作的深入,国家对载人深潜器应用需求越来越迫切。
经过一系列论证、研究,2002年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终于正式批准立项。
选总设计师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徐芑南,作为业内公认的载人潜水器领路人,他是总设计师的最合适人选。
此时,徐芑南已经退休六年,深受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困扰,但徐芑南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心底始终有一个愿望,就是看到中国人独立自主研制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能够在深海遨游。
“蛟龙号”立项之前,我国研制过的最深潜水器只有600米。
从600米到7 000米,是非常大的技术跨越,深度每增加100米,海水的压力就会增加10个大气压,难度可想而知。
并且,作为一项大的系统工程,“蛟龙号”涉及耐压结构和密封技术设计、高比强度合金材料的加工成形技术、航行性能优化、水下定位、水下通讯、自动控制等多个领域的最前沿技术,需要联合国内上百家科研机构集智攻关。
为了统筹好“蛟龙号”本体12个分系统工作,他将每一个分系统的任务输入、成果输出、约束和支撑条件,按照技术进度和经费,制成表格,按表工作,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质量。
徐芑南说:“即使每个分系统都做得很好,放在一起却未必会拼成一个性能优良的潜水器。
所有系统之间一定要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才行。
”在“蛟龙号”的研发过程中,所有合作者对徐芑南这位总设计师,都是众口一词地赞扬。
人才短缺也成为制约“蛟龙号”研制的瓶颈。
徐芑南格外注重对青年人的培养。
“总设计师重要的是做好顶层设计,但更重要的是在实战中带出一支年轻的队伍。
”徐芑南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还想方设法邀请国内外专家给年轻的设计师队伍讲课。
2009年“蛟龙号”第一次海试,尽管已经年逾七旬,徐芑南还是坚持要求上船坐镇指挥,他拖着装满药品、氧气机、血压计等医疗器械的拉杆箱,和科研团队坚守在一起。
他在水面的指挥调度清晰沉稳,成为试验成功的重要保障。
在两个多月的海试中,试验现场到处都有他的身影,检查设备、交流技术问题、推敲下潜步骤等,不放过任何可能出现的隐患。
每次潜水器下水,他从不安稳地坐在指挥室里,而是一连几小时值守在水面控制室里,不放过水声通信传回来的每一句语音。
后续的5 000米级和7 000米级海试,
由于试验海区较远,徐芑南不能亲临现场,但他一直坚守在海试陆基保障中心,第一时间了解海试情况,并给出相应的技术指导。
由于时差因素,海试常常在半夜或凌晨进行,但徐芑南从未缺席过。
徐芑南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全身心投入的工作热情深深感染了所有人。
在他的带领下,“蛟龙号”团队十年磨一剑,实现了中国大深度载人潜器的“从无到有”,从浅蓝走向深蓝,缔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辉煌篇章。
如今,已是82岁高龄的徐芑南,依然活跃在中国深潜事业的前沿,他正和同事们一起,向着万米载人深潜的目标发起新的冲刺。
这是“蛟龙号”的深度,也是徐芑南精神的深度、人生的深度……
(摘编自人民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芑南虽已退休,深受疾病困扰,但毅然决然地担任了“蛟龙号”的总设计师,这充分体现了他强烈的报国热情。
B.在徐芑南看来,“蛟龙号”的研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所以他在工作中非常看重统筹规划。
C.尽管年事已高,徐芑南还是坚持上船坐镇指挥,正是他清晰沉稳的指挥调度,才使“蛟龙号”第一次海试获得成功。
D.在实战中带出一支年轻的人才队伍,不仅可以突破“蛟龙号”研制瓶颈,而且可以让我国深潜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徐芑南先后担任了四项水下潜器的总设计师,正是由于他在这些经历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蛟龙号”才能够横空出世。
B.徐芑南从事“蛟龙号”的研制工作,困难可想而知,然而他凭借善于统筹规划,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赢得了合作者的赞扬。
C.我国对载人深潜器的应用需求日益迫切,这对徐芑南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最终他成就了自己,也缔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辉煌篇章。
D.中国大深度载人潜器“从无到有”,从浅蓝走向深蓝,如果没有徐芑南及其团队的倾心付出,这个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9.徐芑南一生情系深蓝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
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
授修撰。
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
二十六年,超擢礼部右侍郎。
湖广税监陈奉横甚,国祚贻书巡按御史
....曹楷,令发其状。
帝怒,几逮楷,奉亦因此撤去。
时皇长子储位未定,冠婚逾期,国祚屡疏谏。
戚臣郑国泰请先冠婚,后册立。
国祚抗疏言:“本朝外戚不得与政事。
册立大典,非国泰所宜言。
况先册立,后冠婚,其仪仗、冠服之制,祝醮、敕戒之辞,升降、坐立之位,朝贺拜舞之节,因名制分,因分制礼,甚严且辨。
一失其序,名分大乖。
违累朝祖制,背
皇上明纶,犯天下清议,皆此言也。
”国祚摄尚书近二年,争国本至数十疏,储位卒定。
云南巡抚陈用宾进土物,国祚劾之。
寻转左侍郎,改吏部。
御史汤兆京劾其纵酒逾检,帝不问,国祚遂引疾归。
光宗即位,以国祚尝侍潜邸,特旨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机务。
天启元年六月还朝。
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
国祚素行清慎,事持大体,称长者。
明年会试
................
