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观念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我们今天的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力量的源泉,这一切使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然而有些教师意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并尝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却遭到了失败,于是这些教师宁可对这种教学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而且继续采用老方法进行教学甚至在课堂上想有意识的去体现新理念,但又显得生硬而不自如。
那么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呢?现就针对以这种情况浅谈一下我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一、要继续关注学生的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是课堂上必须遵守的规则,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的确进行课堂教学没有一定的纪律是不行的,试想,如果在课堂上谁想起来就起来,想走就走,岂不乱了方寸。
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怎样看待课堂纪律?什么样的课堂纪律是好的,什么样的是不好的。
有的教师曾经形象地比喻班级课堂纪律好的:“上课时,掉一根针都能听见”,此言虽然有些夸张,却足以证明其课堂上相当安静,如果教师不讲课,就没有别的声音了。
课堂上安静就是纪律好么,学生们都在做什么了?教学的本质是交流,是师生之间相互地沟通与对话,是思维的激活、碰撞与交锋,因此,评价课堂纪律,用是否“安静”作为标准是显然不行的。
如一位教师在讲《什么是面积》这一节公开课的时候,教师叫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多余的动作很少有,当教师让学生动手比较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面积哪一个大时,学生能举手回答。
但问到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却不敢举手回答,教室内十分安静,甚至可以听到学生的呼吸,那么这样的安静的课堂纪律就是好吗?而另一个班级的学生上同样的课,所有的学生则在小组活动中你说我拼、相互合作、甚至抢着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说出的方法也很多:对折、用硬币拼、画方格、用方格纸比较等多种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没有保持安静,都说都动,但学习效果很明显,这样的纪律是不好吗?再则有一位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在上“数学活动课”的时候,课上让学生做游戏:“夺红旗”即学生分组在小黑板上采用“开火车”的方式做计算题,每组的一个学生去前面作题,其余的学生给加油,没有想到的是有的学生站在桌子上,跳着、喊着,给加油,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是纪律好吗?新课程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是新课程之所以新的又一个标志。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和谐、持续、全面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提高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
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思考、探索和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转变教师观念,提倡教学民主精神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
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了“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
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学习兴趣大增,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二、多做数学实验,锻炼学生动手实践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
实践证明,如果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数学上的很多问题还是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的。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动手实践尤为重要,学生普遍反映: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学得会。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谈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的反思教学
的 问 题 .对 学 生 要 分 层 次 针 对 性 提 问 . 做 到 各 取 所 需 .各 有所 得.通 过 学 生 的 回答 . 及 时 掌 握 学 生 对 所 学 知 识 的理 解
程 度 . 了 解 学 生 学 习 的 瓶 颈 与 症 结 所 在 .让 学 生 感 受 到 教 师 没 有 放 弃 他 . 充
生 的伤 害. 教 师的教学智慧 . 主 要 表 现 在 课 堂 对 学 生 思 维 的 训 练 及 引导 . 适 时地加 以
j 从 自身角度——反思教学
观念 是否符 合新课 程 理念
作 为 新 课 程 的践 行 者 . 能 不 能 把 一 些 重 要 的 数 学 概 念 用 通 俗 易 懂 的 方 式
尽 量 完 成 教 材 上 的 习 题 .其 他 的 可 不
作 要 求 .让 每 一 个 学 生 都 能 轻 松 愉 快
地 接 受 .又 能 根 据 自身 的 情 况 充 分 挖 掘 自身 的 潜 力 .从 而 增 强 学 习 的 主 动 信 与 自信 心 .
是 恶语 相 向. 挖苦 讽刺 . 这 些 都 是 对 学
解 这道题时 . 如 果 不仔 细 研 究 已 知 条 件之间的关系 . 大 部 分 的 学 生 都 容 易
分调动全体学 生的积极性 . 创 造 良好 的
师 生 关 系 和教 学 氛 围.
