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教学大纲及全套教案讲稿
内科学教学大纲(二)2024
内科学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内科学教学大纲(二)是内科学教学的拓展,旨在深化学生对内科学的理解和应用。
本文档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学生在内科学教学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第一大点:呼吸系统疾病1. 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概述2. 肺部疾病的分类和诊断3.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4. 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5.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第二大点:心血管系统疾病1. 心脏解剖和生理概述2.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分类和诊断3.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4. 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症状和体征5.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和介入治疗第三大点:消化系统疾病1.消化系统解剖和生理概述2.消化系统疾病的分类和诊断3.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4.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和体征5.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手术治疗第四大点:泌尿系统疾病1. 泌尿系统解剖和生理概述2. 泌尿系统疾病的分类和诊断3.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4. 泌尿系统疾病的症状和体征5. 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第五大点:内分泌系统疾病1. 内分泌系统解剖和生理概述2.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分类和诊断3. 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4.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症状和体征5.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激素治疗总结:内科学教学大纲(二)的五个大点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与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相关的解剖、生理、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
这将为学生的内科学知识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内科学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学分与学时:137学时(理论课74学时,见习课63学时),8.5学时一、课程性质和目的第一篇前言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和主干学科,是研究身体各内部器官或系统的疾病或失调的诊断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医学学科。
其内容繁多,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代谢与营养、结缔组织与风湿性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等。
教学与学习的难度较大,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它们有密切的联系。
内科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内科学在疾病方面所涉及范围。
通过讲解内科学各系统疾病,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各疾病的常见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和病理生理改变;掌握其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措施。
并将所学过的知识统一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诊断疾病的正确思路,进一步巩固原有的基础知识。
在学习中,学生首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人道主义的高尚医德,经过学习后务必扎实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毕业时能独立地防治常见病,为保护人民健康做出贡献。
内科学课程的学习,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
系统学习包括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堂系统讲课和与之相结合的临床见习。
本教学大纲结合教学时数的安排,以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通过理论课的授课,老师按照疾病的顺序讲解,使学生掌握内科学各系统疾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课堂系统讲课以教材为蓝本,通过结合教学指南、多媒体课件、临床图片资料等进行授课。
临床见习课通过具体的临床病例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问病史、体检,结合示教,讨论巩固理论课的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大纲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内科学学习的重点,领会其难点,解决其疑点,而达到教学要求。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一、熟悉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常见症状、体征的特点、意义和主要实验室与其他检查的选择和意义。
内科学医学教案模板及范文(2篇)
第1篇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本次课程的核心知识点。
- 了解相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医学专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疾病概述- 疾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 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2.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概述- 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3. 临床案例分析- 病例介绍- 病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4. 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讲授新课3. 案例分析4. 讨论与交流5. 总结与反思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2. 课后作业3. 临床技能考核六、教学资源1. 教材2. 教学课件3. 临床病例资料4. 相关文献二、范文课题:高血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高血压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
- 了解高血压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高血压患者病情的能力。
- 提高学生制定高血压治疗方案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高血压的认识,提高防治意识。
-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关爱患者。
二、教学内容1. 疾病概述- 高血压的定义: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 病因: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
- 发病机制:血压调节失衡、血管重构等。
- 临床表现:头痛、头晕、心悸、乏力等。
- 诊断要点:血压测量、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2.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降压、改善靶器官功能、预防并发症。
-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 药物治疗: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等。
- 非药物治疗:饮食、运动、戒烟限酒等。
3. 临床案例分析- 病例介绍:患者,男,55岁,反复头痛、头晕3年,血压最高达180/120mmHg。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
理论部分第一篇内科学绪论(自学)目标要求了解: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内科学的范围、内容、学习方法和发展,内科疾病的诊断与进展。
