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萨特存在主义“人学”思想的基本观点
《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思想研究》
《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思想研究》一、引言萨特(Jean-Paul Sartre)是二十世纪法国最重要的哲学家、文学家之一,他的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思想对于西方哲学、文学及社会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萨特的存在主义主张人的存在先于本质,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选择,并认为这些选择构成了人的存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想,探究其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
二、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和选择的本质。
他指出,人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和环境中生存的,但这种环境并不是决定人本质的唯一因素。
相反,人的本质是由其自身的选择和行动所构成的。
这种选择和行动是自由的,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限制。
萨特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主体性存在,即人是通过自身的行动和经验来定义自己的存在。
三、萨特文学思想中的存在主义表现萨特的文学创作深受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
他的文学作品通常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情感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了人的自由意志和选择的本质。
在萨特的作品中,人物往往处于一种困境之中,他们必须面对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所带来的后果。
这种困境和选择常常涉及到人的尊严、生命的意义、道德责任等重要问题。
例如,在《恶心》中,萨特通过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描写,揭示了人在面对世界时的无助和迷茫。
在《存在与虚无》中,他通过描述人物的行动和选择,探讨了人的自由意志和存在的意义。
此外,萨特的作品还经常涉及到人的社会关系和历史背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他进一步深化了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四、萨特文学思想的影响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法国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启发了许多后来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对于他们探讨人的自由意志、选择、尊严、生命的意义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此外,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想还对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影响。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一、本文概述1、简要介绍萨特及其背景萨特,全名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是二十世纪法国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也是一位享有国际盛誉的文学家、戏剧家、社会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出生于1905年的巴黎,成长在一个充满自由思考和人文主义精神的中产阶级家庭。
萨特早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接受教育,后赴德国柏林和海德堡大学深造,接触并深受德国现象学的影响。
萨特所处的时代正值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及二战后的法国,这是一个充满社会动荡、政治变革和思想解放的时期。
他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存在主义哲学,与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不仅是对传统哲学观念的挑战,也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萨特的哲学思想深受尼采、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的影响,但他将存在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强调个人的自由、责任和选择,认为人是在不断追求自我实现和超越的过程中获得意义的。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不仅对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文学、戏剧和社会评论等领域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萨特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是对传统哲学的挑战和超越,也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他的思想和作品不仅为哲学界所重视,也在文学、戏剧和社会评论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存在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哲学流派,其核心在于对个体存在及其意义的深入探讨。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正是这一流派的杰出代表。
萨特强调,存在先于本质,即个体的存在是首要的、原初的,而人的本质并非先天决定,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通过自由选择和行为塑造的。
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和“责任”。
存在先于本质意味着个体的存在是不受任何先验规定或固定本质束缚的,人的本质是在不断的自我塑造中形成的。
自由选择则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可能性和情境时,具有自主决策的能力,可以通过自由选择来塑造自己的人生。
《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思想研究》
《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思想研究》一、引言萨特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之一,其存在主义思想在文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与现代社会的个体价值追求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想,分析其哲学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及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二、萨特存在主义的基本思想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认为,人的存在是先于其本质的,人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和选择来塑造自己的本质。