从不等式l a — t e l ≥I a - e l 的计算人手, 这
是 一 个 非 常 好 的解 法 . 但 是 运 算 量 还 是 大 了些.如 果认 真 思考 已知 条 件 . 向 量
教学 研究 > 教学 反思
至让学生站着听课 . 必然导致 学生 的 自
数学教学通讯( 中等教 育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了每位数学老师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以期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I.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学生被视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如数学游戏、实际问题解决、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II. 注重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落实: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借助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来引入新的数学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 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操作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如量角器测角、利用几何模型建立空间模型等,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
3.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将数学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创新精神。
III.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落实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1. 提供多样的问题类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关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关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的逐步形成过程,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好课,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有意义的、有用的数学呢?一.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其次,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另外,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自觉地将其迁移到其它场合的能力大有益处,这种能力的形成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与应用的欲望,形成数学学习的内驱力,并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函数的学习中,教师应在使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能在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中,充分领会到“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这一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巨大威力所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这一化归思想,从而让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十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开启数学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层出不穷的数学发现的源泉。
它是数学知识的本质,它为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指导方针和解题策略。
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具有更大的统摄性和包容性,他们犹如网络,将全部数学知识有机地编织在一起,形成环环相扣和息息相关的系统。
所以,在数学的日常教学中,只有将数学思想、方法与整个课堂学习的数学知识融为一体,相互渗透,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曾说:“即使学生把所教给的知识(概念、定理、法则和公式等)全忘了,铭刻在他心中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却能使他终身受益。
谈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二、 联系生活实际 。 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 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 习, 是因为他们 觉得学习枯燥无味 , 认为学 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 , 教师在教 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 , 因材施教 , 因势利
四、 关注个体差异 , 促使 人人发展
《f ; 学课程 标准》 ! [ 指出: 数学教育要面 向全体学生 , 实现 : 人学有价值 人
再去找 自己的同类项朋友, 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 。 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
项的方法和合并 同类项的法则 。
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 学习兴趣 大增, 学生在愉悦 的气氛握 了确 定同类 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 不同的人在 数学上得到不 同的发展。数
