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轴对称再认识的说课稿
轴对称再认识(一)的说课稿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的第一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图形,人们装饰、布置生活环境时也经常利用这类图形。
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同学们既可以了解轴对称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又能提高欣赏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之前在三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本节课将继续探讨有关轴对称的知识,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时,多给学生展示有关轴对称的图片,使学生从中充分感受对称的意义和对称图形的美。
组织“折一折,辩一辩、画一画”等活动,增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与体验。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根据对称轴的特点,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是: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说教具学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和学具,教具有多媒体课件,学具是有关图形的纸片。
说教学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教法有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利用动手实践、自主思索、合作交流等学法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从而体现归纳、推理的能力、让大家各种感官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去,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厚积而薄发。
在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分别是情景导入体验对称、探究新知理解对称、巩固练习应用对称和反馈总结提升对称四个环节。
《轴对称再认识1》说课稿
《轴对称再认识(一)》说课稿说课内容:《轴对称再认识(一)》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1~22页的内容。
说教材分析:“轴对称再认识(一)”是本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的第一节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首先呈现了“我们经常见到的平面图形”的主情境,并以此为学习材料,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围绕主情境,设计了以下问题:第一个问题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第二个问题讨论平行四边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强化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的认识;第三个问题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轴对称,加深学生对对称轴概念的理解。
说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能在操纵过程中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历探索过程,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难点:能正确的表示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以生动有趣的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然后引导发现法,以教促学法,本节课学生的学法应是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本节课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说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剪纸艺术视频,学生欣赏,课件(第1—4张),学生欣赏后提问:我们的民间艺术家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剪出一幅幅优美的图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知道是什么吗?(生回答)1、怎样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2、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出示课件第5张,)师板书课题3、出示学习目标(第6张)二、探究新知出示课件71、自学提示:请同学们自学课本21页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下面三个问题。
(1)把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将这些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对折后折痕两侧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有()(2)图3,图6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3)你发现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2、学生讨论后汇报A、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中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一、说教材
《轴对称再认识(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 文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将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旋转、图形 的运动及设计图案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 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造了一 个学有所获的空间。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课前导入 师: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师:能分别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吗? 师:同学们对于这些平面图形都很了解,如果我把它们进行对折,就会发 现它们的另一个特点。 生:判定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关于轴对称的知识你有哪些了解? 生介绍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对称轴 。 师: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关于轴对称的知识。
《轴对称再认识(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 级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再认识(一)》的课文内容。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 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2.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看看能画几条?
( )条
( )条
3. 在下列图形上补一个小正方形,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形,你有多少种
画法?
答案:
板块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五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轴对称再认识(一)
师:通过对白和画图,你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得出: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 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菱形 有两条对称轴,特殊的四边形有一条对称轴。
北师大版五上数学说课稿《轴对称再认识(一)》
轴对称再认识(一)一、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该单元包括轴对称再认识、旋转、欣赏设计三个内容。
“轴对称再认识(一)”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了解轴对称的基础上进行的再认识教学。
学生们在初中将继续学习轴对称的概念,因此,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教材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
由于对于一些特殊的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学生会有所争议,所以教材出示了除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外的一般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判断。
让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等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验证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从而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更深刻的认识。
接着让学生找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为后面再次学习轴对称图形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图案、物体的欣赏,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想象力这样的目标设计,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寺征,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理解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其对称轴。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袋,实物投影器,学生自备直尺、笔、剪刀等。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善于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此时的学生拥有浓厚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
三、教法分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标准中还强调“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