其次,人的存在是自由的。
萨特强调人的自由选择,认为人应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最后,他人是地狱。
萨特认为,人的存在是社会性的,人的自由选择会与他人产生冲突,从而产生痛苦和困境。
三、萨特存在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首先,他的小说《恶心》等作品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人的存在和自由选择的困境。
其次,他的戏剧作品如《苍蝇》等,通过人物之间的冲突和选择,揭示了人的社会性和自由选择的复杂性。
此外,萨特的作品还通过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如孤独、迷茫、痛苦等。
四、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思想的特点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想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关注个体命运和内心世界。
萨特的作品往往通过对个体的关注来揭示社会的种种问题。
其次,强调自由选择和责任。
萨特认为人应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种观念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最后,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萨特的作品往往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来反映人的困境和选择。
五、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思想的影响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想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现代文学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创作方法。
其次,它推动了文学从传统的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转变。
最后,它为后来的文学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六、结论综上所述,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想在文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萨特人学观点
浅析萨特人学观点摘要:萨特的人学观点是以存在主义哲学本体论为基础的,他在早期的本体论中对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并认为人的存在即人的自由。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困惑,萨特对“处境中的自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重新思考了马克思主义,并由此发展了他的历史人学理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与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的比较,萨特人学理论虽然与其基本原理相违背,但仍有某些合理的可借鉴之处,对丰富我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加深我们对人的理解是大有益处的。
关键词:人学;个人;存在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一、引言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政治评论家和自由战士。
他的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被译成多国文字,这使得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有的评论家说:“对于萨特,人们可以批评他,但却不能忽视他”[1]。
萨特始终以人为中心,把人放在首要位置,为个人自由和人类尊严做辩护,他的哲学使战后一代找到了寻求个人出路的理论归宿,但他却仍然是“被人们引述最多而又被人们了解最少的人”[2]。
广义地讲,萨特哲学及其文学的全部理论,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存在主义的人学体系。
一些研究者认为,萨特人学可以“分为前期的现象学本体论和后期的辩证法或历史人学两大部分,他们集中体现在《存在与虚无》(1943)和《辩证理性批判》(1960)这两部著作中”[3]。
对此,本文不敢苟同。
我认为,萨特人学的产生和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他的思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人学本体论。
它以萨特早期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为代表,是萨特哲学的先导和基础。
(2)人学的困惑与转折。
它以《唯物主义与革命》(1946)和《共产党人与和平》(1952)等著作为代表,是萨特人学发展的过渡阶段。
(3)“历史人学”。
它以《辩证理性批判》为代表,标志着萨特人学的完成。
萨特哲学是一种寻求存在主义的人的哲学,这种人学理论的最终确立和明确提出的标志是《辩证理性批判》的导言《方法问题》。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萨特(Jean-Paul Sartre)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界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誉为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对人性、自由和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探讨,对二战后的欧洲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进行简单分析。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认为,人的存在是最基本的事实,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人在世上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求自身真正意义的过程,而不是哲学家们所说的“本质先于存在”。
他认为,存在的本质是自由的,人的存在本身就是自由的体现。
人在生命中每时每刻都要承担自己的自由选择,这是人的责任和义务。
在萨特看来,人的自由意味着人只能靠自己来决定自己的生命和命运,没有任何外部的因素和权威可以影响到自己的选择。
如此一来,人的存在就没有了任何可以依赖的东西,自己就要成为自己生命的裁判者。
这种自我裁判的过程决定了人的存在质量,成为了人的核心气质。
同时,萨特认为,自由是伴随责任而来的。
在自由选择之后,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承担完全的责任。
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行为,都离不开人自己的选择和决策,因此也需要自己承担后果。
萨特认为,人的自由选择和责任承担是构成人的本质的两个方面。