通 过生活 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 的数学事例来 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 生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成 员的安排 上优 、 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 中、 展过程 在教学过程 中, 教师要利用好 教材列举 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 搭配 , 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 来启迪差 生, 以优等生 的学 习热情来感染差生。 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尊 重学生, 热爱学生, 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 要尽量多留一些时 问, 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 关心学生 , 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学 习上要及 时总结表 彰, 使学生充分 的思考 。 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 教师 也可 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
性。教会学生学习, 教会学生思考, 教会学生探索,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威 , 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 习为借 口, 自觉或不 自觉地大势采用简单甚至是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摘要:“生活化”是指将教材教学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与实际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觉地、主动地获取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重要性小学时期的学生大多处于童年时期,由于其年龄原因以及知识积累的不足,在教学中采用过多的理论教学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而如果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措施,则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下面将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旨在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1 提高认识,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增加数学的学习趣味,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信息和应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价值所在。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第一,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数学知识不仅在生产活动中经常涉及,也逐渐融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提高数学知识的利用效率。
第二,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
教师应该在课上为学生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实际价值。
再以“认识人民币”一课为例,笔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文具,并且标明它们的价格,然后让学生尝试去购买他们喜欢的文具。
这种生活化的模拟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 依托教材,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里所指的学生实际生活并不单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
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为的状态。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面临许多挑战: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投人到探索之中?他们对学习是不是充满热情,是不是积极思考问题?老师是否也投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研究是否进行适时的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活动?是不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是不是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等等,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任何一堂课,当我们课后反思的时候,总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
而我们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更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反思。
1.加强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的确,思维往往从人的动作、活动参与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理解、掌握、应用新知。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动手操作,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决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来历,在操作过程中获取解决问题的经验。
2.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实际行动。
”围绕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展示全体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
这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创新的重要环节,是主体参与教学的基础。
例如:在图形的全等中学生通过积极开动脑筋,交流合作,找出多种不同的分法,这是我始料不及的,同时让我深深地感到了学生内在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只要我们懂得去挖掘。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柳 晓 磊
( 阳市第二实验 中学 , 洛 河南 洛阳