课堂中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少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四、学法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能力。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再认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再认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再认识》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重要内容。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并能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轴对称的基本概念,他们对轴对称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性质和运用,他们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并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操作式教学法。
同时,我将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图片,如剪纸、蝴蝶等,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轴对称的性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的性质,并引导学生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3.应用轴对称的知识: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给予反馈和指导。
4.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轴对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轴对称再认识(一)》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三章“轴对称”的第一个课时。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学会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并能够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具体内容包括:1. 轴对称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 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到图形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 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寻找并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纸、衣服、建筑等。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 能够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并能够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剪刀、纸张。
学具:剪刀、纸张、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剪纸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剪纸作品都是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的,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轴对称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 讲解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到图形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衣服、建筑等。
三、动手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用剪刀和纸张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2. 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衣服,找出衣服上的轴对称现象。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2. 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到图形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1轴对称再认识(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1轴对称再认识(一)|北师大版一、教材解读本课根据《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图形的认识与运用”中的2.1内容设计,主要包括轴对称的概念、性质及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在课本中,轴对称的定义是:“如果有一条直线,把一张图形沿着它折叠后能使两部分重合,那么这条直线就是这张图形的对称轴,这个图形就是以这条对称轴进行轴对称的图形。
” 通过这个定义,学生们能够初步了解什么是轴对称、怎么去找对称轴。
二、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2.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方法去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3.能够利用轴对称的思想去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1.通过对轴对称的性质进行学习,掌握轴对称变换的方法,以及轴对称的性质和规律。
2.运用轴对称的方法进行图形变换,包括单纯的轴对称和复杂的组合轴对称。
3.通过实例分析,启发学生发现轴对称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完成以下练习:在课桌上放置一个图形,并让学生找图形对称的轴。
2. 知识讲解1.通过实例演示轴对称的概念、性质以及寻找对称轴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讲解。
2.探讨轴对称的具体操作,包括轴对称变换的方法、复合轴对称变换等。
3. 练习巩固1.提供图形供学生进行轴对称变换练习,检验学生的对轴对称的掌握情况,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其他复杂的变换。
2.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情景中去运用轴对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拓展应用通过讲述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如衣裤的对称、生活间的布置等,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效果评估1.设计相关的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2.在问题解决活动中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在他们是否能把轴对称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定期进行小测验,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六、教学思考1.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并提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再认识(一)》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应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轴对称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性质,能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性质,能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例引导、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单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实例,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发现轴对称的性质,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3.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能力。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的性质,明确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练习巩固: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轴对称的性质和应用。
【精品】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1 轴对称的再认识(一) ︳北师大版(2014秋 )
《轴对称再认识(一)》说课稿轴对称再认识(一)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学生第一次接触轴对称是在三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这次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的基础上过渡到平面图形。
这样的课很纠结,浅了是复习课,深了学生不能接受,所以我这节课我上得很纠结也上得很尴尬。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本首先呈现了“我们经常见到的平面图形”的主题情境,并以此为学习材料,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围绕主情境,设计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第二个问题讨论平行四边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强化对称轴图形特征的认识;第三个问题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加深学生对对称轴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时我主要还是通过让学生在折中去认知、理解、强化轴对称图形,意图是让学生在折中感知平面图形的轴对称问题,从而过渡到空间思维。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能根据对称轴的特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在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中,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是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是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分析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进行:一是游戏激趣,导入新课,二是动手操作,概念强化。
三是归纳总结,巩固练习。
四是拓展应用,能力提升。
现在说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导入部分,我采用的是猜图游戏,主要是复习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导入今天的课堂教学。
第二个环节是动手操作,概念强化。