萨特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启示。
在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物质极度丰富和舒适的环境下,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告诉我们,人类存在的本质是自由和责任,要靠自己来决定自己的生命和命运,更要承担起自己行为的后果。
只有把自己置于自由的位置上,才能真正地感受到人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在萨特看来,人的自由是一种天赋,而不是一种权利。
它没有被任何人或任何力量赋予,它从未被剥夺过,也不可能被剥夺。
因此,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从内心中寻找自己的自由,放开一切束缚和限制,坚定自己的信念和决心,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挑战。
总之,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像萨特所建议的那样,探索自己的自由,承担自己的责任,追求自己存在的真正意义,并把握机会让世界变得更加自由和公正。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大致有三点精编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大致有三点精编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大致有三点:(1)“存在先于本质”。
在萨特看来,人像一粒种子偶然地飘落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本质可言,只有存在着,要想确立自己的本质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
人不是别的东西,而仅仅是他自己行动的结果。
(2)“自由选择”。
上帝死了,人在这个世界上是自由的,人的行动选择是自由的。
这是因为人的选择既没有任何先天模式,没有上帝的指导,也不能凭借别人的判断,人是自己行动的惟一指令者,但是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世界是荒诞的”。
人偶然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面对着瞬息万变、没有锂性、没有秩序、纯粹偶然的、混乱的、不合理的客观外界,人感到处处受到限制、阻碍。
在这茫茫的世界里人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人只有感到恶心、呕吐。
1、“自在”与“自为”萨特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问题,并将存在区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两种。
想要理解萨特的存在主义,必须首先弄清这两个概念的涵义。
所谓“自在的存在”,是指超出意识之外的东西,相当于一般所说的事物和人的未知之根源与本质,这种本质是“超现象的”,掩蔽在深处的东西。
它永远、绝对地存在,但却是偶然的,没有必然性,无法真正认识。
因此它是一个异己的、荒诞的、令人厌恶的世界。
所谓“自为的存在”就是指人的主观意识。
它是真正的存在,同时却又是一种虚无。
因为它是自由的,不确定的。
它永远不是什么东西,它总要成为什么东西。
因此它使“现在”永远成为对自我的否定和不满足,就此成为虚无。
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在性质上是相对立的,但二者又是统一的。
一方面自为的存在不能离开自在独立地存在,没有自在的自为将流于抽象,就像没有音高和音色的声音一样不能存在。
另一方面,自在的在仅仅是,至于是什么,这是自为或意识所赋予的。
如果没有自为的出现,自在就只是一种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本身不含有任何区别的浑然一体的东西。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萨特(Jean-Paul Sartre)是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提出了存在主义哲学的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小说、戏剧等文学创作中。
他认为生命是无意义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人类必须主动地创造意义和价值,才能摆脱虚无和绝望。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基于一种“存在先于本质”的观念,他认为人类不是生来就具备某种本质、目的或意义的,而是通过不断的行动和选择来塑造自己的本质和意义。
他强调了人类的自由和责任,主张每个人都要自主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与传统哲学的区别在于,他否认了神、精神、天堂等超自然的存在,认为只有现实世界是真实的,唯一的价值来源也只能是人类自身。
他认为,人类面对生命的本质问题时,不能依赖任何外在的指导或原则,而要依靠自己的自由意志和判断力,独立地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萨特看来,生命的意义不是注定的,而是需要人类自己去创造。
人类的存在是基于一种不存在的状态,即“虚无”。
这种虚无的存在状态,让人类感到绝望和无助。
为了摆脱这种虚无的状态,人类必须主动地去构建自己的世界,并为此承担责任。
因此,萨特认为人类的自由是绝对的,但也是孤独和责任的。
在文学创作中,萨特应用了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通过小说和戏剧的人物形象,来反映人类的自由和责任。
在他的作品《蒙田》中,他通过蒙田的思想和言行,来展示人类自主选择的意义和存在的不确定性。
在《莎乐美》中,他描绘了莎乐美的激情和追求自由的生命之路,展示了人类自由和创造的不可抗拒性。
总之,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启发了我们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责任,在文学创作中也展示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他的思想对现代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4年对理查德·弗拉纳根的《深入北方的小路》的萨特式存在主义解读》范文
《对理查德·弗拉纳根的《深入北方的小路》的萨特式存在主义解读》篇一一、引言理查德·弗拉纳根的《深入北方的小路》以其深刻描绘的人性、生活的荒诞性和人面对世界所体现的行动和自由等元素,展现了人存在的真实面貌。
本文将运用萨特式存在主义的理论,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以揭示其深刻的哲学内涵。
二、萨特式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萨特式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是先于本质的,即人首先是存在,然后通过自己的行动和选择来定义自己的本质。
人生活在一个荒诞的世界中,必须面对种种矛盾和挑战,而正是这些矛盾和挑战促使人去行动、去选择,从而塑造自己的生活。
三、《深入北方的小路》中的存在主义元素1. 人的存在与自由在《深入北方的小路》中,人物们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和挑战,不断进行自我探索和选择。
他们的行动和选择都是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体现了人的存在的本质。
比如主人公在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时,需要勇敢地承担责任,这种勇敢的行为正是萨特式存在主义所强调的。