课 堂 教 学 是 新 课 程 实 施 的 基 本 途 径 , 教 师 进 行 课 程 参 是 与 、 现专 业 化 发 展 的重 要 渠 道 。 学 过 程 应成 为学 生 的 一 种 实 教 愉 快 的情 绪 生 活 和 情 感 体 验 ,教 师 应 积 极 关 注 和 引 导 学 生 在 教 学 过 程 中的 各 种 道 德 表 现 和 发 展 ,使 教 学 过 程 成 为 高 尚的 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课 堂教 学 的 生活 化 课 堂 数 学 从 创 设 问题 情 境 , 到练 习题 及 思 考 题 所 选 用 的 素材 都 应 尽 可 能 选 择 生 活 中学 生 熟 知 的实 例 , 具 有 趣 味 性 , 且 富有 挑 战 性 。 只有 这 样 的精 妙 设 计 , 使 课 堂 教 学 内 容不 再 空 才 洞 、 燥 , 近数 学 与 生 活 的距 离 , 学 生 亲 自感 受 到 数 学 来 枯 拉 让 源 于 生活 , 活 即 数 学 。 如 在 讲 授 数 学 归 纳 法 时 , 多老 师喜 生 很 欢用 “ 米 诺 骨 牌 ” 多 的例 子 来 讲 解 。 “ 米 诺 骨 牌 ” 事例 虽然 多 的 非 常 经典 . 是 学 生 并 非 特 别 熟 悉 , 至 有 的 学 生根 本未 见过 但 甚 想 象 不 出来 。若 采 用学 生熟 悉 的 例 子 ,他 们 就 会 觉 得 比 较 简 单 , 果 也 较 好 。 在 讲 解 该 知 识 时 就 引 导学 生 想 象 一 个 常 见 效 我 的 景 象 : 校 停 车 处 整 齐 摆 放 着 一 排 自行 车 , 设 每 辆 自行 车 学 假 间距 符 合 一个 条 件 : 前 一 辆 自行 车 不 小 心 被 撞 倒 , 若 则后 一辆 也 一 定 被 前一 辆 自行 车 撞 倒 。 想 , 试 若第 一 辆 自行 车 不 小 心被 撞 倒 , 么 其 余 的 自行 车 会 怎 样 ? 若 撞 倒 的不 是 第 一 辆 , 是 那 而 其 余 的 任 一 辆 . 么 这 一 排 自行 车全 倒 吗? 成 两 种 结 果 的 原 那 造 因 是 什 么 ? 学 生 兴 奋 异 常 , 维 活 跃 , 乎 所 有 的 学 生 都 参 加 思 几 了 讨 论 , 现 了课 堂 教 学 是 教 与 学 的 交 流 、 动 , 生在 交 流 实 互 学 合 作 中提 高 了 对 问 题 的 整 体 认 识 水 平 。很 多 学 生 很 快 地 悟 出 了两 条 : 一 , 第 第一 辆 自行 车 被撞 倒 ; 二 , 前 一 辆 自行 车 被 第 当 撞 倒 时 . 一 辆 自行 车 也 跟 着 被 撞 倒 。 老师 借 机 切 人 课 题 : 后 数 学 家 就 是 根 据 类 似 于 自行 车 被 撞 倒 的 事 例 .总 结 出一 种 重 要 的 数 学 思 想 方 法— — 数 学 归 纳 法 。学 生 从 中感 受 到 了学 习 数 学 的乐 趣 。水 到渠 成 , 着 引 出数 学 归 纳 法 的 第 三 步骤 。这 样 接 的课 堂 教 学 不 仅 使 学 生 容 易 理 解 . 到 易学 . 刺 激 了学 生 学 感 更 习数 学 的积 极 性 和 情 感 体 验 。 发 了 学 习 数 学 的 热情 和 信 心 ; 激 这 样 的 课 堂 教 学 才 能 关 注 学 生 的 生 活 经 验 . 习 经 验 , 课 堂 学 使 真 正 成 为 生 活 化 的 课 堂 .整 个 教 学 过 程 学 生 置 身 于 亲 切 自然 的“ 角” 置 , 得轻松愉快 。 主 位 学 二 、 堂教 学 的 自主 化 课 有 效 的数 学 学 习 过 程 , 能单 纯 地 依 赖 模 仿 与 记 忆 , 师 不 教 应 引导 学 生 主 动 地 观 察 、 实验 、 测 、 理 、 作 与 交 流 等 数 学 猜 推 合 活 动 .从 而 使 学 生 形 成 自己对 数 学 知 识 的理 解 和 有 效 的学 习 策 略 。 就是 新 的课 程 标 准 突 出强 调 的 人 的 发展 问题 , 这 以及 情 感 方 面 的要 求 。 “ 学教 育要 从 获 取 知 识 为 首 要 目标 转 变 为 即 数 首 先 关 注 人 的发 展 , 造 一个 有 利 于 学 生 生 动 活 泼 、 动 发 展 创 主 的教 育 环 境 , 供 给学 生 充 分 发 展 的时 间 和 空 间 ” 因此 。 课 提 。 在 堂 教 学 中 , 须 注 重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积 极 性 、 动 性 , 持 必 主 坚 做 到 以人 为 本 , 学 生 为 先 。 立 足 于 让 学 生 先 看 , 想 , 说 , 以 先 先 先 练 . 据 自 己的 体 验 , 自己 的思 维 方 式 , 过 独 立 思 考 、 根 用 通 合 作交流 , 好知识 , 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 树 三 、 堂 教 学 的 情 感 化 课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 想 让 学 生 喜 欢 数 学 , 师必 须 努 力 营造 要 教 宽松 、 民主 、 和谐 的课 堂 教 学 环 境 , 弃 所 谓 的“ 道尊 严 ”鼓 摒 师 , 励 学 生 自由思 考 、 自主 发 现 、 于 批 评 争 论 , 周 围 环 境 成 为 敢 让 学 生灵 感 的激 发 场 所 ;鼓 励 学 生发 表 与 教 师 不 同 的 意 思 和 观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误区与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误区与思考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教学理念进一步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开发与培养,密切了知识和学生实践体验的联系。
教师教学中逐步转变售货员角色,通过置疑、情景设置、参与学研等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的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归纳等数学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教材的研究者、学习的参与者,在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面对学生的变化、课程变化、教学形式的变化、考试变化,都产生了许多思考和疑问。
几年来,通过参加各级新课程研讨培训和学校研究实践,我感受到实施新课程以来的变化:1、新课程更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比传统教材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更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以学生求知与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相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方式呈现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学研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
2、教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来说,教师应是新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必须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
必须更新理念,研究掌握课标不同阶段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形成重学生、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围。