自学内容内科学的范围、内容、进展,内科疾病的诊断,学习内科学的要求和方法。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自学)目标要求了解: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病学、防治及研究进展.自学内容1、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及死亡情况2、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3、呼吸系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诊断(常见症状体征及常用实验室检查)、防治展望。
第二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自学)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第二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标要求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分级、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及治疗。
了解:本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及预防。
教学内容1、概念2、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3、病理及病理生理4、临床表现(1)症状:慢性咳嗽、咳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体征:肺气肿征.(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CT,血气分析及其他。
5、诊断根据高危因素、病史、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综合分析确定,分5级。
6、鉴别诊断同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的鉴别。
7、并发症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8、防治稳定期治疗,急性发作期治疗,治疗指南。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目标要求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了解:本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预后及预防。
教学内容1、概念2、病因及发病机制免疫学机制、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神经机制。
3、临床表现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咳嗽,胸部过度充气,广泛哮鸣音、呼气音延长。
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痰液检查,呼吸功能检查,血气分析,胸部X线,特异性变应原的测定。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自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心血管病的种类分类、诊断方法和防治策略。
2、了解心血管病的预后、研究进展、我国人口死亡率和流行情[重点及难点]心血管病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及研究进展。
【主要内容】一、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发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
二、心血管病的分类病因分类:先天性和后天性。
病理解剖分类:心内膜病、心肌病、心包疾病、大血管疾病、各组织结构的先天性畸形。
病理生理分类:主要是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
三、心血管病的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等资料作出综合分析(包。
诊断内容应该包括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等。
括传统检查项目和新的检查项目)四、心血管病的防治需要针对病因、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康复等几方面进行治疗。
五、心血管病的预后评价心血管病的预后。
六、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了解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循证医学指导临床。
第二章心力衰竭[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诱因和病理生理特点。
2、掌握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掌握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着重掌握洋地黄类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合理应用;以及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方法。
心衰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主要内容】概述一、心力衰竭定义二、心力衰竭的病因(一)基本病因1、原发性心肌损害(1)缺血性心肌损害(2)心肌炎和心肌病(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2、心脏负荷过重(1)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2)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二)常见诱因1、感染2、心律失常3、血容量增加4、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5、治疗不当6、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三、病理生理1、代偿机制:(1)Frank-Starling机制(2)心肌肥厚(3)神经体液代偿机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2、心力衰竭时各种体液因子的改变(1)心钠肽(ANP)和脑钠肽(BNP)(2)精氨酸加压素(VAP)(3)内皮素(ET)3、关于舒张功能不全4、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四、心力衰竭的类型1、按病理解剖分:左心衰、右心衰及全心衰2、按病情缓急分:急性心衰、慢性心衰3、按心肌舒缩功能分:收缩性心衰、舒张性心衰五、心功能分级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一、流行病学: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病患者的最终归宿。
13内科教学大纲(口腔)
《内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口腔专业使用)第一篇绪论目的要求:一、认识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临床医学的通性和独有的特性。
二、了解内科学的范围、内容、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三、略知内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发展。
讲课时数:自学教学内容:一、内科学的范围和内容。
二、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特点。
三、学习内科学的要求和方法。
四、内科学的进展(包括国内和国外)。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
(二)检查和诊断技术方面。
(三)预防和治疗方面。
(四)我国内科学近年来的成就。
教学方法:自学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目的要求 :一、了解肺炎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二、熟悉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三、掌握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和抗菌药物的选择;四、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及临床表现;五、了解葡萄球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和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药物的选择。
六、掌握肺脓肿的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
熟悉肺脓肿的病因,发病原理和鉴别诊断。
了解外科治疗的适应症。
讲课时数: 4 学时教学内容 :肺炎概述概述:阐述肺炎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取决于宿主和病原体的因素。
分类:一、解剖分类:重点讲述各型肺炎的影像学特点。
1.大叶性(肺泡性)肺炎2.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3.间质性肺炎二、病因分类:1.细菌性肺炎说明细菌是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
2.非典型病原体肺炎3.病毒性肺炎简单介绍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SARS),指出SARS的病原体就是病毒(冠状病毒)。
4.真菌性肺炎5.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6.理化因素所致肺炎三、患病环境分类1.社区获得性肺炎讲述定义、诊断标准和常见病原体。