2. 生活的荒诞性作品中的人物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他们常常感到生活的无意义和荒诞性。
这种荒诞性正是萨特式存在主义所强调的,人们面对一个无意义的、偶然的世界,只能通过自己的行动和选择来赋予生活意义。
3.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品中的人物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有亲情的纠葛、友情的考验、爱情的挣扎等。
这些关系不仅体现了人的社会性,也体现了人在面对他人时的自由选择。
在萨特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和对话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人们相互影响、相互塑造。
四、萨特式存在主义在《深入北方的小路》中的体现1. 行动与选择的哲学萨特认为,人的存在是建立在行动和选择的基础上的。
在《深入北方的小路》中,人物们的行动和选择都体现了这一哲学思想。
他们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挑战,不断进行自我探索和选择,通过行动来塑造自己的生活。
2. 面对荒诞的勇气作品中的人物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荒诞的世界中,但他们并没有被这种荒诞所击败。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强调人的自由与选择的重要性。
在萨特看来,人的存在首先是“存在于世界中”的存在,也就是人被困在了一个不易逾越的文化和历史环境之中。
同时,这种文化和历史环境也定义了人的身份和价值,限制了人的行为自由和选择。
萨特认为,这种环境的限制不是由天性或者上帝所注定的,而是人自己创造的结果。
因此,当人接受了这种环境的限制,就会变得被动、虚无和无意义。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也和其他存在主义哲学家不同,他更加关注动态的人生现实,比如个体与群体、意义和焦虑、选择和行为等。
对于萨特来说,存在主义并不只是简单的承认人的存在是一个孤独、绝望和无意义的际遇,相反,它还强调个体在这种情况下所面对的视角重要性,以及他们通过自由选择行动所追求的意义。
萨特从“存在”这一概念作为哲学的起点,阐述了存在主义的核心问题:人与世界的关系。
萨特提出“存在优于本质”,即存在的本质不是通过人们内部的本质来定义的,而是通过人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来决定的。
这种观念表明了人类作为“萨特式的存在”的独特性,强调了外部环境、某些意外事件、获得财富或者相反的失去等不可预测性因素对一个人的存在方式构成了决定性的影响。
由此,萨特奉行主观主义的观点,强调了人的自由选择和责任。
他认为,自由意味着人必须承担行动的后果,无论这些后果是好是坏、有益还是有害的。
在萨特的哲学思想中,焦虑是一个核心问题。
他认为,人类的一生都会被焦虑所伴随。
这种焦虑不是来自外部的环境和物质条件,而是来自人们对于人生意义和行动后果的质疑和探索。
因此,萨特认为,人必须要认识到这种焦虑的存在,面对它,才能积极地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开展积极的创造性工作。
总之,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强调了人的自由选择、责任和行动,强调了意义和个体的重要性,在解决人类存在问题的时候,不仅涉及到人与自身的关系,也注重了人与社会和历史环境的关系。
萨特的思想试图解决人类生存的角色和实践问题。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1. 引言1.1 介绍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其核心理念是人类存在的本质是自由和责任。
萨特认为,人类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他强调个体的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的行为和选择构成了其本质,而非相反。
萨特还提出了著名的存在前提,即“存在优于本质”,这意味着个体在选择之后才确定了自己的本质。
在萨特看来,人类的自由意志是一个困境,因为人们不仅要承担自己的选择,还要面对无法掌控的外部世界。
正是通过对这种存在的绝望和无力感的体验,人们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自由。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挑战了传统的宗教和道德观念,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责任,对当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核心理念:存在先于本质和人类是自由的。
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意味着人类没有固定、确定的本质或目的,每个人都是自己创造自己的存在。
这与传统的哲学观点相悖,传统观点认为人类有一种本质或目的,而存在主义则否认了这种观点。
萨特强调人类是自由的,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人不是被生活、社会或命运所决定,而是通过自己的选择在不断地创造出自己的存在。
这种自由带来了责任和焦虑,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萨特认为人类的自由意志是根源于人的无意义存在。
他认为人类生而为人,没有固定的本质或目的,这种无意义的存在使得人类具有绝对的自由。
这种绝对的自由也带来了无休止的焦虑和不安,因为人类必须自己为自己的存在找到意义。
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力图揭示人类的自由、责任和焦虑。
通过否定固有的本质和目的,萨特强调每个人都是自由的创造者,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他的观点对当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自由意志和存在意义的思考。
2.2 萨特的自由意志观念萨特认为,人类具有绝对的自由意志。
他指出,人生的本质是无意义的,但在这种无意义中,人被赋予了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萨特是20世纪法国最杰出的哲学家、小说家和剧作家之一,他被广泛认为是现代存在主义思潮的奠基人。
他的思想对于人们问题的启示和挑战不言而喻。
他的哲学深度探究了人类存在的核心问题:生命的本质、自由的价值、罪恶的存在、现实的根源,以及这些问题与人类的身份认同之间的紧张关系。
萨特所提倡的存在主义,主张从根本上重新审视人类存在的本质,他认为人类是自由的、生命的自主者。
任何威权主义的权力体系,任何内在的规范、价值,都是荒唐的、虚伪的和虚假的。
在这一观点下,人类自由的行为和选择不受自然规律、道德规范或先验规则的限制,他们的行为和选择是以自己的价值观作为衡量标准。
因此,人类的存在是漫长的自我寻求、选择和建立意义的过程。
萨特的存在主义方式是从存在来探讨人类问题的,他把人类身份看做是由自身的行动所决定的。
在他的理论中,人类不是简单地接受社会和文化的规范,而是从自身的反叛精神中抵制这些规范。
在这一观点下,任何对人类自由的扼杀都会引起思想的自我反省。
这很好地诠释了萨特著名的“存在先于本质”的原则。
在人类自由行为的前提下,我们看到了萨特对自由和选择的高度重视。
在萨特看来,存在主义伦理学是一个完整而丰富的系统,至关重要的是简单地接受我们的存在并自由地选择行动的价值观。
这意味着拒绝道德的绝对追求和终极意义。
萨特主义者认为,我们的行为和选择是在某种程度上的伦理自我创造,我们必须通过自我建构来赋予行动以意义。
这需要每个人在基于自己价值观的个性选择中建立自我身份。
在萨特的哲学理论中,存在主义的一个关键元素是身份认同的重要性。
他的身份认同理论,探讨了人类如何建立和形成个人身份。