新课程实践中的误区与思考:1、课堂教学情景形式化。
教学情境创设,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情需要,有目的的设置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恰当的情境不仅能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思考和投入,展现出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及其联系。
而在教学中有追求情景化倾向,设置分组游戏玩、上街购物等活动,单纯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了数学特性,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
虽然新教材提倡设置问题情景、活动情景、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但我们不能机械的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
数学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精选7篇)
数学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精选7篇)数学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1在假期集中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了《课程标准》,并努力把《数学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相互协作、积极探索,大胆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在课程改革情景下,如何有效进行数学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在备课组活动或者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
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对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处理“强化基础”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如何向学生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大力抓好课堂教学,全面推进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适时指导”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推行“情景——探究——实践”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既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本学期中,提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是针对高一教学知识背景不完备,知识体系不健全,课时数不足的现象提出来的。
应当说这样的要求符合新课改精神,对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是大有帮助的。
三、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促进教师共同发展通过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教师们的备课水平。
本学期中,我们数学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先让每一位任教老师独立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然后备课组再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开展研讨活动,从板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态、课堂的“应急预案”等全方位的进行研讨,努力提高了每位教师个人的综合授课能力。
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变革,新课程理念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根据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是当前教师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数学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机械记忆和计算为主,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和厌恶。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他们从小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新课程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老师可以采用趣味性教学法,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老师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意识。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解题,缺乏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容易造成学生的自我中心和孤立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意识,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老师还可以倡导学生在课外积极参与数学角逐、数学比赛等活动,通过参与竞赛来感受合作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反 思 四 :倡 导 合 作 学 习 ,但 应 该 关 注 学 习 的真 正 效
果 。 新 课 程 提 出 让 学生 “ 在 自主 探 索和 合 作 交 流 的 过 程
中真 正 理 解 和 掌握 基 本 的 数 学知 识 与 技 能 、 数 学 思 想
和 方 法 ,获得 广泛 的数 学活 动 经 验 ” 。 但 在 实际 教 学 中
动
在 ,
活 动 中观 察 、 实验 、 猜 想 、 推 理 、 反 思 与 交 流 使 , 自主 合 、
作 、 探 究得 到 充 分 的 体 现 , 只 有这 样 , 才 能 实现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合作与 交流 ” 。
反 思 五 :运 用 现 代 技 术 ,但 应 该 服 从 教 学 的实 际 需
襟 , 与 学生 建立 起 一 种 平等和 谐 的 新 型 师 生 关 系 。 营造
一
种
宽从
新松
愉悦
的课
堂氛
围
给
,
学生
一
片 “ 自由 ” 的
天地
让
,
学生驰 骋 思
维 , 畅 所欲
言
使 ,
整修课
堂现
出平
等 、 和 谐 、 宽松
、融洽
的生机
使
,
学生在 学习 的过 程
中知