2.医院获得性肺炎讲述定义、诊断标准和常见病原体。
临床表现:细菌性肺炎症状变化大,可轻可重,决定于病原体和宿主的状态。
讲述主要症状和体征。
诊断:重点讲述肺炎的诊断程序(包括确定肺炎诊断、评估严重程度、确定病原体)一、确定肺炎诊断:根据症状、体征和胸片检查可确定诊断,注意与肺结核、急性肺脓肿、肺癌、肺血栓栓塞症、非感染性肺部浸润相鉴别。
内科学教学大纲(一)2024
内科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内科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学科之一,涵盖了对人体各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内科学教学大纲是指导学生系统学习内科学知识的纲要,旨在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内科疾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内科学教学大纲(一)为主题,分为五个大点来概述其内容。
正文:大点一:基础知识1. 疾病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常见内科疾病的定义和分类,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2. 解剖和生理学:系统介绍人体各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知识,如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等。
3. 病因与发病机制:探讨内科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如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等。
4. 临床表现与诊断:详细描述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方法,如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等。
5.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介绍内科疾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方法,如心电图、血液检查等。
大点二:内科专科1. 心血管内科:介绍心血管内科的疾病诊疗方案和常用药物,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2. 呼吸内科:探讨呼吸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3. 消化内科:介绍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如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
4. 内分泌科:探索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5. 肾内科:详细描述肾内科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如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等。
大点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重要性:强调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在内科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2. 临床鉴别诊断:介绍内科疾病鉴别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如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鉴别等。
3. 影像学诊断技术:探讨内科疾病中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如X线、超声等。
4. 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读:指导学生正确解读常见内科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尿常规等。
5. 病理学诊断的意义:介绍病理学诊断在内科疾病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大点四:治疗原则和药物应用1. 治疗原则:阐述内科疾病治疗的原则,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内科学教学大纲及全套教案讲稿
内科学教学大纲及全套教案讲稿《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内科学》是重要的临床医学骨干课程之一,近年来医学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发展,这些新进展为《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提供广阔的素材。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在突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反映医学研究的新成果,并能更好地切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教研室主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单位组织我校附属第一医院、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省立医学院等附属医院内科学教研室的临床骨干教师编写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大纲,本教学大纲有以下特点:(1)根据学科发展状况及我校的教学特点,对每个系统疾病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取舍,使理论教学内容更加精炼,更加切合当前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兼顾到执业医师考试的基本要求。
(2)明确了每一章节“了解”、“熟悉”和“掌握”的内容,每个章节都增加了部分“课后思考题”,更有利于与前期基础课程的衔接,使《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安排更具有层次感,重点更加突出,有利于引导学生自学和课后复习。
(3)对《内科学》临床见习课教学大纲作了比较大的修订,如:明确了教学查房和临床医疗查房的内容和作用;明确了各系统必须见习的病种等。
三、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
由于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基础各学科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所阐述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因而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示教和见习、毕业实习等不同阶段和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和熟悉或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使能获得全面、系统的内科学基础知识,并在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使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医疗实践。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绪论【掌握】内科学的学习方法【熟悉】内科疾病的诊断。
【了解】内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进展。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掌握】1、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其特点;2、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熟悉】1、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免疫功能及呼吸功能。
2、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第二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自学)【掌握】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诊断及治疗。
【熟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及病理改变。
【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预防措施。
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3学时)第一节肺炎概述【掌握】1、肺炎的病因与分类2、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肺炎的的治疗原则。
【熟悉】肺炎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肺炎链球菌肺炎【掌握】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2、肺炎球菌肺炎的治疗措施。
【熟悉】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因及易患因素;2、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特点。
【了解】肺炎链球菌肺炎的预防措施。