他认为,在自由和选择之中,我们仍然需要一种身份来界定自己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萨特认为身份认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从自己的无奈中寻找意义,同时积极地以自我为中心,为自己创造意义,并通过自我创造的意义来确定自己的身份。
在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是一种在现实生活中适用的哲学理论体系。
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存在先于本质、自我意识、自由和责任、死亡。
1、在先于本质“存在先于本质”为萨特所提出,代表了存在主义的形而上学。
这种形而上学同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有着本质的不同。
传统的形而上学一般给“本质”赋予了普遍的、抽象的以及形式的特征,而且一般认为在时间上来说,本质先于存在。
2、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使得存在先于本质的核心。
机器和物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因此他们是完全被定义的,一块石头无法做出任何不同的选择,向日葵无法选择跟着月亮前行,织布机无法用来缝线,物的本质是可以被规定的。
人与物的区分就在于人是有自我意识的,于是他对那些选择就不能视而不见。
我们不会责怪一个机器没有把事情做好,我们只会责怪设计机器的人。
一个喝醉酒而去伤害别人的人,我们就有理由责怪他,因为他当初可以选择喝或者是不喝酒,因为他是有自我意识的,他是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的。
自我意识是自由的开端。
在一群奴隶中,如果他们之中有一个发现了我们本来可以去推翻奴隶主的统治,我们生来为人而不是奴隶,他们才会有去推翻统治的选择。
首先意识到了选择的存在,于是便有了选择的权利。
3、自由和责任萨特对于自由有这样一个观点:“we are condemned to be free.”,我们被判处自由。
判处本来是用于罪人身上的词汇,我们被判处意味着我们一定是要为某件事负责任。
萨特在这里的意思就是我们身而为人,就是自由的,而拥有了自由之后,我们就拥有了责任。
我们自己可以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如果我们逃避了责任,或者选择不做任何选择,我们就会体验到存在主义式的愧疚(Existential guilt)。
这种愧疚总在我们不去做任何选择,而去逃避我们面临的情况时发生。
它也会在允许别人替我们做选择或者决定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发生。
4、死亡“既然我最终都要死亡,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死亡和意义问题可以看成是存在主义的核心问题,Gerald Corey在他的书中用一句很准确的话描述了这种感觉:“我的一生感觉就像是书中的任意一页,被很快的翻过,而没有人会在意这页书的内容。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理论评析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理论评析萨特是20世纪著名的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其思想深刻而复杂,对人类存在和自由意志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理论中,主要包含了自由意志、绝对责任和虚无等核心概念。
首先,萨特强调了人类的绝对自由。
他认为人类是自由的存在,我们没有任何先天的本性或目的,我们的生命完全由自己创造。
这种自由带来了巨大的责任,因为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承担起为自己和他人的选择造成的后果。
萨特用“存在先于本质”这个观念来表达这种自由主义的立场,强调了我们可以选择并塑造自己的生活方式。
其次,萨特认为人类的存在充满了孤独和绝对的责任。
他指出,我们每个人在做出选择的时候都在为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贡献,我们的选择对于他人和整个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做出明智的选择。
萨特认为,这种绝对的责任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并没有逃避责任的可能。
此外,萨特明确了人类生活中的虚无现象。
他认为,人类存在于一个没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中,我们生来就是孤独的和被遗弃的,没有神或超自然力量可以解决我们的困境。
因此,人类只能依靠自己,根据自己的选择和行为寻找生活的意义。
这种虚无的存在状态让人类面对自己的局限性和死亡的终结感,但也唤起了我们对自由和责任的深刻认识。
总的来说,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理论深刻而复杂,对人类自由意志、绝对责任和虚无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通过对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的思考,萨特提出了一种超越传统宗教和道德规范的自由主义伦理观,强调了个体的选择和行为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虽然萨特的理论充满了困惑和挑战,但它激励着我们认真面对自己的责任和选择,以更加自由和真实的方式生活。
萨特存在主义
谢谢观看Βιβλιοθήκη 相关简介一战后,存在主义在德国开始盛行,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一战后,德奥失败,十月革 命成功,1918—1928年柏林工人起义、武装斗争等等,严重威胁着德国资产阶级生存,他们心中充满了忧虑、烦 恼、恐惧以及悲观失望等阴暗情绪。然而他们又不甘心失败,时刻企图东山再起,复仇雪耻,为发泄他们的阴暗 情绪并把这种情绪引上自我奋斗的道路,从而把知识分子中的悲观、消沉颓废情绪纳入到资产阶级的复仇轨道, 存在主义哲学就应动而生了。而当希特勒的纳粹党正式上台,德国大资产阶级再次得势时,他们对存在主义所鼓 吹的那套消沉颓废思想便不那么特别爱好了。
萨特
二战后,存在主义在法国思想界占据重要地位,确立了基督教存在主义。一些作家,通过文学创作进行宣传, 扩大了存在主义的影响。法国的存在主义基本上分为两大派:
以西蒙娜·魏尔、加布尔埃尔·马赛尔为代表的基督教存在主义;
法国在二战中充满消极颓废、悲观失望情绪,知识分子中形成一种由于苦闷、孤独、被遗弃、找不到出路而 玩世不恭、放荡不羁的风尚。于是,标榜个人的生活、自由、存在放在第一位的萨特的存在主义受到极大欢迎, 被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当作最时髦的哲学。至50—60年代,它成为全欧最流行的哲学思潮。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以人类的自由和责任为核心,强调个体的存在和选择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类是自由的,没有固定的本质和目的,只有通过选择来定义自己的存在。
萨特强调选择的重要性。
他认为存在就是选择,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自己选择的责任。
人类的自由是一种负面的自由,即自由的不安。
人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但要为这些选择负责任。
他在《人类的尊严》一书中列举了多个例子,说明人们在面对选择时的困惑和不安。
萨特关注个体的存在。
他批判了传统哲学和社会的“客观化”倾向,认为个体的存在是真实的,而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他主张人们应当重视自己的具体存在和经验,并且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
萨特还强调存在的孤寂和绝对的自由。
他认为人类的存在是一个孤独的过程,没有他人能够完全理解我们的存在和选择。