识 得 到提 升 。 能 力得 到提 高。
等 。 当 然 , 不 管教 师 创 设 一 个 什 么 样 的 情 境 , 它 都 有吸 引 学生 注 意 力 的 作 用 但 , 是 创 , 设 情 境 的 目 的 不 应 该 仅 此 而 已 , 更 应 该 在 于 创 设 的 情境 是 否 为 教 学 内容 服 务 、 是 否 为 学生 学 习 数 学服 务 , 我 们 讲 究 教 学情 境 的 创 设 , 但 更 应 该 考虑情境 的 实际 价值 。
新课程理念下对数学教学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对数学教学的思考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一直在努力,努力融入课改的潮流中,成为课改大潮中的真正舵手。
我们现在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不足之处, 需要继续努力改进。
一、多媒体的使用流于形式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而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因对多媒体的运用不理解,本来该板演的内容,也在多媒体上一放而过,结果学生看了个热闹,什么也没记住;有的教师使用多媒体和以前使用投影仪没什么区别,只是制作了几张幻灯片,并且每张幻灯片上就是一些文字,没什么特殊之处;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兴趣在多媒体上加一些动画,设置一些特殊的字体等等,结果学生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那些动画和特殊字体上,看着挺好玩,结果该学的数学知识却没学会,这样的教学设计喧宾夺主,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首先考虑课件里的动画是否对所讲的数学知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是否能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服务。
而不是盲目添加,凑热闹,使它缺乏实际的意义。
二、为活动而活动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调动学生潜能的开发,领悟知识的内涵和形成应用数学的能力。
同时要求课堂教学也要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交流、合作与探究的多样性。
于是,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加入了小组合作这一环节,他们认为没有学生合作、讨论,就不是一节好课。
本来学生自己独立便可完成的题目,教师也硬性地布置学生分组讨论,教室里看似热情高涨,求知欲增强,热闹非凡。
但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有的同学借机再说闲话,有的同学在搞小动作,甚至有的同学在打闹,这些教师都视而不见,还以为自己的设计很成功。
这里我不禁要问:“你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了吗?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了吗?有些问题有必要去合作交流吗?”其实,新课改倡导的小组合作交流,并不是简单的形式,而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活动。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随着新课程理念在全国各地有计划的推行,数学课堂教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正在遭遇强有力的冲击。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情景创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尽量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案例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课的教学,首先请看下面的问题:小明家开的文具店要进一批钢笔,一种进价15元,售价18元,另一种进价12元,售价15元。
现进哪一种获利更大一些?同学们经过一阵思考后,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
生1:两种钢笔每支获利都是3元,进两种获利一样大。
生2:钢笔价钱贵、质量好,我喜欢买质量好的,进15元一支的好卖些,卖得多获利大。
生3:进12元一支的获利大,一样的本钱进12元的比15元的进的货多。
生4:对比较获利的大小,得看投入与回报的比例。
经过热烈讨论后,同学们致认为,在排除市场的其他因素和两种钢笔销售情况相同的情况下,进哪种笔获利更大,就要看投入与回报的比例。
(商品销售利润/商品进价=商品利润率)这样的课堂教学,把一些抽象的名词,通过问题情景,使同学们感受到“用数学”的实际意义,因而主动建构数学模型;然后进一步解释、应用;最后可以任务书的形式编拟解决商场的决策性问题等,进行尝试再创造。
二、营造动手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做一做,从中探索发现规律,并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培养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反自己思想表达清楚,并理解同伴的描述,提高表达能力。
案例2:《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用火柴棒搭正方形游戏来创设情景。
让同学们按要求以组为单位搭正方形,然后讨论搭出n个正方形时,需用火柴多少根?1、按图搭正方形:2、找出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根数之间的关系:3、写出结论:此问提出后,同学们搭的搭、议的议,合作、交流的情绪高涨,纷纷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⑴4+3(n+1)⑵1+3n ⑶4n﹣(n﹣1)⑷2n+(n+1);这种开放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亲身参与、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积极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发展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精心组织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动脑、动口、动手的课堂实践活动,构建数学新课堂。
一、角色转换,激发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接受者,他们要运用一些方法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考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观察、猜测以及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他们从信息的被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