出示“平面图形”,先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然后用对折的方法去验证自己的判断,意图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在判断与验证中出现了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分歧,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再次对折、讨论,让学生真正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明白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再认识(一)说课稿
轴对称再认识(一)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轴对称再认识(一)》在数学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几何图形和对称概念后,对轴对称知识的一次深入探索。
本课内容不仅巩固了轴对称的基本概念,还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提升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作用与地位轴对称是几何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它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轴对称再认识(一)》作为轴对称知识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并为后续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更复杂几何概念打下坚实基础。
(2)主要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包括:- 轴对称的定义及其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识别与绘制;- 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轴对称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建筑、艺术、设计等领域。
此外,轴对称在数学内部的联系也非常紧密,如与中心对称、旋转对称等概念的联系,以及与代数中的对称性问题的联系。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轴对称的定义及其性质;- 能够识别和绘制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了解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轴对称美的感知,提高审美情趣;-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 轴对称的定义及其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识别与绘制;- 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 轴对称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轴对称图形的绘制;- 解决与轴对称相关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在教学《轴对称再认识(一)》这一课时,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突出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差异。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1 轴对称再认识(一)(3)-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1 轴对称再认识(一)(3)-北师大版I. 教学目标1.知道某个图形或实物的对称轴并能在此基础上判断轴对称性;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方法求解;3.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II. 教学重点1.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2.轴对称的应用。
III.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方法求解。
IV.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老师问学生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吗?有哪些图形、实物是轴对称的呢?2.学生回答后,老师介绍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是指沿着某个轴线对称,左右对称重合的图形即为轴对称图形。
3.老师再举例说明:手是轴对称的实物,镜子是能体现轴对称性质的实物。
2. 学习(30分钟)1.老师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上任何一点的对称点关于该轴对称,轴上的点不动,对称图形中的点顺序翻转。
2.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找出对称轴及对称点。
3.通过画出轴对称图形,让学生体验轴对称的操作,体会轴对称与不对称的差别。
4.老师询问如何判断点是否在轴上,让学生学习如何判断轴上的点。
5.老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几个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及对称点。
6.老师让学生对几个图形进行翻折实验,确定它们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 拓展(10分钟)1.老师让学生自行找出身边的轴对称图形或实物,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及对称点。
2.老师引入轴对称的应用,介绍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医生拍摄的X光片、做镜子、做卡片等。
3.老师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轴对称找到对称点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15分钟)1.按照课本上的习题要求做练习题,体验轴对称的应用,提高解题能力。
2.在讲解解题方法的同时,学生可以自己在纸上画出轴对称的图形,找到它们的对称轴及对称点。
V. 总结(5分钟)1.老师让学生总结轴对称的性质和应用;2.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轴对称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老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1轴对称再认识(一)》(2)-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1 轴对称再认识(一)》(2)-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1 轴对称再认识(一)》(2)-北师大版,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画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提高学生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已经能够识别和画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但是,对于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识别和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能够识别和画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交流,学生能够提高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识别和画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2.教学难点: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轴对称的规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讲解轴对称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通过实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概念。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动脑,巩固所学知识。
4.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5.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再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再认识》说课稿一、课程背景本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的《轴对称再认识》单元,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轴对称,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并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轴。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能够正确进行判断和辨认轴对称图形。
•技能目标: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轴,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轴对称相关的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轴对称,培养学生判断和辨认轴对称图形的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轴,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轴对称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启发•引入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对称的图形?对称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问题,并引出对称轴的概念。
•引入本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轴对称。
轴对称是一种特殊的对称方式,它与我们平时所见到的对称有什么不同呢?2. 概念解释与示例展示•讲解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是指图形中存在一条直线,该直线将图形分成两个对称的部分,其中一部分经过折叠或旋转可以与另一部分完全重合。
•通过示例展示轴对称图形,并请学生辨认是否具有轴对称。
•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3. 轴的寻找与判断•提示学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轴的方法:可以通过试探法,先找出一个可能的轴,再验证是否符合轴对称的条件。
•给出一幅轴对称图形,指导学生找出轴,并解释找轴的过程和方法。
•继续给学生一些练习,让学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轴。
4. 轴对称与运动•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与图形运动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在一个轴对称图形上移动或旋转,它还是轴对称的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问题,并给出正确答案。