每个人都必须自己面对自己的存在和选择,没有什么规则或价值观可以指导我们的行为。
他在《恶魔》中提出了“绝对的自由”概念,即每个人都是自己选择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观,没有任何外部力量可以限制我们的选择。
萨特提出了“他人的存在即是地狱”的观点。
他认为在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试图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观。
他人的存在成为我们的困扰和束缚,因为他们的存在使我们无法完全自由地选择和定义自己。
论萨特存在主义的自由观思想
论萨特存在主义的自由观思想萨特(Jean-Paul Sartre)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存在主义哲学对现代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萨特认为人类是自由的存在,即人类的存在先于本质。
在这种意义上,自由成为萨特哲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萨特存在主义的自由观思想。
第一,自由的本质萨特认为,自由是人类存在的本质,这种自由也是一种负担。
人类无法逃避自己的责任和选择,因为生命的每个瞬间都需要做出选择。
因此,自由的本质在于,我们需要为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承担后果。
第二,自由和选择在萨特哲学中,自由和选择密不可分。
萨特认为,人们的自由是通过选择实现的。
我们之所以可以称之为自由的存在,是因为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和信仰。
鉴于选择是一个行动,所以选择是一种自由的施展。
人们的创造力和决策能力是由他们的自由而产生的。
萨特认为,选择和自由伴随着责任。
每个选择都伴随着选择者的责任,因为选择会影响人类自身以及其他人。
与此同时,选择的后果不仅要由选择者承担,而且还要由所有受影响的人承担。
因此,萨特认为自由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好处。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基本上是一种自由主义哲学。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幸福。
在萨特的哲学中,存在就是自由。
他认为存在和自由是紧密相关的,并且自由应该是每个人的权利,因为没有被迫去遵从任何外部力量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总之,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强调了人类的自由本质,这种自由是通过人类的选择得以贯彻的,并且伴随着责任。
通过对萨特的自由观思想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由的含义,以及自由如何涉及到我们的责任,对现代人类的理解和生活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存在主义(萨特)的观点及其内在矛盾
存在主义(萨特)的观点及其内在矛盾战后影响最大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是法国的萨特。
萨特的人的发展观是以“存在先于本质”为前提的“绝对自由”的发展观,其理论本身存在内在矛盾,通过六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说明萨特的观点是无视社会对个人的决定性作用的自我中心理论。
存在主义非理性自由价值个人存在主义作为现代西方最大的人本主义流派之一,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是资本主义世界社会危机、信仰危机、科学危机的产物,它盛行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进入90年代以来,存在主义作为一种思潮虽然已成强弩之末,然而其思想已积淀下来,仍旧对中国当代青年的人生发展观发生着影响。
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者是19世纪的基尔凯戈尔。
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和胡塞尔的现象学是存在主义的重要来源,它的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
战后影响最大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是法国的萨特,由于他企图把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人们又称他的存在主义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一、让·保尔·萨特关于人的发展观的论述让·保尔·萨特(jean paul sartre,1905~1980),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在人的发展观上做过诸多论述。
第一,萨特在人的发展观上,“存在先予本质”被其称为存在主义第一原理,指出先有人的存在,经过世人的自由选择,然后才可能有具体的人的本质。
这里,存在是作为个体存在的自我意识和主观性,本质是指个体身上所具有的那些特殊质的规定性。
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于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按照这个自我设想去自我行动。
第二,在人的根本特征问题上,萨特指出“人就是自由”。
萨特从“存在先于本质”出发来论证自由,得出“自由是人的本质”的结论。
“我们被判了自由这样一种徒刑。
”从个人的主观性出发,任何选择都是合理的。
第三,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萨特主张“他人就是地狱”,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相冲突,个人与社会根本对立,这也是由个人的绝对自由观引出的必然结论。
简析萨特存在主义“人学”思想的基本观点
简析萨特存在主义“人学”思想的基本观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是萨特的一部重要读本。
在该书中萨特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并概括阐明了他的基本人学思想。
首先概述了此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分析了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最后对萨特的观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议,以期能客观地给萨特及其思想定位。
标签: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责任;马克思主义让-保尔·萨特是当代法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自称其哲学是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是一种从人出发、以人为中心、关心着人的哲学。
在他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中,萨特把“存在先于本质”作为存在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了出来,认为“哲学必须从主观开始”[1]4。
但是,萨特的哲学在关注了人的同时却脱离了社会现实,他所说的人成了抽象的人。
一、《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的基本观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是萨特针对“几种对存在主义的责难”所做的一次演讲,这本小册子扼要地阐明了萨特的基本思想。