第三节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掌握】1、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断;2、葡萄球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治疗措施。
【了解】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措施。
第四节肺脓肿(自学)【掌握】1、掌握肺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2、掌握肺脓肿的治疗原则及措施。
【熟悉】肺脓肿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第四章支气管扩张(2学时)【掌握】1、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表现、诊断2、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原则及措施。
【熟悉】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第五章肺结核(2学时)【掌握】1、掌握肺结核的病因;2、肺结核的临床表现;3、肺结核的诊断方法、程序,分类标准和诊断要点;4、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抗结核药的正确使用及大咯血的治疗。
【熟悉】1、结核病的发生与发展;2、肺结核的基本病理变化。
【了解】1、肺结核的流行病学2、结核病的控制策略与措施。
《内科学》教学大纲(本科)
内科学一、课程简介内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
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学科密切相关。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学科。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从事临床内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它临床各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奠定基础。
二、理论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总论了解内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情况;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及展望。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掌握内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
了解内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理、病理、预防;流感的特点。
3.肺炎掌握内容:肺炎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症肺炎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治疗;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了解内容:肺炎的概述、发病机制,肺炎链球菌肺炎、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其他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厌氧菌、真菌所致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4.肺脓肿掌握内容:肺脓肿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了解内容:肺脓肿的病理、预防。
5.支气管扩张症掌握内容: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了解内容:支气管扩张症的病理、预防、预后。
6.肺结核掌握内容:肺结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结核病在人体的发生、发展、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肺结核的痰菌检查、X 线特点与病理变化特点)、诊断方法、要点与鉴别诊断、结核病的化学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
教学大纲-内科
《内科学》教学大纲编写人:*** 审核人(专业或教研室负责人):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护理学院(部)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课程名称:内科学课程代码:Z094033课程类型:职业核心学分:3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6 实验(上机)学时: 2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解剖、生理等。
后续课程:检验临床课程。
二、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包括的范围很广,涉及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发生、发展的过程,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内科学所论述的这些内容在临床各科中具有普遍意义。
本课程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应达到的目标要求)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涉及面广;与许多基础和其他临床学科有密切联系而又有自身理论体系的学科。
学习内科医学三基学对疾病的认识,了解其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从事临床内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他临床各科提供理论实践依据。
在内科学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活动。
注意培养学生自学和讨论,亲自参加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和救死扶伤的良好医德医风,重视新的医学模式“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重视卫生服务目标的整体观,要从原有的医学范畴扩展到社会医学、心理学,即治疗疾病要配合心理治疗及社会群众防治。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总学时: 1 )主要知识点:介绍内科学的特点及发展重点:内科学特点及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1.熟悉内科学特点及要求。
2.掌握内科学的应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作业:课后题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总学时: 10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知识点:1.呼吸系统结构、功能。
2.详细讲授本系统疾病内容。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第一章贫血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贫血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
2、熟悉贫血的病因和形态学分类。
3、了解贫血的治疗方法。
【重点】贫血的基本概念、分类、病因诊断的重要性、诊断的步骤和方法。
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难点】贫血的分类【主要内容】一、概述:贫血的定义、影响正常值的因素。
二、分类:形态学分类和病因、发病机理分类。
三、临床表现:贫血时各系统的症状、体征;影响症状的各种因素。
四、诊断:1.病史;2.体检;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查、贫血的发病机制检查。
五、治疗原则:1.对症治疗;2.对因治疗。
第二章缺铁性贫血【目的要求】1、掌握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2、熟悉正常体内铁的代谢、发病机理。
3、了解发病情况和预防。
【重点】缺铁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
【难点】铁的代谢。
【主要内容】一、概述: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发病情况。
二、流行病学三、铁的代谢:人体内铁的分布、需要量、来源、吸收、运输、贮存、再利用和排泄。
四、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因:①铁需求增加而摄人量不足。
②铁吸收障碍。
③铁丢失过多。
2、发病机制:对铁代谢的影响、对造血系统的影响、对组织细胞的影响。
五、临床表现:1、原发病表现。
2、贫血表现。
3、组织缺铁表现。
六、实验室检查:1、血象2、骨髓象3、铁代谢检查(血清铁和转铁蛋白的饱和度、铁蛋白、红细胞内卟淋代谢)。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1、缺铁:体内仅有贮存铁的消耗、Hb 及血清铁等指标正常。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体内贮存铁消耗、FEP 升高、Hb 正常。
3、缺铁性贫血:除上述各项指标外,Hb 减少。
4、缺铁病因诊断。
(二)鉴别诊断:铁粒幼细胞贫血、海洋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转铁蛋白缺乏症。
八、治疗:1、病因治疗:强调病因治疗的重要意义。