5. 拓展与应用•给学生一些拓展和应用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1 轴对称再认识(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2.1 轴对称再认识(一)∣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找轴对称图形和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巩固理解轴对称的性质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画图找轴对称图形•能够通过观察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够通过分析轴对称性质解决问题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认真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对轴对称的兴趣与认识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教学•轴对称的方法及应用的讲解2.教学难点•轴对称的性质较为抽象,需要学生认真理解•轴对称的应用需要学生进行分析与判断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复习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利用生活中的例子,介绍轴对称的应用2.讲授(30分钟)•介绍轴对称的方法及应用•给学生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并让学生独立找出轴对称线•扩大应用,让学生分别通过观察和画图来找出轴对称图形,并学习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3.练习(15分钟)•让学生读出每幅图形的轴对称性质,并找出相应的轴对称线•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轴对称图形的判断练习,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总结轴对称的性质及应用方法•与学生交流有关轴对称应用的常见问题,以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5.作业(5分钟)•课后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以及找出生活中存在的轴对称图形,并标出轴对称线四、教学反思轴对称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几何概念,也是属于较为抽象的定义。
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这个概念,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是本次课的教学目的,授课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了在应用上的讲解。
通过应用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也帮助他们巩固数学知识,让知识产生真正的生命力。
轴对称再认识(一)说课稿
轴对称再认识(一)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轴对称再认识(一)。
对称既是数学概念,又是美学常用的概念。
现实生活中,如在建筑、造船等行业和各种包装的图案中,常常可以看到对称美。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已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2.自然界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础。
3.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地开展讨论,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感受美探索美的规律的过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对称轴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在探究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所带来的美。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初步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4.经历与他人合作探究、合作创作的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学习方法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方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本课内容和以上教法,采用的学法如下:实践法、练习法。
五.活动过程一.活动准备阶段学生(一把剪刀,三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片,直尺,同桌两人准备附页1的小图形共8个),教师(教学课件、三角板)。
二.整个活动过程叙述。
1.创设情景,初步感受美。
(1)通过剪纸来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2)交流感受:你有什么感受?这些图形为什么如此美?你有什么发现?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图形,它们的美有着共同之处:板书轴对称图形。
同学们想知道轴对称图形方面的什么知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共同来学习探究这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再现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美的欲望)。
2.探索轴对称图形美的规律。
(1)出示小组探究目标:怎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小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再认识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再认识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再认识一》这一节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轴对称的概念,他们对轴对称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运用,部分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教学难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轴对称图形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衣服、剪纸等,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如两部分折叠后能够完全重合等。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进一步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对称轴的定义、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等。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轴对称再认识(一)》北师大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课堂互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轴对称再认识(一)》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轴对称的情况?”比如,我们常见的剪纸、衣服图案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轴对称的奥秘。
-对于轴对称与其它几何变换的区分,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各自的性质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知识。通过讲解、示范、操作、讨论等环节,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轴对称再认识(一)》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中的《轴对称再认识(一)》。主要内容有:1.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能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2.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如对称轴、对称点等;4.能够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简单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轴对称的再认识》说课
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说课一、说教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在四年级又研究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以上内容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知识的基础和经验基础。
轴对称在认识(二)是教材改版后的新内容,学生在三年级直观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时隔一年多,有必要对知识进行复习。
为此,教科书设计了这个关于轴对称图形的复习问题。
轴对称(一)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而轴对称在认识(二)则是能不全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材设计了三个问题,其中,前两个问题是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在方格纸上画出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目的是以丰富学生画轴对称图形的经验,进一步帮助学生熟悉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二、说学情:学生对于轴对称应经有了直观的认识,但却只是停留在一个看的阶段,对于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把握的还不十分准确。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及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画图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或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经历画图的过程,掌握画图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史宁中老师在《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一书中说过:“几何作图是思维抽象的具体表现,也是培养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本节课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所以不能只停留在在简单的直观认识上,因此细致的观察和大胆的想象是帮助我们达成目标的前提。
所以课的伊始创设了一个观察图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观察和想象的重要作用,有意识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从生活情境的引入到抽象的图形的引入,是引导学生逐步抽象的过程,借助淘气的错误认知进入下一环节更深入的学习。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轴对称再认识(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轴对称再认识(一)-北师大版一、课堂背景本次课的教学对象为五年级学生,课程内容为轴对称再认识,教材使用北师大版。