..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
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而踬,帝遣中使问状。
国...........国祚既竣事,即求罢,优诏不允。
都御史邹元标侍经筵
祚进曰:“元标在先朝直言受杖,故步履犹艰。
”帝为之改容。
刑部尚书王纪为魏忠贤所逐,国祚合疏救,复具私揭争之。
纪为礼部侍郎时,尝以事忤国祚者也。
三年,进少保、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改武英殿。
十三疏乞休,诏加少傅兼太子太傅,乘传归。
明年卒。
赠太傅,谥.文恪。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一百二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B.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C.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D.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巡按御史,是由中央派出巡视地方的御史,既可对府、州、县等衙门进行监督,也可在监察过程中对地方行政所存在的弊端上奏。
B.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由礼部主持,在京师贡院举行考试,因考期在秋天,故称秋闱。
C.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D.谥,一般指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颁赐的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国祚富有胆识,嫉恶如仇。
担任礼部右侍郎期间,针对陈奉横行不法之举,他给巡按御史曹楷写信,请曹楷检举揭发陈奉的罪状。
B.朱国祚参议朝政,敢于直言谏诤。
对外戚郑国泰的不当言论,他不惧权势,指出其乖谬之处。
皇长子之事,他上疏数十次,最终让皇帝确定了储位。
C.朱国祚清正谨慎,顾全大局。
参与主持会试,面对别人讥讽他是因为迎合皇上才受到特别任用的言论,他在完成工作后才主动请求辞职。
D.朱国祚不计前嫌,一心为公。
当因事触犯自己的礼部侍郎王纪被魏忠贤驱逐时,他联合其他大臣极力挽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本朝外戚不得与政事。
册立大典,非国泰所宜言。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御史汤兆京劾其纵酒逾检,帝不问,国祚遂引疾归。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登九峰楼寄张祜[注]
杜牧
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注】据《云溪友议》载,长庆年间(821—824)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
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
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
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
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寄赠张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孤起”一词,写角声凄厉,实际上也烘托出诗人独自登上九峰楼孤寂黯然的心境。
B.颔联把无形的离思别情寄寓在碧山、芳草等景物中,情景相生,显得丰满具体,意蕴深长。
C.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
“思无尽”“恨即休”即本诗的诗眼。
D.尾联一个“轻”字表现出张祜蔑视权贵利禄的名士风骨,暗寓对张祜的赞赏。
15.讲究“兴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要求诗歌不正言直述,而是托物(景、事)兴情,有所寄寓。
杜牧“兴寄深远”的诗风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2)《蜀道难》中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苏轼《赤壁赋》中描述曹操当年伐吴的军威之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
当然,所谓的中国文化不仅包括众多古代思想家的真知灼见,同时也包括晚清以来无数志士仁人的思想探索。
中国文化,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
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一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
也恰恰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儒冠儒服、之类。
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非不是刻意保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力争进入当今社会,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革命与战争、民族与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中国文化必须介入与回应这些历史巨变,展示民族精神和中国智慧。
因此,理论家的工作并非仅仅复述古人的辞句,而是阐述中国文化的特征如何与当前的现实紧密互动。
事实上,二者之间的联系已经愈来愈紧密。
工业社会的机器节奏响彻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例如“意境”“情景交融”乃至“天人合一”——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以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
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仅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且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B.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C.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保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力争进入当今社会,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D.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仅是刻意保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且是力争进入当今社会,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B.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已经显现在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中
C.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的思想含量、对话现实的独特价值
D.中国文化对话历史的思想含量、对话现实的独特价值已经显现在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中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浩如烟海通宵达旦三教九流风起云涌
B.星罗棋布孜孜矻矻三跪九叩方兴未艾
C.浩如烟海孜孜矻矻三跪九叩风起云涌
D.星罗棋布通宵达旦三教九流方兴未艾
20.请仔细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完成(1)~(2)题。
(5分)
(1)请为这幅漫画拟写标题,不超过12个字,不得以“无题”为题。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揭示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40个字。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某市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初审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