2、补充铁剂:口服铁剂:常用制剂、用量、用法,毒副反应,影响疗效因素,疗效,治疗时间。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五篇泌尿系统疾病)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五篇泌尿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1、熟悉肾脏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2、掌握肾脏疾病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肾功能测定。
【重点】1、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生机理。
2、肾脏病的肾功能检查,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要求及防治原则。
【难点】1、肾脏的生理功能2、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生机理【主要内容】一、肾脏生理功能1、肾小球滤过功能.2、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3、肾的内分泌功能二、肾脏疾病的评估1、估计疾病病程2、尿液检查:蛋白尿(功能性、肾小球性、肾小管性、溢出性)、血尿、管型尿、白细胞尿、脓尿、细菌尿3、肾小球滤过率测定4、影像检查5、肾活检三、肾脏疾病的常见综合征1、肾病综合征2、肾炎综合征3、无症状性尿异常4、急性肾衰竭和急进性肾衰竭综合征5、慢性肾衰竭综合四、防治原则1、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和亲免疫调节剂等的合理应用2、降压治疗3、对症治疗4、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维生素 D3、降血脂、抗凝等5、肾衰竭的替代治疗6、中西医结合治五、进展和展望第二章肾小球疾病概述(自学)第三章肾小球肾炎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自学)【目的要求】1、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
3、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病理【重点】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难点】急性肾小球肾炎病理【主要内容】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病理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尿异常、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免疫学检查异常四、诊断和鉴别诊断五、治疗六、预后第二节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自学)【目的要求】1、了解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
2、熟悉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3、掌握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理【重点】急进性肾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难点】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理【主要内容】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病理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急骤起病,症状似急性肾炎但均较严重,病情持续进展,肾功能急骤恶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内科学课程代码101005E 英文名称Internal Medicine课程性质专业课开课单位临床医学部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含定向培养方向)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0101029)、组织学与胚胎学(0101070)、生理学(010201Y)、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10601P)、病理生理学(0102030)、病理学(0103010)、医学免疫学(0105019)、药理学(0701010)、诊断学(1010010)、医学影像学(1010031)。
学分11学分总学时198学时开课学期第7、8学期二、课程简介:《内科学》是重要的临床医学骨干课程之一,近年来医学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发展,这些新进展为《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提供广阔的素材。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在突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反映医学研究的新成果,并能更好地切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教研室主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单位组织我校附属第一医院、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省立医学院等附属医院内科学教研室的临床骨干教师编写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大纲,本教学大纲有以下特点:(1)根据学科发展状况及我校的教学特点,对每个系统疾病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取舍,使理论教学内容更加精炼,更加切合当前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兼顾到执业医师考试的基本要求。
(2)明确了每一章节“了解”、“熟悉”和“掌握”的内容,每个章节都增加了部分“课后思考题”,更有利于与前期基础课程的衔接,使《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安排更具有层次感,重点更加突出,有利于引导学生自学和课后复习。
(3)对《内科学》临床见习课教学大纲作了比较大的修订,如:明确了教学查房和临床医疗查房的内容和作用;明确了各系统必须见习的病种等。
三、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
由于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基础各学科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所阐述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因而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示教和见习、毕业实习等不同阶段和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和熟悉或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使能获得全面、系统的内科学基础知识,并在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使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医疗实践。
2、在已学习诊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知识、方法和技能,做到病历书写合乎要求,同时学会有目的采用现代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技术,结合内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分析综合与逻辑推理的临床思想方法,作出全面诊断。
3、在实习期间,通过临床实践提高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
要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运用基础学科与内科学知识来分析,解决诊断及防治上的实际问题,又从临床实践来检验认识的正确性,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充实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内科常用的诊疗技术。
5、对急、危、重病人有一定应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毕业时独立防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毕业后通过实践,能进行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继续提高理论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以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一些少见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要性的疾病。
大纲中以了解、掌握、熟悉来反映。
四、教学方法理论、见习、实习五、教材及参考书“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第八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
第一篇绪论第一篇绪论1.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学好《内科学》的基本方法。