本节课主要围绕如何使用轴对称性质来解决问题展开,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轴对称概念,知道什么是轴对称线。
2.能够正确使用轴对称线解决问题,理解轴对称性质。
3.能够运用轴对称性质,找到物体的轴对称线。
三、教学过程(一)概念解释首先,通过引入一道问题引出轴对称的概念:如果你沿着一条直线将一张图翻折过去,翻折后的图与原图重合,那这条直线就是这张图的轴对称线。
让学生试着思考:如果把一个不规则图形沿着某条线翻折,最后发现翻折后的图形与原图重合,那么这条线也是轴对称线。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轴对称线并不是唯一的。
同一个图形可能有多条轴对称线,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找出其中一条。
(二)轴对称线在图形中的运用接下来,老师可以引入示范问题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其解法。
例如:请以点A为对称中心,用轴对称的方法将图形翻折,得到新的图形。
解决问题时可以采用老师演示和学生发言的方式,激发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三)课堂练习接下来,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小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四、教学要点1.轴对称概念:沿某条轴将原图形翻折,使得翻折后的图形与原图形重合的这条轴叫做轴对称线。
2.轴对称的应用:通过轴对称性质,找到物体的轴对称线来解决问题。
3.轴对称的注意事项:同一个图像可能有多条轴对称线,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找到其中的一条轴对称线。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们深入了解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具有了更丰富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互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再认识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轴对称再认识(一)》,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完成我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轴对称再认识(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将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旋转、图形的运动及设计图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基于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提点,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确立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对称图形及对称轴,能根据对称轴的特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喜爱。
(三)重点难点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立为进一步认识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将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归纳概括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对于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同时,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说教法学法(一)教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4、归纳总结法:在学生探究、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学法1、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对称再认识(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轴对称再认识(一)》,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完成我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轴对称再认识(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将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旋转、图形的运动及设计图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基于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提点,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确立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对称图形及对称轴,能根据对称轴的特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喜爱。
(三)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立为进一步认识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将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归纳概括能力已经逐步形成,他们很愿意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归纳整理,找出规律。
他们在探索新知识上,主动性已比较强。
同时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
并且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它是进一步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将采取动手操作法、探究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练习法等几组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以此为依据,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将小组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并掌握新知。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学习的有效性,突出《轴对称再认识(一)》这个内容的知识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分别是复习导入、引入新课,合作交流、探求新知,练习巩固、拓展应用,总结全课、深化目标。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复习导入和后面的引入新课重复遇到这样的情况想办法避开)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不用打出,以后都用出示)一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菱形、等腰梯形,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轴对称图形)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三年级直观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时隔一年,有必要对这一知识进行复习,唤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
】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21页主题图,这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同学们拿出事先从附页1中剪下来的图1,折一折,填一填。
(1)独立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全班交流:和同学们说一说你的折法和判断方法。
通过大家的交流,让学生明白: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2、图3是轴对称图形吗?
(1)学生可能对图3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产生争议,部分同学往往会误认为是轴对称图形,针对这一问题,我提出两个思考问题:一是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二是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利用平行四边形纸片折一折,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折法,说一说为什么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折一折的活动中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对称轴,并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来培养学生的探究与交流能力。
3、课件出示教材21页表格,学生读题
(1)提问: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
(2)独立完成这道题
(3)学生完成后在小组进行交流,然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小组交流成果。
之后,我在ppt上用动画显示每一个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及画法,并总结归纳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一定只有一条。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真正的把学习的主动交给学生,落实了新理念。
(三)练习巩固、拓展应用
我采用的是教材22页的三道练习题。
第一题让学生再次经历判断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第二题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第三个图形有两条对称轴,鼓励学生画出这个图形的所有对称轴,但不做全班统一要求,学生只要画出一条即可。
第三道题为实践题,猜测一个图形折叠与打开后是什么样,同桌之间仿照淘气与笑笑,进行剪一剪、猜一猜、画一画。
这道题即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以及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这样多形式、多梯度的联系,即巩固了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课程新理念。
(四)总结全课、深化目标提出:你学习了本节课后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应用这一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可以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这样即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板书,能够清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即简单明了,又突破了重难点,使学生很容易知道本节课所学内容,也便于学生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