因此,在讲授新知识前,教师适当的引导点拨能使学生充分自主探究,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先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再发给每个人一张纸,上面印着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计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可能是怎样的。
学生间的差异呈现出:有的画图、有的测量、有的计算、有的无从下手——。
这时我针对不同状况的学生予以提示,对发楞的学生说:告诉什么,你就能算了?你有办法知道所需的条件吗?对测量的学生说:需要注意,量出的长度会有误差,请取整厘米数。
对没有思路的学生说:如果这个图是长方形,你会计算它的面积吗?你有办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经过我的启发,学生排除了探究障碍,畅通探究路径,这样,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理念下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
画 , 计 出 不 同 的 图案 。 “ ” 设 在 做 中学 数 学 。 这一 活 动 能 使 学 生从 生 活 中获 得 感性 材料 , 验 动 手实 践 操 作 , 体 以及 实 际 应 用 所 学知 识 的过 程 , 好 地 理 解 平 移 和旋 转 , 一 步 发 更 进 展 空 间 想象 力 , 数 学 学 习应 用 于现 实 生活 。 将 只有 这样 才 能 点 燃 学 生 进取 的火 花 。 生 在 “ ” 学 做 中学 数学 , 师在 学 生做 的 基 老 础 上 给 予指 导 和 点 拨 , 充 分 体 现 了 学 生是 学 习 的主 体 , 师 这 教 为 学 生 学 习 而指 导 的学 与 教 的关 系 。“ 上 得 来 总 觉浅 , 知 纸 绝 此事要躬行”躬行就是做 , 有做才能取得认识 , 得感悟 , , 只 获
得 到 经验 。 四 、尊 重 学 生个 性 。 人 人 学有 用的 数 学 使
学 生 的 个性 是 在 数 学 教 学 活 动 中 , 过 兴 趣 爱好 , 立思 通 独 考 能力 . 理解 信 息 的层 次 , 决 问题 的 策 略 等各 个 方 面 反 映 出 解 来 。数 学 教 学 活 动 可 以为 不 同 水 平 、不 同层 次 的 学 生 的 主体 性、 自主性 的充 分 发 挥 提 供 广 阔 的空 间 , 师 在 教 学 中让 学 生 教 自己提 出问 题 . 己选 择 问题 , 自 自己 运用 已有 的知 识 经验 去分 析 解 决 问题 . 能 达 到人 人 学 有 用 的数 学 , 能 使 不 同 的学 生 既 又 在 数 学 学 习 中得 到 不 同 的发 展 。 数 学是 日常 生 活 和 学 习 中 必不 可少 的基 础 和 工具 .工 具 的价 值 在 于应 用 ,在 应 用 中学 生能 体 验 数 学 在 现 实 生活 中的 存 在 , 验 数 学 学 习 的意 义 。只 有 将 数 学应 用 于 现 实 生 活 , 体 才 能 点 燃 学生 进 取 的 火 花 。 学 发 展 到 今 天 , 数 与社 会 的 关联 越 来 越 紧密 , 用 性 越 来 越 强 , 类 离 不 开 数 学 , 开 了 数 学 人 类 应 人 离 将 元 法生 存 。因此 , 师 在 教 学 时千 万 不 要把 自己 和学 生 都 困 教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思考
法 而 对 方 程 解 题 产 生 的 负 面 效果 . 适 当增 加 估 算 、统计 等 ② 有 实 用 价 值 的 内容 ,加 强 学 生 空 间 观 念 的 培 养 . 在 小 学 中 ③
高 年 级数 学 课 堂 教 学 中引进 计 算 机 教 学 的应 用 .
的个 别 特 殊 指 导 . 括设 问 、 论 和 作 业 等 . 果 采 用 配 合 计 包 讨 如
解 决 ” 是 迥 然 不 同. 养 学 生 逐 步 学 会选 择 信 息 、 新 组 织 更 培 重 信 息 、分 析 其 中数 量 关 系进 而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较 复 杂 的 对
问题 相 距 甚 远 , 当 前 国 际上 数 学 教 学 改 革 中 提 倡 的 “ 题 与 问
目标 的个 体 所 组 成 的 集 体 , 这 一 集 体 中 , 体 目标 的 达 到 在 个 与 否 又 与 集 体 的 目标 达 成 度 息 息 相 关 , 时 在 组 内开 展 竞 争 同 也 强 调 合 作 . 是一 个 既 利 于 每名 学 生 获 得 成 功 又 利 于集 体 它 获 得 成 功 的活 动 方 式 . 别 指 导指 在 课 堂 教 学 中教 师 对 学 生 个
质 分 组 , 利 于相 互 学 习 、 长 补 短 . - 4 组 由有 一 定 共 同 以 取 每 ,
问题 固 然 有 一 定 的作 用 .但 它 是 经 过 处 理 了 的 简 单 数 学 模 式 . 条 件 和 问 题 都 做 了筛 选 , 对 与现 实 生 活 中要 解 决 的实 际
多 现 代 知 识 的产 生 也 不 能 是 对 传 统 理 念 的否 定 , 反 , 往 相 它 往 是 对 已 有原 理 综 合 运 用 的 结果 . 因此 . 学 数 学 必 须 选 择 现 代 科 学 技 术 发 展 和学 生进 一 小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我们的课堂教学面临许多挑战: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之中?他们对学习是不是充满热情,是不是积极思考问题?老师是否也投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研究是否进行适时的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活动?是不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是不是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等等,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下面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关系,用产生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为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作好铺垫。
由此支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
创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境,能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问题情境要放在学生跳起来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跳起来主动“摘果”。