2)熟悉《内科学》定义、地位、研究范围;3)熟悉医学模式的发展规律,熟悉循证医学的概念;2.学时分配理论课:2学时3.学重点内科学的定义、地位和范围4.教学难点医学模式的发展规律,循证医学的概念5.理论教学内容1、内科学的定义、地位和范围,强调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2、内科学的发展(1)社会的发展推动医学的进步(2)现代医学的兴起(3)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医学的影响(4)各分支学科的发展(5)医学观念的进步: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从整体医学、分科医学到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3、内科学的进展与展望(1)临床基础进展(2)诊断技术进展(3)治疗进展(4)现代医学和现代临床研究方法4、学习内科学的方法(1)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2)掌握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3)培养临床思维,掌握医学科学思维方法(4)拓宽视野,掌握医学的科学和艺术6.思考题1了解内科学的特点与发展;2、熟悉学习内科学的方法。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理论课:19学时,实验/见习/讨论课/课程实习:学时慢性支气管炎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分期,诊断分期要点及防治方法。
(2)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各种致病因素尤其是吸烟在发病中的作用。
(3)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特征。
2.学时分配理论课:1学时3.教学重点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分期4.教学难点(1)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的鉴别;(2)根据慢支的分期进行治疗。
5.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慢性支气管炎的特征、发展过程和发病情况(2)病因和发病机理指出慢性支气管炎病因和发病原理尚未完全明了,可能由于机体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着重说明机体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对发病的关系。
(3)病理指出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变化特征及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的过程。
(4)病理生理早期一般肺功能正常,后期可出现肺功能障碍。
(5)临床表现①症状:重点阐述咳、痰、喘三大症状。
②体征:重点指出早期无特异体征,发作时可闻干湿性罗音及并发肺气肿时的体征。
③临床分型、分期:分型:单纯型和喘息型分期: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6)实验室和其他检查①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及心肺并发症的有关征象。
②肺功能检查:可表现轻重不等的肺功能障碍。
③痰液细菌学检查及血液检查。
(7)诊断和鉴别诊断①诊断:根据我国制定诊断标准诊断。
②鉴别诊断:着重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和肺癌等鉴别。
(8)治疗指出不同病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①发作期治疗②缓解期治疗: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为主。
③中医治疗(8)预后无并发症者,预后良好,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者,预后较差。
(10)预防戒烟并避免或减少外界因素影响,保护上呼吸道防御功能。
6、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7、课后思考题(1)慢性支气管炎常见的并发症;(2)常见肺功能指标。
(3)试述慢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和矽肺的鉴别诊断。
(4)试述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
(2)熟悉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因,发病机理,鉴别诊断,治疗。
2.学时分配理论课:1学时3.教学重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诊断和治疗原则4.教学难点COPD的规范治疗5.理论教学内容(1)病因和发病机理:指出COPD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着重说明机体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对发病的关系,包括吸烟,职业粉尘,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平衡因素。
(2)病理:指出COPD病理变化特征,慢性支气管炎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的过程及其病理变化特征。
(3)病理生理:阐述COPD的肺功能改变,包括通气障碍、残气增多、肺泡膨大,内压升高,毛细血管受压以及毛细血管床减少。
从而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最终出现呼吸衰竭。
(4)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
(5)辅助检查:①X线检查。
②肺功能检查对诊断COPD有重要意义。
③实验室检查:指出痰细菌学,血液检查及血气分析的临床价值。
(6)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根据吸烟等危险因素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并排除可以引起类似症状和肺功能改变的其他疾病,综合分析确定。
强调肺功能在COPD诊断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主张对稳定期COPD采用综合指标体系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7)鉴别诊断:着重COPD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剂及支气管肺癌等的鉴别。
(8)并发症:肺部急性感染,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9)治疗:①急性加重期的治疗A.确定急性加重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治疗地点。
B.支气管舒张药C.控制性氧疗D.抗生素E.糖皮质激素②稳定期的治疗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为主A.戒烟,脱离污染环境B.支气管舒张药C.祛痰药D.糖皮质激素:对重度极重度,反复加重的患者,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合制剂。
E.家庭氧疗6.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7.课后思考题(1)COPD与支气管哮喘鉴别(2)COPD的综合评估(3)COPD的肺功能判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急性加重期的具体治疗措施。
(2)熟悉本病的发病机制:掌握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机制;熟悉慢性肺心病的并发症。
(3)了解本病是以肺功能不全为基本矛盾的全身性疾病和本病的病因。
2.学时分配理论课:1学时3.教学重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4、教学难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5.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定义、流行病学。
(2)病因慢性支气管疾病、肺病变;胸部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其他(3)发病机制①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原因(着重于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②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的原因③其它重要脏器损害(4)临床表现①肺、心功能代偿期:主要为胸肺基础疾病的表现。
②肺、心功能失代偿期:主要为呼吸衰竭,可有右心衰竭、心律失常。
(5)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血液检查的价值。
(6)诊断与鉴别诊断①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以及X线、EKG、超声心动图作出诊断。
②鉴别诊断与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原发性心肌病鉴别要点。
(7)治疗①急性加重期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等,强调强心、利尿、镇静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②缓解期的治疗(8)并发症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9)预后肺心病常反复急性加重致肺功能损害渐加重,多数预后不良。
积极治疗可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6.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7.课后思考题(1)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在慢性肺心病中的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