他标榜自己的哲学是“行动哲学”、“自由哲学”,这首先得从命题“存在先于本质”说起。
此处的“存在”是指个人的存在,意即人的存在是先于人的本质的。
人一开始只是作为纯粹的主观性、虚无、可能性而存在,至于它的本质,即他的各种具体的、有质的规定性,如才能、专长、职业、贡献等则是出于纯粹主观性的创造,是可能性的实现。
总之“存在先于本质”是说先是人存在,然后才能说明自身。
从这个命题出发,萨特进一步论证了人是一种“自由的存在物”的观点。
因为假若存在确实是先于本质,人生下来就是空无所有的,那么就无法用一个定型的普遍的人性来说明人的行动,这就是说,人的任何行动、选择完全是意志自由活动的结果,“人,不外是由自己造成的东西,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这原理,也即所谓的主观性。
”[2]60萨特就把自由选择看作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属性,自由成了每个人存在的本质,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即使是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
萨特认为存在主义是一种人类面临的现实状况,它表明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无意义、荒凉和孤独的世界中。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在意义的缺失中被迫出现的,并提出了以下观点:
1. 存在优先于本质。
萨特反对相信人有一种固有的本质或目的的观念。
他认为人只有存在,而本质是被人自己创造的。
2. 人是自由的。
萨特认为人的存在是自由的,没有外力的束缚或者所谓的“宿命”。
他提出了“存在是由自由所创造的”这一观点。
3. 存在主义者面对孤独和无意义的世界时,应该承担个人责任。
萨特认为人必须承担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否则就没有真正的自由。
4. 生活的意义是主观的。
萨特认为人生的意义不是固有的,而是由人自己创造的。
每个人应该为自己创造出一种意义和目的,而非被社会、宗教、政治等因素所主导。
5. 存在主义者应该以行动来改变世界。
萨特认为存在主义者应该为改变社会、消除不公和困苦而行动。
人的行动应该基于自由和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萨特存在主义“人学”思想的基本观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是萨特的一部重要读本。
在该书中萨特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并概括阐明了他的基本人学思想。
首先概述了此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分析了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最后对萨特的观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议,以期能客观地给萨特及其思想定位。
标签: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责任;马克思主义让-保尔·萨特是当代法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自称其哲学是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是一种从人出发、以人为中心、关心着人的哲学。
在他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中,萨特把“存在先于本质”作为存在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了出来,认为“哲学必须从主观开始”[1]4。
但是,萨特的哲学在关注了人的同时却脱离了社会现实,他所说的人成了抽象的人。
一、《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的基本观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是萨特针对“几种对存在主义的责难”所做的一次演讲,这本小册子扼要地阐明了萨特的基本思想。
他标榜自己的哲学是“行动哲学”、“自由哲学”,这首先得从命题“存在先于本质”说起。
此处的“存在”是指个人的存在,意即人的存在是先于人的本质的。
人一开始只是作为纯粹的主观性、虚无、可能性而存在,至于它的本质,即他的各种具体的、有质的规定性,如才能、专长、职业、贡献等则是出于纯粹主观性的创造,是可能性的实现。
总之“存在先于本质”是说先是人存在,然后才能说明自身。
从这个命题出发,萨特进一步论证了人是一种“自由的存在物”的观点。
因为假若存在确实是先于本质,人生下来就是空无所有的,那么就无法用一个定型的普遍的人性来说明人的行动,这就是说,人的任何行动、选择完全是意志自由活动的结果,“人,不外是由自己造成的东西,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这原理,也即所谓的主观性。
”[2]60萨特就把自由选择看作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属性,自由成了每个人存在的本质,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即使是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最后萨特还进一步指出,就算世界上有什么天降的道德标准和普遍的道德规范,不管是何种情形,还总得人自己去理解这些标准,人还是自由的。
萨特的“自由选择”给他带来了一种责难:存在主义所主张的为所欲为是一种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学说。
萨特当然不赞同这一看法,他把自由和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个人责任”的观点。
在他看来,“存在先于本质”还包含了另一层含义,即决定了人对他的行为和本性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人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选择自己的本质并成就自己的未来的,因此,他必须对他的选择负责任。
并且我们在做出选择时,不仅仅为自己做出了选择,也同时为所有的人做出了选择,“因为实际上,人为了把自己造成他愿意成为的那种人而可能采取的一切行动中,没有一个行动不是同时在创造一个他认为自己应当如此的人的形象。
在这一形象或那一形象之间作出选择的同时,他也就肯定了所选择的形象的价值;因为我们不能选择更坏的。
我们选择的总是更好的;而且对我们来说,如果不是对大家都是更好的,那还有什么是更好的呢?”因此我们的责任比预想的要大得多。
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萨特进一步阐述了人由于对自己的行为必须负责任而必然不可避免的几种情绪,即烦恼、孤寂和绝望。
在他看来,烦恼是由人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责任感而产生的,但它并不都是消极的,因为人处于烦恼中就意味着他正面临无数多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催促着他进行选择,一旦其中一个可能性被选中了,他便获得了这个可能性的价值。
所谓孤寂,是说,因为上帝不存在,人在进行选择时只能受自己意志的决定,一切均由自己来选择,变得无依无靠。
至于绝望,是指人只能相信自己,不能依赖社会和他人。
萨特对人的这三种情绪的揭露是与他的“存在先于本质”一脉相承的,均由此第一原理推导而来。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是萨特对自己存在主义学说的简单阐述,也是我们了解萨特的重要渠道之一。
总的来说,他的思想有激励人们积极进取的一面,但却脱离了人所生活的社会现实和环境,使他所讲的人成了一种抽象的人。