(二)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学用结合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这就要求教师反思数学背景的现实性和“数学化”,必须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背景,让学生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包括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知识去说明、用数学的方式去分析、用数学的思想去处理这四个方面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一种宝贵的资源。 合 作 学 习是 一 种 有 效的教学策略 , 是 当前 课 改 的 主 流 . 探 究 式 教 学 非 常 需 要 学 生 以小组合作 的形式参与学 习 , 通 过 共 同讨 论 、 研究 , 使 每 人 都 达 到 一 定 的 学 习 目标 。 教 师 可 根 据 教 学 实 际 需要 , 选 择 有 价 值 的。 可能产生争论 的问题 , 积极 引导他们发 挥小组 的力量 、 集 体的智慧 , 并可适 当开展小组竞赛 . 激起他 们的好胜 心 、 求 知 欲。 ( 二) 让 学 生 亲 身 经 历 结 论 的探 究过 程 , 注重理 清知识 的
新课程倡导 的“ 自主 、 合作、 探究 ” 式 的学 习 , 目的 是 培 养 学 生 受用 一 生 的 良好 学 习 习惯 。 往 大处 说 , 也 就 是 把 教 育 定 位 为 关 注 学 生 的 终 身 发展 。 在 这 一 大 背景 下 , 教 师 的 授 课 自然 也 要 顺 应 学 生 养 成 良好 的 思 维 习 惯 , 培 养 终 身 学 习 观 念 的 目标 。
源头。
、
教师应 当重视学 生的探索 过程 。 在 探 究 式 课 堂 教 学 中注 重开发学生的智力 ,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培 养 学 生 主 动 探 索的能力 , 为终 身 学 习 奠 定 基 础 。 除 此 以外 , 教 师 还 要 为 学 生 的学 习设 置 探 究 性 情 境 , 营造 探 究 的氛 围 , 促 进探 究的开展 , 把握探究的深度 , 评 价 探 究 的成 效 。 而 学 生 作 为 主动 探 究 性 学 习 的 主人 , 要根 据教师提供 的条件 , 明 确 探 究 的 目的 , 思 考 探 究 的 问题 , 掌 握 探 究 的方 法 , 敞 开探究 的思路 , 交流探 究 的内 容, 总 结 探 究 的 结 果 。让 学 生 敢 想 、 敢说 、 敢问、 敢 表达 、 敢 质 疑, 形 成 良好 的学 习氛 围 。 三、 走出课堂. 走 进 生 活 学 习 知 识 是 为 了更 好 地 应 用 于 生 活 ,开 展 多 种 形 式 的课 外 活动 , 拓 宽学生的知识 视野 , 扩大书本 知识领域 , 丰 富 和 补 充课本知识 , 学 生 兴趣 也 会 更 浓 厚 。 ( 一) 学 以致 用 , 培 养 学 生 实 践应 用 能 力 “ 只 有把 学 生 在 学 校 中 习 得 的 知 识 、行 为 转 化 为 内 能 , 由 已知 产 生 新 知 , 由已能产生新能 . 将 来 才 能 去 面 对 社 会 的 各 种 挑战 ” l 2 ] 。广 大 教 师 要 敢 于 突 破课 本课 堂 的 束缚 , 树立“ 为 了孩 子 的终身着想 ” 观念 . 不仅要指 导学生学 好教材 , 还 要 努 力 教 会其学 习技能 , 培养其实践 能力 、 合 作 精 神 和 自主 精 神 ; 不 仅 要“ 传道 、 授业 、 解惑 ” 。 还要学会鼓励 、 指导 。 ( 二) 交流 情 感 , 培养品质。 新课 改提倡“ 自主 、 合作 、 探究 ” 的学习方式 , 关 注 的 焦 点
, 新 课 程 理 念 下 的 数 学 课 堂 教
— 。
,
甲
考
孙 翔
( 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 , 江苏 泗 洪 2 2 3 9 0 0 )
摘 要: 基础教 育转向素质教育 , 是 一 项 艰 巨而 复 杂 的工 程 , 需要 我 们 从 理 论 与 实践 的 结 合 q , c g索研 究 , 而 新 课 程 改 革 是 素 质教 育 的 重要 举 措 , 它 在提 高 学 生 综合 素质 、 优 化 课 堂教 学 方 面表 现 出 巨大 的优 势 。 关键 词 : 新 课 程 改 革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教 学 思 考
从事基础教 育的广大教 师在新课改 的倡导下 苦苦探 索着 , 努 力 更 新 教 育 教 学理 念 , 改 变 传 统 的 教 育 教 学模 式 , 不 断 尝 试 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 课 程 改 革要 求相 适 应 的教 育 教 学 方 式 和 手 段 。 事实上 , 只 有 真 正 立 足 课 堂 ,将 课 堂 真 正 还 给 学 生 , 才能 承 载 新课 程 的 期 盼. 也 才 能将 新 课 程 真 真 切 切 地 体 现 在 学 习 生 活 中 , 落 实 到 教 育 教 学 中 。 因而 ,变 革 课 堂 是 实 施 新 课 程不 可 或 缺 的 重 要 环 节。 那 么新 课 程 理 念 下 , 究 竟 该 如何 授课 呢 ?我 认 为 可 从 以 下 三个方面着手去做。 利 用一 切 可 以利 用 的 东 西 调 动 学 生 的 主 动 性 ( 一) 调 动学 生学 习的主动 性 , 首 先要 尊重 学生 , 建 立 平 等、 民主的师生关系, 营 造 和 谐 融 洽 的课 堂 气 氛 。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是积极互动 、 共 同 发 展 的师 生 关 系 、 生生关系。 学生处于轻松 、 和谐 的氛 围 中 , 会 让 思 维更 活跃 , 交 流更深入 。 他 们 的个 性 发 展 也 会 有 更 广 阔的 空 间 。 摒 弃 所 谓 的 “ 师道尊严 ” , 平等地和学生 交流 , 和学生 一起学 习 , 放 手 让 学 生做 . 相信学生 , 学生会让你的课堂更出彩。 ( 二) 采 用灵 活 多样 的 教 学 方 法 。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 。 是 知 识 的主 人 , 是 认 知 的主 体 。初 中生 活 泼 好 动 。 求知欲 、 表现 欲强 。 因 此 教 师 在 课 堂 教 学 中应 根 据 学 生 的 特 点 ,给 学 生 提 供 充 分 发 表 见解 、张 扬 个 性 的 空 间, 引导学 生参与课堂探究 、 讨论 、 展示、 表达 , 鼓 励 学 生 敢 于 表现 、 善于表现 , 并 在 学 生 展 示 交 流 的 过 程 中 给 予 学 生 更 多 的 肯 定 与 鼓 励 。在 多 变 的形 式 、 多 样 的活 动 中 , 锻 炼 学 生 提 出 问 题、 分 析 问题 、 解决问题的能力 , 激活学生的思维 。 ( 三) 充 分 利 用 电教 媒 体 激 发 学 生 创 新 思 维 。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 创造的儿童教育》 一文中指 出: “ 解 放 学 生 的头 脑 , 使他们 思想 ; 解放学生 的双手 , 使 他 们 能 到 大 自然大 社 会 里 扩 大 知 识 眼 界 , 获 得 丰 富 的学 问 ; 解 放 学 生 的 时 间 ,使 他 们 有 时 间学 一 点 他 们 渴 望 学 的 知 识 干 一 点 他 们 高 兴 干 的事 情 。 ” …电教 媒 体 的充 分 利 用 . 不 仅 提 高 了课 堂 教 学 效 率, 而 且使 课 堂 气 氛 更 活 跃 , 学 生讨 论 更 热 烈 、 学 习更 主 动 、 思 路更开 阔, 更有 利 于 发展 学生 的创 新 思 维 。 二、 培 养 学 生 的 合作 探 究 精 神 “ 学 贵有 疑 , 小疑则小进 , 大疑 则 大 进 ” 。 宋代朱熹的话 , 精 辟 地 阐 明 了质 疑 的 好 处 。 学生要具备创新思维品质 . 质 疑水 平 仅仅满足于辨惑求解 , 停 留在 敢 于 批 判 上 是 不 够 的 . 要 有 开 拓 思维视野 。 继续 探究 , 努 力 求 新 立 异 的 勇 气 。 这 就 需 要 有 合 作