二、存在先于本质为了形象的说明自己的观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的开始,萨特便举了一个关于制造裁纸刀例子,他说:在一把裁纸刀被制造出来之前,它的制造者即工匠的头脑中己经有了关于这把裁纸刀的“概念”了,人们很明确这把裁纸刀将会用来干什么、怎样去制造它和使用何种材质等,所以裁纸刀成了一件按照固定方式制造出来的物件,同时也是一个达到某一固定目的的东西,这时我们可以说,裁纸刀的本质概念先于裁纸刀的存在。
而其他物也是如此,所以物是“本质先于存在”的。
而人却不同,人是“存在先于本质”的,只是在此之前人们并没有发现而已。
上帝创世说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都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人类时就规定了人的性质。
18世纪的无神论唯物主义哲学家否定了上帝或神的存在,但是他们却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抽象的理性,认为每个个人都只是这种理性的显现而已。
萨特不同意传统哲学的这种观点,在他看来,认为人的本质先于存在就等于把人的地位降低了,把人类与物等同了,而“我们的目的恰恰是建立一个价值模式的人的王国,有别于物质的世界。
”只有存在主义是出于对人的关心才提出了与之相反的命题“存在先于本质”,“只有这个理论配得上人类的尊严,它是唯一不使人成为物的理论。
”人是“存在先于本质”的。
人首先存在、露面、出场,然后才能说明自身。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之初空无所有,作为一种单纯的主观性存在着,只是在后来人要变成某种东西,于是就照自己的意志造就他自身,“是懦夫把自己变成懦夫,是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1]7。
在萨特这里,人的存在与人的自由是一个东西,它们先于人的本质属性并且成为其前提和基础。
正因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所以人有了完全的自由,人才可以通过自主选择造就自己的本质,才能永远“是其所不是或不是其所是”[2]756,不断的进行自我否定,自我创造,自我超越。
而人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萨特认为:“人,不外是自己造就的东西。
”[2]60也就是说人就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而由于人每时每刻都在选择自己的本质,所以一个人的本质只有在他死后才能获得。
在这里,他把本质和现象等同了起来,认为既然本质是通过现象显现出来,且现象揭示本质,那么本质就是现象,现象就是本质。
所以,人“除掉自己的行动总和外,什么都不是;除掉他的生命外,什么都不是。
”这就是说,在萨特的思想里,人的本质与社会存在无关,它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人凭借自己的意志,自由的选择自己的行动,最终人的这一系列行动就创造了人的本质。
三、对萨特基本观点的评议萨特的思想受到了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
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帝国主义战争,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人类的尊严、命运、价值等在战争中成了被任意践踏的对象,人们对资产阶级极力宣扬的理性、人道、自由、平等、博爱等失去了信心。
人是什么?人生的前途和命运是什么?人们把更多的关注转向了人类自身,从而就为存在主义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战后,工业文明的发展并没有给人们很多幸福感,反而使人们越来越感到自己被自己创造的丰富的物质财富所主宰和奴役。
于是一股反对决定论、反抗理性的思潮便应运而生了,这就是存在主义。
它反映了人们悲观失望的情绪,体现了人们要求自由的愿望。
对萨特哲学思想有直接影响的是其老师——胡塞尔的现象学。
胡塞尔认为,真理存在于“纯粹的自我意识”的现象中,而要认识这种自我意识的现象,就必须运用“本质的直观”进行一系列的“还原”,以便最终发现自我意识的先验结构。
同时,他认为意识和对象是不可分的,意识活动也就是意识“构造”对象的活动。
借此,胡塞尔为存在主义哲学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海德格尔的哲学对萨特的思想也有重要影响,他的哲学始终有一个中心,这就是探讨存在的意义问题,他对传统哲学进行了批判,确定了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基本本体论。
所以,萨特的哲学在当时的因素影响下产生,是有其必然性的。
萨特强调人的存在先于本质,是对传统的“本质先于存在”观点的挑战和批判,高度赞扬了人的主动性,突出了对人的关怀。
他对上帝创世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决定论的反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共通之处,但是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认为不能离开现实的社会关系去理解和把握人的本质,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受到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制约。
人并不是像萨特所说的那样先是空无所有,而后才获得自己的本质的。
尽管在表面上看人的确是首先存在的,然而这并不是一种抽象的、空洞的存在,一个人,从他降生到人世间的那一刻起,便身不由己地被置身于既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之上,尤其是一定的生产关系之中,其中,最基本的是社会生产关系。
而萨特却忽略了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他由“存在先于本质”得出的人具有自由选择的观点也是片面的。
我们不否认人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行为,但这种自由并不是像萨特所说的是完全的绝对自由。
萨特的自由选择避免了上帝决定命运的宿命论,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但是他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了必然性,实质是个人的“主观性”。
按照马克思主义对自由的理解,自由与必然是对立统一的,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
恩格斯曾说过:“自由不在于摆脱客观必然规律而独立存在,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3]这就是说,人在社会中生存,个人的行为和选择必然受自然和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但人也有主观能动性,在不违背客观必然性的条件下可以充分发挥其自主权,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自由。
离开必然性的制约,自由无从谈起,绝对自由带来的只能是不自由。
不管怎么说,尽管萨特的存在主义“人学”有不合理之处,但就“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命题自身的逻辑含义而言,萨特坚持人的本质是后天获得的,坚决批判各种传统哲学“本质先于存在”的观点,反对那种用一个定型的、现成的人性来说明人的行动的哲学,这无疑是深刻的、正确的;萨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自由、个体的自主性等,也有其积极的成份。
参考文献:[1]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存在与虚无[M].陈宣良,译.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87.[3]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